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短肢悬挑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短肢悬挑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肢悬挑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外墙完成施工后,往往需要对建筑外墙的外立面防护层、幕墙框架以及玻璃进行进一步的安装。在一些情况中,对建筑外墙的进一步施工需要从建筑外墙的半高处开始架设悬挑脚手架,以对该半高处上方的建筑外墙进行进一步的施工。在搭设脚手架时,需要采用悬挑梁的方式来支撑脚手架,并使得脚手架与建筑外墙之间具备一定间距以保证顺利施工。现有的悬挑梁的顶端还会安装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悬挑梁的顶端和建筑外墙上,拉杆的存在使得悬挑梁的安装更加稳定。然而,现有的悬挑梁所依靠的拉杆与外墙和悬挑梁的连接为刚性连接,拉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而准确地提供拉力以防止悬挑梁断裂,且拉杆与建筑外墙和悬挑梁的刚性连接也使得拉杆容易发生形变。此外,脚手架一旦与悬挑梁连接,其拆卸和调整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步骤和时间。进而,现有的悬挑脚手架导致悬挑梁与外墙之间的连接不够可靠,且搭建脚手架的灵活度不高,工人在脚手架上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肢悬挑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悬挑梁与建筑外墙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同时,为悬挑梁提供拉力的拉杆与悬挑连之间为刚性连接,拉杆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导致拉力失效,进而产生悬挑梁断裂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肢悬挑脚手架,其设置于建筑外墙上,包括悬挑梁、预埋件、可调拉杆、挂耳、脚手架、可调定位桩以及支撑杆;所述悬挑梁的一端通过所述预埋件垂直连接至建筑外墙的侧壁;所述悬挑梁的顶面突出设置有耳板;所述可调拉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耳板,所述可调拉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通过所述挂耳连接至建筑外墙的侧壁;所述挂耳位于所述悬挑梁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悬挑梁的底面,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至建筑外墙的侧壁,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悬挑梁的下方;所述脚手架通过所述可调定位桩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悬挑梁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板包括第一耳板以及第二耳板;所述挂耳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挂接部以及第二挂接部;所述可调拉杆包括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耳板以及所述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耳板以及所述第二挂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耳还包括固定插销、第一穿插部、第二穿插部以及第三穿插部;所述第一拉杆中与所述挂耳连接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二拉杆中与所述挂耳连接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弯钩部;所述第一穿插部与所述第二穿插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二穿插部与所述第三穿插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挂接部;所述固定插销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穿插部、第一弯钩部、第二穿插部、第二弯钩部以及第二穿插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拉杆包括上拉杆、下拉杆以及转接件;所述上拉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挂耳,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转接件;所述下拉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转接件,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挂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拉杆包括第一拉接部、调节套以及第二拉接部;所述第一拉接部的一端设置为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拉接部的一端设置为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调节套的一端相螺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调节套的另一端相螺接;所述调节套套接至所述第一丝杆以及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定位桩包括插接管、定位板、限位槽以及卡接栓;所述悬挑梁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翼缘板以及下翼缘板,还包括位于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且与上翼缘板以及下翼缘板均垂直的腹板;所述上翼缘板位于所述悬挑梁的顶端;所述定位板的底面卡接至所述上翼缘板的顶面;所述插接管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顶面,且所述脚手架的底端套接至所述插接管的外侧;所述限位槽夹持在所述上翼缘板的一侧边缘,所述卡接栓可拆卸地夹持在所述上翼缘板的另一侧边缘,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卡接栓分别位于所述腹板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栓包括调节螺杆、卡接板以及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定位板的底面;所述卡接板套接至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且所述卡接板与所述上翼缘板以及所述定位板均平行;所述调节螺母螺接在所述调节螺杆上,且所述调节螺母抵接至所述卡接板的底面;所述调节螺母将所述卡接板抵接至所述上翼缘板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挑梁包括梁主体、连接板以及加固板;所述连接板连接至所述梁主体的一端,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梁主体相垂直;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预埋件贴合连接至建筑外墙;所述加固板同时连接至所述梁主体的底面以及所述连接板中朝向所述梁主体的端面,且所述加固板与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梁主体的底面均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短肢悬挑脚手架还包括连墙杆;所述连墙杆设置于所述脚手架与建筑外墙之间;所述连墙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脚手架以及建筑外墙。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短肢悬挑脚手架中的短肢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已预埋至建筑外墙内部并自建筑外墙侧壁突出的预埋件将悬挑梁安装至建筑外墙,并保持所述悬挑梁与地面相平行,且所述悬挑梁的一端贴合建筑外墙;将脚手架的底端通过可调定位桩安装至所述悬挑梁的顶端,并保持所述脚手架与所述悬挑梁垂直;将可调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已安装至建筑外墙的挂耳以及位于悬挑梁顶端的耳板,并将所述可调拉杆调节至拉紧受力状态;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悬挑梁的底面以及建筑外墙。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中脚手架通过可调定位桩与悬挑梁之间实施可拆卸的连接,使得施工人员可以高效地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对脚手架的位置进行调整,或者对脚手架进行拆除;同时,可调拉杆的两端与建筑外墙和悬挑梁之间分别都是可旋转的连接,在发生震动或者结构的略微形变时,可调拉杆可以自动调整姿态,防止发生形变,且可调拉杆的角度和拉力方向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调整,可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多种不同情况;此外,悬挑梁的底端设置了支撑杆,进一步提升了悬挑梁与建筑外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能够在提高施工灵活度的同时保证悬挑梁与建筑外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的示意性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的另一种形式的示意性剖面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画圈处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画圈处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画圈处C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中可调定位桩与悬挑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中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与挂耳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短肢悬挑脚手架;100、悬挑梁;110、耳板;111、第一耳板;112、第二耳板;120、上翼缘板;130、腹板;140、下翼缘板;150、梁主体;160、连接板;170、加固板;200、预埋件;210、预埋管;211、墩头;220、固定螺杆;230、紧固螺母;300、可调拉杆;310、第一拉杆;311、第一弯钩部;320、第二拉杆;321、第二弯钩部;330、上拉杆;340、下拉杆;350、转接件;351、挂接槽;360、第一拉接部;361、第一丝杆;370、第二拉接部;371、第二丝杆;380、调节套;400、挂耳;410、第一挂接部;420、第二挂接部;430、固定插销;440、第一穿插部;450、第二穿插部;460、第三穿插部;500、脚手架;510、外立杆;520、内立杆;530、横向扫地杆;540、纵向扫地杆;600、可调定位桩;610、插接管;620、定位板;630、限位槽;640、卡接栓;641、调节螺杆;642、卡接板;643、调节螺母;700、支撑杆;710、支撑挂耳;720、支撑耳板;800、连墙杆;20、建筑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6,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肢悬挑脚手架10,其设置于建筑外墙20上,包括悬挑梁100、预埋件200、可调拉杆300、挂耳400、脚手架500、可调定位桩600以及支撑杆700;所述悬挑梁100的一端通过所述预埋件200垂直连接至建筑外墙20的侧壁;所述悬挑梁100的顶面突出设置有耳板110;所述可调拉杆300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耳板110,所述可调拉杆300的另一端可旋转地通过所述挂耳400连接至建筑外墙20的侧壁;所述挂耳400位于所述悬挑梁100的上方;所述支撑杆70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悬挑梁100的底面,所述支撑杆700的另一端连接至建筑外墙20的侧壁,且所述支撑杆700位于所述悬挑梁100的下方;所述脚手架500通过所述可调定位桩600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悬挑梁100的顶面。

在本实施例中,当建筑外墙20完成施工后,需要在建筑外墙20安装幕墙框架、玻璃或者进行建筑外墙20的外立面防护,进而,短肢悬挑脚手架10即用于在高空对建筑外墙20的进一步施工。悬挑梁100为支撑短肢悬挑脚手架10的主要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悬挑脚手架500中的悬挑钢梁需要贯穿外墙并连接到建筑内部的结构梁的结构形式,该悬挑梁100只需要通过预埋件200连接至建筑外墙20的外侧壁,而不用破坏已施工好的建筑外墙20,提高了施工效率。预埋件200是在建筑外墙20的浇筑过程中即预埋入建筑外墙20中的构件。具体的,如图3所示,预埋件200包括预埋管210和固定螺杆220两部分结构,其中预埋管210的一端埋入建筑外墙20中,并被建筑外墙20的混凝土结构所夹持,预埋管210中位于建筑外墙20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墩头211,该墩头211的外径大于预埋管210其他部分的外径,其使得预埋管210能够被建筑外墙20的混凝土结构稳固夹持,防止预埋件200整体的松脱或者位移;而固定螺杆220则螺接至预埋管210内侧,预埋管210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固定螺杆220上设置有对应的螺纹,进而,固定螺杆220可以从预埋管210中暴露在建筑外墙20外部的一端拧入预埋管210中。随后,可将悬挑梁100上开设的安装通孔穿过固定螺杆220,并将紧固螺母230(可以采用双螺母的形式)从悬挑梁100中远离建筑外墙20的一侧拧入固定螺杆220中,将悬挑梁100与预埋件200实施稳固的连接。同时,该固定螺杆220还可在浇筑建筑外墙20时,穿过用于浇筑的木模板,起到对预埋件200整体的固定作用,防止预埋件200在浇筑过程中发生的位置偏移。其中,对于每一根悬挑梁100,都使用两根预埋件200进行固定,两根预埋件200对称设置,以将悬挑梁100稳固连接至建筑外墙20。

可调拉杆300是一种可以调节长度的提供拉力的结构。悬挑梁100的顶端突出设置有耳板110,该耳板110具备一个通孔结构,可调拉杆300的一端可以穿过该通孔结构并绕该通孔进行旋转。挂耳400则是预埋在建筑外墙20中的结构,其一端贯穿进入建筑外墙20中并被建筑外墙20的混凝土结构所夹持,另一端则突出设置在建筑外墙20的侧壁上,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进而,可调拉杆300的另一端可以穿过挂耳400,并可绕挂耳400进行转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耳板110和挂耳400均采用通孔与插销结合的形式,并在可调拉杆300的两侧均设置通孔结构,在具体安装时可将可调拉杆300的两端的通孔结构分别对准耳板110和挂耳400上的通孔,随后将插销贯穿各个通孔,使得可调拉杆300的两端分别与耳板110以及挂耳400实施可旋转的连接。进而,可调拉杆300的一端与建筑外墙20通过挂耳400实施非刚性连接,可调拉杆300的另一端则与悬挑梁100实施非刚性连接,使得可调拉杆300能够适应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结构轻微形变,其抗拉和抗剪的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当需要更改可调拉杆300在建筑外墙20或者悬挑梁100上的挂接位置时,可以仅拆除可调拉杆300的其中一端的连接,使得可调拉杆300可以绕另一端进行旋转,并在调整长度后重新连接至新的挂接位置,实现方便而快速的调整。其中,挂耳400位于预埋件200的上方,具体的,挂耳400与预埋件200可安装在不同楼层的建筑外墙20上,进而,可调拉杆300可以将悬挑梁100拉紧,防止悬挑梁100发生断裂或者倾覆。

脚手架500包括外立杆510、内立杆520、横向扫地杆530和纵向扫地杆540。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均垂直于悬挑梁100,并通过可调定位桩600可拆卸地连接至悬挑梁100的顶端。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成组设置,且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沿悬挑梁100的延伸轴向并列设置,外立杆510与建筑外墙20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立杆520与建筑外墙20之间的距离。沿着建筑外墙20布置了多组悬挑梁100、内立杆520和外立杆510,进而,纵向扫地杆540跨越多组悬挑梁100、内立杆520和外立杆510,且纵向扫地杆540与各组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均垂直设置,并将各悬挑梁100之间的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连接为整体的脚手架500。横向扫地杆530则与纵向扫地杆540相互垂直,且横向扫地杆530用于垂直连接单一悬挑梁100上的单一内立杆520与单一外立杆510。可调定位桩600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安装在悬挑梁100上的不同位置,进而,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的位置也随之调整,脚手架500可以安装在悬挑梁100上的不同位置,且可随时进行快速调整。此外,脚手架500的外侧应该设置斜向的剪刀撑以提高结构稳定性。

支撑杆700则位于悬挑梁100的底端,其与建筑外墙20以及悬挑梁100共同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进而,悬挑梁100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在建筑外墙20上。具体的,支撑杆700的两端也可设置为非刚性连接,悬挑梁100的底端可设置另一支撑耳板720,该耳板110用于连接支撑杆700的一端,而支撑杆700的另一端则通过另一支撑挂耳710与建筑外墙20实施连接,该支撑杆700所连接的支撑挂耳710位于悬挑梁100的下方的建筑外墙20上。具体的,该支撑挂耳710设置为具备通孔的环状结构,支撑杆700的一端设置为具备安装槽的结构,该安装槽由两个相对的安装部围合而成,支撑挂耳710容纳在安装槽中,且安装部上开设有通孔。因此,只需将插销同时插入支撑挂耳710的通孔和支撑杆700一端的通孔,即可将支撑杆700与支撑挂耳710相连接,且支撑杆700可绕插销旋转。对于支撑耳板720,可设置为与支撑挂耳710相同的环状结构,支撑杆700的两端设置为相同的结构形式,进而能够进行快速的安装或拆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耳板110包括第一耳板111以及第二耳板112;所述挂耳40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挂接部410以及第二挂接部420;所述可调拉杆300包括第一拉杆310以及第二拉杆320;所述第一拉杆31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耳板111以及所述第一挂接部410;所述第二拉杆32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耳板112以及所述第二挂接部420。

在本实施例中,悬挑梁100上设置了两个耳板110,分别为第一耳板111和第二耳板112。对应地,挂耳400中也包括了第一挂接部410和第二挂接部420。第一挂接部410和第二挂接部420并列设置,可以将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中与挂耳400相连接的一端并列设置,并连接在同一个挂耳400上,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的高效性。具体的,第一耳板111和第二耳板112可以并列设置,且其排布轴线可以和悬挑梁100的延伸轴线垂直。进而,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形成相互平行的并列排布形式,对悬挑梁100进行稳固的拉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耳板111和第二耳板112的并列排布轴线可以和悬挑梁100的延伸轴线平行,进而,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形成与悬挑梁100的不同角度,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使得拉接作用更加稳定,在这种设置方式中,由于第一挂接部410与第二挂接部420的排布轴线垂直于第一耳板111和第二耳板112的并列排布轴线,因此第一挂接部410和第二挂接部420的跨度均要对应加大,以使得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能够与挂耳400也呈现不同角度,进而保证与第一挂耳400的稳固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将第一挂耳400和第二挂耳400错开设置,此时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与悬挑梁100呈现不同的角度,也可保证稳定的连接。通过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的同时拉接,且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通过同一个挂耳400连接在建筑外墙20上,在保证了悬挑梁100与建筑外墙20稳固连接的同时,能够减少施工步骤,提升施工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挂耳400还包括固定插销430、第一穿插部440、第二穿插部450以及第三穿插部460;所述第一拉杆310中与所述挂耳400连接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弯钩部311;所述第二拉杆320中与所述挂耳400连接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弯钩部321;所述第一穿插部440与所述第二穿插部45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挂接部410;所述第二穿插部450与所述第三穿插部460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挂接部420;所述固定插销430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穿插部440、第一弯钩部311、第二穿插部450、第二弯钩部321以及第二穿插部450。

在本实施例中,挂耳400具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穿插部440、第二穿插部450以及第三穿插部460,且第一穿插部440、第二穿插部450以及第三穿插部460均开设有相互正对且连通的通孔,固定插销430可以连续贯穿第一穿插部440、第二穿插部450以及第三穿插部460上的通孔,并在第一挂接部410和第二挂接部420中形成可供挂接的轴。随后,第一拉杆310中的第一弯钩部311可挂接在位于第一挂接部410中的部分固定插销430上,第二拉杆320中的第二弯钩部321可挂接在位于第二挂接部420中的部分固定插销430上,且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均可绕固定插销430进行旋转。具体的,第一弯钩部311以及第二弯钩部321分别为与第一拉杆310以及第二拉杆320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为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的端部弯折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可调拉杆300包括上拉杆330、下拉杆340以及转接件350;所述上拉杆33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挂耳400,所述上拉杆330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转接件350;所述下拉杆340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转接件350,所述下拉杆34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挂耳400。

在本实施例中,上拉杆330和下拉杆340均为独立的拉杆结构,两者之间通过转接件350进行连接。当悬挑梁100上方能够设置挂耳400的建筑外墙20高度较高时,需要采用上拉杆330和下拉杆340的形式来进行拉接,以满足较长的拉接长度。具体的,如图4所示,转接件350可以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挂接槽351,上拉杆330和下拉杆340分别可旋转地连接至两个挂接槽351中。该挂接槽351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和挂耳400相同的结构形式,且上拉杆330和下拉杆340中与挂接槽351相挂接的一端均可设置为弯钩部,挂接槽351中可设置通孔和插销,以将弯钩部可旋转地连接在转接件350上。通过转接件350,可以快速而可靠地延长可调拉杆300的挂接长度,并且转接件350的安装方便快捷,还不会产生难以调整的刚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挂接长度,增加上拉杆330、下拉杆340以及转接件350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可调拉杆300包括第一拉接部360、调节套380以及第二拉接部370;所述第一拉接部360的一端设置为第一丝杆361,所述第二拉接部370的一端设置为第二丝杆371;所述第一丝杆361与所述调节套380的一端相螺接,所述第二丝杆371与所述调节套380的另一端相螺接;所述调节套380套接至所述第一丝杆361以及所述第二丝杆371的外侧;所述第一丝杆361与所述第二丝杆371的螺纹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拉接部360与第二拉接部370分别为单一的可调拉杆300中的两端的部位,第一拉接部360和第二拉接部370通过调节套380进行连接。具体的,第一拉接部360和第二拉接部370分别通过第一丝杆361和第二丝杆371与调节套380相螺接。由于第一丝杆361和第二丝杆371上的螺纹方向是相反的,进而,当调节套380向某一方向旋转时,可以同时将第一拉接部360以及第二拉接部370朝靠近调节套380的方向移动,或者朝远离调节套380的方向移动。进而,调节套380可以使得第一拉接部360和第二拉接部370对悬挑梁100的拉接力增大或者缩小,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快速地对拉接力度进行灵敏的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可调定位桩600包括插接管610、定位板620、限位槽630以及卡接栓640;所述悬挑梁100包括相互平行的上翼缘板120以及下翼缘板140,还包括位于上翼缘板120与下翼缘板140之间且与上翼缘板120以及下翼缘板140均垂直的腹板130;所述上翼缘板120位于所述悬挑梁100的顶端;所述定位板620的底面卡接至所述上翼缘板120的顶面;所述插接管610设置于所述定位板620的顶面,且所述脚手架500的底端套接至所述插接管610的外侧;所述限位槽630夹持在所述上翼缘板120的一侧边缘,所述卡接栓640可拆卸地夹持在所述上翼缘板120的另一侧边缘,且所述限位槽630与所述卡接栓640分别位于所述腹板130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管610具备一定的长度,且插接管610的外径与脚手架500中的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的内径相适配,进而,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可以直接套接在插接管610的外侧,并实现与可调定位桩600的稳固连接。定位板620为承载插接管610的结构,其与悬挑梁100的顶端贴合抵接,以将脚手架500稳定支撑在悬挑梁100的顶端。定位板620的一端向下弯折,与定位板620的主体平板结构之间形成限位槽630。而悬挑梁100采用工字梁的形式,其上翼缘板120具备在腹板130两侧的突出部分,而限位槽630即卡接在上翼缘板120的其中一侧边缘。卡接栓640对应设置在定位板620中与限位槽630相对的另一端,其位于定位板620的底部,并卡接在上翼缘板120中的另一侧边缘。限位槽630和卡接栓640分别从上翼缘板120的两侧夹持住上翼缘板120,以将脚手架500稳定地固定在悬挑梁100上。卡接栓640与上翼缘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整,进而,可以通过调节卡接栓640与上翼缘板120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可调定位桩600与上翼缘板120之间卡接力度的调整。当卡接栓640与上翼缘板120抵接时,可调定位桩600稳固夹持在上翼缘板120上;当卡接栓640与上翼缘板120距离增大,可调定位桩600松动并可沿上翼缘板120更换位置,进而实现脚手架500中外立杆510或内立杆520位置的灵敏调整。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悬挑梁100不一定要采用工字梁的形式,也可采用横截面为T型的梁结构,只需要保证其顶端为与地面平行的板状结构,可调定位桩600可以顺利卡接即可。其中,插接管610的直径不小于20mm,在定位板620上的竖起长度不小于150mm。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卡接栓640包括调节螺杆641、卡接板642以及调节螺母643;所述调节螺杆641垂直设置于所述定位板620的底面;所述卡接板642套接至所述调节螺杆641的外侧,且所述卡接板642与所述上翼缘板120以及所述定位板620均平行;所述调节螺母643螺接在所述调节螺杆641上,且所述调节螺母643抵接至所述卡接板642的底面;所述调节螺母643将所述卡接板642抵接至所述上翼缘板120的底面。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栓640具体可包括调节螺杆641、卡接板642和调节螺母643。其中调节螺杆641与定位板620垂直连接,并且调节螺杆641位于定位板620的底部。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可先将定位板620从悬挑梁100的顶端抵接至悬挑梁100,随后将限位槽630卡接在上翼缘板120的一侧边缘,并使调节螺杆641位于上翼缘板120的另一侧边缘。随后,可将卡接板642从上翼缘板120的底部套接至调节螺杆641上,并使得卡接板642抵接在上翼缘板120中远离定位板620一侧的端面,随后将调节螺母643拧入调节螺杆641,以将卡接板642抵接在上翼缘板120上,使得卡接板642和定位板620共同夹持悬挑梁100。在需要调节可调定位桩600的位置时,仅需拧松调节螺母643,即可使得卡接板642松动,可调定位桩600可沿悬挑梁100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悬挑梁100包括梁主体150、连接板160以及加固板170;所述连接板160连接至所述梁主体150的一端,且所述连接板160与所述梁主体150相垂直;所述连接板160通过所述预埋件200贴合连接至建筑外墙20;所述加固板170同时连接至所述梁主体150的底面以及所述连接板160中朝向所述梁主体150的端面,且所述加固板170与所述连接板160以及所述梁主体150的底面均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悬挑梁100中的工字梁结构即为梁主体150,梁主体150即包括上翼缘板120、下翼缘板140和腹板130。连接板160为与梁主体150的一端垂直连接的板状结构,其与建筑外墙20的侧壁贴合连接,使得梁主体150与建筑外墙20相互垂直。为使得悬挑梁100中梁主体150的结构稳定,可在梁主体150的底端焊接一块加固板170,该加固板170位于梁主体150和连接板160之间,能够防止梁主体150与连接板160之间发生弯折或者断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短肢悬挑脚手架10还包括连墙杆800;所述连墙杆800设置于所述脚手架500与建筑外墙20之间;所述连墙杆80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脚手架500以及建筑外墙20。

在本实施例中,连墙杆800的一端同时连接至脚手架500中的内立杆520和外立杆510,而连墙杆800的另一端则与建筑外墙20内的预埋螺栓相连接。通过设置连墙杆800,可以建立脚手架500和建筑外墙20之间的连接,从而在悬挑梁100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对脚手架500的另一层固定与保护,增强了短肢悬挑脚手架10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中,脚手架500具备多层结构,每一层即由相互搁置的纵向扫地杆540和横向扫地杆530组成,而在脚手架500的每一层中,可以采用连墙杆800取代其中的部分横向扫地杆530,也可将连墙杆800设置在每一层的中部。其中,相邻两层的连墙杆800应该错开设置,而不应该并列设置,以形成稳固的空间结构。

请参阅图8,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短肢悬挑脚手架10中的短肢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S140:

S110、通过已预埋至建筑外墙内部并自建筑外墙侧壁突出的预埋件将悬挑梁安装至建筑外墙,并保持所述悬挑梁与地面相平行,且所述悬挑梁的一端贴合建筑外墙。

预埋件200在预埋完成后,实际上是预埋管210突出在建筑外墙20的侧壁。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强度达到1.5MPa后,开始安装预埋件200中的固定螺杆220(可采用S8.8级M20的高强双头螺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开始安装悬挑梁100。如因安装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悬挑梁100可搁置在底层的已搭建的脚手架500上,即悬挑梁100的重量可以由位于悬挑梁100下方的脚手架500暂时承担。其中,对于所有预埋件200的位置设置,应在建筑外墙20的混凝土浇捣面往下10cm至20cm处的范围内为最佳预埋位置。首次预埋时,需提前预埋三组,每组两根的预埋件200,共六根预埋件200,以备现场进行预埋件200的拉拔试验时使用。

S120、将脚手架的底端通过可调定位桩安装至所述悬挑梁的顶端,并保持所述脚手架与所述悬挑梁垂直。

在安装完悬挑梁100之后,可以将可调定位桩600安装至悬挑梁100的顶端,对吼将脚手架500的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分别通过可调定位桩600固定在悬挑梁100顶端,随后再进行横向扫地杆530和纵向扫地杆540的安装。由于受到可调定位桩600的导向作用,外立杆510和内立杆520可以保持与悬挑梁100的垂直。

S130、将可调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已安装至建筑外墙的挂耳以及位于悬挑梁顶端的耳板,并将所述可调拉杆调节至拉紧受力状态。

在安装完成脚手架500之后,可以将可调拉杆30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挂耳400以及耳板110上,并将可调拉杆300的长度进行调整,直至可调拉杆300为悬挑梁100提供可靠的拉接作用力。

S140、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悬挑梁的底面以及建筑外墙。

最后,将支撑杆70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悬挑梁100的底面和建筑外墙20上,以实现对悬挑梁100以及脚手架500的进一步支撑。其中,可在悬挑梁100的长度大于3000mm时,才安装支撑杆700,当悬挑梁10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000mm时,可以不安装支撑杆700。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中脚手架通过可调定位桩与悬挑梁之间实施可拆卸的连接,使得施工人员可以高效地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对脚手架的位置进行调整,或者对脚手架进行拆除;同时,可调拉杆的两端与建筑外墙和悬挑梁之间分别都是可旋转的连接,在发生震动或者结构的略微形变时,可调拉杆可以自动调整姿态,防止发生形变,且可调拉杆的角度和拉力方向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调整,可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多种不同情况;此外,悬挑梁的底端设置了支撑杆,进一步提升了悬挑梁与建筑外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肢悬挑脚手架能够在提高施工灵活度的同时保证悬挑梁与建筑外墙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2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