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超高顶棚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超高顶棚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顶棚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室外装饰装修、幕墙工程、连廊或天桥做顶棚等施工中,超高、悬挑等高空操作一直是技术难题;常规施工方案为搭设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脚手架操作平台在某些程度上存在耗时长、消耗大、经济投入大等问题。

专利CN 219219741U中公开了高空连廊施工用可水平和垂直移动吊篮搭设结构,在连廊结构上设置若干横向支撑钢梁,横向支撑钢梁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纵向工字钢轨道,纵向工字钢轨道上设置沿其移动的电动行走小车,电动行走小车的下方连接有吊篮,实现吊篮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但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吊篮无法在横向上移动,为满足施工需求,需增大吊篮的尺寸,则吊篮移动的通道尺寸也较大,导致吊篮使用不方便,且施工产地受限,适用性差;其二,无法满足有弯道或不规则的施工场地的施工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顶棚施工平台,用于连廊或天桥的顶棚施工使用,包括设置在待施工结构板上的横向支撑梁,还包括纵向轨道、第一行走机构、横向轨道、第二行走机构以及可升降的吊篮,所述纵向轨道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梁上,所述横向轨道通过所述第一行走机构行走于所述纵向轨道上,所述横向轨道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在横向方向上活动连接,所述吊篮通过所述第二行走机构行走于所述横向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架上且与所述纵向轨道抵接,所述第一行走轮连接有驱动其沿纵向轨道行走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横向轨道与第一行走机构的活动连接端设置有第三行走机构,所述第三行走机构与所述第一轮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轨道的抵接面上设置有支承柱,所述第一行走轮的抵接面为与所述支承柱相适配的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纵向轨道的腹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第一行走轮的横向运动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轨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止挡所述第三行走机构的止挡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行走机构包括第三轮架和第三行走轮,所述第三轮架与所述第一轮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三轮架上且与所述横向轨道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行走轮包括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所述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横向轨道抵接部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吊篮底部连接有阻尼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轮架和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架上且与所述横向轨道抵接,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有驱动其行走于横向轨道上的第二驱动电机。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横向支撑梁:根据施工位置,将横向支撑梁间隔设置在待施工结构板上;

S2:安装纵向轨道:将纵向轨道安装于所述横向支撑梁上;

S3:安装横向轨道:在纵向轨道上安装第一行走机构,将横向轨道安装在第一行走机构上;

S4:安装可升降的吊篮:在横向轨道上安装第二行走机构,将可升降的吊篮安装至第二行走机构上。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通过纵向轨道、横向轨道以及可升降吊篮的设置,可实现横向、纵向以及竖向三个方向上的移动,提高施工平台整体适应性,同时具有安装耗时短、耗材少、安全等优势;横向轨道与第一行走机构活动连接,可适用于弯道或不规则的施工场地使用。

2)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横向轨道通过第三行走机构设置在第一行走机构上,第三行走机构可沿横向轨道行走,可适用于横向方向尺寸变化的施工场地使用。

3)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吊篮底部连接有阻尼器,可减缓高空吊篮的晃动,提高吊篮在使用过程或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图1中A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中第三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中阻尼器的俯视图。

1-待施工结构板;2-横向支撑梁;21-化学锚栓;3-纵向轨道;31-第一直线段;32-第二弧形段;33-第三直线段;34-支承柱;4-第一行走机构;41-第一轮架;42-第一行走轮;5-横向轨道;51-连接件;6-第二行走机构;61-连接杆;62-第二轮架;63-第二行走轮;7-吊篮;71-滑轮组;72-钢丝绳;73-提升机;8-第三行走机构;81-第三轮架;82-第三行走轮;9-阻尼器;91-箱体;91-钢板;93-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附图中,为清晰可见,可能放大了某部分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应做广义解释,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顶棚施工平台,用于连廊或天桥的顶棚施工使用,包括设置在待施工结构板1上的横向支撑梁2,还包括纵向轨道3、第一行走机构4、横向轨道5、第二行走机构6以及可升降的吊篮7,所述纵向轨道3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梁2上,所述横向轨道5通过所述第一行走机构4行走于所述纵向轨道3上,所述横向轨道5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4活动连接,所述吊篮7通过所述第二行走机构6行走于所述横向轨道5上。

具体的,本发明的施工平台可用于连廊或天桥的顶棚施工使用,横向支撑梁2沿待施工结构板1的两侧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支撑梁2可采用工字钢,横向支撑梁2的一端通过化学锚栓21连接在待施工结构板1上,另一端延伸出待施工结构板1外侧用于连接纵向轨道3,纵向轨道3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横向支撑梁2上,纵向轨道3沿待施工结构板1设置,第一行走机构4连接在纵向轨道3上,并可沿纵向轨道3移动,进而带动吊篮7在纵向上移动;所述横向轨道5连接在第一行走机构4上,吊篮7通过第二行走机构6可沿横向轨道5移动,进而吊篮7可以在横向上移动,吊篮7为可升降结构,吊篮7可实现横向、纵向以及竖向上的调节,提高施工平台整体适应性。

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行走机构4包括第一轮架41和第一行走轮42,所述第一行走轮42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架41上且与所述纵向轨道3抵接,所述第一行走轮42连接有驱动其沿纵向轨道3行走的第一驱动电机;优选的,所述纵向轨道3采用工字钢轨道,工字钢轨道的上翼板连接在横向支撑梁1上,第一行走轮42抵接在工字钢轨道的下翼板上,第一行走轮42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以沿纵向轨道3移动,实现吊篮7纵向上的移动;所述横向轨道5与第一行走机构4的活动连接端设置有第三行走机构8,所述第三行走机构8与所述第一轮架41转动连接。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对于待施工结构板1横向尺寸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横向轨道5连接在第一行走机构4上,由第一行走机构4带动横向轨道5移动,横向轨道5可以通过连接件51与第一轮架41转动连接,适用于环形或弧形的纵向轨道3使用,连接件51与第一轮架41之间通过万向转接头连接,实现连接件51与第一轮架41的转动连接。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对于待施工结构板1的一侧为不规则的情况,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所述横向轨道5的左侧通过连接件51与第一轮架41连接,所述横向轨道5的右侧通过第三行走机构8连接在第一轮架41上,具体的,右侧的所述纵向轨道3为弧形轨道,所述纵向轨道3沿待施工结构板1设置,所述第一行走机构4抵接在纵向轨道3的下翼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三行走机构8与第一行走机构4转动连接,可通过万向接头实现转动连接,第三行走机构8可以适应于弧形轨道,可在第一行走机构4移动过程中转向,与横向轨道5相适配。

当然,当待施工结构板1的两侧均为不规则结构时,横向轨道5的两端均可以通过第三行走机构8与第一行走机构4连接,以适用于第三行走机构8与横向轨道5配合,且使得横向轨道5可以随着第一行走机构4平稳移动。

优化实施方式,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所述纵向轨道3的抵接面上设置有支承柱34,即所述纵向轨道3的下翼板上设置有支承柱34,所述第一行走轮42的抵接面为与所述支承柱34相适配的弧形,且所述弧形的圆心远离第一行走轮42的轴心,所述第一行走轮42的抵接面为内凹弧形,支承柱34的顶端为与第一行走轮42的抵接面相适配的上凸弧形,第一行走轮42沿纵向轨道3移动时,第一行走轮42可以沿支承柱34在横向方向上移动,以适用于纵向轨道3的弧形结构;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纵向轨道3包括第一直线段31、第二弧形段32以及第三直线段33,第三直线段33与第一直线段之31间有一定的夹角,第一行走轮42沿第一直线段31移动时,两个行走轮沿纵向轨道3的腹板32对称设置,第一轮架41在纵向轨道3上对中设置,第一行走轮42移动至第二弧形段32时,第一行走轮42在支承柱34上横向移动,以实现在纵向轨道3上的转向,此时,第三行走机构8在万向转接头的作用下转动,以保证其在第二弧形段32顺利移动,第一行走轮42移动至第三直线段33时,在第一行走机构4连接的横向轨道5以及吊篮7的重力作用下,第一轮架41自动对中,第一行走轮42复位。

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行走轮42与所述纵向轨道3的腹板32之间设有间隙,保证在弧形轨道段第一行走轮42在横向方向上移动,所述间隙小于第一行走轮42的横向运动行程。

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行走机构8包括第三轮架81和第三行走轮82,所述第三轮架81与所述第一轮架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行走轮82设置在所述第三轮架81上且与所述横向轨道5抵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行走机构4可以通过连接件51与横向轨道5固接,也可以通过第三行走机构8与第一行走机构4活动连接,所述横向轨道5优选工字钢轨道,第三行走轮82抵接在横向轨道5的上翼板上,第三行走轮82可沿横向轨道5移动,当两列纵向轨道3在横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第三行走轮82在横向轨道5上移动,可满足不同规则的待施工结构板1使用。

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行走轮82包括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分别设置在横向轨道5的上翼板的上下两侧,第三行走轮82的轴线与横向轨道5垂直,当横向轨道5位于第一直线段31上行走时,下行走轮抵接在横向轨道5上,当横线轨道5位于第二弧形段32时,第三轮架81倾斜,则其中一个下行走轮和对角线上的上行走轮分别抵接在横向轨道5上,使得第三行走轮82可以顺利的沿横向轨道5移动,避免发生卡顿现象,使得吊篮7可以在横向方向上顺利移动,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

优选的,所述横向轨道5的两端设置有止挡组件,具体的,止挡组件可以是止挡块,止挡块设置在横向轨道5的两端,避免第三行走轮82移动至横向轨道5外侧,造成安全隐患。

优化实施方式,所述吊篮7底部连接有阻尼器9;优选的,所述阻尼器9优选水箱阻尼器,在吊篮7底部设置阻尼器9,可以减缓吊篮7的晃动,提高吊篮7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的,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所述水箱阻尼器包括箱体91,所述箱体91与吊篮7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箱体91内设置有沿横向和纵向布设的钢板92,钢板92焊接在箱体91底部,多个钢板92将箱体91分隔成多个连通的区域,各区域内分布有水,水箱阻尼器可以减缓吊篮7在高空中的晃动;优选的,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所述第二行走机构6还连接有安全绳93,安全绳93延伸至吊篮7内供施工人员使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第二行走机构6,各第二行走机构6依次设置在横向轨道5上,且与横向轨道5的下翼板抵接;各第二行走机构6之间通过连接杆61刚性连接,保证各第二行走机构6移动的一致性。

优化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行走机构6包括第二轮架62和第二行走轮63,所述第二行走轮63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架62上且与所述横向轨道5抵接,所述第二行走轮63连接有驱动其行走于横向轨道5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具体的,各第二行走机构6均设置一个第二驱动电机,各第二驱动电机的运动功率一直,或其中一个第二行走机构6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作为主行走机构,其他的第二行走机构6在连接杆61以及主行走机构的驱动下同步移动。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吊篮7优选可升降吊篮,通过纵向轨道3和横向轨道5,实现吊篮7在横向、纵向以及竖向方向上的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二轮架62连接有滑轮组71,所述吊篮7和滑轮组71之间连接有钢丝绳72,所述钢丝绳72绕经滑轮组71后与吊篮7上的提升机73连接,所述提升机73优选卷扬机,通过卷扬机驱动钢丝绳72在卷筒上收放,实现吊篮7的升降。

实施例2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施例1的超高顶棚施工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横向支撑梁2:根据施工位置,将横向支撑梁2间隔设置在待施工结构板1上;

在设置横向支撑梁2前,先对待施工结构板1进行测量,选定横向支撑梁2的安装位置,然后依次通过化学锚栓21将横向支撑梁2的一端固定在待施工结构板1上,横向支撑梁2的另一端延伸出待施工结构板1外侧形成悬挑端。

S2:安装纵向轨道3:将纵向轨道3安装于所述横向支撑梁2上;

具体的,纵向轨道3优选工字钢轨道,将纵向轨道3安装在横向支撑梁2的悬挑端,纵向轨道3沿横向支撑梁2依次铺设,纵向轨道3的上翼板固连在横向支撑梁2上。

S3:安装横向轨道5:在纵向轨道3上安装第一行走机构4,将横向轨道5安装在第一行走机构4上;

具体的,将第一行走机构4安装在纵向轨道3上,纵向轨道3优选工字钢轨道,且下翼板上设置有支承柱34,第一行走轮42抵接在支承柱34上,横向轨道5通过第三行走机构8或连接件51设置于第一行走机构4上,第一行走机构4可带动吊篮7在纵向上移动。

S4:安装可升降的吊篮7:在横向轨道5上安装第二行走机构6,将可升降的吊篮7安装至第二行走机构6上。

具体的,所述横向轨道5优选工字钢轨道,第三行走机构8连接在横向轨道5的上翼板上,第二行走机构6连接在横向轨道5的下翼板上,第二行走机构6可沿横向轨道5移动,进而带动吊篮7在横向上移动;第三行走机构8可以在横向轨道5上移动,横向轨道5在两个纵向轨道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满足不规则的待施工结构板的使用。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应限制为此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