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座椅背板结构、座椅总成及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31 01:29:11


一种座椅背板结构、座椅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背板结构、座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座椅背板一般是指车辆前排座椅背面的硬质塑料壳。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硬质塑料的座椅背板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护,减少乘客受到的伤害。座椅背板的存在同样是出于功能以及造型需求。相关技术中大面积的皮革包覆面套存在较难包覆的地方,会产生包覆的品质问题,因此设置座椅背板不但提高了安全性能,还提高了座椅的美观性。

市面上现有中高端车型多采用大背板结构。大背板结构的成本及模具、夹具、检具和工装费用都比较高;背板底部及两侧边界与发泡、面套为软硬搭接,一般只能体现最普通的直线或曲线搭接,在复杂曲面上搭接质量不稳定且外观差;后排空间偏小时,大背板结构有顶膝问题,乘客的乘坐体验较差;大背板结构的地图带,储物功能好的网兜结构不美观,其他结构的储物功能较差。

而由于除骨架底部外其余区域无合适的背板固定点,若使用较小的背板,由于公差积累,背板与发泡和面套的配合难以保证,外观感差。无背板的面套包覆结构受限于发泡和包覆工艺,外观限制大,无法充分表达大部分造型设计理念,高级感差;而且无法满足售后对按摩、通风、腰托功能配置的返修操作要求,若使用隐形拉链,易发生拼缝扭曲问题,外观品质差。

可见,相关技术中座椅背板无法同时兼顾强度支撑和外观造型体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背板结构、座椅总成及车辆,以解决座椅背板无法同时兼顾强度支撑和外观造型体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背板结构,包括:

背板本体;

连接支撑结构,安装于座椅骨架;

内衬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撑结构,能够与所述连接支撑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背板本体;

且所述背板本体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撑结构及所述内衬板上。

有益效果:增加内衬板支撑,背板本体安装在连接支撑结构及内衬板上被可靠支撑和固定;面套设置在背板本体和内衬板之间,背板本体能够与面套和发泡可靠连接,质量稳定且外观匹配性较好,能达到良好的外观造型体现,外观更精致,座椅背板结构兼顾了优秀的强度支撑和外观造型体现。而且内衬板的设置,使背板本体实现小型化,即背板本体采用小背板后,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模具、夹具、检具和工装费用,也实现了轻量化;而且小背板设置于骨架的中上方,可在小背板以下膝部可能接触的区域使用柔性材料包覆,避免了顶膝问题,提高了乘坐体验。由于保留了座椅背面的面套包覆结构,使地图带的储物性能得到了保证。另外,背板本体与连接支撑结构和内衬板之间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方便售后和维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座椅骨架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背板本体的中部;所述内衬板用于支撑所述背板本体的底部。

有益效果:连接支撑结构安装于座椅骨架的顶部,用于支撑背板本体的中部,而内衬板用于支撑背板本体的底部,连接支撑结构和内衬板从中部和底部提供了可靠的横向支撑,支撑效果优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本体卡接于所述连接支撑结构及所述内衬板。

有益效果:背板本体与连接支撑结构和内衬板采用卡接的方式,方便拆装,提高便捷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撑结构包括由金属丝弯折形成的支撑架体。

有益效果:金属丝弯折形成的支撑架体,方便根据空间和结构进行支撑架体的结构设计,还方便给内衬板提供支撑连接点,进而方便将背板本体可靠连接至座椅骨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螺接点,所述内衬板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体的螺接点处。

有益效果:在支撑架体上设置螺接点,内衬板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支撑架体的螺接点处,方便拆装,且连接可靠性较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本体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卡子,所述背板本体通过所述卡子卡接于所述支撑架体。

有益效果:背板本体上设置卡子,方便背板本体卡接到支撑架体上,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撑结构包括:

中部支撑件,所述背板本体卡接于所述中部支撑件;

侧翼支撑件,两个所述侧翼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部支撑件的两侧,且所述侧翼支撑件与所述内衬板相卡接。

有益效果:中部支撑件为背板本体提供卡接点,设置在中部支撑件两侧的侧翼支撑件与内衬板卡接,对内衬板进行限位固定,方便拆装的同时,连接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本体的内侧底端设置有卡合凸起,所述内衬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合凸起配合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有益效果:背板本体与内衬板之间通过卡合凸起和卡接孔实现卡接,将背板本体的底部安装到内衬板,支撑更牢靠。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板的结构和形状与所述背板本体底部的结构和形状相适配。

有益效果:内衬板主要给背板本体的底部提供横向的支撑,结构和形状相匹配,防止受力时产生变形,支撑强度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板的两端与所述背板本体之间具有结构间隙。

有益效果:内衬板的两端与背板本体之间的结构间隙,方便座椅面套安装,背板本体的底部和侧面可以形成面套包覆及大背板结构无法实现的一些复杂曲面搭接关系,质量稳定且外观良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板为注塑材料板,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实现轻易化,降低成本。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座椅总成,包括:

骨架;

发泡;

面套;

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背板结构,且所述座椅背板结构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面套设置于所述内衬板与所述背板本体之间形成的结构间隙中。

有益效果:内衬板为背板本体提供固定点,配合连接支撑结构,对背板本体可靠支撑和固定,面套设置在背板本体和内衬板之间,面套得到充分支撑和造型约束,保证外观与造型意图一致;背板本体能够与面套和发泡可靠连接,质量稳定且外观匹配性较好,能达到良好的外观造型体现,外观更精致;因此座椅背板结构兼顾了优秀的强度支撑和外观造型体现。内衬板的设置,使背板本体实现小型化,即背板本体采用小背板后,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模具、夹具、检具和工装费用,也实现了轻量化;而且小背板设置于骨架的上方,避免了顶膝问题,提高了乘坐体验。本发明的座椅背板结构能够保留座椅背面的面套包覆结构,使地图带的储物性能得到了保证。另外,背板本体与连接支撑结构和内衬板之间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方便售后和维护。背板本体拆下后,座椅后侧会形成一个“大洞”,方便售后维修人员通过这个洞进行头枕、按摩、通风和生态接口等组件的拆卸更换操作。与相关技术中面套包覆的座椅只能拆卸面套后才能售后维护的方式相比,极大提高了便捷性。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总成。

由于本发明的车辆包括本发明的座椅总成,因此具备与座椅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座椅总成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座椅背板结构与座椅骨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座椅背板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中座椅背板结构的背板本体与内衬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座椅背板结构的内衬板和连接支撑结构与座椅骨架的连接结构的正视立体图;

图7为内衬板和连接支撑结构与座椅骨架的连接结构的后视立体图;

图8为连接支撑结构与座椅骨架的连接结构后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座椅背板结构的后视图;

图10为图9中A-A剖面图;

图11为图10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座椅背板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座椅总成的竖直中心剖面图;

图15为本发明座椅背板结构的背板本体与内衬板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板本体;11、卡子;12、卡合凸起;

2、连接支撑结构;21、中部支撑件;22、侧翼支撑件;23、螺接点;

3、内衬板;31、卡接孔;32、卡槽;

4、骨架;

5、发泡;51、头枕发泡结构;52、靠背发泡结构;

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5,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背板结构,包括:

背板本体1;

连接支撑结构2,安装于座椅骨架4的顶部,用于支撑背板本体1的中部;

内衬板3,安装于连接支撑结构2,用于支撑背板本体1的底部;

且背板本体1可拆卸式安装于连接支撑结构2及内衬板3上。

增加内衬板3进行支撑,背板本体1安装在连接支撑结构2及内衬板3上被可靠支撑和固定;面套设置在背板本体1和内衬板3之间,背板本体1能够与面套和发泡5可靠连接,质量稳定且外观匹配性较好,能达到良好的外观造型体现,外观更精致,座椅背板结构兼顾了优秀的强度支撑和外观造型体现。而且内衬板3的设置,使背板本体1实现小型化,即背板本体1采用小背板后,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模具、夹具、检具和工装费用,也实现了轻量化;而且小背板设置于骨架4的中上方,可在小背板以下膝部可能接触的区域使用柔性材料包覆,避免了顶膝问题,提高了乘坐体验。由于保留了座椅背面的面套包覆结构,使地图带的储物性能得到了保证。另外,背板本体1与连接支撑结构2和内衬板3之间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方便售后和维护。

本实施例中内衬板3仅设置在背板本体1的底部区域,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内衬板3也可使用更大范围,比如整个背板本体1的边界均与内衬板3搭接,从而实现更复杂的曲面情况下的稳定且外观良好的搭接。

具体地,连接支撑结构2可焊接在座椅骨架4上,工艺简单,连接可靠性较高。此外,也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支撑结构2安装于座椅骨架4的顶部,用于支撑背板本体1的中部;内衬板3用于支撑背板本体1的底部。

连接支撑结构2安装在座椅骨架4的顶部,用于支撑背板本体1的中部,而内衬板3用于支撑背板本体1的底部,连接支撑结构2和内衬板3从中部和底部提供了可靠的横向支撑,支撑效果优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5所示,与上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内衬板3的结构及其与背板本体1的配合及位置关系。如图15给出的正面(内侧)的结构示意,内衬板3为环形结构,通过卡接(图中未示出卡接结构)的方式设置于背板本体1的边缘处,且内衬板3与背板本体1的外轮廓边缘的形状和结构相匹配,沿背板本体1的外轮廓设置一圈。采用这种内衬板3,能够沿背板本体1的整个外轮廓进行支撑加强,背板本体1受力后不易变形,支撑可靠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背板本体1卡接于连接支撑结构2及内衬板3。

背板本体1与连接支撑结构2和内衬板3采用卡接的方式,方便拆装,提高便捷性。具体地,可采用卡子11或卡扣进行卡接,也可使用滑槽等其他卡接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支撑结构2包括由金属丝弯折形成的支撑架体。

金属丝弯折形成的支撑架体,方便根据空间和结构进行支撑架体的结构设计,还方便给内衬板3提供支撑连接点,进而方便将背板本体1可靠连接至座椅骨架4。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螺接点23,内衬板3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支撑架体的螺接点23处。

在支撑架体上设置螺接点23,内衬板3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在支撑架体的螺接点23处,方便拆装,且连接可靠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背板本体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卡子11,背板本体1通过卡子11卡接于支撑架体。

背板本体1上设置卡子11,方便背板本体1卡接到支撑架体上,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横向的内衬板3上设计卡子11,可以提供类似骨架4预留的固定卡点,方便将背板本体1卡装到内衬板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金属丝弯折形成的连接支撑结构2包括:

中部支撑件21,背板本体1通过卡子11卡接于中部支撑件21;

侧翼支撑件22,两个侧翼支撑件22分别焊接于中部支撑件21的两侧,且侧翼支撑件22与内衬板3上的卡槽32相卡接。

中部支撑件21为背板本体1提供卡接点,设置在中部支撑件21两侧的侧翼支撑件22与内衬板3卡接,对内衬板3进行限位固定,方便拆装的同时,连接可靠性得到了保证。整个连接支撑结构2包三部分,中部支撑件21和两个侧翼支撑件22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中部支撑件21的底端与骨架4焊接,侧翼支撑件22的底端也与骨架4焊接。焊接的方式结构和工艺简单,而且与一体式结构相比,分段式的结构每一段的长度较短,弯折时对操作空间的要求小,方便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背板本体1的内侧底端设置有卡合凸起12,内衬板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接孔31,卡合凸起12配合卡接于卡接孔31内。

背板本体1与内衬板3之间通过卡合凸起12和卡接孔31实现卡接,将背板本体1的底部安装到内衬板3,支撑更牢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衬板3的结构和形状与背板本体1底部的结构和形状相适配。

内衬板3主要给背板本体1的底部提供横向的支撑,结构和形状相匹配,防止受力时产生变形,支撑强度高。通过内衬板3与背板内轮廓的匹配,面套布置在内衬板3与背板间,使面套得到充分支撑和造型约束,保证外观与造型意图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衬板3的两端与背板本体1之间具有结构间隙,参见图10和图11中的B部分。

内衬板3的两端与背板本体1之间的结构间隙,方便座椅面套安装,背板本体1的底部和侧面能够形成面套包覆及大背板结构无法实现的一些复杂曲面搭接关系,质量稳定且外观良好。

参见图5、图9-图13,内衬板3匹配背板本体1的轮廓,尤其是两侧曲面复杂的搭接特征,通过台阶差匹配,利用面套柔软的超高可塑性,通过背板本体1过盈挤压识别良好且质量稳定的匹配搭接外观,提高了外观与设计意图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衬板3为注塑材料板,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实现轻易化,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本体1的材料可以是塑料件、麻纤维等硬质材料,卡子11可与背板本体1一体成型或通过热熔焊等工艺粘贴至背板本体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座椅总成,包括:

骨架4;

发泡5;

面套(图中未示出);

座椅背板结构,且座椅背板结构设置于骨架4的顶部;面套设置于内衬板3与背板本体1之间形成的结构间隙中。

内衬板3为背板本体1提供固定点,配合连接支撑结构2,实现了对背板本体1的可靠支撑和固定;面套设置在背板本体1和内衬板3之间,面套得到充分支撑和造型约束,保证外观与造型意图一致;背板本体1能够与面套和发泡5可靠连接,质量稳定且外观匹配性较好,能达到良好的外观造型体现,外观更精致;因此座椅背板结构兼顾了优秀的强度支撑和外观造型体现。内衬板3的设置,使背板本体1实现小型化,即背板本体1采用小背板后,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模具、夹具、检具和工装费用,也实现了轻量化;而且小背板设置于骨架4的上方,避免了顶膝问题,提高了乘坐体验。本发明的座椅背板结构能够保留座椅背面的面套包覆结构,使地图带的储物性能得到了保证。另外,背板本体1与连接支撑结构2和内衬板3之间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方便售后和维护。背板本体1拆下后,座椅后侧会形成一个“大洞”,方便售后维修人员通过这个洞进行头枕、按摩、通风和生态接口等组件的拆卸更换操作。与相关技术中面套包覆的座椅只能拆卸面套后才能售后维护的方式相比,极大提高了便捷性。

如图2所示,发泡5包括头枕发泡结构51和靠背发泡结构5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总成。

由于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总成,因此具备与座椅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座椅硬背板结构,集成了外观造型体现和强度支撑的功能。通过增加内衬板3支撑,不仅给背板本体1提供了可靠卡点,还能保证背板本体1与面套和发泡5间优秀且质量稳定的外观匹配关系。在保证造型设计语言表达的同时,不仅极大降低座椅背板的成本,还保留了座椅背面的面套包覆结构,面套包覆结构使地图带的储物性能得到保证,同时避免二排乘客膝部与硬质背板的硬磕碰问题,提高了舒适性。而且与相关技术中的大背板结构相比,模具、夹具、检具、工装费用大大降低,成本不到大背板的一半。外观精致高级,既保证了造型设计语言的充分表达,又保证后排膝部区域舒适性和地图带的储物性能。此外,背板底部和侧面可以存在复杂曲面的搭接关系,质量稳定且外观良好。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座椅总成及座椅调节机构
  • 支撑移动计算装置的座椅总成以及用座椅总成支撑移动计算装置的方法
  • 用于车辆座椅的导轨以及包括该导轨的车辆座椅
  • 车辆座椅远程控制系统以及车辆座椅远程控制方法
  • 一种车辆座椅横梁、车辆座椅横梁总成结构及车辆
  • 多排共轨的电动座椅滑轨结构及车辆座椅滑轨总成和车辆
技术分类

0612011662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