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车辆用空调及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车辆用空调及车辆。

背景技术

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可用于车辆,即构成“车辆用空调”,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调节。

当用户在极寒的天气条件下启动车辆时,需要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以保障后续行车过程中的视野清晰;与此同时,用户往往还需要取暖,以维持体温。在此过程中,车辆用空调通常将一部分热流送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用于对前挡风玻璃除霜,并同时将另一部分热流送至车辆的前排,用于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取暖。

但是在上述过程中,除霜耗时较长,车辆的前排升温也较慢,因此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并且还需要忍受寒冷,整体的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车辆用空调在极寒天气下除霜耗时长、车辆的前排升温较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

所述车辆用空调具有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和第二制热除霜模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控制所述车辆用空调将一部分气流加热为热流并送往所述车辆的前排,将另一部分未经加热的气流送往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

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后,判断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控制所述车辆用空调将所述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将一部分热流送往所述车辆的前排,将另一部分热流送往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用空调还具有除霜模式;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开启所述除霜模式,若是,开启所述除霜模式,其中,控制所述车辆用空调将所述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送往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是否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的指令,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或

预设第一温度,并判断所述车辆的室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且判断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若均为是,则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的指令,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或

预设第二温度,判断所述车辆的室内温度是否由所述第一温度升温至所述第二温度,并且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若均为是,则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是否开启除霜模式,若是,开启所述除霜模式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开启所述除霜模式的指令,若是,则开启所述除霜模式;或

预设第三温度,判断所述车辆的室内温度是否升温至所述第三温度,并且判断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若均为是,则开启所述除霜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用空调包括:

中空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前排通道;

调节机构,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前排通道内的暖风芯体,用于加热所述前排通道内的气流;

其中,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壳体在所述暖风芯体的下游区域依次设置有位置在上的除霜风口以及位置在下的前排风口,以分别将所述气流送往汽车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以及所述汽车车辆的前排;所述前排风口处设置有前风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前排风口;

所述车辆用空调还包括除霜风门,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前排通道内,所述除霜风门包括靠近所述除霜风口的第一侧面以及远离所述除霜风口的第二侧面,并且所述除霜风门相对于所述除霜风口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

其中,当所述除霜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除霜风口被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暖风芯体下游区域的通道以及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上游区域的通道均被封堵关闭;

当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下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开启,且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关闭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暖风芯体的正上方;

当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开启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暖风芯体的上游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开启所述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时,控制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并且控制所述前风门开启所述前排风口;

当开启所述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时,控制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打开位置,并且控制所述前风门开启所述前排风口;

当开启所述除霜模式时,控制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打开位置,并且控制所述前风门关闭所述前排风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所述车辆用空调包括:

中空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前排通道;

调节机构,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前排通道内的暖风芯体,用于加热所述前排通道内的气流;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除霜风口以及前排风口,以分别将所述气流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以及所述车辆的前排;所述前排风口处设置有前风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前排风口;

所述车辆用空调还包括除霜风门,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前排通道内,并且所述除霜风门相对于所述除霜风口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

其中,当所述除霜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下游区域之间的通道以及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均被关闭;

当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下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开启,且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关闭;

当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除霜风口与所述暖风芯体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开启当所述车载空调开启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除霜风门转动至关闭位置,并且所述前风门转动至竖直位置以分别将所述前吹面风口和所述前吹脚风口开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用空调。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的前排的温度较低时,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并且采用未经加热的气流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一次除霜;还可以在车辆的前排升温至一定的温度后,继续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并且进一步采用热流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二次除霜。因此本申请不仅可以缩短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除霜耗时,以避免用户等待的时间过长,还可以在除霜的过程中使得车辆的前排快速升温,以避免用户感到不适,进而达到增强用户的整体的体验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空调开启除霜模式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前排通道;111、暖风通道;112、冷风通道;12、后排通道;13、肋板;2、进气机构;3、分隔板;4、前排风口;41、前吹面风口;42、前吹脚风口;43、前风门;44、筋板;5、后排风口;6、调节机构;61、前蒸发器;62、后蒸发器;63、暖风芯体;71、暖风前风门;72、混合风门;8、除霜风口;81、除霜风门;811、第一侧边;812、第二侧边;82、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

车辆用空调具有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和第二制热除霜模式;

控制方法包括:

S101、判断是否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控制车辆用空调将一部分气流加热为热流并送往车辆的前排,将另一部分未经加热的气流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

S102、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后,判断是否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控制车辆用空调将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将一部分热流送往车辆的前排,将另一部分热流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车辆用空调先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时,车辆用空调内的气流中的一部分被加热为热流,并且热流被送往车辆的前排,以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进而增强用户的舒适感;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气流未经加热而直接被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用于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一次除霜。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未经加热的气流的除霜效果不佳,但是其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仍有一定的除霜效果。

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时,车辆用空调内的气流均被加热为热流,并且一部分热流被送往车辆的前排,以继续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而另一部分热流则被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用于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二次除霜。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热流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可以有效去除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的霜雾,以提高除霜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用空调的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的前排的温度较低时,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并且采用未经加热的气流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一次除霜;还可以在车辆的前排升温至一定的温度后,继续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并且进一步采用热流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二次除霜。因此本申请不仅可以缩短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除霜耗时,以避免用户等待的时间过长,还可以在除霜的过程中使得车辆的前排快速升温,以避免用户感到不适,进而达到增强用户的整体的体验感的目的。

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调还具有除霜模式;

控制方法还包括:

S103、判断是否开启除霜模式,若是,开启除霜模式,其中,控制车辆用空调将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当车辆用空调开启除霜模式时,车辆空调将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且热流均用于对车辆的前方风玻璃进行除霜,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空调的除霜效果,进而达到进一步缩短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除霜耗时的目的。

如图1所示,判断是否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的步骤,即步骤S101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的指令,若是,则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或

预设第一温度,并判断车辆的室内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且判断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若均为是,则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温度”理解为用户感到寒冷和不适的温度。

车辆用户可以通过对车内空调系统操控,下发开启第一制热模式的指令,如按动按钮或在触摸屏上进行操控,空调系统接收开启第一制热模式指令,控制空调进入第一制热模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步骤中可以依赖于用户的主观判断来完成,此时用户可以根据其实际需要而自行定义第一温度的具体数值。

在上述中,步骤S101通过控制系统来完成。例如,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图像获取模块、储存模块和判断模块,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的前排的实时温度,图像获取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实时图像,储存模块用于储存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不需要进行除雾的标准图像,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的实时温度、图像获取模块发送的实时图像以及储存模块发送的标准图像,并用于判断实时温度是否低于第一温度以及实时图像与标准图像是否一致。可以理解的是,若实时图像与标准图像不一致,则判断得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需要进行除霜,反之则判断得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不需要进行除霜。

如图1所示,判断是否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若是,则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的步骤,即步骤S102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的指令,若是,则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或

预设第二温度,判断车辆的室内温度是否由第一温度升温至第二温度,并且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若均为是,则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二温度”的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可以理解为此时车辆的前排的温度已经逐渐升高至用户感觉较为温暖且舒适的温度。

当车辆的前排升温至第二温度后,车辆用户可以通过对车内空调系统操控,下发开启第二制热模式的指令,如按动按钮或在触摸屏上进行操控,空调系统接收开启第二制热模式指令,控制空调进入第二制热模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步骤中仍可以依赖于用户的主观判断来完成,此时用户还可以根据其实际需要而自行定义第二温度的具体数值。

在上述中,步骤S102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完成。

如图1所示,判断是否开启除霜模式,若是,开启除霜模式的步骤,即步骤S103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的开启除霜模式的指令,若是,则开启除霜模式;或

预设第三温度,判断车辆的室内温度是否升温至第三温度,并且判断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是否需要进行除霜,若均为是,则开启除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三温度”的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可以理解为此时车辆的前排的温度利于用户长时间保持体温。而除霜模式与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在除霜模式下,车辆用空调制备的热流仅用于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而不用于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

更具体地说,由于用户在第三温度下可以长时间保持体温而不会感到寒冷和不适,因此用户可以下发开启除霜模式的指令,或者,空调系统基于室内温度和前挡风玻璃的结霜情况判断需要开启除霜模式时,开启空调的除霜模式。在该模式下,车辆空调将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且热流均用于对车辆的前方风玻璃进行除霜,以进一步提高车载空调的除霜效果,进而达到进一步缩短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除霜耗时的目的。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上述步骤S101执行完成后,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102而直接执行步骤S103。换言之,用户可以在第一制热除霜模式下,直接下发开启除霜模式的指令。

具体地说,当用户判断得到汽车的前排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并且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需要进行除霜时,用户向车载空调发出指令,以开启车载空调的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当汽车的前排升温至第二温度后,车载空调可以不开启第二除霜制热模式,直至汽车的前排升温至第三温度时,车载空调直接开启除霜模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用空调还具有制热模式;

控制方法还包括:

S104、当判断得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不需要进行除霜时,开启制热模式,其中,车辆用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将气流均加热为热流,并送往车辆的前排。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制热模式与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在制热模式下,车辆用空调制备的热流仅用于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而不用于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车辆用空调可以接收用户的指令而直接开启制热模式,也可以先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再开启制热模式,还可以先后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和第二制热除霜模式,再开启制热模式,还可以先后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第二制热除霜模式和除霜模式,再开启制热模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车载空调包括:

中空设置的壳体1,壳体1设置有前排通道11;

调节机构6,其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前排通道11内的暖风芯体63,用于加热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

其中,壳体1上设置有除霜风口8以及前排风口4,以分别将气流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以及车辆的前排;前排风口4处设置有前风门43,以开启或关闭前排风口4;

车辆用空调还包括除霜风门81,其转动设置在前排通道11内,并且除霜风门81相对于除霜风口8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

其中,当除霜风门81处于关闭位置时,除霜风口8与暖风芯体63下游区域之间的通道以及除霜风口8与暖风芯体63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均被关闭;

当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时,除霜风口8与暖风芯体63下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开启,且除霜风口8与暖风芯体63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关闭;

当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时,除霜风口8与暖风芯体63上游区域之间的通道被开启,当车载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除霜风门81转动至关闭位置,并且前风门43转动至竖直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开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壳体1上可以设置有进气机构2,例如,涡轮鼓风机,其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其进气方式可以为强制进气,用于将气流送入壳体1的内部。

暖风芯体63内有热源进行循环,例如,暖风芯体63与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水箱相连通,热源即为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水。当车辆的发动机运转时,冷却水被加热升温,其输送至暖风芯体63后即可对流经暖风芯体63的气流进行加热。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在暖风芯体63的下游区域依次设置有位置在上的除霜风口8以及位置在下的前排风口4。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除霜风口8和前排风口4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并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前排风口4与暖风芯体63相对设置,而除霜风口8设置在暖风芯体63的上方。

更详细地,除霜风门81包括靠近除霜风口8的第一侧面811以及远离除霜风口8的第二侧面812。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除霜风门81转动设置在除霜风口8的上游部分,即除霜风口8的右侧部分;而第一侧面811即为除霜风门81的下游的侧面,即除霜风门81的左侧的侧面,第二侧面812即为除霜风门81的上游的侧面,即除霜风门81的右侧的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当除霜风门81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侧面811远离除霜风门81转动设置处的一端抵接在除霜风口8的下游部分,即除霜风口8的左侧部分,将除霜风口8封堵。当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时,第一侧面811位于暖风芯体63的正上方,而第二侧面812位于暖风芯体63的上游区域内。当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时,第一侧面811位于暖风芯体63的上游区域内,第二侧面812也位于暖风芯体63的上游区域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前排风口4包括位置在上的前吹面风口41以及位置在下的前吹脚风口42。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前吹面风口41可以倾斜向上设置,其延伸方向可以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前吹脚风口42可以水平设置,其延伸方向可以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垂直。壳体1在前吹脚风口42和前吹面风口41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筋板44,用于分隔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当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流经前吹面风口41而被送往车辆的前排时,用于车辆的前排吹面;当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流经前吹脚风口42而被送往车辆的前排时,用于车辆前排吹脚。

如图2和图3所示,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处均转动设置有前风门43;

其中,前风门43转动至水平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开启;

前风门43转动至竖直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前风门3设置有两个,以分别用于控制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的开启与关闭。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时,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中至少有一个开启;当不需要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时,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均关闭。

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当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时,控制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并且控制前风门43开启前排风口4,具体地,控制前风门43转动至水平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当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一制热除霜模式时,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中的一部分可以流经暖风芯体63并进行热交换而形成热流,随后流动至暖风芯体63的下游区域内;而气流中的另一部分则可以从暖风芯体63的上游区域直接流经除霜风口8,并被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部分气流直接流经除霜风口8,因此除霜风口8处存在较高的气压压强,迫使流动至暖风芯体63的下游区域内的热流更容易流经前排风口4而不易流经除霜风口8,因此绝大部分的热流会经前排风口4而被送往车辆的前排,而仅极少部分的热流会与未流经暖风芯体63的部分气流共同流经除霜风口8并被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图中未示出)。

如图3所示,当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时,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并且前风门43开启前排风口4,具体地,前风门43转动至水平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当车辆用空调开启第二制热除霜模式时,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均流经暖风芯体63并进行热交换而形成热流,一部分热流流经前排风口4被送往车辆的前排,用于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而另一部分热流流经除霜风口8而被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

如图5所示,当车辆用空调开启除霜模式时,除霜风门81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并且前风门43关闭前排风口4,具体地,前风门43转动至竖直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当车辆用空调开启除雾模式时,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均流经暖风芯体63并被加热为热流,并且由于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处的前风门43均关闭,因此热流均流经除霜风口8而被送往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用于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除霜。

如图2所示,当车辆用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除霜风门81转动至关闭位置,并且前风门43转动至竖直位置以分别将前吹面风口41和前吹脚风口42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当车辆用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均流经暖风芯体63并被加热为热流,并且由于除霜风门81处于关闭位置,因此热流流经前吹面风口41和/或前吹脚风口42处而被送往车辆的前排,用于对车辆的前排进行制热。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车辆用空调还包括:分隔板3,其水平设置在壳体1内,以对壳体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并形成后排通道12以及前排通道11。其中,前排通道11为壳体1的内部空间位于分隔板3上方的部分,后排通道12为壳体1的内部空间位于分隔板3下方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内的气流可以沿分隔板3的两侧进行流动,以分别进入前排通道11和后排通道12内。

具体地说,壳体1可以在靠近后排通道12处设置有后排风口5,后排风口5用于将气流送往车辆的后排。暖风芯体63的另一部分设置在后排通道12内,即分隔板3设置在暖风芯体63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暖风芯体63可以同时对前排通道11和后排通道12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调节机构6还包括:前蒸发器61,其设置在前排通道11内,并位于暖风芯体63的上游区域内,用于冷却前排通道11内的气流;和后蒸发器62,设置在后排通道12内,并位于暖风芯体63的上游区域内,用于冷却后排通道12内的气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用空调。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47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