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机动车滑门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机动车滑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滑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汽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汽车侧门锁中内开、外开、自吸、上解保险是独立的多个机构,占用空间大,连接拉线多。而进口的侧门锁不仅价格贵,且结构复杂、组装时工序多,工时多,组装时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零件少,连接拉线少,组装时工序少,工时少,不容易出错且成本低的机动车滑门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滑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锁体,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锁舌配合的棘爪、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锁舌上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棘爪上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棘爪上设置有拨动构件,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锁舌和所述棘爪配合并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作用下形成半锁、全锁和全开状态;

解锁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棘爪配合的第一释放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第三弹性构件、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释放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拉杆以及外开推动件,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内开推动件和第一滑孔,所述外开推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孔上,

通过所述内开推动件或所述外开推动件推动所述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杆移动,所述拉杆移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带动所述棘爪转动使得所述锁舌打开,所述内开推动件或所述外开推动件对所述驱动杆的推力消失后,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三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外开驱动单元,包括: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外开推动件配合的外开拉杆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开拉杆的另一端的外开拉线,所述外开拉杆上设置有第一避空槽,

当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避空槽对应,所述外开拉杆转动,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进入所述第一避空槽内,所述外开拉杆不能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移动,当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背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避空槽不对应,所述外开拉杆转动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移动;

内开驱动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内开推动件连接的内开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内开连杆上的第四弹性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开拉杆、安装在所述内开拉杆上的内开拉线以及内开驱动件,所述内开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滑孔,所述内开驱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孔上,所述内开拉杆上设置有第二避空槽,

当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朝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避空槽相对应,所述内开拉线拉动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进入所述第二避空槽内,所述内开拉杆不能带动所述内开驱动件移动,所述内开驱动件不能带动所述内开连杆转动,从而不能带动所述内开推动件移动,

当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背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与所述内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避空槽不对应,所述内开拉线拉动所述内开拉杆转动,所述内开拉杆推动所述内开驱动件,所述内开驱动件带动所述内开连杆转动,所述内开连杆带动所述内开推动件移动,所述内开拉线对所述内开拉杆的拉力消失后,所述内开连杆在所述第四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上解保险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电机、驱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外保险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内保险杆,所述外保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所述外保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开推动件连接,所述内保险杆上设置有蜗轮连接件、内开驱动连接件和挡停构件,所述蜗轮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所述内开驱动连接件与所述内开驱动件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所述第一蜗杆带动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所述第一蜗轮带动所述外保险杆和所述内保险杆转动,所述外保险杆带动所述外开推动件在所述第一滑孔上滑动,所述内保险杆转动带动所述内开驱动件在所述第二滑孔上滑动,实现外开和内开同步上保险或解保险;

输出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输出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输出杆上的第五弹性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输出杆的一端的输出拉线,所述输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开连杆匹配的第二凸起,

内开解锁时,所述内开连杆转动推动所述第二凸起从而推动所述输出杆转动,所述输出杆拉动所述输出拉线,进行动作输出,所述内开连杆复位时,所述内开连杆对所述输出杆推力消失,所述输出杆在所述第五弹性构件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自动开关锁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轮传动连接的输出轮、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输出轮上的自吸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移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位移杆上的第六弹性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预紧弹簧,所述输出轮上设置有第二释放杆,所述自吸推杆的另一端为推动端,

所述自吸推杆、所述位移杆、所述预紧弹簧、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输出轮转动带动所述自吸推杆移动时,所述预紧弹簧和所述位移杆限制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的运动轨迹,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按照所述运动轨迹运动后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

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所述第二蜗杆带动所述第二蜗轮转动,所述第二蜗轮带动所述输出轮转动,所述输出轮向两个方向转动时分别带动所述自吸推杆和所述第二释放杆移动,所述自吸推杆移动推动所述锁舌转动上锁,所述第二释放杆推动所述第一释放杆转动,所述第一释放杆推动所述棘爪转动,使得所述锁舌打开;以及

儿童锁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三电机上的第三蜗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三蜗杆啮合的第三蜗轮,所述第三蜗轮上设置有与所述挡停构件配合的第三凸起,

在上保险时,所述内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孔朝向所述内开连杆的转轴的一端,所述外开推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孔朝向所述驱动杆的转轴的一端,执行儿童锁功能时: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蜗杆转动,所述第三蜗杆带动所述第三蜗轮转动的位置满足: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挡停构件接触,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内保险杆和所述外保险杆解保险时,所述外保险杆执行解保险动作,所述第三凸起阻挡所述内保险杆转动,所述内保险杆不能执行解保险动作。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解吸推动件,所述解吸推动件与所述位移杆配合,所述自吸推杆执行自吸动作时,在所述自吸推杆接触到所述第一凸起前,向开锁的方向转动所述驱动杆,所述解吸推动件推动所述位移杆转动,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脱离所述运动轨迹,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不能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从而不能推动所述锁舌上锁。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自动开关锁单元还包括第一信号开关,所述第一信号开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轮上设置有第一信号按压构件,所述第一信号按压构件与所述第一信号开关配合,在所述输出轮转动执行上锁或开锁时,所述第一信号开关断开,在所述输出轮转动执行上锁或开锁完成后反转复位时,当所述第一信号按压构件按压所述第一信号开关,所述第一信号开关闭合导通时,所述输出轮复位完成。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儿童锁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开关,所述第二信号开关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蜗轮上设置有第二信号按压构件,所述第二信号按压构件与所述第二信号开关配合,在所述第三蜗轮执行儿童锁功能时,所述第二信号按压构件将所述第二信号开关按压闭合,在第三蜗轮不执行儿童锁功能时,所述第二信号按压构件不能将所述第二信号开关按压,所述第二信号开关断开。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外开推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推杆,所述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孔上,所述推杆为所述外开推动件与所述外开拉杆相配合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外保险杆连接,

所述外保险杆上与所述第一蜗轮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外保险杆上与所述外开推动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孔,所述第三滑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孔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蜗轮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内保险推动件和第七弹性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孔内,所述第七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蜗轮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七弹性构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内保险推动件相配合,所述蜗轮连接件位于所述内保险推动件和所述第七弹性构件的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所述内保险推动件或所述第七弹性构件的自由端推动所述蜗轮连接件从而推动所述内保险杆进行上保险或解保险。

所述外开拉杆和所述驱动杆同轴。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内开连杆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内开推动件的非固定端为球状,所述内开推动件位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拉杆安装在所述驱动杆上的一端位转动安装在所述内开推动件的固定端上,所述拉杆安装在所述第一释放杆上的一端为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释放杆上。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5°且小于135°,

所述锁体、所述解锁单元、所述外开驱动单元、所述自动开关锁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内开驱动单元、所述上解保险单元、所述输出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输出轮之间通过行星轮单元连接,所述行星轮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上的太阳轮、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内齿圈以及三个行星轮,三个所述行星轮均分别既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又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所述输出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输出轮与所述第二蜗轮的转动中心相同,所述输出轮上设置有三个第一转轴,三个所述行星轮分别转动安装在三个所述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预紧弹簧包括两个螺旋弹簧和连接线,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两个所述螺旋弹簧和所述连接线为一体成型,

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上设置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夹设在所述连接线和所述位移杆之间,所述自吸推杆移动时,所述第四凸起沿着所述位移杆的侧壁移动使得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

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自吸推杆的推动端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时,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滑门锁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弹性构件、所述第四弹性构件、所述第五弹性构件、所述第六弹性构件均为扭簧。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机动车滑门锁将外开、内开、上解保险、自动开关锁和儿童锁集成一体,结构紧凑,在整车组装端,组装时零件少,连接拉线少,且组装时工序少,工时少,不容易出错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机动车滑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机动车滑门锁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体、解锁单元、外开驱动单元、内开驱动单元、上解保险单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体和部分解锁单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体全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体半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体全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体、解锁单元和外开驱动单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A-A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解锁单元、外保险杆、外开拉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体;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内开驱动单元、上解保险单元、部分解锁单元和输出单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内开驱动单元、部分上解保险单元和输出单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解保险单元、内开驱动单元和解锁单元之间的结果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儿童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吸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吸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B-B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蜗轮、输出轮和行星轮单元之间的结构爆炸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吸推杆和锁舌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机动车滑门锁作具体阐述。

如图1-19所示,机动车滑门锁100包括:壳体10、锁体、解锁单元、外开驱动单元、内开驱动单元、上解保险单元、输出单元、自动开关锁单元和儿童锁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夹角a大于95°且小于135°。具体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夹角a为118°。

锁体、解锁单元、外开驱动单元、自动开关锁单元安装在第一壳体11内,内开驱动单元、上解保险单元、输出单元安装在第二壳体12内。

如图4所示,锁体包括:锁舌21、棘爪22、第一弹性构件23和第二弹性构件24。

锁舌21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锁舌2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211。棘爪22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棘爪22上设置有拨动构件221,棘爪22与锁舌21配合。第一弹性构件2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另一端安装在锁舌21上。第二弹性构件24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另一端安装在棘爪22上。锁舌21和棘爪22配合并在第一弹性构件23和第二弹性构件24的作用下形成半锁、全锁和全开状态,全锁状态如图5所示,半锁状态如图6所示,全开状态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23和第二弹性构件24均为扭簧。

在本实施例中,锁舌21上设置有凸轮212,凸轮21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锁舌21所在的转轴上,锁舌21转动带动凸轮212一起转动。第一弹性构件2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另一端安装在凸轮212上。

如图4、图8、图9所示,解锁单元包括:第一释放杆31、驱动杆32、第三弹性构件33、拉杆34和外开推动件35。

第一释放杆31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且第一释放杆31与棘爪22配合,以图4的方向看,第一释放杆31逆时针转动能够驱动棘爪22转动解锁。驱动杆32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第三弹性构件3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另一端安装在驱动杆32上,第三弹性构件33用于驱动杆32转动后的复位。拉杆34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释放杆31上,另一端安装在驱动杆32上。驱动杆32上设置有内开推动件36和第一滑孔321,外开推动件35(如图9中)滑动安装在第一滑孔321上。在本实施例中,拉杆34安装在第一释放杆31上的一端为转动安装在第一释放杆31上。

以图4的方向看,通过内开推动件36或外开推动件35推动驱动杆32顺时针转动,驱动杆32顺时针转动带动拉杆34向右移动,拉杆34向右移动能够带动第一释放杆31逆时针转动,第一释放杆31逆时针转动带动棘爪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锁舌21打开,在内开推动件36或外开推动件35对驱动杆32的推力消失后,驱动杆32在第三弹性构件33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构件为扭簧。

如图4、图8所示,外开驱动单元包括:外开拉杆41和外开拉线42。外开拉杆4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外开拉杆41的另一端安装有外开拉线42,且外开拉杆41与外开推动件35配合。具体地,外开拉杆41和驱动杆32同轴,外开拉杆41和驱动杆32均绕同一转轴转动。图10中,虚线b为外开拉杆41的轮廓,虚线b处的凹槽为第一避空槽。如图10所示,外开拉杆41上设置有第一避空槽411。

当外开推动件35位于第一滑孔321朝向驱动杆32的转轴的一端时,即以图4所示的方向看,当外开推动件35位于第一滑孔321的左端时,外开推动件35与外开拉杆41相配合的结构与第一避空槽411对应,外开拉杆41转动,外开推动件35与外开拉杆41相配合的结构进入第一避空槽411内,外开拉杆41不能带动外开推动件35移动,当外开推动件35位于第一滑孔321背向驱动杆32的转轴的一端时,外开推动件35与外开拉杆41相配合的结构与第一避空槽411不对应,外开拉杆41转动带动外开推动件35移动,从而将锁体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外开推动件3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51和推杆352,推杆352滑动安装在第一滑孔321上,第一连接件351与外保险杆64连接。推杆352为外开推动件35与外开拉杆41相配合的结构,外开拉杆41通过推动推杆352带动外开推动件35移动。

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内开驱动单元包括:内开连杆51、第四弹性构件52、内开拉杆53、内开拉线54和内开驱动件55。

内开连杆51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且内开连杆51与内开推动件36连接。第四弹性构件52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另一端安装在内开连杆51上。内开拉杆53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内开拉线54安装在内开拉杆53上。内开连杆51上设置有第二滑孔511,内开驱动件55滑动安装在第二滑孔511上。图12中,虚线d为内开拉杆53上通孔被挡住的轮廓线,如图12所示,内开拉杆53上设置有第二避空槽531。

当内开驱动件55位于第二滑孔511朝向内开连杆51的转轴的一端时,即以图13所示的方向看,当内开驱动件55位于第二滑孔511的左端时,内开驱动件55与内开拉杆53相配合的结构与第二避空槽531相对应,内开拉线54拉动内开拉杆53转动时,内开驱动件55与内开拉杆53相配合的结构进入第二避空槽531内,内开拉杆53不能带动内开驱动件55移动,从而内开驱动件55不能带动内开连杆51转动,从而不能带动内开推动件36移动。

当内开驱动件55位于第二滑孔511背向内开连杆51的转轴的一端时,即以图13所示的方向看,当内开驱动件55位于第二滑孔511的右端时,内开驱动件55与内开拉杆53相配合的结构与第二避空槽531不对应,内开拉线54拉动内开拉杆53转动时,内开拉杆53推动内开驱动件55,内开驱动件55带动内开连杆51转动,内开连杆51带动内开推动件36移动。当内开拉线54对内开拉杆53的拉力消失后,内开连杆51在第四弹性构件52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内开连杆51上设置有U型槽512(如图12标记),内开推动件36的非固定端为球状,内开推动件36位于U型槽512内,拉杆34安装在驱动杆32的一端为转动安装在内开推动件36的固定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弹性构件52为扭簧。

如图13所示,上解保险单元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蜗杆62、第一蜗轮63、外保险杆64和内保险杆65。

第一电机61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第一蜗杆62驱动安装在第一电机61上。第一蜗轮63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且第一蜗轮63与第一蜗杆62啮合。外保险杆64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外保险杆64的一端与第一蜗轮62连接,外保险杆64的另一端与外开推动件35连接。内保险杆65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内保险杆65上设置有蜗轮连接件651、内开驱动连接件(图中未显示)和挡停构件653,蜗轮连接件651与第一蜗轮62连接,内开驱动连接件与内开驱动件55连接。

第一电机61驱动第一蜗杆62转动,第一蜗杆62带动第一蜗轮63转动,第一蜗轮63带动外保险杆64和内保险杆65转动,外保险杆64带动外开推动件35在第一滑孔321上滑动,内保险杆65转动带动内开驱动件55在第二滑孔511上滑动,实现外开和内开同步上保险或解保险。

在本实施例中,外保险杆64上与第一蜗轮6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641,具体地,第二连接件641为球头。外保险杆64上与外开推动件3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孔642,第三滑孔6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孔32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蜗轮63上设置有第一凹槽631、内保险推动件632和第七弹性构件633,第二连接件641位于第一凹槽631内,第一连接件351滑动安装在第三滑孔642内。第七弹性构件6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蜗轮6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七弹性构件633的自由端与内保险推动件632相配合,蜗轮连接件651位于内保险推动件632和第七弹性构件633的自由端之间。第一蜗轮63转动,内保险推动件632或第七弹性构件633的自由端推动蜗轮连接件651从而推动内保险杆65进行上保险或解保险。

以图13所示方向看,第一蜗轮63逆时针转动,内保险推动件632推动蜗轮连接件651从而推动内保险杆65顺时针转动进行上保险;第一蜗轮63顺时针转动,第七弹性构件633的自由端推动蜗轮连接件651从而推动内保险杆65逆时针转动进行解保险。

具体地,第七弹性构件633为扭簧。

如图12所示,输出单元包括:输出杆71、第五弹性构件72和输出拉线73。

输出杆71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第五弹性构件72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另一端安装在输出杆71上。输出拉线73安装在输出杆71的一端,输出杆7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内开连杆51匹配的第二凸起711,图12中,第二凸起711设置在输出杆71朝向纸面内的一侧,图12中显示的为第二凸起711的位置。

以图12所示方向看,内开解锁时,内开连杆51逆时针转动推动第二凸起711从而推动输出杆71顺时针转动,输出杆71拉动输出拉线73,进行动作输出。内开连杆51复位时,内开连杆51对输出杆71的推力消失,输出杆71在第五弹性构件72的回复力下反向转动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弹性构件72为扭簧。

如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自动开关锁单元包括:第二电机81、第二蜗杆82、第二蜗轮83、输出轮84、自吸推杆85、位移杆86、第六弹性构件87和预紧弹簧88。

第二电机81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第二蜗杆82安装在第二电机81上。第二蜗轮83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且第二蜗轮83与第二蜗杆82啮合。

输出轮84与第二蜗轮83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蜗轮83与输出轮84之间通过行星轮单元89连接。如图18所示,行星轮单元89包括:太阳轮891、三个行星轮892和内齿圈893。太阳轮891固定在第二蜗轮83的转轴上,内齿圈893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上,三个行星轮892均分别既与太阳轮891啮合又与内齿圈893啮合。输出轮84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输出轮84与第二蜗轮83的转动中心相同。输出轮84上设置有三个第一转轴841,三个行星轮892分别转动安装在三个第一转轴841上。

自吸推杆8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输出轮84上,自吸推杆的另一端为推动端。位移杆86转动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第六弹性构件87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另一端安装在位移杆86上。预紧弹簧88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输出轮84上设置有第二释放杆842。

自吸推杆85、位移杆86、预紧弹簧88、第一凸起211之间的关系满足:输出轮84转动带动自吸推杆85移动时,预紧弹簧88和位移杆86限制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的运动轨迹,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按照限定的运动轨迹运动后与第一凸起211接触。

第二电机81驱动第二蜗杆82转动,第二蜗杆82带动第二蜗轮83转动,第二蜗轮83带动输出轮84转动,输出轮84向两个方向转动时(即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分别带动自吸推杆85和第二释放杆842移动,以图15的方向看,输出轮84逆时针转动时,自吸推杆85移动推动锁舌21转动上锁,实现自吸,电动上锁;输出轮84顺时针转动,第二释放杆842推动第一释放杆31转动,第一释放杆31推动棘爪22转动,使得锁舌21打开,实现电动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驱动杆32上设置有解吸推动件322,解吸推动件322与位移杆86配合,在自吸推杆85执行自吸动作时,在自吸推杆85接触到第一凸起211前,向开锁的方向(即顺时针转动)转动驱动杆32,解吸推动件322推动位移杆86逆时针转动,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脱离正常的运动轨迹,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不能与第一凸起211接触,从而不能推动锁舌21上锁,执行紧急解吸。锁体上锁时,内开驱动件55和外开推动件35一般位于解保险的位置,因此,自吸的过程中执行紧急解吸时,拉动外开外开拉线42即可执行紧急解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自动开关锁单元80还包括第一信号开关810,第一信号开关810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输出轮84上设置有第一信号按压构件843,第一信号按压构件843与第一信号开关810配合,在输出轮84转动执行上锁或开锁时,第一信号开关810断开,在输出轮84转动执行上锁或开锁完成后反转复位时,当第一信号按压构件843按压第一信号开关810,第一信号开关810闭合导通时,输出轮84复位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预紧弹簧88包括两个螺旋弹簧881和连接线882,两个螺旋弹簧881的一端通过连接线882连接,两个螺旋弹簧881和连接线882为一体成型。

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上设置有第四凸起852,第四凸起852夹设在连接线882和位移杆86之间,自吸推杆85移动时,第四凸起852沿着位移杆86的侧壁移动形成自吸推杆88的推动端的运动轨迹,使得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移动后与第一凸起211接触。

如图19所示,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设置有与第一凸起211匹配的第二凹槽851,自吸推杆85的推动端与第一凸起211配合时,第一凸起211位于第二凹槽85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弹性构件87为扭簧。

如图14所示,儿童锁单元包括:第三电机91、第三蜗杆92和第三蜗轮93。

第三电机91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第三蜗杆92安装在第三电机91上。第三蜗轮93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且第三蜗轮93与第三蜗杆92啮合。第三蜗轮93上设置有与挡停构件653配合的第三凸起931。

在上保险时,内开驱动件55位于第二滑孔511朝向内开连杆51的转轴的一端,外开推动件35位于第一滑孔321朝向驱动杆32的转轴的一端,以图13的方向看,内开驱动件55位于第二滑孔511的左端,外开推动件35位于第一滑孔321的左下端。执行儿童锁功能时:第三电机91驱动第三蜗杆92转动,第三蜗杆92带动第三蜗轮93转动的位置满足:第三凸起931与挡停构件653接触。在第一电机61驱动内保险杆65和外保险杆64解保险时,外保险杆64推动外开推动件35滑动到第一滑孔321的右上端,执行解保险动作;由于第三凸起931阻挡内保险杆65转动,因此内保险杆65不能执行解保险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儿童锁单元90还包括第二信号开关94,第二信号开关94安装在第二壳体12上,第三蜗轮93上设置有第二信号按压构件932,第二信号按压构件932与第二信号开关94配合,在第三蜗轮93执行儿童锁功能时,第二信号按压构件932将第二信号开关94按压闭合,在第三蜗轮93不执行儿童锁功能时,第二信号按压构件932不能将第二信号开关94按压,第二信号开关94断开。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