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医用引流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医用引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引流器。

背景技术

积液体外引流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引流方法,其将连接引流袋的一或多根多孔导管置入创腔或体腔,腔内的积液自动引出至引流袋内,能够防止感染,解除毗邻器官和组织的压迫,改善症状,并可促进创口愈合。

为了能够顺利地将体液引流出来,通常需要在体外增加负压,因此引流通常都是负压引流。通过在体外设置负压装置,将体液通过引流管引流到引流袋或相应的容器中。

然而引流液的状态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医生需要根据引流出的患者体液的状态、种类、量来实时判断患者身体此刻的状态。在实际的引流过程中,可能存在引流液的种类发生变化的情况(如在肠胃引流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胃液、营养液、食物残渣等不用情况),由于在引流过程中,不会有人时刻观察着引流液,因此即使引流液发生变化,那么最终引流液也会混合在同一个引流袋或容器中(对于某些特殊的病人或症状,需要时刻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并且使用不同的容器来容纳不同的引流液,但是操作非常麻烦),这样不仅不便于观察引流液种类的变化(量少的引流液混合在量大的引流液中难以被充分观察到),还难以对不同的引流液进行计量,这样不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引流器,其能够有效地自动化将不同的引流液引流至不同的容器中,能够更好地对引流液自动进行分类。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医用引流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储液管,水平且穿过所述储液管设置的导液管,设于所述导液管侧壁的出液头,设于所述出液头的第一单向阀,套设于所述导液管外壁的光检测装置,与所述储液管下端导通连接的第一储液瓶,第二储液瓶,以及负压装置;所述导液管设于所述光检测装置内的部分为透明结构;所述出液头设于所述储液管内,所述光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储液管外,所述导液管远离所述光检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瓶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瓶和所述第二储液瓶均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管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第一负压管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管下端部设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下端部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下端部连接有盖板,所述软管内设有顶杆,所述延长管下端设有第一密封球;所述第一储液瓶的开口端与所述盖板下表面抵接,所述顶杆下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上端与所述第一密封球抵接;所述负压装置通过第二负压管与所述第一储液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储液瓶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以所述第一储液瓶通过的第一让位孔,所述盒体上端开设有用以所述软管和所述第二负压管通过的第二让位孔;所述盒体内部上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盒体内顶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底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储液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设于所述出液头内部的第二密封球;所述出液头设于所述导液管上侧壁;所述出液头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所述第二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液头下端的直径;所述出液头上端开设有多件出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管远离所述光检测装置的一端连接有L形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有第三密封球,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所述导液管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密封球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导液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储液管侧壁后与所述第二储液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管下端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靠近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球上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医用引流器,在使用时将引流管插入到患者身体内部,然后将导液管与引流管连接,启动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先将负压作用至第一储液瓶中,并依次通过储液管、第一单向阀、出液头、导液管和引流管作用至人体,对人体内的液体进行引流,此时从人体内流出的液体经过引流管后进入到导流管中,然后从出液头以及第一单向阀流出,进入到储液管中,最终进入到第一储液瓶中临时储存起来。当光检测装置检测到流经导液管的液体发生改变(如浓度、颜色等变化)时,将信号传递给负压装置,此时可关闭第一储液瓶中的负压,打开第二储液瓶中的负压,此时导液管中的液体就会不经过出液头和第一单向阀流出,而是直接穿过导液管后进入到第二储液瓶中,进而将该部分液体储存在独立的第二储液瓶中,当光检测装置检测到导液管中的液体又发生变化时,即可再次将负压切换到第一储液瓶中,将引流液储存在第一储液瓶中,这样就能够高效地实现对不同引流液的分类储存,能够很好地将从患者体内引流出来的液体种类区分开来,更好地实现对引流液的单独计量,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且全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此外,本装置中的复杂结构储液管以及其内部结构均可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只有外部的连接管道需要更换,因此成本更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标:10-储液管,11-导液管,12-出液头,13-出液孔,14-第二密封球,15-第二连接管,16-第三密封球,17-第一连接管,18-延长管,19-第三连接管,110-第一密封球,111-排液管,112-阀门,113-光检测装置,114-引流管,21-盒体,22-第二让位孔,23-软管,24-顶杆,25-盖板,26-第一弹簧,27-第二弹簧,28-底板,31-负压装置,32-第一负压管,33-第二负压管,34-第三负压管,35-第一储液瓶,36-第二储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引流器医用引流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储液管10,水平且穿过储液管10设置的导液管11,设于导液管11侧壁的出液头12,设于出液头12的第一单向阀,套设于导液管11外壁的光检测装置113,与储液管10下端导通连接的第一储液瓶35,第二储液瓶36,以及负压装置31;导液管11设于光检测装置113内的部分为透明结构;出液头12设于储液管10内,光检测装置113设于储液管10外,导液管11远离光检测装置113的一端与第二储液瓶36连接;第一储液瓶35和第二储液瓶36均与负压装置31连接。具体的,在使用时将引流管114插入到患者身体内部,然后将导液管11与引流管114连接,启动负压装置31,负压装置31先将负压作用至第一储液瓶35中,并依次通过储液管10、第一单向阀、出液头12、导液管11和引流管114作用至人体,对人体内的液体进行引流,此时从人体内流出的液体经过引流管114后进入到导流管中,然后从出液头12以及第一单向阀流出,进入到储液管10中,最终进入到第一储液瓶35中临时储存起来。当光检测装置113检测到流经导液管11的液体发生改变(如浓度、颜色等变化)时,将信号传递给负压装置31,此时可关闭第一储液瓶35中的负压,打开第二储液瓶36中的负压(负压装置31与第二储液瓶36通过第三负压管34连接),此时导液管11中的液体就会不经过出液头12和第一单向阀流出,而是直接穿过导液管11后进入到第二储液瓶36中,进而将该部分液体储存在独立的第二储液瓶36中,当光检测装置113检测到导液管11中的液体又发生变化时,即可再次将负压切换到第一储液瓶35中,将引流液储存在第一储液瓶35中,这样就能够高效地实现对不同引流液的分类储存。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检测装置113主要原理为检测液体的颜色变化、或者将光射入到导液管11中,通过射出后的光线的折射角度、光强吸收等的变化来判断引流液的种类,可预先设置不同引流液对应不同的参数,以及书记的突然变化来判断引流液的变化。

本实施例中的储液管10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管17,第一连接管17通过第一负压管32与负压装置31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管17主要用于当第一储液瓶35快满时,需要更换第一储液瓶35时使用(第二储液瓶36由于主要用来储存较为少量的特殊液体,因此通常不会装满),当需要更换第一储液瓶35时,可直接将作用到第一储液瓶35中的负压关闭,然后打开第一负压管32中的负压,并将负压通过第一连接管17作用到储液管10内(也可以先打开第一负压管32中的负压,再关闭第一储液瓶35中的负压),这样能够实现储液管10中一直都有负压,实现不间断的引流操作,这样从患者体内引流出来的液体会暂时储存在储液瓶中,由于第一负压管32通过储液瓶上方的第一连接管17将负压作用到储液管10中,因整个储液管10中都有负压,那么当储液管10中液体量不多时,其下端的液体就会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束缚住,不会从下端流出。更换完第一储液瓶35后,再将负压切换回来,储液管10中的液体就会流入到第一储液瓶35中。

本实施例中的储液管10下端部设有延长管18,延长管18下端部连接有软管23,软管23下端部连接有盖板25,软管23内设有顶杆24,延长管18下端设有第一密封球110;第一储液瓶35的开口端与盖板25下表面抵接,顶杆24下端与盖板25固定连接,上端与第一密封球110抵接;负压装置31通过第二负压管33与第一储液瓶35连接。还包括用以容纳第一储液瓶35的盒体21;盒体21的侧壁开设有用以第一储液瓶35通过的第一让位孔,盒体21上端开设有用以软管23和第二负压管33通过的第二让位孔22;盒体21内部上端设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一端与盒体21内顶壁连接,另一端与盖板25连接。具体的,该结构能够实现当将第一储液瓶35卡入到盒体21中后,第一储液瓶35上端将盖板25顶起并与盖板25充分接触以达到密封,并顶起的盖板25将顶杆24往上推,进而将第一密封球110顶开,将延长管18打通,此时液体可以通过延长管18、软管23后流入到第一储液瓶35中。当将第一储液瓶35取走后,顶杆24下降,不再支撑第一密封球110,第一密封球110下降,将延长管18下端堵住,此时液体无法通过延长管18流出。并且此时负压装置31会检测到作用在第一储液瓶35中的负压骤然发生变化,可通过该变化来迅速将负压通过第一负压管32通过第一连接管17作用到储液管10中,使得负压的无缝切换,并且此时作用到第一储液瓶35中的负压也不需要停止,其保持短时间的空运行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储液管10设置在盒体21上方,且两者通过支架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盒体21内底部设有第二弹簧27,第二弹簧27上端设有底板28;底板28用以支撑第一储液瓶35。具体的,当第一储液瓶35为空瓶时,第二弹簧27能够将第一储液瓶35支撑起来,当第一储液瓶35中的液体逐渐增多,此时第一储液瓶35逐渐将第一弹簧26往下压,当第一储液瓶35快满时,第一储液瓶35下降的距离不足以将第一密封球110顶起,此时第一密封球110将延长管18封闭,负压装置31检测到第一储液瓶35中的气压发生较大的变化,可发出警报,并开启第一负压管32中的负压,使用储液管10来临时储存引流液。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单向阀包括设于出液头12内部的第二密封球14;出液头12设于导液管11上侧壁;出液头12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第二密封球14的直径大于出液头12下端的直径;出液头12上端开设有多件出液孔13。具体的,储液管10中的负压吸引导液管11中的引流液,引流液将第二密封球14顶起,引流液得以进入到储液管10中,当储液管10中没有负压时(光检测装置113检测到液体发生变化),负压全部作用在导液管11中,此时第二密封球14在负压的作用下紧贴在出液头12下端,将出液头12堵住。

本实施例中的导液管11远离光检测装置113的一端连接有L形的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内设有第三密封球16,第二连接管15靠近导液管11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三密封球16的直径;第二连接管15远离导液管11的一端穿过储液管10侧壁后与第二储液瓶36连接。具体的,在导液管11端部设置L形的第二连接管15能够有效地避免导液管11中的引流液直接通过导液管11后进入到第二储液瓶36中,其中第三密封球16相当于一个单向阀的作用。此外,使用第一密封球110、第二密封球14、第三密封球16结构(可使用与储液管10、导液管11一样的玻璃材质),使得本装置能够充分地耐受住高温高压的消毒灭菌,使其能够充分多次使用,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延长管18下端设有第三连接管19,第三连接管19可拆卸连接有排液管111,排液管111靠近第三连接管19的一端设有阀门112;第三连接管19设于第一密封球110上方。具体的,设计一个较细较长的延长管18,能够在引流后期液体情况较为复杂时,人工来通过开关阀门112将其中的液体分别排入到第一储液瓶35和第二储液瓶36中。

综上,本实施例的医用引流器,能够高效地实现对不同引流液的分类储存,能够很好地将从患者体内引流出来的液体种类区分开来,更好地实现对引流液的单独计量,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且全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此外,本装置中的复杂结构储液管10以及其内部结构均可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只有外部的连接管道需要更换,因此成本更容易控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3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