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和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池为能量源,使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的清洁能源汽车。由于目前电池功率受限,大部分的电动汽车都为两驱车型,而两驱车型通常会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汽车制造商开始在两驱电动汽车上增加增程驱动装置来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

现阶段的增程驱动装置通常都是通过发动机和辅驱电机相配合来对车辆提供动力,以弥补车辆主驱电机动力不足的缺陷,并且为了有效利用发动机和辅驱电机,通常会在增程驱动装置中设置多个离合器,以通过多个离合器的配合实现对车辆提供多种动力模式。

但是,现阶段的离合器只能实现两个部件的接合与分离,如果想要实现较多的工作模式,就需要利用较多的离合器,从而导致离合器的利用率较低,且多个离合器还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和车辆,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中现阶段增程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离合器,包括动力组件、第一离合组件和第二离合组件,动力组件具有第一动力端和第二动力端;第一离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离合片和至少一个第二离合片,第一离合片设置于第一动力端处;第二离合片设置于第一动力端处,一个第二离合片邻近一个第一离合片,且第一动力端能够带动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接合;第二离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离合片和至少一个第四离合片,第三离合片设置于第二动力端处;第四离合片设置于第二动力端处,一个第四离合片邻近一个第三离合片,且第二动力端能够带动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接合。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动力组件上设置第一动力端和第二动力端,并将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设置于第一动力端,通过第一动力端带动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从而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接合,以实现与第一离合片连接的部件和与第二离合片连接的部件的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分离实现与第一离合片连接的部件和与第二离合片连接的部件的分离;同时在第二动力端处设置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通过第二动力端带动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从而使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接合,以实现与第三离合片连接的部件和与第四离合片连接的部件的连接,并且能够通过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的分离实现与第三离合片连接的部件和与第四离合片连接的部件的分离。

在该离合器中,通过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以及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能够相互配合出多种连接方式,从而将该离合器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中,能够使用较少数量的该离合器配合出多种动力模式,从而提高了离合器的利用率,并且减少了离合器的使用数量,另外,该离合器通过一个动力组件实现两组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能够使该离合器的结构紧凑,以减少离合器占用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包括主动电磁铁、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主动电磁铁具有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第一磁性件与第一磁极间隔设置,且与第一磁极形成第一动力端,第一磁极能够带动第一磁性件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磁极的方向移动;第二磁性件与第二磁极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磁极形成第二动力端,第二磁极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极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使离合器的整体结构布置更合理,以进一步减小离合器的体积,减小离合器占用的空间,并且通过电磁吸合的方式能够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以及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时的响应速度较快,从而能够提高动力模式切换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均位于第一磁性件与第一磁极之间;和/或,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均位于第二磁性件与第二磁极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接合时,以及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接合时均较紧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片与第一磁性件固定连接,或,第一离合片与第一磁性件活动连接,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第三离合片与第二磁性件固定连接,或,第三离合片与第二磁性件活动连接,且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有效的使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进行接合和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均为摩擦片;和/或,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均为摩擦片。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使离合器的结构更紧凑,以进一步减小离合器的体积。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箱体、驱动组件和上述的离合器,驱动组件设置于箱体内;离合器的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一者与驱动组件连接,离合器的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中的一者与箱体连接,且离合器的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另一者,以及离合器的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中的另一者均用于与被驱动件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一个离合器能够连接驱动装置中的多个部件,从而能配合出多种工作模式,从而提高离合器的利用率,并且减少了使用离合器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离合器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更利于驱动装置在机舱内的布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包括主动电磁铁、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主动电磁铁具有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主动电磁铁包括铁芯和线圈,线圈绕设于铁芯上;第一磁性件与第一磁极间隔设置,且与第一磁极形成第一动力端,第一磁极能够带动第一磁性件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磁极的方向移动;第二磁性件与第二磁极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磁极形成第二动力端,第二磁极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极的方向移动;驱动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与线圈连接,用于向线圈传输电流,以及调节线圈内电流的流向。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改变线圈内电流的流向,以调整电磁铁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极性,从而切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从而切换驱动装置的工作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模式切换的便捷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电组件包括电源、第一导线、第一开关、第二导线、第二开关、第三导线、第三开关、第四导线和第四开关,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导线上;第二导线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二导线上;第三导线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三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连接于第三导线上;第四导线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四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连接于第四导线上。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配合来调整线圈中电流的流向,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比较便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离合器,电动机的转子与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一者连接;驱动离合器连接于电动机的转子和发动机之间,用于连接或分离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转子。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驱动离合器和离合器的配合,能够使电动机和发动机组合出更多的工作模式,能够使驱动装置在不同的工况下切换为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提高驱动装置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的转子环绕在驱动离合器的外围。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减小电动机、发动机和驱动离合器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小电动机、发动机和驱动离合器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件和/或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端与电动机的转子连接,第一传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一者连接;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另一者,以及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中的另一者均连接,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被驱动件。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能够根据机舱内空间布置的需要,调整离合器的设置位置,从而提高机舱内各部件之间位置设置的灵活性。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驱动装置、差速器和车轮,驱动装置中,当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接合时,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分离;当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接合时,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分离;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另一者,以及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中的另一者均与差速器连接;差速器与车轮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上述驱动装置应用于车辆中,能够为车辆提供多种工作模式,从而可以使车辆在不同的工况下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动力,且使车辆节约能耗。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车辆,包括:

获取当前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驶员的请求指令;

根据获取的运行状态和请求指令,控制离合器的状态,以将车辆切换至相应的工作模式;

其中,工作模式包括驱动模式和驻车模式;

工作模式为驱动模式时,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分离,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接合,以使驱动组件通过离合器与差速器连接,从而使驱动组件将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差速器传递至车轮;

工作模式为驻车模式时,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分离,且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接合,以使箱体通过离合器与差速器连接,从而将车轮锁止。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驶员的请求指令,将车辆切换为相应的工作模式,从而使车辆在合适的工作模式下工作,以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动力,且使车辆节约能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离合器,电动机的转子与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中的一者连接;驱动离合器连接于电动机的转子和发动机之间,用于连接或分离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转子;工作模式还包括发电模式,工作模式为发电模式时,驱动离合器连接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子,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分离,通过发动机运行以驱动电动机发电,并将发电时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发电模式能够使电动车辆具有充足的电量,以保证电动车辆的续航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模式包括电动机驱动模式、发动机驱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驱动模式为电动机驱动模式时,驱动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子,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接合,电动机切换为提供动力的状态,电动机工作后产生的动力将经过离合器、差速器传递至车轮;驱动模式为发动机驱动模式时,驱动离合器连接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子,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接合,电动机不工作,发动机工作,发动机的动力将经过电动机的转子、离合器和差速器传递至车轮;驱动模式为混合驱动模式时,驱动离合器连接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子,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接合,电动机切换为提供动力的状态,且电动机和发动机均工作,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和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均经过离合器、差速器传递至车轮;驱动模式为能量回收模式时,驱动离合器分离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转子,且第一离合片与第二离合片接合,电动机切换为发电状态,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动力将通过差速器、离合器传递至电动机,使电动机将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内。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根据上述模式,能够满足车辆应对多种行驶路况,以使车辆具有较好的性能。

由此,本申请的上述结束特征具有一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一个离合器中通过动力组件来实现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并且实现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能够通过一个离合器连接多个部件,从而可以将多个部件组合出多种连接方式,从而能够提高离合器的利用率。

(2)本发明通过主动电磁铁、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作为动力组件,能够使离合器的整体结构布置更合理,以进一步减小离合器的体积,减小离合器占用的空间,并且通过电磁吸合的方式能够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以及第三离合片与第四离合片的接合与分离时的响应速度较快,从而能够提高动力模式切换的效率。

(3)本发明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一磁极对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挤压,以及通过第二磁性件和第二磁极对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进行挤压,能够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接合时,以及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接合时均较紧密。

(4)本发明能够有效的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进行接合和分离,以及有效的使第三离合片和第四离合片进行接合和分离。

(5)本发明能够使离合器的结构更紧凑,以进一步减小离合器的体积。

(6)本发明通过将上述离合器应用于驱动装置中,能够占用较小的空间,且能够使驱动装置配合处多种工作模式,以提高驱动装置中的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利用率,并且能够使驱动装置根据不同的工况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驱动装置的动力,且节约驱动装置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的接合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处于驻车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处于发电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处于电动机驱动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处于发动机驱动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处于混合驱动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处于能量回收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离合器;

11-动力组件;111-第一动力端;112-第二动力端;11-1-第一电动推杆;11-2-第二电动推杆;113-主动电磁铁;1131-第一磁极;1132-第二磁极;1133-铁芯;1134-线圈;114-第一磁性件;115-第二磁性件;

121-第一离合片;122-第二离合片;

131-第三离合片;132-第四离合片;

141-第一支撑杆;142-第一限位块;143-第二支撑杆;144-第二限位块;

151-卡接凹槽;152-卡接凸台;

2-驱动装置;21-箱体;

22-驱动组件;221-发动机;222-电动机;2221-转子;223-驱动离合器;

23-供电组件;231-电源;232-第一导线;233第一开关;234-第二导线;235-第二开关;236-第三导线;237-第三开关;238-第四导线;239-第四开关;

24-第一传动件;241-第一中间轴;242-第一齿轮;243-第二齿轮;

25-第二传动件;251-第二中间轴;252-第三齿轮;253-第四齿轮;

3-被驱动件;

4-差速器;

5-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现阶段的离合器通常是用于连接两个部件,以使两个部件进行结合和分离,每一个离合器都需要一个动力元件来驱动其动作,当一个设备需要多个离合器组合使用以实现多个工作模式时,多个离合器进行布置后将占用较多的空间,将会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并且多个离合器也需要多个动力元件来驱动,从而到会离合器的利用率也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合器。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离合器进行具体介绍。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离合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离合器1包括动力组件11、第一离合组件和第二离合组件,动力组件11具有第一动力端111和第二动力端112;第一动力端111用于对第一离合组件提供动力,以驱动第一离合组件动作,第二动力端112用于对第二离合组件提供动力,以驱动第二离合组件动作。

第一离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离合片121和至少一个第二离合片122,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设置于第一动力端111处,一个第二离合片122邻近一个第一离合片121,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能够接合或分离;第二离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离合片131和至少一个第四离合片132,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设置于第二动力端112处,一个第四离合片132邻近一个第三离合片131,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能够接合或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离合片121的数量和第二离合片122的数量均为一个时,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相邻,第一离合片121的数量和第二离合片122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相邻两个第一离合片121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离合片122;第三离合片131的数量和第四离合片132的数量均为一个时,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相邻,第三离合片131的数量和第四离合片132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相邻两个第三离合片131之间设置一个第四离合片132。

第一动力端111能够带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的分离可以通过第一动力端111带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至少一者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动力端112能够带动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的分离可以通过第二动力端112带动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至少一者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第一离合片121用于连接一个部件,第二离合片122也用于连接一个部件,并且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连接的部件不同,通过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的接合和分离实现与第一离合片121连接的部件和与第二离合片122连接的部件的连接与分离;第三离合片131用于连接一个部件,第四离合片132也用于连接一个部件,并且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连接的部件不同,通过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的接合和分离实现与第三离合片131连接的部件和与第四离合片132连接的部件的连接与分离。

相比于传统的离合器1只能实现两个部件的连接和分离,本申请的离合器1能够将连接于其上的四个不同的部件组合出多种连接方式,从而能够提高离合器1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的接合过程可以为使第二离合片122不动,通过第一动力端111带动第一离合片121向第二离合片122移动;也可以为使第一离合片121不动,通过第一动力端111带动第二离合片122向第一离合片121移动;还可以为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能够移动。

同样的,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的接合过程可以为使第四离合片132不动,通过第二动力端112带动第三离合片131向第四离合片132移动;也可以为使第三离合片131不动,通过第二动力端112带动第四离合片132向第三离合片131移动;还可以为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能够移动。

具体的,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动力组件11可以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1-1和第二电动推杆11-2,第一电动推杆11-1为动力组件11的第一动力端111,第一电动推杆11-1能够带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或分离,第二电动推杆11-2为动力组件11的第二动力端112,第二电动推杆11-2能够带动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以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或分离。

动力组件1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图1所示,动力组件11包括主动电磁铁113、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二磁性件115,主动电磁铁113具有第一磁极1131和第二磁极1132;第一磁性件114与第一磁极1131间隔设置,且与第一磁极1131形成第一动力端111,第一磁极1131能够带动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一磁性件114可以为电磁铁或永磁体。

当第一磁性件114的极性与第一磁极1131的极性相反时,例如第一磁性件114为N极,第一磁极1131为S极,则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磁极1131之间会相吸,从而能够使第一磁极1131能够带动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同时电磁铁可以不动,也可以向靠近第一磁性件114的方向移动。

当第一磁性件114的极性与第一磁极1131的极性相同时,例如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磁极1131均为N极,或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磁极1131均为S极,则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磁极1131之间会相斥,从而第一磁极1131能够带动第一磁性件114向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同时电磁铁可以不动,也可以向远离第一磁性件114的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主动电磁铁113、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二磁性件115作为动力组件11时,第一离合片121、第二离合片122、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需要采用不具有磁性或不会产生磁性的材料制成。

并且,需要设置一个支撑结构,以对第一磁性件114、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进行支撑,例如该支撑结构可以为第一支撑杆141,将第一磁性件114、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套设于第一支撑杆141上,且对磁性件能够在第一支撑杆141上滑动,第一离合片121和/或第二离合片122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41上;另外,还可以在支撑杆上固定设置第一限位块142,第一磁性件114、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位于第一限位块142和第一磁极1131之间。

其中,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以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位于第一磁性件114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一侧,此种情况下,当第一离合片121固定,且第二离合片122能够移动时,或,第二离合片122固定,且第一离合片121能够移动时,可以不设置第一限位块142;当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能够移动时,需要设置第一限位块142,且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位于第一限位块142与第一磁性件114之间,此时,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分离,第一磁性件114向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向靠近第一限位块142的方向移动,从而由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限位块142将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挤压在一起,以使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

如图1所示,也可以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位于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磁极1131之间,此种情况下,第一限位块142设置于第一磁性件114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一侧,此时,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第一磁性件114向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分离,第一限位块142用于限制第一磁性件114的移动位置,避免第一磁性件114无限制的远离第一磁极1131。

示例性的,以第一离合片121固定,第二离合片122能够移动为例进行说明,则将第二离合片122与第一磁性件114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离合片12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离合片12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进行接合或分离。

还可以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一者与第一磁性件114活动连接,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另一者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动,在此,以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一磁性件114活动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分离时,第一磁性件114与第一离合片121不接触,当需要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时,第一磁性件114逐渐靠近第一离合片121,然后与第一离合片121接触,并逐渐推动第一离合片121移动,从而将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逐渐挤压在一起,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

在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一磁性件114活动连接,或第二离合片122与第一磁性件114活动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之间设置弹性件,以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分离时,第一磁性件114与第一离合片121或第二离合片122不接触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能够通过弹性件而有效的分离开。其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橡胶等。

如图1所示,第二磁性件115与第二磁极1132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磁极1132形成第二动力端112,第二磁极1132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二磁性件115可以为电磁铁或永磁体。

当第二磁性件115的极性与第二磁极1132的极性相反时,例如第二磁性件115为N极,第二磁极1132为S极,则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磁极1132之间会相吸,从而使第二磁极1132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同时电磁铁可以不动,也可以向靠近第二磁性件115的方向移动。

当第二磁性件115的极性与第二磁极1132的极性相同时,例如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磁极1132均为N极,或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磁极1132均为S极,则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磁极1132之间会相斥,从而第二磁极1132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115向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同时电磁铁可以不动,也可以向远离第二磁性件115的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性件115、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也需要一个支撑结构,例如该支撑结构可以为第二支撑杆143,将第二磁性件115、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套设于第二支撑杆143上,且对磁性件能够在第二支撑杆143上滑动,第三离合片131和/或第四离合片132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杆143上;另外,还可以在支撑杆上固定设置第二限位块144。

其中,如图3所示,可以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位于第二磁性件115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一侧,此种情况下,当第三离合片131固定,且第四离合片132能够移动时,或,第四离合片132固定,且第三离合片131能够移动时,可以不设置第二限位块144;当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能够移动时,需要设置第二限位块144,且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位于第二限位块144与第二磁性件115之间,此时,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分离,第二磁性件115向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限位块144将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挤压在一起,以使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接合。

如图1所示,也可以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位于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磁极1132之间,此种情况下,第二限位块144设置于第二磁性件115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一侧,此时,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第二磁性件115向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分离,第二限位块144用于限制第二磁性件115的移动位置,避免第二磁性件115无限制的远离第二磁极1132。

示例性的,以第三离合片131固定,第四离合片132能够移动为例进行说明,则可以将第四离合片132与第二磁性件115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四离合片132向靠近或远离第三离合片1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进行接合或分离。

还可以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一者与第二磁性件115活动连接,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另一者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动,在此以第三离合片131与第二磁性件115活动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分离时,第二磁性件115与第三离合片131不接触,当需要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时,第二磁性件115逐渐靠近第三离合片131,然后与第三离合片131接触,并逐渐推动第三离合片131移动,从而将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逐渐挤压在一起,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

在第三离合片131与第二磁性件115活动连接,或第四离合片132与第二磁性件115活动连接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之间设置弹性件,以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分离时,第二磁性件115与第三离合片131或第四离合片132不接触后,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能够通过弹性件而有效的分离开。其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橡胶等。

通过电磁铁、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配合能够带动两组离合片实现多种连接方式,从而提高离合器1的利用率,并且电磁铁的结构简单,驱动方式也比较简单,体积也较小,从而该结构的离合器1的体积也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占用的空间也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为摩擦片;和/或,所述第三离合片131和所述第四离合片132均为摩擦片。

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可以使用摩擦片,以通过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之间的接合,同时,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也可以均使用摩擦片,以通过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之间的接合。

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使用摩擦片,同时,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例如卡接结构;或者,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使用摩擦片,同时,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可以使用其他结构,例如卡接结构。

其中,以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使用摩擦片,同时,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使用卡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的一种接合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卡接结构包括多个卡接凹槽151和多个卡接凸台152,多个卡接凹槽151间隔设置于第一离合片121或第二离合片122的一者上,多个卡接凸台152间隔设置于第一离合片121或第二离合片122的另一者上,一个卡接凹槽151对应一个卡接凸台152,通过一个卡接凸台152卡接与一个卡接凹槽151内,实现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的接合。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2,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驱动装置2包括箱体21、驱动组件22和上述的离合器1,驱动组件22设置于箱体21内;离合器1的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一者与驱动组件22连接,离合器1的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一者与箱体21连接,且离合器1的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另一者,以及离合器1的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另一者均用于与被驱动件3连接。

也就是说,若第一离合片121与驱动组件22连接,则第二离合片122与被驱动件3连接,若第二离合片122与驱动组件22连接,则第一离合片121与被驱动件3连接;若第三离合片131与箱体21连接,则第四离合片132与被驱动件3连接,若第四离合片132与箱体21连接,则第三离合片131与被驱动件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离合片121与驱动组件22连接,第二离合片122与被驱动件3连接,第三离合片131与箱体21连接,第四离合片132与被驱动件3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当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且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时,驱动组件22和被驱动件3均与箱体21连接,由于箱体21是固定的,从而能够将驱动组件22和被驱动件3均锁止,从而能够避免误操作而导致被驱动件3工作,以及避免误操作导致驱动组件22的转动部件转动而出现伤人等意外情况。

当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且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分离时,驱动组件22和被驱动件3均不与箱体21连接,并且,驱动组件22与被驱动件3连接,从而能够使驱动组件22驱动被驱动件3工作。

当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分离,且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时,驱动组件22不与箱体21连接,被驱动件3与箱体21连接,则被驱动件3将被锁止,此时驱动组件22可以空转,该状态下可以被驱动件3锁止的情况下对驱动组件22的转动情况进行检查或维护。

当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分离,且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分离时,驱动组件22和被驱动件3均不与箱体21连接,此时,可以分别对驱动组件22和被驱动件3进行检修或维护。

从而,将上述的离合器1应用于该驱动装置2上,能够通过一个离合器1使驱动装置2实现多个工作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离合器1的率用率,且相比于使用多个离合器1,使用一个离合器1占用的空间也较小,从而更有利于各个部件在箱体21内的布局。

在此基础上,如图1所示,动力组件11包括主动电磁铁113、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二磁性件115,主动电磁铁113具有第一磁极1131和第二磁极1132,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主动电磁铁113包括铁芯1133和线圈1134,线圈1134绕设于铁芯1133上;通过向线圈1134上通入电流,能够使铁芯1133产生磁性,从而会在电磁铁的一端形成第一磁极1131,在电磁铁的另一端形成第二磁极1132。

第一磁性件114与第一磁极1131间隔设置,且与第一磁极1131形成第一动力端111,第一磁极1131能够带动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第二磁性件115与第二磁极1132间隔设置,且与第二磁极1132形成第二动力端112,第二磁极1132能够带动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

第一磁性件114靠近电磁铁的一端可以为S极,也可以为N极,第二磁性件115靠近电磁铁的一端可以为S极,也可以为N极。

驱动装置2还包括供电组件23,供电组件23与线圈1134连接,供电组件23能够给线圈1134提供电流,从而使电磁铁产生磁性,并且,供电组件23还能调节线圈1134内电流的流向,从而调节第一磁极1131的极性和第二磁极1132的极性。

在此,以第一磁性件114靠近电磁铁的一端为N极,第二磁性件115靠近电磁铁的一端液位N极,且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均位于第一磁性件114和第一磁极1131之间,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均位于第二磁性件115和第二磁极1132之间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线圈1134靠近第一磁性件114的一端为线圈1134的第一端,线圈1134靠近第二磁性件115的一端为线圈1134的第二端。

当供电组件23给线圈1134提供的电流从线圈1134的第一端流向线圈1134的第二端时,根据安培定则,电磁铁的第一磁极1131为N极,电磁铁的第二磁极1132为S极,第一磁极1131与第一磁性件114相斥,会带动第一磁性件114向远离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分离,同时,第二磁极1132与第二磁性件115相吸,会带动第二磁性件115向靠近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此时,被驱动件3被锁止,且驱动组件22与被驱动件3分离。

当供电组件23给线圈1134提供的电流从线圈1134的第二端流向线圈1134的第一端时,根据安培定则,电磁铁的第一磁极1131为S极,电磁铁的第二磁极1132为N极,第一磁极1131与第一磁性件114相吸,会带动第一磁性件114向靠近第一磁极11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同时,第二磁极1132与第二磁性件115相斥,会带动第二磁性件115向远离第二磁极113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分离,此时,驱动组件22与被驱动件3连通,且箱体21与被驱动件3分离。

当供电组件23不向线圈1134提供电流时,电磁铁不具有磁性,第一磁极1131不会带动第一磁性件114移动,第二磁极1132也不会带动第二磁性件115移动,此时,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处于分离状态,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也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驱动组件22与被驱动件3分离,且箱体21与被驱动件3分离。

当需要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且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时,通常为检修状态,此时可以通过人工或借助与其他辅助工具实现将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且将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接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供电组件23包括电源231、第一导线232、第一开关233、第二导线234、第二开关235、第三导线236、第三开关237、第四导线238和第四开关239,第一导线232的一端与电源231的正极连接,第一导线232的另一端与线圈113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233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232上;第二导线234的一端与电源231的负极连接,第二导线234的另一端与线圈113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235连接于第二导线234上;第三导线236的一端与电源231的正极连接,第三导线236的另一端与线圈1134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237连接于第三导线236上;第四导线238的一端与电源231的负极连接,第四导线238的另一端与线圈1134的第二端连接。

当第一开关233和第四开关239均闭合,且第二开关235和第三开关237均断开时,电源231提供的电流从线圈1134的第一端流向线圈1134的第二端,此时,电磁铁的第一磁极1131为N极,电磁铁的第二磁极1132为S极。

当第二开关235和第三开关237均闭合,且第一开关233和第四开关239均断开时,电源231提供的电流从线圈1134的第二端流向线圈1134的第一端,此时,电磁铁的第一磁极1131为S极,电磁铁的第二磁极1132为N极。

当第一开关233、第二开关235、第三开关237和第四开关239均断开时,线圈1134内没有电流流通,此时,电磁铁不具有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驱动组件22包括发动机221、电动机222和驱动离合器223,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一者连接,也就是说,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可以与第一离合片121连接,此时第二离合片122与被驱动件3连接;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还可以与第二离合片122连接,此时第一离合片121与被驱动件3连接。

驱动离合器223连接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和发动机221之间,用于连接或分离发动机221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

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接合,且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分离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离合器223处于分离状态,能够将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和发动机221分离,且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通过离合器1与被驱动件3连接,此时电动机222工作能够实现只通过电动机222驱动被驱动件3工作。

通过驱动离合器223处于接合状态,能够将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和发动机221连接,此时,可以使电动机222不工作,发动机221工作,从而实现只通过发动机221驱动被驱动件3工作;也可以使电动机222和发动机221均工作,从而实现通过电动机222和发动机221共同驱动被驱动件3工作。

在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分离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离合器223处于接合状态,能够将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和发动机221连接,且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与被驱动件3分离,此时,能够通过发动机221带动电动机222工作,从而使电动机222发电,并将发电产生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

通过驱动离合器223和离合器1的配合,能够使驱动装置2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从而可以使驱动装置2应对多种不同的工作情况,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调整驱动装置2的工作模式,以提高驱动装置2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并且,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驱动装置2的能耗不同,从而通过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能够降低驱动装置2的能耗。

在此基础上,将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环绕在驱动离合器223的外围,即将驱动离合器223设置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内,从而可以使电动机222、驱动离合器223和发动机221的布置更紧凑,以减小电动机222、驱动离合器223和发动机221整体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更有利于箱体21内各部件的位置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2还包括第一传动件24和/或第二传动件25,第一传动件24的第一端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连接,第一传动件24的第二端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一者连接。

第二传动件25的第一端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另一者,以及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另一者均连接,第二传动件25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被驱动件3。

具体的,第一传动件24可以包括第一中间轴241、第一齿轮242和第二齿轮243,第一中间轴241的一端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连接,第一中间轴241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242连接,第一齿轮242与第二齿轮243啮合,第二齿轮243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一者连接。其中,第一齿轮242和第二齿轮243的啮合传动结构可以替换为链轮链条传动结构或皮带传动结构等。

第二传动件25可以包括第二中间轴251、第三齿轮252和第四齿轮253,第二中间轴251的一端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另一者,以及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另一者均连接,第二中间轴251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252连接,第三齿轮252与第四齿轮253啮合,第四齿轮253与被驱动件3连接。其中,第三齿轮252和第四齿轮253的啮合传动结构可以替换为链轮链条传动结构或皮带传动结构等。

当只设置第一传动件24时,离合器1连接于第二齿轮243与被驱动件3之间,此时,根据布置空间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第二齿轮243与离合器1之间增加中间轴、齿轮传动件等;当只设置第二传动件25时,离合器1连接于第二中间轴251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之间,此时,根据布置空间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第二中间轴251与离合器1之间增加中间轴、齿轮传动件等;当同时设置第一传动件24和第二传动件25时,离合器1连接于第二齿轮243与第二中间轴251之间。

通过第一传动件24和/或第二传动件25的设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将离合器1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从而提高离合器1设置的灵活性,以提高与离合器1连接的各部件的布置的合理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如图7所示,车辆包括上述的驱动装置2、差速器4和车轮5,驱动装置2中,当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时,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分离;当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接合时,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分离;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另一者,以及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中的另一者均与差速器4连接;差速器4与车轮5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可以为电动车辆、油电混合汽车、燃油汽车、甲醇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至少具有与上述驱动装置2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上述的驱动装置2应用于车辆中可以作为主驱装置,也可以作为辅驱装置,特别是在电动汽车上,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不足,将上述驱动装置2应用于电动汽车中作为辅驱装置,能够有效提供电动汽车的动力,在此,以将上述的驱动装置2应用于电动汽车中作为辅驱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在电动汽车中,差速器4和车轮5为被驱动件3,通过上述驱动装置2可以为车辆提供多种工作模式,具体的: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处于驻车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当车辆停止行驶时,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分离,且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接合,以使箱体21通过离合器1与差速器4连接,从而将车轮5锁止,从而避免车辆停车后出现溜车现象,此时,车辆处于驻车模式。

当车辆行驶时,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第三离合片131与第四离合片132分离,且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以使驱动组件22通过离合器1与差速器4连接,从而使驱动组件22将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1、差速器4传递至车轮5,以驱动车轮5转动,从而驱动车辆行驶,此时车辆处于驱动模式。

其中,当驱动组件22包括发动机221、电动机222和驱动离合器223时,车辆还具有发电模式,驱动模式包括电动机222驱动模式、发动机221驱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

此时,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与第一离合片121和第二离合片122中的一者连接;驱动离合器223连接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和发动机221之间,用于连接或分离发动机221与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处于发电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当车辆蓄电池电量较低,不能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辆切换为发电模式,此时,如图7和图9所示,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离合器223连接发动机221和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且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分离,通过发动机221运行以驱动电动机222发电(动力传递过程如图9中箭头所示的流向),并将发电时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以使蓄电池为车辆提供充足的电能,从而可以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以弥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缺陷。

车辆为发电模式时,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可以接合,此时,车辆处于驻车状态;第三离合片131和第四离合片132也可以不接合,此时车轮5能够转动,可以使车辆处于滑行状态。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处于电动机驱动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当车辆速度较低、负荷较大,且蓄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辆切换为电动机222驱动模式,此时,如图7和图10所示,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离合器223分离发动机221和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且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电动机222切换为提供动力的状态,电动机222工作后产生的动力将经过离合器1、差速器4传递至车轮5(动力传递过程如图10中箭头所示的流向),从而通过电动机222单独驱动车轮5转动,以减少驱动部件的使用,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能耗。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处于发动机驱动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当车辆负载较低、处于中低速巡航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辆切换为发动机221驱动模式,此时,如图7和图11所示,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离合器223连接发动机221和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且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电动机222不工作,发动机221工作,发动机221的动力将经过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离合器1和差速器4传递至车轮5(动力传递过程如图11中箭头所示的流向),只通过发动机221驱动车轮5转动,以减少驱动部件的使用,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能耗。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处于混合驱动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当车辆处于爬坡、加速等需要超强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将车辆切换为混合驱动模式时,此时,如图7和图12所示,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离合器223连接发动机221和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且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电动机222切换为提供动力的状态,且电动机222和发动机221均工作,电动机222产生的动力和发动机221产生的动力均经过离合器1、差速器4传递至车轮5(动力传递过程如图12中箭头所示的流向),以通过电动机222和发动机221共同为车辆提供动力,以使车辆的动力足够。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处于能量回收模式时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当车辆处于下坡制动或减速滑行等情况下,可以将车辆切换为能量回收模式,此时,如图7和图13所示,可以通过车辆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离合器223分离发动机221和电动机222的转子2221,且第一离合片121与第二离合片122接合,电动机222切换为发电状态,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5的动力将通过差速器4、离合器1传递至电动机222(动力传递过程如图13中箭头所示的流向),使电动机222将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内,以保证蓄电池的电量充足,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

对于两驱电动汽车,通过在其内设置上述驱动装置2作为辅驱装置,能够使上述驱动装置2与电动汽车的主驱装置配合实现四驱动能,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当车辆行驶在泥泞路面时,四驱功能能够帮助车辆脱困;并且,当车辆行驶在雪地路面或急转弯时,四驱功能能够使车辆具有更好的操作稳定性。

另外,相比于双电动机222驱动装置2,本申请中的驱动装置2采用单电动机222和发动机221配合实现充电模式和驱动模式,能够提高电动机222的录用率,降低设备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车辆。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驱动方法包括:

S1:获取当前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驶员的请求指令;

S2:根据获取的运行状态和请求指令,控制离合器1的状态,以将车辆切换至相应的工作模式。

其中,工作模式包括上述的驻车模式、充电模式和驱动模式,且驱动模式包括电动机222驱动模式、发动机221驱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至少具有上述车辆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2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