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锁具拆装夹具及锁具拆装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一种锁具拆装夹具及锁具拆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装箱锁具拆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具拆装夹具及锁具拆装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具有较大容纳空间且易于转运的大型容器,应用广泛。也正是由于集装箱的频繁转运性,集装箱一般通过扭锁与船舱或车辆等承载体,进行快速的锁定或解锁。大部分扭锁通过直接旋拧锁芯即可实现锁定或解锁。目前产生了一类锁具,如图1所示,称为无边锥锁,锁具的锁头和锁块固连,并呈九十度交叉关系。使用时,将锁块抵接在承载体一侧,锁头穿入安装孔而位于集装箱内,拧动锁块会使锁头相对于安装孔转动,而从平行于安装孔的位置转动到垂直于安装孔的位置,实现锁合。拆锁时,转动锁块使锁头从垂直于安装孔的位置转动到平行于安装孔的位置,锁具即可脱出安装孔,实现拆锁。

该类无边锥锁的锁块的顶端具有斜面,装锁时,斜面进入安装孔内与承载体进行定位卡合。当拆卸锁具时,若直接旋拧锁块,容易产生卡顿,难以顺畅地使锁块和锁头产生相对转动,顺畅拆锁。也是因此,此类锁具尚无法进行高效的自动拆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锁具拆装夹具,通过一个驱动动力即可分步实现夹持和旋拧两个操作,并能配合移动机构,在夹持住锁具后先拽动锁具而使锁具卡合部位例如斜面脱离安装孔,再进行旋拧操作,不仅实现了对具有卡合定位结构类锁具的自动拆装,拆装过程顺畅快速,效率高,且仅一个驱动动力即可完成夹持锁块和旋拧锁块两项操作,结构精简,耗能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卡合斜面类锁具尚不能自动拆装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锁具拆装夹具,能够固定在移动机构上而整体移动,所述锁具拆装夹具包括:

基座,用于与动力装置的固定部相连;

拆装机构,包括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局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传动途径上,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有用于夹持锁具的夹持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能从初始位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相抵的夹持位,并作用于所述夹持单元而使所述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所述第一转动部能从所述夹持位继续转动而推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以使所述夹持件单元带动锁具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部还包括转动设置的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相抵的抵接部,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传动盘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通过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传动盘上,并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抵推或拉动下而夹持锁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夹持件分别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两侧,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带动所述夹持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

驱动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部相连;

推动件,固定在所述驱动盘上,用于与所述传动盘相抵,用于抵推或拉动所述夹持单元的夹持件而使所述夹持件夹持住锁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件上设置有:弧形轨道,包括凹陷弧段和用于抵推所述夹持件的渐凸弧段,所述渐凸弧段具有两个、分布于所述凹陷弧段的两端;当所述推动件位于初始位时,所述凹陷弧段与所述夹持件的抵推端相对,当所述推动件从初始位向夹持位转动时,所述渐凸弧段抵推所述夹持件,当所述推动件从夹持位向初始位转动时,所述夹持件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盘上设有供所述推动件的局部置入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所述推动件一一对应并沿周向分布,所述条形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两个所述抵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复位至所述夹持位的转动复位件,以使所述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同步复位至所述夹持位;当所述第一转动部从所述夹持位转动至所述初始位,所述夹持单元松开锁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复位件为弹性件,且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另一端与固定块固连;或,所述转动复位件为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基座固连、另一端与传动盘固连,且转动中固定块撑开所述弹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盘通过转动支撑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盘上,并位于所述驱动盘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盘包括:盘体和位于所述盘体下方的连接支柱;转动环,连接在连接支柱上,与所述驱动盘上的转动轨道滑动连接并沿所述转动轨道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盘顶端与所述传动盘的盘体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所述盘体的球头支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盘通过回转支撑结构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盘上设有对接部,以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的动力传递件可拆卸对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锁具拆装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锁具拆装夹具;通用夹具,夹具座的一侧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另一侧与所述锁具拆装夹具的基座相连,所述夹具座上的动力传递件的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部传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带动驱动盘转动。

本申请提供的锁具拆装夹具,能够固定在移动机构上而整体移动,同时,其拆装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在初始位至与第二转动部相抵的夹持位之间,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部转动,且第一转动部从初始位转动至夹持位的过程,能使第二转动部上的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而后整个夹具在移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可以拽动锁具,使锁具上的斜面脱出安装孔;继而第一转动部从夹持位继续转动,会推动第二转动部随之转动,也就使得夹持单元夹持着锁具转动,而拧动锁具,实现顺畅的自动拆锁。装锁时,动力装置带动第一转动部转动而使夹持单元夹持锁具后,移动机构带着夹具和锁具移动而将锁具的锁头塞入安装孔内,继而夹具上的第一转动部继续转动,拧动锁具即可。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锁具拆装夹具,通过一个动力驱动第一转动部转动,即可实现夹持和拧动锁具两个动作,且夹持和拧动可以分步操作,在夹持住锁具后,配合移动机构带着夹具整体移动,可以拽动锁具,而使锁具卡合部位例如斜面脱离安装孔,解除锁具与安装孔的卡合定位后,夹具再继续进行拧动锁具的操作,从而可以顺畅高效的拆装锁具,实现了对具有卡合定位类锁具的自动拆装;而且不仅整个过程的动作顺畅,拆装效率高,且夹具自身仅需设置一个动力,该动力驱动拆装机构转动即可完成夹持锁块和旋拧锁块两项操作,结构精简,耗能低,拆装过程更为简便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无边锥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无边锥锁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具拆装夹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具拆装夹具和锁具对接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位于夹持位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位上夹持单元夹持锁具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具拆装夹具的整体剖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盘和驱动盘回转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盘的孔位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复位件的示意图。

图1-图11中:

100、锁头;200、锁块;210、斜面;220、锁具凹槽;1、基座;11、筒体;111、支撑凸环;12、对接法兰;2、第一转动部;21、推动件;211、弧形轨道;22、驱动盘;221、底板;222、支撑环;223、顶板;2201、回转槽;2202、转动轨道;2203、对接孔;3、第二转动部;31、传动盘;311、盘体;312、连接支柱;313、转动环;3131、环形转动连接槽;3101、抵接部;32、夹持件;321、夹持端;33、固定块;331、定位槽;34、弹性复位件;4、转动复位件;5、球头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1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具拆装夹具,其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拆装机构。基座1的底端(以附图中所示的方向,也是夹具实际使用时的方向来进行描述)用于与动力装置的固定部相固连,以使动力装置的动力部能稳定的向拆装机构进行动力传递。拆装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2和第二转动部3,第一转动部2和第二转动部3均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上。其中,第二转动部3上设置有用于夹持锁具的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具有夹持件32,并具有容纳锁具的锁块200部分的容锁空间。当锁具的下段例如锁块200的大部分区段进入容锁空间内,会与夹持件32位于同一高度范围,而使夹持件32能够夹持住锁具;第一转动部2用于和动力装置的动力部传动连接,受动力装置的驱动而转动,并能作用于夹持单元,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

同时,第二转动部3的局部位于第一转动部2的传动途径(即动力传递路径)上,当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初始位指:尚未拆装锁具时,第一转动部在夹具上的初始位置)转动时,首先会相对于第二转动部3转动(此时不与第二转动部相抵接),而后会转动至与第二转动部3相抵的位置,该位置称为夹持位,当第一转动部2从夹持位继续转动,会推动第二转动部3随同转动。

且当第一转动部2相对于第二转动部3转动时,能够作用于夹持单元,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例如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向夹持位转动时,相对于第二转动部3转动,会作用于夹持单元例如抵推或拉动夹持件32,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块200,反之,第一转动部2反向回转从夹持位向初始位相对于第二转动部3转动时,夹持单元松开锁块20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锁块200上具有锁具凹槽,夹持单元夹持锁具时,夹持端会伸入锁具凹槽内并进行夹持,如图7所示,也是因此,当第一转动部2作用于夹持单元使夹持单元产生夹持动作时,受锁具的卡别作用,第二转动部3不会产生转动。

使用时,首先通过移动机构例如机械手带着夹具整体移动至锁具下方,使锁具和夹具相对,例如使锁块200和夹持单元的容锁空间相对。当夹具朝向锁具靠近,锁块200的局部会嵌入容锁空间内。使用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动部2转动,首先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转动至与第二转动部3相抵的夹持位,此过程中第二转动部3不动,夹持单元会夹持住锁块200,如图5-7所示,即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转动至夹持位的过程,能使第二转动部3上的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而后,通过移动机构使夹具夹持着锁块200整体下移,即拽动锁具,使锁块200上的斜面脱离承载体上的安装孔,继而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动部2从夹持位继续同向转动,第一转动部2会推动第二转动部3随之同步转动,也就使得夹持单元夹持着锁具转动而拧动了锁具,转过锁具实现开锁所需的角度,锁具即可从安装孔内脱出,实现自动拆锁。装锁时,将锁具置入夹具上,动力装置带动第一转动部2转动而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后,移动机构带着夹具和锁具移动而将锁具的锁头塞入承载体的锁具安装孔内,继而夹具上的第一转动部2继续转动,带动第二转动部3转动,即带动夹持单元拧动锁具,使锁具卡在承载体的内腔内,进而实现装锁。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锁具拆装夹具,仅需配置一个动力装置即可,通过一个动力驱动第一转动部2转动,即可实现夹持和拧动锁具两个动作,能够对集装箱锁进行自动拆装,且仅拆装机构转动,而非整个夹具转动,结构精简,耗能低;且夹持和拧动可以分步操作,在夹持住锁具后,配合移动机构带着夹具整体移动,可以拽动锁具,使锁具卡合部位例如斜面脱离安装孔,解除锁具与安装孔的卡合定位后,夹具再继续进行拧动锁具的操作,从而通过夹持、下拽和拧动三步骤,顺畅高效的拆装锁具,实现了对具有卡合定位结构类锁具的自动拆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卡合斜面类锁具尚不能自动拆装的问题;而且不仅是由于三步骤的配合操作,使整个拆装过程的动作顺畅,拆装效率高,且通过一个动力驱动同一部件转动即实现夹持锁块和旋拧锁块两项操作,也使得拆装过程更为简便高效。

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呈圆筒状,包括筒体,筒腔形成夹具腔。拆装机构设置在筒体内,即位于夹具腔内。第一转动部2用于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第二转动部3具有用于夹持锁具的夹持单元,其局部位于第一转动部2的传动途径上,以能随第一转动部2转动。因此,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3包括传动盘31,传动盘31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内,夹持单元设置在传动盘31上,随同传动盘31转动。如图5所示,而传动盘31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转动部2的传动途径上并用于与第一转动部2相抵的抵接部3101。如此,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转动至夹持位,会与传动盘31的抵接部3101相抵,继续转动时,就会推动传动盘31和夹持单元同步转动,动力传递便捷顺畅,夹持单元的转动更稳固。

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单元包括固定块33和设置在固定块33上的两个夹持件32,两个夹持件32相对而设,中间的间隔形成上述供锁块200进入的容锁空间,两个夹持件32通过固定块33固定在传动盘31上。两个夹持中,至少有一个夹持件32移动设置,当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相对于传动盘31转动时,通过抵推或拉动移动设置的夹持件32,会使两个夹持件32相靠近而能夹持住锁块200。

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33上设置有定位槽331,用于容纳锁块200,两个夹持件32的夹持端分布在定位槽331的两侧,如图3所示。如此,定位槽331在锁具进入拆锁夹具后,可以限制锁具的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夹持件32的夹持端的原始位置即未进行夹持时的位置,位于定位槽331内,如图3所示,则锁具的夹紧通过两个夹持件32相靠近而夹持锁具实现。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两个夹持件32的夹持端的原始位置位于定位槽331的侧壁内,未凸出于定位槽331的侧壁,则定位槽331的宽度即定位槽331在两个夹持端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可与伸入定位槽331内的锁具段的最宽处匹配。当夹持单元转动时,不仅夹持端起到夹持锁具的作用,定位槽331相对于锁具稍微发生偏转,即可使夹持端所在的槽壁与锁具相抵,转动中,也可对锁具施加转矩,起到辅助夹持作用。

同时,定位槽331还能起到承接锁具的作用,防止锁具掉落而砸到传动盘31上。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开始相对于第二转动部3转动时,能抵推移动设置的夹持件32,使两个夹持件32相靠近,而夹持住锁具。例如,夹持件32可伸缩地设置在固定块33上,一端为抵推端来承受抵推,另一端作为夹持端用于抵夹锁具。第一转动部2转动时,能抵推夹持件32的抵推端。如此,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或复杂的电气件,同时也无需设置其他中间传动件,第一转动部2直接抵推夹持件32,力矩传递更直接更稳定,结构也更简洁。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夹持件32是类似于剪刀式的结构,呈交叉状,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开始相对于第二转动部3转动时,直接或间接地抵推或拉动两个夹持件32中移动设置的夹持件32的一端,两个夹持件32的另一端即可靠拢而夹持住锁具。

当然,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2和夹持件32之间也可设置有中间传动件,第一转动部2相对于传动盘31转动,并带动中间传动件拉动或推动移动设置的夹持件32,而使两个夹持件32的夹持端相靠近而夹持住锁具。

夹持单元还包括带动移动设置的夹持件32复位的弹性复位件34。如此设置,无需第一转动部2带动夹持件32复位,只需第一转动部2松开对夹持件32的抵推或拉动,夹持件32即可在弹性复位件34的带动下自动复位,结构更精简。

优先的实施例中,两个夹持件32分别可伸缩的设置在定位槽的两个侧壁上,弹性复位件34也设置有两个,分别带动两个夹持件32复位。例如,如图3所示,固定块33呈U型,夹持件32包括杆体和块体,杆体的一端与块体相连、另一端形成抵推端,块体形成夹持端。杆体穿过固定块33上通孔,并相对于固定块33滑动设置,弹性复位件34为弹簧,套设在杆体上,一端与固定块33相抵、另一端与杆体抵推端的凸台相抵。当夹持件32受抵推而向定位槽内伸出时,弹簧受压缩,当第一转动部2撤去抵推力,弹性带动夹持件32复位。

夹持件32夹持端的结构可以根据锁具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设定。例如,如图1所示的无边锥锁上,被夹持的锁块200区段上其两侧都具有锁具凹槽,则如图3所示,夹持件32的夹持端321呈拨叉状,具有两个排列设置的拨杆。夹持端321用于伸入锁具上的锁具凹槽220内,四个拨杆分成两组进行夹持,可以增强夹持的稳固性,当夹持件32夹持着锁具转动而拧动锁具,不会产生滑脱的现象。

第一转动部2包括推动件21,推动件21用于与传动盘31相抵也用于使夹持件32伸缩而相靠近或相远离。两个夹持件32均可伸缩的设置,则推动件21可设置有两个,和两个夹持件32一一对应设置。当推动件21从初始位相对于传动盘31转动,两个推动件21分别抵推两个夹持件32,使两个夹持件32相靠近而能夹持住锁具。当推动件21从夹持位转回初始位,两个夹持件复位回缩而相远离。当然,在两个夹持件32呈交叉状并转动设置的实施例中,推动件21可以设置有一个,用于抵推其中的一个夹持件32的抵推端而使两个夹持件32的夹持端相靠近。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2还包括驱动盘22,驱动盘22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用于与动力装置的动力部相连;推动件21固定在驱动盘22上。推动件21设置有两个时,分别位于驱动盘22的轴向两侧。如此设置,两个推动件21同步转动,并分别推动两个夹持件32相互靠近而夹持锁具,结构更稳固,对锁具的夹持更稳固。

同时,传动盘31上的抵接部3101也可以是设置有两个,与两个推动件21一一对应设置。当驱动盘22转动到夹持位,两个推动件21分别与相对应的抵接部3101相抵接,对传动盘31施加两个对称的力矩。当驱动盘22继续转动时,通过两个对称的力矩来推动传动盘31转动,转矩传递更平稳更有效。

推动件21在相对于夹持件32转动的过程中抵推或松开夹持件32,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21上设置有弧形轨道211,如图3-6所示,弧形轨道211包括凹陷弧段和用于抵推夹持件32的渐凸弧段。当推动件21位于初始位时,凹陷弧段与夹持件32的抵推端相对。当推动件21从初始位开始相对于夹持件32转动时,渐凸弧段与夹持件32的抵推端相对,并抵推夹持件32,随着渐凸弧段的凸起弧度增大,使两个夹持件32逐渐相靠近而能夹持住锁具。待推动件21转动至夹持位,两个夹持件32已夹持住锁具,而后夹持件32和推动件21同步转动,即夹持件32与推动件21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夹持件32会始终受渐凸弧段的抵推作用,而始终牢固的夹持着锁具。当推动件21从夹持位向初始位回转时,夹持件32的端部从与渐凸弧段相对逐渐变为与凹陷弧段相对,随着抵推力减弱,两个夹持件32复位回缩而相远离。如此,通过推动件21的正反转动,即可控制两个夹持件32的伸缩,实现控制夹持和松开锁具的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渐凸弧段具有两个、分布于凹陷弧段的两端。则,推动件21从的弧形轨道211的中间位置与夹持件32相对时,推动件21位于初始位,推动件21从初始位沿顺时针转动,或沿逆时针转动,都可以抵推夹持件32,而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在实际应用中,若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顺时针转动,可以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并进行开锁,则第一转动部2从初始位逆时针转动,可以进行锁具锁合操作,完成装锁,更便于应用。

对应地,传动盘31上在推动件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和传动盘31相抵的部位。如图5所示,两个推动件21分布在传动盘31的轴向两侧,传动盘31的两侧均设置有供推动件21的局部置入的条形槽,条形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两个抵接部3101。

推动件21包括竖直设置的板体和位于板体顶端的横条块,板体的底端和驱动盘22固连。初始位时,板体位于条形槽的中间位置,两侧的板面分别用于和条形槽两侧的侧壁相抵。弧形轨道211设置在横条块上,轴向与驱动盘22、传动盘31的轴向相一致。

在使用时,第一转动部2首先转动一定角度使夹持单元夹持住锁具,而后再带动第二转动部3转动而拧动被夹持的锁具。则在第一转动部2和第二转动部3复位时,可先带着锁具转动而复位,待第二转动部3复位至夹持位后,再松开对锁具的夹持。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锁具拆装夹具还包括带动第二转动部3复位至夹持位的转动复位件4,以使夹持单元与第一转动部2同步复位至夹持位,即加持单元能夹持着锁具与第一转动部2同步回转至夹持位。待第二转动部3如传动盘31复位至初始位置,即上述夹持位时,第一转动部2继续从夹持位转动至初始位,此时夹持单元松开锁具。如此设置,当拆装机构整体复位完毕时,才松开了锁具,而后直接取下锁具即可,可以防止在转动复位过程中,先松开锁具而会导致不易于及时取下锁具,存在锁具会砸落在传动盘31上而损坏夹具的隐患。

转动复位件4可为弹性件,一端与基座1固连、另一端与第二转动部3固连即可。当第二转动部3从夹持位开始转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待回位时,第二转动部3不再受第一转动部2的抵推,即传动盘31不再受驱动盘22的抵推,弹性件带动第二转动部3回转,即传动盘31回转,从而可以使第二转动部3和第一转动部2同步回转(保持推动件21与条形槽侧壁相抵或相接触的状态同步回转)至夹持位。而后,第一转动部2继续回转,从夹持位转回初始位,即从渐凸弧段与夹持件32相抵而使夹持件32抵紧锁具的位置逐渐转动到凹陷弧段与夹持件32相对的位置,撤去对夹持单元的抵推或拉动,则在弹性复位件34的带动下,夹持件32松开锁具。

弹性件与第二转动部3固连,具体可以是与传动盘31上的固定块33相固连,当传动盘31和固定块33转动,固定块33可以撑开弹性件,防止弹性件形变不足。也可以是弹性件的一端与基座1固连、另一端与传动盘31固连,且转动中固定块33会撑开弹性件。

如图11所示,固定块33包括U型部和与传动盘31相连的连接部。弹性件的一端与传动盘31固连并位于连接部的一侧。由于图示状态中弹性件仅一组,故图中所示情况应是传动盘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固定块33会撑开弹性件。弹性件可以设置为两组,另一组与图示中的现有一组对称设置,如此,逆时针转动时,另一组弹性件可被撑开。

如图8所示,驱动盘22设置在传动盘31的下方,传动盘31通过转动支撑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盘22上,并位于驱动盘22上方。如此设置,传动盘31与驱动盘22层叠设置,占用空间小,也便于使用;且传动盘31转动稳定,在轴向上也能得到稳固支撑,可以有效防止传动盘歪斜、翻转。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传动盘31包括盘体311和位于盘体下方的连接支柱312,连接支柱312的底端设置有转动环313,转动环313连接在驱动盘22上的转动轨道2202上并沿转动轨道2202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盘22顶端与盘体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盘体311的球头支柱5。球头支柱5的球头与传动盘31的盘体311相抵,对传动盘31进行球面支撑,球头支柱5可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沿周向分布在驱动盘22上。如此,既可以增强对传动盘31的稳固支撑,又不会阻碍传动盘31的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环313上设置有环形转动连接槽3131。驱动盘22上的转动轨道2202为开设在驱动盘22上的条状弧形孔,如图10所示,转动环313伸入孔内,孔两侧的驱动盘22的板体嵌入环形转动连接槽3131内进行滑动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形成转动支撑结构,使得传动盘31在驱动盘22上回转。

驱动盘22与基座1之间也可通过回转支撑结构进行转动连接,如此,驱动盘22也能得到稳定的支撑。且驱动盘22通过基座1得到轴向支撑,即无需与动力装置进行固连,动力装置的动力部或者说与动力部相连的动力传递件,与驱动盘22进行可拆卸的插接即可,便于动力装置与各个不同类型夹具的更换连接,各不同类型的夹具可以共用同一个动力装置,而无需每个夹具必须固定配置一个动力装置。

具体而言,驱动盘22包括底板221、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环222和设置在支撑环顶部的顶板223,顶板223上开设有转动轨道2202,球头支柱5也固定在顶板223上,支撑传动盘31的盘体311。同时,顶板223和底板221均凸出于支撑环222的两侧,使得顶板223、支撑环222和底板221形成了一个开口朝外的回转槽2201,而基座1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凸环111,以嵌入该驱动盘22上的回转槽2201内,形成回转支撑结构。即回转支撑结构包括设在驱动盘22上的回转槽2201和设在基座1上的支撑凸环111,支撑凸环111嵌入回转槽2201内并设有转动间隙而形成转动连接。

驱动盘22上设有对接部,以与动力装置相连的动力传递件可拆卸对接,例如,驱动盘22上设置有供动力传递件插入或穿入的对接孔2203。对接孔2203位于中心轴线的一侧,通过动力传递件的拨动,即可使驱动盘22平稳转动,在推动件21与传动盘31相抵后,也带动传动盘31和夹持单元平稳转动。

通常情况下,上述锁具拆装夹具需要与通用夹具进行对接,通用夹具的夹具座的一侧与动力装置相连,另一侧与锁具拆装夹具的基座1相连。动力传递件为通用夹具的动力传递件。例如,动力传递件为与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拨盘,拨盘上设置有拨柱,当夹具的基座1与通用夹具的夹具座固连,拨柱伸入驱动盘22上的对接孔内,用于拨动驱动盘22转动。

基座1还可以包括有对接法兰12,对接法兰12与基座1固定连接,对接法兰12呈套筒状,用于与通用夹具的夹具座套设且对接。对接法兰12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接斜面及定位面。通过对接法兰,可以快速的实现通用夹具与舱内锁拆装夹具的对接,简便操作,提高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锁拆装系统,设置有通用夹具及如上实施例中所述的锁具拆装夹具,用于拆装集装箱锁,通用夹具的夹具座一侧与动力装置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另一侧与锁具拆装夹具的基座1固连。通用夹具具有动力传递件,动力传递件的一端与动力装置的动力部例如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部2转动,例如与驱动盘22插接。

如此设置,该锁具锁拆装系统,实现了对具有卡合定位类锁具的自动拆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卡合斜面类锁具尚不能自动拆装的问题;而且不仅整个拆装过程的动作顺畅,拆装效率高,且通过一个动力驱动同一部件转动即实现夹持锁块和旋拧锁块两项操作,使得拆装过程更为简便高效。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锁具拆装夹具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同时,通过通用夹具进行锁具拆装夹具的固定与动力传递,避免了锁具拆装夹具直接与动力装置进行对接,简化了舱内锁拆装夹具的结构,也简便了舱内锁拆装夹具的更换使用。

由于集装箱使用的锁具种类较多,拆锁夹具需要多种类型,锁具拆装系统采用通用夹具加专用的拆装夹具的结构模式,一种通用夹具对接多种专用拆装夹具,简便了专用拆装夹具的安装与更换,使操作更便捷,拆装系统便于使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