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加工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备1对能够装配主轴单元的滑鞍的印刷基板加工机(参照专利文献1)。1对滑鞍的一个被板支撑,另一个滑鞍被能够沿着引导部件沿Y方向移动的滑块支撑。滑块以能够通过由马达驱动的进给丝杠来移动的方式构成。通过驱动马达,能够调整1对滑鞍在Y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调整1对主轴的轴间距离。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78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要求开孔加工的高精度化,因此,需要高精度地调整主轴的轴间距离。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基板加工机是通过大直径的进给丝杠机构来调整1对主轴的轴间距离的设备,不能精度良好地调整轴间距离。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第1旋转工具与第2旋转工具的轴间距离的加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一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载置台,其载置有工件,能够沿第1方向移动;移动部件,其能够沿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第1加工部,其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能够对工件进行开孔加工的第1旋转工具、且被前述移动部件支撑的第1主轴;以及第2加工部,其具有:第2主轴,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能够对工件进行开孔加工的第2旋转工具;以及支撑装置,其以能够沿前述第1方向和前述第2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支撑前述第2主轴,被前述移动部件支撑,前述支撑装置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前述移动部件;支撑部,其以能够以沿着与前述第1方向和前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延伸的第1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前述固定部被支撑,支撑前述第2主轴;以及第1操作部,其使前述支撑部以前述第1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第1旋转工具与第2旋转工具的轴间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加工装置的概略图。

图2(a)是示出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2(b)是示出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支撑装置的截面图。

图4(a)是示出已使上段套筒转动的状况的图,图4(b)是示出已使中段套筒转动的状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钻头加工装置2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图1所示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钻头加工装置2能够对印刷基板4沿Z方向进行开孔加工。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分别构成第1方向、第2方向和第3方向。

[钻头加工装置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的钻头加工装置2具备装置基台1和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来相对于装置基台1沿X方向移动的加工台3。在作为载置台的加工台3上,载置有作为工件的印刷基板4。另外,钻头加工装置2具有:门型柱5,其设置于装置基台1,以跨越加工台3的方式配置;以及横向滑动件6,其作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来相对于门型柱5沿Y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进而,钻头加工装置2具有: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其设于横向滑动件6;线性马达13,其使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同步地沿Z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10,其控制钻头加工装置2。

控制部10具有作为运算装置的CPU、储存各种程序的ROM以及作为CPU的作业区域使用的RAM。钻头加工装置2相对于载置于加工台3的印刷基板4使加工台3沿X方向移动并且使横向滑动件6沿Y方向移动,从而对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进行定位。此后,线性马达13驱动,从而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的各钻头同步地沿Z方向下降,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对印刷基板4进行开孔加工。这样,通过1次开孔加工处理,能够对印刷基板4同时地开孔,能够提高印刷基板的加工速度,提高生产性。另外,与针对1个加工台设置2个仅具有1个加工部的钻头加工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钻头加工装置2的设置空间省空间化,并且能够降低成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来对1个印刷基板4同时地穿开2个孔,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第1加工部S1和第2加工部S2来对2个印刷基板分别进行开孔加工。

第1加工部S1具有:保持器27,其固定于横向滑动件6;主轴7,其作为被保持器27支撑的第1主轴;以及钻头8,其作为以能够装卸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主轴7支撑的第1旋转工具。钻头8由未图示的主轴马达旋转驱动,通过线性马达13的驱动来沿Z方向下降,从而能够对印刷基板4进行开孔加工。这样,主轴7和钻头8不能相对于横向滑动件6沿X方向和Y方向相对移动。

第2加工部S2具有:固定机构15,其联接至线性马达13,被横向滑动件6支撑;以及主轴7,其相对于固定机构15经由联接棒14装卸。另外,第2加工部S2具有作为以能够装卸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主轴7支撑的第2旋转工具的钻头8。另外,第2加工部S2具有经由套筒16支撑作为第2主轴的主轴7的支撑装置9。如后述那样,支撑装置9以能够沿X方向和Y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支撑主轴7,经由联接棒14和固定机构15被横向滑动件6支撑。

联接棒14联接至主轴7,具有与线性马达13的输出轴对置的凸缘。固定机构15能够将该凸缘相对于线性马达13的输出轴联接(固定)或放开。即,固定机构15能够在将线性马达13的输出轴与凸缘联接而能够将主轴7沿Z方向移动的联接状态和使线性马达13的输出轴与凸缘分离的放开状态(分离状态)转变。换而言之,作为联接机构的固定机构15能够在联接至主轴7而能够通过线性马达13来将主轴7沿Z方向移动的联接状态和从主轴7分离的分离状态转变。此外,作为致动器的线性马达13不限于线性马达,也可以代替为其它马达或螺线管等。

[支撑装置]

接着,使用图2(a)至图4来对支撑装置9进行说明。使用者通过操作支撑装置9,能够使第2加工部S2的主轴7沿X方向和Y方向移动而进行位置调整。当操作支撑装置9时,固定机构15成为放开状态。

如图2(a)至图3所示,支撑装置9具有下段套筒9c、作为第1支撑部件的中段套筒9b、作为第2支撑部件的上段套筒9a、作为第1操作部的第1调整螺钉31和作为第2操作部的第2调整螺钉32。作为固定部的下段套筒9c固定于横向滑动件6,以截面大致矩形状形成。另外,在下段套筒9c,形成有套筒16和主轴7所插入的大致圆形的下段孔11c。由此,在下段套筒9c与套筒16之间,空出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能够以某种程度转动的间隙。

中段套筒9b以能够相对于下段套筒9c以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大致圆筒形状形成。在中段套筒9b,形成有套筒16和主轴7所插入的大致圆形的中段孔11b。由此,在中段套筒9b与套筒16之间,空出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能够以某种程度转动的间隙。

上段套筒9a以能够相对于中段套筒9b以第2转动轴12a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大致圆筒形状形成。第2转动轴12a配置于与第1转动轴12b不同的位置。第1转动轴12b和第2转动轴12a分别沿着Z方向延伸,相互平行。在上段套筒9a,形成有套筒16和主轴7所插入的大致圆形的上段孔11a。套筒16由上段孔11a支撑,经由轴承17将主轴7以能够沿Z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这样,在下段套筒9c、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分别具有作为插入有主轴7的孔的下段孔11c、中段孔11b和上段孔11a。另外,中段套筒9b、上段套筒9a、第2转动轴12a和第2调整螺钉32构成支撑部40。支撑部40相对于下段套筒9c以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并且支撑套筒16和主轴7。

中段套筒9b通过由使用者操作第1调整螺钉31来以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更具体而言,第1调整螺钉31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来沿X方向进退。由此,第1调整螺钉31将中段套筒9b沿X方向按压,使中段套筒9b以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例如,如图4(b)所示,主轴7的轴中心(即,装配于主轴7的钻头8的轴中心)能够从点P3向点P4沿X方向移动距离β。

上段套筒9a通过由使用者操作第2调整螺钉32来以第2转动轴12a为中心而转动。更具体而言,第2调整螺钉32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来沿Y方向进退。由此,第2调整螺钉32将上段套筒9a沿Y方向按压,使上段套筒9a以第2转动轴12a为中心而转动。例如,如图4(a)所示,主轴7的轴中心(即,装配于主轴7的钻头8的轴中心)能够从点P1向点P2沿Y方向移动距离α。

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的位置调整的顺序未特别地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分别一点一点地进退并同时确认主轴7的轴中心的位置。这样,仅通过操作2个调整螺钉就能够容易地调整主轴7的轴中心位置,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以第1转动轴12b和第2转动轴12a为中心而转动,因而主轴7的位置调整是直观且容易理解的,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主轴7的位置调整。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第1加工部S1的钻头8与第2加工部S2的钻头8之间的轴间距离。

另外,第1调整螺钉31在Y方向上夹着主轴7而配置于与第1转动轴12b相反的一侧,第2调整螺钉32在X方向上夹着主轴7而配置于与第2转动轴12a相反的一侧。由此,相对于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的进退量,主轴7的轴中心的移动量(例如距离α、β)变小。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第2加工部S2的主轴7的轴中心的位置,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2个钻头8的轴间距离。

另外,构成支撑装置9的下段套筒9c、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沿Z方向相互并排地配置,且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沿X方向和Y方向转动。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并且简单地构成支撑装置9,能够降低成本。

在此,如图4(b)所示,考虑沿Z方向观察而描绘通过第1转动轴12b且与Y方向平行的第1直线L1和通过第2转动轴12a且与X方向平行的第2直线L2的情况。此时,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一起配置于由第1直线L1和第2直线L2划分的4个区域AR1、AR2、AR3、AR4内的1个区域AR1。由此,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相互接近地配置,因而能够紧凑地构成支撑装置9,并且,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操作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的两者。

<总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工装置(2)的特征在于,具备:

载置台(3),其载置有工件(4),能够沿第1方向(X)移动;

移动部件(6),其能够沿与前述第1方向(X)正交的第2方向(Y)移动;

第1加工部(S1),其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能够对工件(4)进行开孔加工的第1旋转工具(8)、且被前述移动部件(6)支撑的第1主轴(7);以及

第2加工部(S2),其具有:第2主轴(7),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能够对工件(4)进行开孔加工的第2旋转工具(8);以及支撑装置(9),其以能够沿前述第1方向(X)和前述第2方向(Y)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支撑前述第2主轴(7),被前述移动部件(6)支撑,

前述支撑装置(9)具有:固定部(9c),其固定于前述移动部件(6);支撑部(40),其以能够以沿着与前述第1方向(X)和前述第2方向(Y)正交的第3方向(Z)延伸的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前述固定部(9c)被支撑,支撑前述第2主轴(7);以及第1操作部(31),其使前述支撑部(40)以前述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

支撑第2加工部S2的主轴7的支撑部40通过操作第1调整螺钉31来以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这样,仅通过操作第1调整螺钉31就能够调整主轴7的轴中心的位置,因而操作性良好,且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2个钻头8的轴间距离。另外,能够紧凑且简单地构成支撑装置9,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钻头8装配于主轴7,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刳刨机等其它旋转工具装配于主轴7。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分别以能够以第1转动轴12b和第2转动轴12a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上段套筒9a也可以与中段套筒9b一体地形成,而不以以第2转动轴12a为中心而转动的方式构成。即,支撑装置9也可以以通过以1个转动轴(例如第1转动轴12b)为中心而转动的套筒来进行主轴7的位置调整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通过2个加工部S1、S2对2个不同的印刷基板进行开孔加工的方式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2个加工部S1、S2对1个印刷基板进行开孔加工。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来分别使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转动,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这些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的至少任一个代替为压电致动器或螺线管等。另外,中段套筒9b和上段套筒9a也可以由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部件朝向第1调整螺钉31和第2调整螺钉32施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段套筒9a、中段套筒9b和下段套筒9c在Z方向上按这样的顺序从上起并排,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下段套筒9c配置于上段套筒9a的上方。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调整螺钉31在Y方向上夹着主轴7而配置于与第1转动轴12b相反的一侧,第2调整螺钉32在X方向上夹着主轴7而配置于与第2转动轴12a相反的一侧,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第1调整螺钉31也可以在Y方向上配置于第1转动轴12b与主轴7之间。例如,第2调整螺钉32也可以在X方向上配置于第2转动轴12a与主轴7之间。

符号说明

2:加工装置(钻头加工装置)

3:载置台(加工台)

4:工件(印刷基板)

6:移动部件(横向滑动件)

7:第1主轴、第2主轴(主轴)

8:第1旋转工具、第2旋转工具(钻头)

9:支撑装置

9a:第2支撑部件(上段套筒)

9b:第1支撑部件(中段套筒)

9c:固定部(下段套筒)

11a、11b、11c:孔(上段孔、中段孔、下段孔)

12a:第2转动轴

12b:第1转动轴

31:第1操作部(第1调整螺钉)

32:第2操作部(第2调整螺钉)

40:支撑部

AR1、AR2、AR3、AR4:区域

L1:第1直线

L2:第2直线

S1:第1加工部

S2:第2加工部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Z:第3方向。

技术分类

061201165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