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有可更换锁箍的挂锁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具有可更换锁箍的挂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挂锁,如果需要,该挂锁的锁箍可用另一锁箍来更换,例如用较短的锁箍或较长的锁箍或用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锁箍来更换。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挂锁中,除了在其他方面,由于出于此目的必须移除锁芯,因而锁箍的更换比较困难。挂锁可包括锁体和U形锁箍,其中,U形锁箍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保持在锁体处。除了凹陷部和扁平部分之外,锁箍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并且具有两个不同长度的箍肢部。挂锁可在锁体中具有锁定设备,通过该锁定设备,锁箍可在所述锁箍的闭合位置锁定至锁体。在这方面,锁定设备可包括例如两个阻挡球形式的两个锁闩元件,并且可例如通过锁芯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调节,在锁定位置,锁闩元件在锁箍的闭合位置接合至相应的接合凹陷部中,所述相应的接合凹陷部形成在两个箍肢部中,在解锁位置,锁闩元件定位在相应的接合凹陷部外部。在锁箍的打开位置,与第二箍肢部相关联的锁闩元件可接合至第二箍肢部的外周槽中以将锁箍固定至锁体,然而,其中,锁箍能够围绕较长的箍肢部的纵向轴线自由旋转。

作为纯机械锁芯的替代,锁定设备也可具有机电致动器(例如,电动机或电磁铁)或由机电致动器驱动。

为了能够移除传统挂锁中的锁箍,对于某些锁类型,可能需要首先移除锁芯或机电致动器,然后移除包括其锁闩元件的锁定设备。然后,在已插入另一锁箍之后,首先需要在可插入锁芯或机电致动器之前,重新安装包括其锁闩元件的锁定设备,并且如果需要,可通过基部侧部盖再次关闭挂锁的锁体。该过程不仅复杂和/或昂贵,而且对于未受过训练的人来说相对难以执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改善前述类型的挂锁,使得可更容易地执行锁箍的更换,并且特别地,也可由未受过训练的人执行。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挂锁来实现,并且特别地,其中第二箍肢部或较长的箍肢部具有通道,该通道在第二箍肢部的自由端与外周槽之间延伸,并且具有相对于锁箍的大致圆形横截面凹入的表面,其中第二箍肢部在其自由端与外周槽之间容纳阻挡元件,所述阻挡元件在通道的凹入表面之上突出,以便防止在锁箍的打开位置,锁闩元件从外周槽开始穿过通道。

因而,如果锁箍在其打开位置,其中锁闩元件接合至外围地形成在靠近所述第二箍肢部的自由端的第二箍肢部中的凹槽中,则由于通道由阻挡元件阻挡,箍肢部可能不会从该打开位置开始无意地移除,或者甚至不会从锁体掉出,例如该阻挡元件可为拧入到孔中的螺钉,特别是具有限定的螺钉头的螺钉或者平头螺钉,特别地,孔为形成在第二箍肢部中的盲孔。另一方面,如果期望有意地用另一锁箍更换锁箍,那么出于此目的,可从通道移除阻挡元件。因而,通道不再由阻挡元件阻挡,使得锁闩元件可穿过通道。

由于通道在第二箍肢部的自由端与外周槽之间延伸,因而可在不必以前述方式例如出于此目的移除锁的必要部件的情况下,可引导第二锁箍的自由端通过,其中锁的必要部件例如为锁定单元和锁芯。因而,证明锁箍的更换非常简单的,并且特别地,也可由未受过训练的人执行。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挂锁的其他实施方式,其中其他实施方式也可由从属权利要求、附图的描述和附图本身产生。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设置的是,接近开口形成在锁体中,特别是在锁体的窄侧中,通过接近开口能够从锁体外部接近阻挡元件。为了接近阻挡元件,因此同样必须拆卸挂锁的部件或组件,从而使锁箍的更换特别简单。

因此,挂锁可能不能由未授权的人员组操纵,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接近开口可在一个位置处形成在锁体中,该位置定位成使得阻挡元件不在锁箍的闭合位置与接近开口对准,即不与接近开口对准。特别地,接近开口可在一个位置处形成在锁体中,该位置定位成使得在锁箍从其闭合位置开始向其打开位置转换时,阻挡元件在锁箍到达打开位置之前与接近开口对准。因而,为了通过接近开口接近阻挡元件,挂锁必须打开或者锁箍必须在其打开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出于此目的,由于需要锁芯的钥匙,因此仅对授权的人员来说是可能的。然而,即使当锁箍打开时,由于接近开口不与阻挡元件在打开位置对准,因而,挂锁并且特别是阻挡元件可能不容易操作。为了通过接近开口接近阻挡元件,锁箍必须首先从其打开位置开始仅在其闭合位置的方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接近开口与阻挡元件对准。这需要精确了解挂锁的操作,使得不容易在其打开位置操作挂锁。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接近开口可在一个位置处形成在锁体中,该位置定位成使得阻挡元件在锁箍的打开位置与接近开口对准。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设置的是,通道在锁箍处形成为扁平部分。因而,所讨论的扁平部分是相对于锁箍的大致圆形横截面凹入的锁箍的表面,并且使得锁闩元件能够从外周槽开始通过。

可替代地,通道可形成为锁箍中的凹槽,特别是锁箍中的凹拱形凹槽,使得锁闩元件可在第二锁箍肢部处从外周槽中退出并且使可通过通道移动至第二锁箍的自由端成为可能。在这方面,作为凹槽的通道的设计证明有利的是,在当锁箍从锁体拉出时,通过凹槽的凹入形状引导锁箍。因而,锁箍不可倾斜,否则将使从锁体移除锁箍更加困难。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设置的是,通道形成在第二箍肢部的背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因此,在通过形成在锁体中的接近开口移除阻挡元件已发生之后,锁箍首先必须旋转180°,以将通道与锁闩元件对准,使得锁闩元件可然后穿过通道至第二箍肢部的自由端。

由于通道设置在第二箍肢部的背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因而其中可移除锁箍的、锁箍的限定旋转位置是预定。因此不必费力地感测锁箍的相应的旋转位置;相反,在移除阻挡元件已经发生之后,仅仅需要将锁箍旋转180°就能够将其从锁体移除。类似地,通过通道在第二箍肢部的背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的位置增加了挂锁的操作安全性,因而移除锁箍必须精确了解锁箍的旋转位置,该旋转位置允许从锁体移除所述锁箍。

因此,进一步证明通道在第二箍肢部的背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的位置是有利的,由于其可特此确保一旦已经移除阻挡元件,锁箍可能不容易从锁体拉出或者甚至从锁体掉出,由于可为通道设置在第二箍肢部的面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锁箍的打开位置,锁闩元件可容易地穿过通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通道优选地设置在第二箍肢部的背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箍肢部首先必须旋转180°以能够将其从锁体移除。

由于以前述方式拆卸锁箍仅对授权的人员来说是可能的,因而,如果需要,在拆卸锁箍已经发生之后可进一步拆卸挂锁。因而,锁体的内部空间可由设置在锁体的下侧处并且通过螺钉紧固至锁体的盖来闭合,该螺钉具有螺钉头,该螺钉头定位在锁体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二箍肢部的自由端处的第二箍肢部的轴向延伸部中。在这方面,特别地,可设置的是,盖在其面对内部空间的侧部处具有螺钉拧入到其中的接受部。因而,为了能够移除盖,首先必须以前述方式移除锁箍,以便以这种方式接近所讨论的螺钉的螺钉头。因此,一旦移除螺钉已经发生,可移除盖,并且随后可通过例如移除锁芯和锁定设备来进一步拆卸挂锁。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为了能够将盖特别可靠地固定至锁体,锁体可具有在其内部空间中的第一箍肢部的轴向延伸部上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容纳盖的部分,所述盖的该部分为诸如从盖突出的鼻状部。因而,形成底切,底切在将盖固定至锁体的螺钉已经释放之后防止盖意外松开和掉落。

为了能够最佳地利用锁体内部存在的安装空间,设置为致动锁定设备的锁芯可在锁体内偏心地并且倾斜地布置。在这方面,特别地,可设置的是,锁芯具有延伸的主平面,该主平面相对于由两个箍肢部限定的平面倾斜,其中锁芯相对于中心限定在两个锁箍之间的轴线偏心地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以纯示例性方式来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挂锁的立体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的挂锁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其中移除了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从图1可以看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挂锁10具有锁体14和U形锁箍12,其中,U形锁箍12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并且可以在锁体14处以本身传统的方式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其中,U形锁箍12可以在打开位置相对于挂锁10旋转。锁体14和锁箍1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然而,作为替代,同样可以设置锁箍12和/或锁体14由塑料材料制成。

锁箍12具有第一箍肢部16和比第一箍肢部16长的第二箍肢部18。在图1中所示的锁箍12的闭合位置,第一箍肢部16由形成在锁体14中的第一容纳通道(未示出)容纳,并且以相应的方式,第二箍肢部18也由形成在锁体14中的第二容纳通道容纳。

为了能够在图2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将锁箍12固定至锁体14,锁定设备32设置在锁体14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旋转锁闩34和两个阻挡球36的形式的两个锁闩元件。在这方面,旋转锁闩34在两个容纳通道之间可旋转地支承锁体14中,并且实际上围绕与两个容纳通道的纵向延伸平行对准的旋转轴线。

旋转锁闩34基本上是圆柱形体,但是两个直径上相互相对设置的释放部分38以两个凹入凹陷部的形式形成在旋转锁闩34的外围表面中,基于旋转锁闩34的当前描绘的旋转位置,仅可在图2中识别两个凹入凹陷部中的一个。另一方面,形成在两个释放部分38之间的、旋转锁闩34的无凹槽外围部分形成旋转锁闩34的锁定部分40,旋转锁闩34的锁定部分40的功能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相对于锁定部分40径向凹入的释放部分38用于在旋转锁闩34的释放位置(未示出)容纳两个阻挡球36,在释放位置,锁箍12可在其闭合位置与其打开位置之间自由地来回移动。另一方面,如果旋转锁闩34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则沿释放部分38的凹入表面径向向外推动阻挡球36,直到阻挡球36与锁定部分40径向对准,如图2中所示。在旋转锁闩34的该锁定位置,两个阻挡球36接合至形成在第一箍肢部16和第二箍肢部18的内侧处的相应的接合凹陷部42中,由此锁箍12固定地锁定至锁体14,在这方面请参见图2。

因而,根据旋转锁闩34的旋转位置,两个阻挡球36因此被径向向外推动到两个箍肢部16、18的接合凹陷部42中,或者被释放,使得阻挡球36可径向向内移动,以释放锁箍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转锁闩34实际上可通过扭力弹簧在其锁定位置的方向上进行预加载,使得旋转锁闩34从其释放位置开始自动返回到其锁定位置。然而,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应仅能在旋转锁闩34的锁定位置移除锁芯20的钥匙,因而未设置这种扭力弹簧。

在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关联的钥匙经由锁芯20致动旋转锁闩34,为此目的,锁芯20的柱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至旋转锁闩34。

然而,可替代地,旋转锁闩34也可通过例如电动机的机电致动器驱动,为此目的,电动机的驱动轴可以以有效驱动的方式(例如直接或经由齿轮)联接至旋转锁闩34。因此,与本文所示的挂锁的纯机械设计相对比,挂锁也可具有机电锁定机构。

如从图2的表示中还可看出的是,也可被称为环形槽的外周槽24形成在第二箍肢部18的自由端22附近。外周槽24定位成比接合凹陷部42更靠近第二箍肢部18的自由端22,其中,接合凹陷部42形成在第二箍肢部18处,并且在图2中在所示的锁箍12的闭合位置,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接合至接合凹陷部42中。

即使这不能从图2的表示中看到,在第二箍肢部18的面对第一箍肢部的侧翼处的接合凹陷部42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转换到轴向延伸的扁平部分26,该扁平部分26相对于锁箍的圆形横截面以小于接合凹陷部42的深度的尺寸凹入。在轴向方向上与接合凹陷部42相对设置的端部处,扁平部分26并入到外周槽24中,该外周槽24的深度基本上与扁平部分26相对于锁箍12的圆形横截面凹入的量相对应。

该外周槽24在轴向方向上由第二箍肢部18的基本上圆柱形端部28邻接,通过该端部28可防止无意地从锁体14移除锁箍12。即,如果锁箍12从图2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开始转移到其打开位置,为此目的,旋转锁闩34首先必须旋转使得阻挡球36可进入到释放部分38中,则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可穿过扁平部分26,并且可进入和进入到外周槽24中,在外周槽24中端部28捕获阻挡球36。

如果需要,为了能够从锁体14移除锁箍12,在第二箍肢部18的背对第一箍肢部16的侧翼处或侧翼中,在第二箍肢部18的在第二箍肢部18的自由端22与外周槽24之间的基本上圆柱形端部28中形成通道30,该通道30具有相对于锁箍12的圆形横截面凹入的表面44。在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道30形成为凹槽。然而,可替代地,通道30也可为锁箍12的简单扁平部分,该简单扁平部分限定相对于锁箍12的圆形横截面凹入的基本上平坦表面。通道30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即沿第二箍肢部18的纵向轴线延伸。

如从图2中还可看出的是,螺钉形式的选择性可释放的阻挡元件46定位在通道30中,该螺钉可为例如具有限定的螺钉头的螺钉或者也可为平头螺钉,所述螺钉被拧入到形成在第二箍肢部18中的盲孔中,并且其螺钉头在通道30的凹入表面之上突出。换言之,在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螺钉头定位在形成为凹槽的通道30中。因而,通道30由所讨论的螺钉形式的阻挡元件46阻挡,使得锁箍12从图2中所示的旋转位置开始旋转180°之后,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不可从外周槽24开始穿过通道30。特别地,阻挡元件46可相对于第二箍肢部18的纵向轴线径向取向。

另一方面,如果希望移除锁箍12以便用另一锁箍替代锁箍12,例如,出于此目的,可通过形成在锁体12的窄侧50中的接近开口48,用例如螺丝刀或内六角扳手移除阻挡元件46,该螺丝刀或内六角扳手可与配置为平头螺钉的阻挡元件46的螺钉头接合。如果阻挡元件46以这种方式释放并且通过锁体14的接近开口48移除,则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可穿过通道30,为此目的,由于通道30定位在第二箍肢部18的背对第一箍肢部16的侧翼处,因而锁箍12必须相对于图2中所示的旋转位置旋转180°。由于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在锁箍12旋转180°之后可因而穿过通道30,因此如果需要,可因而以期望的方式从锁体14移除锁箍12。

在这方面,接近开口48在一个位置处形成在锁体14中,该位置定位成使得在锁箍12从图2中所示的其闭合位置开始转换到其打开位置时,在锁箍12到达打开位置之前,阻挡元件46与接近开口48对准,在打开位置,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定位在外周槽24中。因此,如果锁箍12从图2中所示的闭合位置在其打开位置的方向上开始转移,则在与第二箍肢部18相关联的阻挡球36到达锁箍12的打开位置的外周槽24之前,阻挡元件46首先穿过接近开口48。

如从图2还可看出的是,锁体14在其下侧处具有开口52,通过开口52可进入锁体14的内部空间。该开口52由盖54闭合,该盖54通过螺钉56紧固至锁体14,螺钉56的螺钉头64定位在锁体14的内部空间中。更准确地说,螺钉56的螺钉头64在第二箍肢部18的自由端处定位在第二箍肢部18的轴向延伸部上,其中螺钉56的轴部拧入到接受部58中,接受部58形成在盖54的面对锁体14的内部空间的侧部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射弹簧实际上可设置在第二箍肢部18的自由端22与螺钉56的螺钉头64之间,其中通过弹射弹簧将锁箍12预加载到其打开位置。然而,在这里描述的挂锁10的实施方式中,锁箍12不通过相应的弹射弹簧在其打开位置的方向上进行预加载。

由于仅在已拆卸锁箍12之后才能接近螺钉56的螺钉头,因而盖54可仅由授权人员从锁体14移除。为了能够将盖54特别可靠地固定至锁体14,在锁体14的内部空间中的第一箍肢部16的轴向延伸部上设置狭槽形凹陷部60,所述狭槽形凹陷部60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容纳从盖54突出的鼻状部62。因而,鼻状部62接合在锁体14的下端后面,使得在已通过螺钉56进行旋拧之后,鼻状部62特别可靠地固定至锁体14。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挂锁

12锁箍

14锁体

16第一箍肢部

18第二箍肢部

20锁芯

22自由端

24外周槽

26扁平部分

28端部

30通道

32锁定设备

34旋转锁闩

36锁闩元件/阻挡球

38释放部分

40锁定部分

42接合凹陷部

44凹入的表面

46阻挡元件

48接近开口

50窄侧

50开口

54盖

56螺钉

58接受部

60凹陷部

62鼻状部

64螺钉头

技术分类

061201165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