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吸收性物品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25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已知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并且具有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和沿着该吸收体的沿纵向的两侧部配置的、在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的一对防漏翻边。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上述公知的一次性尿布中,在与穿戴者的胯裆部对应的裆部的横向中央部具有高克重部,在该高克重部的横向两侧具有比该高克重部克重低的低克重部。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尿布中,吸收体具有上部吸收层和下部吸收层的层叠构造,该下部吸收层配置在比该上部吸收层离穿戴者的肌肤较远一侧且比该上部吸收层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大,该层叠构造形成上述高克重部,该下部吸收层上没有层叠该上部吸收层的部分形成上述低克重部。上述的上部吸收层和下部吸收层均由纤维集合体或者在纤维集合体中保持有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等功能性材料的物质构成。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记载了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的肌肤相对面侧,依据该图2,在上述裆部,一对防漏翻边的一者与另一者的横向的间隔距离,与上述上部吸收层的横向长度相比变长,但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特别说明。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具有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尿布同样的双层构造的吸收体的一次性尿布中,将该双层构造之中的一层形成为,在由无纺布构成的基质层与热塑性材料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的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EP2591758(A1)

专利文献2:EP1447067(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并且具有从该腹侧部经由该裆部向该背侧部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并且包括:用于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和沿着该吸收体的沿该纵向的两侧部从该腹侧部至该背侧部配置的一对防漏翻边。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吸收体具有第一芯与配置在比该第一芯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远一侧的第二芯的层叠构造,该第二芯具有在该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的基材片彼此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一对防漏翻边分别至少在上述裆部具有在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的立起部,在俯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侧时,一个该防漏翻边与另一个该防漏翻边隔着间隔部隔开。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俯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时,满足下述(i)至(iii)的全部条件:

(i)上述裆部具有在划出在上述横向上横穿上述吸收性物品的1条假想直线的情况下,该假想直线的与上述间隔部重合的部分的长度,比该假想直线的与上述第一芯重合的部分的长度长的部分;

(ii)在上述裆部存在上述立起部与上述第二芯的重叠部;

(iii)以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纵向上二等分且在上述横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作为基准,将该吸收性物品的靠上述腹侧部的区域作为腹侧区域,该吸收性物品的靠上述背侧部的区域作为背侧区域的情况下,在该腹侧区域和该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的、比上述(ii)的上述重叠部靠该纵向的外侧位置,上述防漏翻边与上述第一芯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自然状态的立体图。其中,本说明书中“自然状态”是指,对配置在吸收性物品中的各弹性部件不施加外力而不使吸收性物品伸长的状态(松弛状态)。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侧)的展开平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尿布的I-I线截面(沿着厚度方向且沿着横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尿布的II-II线截面(沿着厚度方向且沿着横向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尿布的自然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尿布的自然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与图2对应的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与图2对应的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图9所示的尿布的自然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有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中,通过在其穿戴时防漏翻边立起,能够防止穿戴者排泄的尿等排泄物向尿布的横向外侧漏出,即防止所谓的侧漏。但是,例如在尿布的穿戴者采用坐姿的情况下,存在应该是立起状态的防漏翻边由于体压而成为倒伏状态的情况,存在排泄物越过倒伏状态的防漏翻边漏出到尿布的横向外侧的情况。还没有提供即使在防漏翻边成为倒伏状态也能够防止侧漏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关于提供防侧漏性能优异的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其它的特征、效果和实施方式在以下进行说明。

以下,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性的图示,存在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图1~图6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尿布1具有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F、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R、和位于腹侧部F与背侧部R之间的裆部M,并且具有从腹侧部F经由裆部M向背侧部R延伸的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纵向X正交的横向Y。另外,尿布1具有:用于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5;和沿着吸收体5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从腹侧部F至背侧部R配置的一对防漏翻边8、8。

裆部M在纵向X上跨尿布1的纵向中心线CLx在纵向X上延伸。纵向中心线CLx是将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上二等分且在横向Y上延伸的假想直线。

裆部M包含与穿戴者的阴茎等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典型的是,包含在尿布1中横向Y的长度(宽度)最短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腹侧部F、裆部M和背侧部R可以是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在纵向X三等分的情况下的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是指,将吸收性物品扩展为平面状设为展开状态,并且将该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各部的弹性部件最大地伸长、扩展至设计尺寸即成为与在排除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在具有侧部封合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将该吸收性物品在侧部封合部切开并扩展为平面状而形成为上述展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尿布1在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下,隔着横向中心线CLy在一侧与另一侧对称地形成。横向中心线CLy是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横向Y上二等分且在纵向X上延伸的假想直线。

尿布1具有包含吸收体5的吸收性主体2、和配置在吸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10。吸收性主体2与外装体10利用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接合。

外装体10是形成尿布1的外形的部件。外装体10的周缘分别形成尿布1的腹侧部F和背侧部R的轮廓线。外装体10具有在横向Y上延伸且位于腹侧部F的腹侧外装体10F、和与其分体地在横向Y上延伸且位于背侧部R的背侧外装体10R。即尿布1为外装体被分割为配置在腹侧的部件和配置在背侧的部件的所谓的分割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吸收性主体2俯视时形成长方形形状,使其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一致,配置在外装体10的横向Y的中央部,在纵向X上从腹侧部F延伸至背侧部R,架设于在纵向X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的腹侧外装体10F与背侧外装体10R之间。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一侧的面,即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一侧。此外,在此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

尿布1如图1所示,形成有腹侧外装体10F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与背侧外装体10R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相互接合而成的一对侧部封合部S、S。由此,各外装体10F、10R连结成环状。侧部封合部S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另外,尿布1具有供穿戴者的腰身通过的腰部开口部WH、和供穿戴者的下肢通过的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

吸收性主体2包括:配置在离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位置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3;配置在离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位置的不透液性或者难透液性或者拨水性的背面片4;和配置在两个片3、4之间的吸收体5而构成。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这些部件彼此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为一体。作为正面片3、背面片4,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片材。作为正面片3,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各种片,例如能够举例无纺布、纺织布、纸。作为背面片4能够使用具有防漏性的片,具体而言具有不透液性(液体完全不通过的性质)或者难透液性(虽然不能说是不透液性,但是为液体难以通过的性质)的片,能够举例例如透湿性的树脂膜、该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5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等的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以其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一致的方式配置。吸收体5配置在裆部M。在尿布1中,吸收体5从腹侧部F经由裆部M至背侧部R连续。

另外,正面片3如图3和图4所示,在横向Y上横贯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侧,且正面片3中的从吸收体5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延伸出去的延伸部被翻卷到吸收体5(更具体而言后述的第二芯7)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3的一对上述延伸部分别固定在后述的构成防漏翻边8的主体的翻边用片80,正面片3与翻边用片80的固定部83形成有一对。正面片3没有覆盖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横向Y的中央部(位于一对固定部83、83之间的部分)没有被正面片3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正面片3具有能够覆盖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的大小,将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和吸收体5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遍及它们整个区域地覆盖,并且,覆盖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中的从该两侧缘向横向Y的内侧至规定范围的区域。

吸收体5具有第一芯6、与配置在比第一芯6离穿戴者的肌肤较远一侧的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第二芯7如图3~图6所示,具有在吸收体5的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的基材片71、71彼此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72的结构。

第一芯6典型的是,以纤维状的吸水性材料的集合体为主体,在这样的纤维集合体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吸水性聚合物的小片。以这样的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吸收体能够利用现有公知的积纤装置按照通常的方法制造。作为上述纤维状的吸水性材料,优选具有能够吸收尿、便、汗、血液等的体液的性质(吸水性)的材料,例如,能够举例木浆等的天然纤维、亲水性合成纤维等,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上述吸水性聚合物,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体中一直以来使用的聚合物,能够举例例如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

第二芯7具有在基材片71固定有多个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72的结构,并且与以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第一芯6相比,具有厚度薄且柔软性高的特征。作为基材片71,优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纸、无纺布等。作为吸水性聚合物72的原材料的吸水性聚合物,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该种吸收体中一直以来使用的聚合物,也可以与在第一芯6中使用的聚合物相同。在第二芯7中,基材片71、71彼此、以及基材片71与吸水性聚合物72,可以分别利用粘接剂接合。

第二芯7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进一步强化上述特征的观点考虑,优选相对于第二芯7的总质量为80质量%以上。

两芯6、7各自的肌肤相对面和/或非肌肤相对面也可以被包芯片(未图示)覆盖。在该情况下,两芯6、7可以分别独立地由包芯片覆盖,或者也可以两芯6、7一体地被包芯片覆盖。作为包芯片,优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纸、无纺布等。此外,包芯片是吸收体5的构成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芯6与第二芯7在俯视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即,在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中,第二芯7形成长方形形状,相对于此,第一芯6在纵向X上具有横向Y的长度(宽度)相对较长的宽幅部61、横向Y的长度(宽度)相对较短的窄幅部62、和位于两部61、62之间且随着从纵向X的内侧向外侧去横向Y的长度(宽度)逐渐增加的宽度变化部63。第一芯6的腹侧部F侧的纵向X的端部(腹侧端部)为宽幅部61,第一芯6的背侧部R侧的纵向X的端部(背侧端部)为窄幅部62。宽幅部61的宽度与第二芯7的宽度大致相同(参照图4),窄幅部62的宽度与第二芯7的宽度相比较窄(参照图3),第二芯7至少在裆部M具有从第一芯6(窄幅部62)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延伸部7E、7E。另外,第一芯6与第二芯7相比纵向X的长度较短,从第二芯7的背侧部R侧的纵向X的端部去往纵向X的内侧规定距离的区域,成为第一芯6的非配置区域。尿布1中,第一芯6偏倚于腹侧部F侧。

如上所述,尿布1的外装体10包含作为相互独立的部件的腹侧外装体10F和背侧外装体10R。腹侧外装体10F在图2所示的尿布1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下,形成横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背侧外装体10R在该状态下,离纵向中心线CLx较远一侧的纵向X的端部区域形成在横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离纵向中心线CLx较近一侧的纵向X的端部区域形成横向Y的长度(宽度)随着向纵向中心线CLx去而逐渐减小的形状。

外装体10包括:配置在离吸收体5相对较远的位置的、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外层片11;和配置在离吸收体5相对较近的位置的、形成尿布1的内表面的内层片12而构成。两片11、12彼此通过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的公知的接合方式相互接合而一体化。

构成外装体10的两片11、12可以是相互同种的片,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的片。片11、12可以具有伸缩性、尤其是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作为片11、12,能够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得到的无纺布,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举例热风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构成的单层无纺布或者2层以上的层叠无纺布。另外,片11、12可以是这些无纺布与膜层叠一体化得到的复合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形成有腰身皱褶。上述腰身皱褶包含外装体10和固定在外装体10的多个腰身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3而构成。多个弹性部件13分别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且在长度方向X上间断地配置。上述腰身皱褶通过在构成外装体10的外层片11与内层片12之间,将弹性部件13以在宽度方向Y上伸长的状态固定后,将弹性部件13从伸长状态释放而制作。由此,外装体10能够在宽度方向Y上体现伸缩性。在尿布1的穿戴时,通过弹性部件13的收缩,在两片11、12形成在与弹性部件13的收缩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褶皱(皱褶),由此形成该褶皱遍及穿戴者的腰身的整周地实质上连续的上述腰身皱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各自的开口边缘部的腿部边缘部形成有腿部皱褶。上述腿部皱褶包括外装体10、和固定在外装体10的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14而构成。上述腿部皱褶通过在构成外装体10的外层片11与内层片12之间,将弹性部件14以伸长状态固定后,将弹性部件14从伸长状态释放而制作。在尿布1的穿戴时,通过弹性部件14的收缩,在两片11、12形成在与弹性部件14的收缩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褶皱(皱褶),由此形成该褶皱遍及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边缘部的整周地实质上连续的上述腿部皱褶。弹性部件14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多根。

一对防漏翻边8、8分别至少在裆部M具有在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的立起部82,在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3侧)的俯视图中,一个防漏翻边8(立起部82)与另一个防漏翻边8(立起部82)隔着间隔部85隔开。

间隔部85是在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中,一个防漏翻边8的立起部82的自由端部82F与另一个防漏翻边8的立起部82的自由端部82F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间隔部85中,正面片3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部85的横向Y的长度(宽度)W8在立起部82(防漏翻边8)的纵向X的全长上是固定的。

本实施方式中,防漏翻边8具有:形成防漏翻边8的主体的翻边用片80;和固定在翻边用片80的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1根或者多根翻边用弹性部件81。防漏翻边8(翻边用片80)遍及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地、沿着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侧部连续地配置。

防漏翻边8以在纵向X上延伸的折痕部折叠的1个翻边用片80为主体,包含通过该翻边用片80的折叠而形成的、翻边用片80彼此的相对部。翻边用弹性部件81在上述相对部中介于两片80、80彼此之间,利用粘接剂等的固定方法被固定于周边的翻边用片80。翻边用弹性部件81在立起部82中,在纵向X上以伸长状态固定在翻边用片80,立起部82是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伸缩区域。

立起部82以固定部83(参照图3和图4)为立起起点,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立起部82是翻边用片80中的与其它部件的非固定部。固定部83是翻边用片80通过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固定于其它部件的部分。在固定部83中,固定翻边用片80的其它部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从在固定部83的形成位置位于翻边用片80的周边的尿布1的构成部件适当选择。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其它部件是正面片3和/或背面片4。固定部83遍及翻边用片80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地在纵向X上连续或者不连续地延伸。

作为翻边用片80,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作为防漏翻边的原材料使用的片,例如能够使用单层或者多层的拨水性无纺布、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等。作为以翻边用弹性部件81为代表的、尿布1中的各种弹性部件,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弹性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防漏翻边8的纵向X的两端部,形成有作为阻碍翻边用片80的立起的部分的立起阻碍部84。立起阻碍部84形成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被两立起阻碍部84、84夹着的沿着纵向X的部分为立起部82。立起阻碍部84典型的是,翻边用片80被固定在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3),该固定部能够利用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

在防漏翻边8的纵向X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立起阻碍部84、84,由此在尿布1的穿戴时,被两立起阻碍部84、84夹着的部分即立起部82通过翻边用弹性部件81的收缩力,如图5和图6所示以固定部83为立起起点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在这样的防漏翻边8的立起状态下,立起的立起部82阻挡穿戴者排泄的尿等的体液向横向Y的外侧的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排泄物向横向Y的外侧的泄漏(侧漏)。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防漏翻边8的立起状态下,由于翻边用弹性部件81的收缩力,尿布1的整体以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中央部向非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4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变形,因此尿布1变得更容易贴合穿戴者的身体形状。

尿布1的特征在于,在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俯视图中,满足下述(i)至(iii)的全部。

(i)裆部M具有“在划出在横向Y上横穿尿布1的1条假想直线的情况下,该假想直线的与间隔部85重合(重複)的部分的长度W8,比该假想直线的与第一芯6重合的部分的长度(第一芯6的宽度)W6长的部分”(以下也称为“特征部分(i)”。)。

(ii)在裆部M存在立起部82与第二芯7(更具体而言延伸部7E)的重叠部。

(iii)以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上二等分且在横向Y上延伸的假想直线即纵向中心线CLx为基准,将尿布1的靠腹侧部F的区域作为腹侧区域Fr,将尿布1的靠背侧部R的区域作为背侧区域Rr的情况下,在腹侧区域Fr和背侧区域Rr的至少一者中的、比上述(ii)的上述重叠部靠纵向X的外侧位置,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重叠。

关于上述(i),例如纵向中心线CLx为上述“1条假想直线”。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特征部分(i)包含第一芯6的窄幅部62所存在的部分(与窄幅部62在纵向X上处于相同位置的部分)的全部区域,并且,还能够包含第一芯6的宽度变化部63中的靠窄幅部62的部分。

尿布1由于满足上述(i)至(iii)的全部,因此即使在尿布1的穿戴者采用坐姿等,在尿布1的穿戴中防漏翻边8倒伏的情况下,至少在裆部M如图3所示,在倒伏状态的防漏翻边8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芯7(更具体而言覆盖第二芯7的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3)之间也可以形成间隙G,因此从第一芯6向横向Y的外侧移动的尿等的排泄物暂时被收纳在间隙G中,能够被与间隙G在俯视时重叠的第二芯7(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侧部)吸收。因此,尿布1即使在穿戴中防漏翻边8成为倒伏状态,也能够防止侧漏。间隙G通过在尿布1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俯视时,裆部M的立起部82与第一芯6不重叠而与第二芯7重叠(满足上述(i)和(ii)),并且在腹侧区域Fr和背侧区域Rr的至少一者中的、比裆部M的立起部82与第二芯7的重叠部靠纵向X的外侧位置,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重叠(满足上述(iii))而形成。即,倒伏状态的防漏翻边8的立起部82,在比裆部M的与第二芯7的重叠部靠纵向X的外侧的部分,如图4所示,由第一芯6和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从下方支承,由此在裆部M的该重叠部处,如图3所示,能够没有第一芯6从下方的支承地,在第二芯7的肌肤相对面侧隔开间隙G而存在。

另外,作为间隙G的形成原因,除了上述(i)至(iii)以外,还能够举例第二芯7不是如第一芯6的典型例那样的以纤维集合体作为主体的结构,而是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的基材片71彼此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的、所谓的片型的吸收体。通常,以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吸收体,液体扩散性比较高,被该吸收体吸收的液体迅速地遍及整体。因此,假如第二芯7是以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结构,则在第二芯7(纤维集合体)吸收了排泄物的情况下,该排泄物迅速地到达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该两侧部膨润(溶胀),因此难以形成间隙G,另外,即使形成了间隙G,也会担心不能形成具有能够收纳一定程度的量的排泄物的容积并且有效防止侧漏的间隙。相对于此,片型的吸收体与以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结构相比,液体扩散性(特别是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液体扩散性)较低,而且吸液时的膨润程度较小,保形性优异,因此通过将片型的吸收体作为配置在第一芯6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第二芯7使用,就容易形成对防止侧漏有效的间隙G。

关于上述(iii),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时,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在腹侧区域Fr重叠。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腹侧区域Fr中,第一芯6的宽幅部61与防漏翻边8中的与宽幅部61在纵向X上处于相同位置的部分重叠。这样的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的重叠部存在于腹侧区域Fr的形态,在尿布1的穿戴者是包括男孩在内的男性的情况下尤其有效。在穿戴者为男性的情况下,因为尿等的排泄物相比于背侧区域Rr更集中于腹侧区域Fr,所以通过作为对防止侧漏有效的部位的、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的重叠部存在于腹侧区域Fr,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腹侧区域Fr的侧漏。

第一芯6优选包含吸水性聚合物。由此,由于第一芯6的吸液后的膨润的程度变大,所以第一芯6的膨润后的厚度变大,与此相伴间隙G变大,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起到基于上述的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的效果。

从使第一芯6中含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意义与防止过剩量的吸水性聚合物导致的弊端的平衡性的观点考虑,第一芯6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第一芯6的总质量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7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下。上述的“过剩量的吸水性聚合物导致的弊端”是指,例如当第一芯6含有过剩量的吸水性聚合物时,与其量相应地、第一芯6中的木浆等的纤维状的吸水性材料的含量减少,其结果是,由于吸液前的第一芯6的厚度变小,因此在倒伏状态的防漏翻边8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芯7之间变得难以形成间隙G。

在第一芯6含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第一芯6与第二芯7相比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较大。由此,由于第一芯6的吸液后的膨润的程度变得更大,因此容易确保间隙G的容量,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起到基于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

第一芯6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与第二芯7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1.4以上、更优选为1.7以上,并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第一芯6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以与第二芯7相比较大为前提,优选为140g/m

第二芯7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以与第一芯6相比较小为前提,优选为50g/m

在第一芯6含有吸水性聚合物的情况下,当该吸水性聚合物的加压下吸收量比较大时,第一芯6的保形性提高,并且即使在尿布1的穿戴时穿戴者采用坐姿等,对第一芯6施加比较大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芯6也不容易压扁,容易确保间隙G的容量。加压下吸收量是表示,在通过穿戴吸收性物品而对吸收体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该吸收体中含有的吸水性聚合物最大能够吸收多少的尺度的值。因此,从使基于上述的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更加可靠地起作用的观点考虑,第一芯6中包含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优选为25g/g以上,更优选为28g/g以上。上述“在2.0kPa的加压下”是设想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穿戴者采用坐姿时施加于吸收体的压力。在第一芯6中包含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在2.0kPa的加压下的吸收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抑制吸液后的第一芯6与第二芯7的过度的高低差导致的穿戴时的不舒适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5g/g以下,更优选为35g/g以下。吸水性聚合物的加压下吸收量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

<加压下吸收量的测量方法>

加压下吸收量利用在日本特开2003-235889号公报中记载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测量。具体而言在气氛温度25±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按以下的方式测量。

即,在底面粘贴有网孔大小63μm的尼龙网(JIS Z8801-1:2000)的圆筒塑料管(内径30mm、高度60mm)内,称量0.10g的试样(吸水性聚合物),使圆筒塑料管垂直以试样在尼龙网上成为大致均匀的厚度的方式进行整理,以2.0kPa的加压施加于试样的方式将外径29.5mm×厚度22mm的砝码插入圆筒塑料管内。预先测量了圆筒塑料管和砝码的质量。

接着,将放入有试样和砝码的圆筒塑料管以尼龙网侧在下面的方式垂直地浸入放入有生理盐水60ml的培养皿(直径:120mm)中。这时,将圆筒塑料管浸渍到刚刚达到培养皿的底面的深度。

60分钟后将放入有试样和砝码的圆筒塑料管从水中提起测量质量,减去预先测量得到的圆筒塑料管和砝码的质量,计算出试样吸收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将该吸收的生理盐水的质量的10倍的值作为加压下吸收量(g/g)。

从确保间隙G的容量,更加可靠地起到基于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的观点考虑,干燥状态(吸液前)的第一芯6的2.0kPa负荷下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干燥状态(吸液前)的第一芯6的2.0kPa负荷下的厚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抑制吸收体5的厚度实现尿布1的穿戴感等的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7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另外,在此所说的“第一芯6的2.0kPa负荷下的厚度”是在第一芯6中与间隙G的形成有关系的部分的厚度,具体而言,是在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中,与防漏翻边8重叠的部分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宽幅部61的沿着纵向X的侧部的厚度。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除了后述的凹部64以外,第一芯6的厚度是均匀的,所以上述“第一芯6的2.0kPa负荷下的厚度”是第一芯6的除了凹部64以外的在2.0kPa负荷下的厚度。

另外,相对于“干燥状态(吸液前)的吸收体5(第一芯6与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的在2.0kPa负荷下的厚度”的、“干燥状态(吸液前)的第一芯6的在2.0kPa负荷下的厚度”的比例,以后者/前者计,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并且优选为0.9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

干燥状态(吸液前)的吸收体5(第一芯6与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的在2.0kPa负荷下的厚度,从吸液性能与穿戴感的平衡的观点等考虑,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4mm以上,并且优选为8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下。吸收体(第一芯、第二芯)的厚度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

<厚度的测量方法>

从测量对象(例如吸收体5)切出测量对象部位(例如第一芯6)作为测量样品,静置在水平的地方以使得褶皱和弯曲消失。然后,测量测量样品的在2.0kPa的负荷下的厚度。具体而言,在厚度的测量中使用例如厚度计PEACOCK DIAL UPRIGHT GAUGES R5-C(OZAKIMFG.CO.LTD.制造)。这时,在厚度计的前端部与测量样品之间,配置以负荷成为2.0kPa的方式调整了大小的俯视时圆形形状或者正方形形状的板(厚度5mm左右的亚克力板),测量厚度。在厚度测量中,对测量样品的任意的10处进行测量,计算出这10处的厚度的平均值,作为测量样品的厚度。

如前文所述,第二芯7至少在裆部M具有从第一芯6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延伸部7E、7E(参照图2等)时,从确保间隙G的容量,更加可靠地起到基于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的观点考虑,在干燥状态(吸液前)的吸收体5中,第二芯7的延伸部7E的肌肤相对面与第一芯6的肌肤相对面的间隔距离H(参照图5)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此外,在此所说的“第一芯6的肌肤相对面”更具体而言是,第一芯6中的延伸部7E的附近的、第一芯6的沿着纵向X的侧部(优选为第一芯6的距沿着纵向X的侧缘10mm以内的区域)的肌肤相对面。干燥状态(吸液前)的吸收体5中的间隔距离H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抑制吸收体5的厚度以实现尿布1的穿戴感等的提高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

尿布1由于第二芯7是所谓的片型的吸收体,所以间隔距离H容易成为上述的优选的范围内。即,由于片型的吸收体与如第一芯6那样的以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吸收体相比,厚度薄,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时不容易压扁,因此当第二芯7为片型的吸收体时,例如,在尿布1的制造中或者穿戴中吸收体5(第一芯6与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时,容易抑制第二芯7压扁而第一芯6陷入该第二芯7的压扁的部分,因此,第二芯7的延伸部7E的肌肤相对面与第一芯6的肌肤相对面的间隔距离H容易成为2.0mm以上。

另外,从在吸收体5吸收了排泄物后,也确保间隙G的容量,更可靠地起到基于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的观点考虑,在饱和吸水状态的吸收体5中,第二芯7的延伸部7E的肌肤相对面与第一芯6的肌肤相对面的间隔距离H(参照图5)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7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关于在此所说的“第一芯6的肌肤相对面”如前文所述。另外,上述“饱和吸水状态的吸收体”是指,将吸收体整体在25℃的生理盐水中浸渍60分钟后,从该吸收体除去没有被吸收的多余的水分后的状态。该多余的水分的除去例如通过将从生理盐水取出的吸收体,以使其吸收面(肌肤相对面)朝下地放置在网等的液体透过性片上并且在该吸收体的下方形成有空间的状态下,静置30分钟能够实施。尿布1由于第二芯7是所谓的片型的吸收体,因此间隔距离H容易变成上述的优选的范围。其理由如前文所述。

干燥状态(吸液前)的第二芯7的在0.05kPa负荷下的厚度与第二芯7的在7kPa负荷下的厚度之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3mm以下,理想的是零。由此,由于在尿布1的穿戴中的第二芯7的厚度变化变少,因此能够抑制在尿布1的穿戴中的上述间隔距离H的减少,其结果是,能够确保间隙G的容量,更加可靠地起到基于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上述“在0.05kPa的负荷下”是设想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前施加于吸收体的压力、和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穿戴者采取站立姿势时施加于吸收体的压力的双方。另外,上述“在7kPa的负荷下”是设想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例如婴幼儿)在利用背带或摇椅等的支承用具被第三者(例如婴幼儿的母亲)支承的状态下,施加于吸收体的压力。尿布1由于第二芯7是所谓的片型的吸收体,所以上述的第二芯7的在2种负荷下彼此的厚度差容易变成零或者接近零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芯6在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至少一者包括具有开口的凹部64。在图示的方式中,在如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凹部64形成在纵向X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尿布1的横向中心线CLy的横向Y的两侧形成有一对。一对凹部64、64分别至少配置在裆部M,并且延伸到腹侧部F和背侧部R各自的靠裆部M的部分。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凹部64如图3所示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一芯6的贯通孔,在第一芯6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双方具有开口。因为在第二芯7没有形成凹部64,所以作为吸收体5(第一芯6与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在肌肤相对面的与凹部64对应的位置,形成为在纵向X上延伸的、具有底部的槽状凹部。

凹部64与第一芯6中的凹部64的非形成部相比,尿等的排泄物容易进入,进入凹部64中的排泄物在厚度方向上通过凹部64,优先被第二芯7中的与凹部64在俯视时重叠的部分吸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芯6在第一芯6中的与间隔部85对应的部分、即在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时不与防漏翻边8(立起部82)重叠的部分具有这样的液体吸入性、液体透过性优异的凹部64,因此在第二芯7中,排泄物被优先供给到与间隔部85对应的部分(横向Y的中央部),而在该部分的横向Y的两侧(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排泄物的到达变得比较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容易确保在与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形成的间隙G的容量,能够更加可靠地起到基于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

从更加可靠地起到基于凹部64产生的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考虑,凹部64的尺寸优选按以下所述的方式设定。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凹部64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优选形成在裆部M。

凹部64的横向Y的长度(宽度)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

凹部64的纵向X的长度相对于第一芯6的纵向X的全长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并且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

凹部64能够通过在第一芯6的制造工序中,使在凹部64的形成预定部位不堆积第一芯6的形成材料(吸水性材料)、或者使在该形成预定部位的形成材料的堆积量比周边部的量少而形成。作为凹部64的其它的形成方法,能够举例制造形成材料的堆积量均匀的第一芯6的前体,在该前体的凹部64的形成预定部位实施压花加工等压制加工的方法。这样的通过压制加工形成的凹部64,与第一芯6中的凹部64的周边部相比,密度高且刚性高。

图7~图10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其它实施方式(尿布1A、1B、1C)。关于后述的其它的实施方式,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尿布1不同的结构,与尿布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在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能够适当应用关于尿布1的说明。

关于上述(iii),在上述的尿布1中,在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时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在腹侧区域Fr重叠(参照图2),在图7所示的尿布1A中,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在背侧区域Rr重叠。尿布1A的第一芯6中,纵向X的腹侧端部为窄幅部62,纵向X的背侧端部为宽幅部61,与尿布1的第一芯6前后相反。尿布1A中,第一芯6偏倚于背侧部R侧。根据尿布1A也能够起到与尿布1同样的效果。

在图8所示的尿布1B中,在上述(iii)中,防漏翻边8与第一芯6在腹侧区域Fr和背侧区域Rr的两者中重叠。尿布1B的第一芯6中,纵向X的两端部(腹侧端部和背侧端部)均为宽幅部61,窄幅部62位于纵向X的中央部,宽度变化部63位于前后一对宽幅部61、61各自与窄幅部62之间。在尿布1B中,倒伏状态的防漏翻边8的立起部82的纵向X的两端部、即比立起部82与裆部M的第二芯7(延伸部7E)的重叠部(上述(ii)的重叠部)靠纵向X的两外侧的部分,如图4所示,被第一芯6与第二芯7的层叠构造从下方支承,因此与仅倒伏状态的立起部82的纵向X的一个端部(比腹侧区域Fr或者背侧区域Rr中的与裆部M的第二芯7的重叠部靠纵向X的外侧的部分)从下方被支承的尿布1、1A相比,在裆部M的上述特征部分(i)中,倒伏状态的立起部82与第二芯7的延伸部7E之间容易形成间隙G。因此,尿布1B关于防止侧漏,能够起到与尿布1、1A同等以上的效果。

图9所示的尿布1C,防漏翻边8A具有翻边用片80中的从横向Y的内侧延伸到外侧的部分向横向Y的外侧折回而成的部分(外折部)86,这一点与不具有外折部86的尿布1不同。防漏翻边8A除了在立起部82的自由端部82F或者其附近配置的1根或者多根的翻边用弹性部件81之外,还具有在自由端部82F与固定部83的中间位置配置的翻边用弹性部件81A,防漏翻边8A的立起部82在如图10所示的立起状态下,在该翻边用弹性部件81A的配置位置能够弯曲。防漏翻边8A由于外折部86与穿戴者的身体进行面接触,因此与不具有外折部86的防漏翻边8相比防漏性能较高。

另外,尿布1C如图10所示,在其穿戴中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延伸部7E)构成为能够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这一点与没有这样构成的尿布1不同。尿布1C中,在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或者其附近(具体而言例如距第二芯7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10mm以内的区域),配置有用于使延伸部7E立起的吸收体用弹性部件51。吸收体用弹性部件51以在纵向X上能够伸缩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芯7与正面片3之间,利用粘接剂等公知的固定方法至少被固定在第二芯7、进一步在正面片3。吸收体用弹性部件51至少配置在裆部M,可以如图所示为1根,也可以是多根。如尿布1C所示,在第二芯7的延伸部7E以伸长状态固定有吸收体用弹性部件51,由此在尿布1C的自然状态下,如图10所示,延伸部7E通过吸收体用弹性部件51的收缩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这时第二芯7形成以被一对延伸部7E、7E夹着的部分(第二芯7的横向Y的中央部)作为底部、从该底部向穿戴者的肌肤倾斜地延伸的一对延伸部7E、7E作为侧部的托盘状。第二芯7在尿布1C的穿戴时也与松弛状态同样地变形。

依据尿布1C,具有防漏性能优异的外折型的防漏翻边8A,并且,在穿戴时吸收体5的一部分(第二芯7的延伸部7E)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因此与基于上述的间隙G产生的防止侧漏效果相结合,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侧漏。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广泛地包含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经血、软便、汗等)的物品,也包含所谓的具有粘扣带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短裤等。

以上,对于本发明基于其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第一芯6的俯视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起到本发明的规定的效果为条件适当设定。例如,第一芯6也可以是不具有宽度变化部63、而仅包括宽幅部61和窄幅部62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0是分离为腹侧外装体和背侧外装体而形成的方式,代替该结构,外装体10也可以是从腹侧部F连续地延伸至背侧部R的方式。

上述的仅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部分能够全部适当相互利用。

关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有以下的附记。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并且具有从该腹侧部经由该裆部向该背侧部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包括用于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和沿着该吸收体的沿该纵向的两侧部从该腹侧部至该背侧部配置的一对防漏翻边,其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第一芯与配置在比该第一芯距穿戴者的肌肤较远一侧的第二芯的层叠构造,该第二芯具有在该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配置的基材片彼此之间配置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

上述一对防漏翻边分别至少在上述裆部具有在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的立起部,在俯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侧时,一个该防漏翻边与另一个该防漏翻边隔着间隔部隔开,

在俯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物品满足下述(i)至(iii)的全部:

(i)上述裆部具有在划出在上述横向上横穿上述吸收性物品的1条假想直线的情况下,该假想直线的与上述间隔部重合的部分的长度,比该假想直线的与上述第一芯重合的部分的长度长的部分;

(ii)在上述裆部存在上述立起部与上述第二芯的重叠部;

(iii)以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纵向上二等分且在上述横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作为基准,将该吸收性物品的靠上述腹侧部的区域作为腹侧区域,该吸收性物品的靠上述背侧部的区域作为背侧区域的情况下,在该腹侧区域和该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的、比上述(ii)的上述重叠部靠该纵向的外侧位置,上述防漏翻边与上述第一芯重叠。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iii)中,上述防漏翻边与上述第一芯在上述腹侧区域重叠。

<3>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iii)中,上述防漏翻边与上述第一芯在上述背侧区域重叠。

<4>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iii)中,上述防漏翻边与上述第一芯在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两者中重叠。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包含吸水性聚合物。

<6>

如上述<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该第一芯的总质量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7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下。

<7>

如上述<5>或<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与上述第二芯相比,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较大。

<8>

如上述<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与上述第二芯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的比率,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1.4以上,更优选为1.7以上,并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上述第一芯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优选为140g/m

上述第二芯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克重优选为50g/m

<9>

如上述<5>~<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中包含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在2.0kPa的加压下吸收量优选为25g/g以上,更优选为28g/g以上,并且优选为45g/g以下,更优选为35g/g以下。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干燥状态的上述第一芯的在2.0kPa负荷下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并且优选为7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干燥状态的上述吸收体(上述第一芯与上述第二芯的层叠构造)的在2.0kPa负荷下的厚度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4mm以上,并且优选为8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下。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二芯至少在上述裆部具有从上述第一芯的沿着上述纵向的侧缘向上述横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延伸部,

在干燥状态的上述吸收体中,上述第二芯的上述延伸部的肌肤相对面与上述第一芯的肌肤相对面的间隔距离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并且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

<13>

如上述<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饱和吸水状态的上述吸收体中,上述第二芯的上述延伸部的肌肤相对面与上述第一芯的肌肤相对面的间隔距离为5mm以上,更优选为7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

<14>

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干燥状态的上述第二芯的在0.05kPa负荷下的厚度与该第二芯的在7kPa负荷下的厚度之差,在从前者减去后者的情况下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零。

<15>

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第一芯中的与上述间隔部对应的部分,在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凹部。

<16>

如上述<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凹部的上述横向的长度(宽度)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

上述凹部的上述纵向的长度相对于上述第一芯的该纵向的全长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并且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

<17>

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防漏翻边具有构成该防漏翻边的主体的翻边用片,并且具有将该翻边用片的从上述横向的内侧延伸到外侧的部分向该横向的外侧折回而成的部分(外折部)。

<18>

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包含纤维状的吸水性材料的纤维集合体。

<19>

如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基材片为液体透过性的片,

上述第二芯中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该第二芯的总质量为80质量%以上。

<20>

如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第一芯和上述第二芯各自的肌肤相对面和/或非肌肤相对面被包芯片覆盖。

<21>

如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俯视展开且最大伸长状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时,上述第一芯在该纵向上具有:上述横向的长度(宽度)相对较长的宽幅部;该横向的长度(宽度)相对较短的窄幅部;和位于该宽幅部与该窄幅部之间、且随着从上述纵向的内侧向外侧去该横向的长度(宽度)逐渐增加的宽度变化部,上述第二芯至少在上述裆部具有从该第一芯(该窄幅部)的沿着该纵向的侧缘向该横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延伸部,

上述第一芯与上述第二芯相比上述纵向的长度较短,该第二芯的从上述背侧部侧的纵向端去往该纵向的内侧规定距离的区域为该第一芯的非配置区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防侧漏性能优异,即使穿戴者采用坐姿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侧漏。

技术分类

0612011652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