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单车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共享单车,也就是共享自行车,是城市居民出行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障碍的主要交通工具,通过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投放共享单车,完成交通行业最后一块“拼图”,通过共享单车,带动居民同步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热情,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产生协同效应。这也是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共享单车长期在室外露天停放,风吹雨淋,时间久了,车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灰尘,影响正常使用,所以,需要定期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共享单车,进行回收,然后进行维护管理。

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对共享单车维护管理的设备,不够智能化,在通过高压水流,将共享自行车上的灰尘冲洗干净后,无法快速将残留在车架上剩余的水分去除,导致无法快速对链轮处进行上油护养,降低了对共享单车的维护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将残留在车架上剩余的水分去除,导致无法快速对链轮处进行上油护养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包括架体、固定在架体内的漏板,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漏板上的两组直行器件,两组所述直行器件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设置架体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架体内设置有往复组件,当往复组件工作时,连接板上下往复移动;设置在架体侧壁的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用以喷射高压水流。

为了驱动连接板上下往复移动,优选的,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固定在架体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往复板,所述第一往复板与架体顶部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固定在架体侧壁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可与第一往复板底部相贴;滑动在第一往复板底部的滑块,所述连接板远离固定组件的一端转动在滑块底部。

为了实现对自行车固定的同时,自行车后轮还可转动,优选的,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每组夹持板侧壁的滚轴;每组夹持板侧壁的滚轴,均为多组设计。

为了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优选的,还包括:水平转动在漏板上的两组第三转轴,两组所述第三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延伸出漏板上表面;两组所述第三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转动在架体侧壁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圆盘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两组所述第三转轴的任意一组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驱动轴与夹持板相互配合。

为了提高去除残留在链轮处剩余水分的效率,优选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架体侧壁的推杆,所述推杆延伸至架体内的一端与连接板侧壁相贴,所述推杆延伸出架体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板;所述第二往复板与架体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连接在架体侧壁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的动力端与第二往复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组件上连接有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架体侧壁设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五管道远离活塞组件的一端与第二喷头相连通;所述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内均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所述架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通过第一管道相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喷头通过第二管道相连通。

为了便于回收冲洗时的水流,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架体底部的接水斗,所述接水斗位于漏板底部;所述接水斗底部连接有排水管。

为了加快水流回收效率,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驱动腔,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与驱动腔相连通;所述驱动腔远离第二管道的一侧与第一喷头之间连通有第三管道;转动在驱动腔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延伸至驱动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的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接水斗内。

为了检测自行车车架前叉处的刚度,优选的,还包括:螺纹连接在架体顶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架体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第一往复板和调节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底部连接有压力感应器;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第一往复板和压力感应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在冲洗结束后,启动往复组件,驱动连接板上下往复移动,通过连接板带动车把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整个车架围绕后轮中心处上下摆动,前轮与漏板周期性撞击,利用惯性和冲击力,以及车架的震动,快速将车架上的残留水分去除,可快速对车架的链轮处进行上油护养,加快维护管理的效率。

2、该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在清洗完成后,通过驱动轴和滚轴,往复组件同步带动后轮顺时针转动,将后轮上的残留水分甩出,提高去除水分的效率。

3、该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连接板在带动车架上下摆动时,同步推动推杆移动,产生气体通过第二喷头喷出,喷向后轮链轮处,与车架上下摆动产生的震动相互配合,提高了去除后轮链轮处的残留水分的效率,便于冲洗完成后,快速上油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第一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第二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架体;2、漏板;201、直行器件;202、夹持板;203、滚轴;3、水箱;301、水泵;302、第一管道;303、第二管道;304、第一喷头;4、第三管道;401、驱动腔;402、第一转轴;403、叶轮;404、风扇;405、接水斗;406、排水管;5、固定板;501、固定杆;502、第一往复板;503、第一弹簧;504、滑块;505、连接板;6、固定组件;601、定位板;602、圆弧板;603、相贴板;604、固定螺栓;7、电机;701、第一齿轮;702、拨杆;8、调节板;801、压力感应器;802、螺纹杆;9、第二转轴;901、第二齿轮;10、第三转轴;1001、第一皮带;1002、第二皮带;1003、驱动轴;11、推杆;1101、稳定板;1102、第二往复板;1103、第二弹簧;1104、活塞组件;12、第四管道;1201、第五管道;1202、第二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8,一种共享单车智能维护管理机器人,包括架体101、固定在架体101内的漏板2,漏板2上有漏水孔,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漏板2上的两组直行器件201,两组直行器件20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02,如图4,两组夹持板202相对运动。

设置架体101内的连接板505,连接板505的底部连接有固定组件6,架体101内设置有往复组件,当往复组件工作时,连接板505上下往复移动。

设置在架体101侧壁的第一喷头304,第一喷头304用以喷射高压水流,第一喷头304的个数为10-40个。

架体101为左右两侧开口,前后封闭的外形,前后两侧内壁,均设有10-40个第一喷头304,同时向架体101中间喷射,避免水流喷射到架体101外侧。

对共享单车,也就是共享自行车,进行维护管理时,将自行车,移动到漏板2上,至于架体101前后位置的中间,将自行车后轮,置于两组夹持板202之间,启动直行器件201,推动夹持板202移动,与自行车后轮相贴,通过两侧的夹持板202,对后轮进行夹持,防止自行车倾斜。

如图3,然后通过固定组件6,对自行车车把,或者与车把底部固定连接的转轴,进行固定,通过固定组件6和两组夹持板202,对整个自行车进行固定。

然后通过两侧的第一喷头304,喷出高压水流,喷向位于中间的自行车,对附着在自行车上的灰尘,进行冲洗,在冲洗结束后,启动往复组件,驱动连接板505上下往复移动,通过连接板505,带动车把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整个车架围绕后轮中心处,上下摆动,前轮与漏板2周期性撞击,小力度撞击,利用惯性和冲击力,以及车架的震动,快速将车架上的残留水分去除,可快速对车架的链轮处进行上油护养,加快维护管理的效率。

此外,在第一喷头304喷出高压水流,在对车架进行冲洗的过程中,也可同步启动往复组件,利用惯性和冲击力,以及与第一喷头304相互配合,使附着在自行车上的灰尘,伴随着水流,快速落下,加快清洗效率。

如图8,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在连接板505底部的定位板601,水平转动在定位板601上的两个圆弧板602,两个圆弧板602可贴合,中间形成一个圆形,两个圆弧板602远离定位板6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相贴板603。

两个相贴板603上均设有通孔,当两个相贴板603贴合时,通孔插上固定螺栓604,进行固定。

通过固定组件6,对自行车车把,或者与车把底部固定连接的转轴,进行固定时,以车把底部的转轴为例,方法如下:

转动两个圆弧板602,使车把底部的转轴,至于两个圆弧板602中间的圆形内,然后在孔插上插入固定螺栓604,进行固定,将车把底部的转轴,与固定组件6固定连接。

直行器件201,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直线电机,还可以时电动伸缩杆或者液压缸,其输出端与夹持板202侧壁固定连接。

如图1、3、5、6、具体公开了往复组件的技术方案。

往复组件包括:固定在架体101内的固定板5,固定板5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01,如图5,固定杆501位3组,固定杆50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往复板502,第一往复板502与架体101顶部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03,第一弹簧503的两端与第一往复板502和架体101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固定在架体101侧壁的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圆盘,电机7位于架体101外侧,圆盘位于架体101内侧,圆盘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杆702,拨杆702可与第一往复板502底部相贴,拨杆702与圆盘中心处,相互偏离,为偏心设置。

滑动在第一往复板502底部的滑块504,第一往复板502底部设置有滑槽,滑槽截面为T形,滑块504在T形滑槽内滑动,通过T形设计,滑块504只能在滑槽内滑动,连接板505远离固定组件6的一端转动在滑块504底部。

如图1和图3,初始状态时为,自行车前轮与漏板2相贴,同时,第一往复板502位于拨杆702上方,且拨杆702围绕圆盘中心处移动时,可与第一往复板502接触,如图1,第一往复板502的最右侧,与圆盘中心,也就是电机7的输出端中心,上下平齐。

当拨杆702移动到最低处时,此时拨杆702的最高处,低于第一往复板502底部的高度,如图3,就是第一往复板502处于最低处的位置。

工作时,启动电机7,顺时针转动,驱动圆盘转动,带动拨杆702围绕圆盘中心处,圆周移动,如图3,当拨杆702移动到左半边时,与第一往复板502底部接触,并且带动第一往复板50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505向上移动,在固定杆501上滑动的同时,压缩第一弹簧503。

当拨杆702移动到最高处时,然后即将到右半边时,拨杆702与第一往复板502脱离接触,第一往复板502在第一弹簧503的作用力下,以及自身的重力,快速向下移动,然后当拨杆702在一次移动到左半边时,再一次与第一往复板502底部接触,以此往复。

通过连接板505的上下往复移动,带动车把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整个车架围绕后轮中心处上下摆动,由于车架是围绕后轮中心处上下摆动的,所以连接板505的上下往复移动的同时,角度也会发生来回摆动,此时,连接板505会带动滑块504在滑槽内滑动,同时,连接板505与滑块504转动连接,综合作用下,避免第一往复板502在直上直下运动时,与连接板505的摆动产生干涉。

如图1和图4,对夹持板202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

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每组夹持板202侧壁的滚轴203;每组夹持板202侧壁的滚轴203,均为多组设计。

如图4,每组夹持板202上滚轴203的个数为10-20个。

当夹持板202对共享自行车后轮,进行夹持固定时,滚轴203与车轮侧壁相贴,在夹持过程中,可使后轮与漏板2脱离接触,相对于漏板2,后轮处于悬空状态,在冲洗的同时,顺时针转动后轮,进而提高冲洗效率。

夹持板202不需要对后轮施加多大的力,只需要保证车架不倾斜即可。

如图1、4、5、6、对去除附着在车架上的残留水分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优化。

还包括:水平转动在漏板2上的两组第三转轴10,两组第三转轴10上均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003,驱动轴1003延伸出漏板2上表面;两组第三转轴10延伸出架体101,且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1001,通过第一皮带1001,确保两组驱动轴1003转向相同。

转动在架体101侧壁的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01,圆盘为第一齿轮701,第一齿轮701与第二齿轮901啮合连接,第二齿轮901固定在第二转轴9延伸至架体101内的一端,第二转轴9与两组第三转轴10的任意一组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1002,第二皮带1002位于架体101外壁。

驱动轴1003与夹持板202相互配合。

驱动轴1003与夹持板202相互配合,指的是:

两组驱动轴1003,围绕夹持板202的中心处,对称设计,当自行车后轮被夹持板202夹持住时,后轮正好处于两组驱动轴1003上。

漏板2上设有凹槽,凹槽位于两组驱动轴1003之间,当后轮处于两组驱动轴1003上时,通过凹槽,正好使后轮与漏板2脱离接触。

电机7顺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701与第二齿轮901,带动第二转轴9逆时针转动,然后通过第二皮带1002和第一皮带1001,同步带动两组第三转轴10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两组驱动轴1003逆时针转动,通过驱动轴1003和滚轴203,带动后轮顺时针转动,由于自行车本身的特性,当后轮顺时针转动时,是处于空转的状态,进而可防止自行车脚踏空转,防止链条移动,避免了链条移动时,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与链轮脱离。

在清洗完成后,通过往复组件驱动车架上下摆动,将附着在表面的残留水分去除时,由于在车架上下摆动时,后轮是不动的,所以,在清洗完成后,通过驱动轴1003和滚轴203,往复组件同步带动后轮顺时针转动,将后轮上的残留水分甩出,提高去除水分的效率。

在第一喷头304喷出的高压水流进行冲洗的过程中,启动往复组件,通过后轮转动,也可以对后轮被夹持板202遮挡的部分,进行冲洗,提高冲洗质量。

如图1、3、5、6,为了提高后轮链轮处的水分去除效率,针对连接板505上下移动时,同步发生摆动的特性,增加了快速去除后轮链轮处水分的技术方案。

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架体101侧壁的推杆11,推杆11延伸至架体101内的一端与连接板505侧壁相贴,推杆11延伸出架体10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往复板1102,架体101侧壁胡定有导向杆,第二往复板1102滑动在导向杆上。

第二往复板1102与架体101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03,第二弹簧1103的两端与第二往复板1102和架体101侧壁固定连接。

连接在架体101侧壁的活塞组件1104,活塞组件1104的动力端与第二往复板1102固定连接;活塞组件1104上连接有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201,架体101侧壁设有第二喷头1202,第五管道1201远离活塞组件1104的一端与第二喷头1202相连通;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201内均设有单向阀。

活塞组件1104,包括活塞筒、滑动连接在塞筒内的活塞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活塞板上的活塞杆。

活塞组件1104的动力端与第二往复板1102固定连接,指的是,活塞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与第二往复板1102固定连接。

连接在架体101侧壁的活塞组件1104,指的是,活塞筒与架体101侧壁固定连接。

活塞组件1104上连接有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201,指的是,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201均与活塞筒相连通。

第四管道12内的单向阀,使气体通过第四管道12只能流入活塞筒内,无法反向流出。

第五管道1201内的单向阀,使气体通过活塞筒只能流到第五管道1201内,无法反向流入。

在冲洗结束后,通过往复组件驱动车架上下摆动时,连接板505上下移动时,也会同步发生水平摆动,如图1,连接板505至下而上,会向左侧倾斜,也就是向推杆11的一侧转动。

连接板505在带动车架上下摆动时,同步推动推杆1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往复板1102移动,在与第二弹簧1103的配合下,第二往复板1102往复移动,进而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板在活塞筒内往复滑动,将气体,通过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201输送到第二喷头1202内,然后喷出,喷向后轮链轮处,与车架上下摆动产生的震动相互配合,提高了去除后轮链轮处的残留水分的效率,便于冲洗完成后,快速上油保养。

由于在车架上下摆动时,脚踏链轮处和链条,都会上下摆动,通过惯性,与漏板2接触时的冲击力,以及接触时的震动,可快速去除残留水分,但是,后轮链轮出,在摆动时,是相对静止的,不会摆动,所以,去除水分的效率较低,所以,利用第二喷头1202喷出的气体,与车架摆动时,传递过来的震动,相互配合,进而快速实现去除残留水分的目的,便于冲洗完成后,快速上油保养。

同时,在通过第一喷头304冲洗过程中,利用第二喷头1202喷出的气体,喷向后轮链轮上,也同步提高了去除后轮链轮上灰尘的效率。

架体101内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101,推杆11滑动在稳定板1101上,进而防止了在连接板505推动推杆11滑动时,推杆11受力弯折,进而出现卡死现象,提高了推杆11滑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3,连接板505靠近固定组件6的一端,设置成凸起形,避免与车把发生干涉,同时,推杆11延伸至架体101内的一端,与连接板505凸起的一段相贴,提高推杆11的移动间距。

同时,连接板505凸起的一段长度,大于圆盘的直径,也就是拨杆702移动时,上下的最大间距,进而避免了推杆11与连接板505凸起的一段脱离。

如图1-7,对第一喷头304喷出高压水流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细化。

还包括:底座1,架体101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水箱3和水泵301,水泵301的输入端与水箱3通过第一管道302相连通,水泵301的输出端与第一喷头304通过第二管道303相连通。

启动水泵301,通过水泵301,将水箱3内的水,输送到第一喷头304内,然后喷出。

还包括:固定在架体101底部的接水斗405,接水斗405位于漏板2底部。

接水斗405底部连接有排水管406。

第一喷头304喷出的高压水流,对自行车冲洗完成后,水流通过漏板2漏进接水斗405内,然后通过排水管406排走,进行回收利用。

还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驱动腔401,第二管道303远离水泵301的一端与驱动腔401相连通;驱动腔401远离第二管道303的一侧与第一喷头304之间连通有第三管道4。

转动在驱动腔401上的第一转轴402,第一转轴402延伸至驱动腔40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叶轮40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402上的风扇404,风扇404位于接水斗405内。

水泵301在将水输送到第一喷头304内时,水流通过驱动腔401,带动叶轮403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402带动风扇404转动,产生负压,吸气,使冲洗后的水流,快速通过漏板2漏进接水斗405内。

同时,通过负压,也避免了高压水流冲洗自行车时,产生的水雾乱飘,将水雾也一并吸入接水斗405内。

实施例2:

参照图1-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检测共享自行车前叉处强度的功能。

自行车前叉,就是车把下方,用于与前轮相连接的部件。

因为共享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有时会使前轮腾空,骑行一段,在与地面接触,进行暴力骑行,此时,前叉处的受力比较大,容易断裂,非常危险,所以,在维修护理时,进行检测,查看受力强度,非常有必要。

还包括:螺纹连接在架体101顶部的螺纹杆802,螺纹杆802延伸至架体101内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板8,调节板8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滑动在架体101顶部。

第一弹簧503连接在第一往复板502和调节板8之间,第一弹簧503的两端与第一往复板502和调节板8固定连接。

在冲洗完成后,并且通过往复组件将自行车残留水分去除后,转动螺纹杆802,驱动调节板8向下移动,压缩第一弹簧503,提高往复组件驱动车架摆动杆时,前轮与漏板2接触时的冲击力,然后在取下自行车,对链轮进行上油护养时,对前叉处观测,查看是否有裂痕,是否满足骑行时的强度要求。

调节板8底部连接有压力感应器801。

第一弹簧503的两端连接在第一往复板502和压力感应器801的感应端之间。

通过压力感应器801反馈的压力,可快速判断前叉处所承受的冲击力,进而灵活调整。

在冲洗和去除自行车残留水分时,通过螺纹杆802,带动调节板8向上移动,降低冲击力,避免损坏自行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2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