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设备及其交互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7:49


显示设备及其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显示装置,例如会议一体机,均带有OPS(Open PluggableSpecification,开放式可插拔规格)接口,可用于连接用户定制的带有OPS接口的系统板,以实现会议一体机与系统板的交互。

但当系统板不带有OPS接口时,想利用会议一体机作为显示载体,与会议一体机进行交互时,就需要给系统板单独供电,例如,系统板需要一个电源适配器供电,从而,系统板和会议一体机的供电各需要一个插排孔,系统板无法与会议一体机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当系统板不带有OPS接口时,若将系统板和会议一体机形成一个整体,则需要对系统板进行重新设计,不仅时间上花费太多,相应的成本也增加了。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交互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系统板不带有OPS接口时,需要给系统板单独供电,以及将系统板和会议一体机形成一个整体时需要对系统板进行重新设计,导致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成本的增加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系统板、转接板、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可插拔接口,显示装置通过转接板与系统板连接,为系统板供电;显示装置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与系统板连接,用于使得显示装置和系统板进行交互;

转接板包括:

第二可插拔接口,与第一可插拔接口相匹配,用于接收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的第一电压;

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二可插拔接口连接,用于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

电源接口,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和系统板连接,用于将第二电压传输至系统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可插拔接口包括多个第一引脚,第二可插拔接口包括多个第二引脚;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匹配;

多个第二引脚包括电源引脚、接地引脚和控制引脚;

控制引脚包括可插拔板检测引脚,可插拔板检测引脚与接地端连接;

当显示装置检测到可插板板检测引脚为预设电平时,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电源引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引脚还包括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

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与电压转换模块连接;

当显示装置检测到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为预设电平时,确定电压转换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压转换模块包括:

防过冲电路,与电源引脚连接,用于浪涌保护,并输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大小相等;

主电路,与防过冲电路连接,用于接收第三电压,并将第三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第三电压大于第二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分压模块、放电模块、频率补偿模块、第二分压模块、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电感和第一电阻;

第三电压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第三电压经由第一分压模块与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

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一电阻与第二可插拔接口的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连接;

放电模块与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

控制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九引脚均与接地端连接;

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一电容与控制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并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地端连接,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压模块与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并输出第二电压;

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通过频率补偿模块与接地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放电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频率补偿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三电阻;

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二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二电容与第二电阻并联;

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通过第四电容与接地端连接,并通过第五电容和第三电阻与接地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六电容;

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并与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连接;

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并与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连接,第六电容与第六电阻并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过冲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

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收第一电压,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地端连接;第二二极管为瞬态抑制二极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引脚还包括电源状态引脚;第二可插拔接口还包括电平转换电路;

电平转换电路与电源状态引脚连接,用于将电源状态引脚的电平进行电平转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可插拔接口还包括多媒体引脚、USB引脚、通信引脚;转接板还包括第一多媒体接口、第一USB接口、第一串口和第二串口;

多媒体引脚与第一多媒体接口连接;

USB引脚与第一USB接口连接;

通信引脚与第一串口连接;

控制引脚与第二串口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可插拔接口还包括第一静电保护电路、第二静电保护电路、第三静电保护电路和第四静电保护电路;

多媒体引脚与第一静电保护电路连接;

USB引脚与第二静电保护电路连接;

通信引脚与第三静电保护电路连接;

控制引脚与第四静电保护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交互方法,当显示装置与转接板连接后,该交互方法包括:

显示装置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至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

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电压转换模块,使得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通过电源接口将第二电压输出给系统板,使得系统板开机;

系统板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发送显示信号给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通过第二接口单元输出触控信号至系统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至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包括:

当显示装置检测到转接板的可插板板检测引脚为预设电平时,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口单元包括第二多媒体接口和第三多媒体接口,第二接口单元包括第二USB接口和第三USB接口;其中,第二多媒体接口和第二USB接口设置在显示装置内;第三多媒体接口和第三USB接口设置在系统板内;第二多媒体接口与第三多媒体接口相匹配,第二USB接口和第三USB接口相匹配;

以及,系统板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发送显示信号给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通过第二接口单元输出触控信号至系统板,包括:

当显示装置检测到转接板的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为预设电平时,显示装置将第二多媒体接口切换为显示信号输入接口,以及将第二USB接口切换为触控信号输出接口;

系统板通过第三多媒体接口与显示装置的第二多媒体接口建立连接,向显示装置发送显示信号;

显示装置通过第二USB接口与系统板的第三USB接口建立连接,向系统板输出触控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转接板和系统板,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可插拔接口,显示装置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与系统板连接,转接板包括第二可插拔接口、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接口,第二可插拔接口与第一可插拔接口相匹配。本申请实施例利用显示装置预留的第一可插拔接口,通过设置转接板,接收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给系统板,为系统板供电,从而,只需要一个插排孔给显示装置供电即可实现对显示装置和系统板的供电,使得显示装置与系统板形成一个整体。无需单独给显示装置和系统板供电,无需两个插排孔。而且,也无需对系统板进行重新设计,节约时间和成本。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可插拔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SB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多媒体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串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串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如图1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30、系统板10、第一接口单元、第二接口单元和转接板20,显示装置30具有第一可插拔接口31,显示装置30通过转接板20与系统板10连接,为系统板10供电。显示装置30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与系统板10连接,用于使得显示装置30和系统板10进行交互。可选地,显示装置30可以为C2P会议一体机。转接板20包括第二可插拔接口21、电压转换模块22和电源接口23。

具体的,第二可插拔接口21,与第一可插拔接口31相匹配,用于接收第一可插拔接口31输出的第一电压。其中,第一可插拔接口31和第二可插拔接口21相匹配是指第二可插拔接口21能够插入至第一可插拔接口31中,并且可以与第一可插拔接口31建立连接。

电压转换模块22,与第二可插拔接口21连接,用于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

电源接口23,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22和系统板10连接,用于将第二电压传输至系统板10,为系统板10供电。

具体的,显示设备的第一接口单元包括第二多媒体接口32和第三多媒体接口12,第二接口单元包括第二USB接口33和第三USB接口12。显示装置30通过第二多媒体接口32和第三多媒体接口12与系统板10连接,用于接收系统板发送的显示信号,其中第二多媒体接口32设置在显示装置30内,第三多媒体接口12设置在系统板10内。显示装置30通过第二USB接口33和第三USB接口12与系统板10连接,用于输出触控信号至系统板10,以实现显示装置30与系统板10的交互,其中第二USB接口33设置在显示装置30内,第三USB接口12设置在系统板10内。第二多媒体接口32、第三多媒体接口12、第二USB接口33和第三USB接口12的具体设置方式与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转接板和系统板,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可插拔接口,显示装置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与系统板连接,转接板包括第二可插拔接口、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接口,第二可插拔接口与第一可插拔接口相匹配。本申请实施例利用显示装置预留的第一可插拔接口,通过设置转接板,接收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给系统板,为系统板供电,从而,只需要一个插排孔给显示装置供电即可实现对显示装置和系统板的供电,使得显示装置与系统板形成一个整体。无需单独给显示装置和系统板供电,无需两个插排孔。而且,也无需对系统板进行重新设计,节约时间和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可插拔接口31包括多个第一引脚,第二可插拔接口21包括多个第二引脚;多个第一引脚和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匹配。

控制引脚包括可插拔板检测引脚PB_DET,可插拔板检测引脚与接地端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可插拔板检测引脚PB_DET可通过一个0Ω电阻(R103)与接地端连接。

当显示装置30检测到可插板板检测引脚PB_DET为预设电平时,显示装置30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31输出第一电压OPS_DC18给电源引脚。可选地,该预设电平可以为低电平。该第一电压可以为18V(伏)的直流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引脚还包括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

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与电压转换模块22连接;当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为预设电平时,表征电压转换模块22处于工作状态,即电压转换模块22使能工作。可选地,该预设电平可以为低电平。具体的,可参见图5所示,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通过第一电阻R207与电压转换模块22的控制芯片U201的使能引脚(EN)连接。当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为低电平(使能信号)时,表征电压转换模块22使能工作。

当显示装置30检测到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为预设电平时,确定电压转换模块22处于工作状态,电压转换模块22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压转换模块22包括防过冲电路211和主电路222。

防过冲电路211,与电源引脚连接,用于浪涌保护,并输出第三电压VCC_18V,第三电压VCC_18V与第一电压OPS_DC18大小相等。

主电路22,与防过冲电路211连接,用于接收第三电压VCC_18V,并将第三电压VCC_18V转换为第二电压VCC_SYS_12V,第三电压VCC_18V大于第二电压VCC_SYS_12V。第二电压VCC_SYS_12V可以为12V(伏)的直流电压。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主电路222包括控制芯片U201、第一滤波模块2221、第一分压模块222、放电模块2223、频率补偿模块2224、第二分压模块2225、第二滤波模块2226、第一电容C203、第一二极管D2109、电感L201和第一电阻R207。控制芯片U201为降压转换芯片。

第三电压VCC_18V经由第一滤波模块2221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二引脚连接。

第三电压VCC_18V经由第一分压模块2222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三引脚连接。

控制芯片U201的第三引脚经由第一电阻R207与第二可插拔接口21的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连接。

放电模块2223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四引脚连接;

控制芯片U201的第七引脚和第九引脚均与接地端连接;

控制芯片U201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203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八引脚连接,并与第一二极管D2109的阴极和电感L201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2109的阳极与接地端连接,电感L20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压模块2225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五引脚连接,并通过第二滤波模块2226输出第二电压VCC_SYS_12V;第二电压VCC_SYS_12V为12V。

控制芯片U201的第六引脚通过频率补偿模块2224与接地端连接。

示例性地,放电模块2223包括第二电阻R2217和第二电容C210;频率补偿模块2224包括:第四电容C211、第五电容C212和第三电阻R206;

其中,放电模块2223可以使得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缓慢启动。频率补偿模块2224可以减小时钟和相位差,使输入输出频率同步,以防频率变化衰减或丢失。

控制芯片U201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217与接地端连接,第二电容C210与第二电阻R2217并联;

控制芯片U201的第六引脚通过第四电容C211与接地端连接,并通过第五电容C212和第三电阻R206与接地端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分压模块2222包括第四电阻R202和第五电阻R204。具体的,控制芯片U201的第二引脚与第四电阻R202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202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204的一端连接,并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五电阻R204的另一端与接地端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分压模块2225包括第六电阻R203、第七电阻R205和第六电容C204。具体的,电感L201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203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203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205的一端连接,并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五引脚连接,第七电阻R205的另一端与接地端连接,第六电容C204与第六电阻R203并联。

示例性地,第一滤波模块2221包括第七电容C208和第八电容C209。第七电容C208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201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七电容C20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连接,第七电容C208和第八电容C209并联。

示例性地,第二滤波模块2226包括第九电容C205、第十电容C206、第十一电容C207、第十二电容C304、第十三电容C213、第十四电容C303。第九电容C204、第十电容C205、第十一电容C206、第十二电容C207、第十二电容C304、第十三电容C213、第十四电容C303均并联。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防过冲电路221包括第二二极管D201,第二二极管D201的阴极接收第一电压OPS_DC18,第二二极管D201的阳极与接地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01为瞬态抑制二极管。当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端经受瞬间高能量冲击时,瞬态抑制二极管以PS(皮秒)秒级的速度把两端间的阻抗值由高阻抗变为低阻抗,以吸收一个瞬间大电流,将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两端电压箝制在一个预定的数值上,从而保护后面的电压转换模块不受瞬态高压尖峰脉冲的冲击。

可选地,防过冲电路211还包括保险丝F201、第十五电容C201、第十六电容C202和第八电阻R201(可不需要)。第一电压OPS_DC18经过保险丝F201输出第三电压VCC_18V,第八电阻R201与保险丝F201并联,第一电压OPS_DC18经由第二二极管D201与接地端连接,并经由保险丝F201输出第三电压VCC_18V,第三电压VCC_18V经由第十五电容C201与接地端连接,第十六电容C202与第十五电容C201并联。保险丝F201可以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当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保险丝F201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以保护电路正常工作;第十五电容C201和第十六电容C202为滤波电容,以对第三电压VCC_18V进行滤波。

可选地,电压转换电路22还包括指示灯电路223,指示灯电路223与主电路22连接。指示灯电路223可以用于反映电路的工作状态,例如,当指示灯点亮时,则表示主电路正常工作,若指示灯不亮,则表示主电路未工作或工作异常。

指示灯电路223包括第九电阻R2115、第十电阻R2116、第三二极管D2107和第四二极管D2108。第三电压VCC_18V经由第九电阻R2115、第三二极管D2107与接地端连接;第二电压VCC_SYS_12V经由第十电阻R2116、第四二极管D2108与接地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源接口23可以包括CON201和J201两种接口,CON201和J201连接。CON201和J021两种接口可以二选一。根据实际需要仅使用其中一种接口即可。

下面结合图1、图3、图5和图6,对显示装置30为系统板10供电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将显示装置30的第一可插拔接口31与转接板20的第二可插拔接口21连接,转接板10的电源接口23通过电源线与系统板10连接。

当显示装置30检测到转接板20的第二可插拔接口21的可插板板检测引脚PB_DET为低电平时,显示装置30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31输出第一电压OPS_DC18(18V)给转接板20的第二可插拔接口21。

第二可插拔接口21输出第一电压OPS_DC18(18V)给防过冲电路221,经过防过冲电路221的第二二极管D201、保险丝F201、第十五电容C201和第十六电容C202,对第一电压OPS_DC18进行浪涌保护、过载保护和滤波后,输出第三电压VCC_18V给主电路222,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相等均为18V电压。

主电路222通过采用控制芯片U201、电感L201和第一二极管D2109构成BUCK电路架构,将第三电压VCC_18V(18V)转换为第二电压(12V),实现电压转换的目的。控制芯片U201为降压转换芯片,内部集成了低高功率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可选地,控制芯片U201的型号可以采用TPS54332DDAR,当然,控制芯片U201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降压转换芯片,本申请不做限定。具体的,控制芯片U201的第二引脚(VIN)接收该第三电压VCC_18V(18V),控制芯片U201的第八引脚(SW)与第一二极管D2109的阴极、电感L201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2109的阳极与接地端连接,电感L201的另一端输出第二电压VCC_SYS_12V(12V)。

主电路222输出第二电压VCC_SYS_12V(12V)至电源接口23,电源接口23通过电源线将第二电压(12V)输出至系统板10,为系统板10供电。电源接口23可以包括CON201和J201两种接口,CON201和J201连接。CON201和J021两种接口可以二选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引脚还包括电源状态引脚PWR_STATUS;第二可插拔接口21还包括电平转换电路211。

电平转换电路211与电源状态引脚PWR_STATUS连接,用于将电源状态引脚PWR_STATUS的电平进行电平转换后给相应的接口,例如与第二串口27(第二串口27的设置方式如图10所示)相连。

示例性地,电平转换电路211包括第七电阻R105、第八电阻R104、晶体管Q101和第十五电容C101。晶体管Q101为三极管。

具体的,电源状态引脚PWR_STATUS通过第十五电容C101与接地端连接,并与晶体管Q101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101的发射极与接地端连接,晶体管Q101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104与接地端连接,并通过第七电阻R105与预留的第二串口207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可插拔接口21还包括多媒体引脚、USB引脚和通信引脚。如图2所示,转接板20还包括第一多媒体接口25、第一USB接口24、第一串口26和第二串口27,第一多媒体接口25、第一USB接口24、第一串口26和第二串口27均为预留接口,且均与第二可插拔接口21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多媒体引脚与第一多媒体接口25连接。USB引脚与USB接口24连接。通信引脚与第一串口26连接,第一串口26可以为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串口。控制引脚(如图3中的可插拔板检测引脚、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和电源状态引脚)与第二串口27连接,第二串口可以为OPS的控制串口。

具体的,如图7所示,USB接口24可以包括USB301、USB302、USB303三个接口,USB301与CON301连接,USB302与CON302连接,USB303与CON303连接,USB301与CON301为二选一接口,USB302与CON302为二选一接口,USB303与CON303为二选一接口,根据实际需要仅使用其中一种接口即可。

如图8所示,第一多媒体接口25包括J301,J301为HDMI Type-A口。J301的第18引脚通过电容C301和电容C302与接地端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串口26包括CON304,第二串口27包括CON305。CON304和CON305均为PH2.0-4P排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可插拔接口21还包括第一静电保护电路212、第二静电保护电路213、第三静电保护电路214和第四静电保护电路215,以对转接板的插口的引脚进行静电保护。

多媒体引脚与第一静电保护电路212连接。

USB引脚与第二静电保护电路213连接。

通信引脚与第三静电保护电路214连接。

控制引脚与第四静电保护电路215连接。

可选地,第一静电保护电路212包括若干第一静电二极管(如图4中静电二极管D101、D102、D103、D104、以及集成的静电二极管U101、U102)。

可选地,第二静电保护电路213包括若干第二静电二极管(如图4中静电二极管D108、D109、D110、D111、D112、D113、D114、D115、D116、D117)。

可选地,第三静电保护电路214包括若干第三静电二极管(如图4中的静电二极管D118、D119)。

可选地,第四静电保护电路215包括若干第四静电二极管(如图4中的静电二极管D105、D106、D107)。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交互方法,当显示装置与转接板连接后,如图11所示,该交互方法包括:

S1:显示装置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至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

S2: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电压转换模块,使得电压转换模块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通过电源接口将第二电压输出给系统板,使得系统板开机;

S3:系统板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发送显示信号给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通过第二接口单元输出触控信号至系统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至第二可插拔接口,包括:

当显示装置检测到转接板的可插板板检测引脚PB_DET为预设电平时,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第二可插拔接口。

第一接口单元包括第二多媒体接口32和第三多媒体接口12,第二接口单元包括第二USB接口33和第三USB接口12。其中,第二多媒体接口32和第二USB接口33设置在显示装置30内。第三多媒体接口12和第三USB接口12设置在系统板10内。第二多媒体接口32与第三多媒体接口12相匹配,第二USB接口33和第三USB接口12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板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发送显示信号给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通过第二接口单元输出触控信号至系统板,包括:

当显示装置检测到转接板的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为预设电平时,显示装置将第二多媒体接口切换为显示信号输入接口,以及将第二USB接口切换为触控信号输出接口;

系统板通过第三多媒体接口与显示装置的第二多媒体接口建立连接,向显示装置发送显示信号;

显示装置通过第二USB接口与系统板的第三USB接口建立连接,向系统板输出触控信号。

其中,该预设电平可为低电平,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为低电平,表征电压转换模块22处于工作状态,即电压转换模块22使能工作,电压转换模块22输出第二电压给系统板10供电。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显示装置与系统板实现供电和交互的过程如下:显示装置为系统板供电:当显示装置与转接板连接后,当显示装置检测到转接板的可插板板检测引脚PB_DET为低电平时,显示装置通过第一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转接板的第二可插拔接口输出第一电压给电压转换模块,使得电压转换模块将接收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并通过电源接口将第二电压输出给系统板,使得系统板开机,以实现为系统板供电。

显示装置与系统板交互:当显示装置检测到所述转接板的可插拔信号状态引脚PS_ON#为低电平时,显示装置将第二多媒体接口切换为显示信号输入接口,以及将第二USB接口切换为触控信号输出接口;系统板通过第三多媒体接口与显示装置的第二多媒体接口建立连接,向显示装置发送显示信号;显示装置通过第二USB接口与系统板的第三USB接口建立连接,向系统板输出触控信号,以实现显示装置与系统板的交互。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转接板和系统板,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可插拔接口,显示装置通过第一接口单元和第二接口单元与系统板连接,转接板包括第二可插拔接口、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接口,第二可插拔接口与第一可插拔接口相匹配。本申请实施例利用显示装置预留的第一可插拔接口,通过设置转接板,接收显示装置输出的第一电压,并将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给系统板,为系统板供电,从而,只需要一个插排孔给显示装置供电即可实现对显示装置和系统板的供电,使得显示装置与系统板形成一个整体。无需单独给显示装置和系统板供电,无需两个插排孔。而且,也无需对系统板进行重新设计,节约时间和成本。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显示设备和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 AR/VR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设备
  • 用于头戴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头戴显示设备
  • 交互式显示设备以及交互式显示设备中的方法
  • 书写交互方法、智能交互显示设备以及书写交互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11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