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8:15


一种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门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入户门密封结构是在门框和门扇之间的接触处,采用专用的密封胶条或毛条密封,以达到隔绝室内外空气流动,起到保温密封效果的目的。由于自动开启(和关闭)入户门,由于其传动结构在门扇和外框之间运动关系限制,采用胶条或毛条密封无法达到门扇和门框周边全部密封的要求,因而也就没有达到隔绝室内外空气和防风保温的目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

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在外门框的上框、下槛和左右侧门框上的气管槽中安装对外门框与门扇连接处进行密封的气管,所述的气管受与其连接的气控系统控制由扁平状态变为充气状态使外门框与门扇连接处密封或由充气状态变为扁平状态使外门框与门扇连接处断开密封。

上述方案中, 所述的气控系统由气控主控制板、电控气泵和电控放气阀构成,所述的气控主控制板与电控气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为电控气泵提供控制信号,电控气泵的充气口与气管入口连接,气管出口与电控放气阀相连接,所述的电控放气阀与气控主控制板连接接收气控主控制板的控制信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气管为环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 在外门框的上框、下槛和左右侧门框上的气管槽中安装气管,气管受与其连接的气控系统控制由扁平状态变为充气状态使外门框与门扇连接处密封或由充气状态变为扁平状态使外门框与门扇连接处断开密封。该结构实现了关门后门扇与门框全密封状态,达到了隔绝室内外空气和防风保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气管密封结构的自动入户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关门状态的密封结构;

图4为开门状态的密封结构;

图5为气管未充气状态的密封结构;

图6为气管膨胀后的密封状态;

图7为气控系统原理图;

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外门框、2门扇、3门轴、4气管、5气控系统、51气控主控制板、52电控气泵、53电控放气阀。

实施方式

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采用的一种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本实施例的入户门由外门框1、门扇2以及装配在侧门框内的气控系统5组成,门扇2会绕着门轴3旋转实现开启和关闭。在外门框1的上框、下槛和左右侧门框上的气管槽中安装对外门框1与门扇2连接处进行密封的环形气管4,所述的气管4同时环绕在门扇2一周,环形气管4受与其连接的气控系统5控制,当其由扁平状态变为充气状态使外门框1与门扇2连接处密封, 当其由充气状态变为扁平状态使外门框1与门扇2连接处解除密封。

本实施例的气控系统5由气控主控制板51(可以但不局限单片机)、电控气泵52和电控放气阀53构成。气控主控制板51分别与电控气泵52和电控放气阀53连接,用于为电控气泵52提供启动信号,为电控放气阀53提供启动信号。电控气泵52的输气口与气管4入口连接,气管4出口与电控放气阀53相连接。入户门在关闭时,气管4是充气保压状态,外门框1和门扇2之间的四周间隙被密封。当气控主控制板51收到放气信号,气控主控制板51会让电控放气阀53打开使气管4放气,从而使气管4回复到扁平状态,之后门扇2完成开启。当门扇2关闭后,当气控主控制板51收到充气信号,气控主控制板51会控制电控气泵52给气管4充气,气管4膨胀后将外门框1与门扇2之间的间隙封死,达到密封状态。气控系统5接收反映门扇开闭状态的信号,可以达到在开门时解除密封状态,关门后自动充气密封,实现了关门后门扇与外门框全密封状态,达到了隔绝室内外空气和防风保温的目的。

该用于自动入户门的气管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入户门在关闭时,气管4是充气保压状态,外门框1和门扇2之间的四周间隙被密封。当自动入户门接收到行人发出开门信号后,会给气控主控制板发出放气信号,气控主控制板会让电控放气阀放气,气管4回复到扁平状态,之后门扇2完成开启;当门扇2关闭后,会给气控主控制板发出充气信号,气控主控制板会控制电控气泵给气管4充气,气管4膨胀后将门框1与门扇2之间的间隙封死,达到密封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30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