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轻便式折叠轮椅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轻便式折叠轮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椅领域,具体是一种轻便式折叠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而目前的轮椅所公开的技术仍存在部分缺陷:

如现有技术1,专利号CN201720005408.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轮椅脚踏板结构,它主要包括有一支撑架体单元、一设于该支撑架体单元的后轮组、一设于该支撑架体单元的前轮组、一设于该支撑架体单元中央的承座单元、一设于该支撑架体单元前端的脚踏板单元,该现有技术中,脚踏板单元包括左右一对的连结管和一对转动连接在连结管上的脚踏板,在轮椅折叠时,将左右两个脚踏板向上翻转实现折叠,而折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支撑架体单元进行连接,因此造成撑架体单元前端的连接强度较差,容易受力变形,而且连结管与脚踏板的连接方式,使得脚踏板承重能力较低。

如现有技术2,专利号为:CN202223399375.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在轮椅上的扶手结构,它主要包括扶手架、椅背架和椅座架,所述扶手架一端固定连接在椅背架上,所述扶手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椅座架上,该现有技术中的扶手架固定设置在椅座架,使得使用者只能从轮椅的正侧下移,当使用者有特殊需要从轮椅侧向下椅时,会受到扶手架的阻挡,导致轮椅灵活性较差。

如现有技术3,专利号为:CN202222986813.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轮椅辅助轮折叠结构,它主要包括轮椅本体和支撑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的杆件一,杆件一内滑动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转动设置有辅助轮本体,上述现有技术通过连接杆的前后滑动方式实现辅助轮的展开和收纳。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人通过结构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可替代上述现有技术的新的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轻便式折叠轮椅,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折叠轮椅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功能性,提高折叠轮椅的市场竞争力。

轻便式折叠轮椅,包括有左车架和右车架,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之间自前往后依次设置有脚踏架、座椅折叠架、轮椅扶手以及辅助轮总成,所述座椅折叠架上可拆装放置有坐软垫,且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设置的前导轮和运动轮;

所述脚踏架包括左拆脚连杆组、右拆脚连杆组和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底部设置有拆脚连接块,所述左拆脚连杆组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拆脚连接块的一侧、另一端转动铰接在左车架上,所述右拆脚连杆组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拆脚连接块的另一侧、另一端转动铰接在右车架上;

所述轮椅扶手包括水平设置在座椅折叠架两侧的扶手杆和连接在扶手杆后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转动铰接在左车架和右车架上,所述轮椅扶手可沿铰接点为中心轴往后翻动并使扶手杆避让乘坐位置左右两侧的横向空间;

所述辅助轮总成包括有防倾管安装座和辅助轮管,所述防倾管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左车架或右车架上,所述辅助轮管的内端转动连接在防倾管安装座上,辅助轮管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随着辅助轮管往内侧转动并折叠在座椅折叠架的下方。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坐软垫包括有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所述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之间通过快拆连接件柔性连接,并可沿快拆连接件作为折痕,将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进行对折。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的前端侧各连接有一拆脚夹块,拆脚夹块内设有圆轴夹持腔,所述圆轴夹持腔内可调连接有拆脚转动轴,所述左拆脚连杆组和右拆脚连杆组的另一端分别转动铰接在对应的拆脚转动轴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拆脚连接块对应右拆脚连杆组的一侧向下延伸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与拆脚连接块构成“L”型方块结构,且所述右拆脚连杆组的一端往下延伸有拐臂,所述拐臂的端部转动铰接在连接凸块上,并且转动铰接点设置在轮椅对称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往后延伸有用作阻力臂的限位块,所述轮椅扶手通过限位块限位抵持在左车架或右车架上,使后翻的轮椅扶手构成用作动力臂的撬杆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由扶手杆的后端往下弯折成型,支撑杆设置在左车架或右车架的后侧,并使扶手杆与支撑杆之间构成“7”字型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倾管安装座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轴孔,所述辅助轮管呈“L”形结构、且包括有横向管段和纵向管段,纵向管段的端部转动连接在轴孔内,横向管段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辅助轮、并以纵向管段为中心轴前后摆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倾管安装座对应辅助轮管的防倾位置和折叠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定位自锁部,所述辅助轮管的纵向管段上设置有自锁配合部, 所述自锁配合部对应辅助轮管的防倾位置或折叠位置与定位自锁部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倾管安装座与纵向管段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 所述纵向管段通过弹性元件弹性滑动在轴孔内,并且在纵向管段滑入或滑出轴孔时、使所述自锁配合部与定位自锁部相互配合或者分离。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之间设置有靠向坐软垫底面的柔性连接边,所述快拆连接件设置在柔性连接边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轻便式折叠轮椅,此款轮椅采用该踏板结构能够随左车架和右车架一同折叠,减少空间占用,并且在可折叠的基础上,左车架和右车架的前端侧仍可通过踏板结构保持硬性连接,能够提高左车架和右车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抗扭性能好,而且在作用脚踏板向上位移时,由左拆脚连杆组和右拆脚连杆组分别拉扯左车架和右车架靠近压缩座椅折叠架,从而可以作为折叠触发的部件。

(2)本发明的轻便式折叠轮椅,此款轮椅上的轮椅扶手能够往后翻动,退让出乘坐位置左右两侧的横向空间,使使用者可以侧向下椅,不局限于正侧下移,提高轮椅的灵活性,实用性高。

(3)本发明的轻便式折叠轮椅,此款轮椅能够通过对左右设置的辅助轮总成进行转动,使辅助轮总成能够折叠在左右车架的内侧,使折叠后的轮椅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少,折叠操作简单、实用。

(4)本发明的轻便式折叠轮椅,此款坐软垫能够适用于折叠式轮椅,在轮椅折叠前先将坐软垫拆卸进行折叠收纳,能够配合轮椅具备折叠的特性,且坐软垫中的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能够相互拆离,在方便收纳的同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特征更换不同厚度或者不同弹性的第一软垫或第二软垫,更好地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脚踏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轮椅扶手后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辅助轮总成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坐软垫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脚踏架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脚踏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拆脚夹块与拆脚转动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轮椅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轮椅扶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轮椅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辅助轮总成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辅助轮总成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软坐垫和靠背软垫分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靠背软垫剖面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坐软垫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坐软垫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6所述, 轻便式折叠轮椅,包括有左车架1和右车架2,所述左车架1和右车架2之间自前往后依次设置有脚踏架5、座椅折叠架6、轮椅扶手7以及辅助轮总成8,所述座椅折叠架6上可拆装放置有坐软垫9,且所述左车架1和右车架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设置的前导轮3和运动轮4,

所述脚踏架5包括左拆脚连杆组51、右拆脚连杆组52和脚踏板53;所述脚踏板53的底部设置有拆脚连接块531,所述左拆脚连杆组51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拆脚连接块531的一侧、另一端转动铰接在左车架1上,所述右拆脚连杆组52的一端转动铰接在拆脚连接块531的另一侧、另一端转动铰接在右车架2上;

此款轮椅采用该踏板结构能够随左车架1和右车架2一同折叠,减少空间占用,并且在可折叠的基础上,左车架1和右车架2的前端侧仍可通过踏板结构保持硬性连接,能够提高左车架1和右车架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抗扭性能好,而且在作用脚踏板53向上位移时,由左拆脚连杆组51和右拆脚连杆组52分别拉扯左车架1和右车架2相互靠近压缩座椅折叠架6,从而可以作为折叠触发的部件;

所述轮椅扶手7包括水平设置在座椅折叠架6两侧的扶手杆71和连接在扶手杆71后端的支撑杆72,所述支撑杆72的下端部转动铰接在左车架1和右车架2上,所述轮椅扶手7可沿铰接点为中心轴往后翻动并使扶手杆71避让乘坐位置左右两侧的横向空间;此款轮椅上的轮椅扶手7能够往后翻动,退让出乘坐位置左右两侧的横向空间,使使用者可以侧向下椅,不局限于正侧下移,提高轮椅的灵活性,实用性高;

所述辅助轮总成8包括有防倾管安装座81和辅助轮管82,所述防倾管安装座81固定连接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上,所述辅助轮管82的内端转动连接在防倾管安装座81上,辅助轮管82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轮83,所述辅助轮83随着辅助轮管82往内侧转动并折叠在座椅折叠架6的下方;该结构通过对左右设置的辅助轮总成8进行转动,使辅助轮总成8能够折叠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内侧旁,使折叠后的轮椅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少,折叠操作简单、实用

所述坐软垫9包括有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所述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之间通过快拆连接件柔性连接,并可沿快拆连接件作为折痕,将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进行对折;

此款坐软垫9能够适用于折叠式轮椅,在轮椅折叠前先将坐软垫9拆卸进行折叠收纳,能够配合轮椅具备折叠的特性,且坐软垫9中的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能够相互拆离,在方便收纳的同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特征更换不同厚度或者不同弹性的第一软垫91或第二软垫92,更好地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性。

所述左车架1和右车架2的前端侧各连接有一拆脚夹块54,拆脚夹块54内设有圆轴夹持腔541,所述圆轴夹持腔541内可调连接有拆脚转动轴55,所述左拆脚连杆组51和右拆脚连杆组52的另一端分别转动铰接在对应的拆脚转动轴55上。

所述拆脚夹块54上连接有拆脚管56,所述拆脚管56滑动连接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上,且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上开设有第一调节通孔101,所述拆脚管56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调节通孔101择一对应的第一调节销孔561,并通过第一插销插入第一调节通孔101和第一调节销孔561内,以锁定脚踏板53高度;此结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小腿长度调整脚踏板53的高度。

所述拆脚夹块54上开设有断口542,拆脚夹块54对应断口542连接有可弹性调节圆轴夹持腔541松紧的调节件57,且所述圆轴夹持腔541的腔壁设置有内齿面543,所述拆脚转动轴55的外周设有外齿面551,所述圆轴夹持腔541夹持拆脚转动轴55的一端、并使外齿面551和内齿面543相互啮合;

在使用者需要调整脚踏板53的倾斜角度时,拧松由内六角螺丝组成的调节件57,使得圆轴夹持腔541张开,并解除外齿面551和内齿面543的啮合关系,然后转动拆脚转动轴55至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最后再拧紧内六角螺丝,使圆轴夹持腔541加紧拆脚转动轴55,并配合外齿面551和内齿面543相互啮合,可以锁定脚踏板53的倾斜角度。

再进一步限定时,所述左拆脚连杆组51的长度小于右拆脚连杆组52的长度,所述拆脚连接块531连接在脚踏板53中间靠向左拆脚连杆组51的一侧,在左拆脚连杆组51和右拆脚连杆组52折叠时,所述脚踏板53夹持在左拆脚连杆组51与左车架1之间,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左拆脚连杆组51的长度可以大于右拆脚连杆组52的长度,对应地所述脚踏板53则夹持在右拆脚连杆组52与右车架2之间。

所述拆脚连接块531对应右拆脚连杆组52的一侧向下延伸有连接凸块532,连接凸块532与拆脚连接块531构成“L”型方块结构,且所述右拆脚连杆组52的一端往下延伸有拐臂522,所述拐臂522的端部转动铰接在连接凸块532上,并且转动铰接点设置在轮椅对称线上;在轮椅折叠时,利用拐臂522的力作用,易于触发左拆脚连杆组51和右拆脚连杆组52相对拆脚连接块531转动,能够使轮椅快速进入折叠状态。

所述拆脚转动轴55的外周面开设有与左拆脚连杆组51或右拆脚连杆组52的另一端配合的避让切面552,且所述避让切面55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承左拆脚连杆组51或右拆脚连杆组52的限位端面553,使拆脚转动轴55保持转轴特性外,还可以通过避让切面552与左拆脚连杆组51或右拆脚连杆组52稳定连接。

所述左拆脚连杆组51包括两条间隔且相互平行的左拆脚连杆511,所述右拆脚连杆组52包括两条间隔且相互平行的右拆脚连杆521;所述拆脚转动轴55和拆脚连接块531夹装在两条左拆脚连杆511或两条右拆脚连杆521之间;两条左拆脚连杆组51成左拆脚连杆组51,两条右拆脚连杆组52成右拆脚连杆组52,能够提高左拆脚连杆组51和右拆脚连杆组52的强度,提高脚踏板53的支撑能力,不易受力变形。

所述拆脚转动轴55的中间部开设有卡槽554,所述卡槽554上卡接有抵持或靠近在拆脚夹块54内侧的卡簧557;所述拆脚转动轴55的外端轴向连接有螺丝555,螺丝555上紧固连接有抵持或靠近在拆脚夹块54外侧的垫片556;此款结构能够锁定拆脚转动轴55,防止拆脚转动轴55在圆轴夹持腔541内轴向滑动。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脚连接块531通过焊接连接在脚踏板53上;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拆脚连接块531与脚踏板53之间还可以通过车床一体制成连接,或者,所述拆脚连接块531通过螺丝、铆钉等紧固单元紧固连接在脚踏板53上。

所述左车架1和右车架2的前端侧之间还连接有柔性腿垫58;柔性腿垫58能够支撑使用者的小腿位置,提高轮椅舒适性。

所述支撑杆72的下端部往后延伸有用作阻力臂的限位块731,所述轮椅扶手7通过限位块731限位抵持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上,使后翻的轮椅扶手7构成用作动力臂的撬杆结构,该结构能够利用后翻的轮椅扶手7作为撬杆结构,以运动轮4作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度将轮椅的前端侧撬起,使前导轮3离地后,方便轮椅可以越过障碍物,操作简单、轻松。

所述支撑杆72由扶手杆71的后端往下弯折成型,支撑杆72设置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后侧,并使扶手杆71与支撑杆72之间构成“7”字型结构;该结构的轮椅扶手7使扶手杆71在使用时,可以水平设置在乘坐位置的左右两侧,而扶手杆71与支撑杆72之间形成“7”字型结构便于形成力臂作用,使护理人员更加容易撬起轮椅的前端侧。

所述支撑杆72包括上支撑管段721和下支撑管段722,所述上支撑管段721由坐软垫9的外侧往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后侧倾斜设置,所述下支撑管段722呈垂直设置并置于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后侧,所述下支撑管段722的下端部转动铰接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正后侧;

该结构能够使扶手杆71可以置于坐软垫9的左右外侧,增加使用者的乘坐空间,另一方将支撑杆72与左车架1或右车架2之间的铰接点引导到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后端侧,防止铰接点设置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与运动轮4之间的位置造成运动轮4的轮距需要增加、以预留铰接点的空间。

所述左车架1和右车架2的正后侧连接有扶手铰接座74,所述扶手铰接座74转动铰接有扶手连接套73,所述限位块731一体连接在扶手连接套73上,且所述下支撑管段722的下端部插装在扶手连接套73并通过扶手连接套73带动限位块731上下摆动;所述限位块731一体连接在扶手连接套73能够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避免限位块731受力容易折断。

另外,所述限位块731呈三角结构,其底面抵持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上,并且限位块731主要包括有主体以及沿主体轮廓设置的加宽框条,三角结构的加宽框条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使限位块731不易变形或折弯、折断。

所述扶手铰接座74上设有对侧的铰接夹板741,铰接夹板741上开设有外铰接孔742,所述下支撑管段722和扶手连接套73对应外铰接孔742贯穿式开设有内铰接孔745,通过销钉76穿过外铰接孔742和内铰接孔745,使下支撑管段722的下端部铰接在扶手铰接座74上;结构简单,装配便捷。

左车架1和右车架2的后端侧还设有靠背架10,靠背架10与左车架1或右车架2之间连接有护栏杆11,所述护栏杆11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护栏杆11能够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且护栏杆11呈弧形结构,因此减少对乘坐位置左右两侧的遮挡,使轮椅即使有护栏杆11但仍不碍于使用者侧向下椅。

所述支撑杆72上连接有支承块77,所述支承块77上开设有快拆夹口771,在轮椅扶手7往前翻动后,所述快拆夹口771弹性夹持在靠背架10上,通过支承块77夹持靠背架10,能够保持轮椅扶手7前翻后的位置。

所述运动轮4通过轮轴41转动连接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上,所述扶手铰接座74的装配高度低于靠背架10、但又高于运动轮4的轮轴41高度;使轮椅扶手7与左车架1或右车架2之间的受力点设置在左车架1或右车架2的中间位置或靠近中间位置,使左车架1或右车架2更容易受力,操作简单。

所述扶手杆71上还套接有扶手泡沫78;扶手泡沫78作为扶手垫的作用,将使用者的手部与扶手杆71隔离,由于扶手杆7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因此直接接触会感觉冰冷,因此通过扶手泡沫78能够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并且在作为撬杆结构时,能够起到防滑作用。

所述防倾管安装座81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轴孔811,所述辅助轮管82呈“L”形结构、且包括有横向管段821和纵向管段822,纵向管段822的端部转动连接在轴孔811内,横向管段82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辅助轮83、并以纵向管段822为中心轴前后摆动;纵向管段822用于作为中心轴线使述辅助轮管82进行前后摆动,而横向管段821能够往轮椅的后侧进行伸延,使其上的辅助轮83可以远离轮椅,起到更好的防倾作用。

所述防倾管安装座81对应辅助轮管82的防倾位置和折叠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定位自锁部,所述辅助轮管82的纵向管段822上设置有自锁配合部, 所述自锁配合部对应辅助轮管82的防倾位置或折叠位置与定位自锁部配合;由于辅助轮管82转动连接在防倾管安装座81上,因此增设自锁配合部和定位自锁部配合,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辅助轮管82摆动移位,而且辅助轮总成8在收纳状态时,锁定的助轮管不会摆动而碰撞、敲打左车架1或右车架2,而发出异响。

所述防倾管安装座81与纵向管段822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 所述纵向管段822通过弹性元件弹性滑动在轴孔811内,并且在纵向管段822滑入或滑出轴孔811时、使所述自锁配合部与定位自锁部相互配合或者分离;使辅助轮管82转动到防倾位置和折叠位置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储能使自锁配合部可以自动复位与定位自锁部构成配合。

所述纵向管段822还包括有防倾过渡管84,所述防倾过渡管84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调节通孔841,所述纵向管段822滑动插接在防倾过渡管84内并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第二调节通孔841择一对应的第二调节销孔823,通过第二插销插入第二调节通孔841和第二调节销孔823内,以锁定辅助轮管82高度;在第二插销拔出后,纵向管段822相对防倾过渡管84上下滑动以调节辅助轮83的高度,再通过第二插销插入第二调节通孔841和第二调节销孔823锁定调节后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倾过渡管84的上端对侧连接有两颗内六角螺丝88,所述内六角螺丝88的头部881设置在防倾过渡管84的外侧并构成自锁配合部,所述防倾管安装座81上对应辅助轮管82的防倾位置和折叠位置分别开设有一U型卡口813,两U型卡口813构成定位自锁部,两颗内六角螺丝88的头部881通过辅助轮管82转动适配卡接在两侧的U型卡口813内;该结构通过凸出的内六角螺丝头部881与U型卡口813配合,限制辅助轮管82轴向转动。

所述辅助轮总成8还包括有弹簧导向柱85,所述弹簧导向柱85转动连接在轴孔811内,所述防倾过渡管84的上端套接在弹簧导向柱85外并开设有外装配孔842,所述弹簧导向柱85的下端对应外装配孔842开设有内装配孔851,通过内六角螺丝88穿接外装配孔842和内装配孔851,使防倾过渡管84与弹簧导向柱85装配连接;使内六角螺丝88一方面进行自锁限位后,另一方面可以将弹簧导向柱85和防倾过渡管84进行连接。

所述弹簧导向柱85的上端部设有限位部一852,所述轴孔811的内壁设有限位部二812,所述防倾过渡管84连接在限位部二812的下方,所述弹性元件是复位弹簧86,复位弹簧86套设在弹簧导向柱85外、且其两端相抵在限位部一852和限位部二812之间;限位部一852与限位部二812的配合可以限制弹簧导向柱85被向下拉扯的幅度,并且利用限位部一852与限位部二812压缩复位弹簧86,使辅助轮管82轴向转动时可以进行弹性储能,在用户稀放辅助轮管82后内六角螺丝的头部可以自动复位卡入U型卡口813内。

所述第二插销插销是Φ形插销87,所述Φ形插销87包括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弹性卡箍871和插销本体872,插销本体872设置在弹性卡箍871的对称线上,且一端与弹性卡箍871连接,另一端穿过箍口延伸出弹性卡箍871外,所述弹性卡箍871在安装后可以弹性紧抱住防倾过渡管84,从而使插销本体872可以保持插接在第二调节通孔和第二调节销孔内。

所述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之间设置有靠向坐软垫9底面的柔性连接边93,所述快拆连接件设置在柔性连接边93上;通过柔性连接边并且将柔性连接边设置在靠向坐软垫9底面的一侧,能够使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能够完全对折,而且在展开使用时,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能够遮掩快拆连接件,使快拆连接件不影响乘坐体验。

所述座椅折叠架6包括工字折叠架61和连接在工字折叠架61上的柔性坐垫62,所述柔性坐垫6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公贴621,所述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魔术母贴94,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通过第二魔术公贴621和第二魔术母贴94粘扣可拆装连接在柔性坐垫62上;通过魔术贴粘扣,使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牢固地粘接在柔性坐垫62上,不会出现乘坐时坐软垫滑动移位情况出现,而且拆卸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左右设置在座椅折叠架6上,且第一软垫91与第二软垫92的厚度相同,但所述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均呈前厚后薄,从而使坐软垫更好贴合臀部和腿部。

左右靠背架10之间可拆装搭接有靠背软垫14;其中,所述靠背软垫14的上部14a覆盖在靠背架10的前端侧,靠背软垫14的中间部14b覆盖在靠背架10的后端侧,靠背软垫14的下部14c连接在柔性坐垫62的底面;使靠背架10上设置有弹性的靠背软垫14,使使用者背靠时,更加舒适。

左右靠背架10之间还连接有柔性靠背带1001,所述柔性靠背带1001的前后连接有第三魔术公贴1002,所述靠背软垫14的上部14a和中间部14b内侧连接有第三魔术母贴141,通过第三魔术公贴1002和第三魔术母贴141粘扣连接,使所述靠背软垫14的上部14a和中间部14b分别粘贴在靠背架1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

所述靠背软垫14的下部14c连接有第四魔术公贴142;所述柔性坐垫62的下表面连接有第四魔术母贴622,靠背软垫14的下部14c通过第四魔术公贴142和第四魔术母贴622粘扣连接在柔性坐垫62的下表面。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靠背软垫14同样采用魔术贴方式连接在轮椅上,便于用户拆卸或安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

所述快拆连接件包括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所述快拆连接件主要包括有第一拉链带111和第二拉链带112,所述第一拉链带111和第二拉链带112分别连接在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的对侧边上,并通过拉链头113拉合第一拉链带111和第二拉链带112以实现柔性连接,拉链方式操作简单,技术成熟,使用成本低,连接牢固,拆装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17所示,所述快拆连接件包括第一魔术公贴121和第一魔术母贴122,所述第一魔术公贴121和第一魔术母贴122分别连接在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的对侧边上,并通过第一魔术公贴121和第一魔术母贴122粘扣实现柔性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18所示,所述快拆连接件包括公钮扣131和母钮扣132,所述公钮扣131和母钮扣132分别连接在第一软垫91和第二软垫92的对侧边上,并通过公钮扣131和母钮扣132贴扣合实现柔性连接。

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51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