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打捞工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9:07


打捞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捞工具,属于油气钻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气钻井设备技术领域,一般将掉至井内的管状和杆状类的小物件称为落鱼,井内掉落的落鱼会对后期的采油作业造成影响,通常需要通过打捞工具对落鱼进行打捞。

一般需要使用钢丝将打捞工具下放至井底对落鱼打捞,管柱上往往安装有安全阀、压裂阀、滑套等部件,这些部件与管柱之间形成平滑的过渡段,而这些部件的内径均小于管柱的内径,而形成径缩段。常规的打捞工具的外径都小于径缩段的内径,以顺利的通过径缩段。

但是,打捞工具下放到井底后,打捞工具位于井底的中间位置,而有一些落鱼会靠近井壁分布,这样当打捞工具通过小径端之后,就难以对管柱内径较大的井壁附近的落鱼进行打捞。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捞工具。

本发明提供的打捞工具,包括打捞矛,所述打捞矛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打捞矛的一端形成供落鱼进入的第一开口,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沿所述打捞矛的轴向朝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弹性打捞钩;还包括多个张开块,所述张开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扶正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张开块的中部,所述扶正部位于所述张开块的下端,所述容纳腔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打捞矛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张开块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所述张开块的上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铰接;多个所述扶正部位于同一圆锥面上,所述圆锥面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圆锥面的最小内径。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凹槽沿所述打捞矛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张开块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扶正部的水平截面呈扇形,且多个所述扶正部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扶正部的外壁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外径逐渐减小的圆弧过渡段。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的一端连接,所述张开块的上端可抵顶在所述限位件上,以限制所述张开块的转动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沿着所述打捞矛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杆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限位杆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外凸缘,所述张开块的上端可抵顶在所述外凸缘上。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弹性件为扭力弹簧;所述容纳腔内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扭力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且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弹性打捞钩由所述打捞矛的内壁朝所述打捞矛的轴线延伸,且所述弹性打捞钩沿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倾斜。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销轴铰接。

作为本发明可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打捞矛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形成钢丝连接部。

本发明提供的打捞工具,弹性件使得张开块的打捞部始终保持远离打捞矛轴线的趋势。当打捞工具通过管柱的径缩段时,张开块受径缩段内壁的挤压,张开块向打捞矛的轴线方向收缩,来减小打捞工具的外径,使打捞工具顺利的通过径缩段;当打捞矛通过径缩段之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张开块的扶正部向远离打捞矛的轴线的方向转动,打捞矛的直径变大,打捞矛的扶正部的内壁将井壁附近的落鱼挤到打捞矛的第一开口处,以对井壁附近的落鱼进行打捞。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张开块的收缩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张开块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打捞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图3的B-B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张开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张开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的张开块的第三结构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

1-打捞矛;

10-容纳腔;101-第一腔;102-第二腔;103-第一开口;

11-弹性打捞钩;12-凹槽;13-钢丝连接部;

2-张开块;21-第一连接部;22-扶正部;201-铰接部;202-弹性连接部;203-第二开口;

3-限位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应当对“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石油开采技术领域,一般将掉至井内的管状和杆状类的小物件称为落鱼,井内掉落的落鱼会对后期的采油作业造成影响,通常需要通过打捞工具对落鱼进行打捞。

一般需要使用钢丝将打捞工具下放至井底对落鱼打捞,管柱上往往安装有安全阀、压裂阀、滑套等部件,这些部件与管柱之间形成平滑的过渡段,而这些部件的内径均小于管柱的内径,而形成径缩段。常规的打捞工具的外径都小于径缩段的内径,以顺利的通过径缩段。

但是,打捞工具下放到井底后,打捞工具位于井底的中间位置,而有一些落鱼会靠近井壁分布,这样当打捞工具通过小径端之后,就难以对管柱内径较大的井壁附近的落鱼进行打捞。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工具。下面从材料的选择、形状、结构、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配合关系等方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完整的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容易实施。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包括打捞矛1,打捞矛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0,打捞矛1的一端形成供落鱼进入的第一开口103,容纳腔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101和第二腔102,第二腔102与第一开口103连通,第二腔102的内径沿打捞矛1的轴向朝第一开口103的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腔101与第二腔10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弹性打捞钩11;还包括多个张开块2,张开块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扶正部22,第一连接部21位于张开块2的中部,扶正部22位于张开块2的下端,容纳腔10背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打捞矛1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12,张开块2与凹槽12一一对应,张开块2的上端与弹性件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凹槽12的侧壁铰接;多个扶正部22位于同一圆锥面上,圆锥面的内径沿背离第一开口103的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开口103的内径大于等于圆锥面的最小内径。

示例性的,现有的打捞工具的外径是固定不变的,打捞工具在下放的过程中,打捞工具始终位于管柱的轴线位置,打捞工具在通过管柱的径缩段之后,在管柱内径较大的位置,就无法对靠近井壁的落鱼进行打捞。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要求既可以通过管柱的径缩段,还要求在管柱内径较大的位置,打捞工具的直径又可以增加,即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径可变的打捞工具。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包括打捞矛1和张开块2,打捞矛1为可以实现打捞功能但不具有直径变大功能的基本部件,张开块2用来实现本实施例的打捞工具的直径变大的功能。

如图3所示,与现有的管柱内部的形状相配适,打捞矛1可以为管状结构。打捞矛1的上端可与钢丝连接,以在井上通过钢丝将打捞矛1下放对落鱼进行打捞。打捞矛1的上端一般还连接有丢手接头、加重杆、震击器、钢丝绳帽等工具。加重杆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对打捞矛1施加朝向井底的压力,以进一步克服打捞矛1与管柱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打捞矛1能顺利的下放。在打捞矛1将落鱼本体打捞过程中,如果遇到落鱼卡住的情况,用震击器震击丢手接头,使丢手接头断开丢手,然后用打捞矛1再次进行打捞。

打捞矛1的外径下部一般与管柱的最小直径相配适,打捞矛1中部即以上的外径均小于管柱的内径,这样可以使打捞矛1能顺利的通过管柱的径缩段,且打捞矛1的下部的外径相对大于打捞矛1中部以上的外径,打捞矛1的下部的外径较大,可以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打捞矛1在管柱内晃动。而打捞矛1中部以上的外径较小,可以减小打捞矛1整体与管柱之间的阻力,使打捞矛1可以顺利的下放。

打捞矛1在进行打捞时,落鱼通过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先进入打捞矛1的容纳腔10的第二腔102,第二腔102的内径由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向上逐渐的增大。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的内径最大,这样可以使落鱼方便进入打捞矛1的第二腔102,且随着打捞矛1的内腔直径的变化顺利的到达弹性打捞钩11的位置。

打捞矛1设置弹性打捞钩11的位置的内径小于落鱼的打捞径,落鱼通过弹性打捞钩11时,弹性打捞钩11的内径收缩,使落鱼进入打捞矛1的第一腔101中,然后弹性打捞钩11回复原来的直径,防止落鱼掉出第一腔101。

本实施例在打捞矛1上连接了多个张开块2,张开块2的第一连接部21与打捞矛1铰接且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张开块2与打捞矛1铰接的位置形成铰接部201,张开块2与弹性件连接的位置形成弹性连接部202。弹性件对张开块2施加的力使张开块2的扶正部有绕铰接部201转动而远离打捞矛的轴线的趋势,即张开块2有张开的趋势。

打捞矛1的外壁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凹槽12,张开块2铰接在该凹槽12内部,使得张开块2可绕该铰接部201转动;且打捞矛1的容纳腔10背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连接有弹性件,张开块2的第一连接部21还与该弹性件连接,以对张开块2施加使张开块2的扶正部远离打捞矛1的轴线的力。

张开块2与打捞矛1之间连接的弹性件可以为扭力弹簧、拉伸弹簧,橡胶弹簧等不同的种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目的与不同种类的弹簧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的应用。

张开块2的扶正部22在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的下方,张开块2用作改变打捞工具的外径,主要是用来改变落鱼进入打捞矛1的容纳腔10时打捞工具的最大外径,扶正部22相当于打捞矛1的延伸,且在扶正部22的末端形成供落鱼进入的第二开口203。

扶正部22的内径沿远离第一开口103的方向逐渐增大,即落鱼进入多个扶正部22围成的内腔中时,开始的内径较大,便于落鱼进入;随后扶正部22的内径逐渐减小至第一开口103处,且多个扶正部22围成的圆锥面的最小内径小于等于第一开口103的内径,以使落鱼在经过扶正部22后能顺利通过第一开口103进入打捞矛1的容纳腔10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捞工具,弹性件使得张开块2的打捞部始终保持远离打捞矛1轴线的趋势。当打捞工具通过管柱的径缩段时,张开块2受径缩段内壁的挤压,张开块2向打捞矛1的轴线方向收缩,来减小打捞工具的外径,使打捞工具顺利的通过径缩段;当打捞矛1通过径缩段之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张开块2的扶正部向远离打捞矛1的轴线的方向转动,打捞矛1的直径变大,打捞矛1的扶正部22的内壁将井壁附近的落鱼挤到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处,以对井壁附近的落鱼进行打捞。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凹槽12沿打捞矛1的轴向延伸,且张开块2位于凹槽12的内部。

示例性的,张开块2的主要作用是使得打捞工具在通过管柱的径缩段之后直径增大,通过张开块2扶正部22的内壁将井壁附近的落鱼挤到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处。而在通过径缩段时,设置了张开块2的打捞工具的最小外径与打捞矛1的外径一致是较佳的选择。

这样,可以在打捞矛1的外壁上设置沿打捞矛1的轴线延伸的凹槽12,当打捞工具通过径缩段时,张开块2可以缩入凹槽12的内部,使打捞工具的最小外径与打捞矛1的外径保持一致。

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扶正部22的水平截面呈扇形,且多个扶正部22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

示例性的,张开块2的多个扶正部22可以绕打捞矛1的轴线均匀分布,在张开块2的收缩状态下,多个张开块2的扶正部22的外壁可以围成圆管状,多个张开块2的扶正部22的内壁围成圆锥状。这样可以使得扶正部22的周向面积较大,更容易接触到落鱼,并将落鱼通过扶正部22的内壁挤到打捞矛1的第一开口103处。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扶正部22的外壁远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形成外径逐渐减小的圆弧过渡段。

示例性的,在打捞工具下放的过程中,打捞工具的扶正部22远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先经过管柱的径缩段,在扶正部22远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的外壁上形成圆弧过渡段,圆弧过渡段先进入管柱的径缩段的外径小,随后逐渐增大,有利于打捞工具顺利的通过管柱的径缩段。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还包括限位件3,限位件3设置在容纳腔10中,且限位件3的第一端与容纳腔10背离第一开口103的的一端连接,张开块2的上端可抵顶在限位件3上,以限制张开块2转动的范围。

示例性的,张开块2受到弹性件的作用有张开的趋势,而张开块2只需要在进入管柱的内径较大的位置时自动张开,且张开块2张开后的最大外径与管柱的最大内径相适应。

为了方便打捞工具的使用,需要对张开块2的张开的范围进行限制,以避免张开块2张开的直径与需要的直径相比太大,而使得在使用时不方便。张开块2是绕张开块2的铰接部201转动的,只要限制张开块2上端转动的范围,即可实现对张开块2整体转动范围的限制。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限位件3为限位杆,限位杆沿着打捞矛1的轴向延伸,限位杆背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与容纳腔10连接,限位杆朝向第一开口103的一端形成外凸缘,张开块2的上端可抵顶在外凸缘上。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弹性件为扭力弹簧;容纳腔10内连接有定位杆,扭力弹簧套设在定位杆上,且扭力弹簧的一端与容纳腔10连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1连接。

示例性的,张开块2的弹性连接部202可以连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打捞矛1的内部,扭力弹簧可以套设在一个定位杆上,使得扭力弹簧可以绕该定位柱转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弹性打捞钩11由打捞矛1的内壁朝打捞矛1的轴线延伸,且弹性打捞钩11沿背离第一开口103的方向倾斜。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凹槽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通过销轴铰接。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打捞矛1背离第一开口103的一端形成钢丝连接部13。

示例性的,打捞矛1上的钢丝连接部13可以为一个环形凹槽或者一圆环,钢丝与打捞矛1的钢丝连接部13连接后,可以将本实施例的打捞工具下放到井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218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