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执手换向机构和锁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9:12


执手换向机构和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锁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执手换向机构和锁具。

背景技术

在现代设备中,经常要用的各种各样的锁具(比如:门锁),门锁通常具有执手(执手:比如用户的手抓握的门把手),门在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执手的转动位置进行调整(比如有的门需要左开(左开:面朝门时门的左侧开门),有的门需要右开(右开:面朝门时门的右侧开门));现有的执手换向(换向:改变执手的初始转动位置)调整通常需要拆卸锁定执手的螺钉,使得执手换向非常麻烦;且执手在调整转动位置的过程中很容易扭伤门锁里面的线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执手换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执手换向困难且执手在调整转动位置时容易扭伤线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执手换向机构包括:座体、绕预定轴线转动枢接在所述座体上的把手、设置在所述把手上并可绕所述预定轴线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的转动件,以及用于将偏离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转动件复位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或将偏离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转动件复位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复位机构;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一过线通道,所述把手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连通的第二过线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滑设在所述座体上并可沿所述预定轴线径向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件的滑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滑动件具有与所述预定轴线平行的限位平面,所述转动件上具有分别与所述预定轴线平行的第一平面表面和第二平面表面;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限位平面抵接在所述第一平面表面上;当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限位平面抵接在所述第二平面表面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转动件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预定转动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转动角度为90°至180°中任意一个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上具有凸起部,所述座体上具有限位凸台;所述凸起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限位凸台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在所述预定转动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一抵接端、所述第二抵接端,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端依次布设;所述第一限位端位于所述第一抵接端的移动路径上,所述第二限位端位于所述第二抵接端的移动路径上。

进一步地,设定当所述第一限位端抵接所述第一抵接端时,所述转动件位于第三转动位置;设定当所述第二限位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端时,所述转动件位于第四转动位置;当所述转动件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旋转到第三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旋转30°~60°;和/或当所述转动件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旋转到第四转动位置时,所述转动件旋转30°~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端具有第一抵接平面,所述第二抵接端具有第二抵接平面;所述第一限位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平面抵接的第一限位平面,所述第二限位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平面抵接的第二限位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为开设在所述转动件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过线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把手上的第二通孔和沿所述预定轴线延伸方向凹陷形成在所述把手上的凹腔;所述转动件具有销体;所述凹腔的一侧壁上形成有供所述销体朝所述预定轴线延伸方向滑入的滑槽,所述销体与所述凹腔另一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过线间隙空间,所述过线间隙空间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销体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凹腔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座体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锁具,包括锁芯和所述执手换向机构,所述锁芯与所述转动件传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把手绕预定轴线转动枢接在座体上,把手可绕预定轴线相对座体转动;转动件设置在把手上,把手转动时即可带动转动件绕预定轴线转动;线束可以依次穿过转动件上的第一过线通道和把手上的第二过线通道,使得转动把手的过程中,线束可以随着把手和转动件一起旋转,不容易弄伤线束;转动件可以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转动件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如果把手带动转动件转动并偏离第一转动位置,然后把手撤去外力,复位机构能够将转动件恢复到第一转动位置,保障了转动件位置的稳定,也减少穿过第一过线通道和第二过线通道的线束出现扭伤的情况;当转动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如果把手带动转动件转动并偏离第二转动位置,然后把手撤去外力,复位机构能够将转动件恢复到第二转动位置,保障了转动件位置的稳定,也减少穿过第一过线通道和第二过线通道的线束出现扭伤的情况;当用户需要调整把手的初始位置时,只需要将转动件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或将转动件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另外,把手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实现把手的换向,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带箭头的虚线为线束穿过第一过线通道和第二过线通道的路径示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与滑动件配合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销体插设在座体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与滑动件配合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立体示意图三。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座体;11-限位凸台;111-第一限位端;112-第二限位端;2-把手;21-第二过线通道;211-过线间隙空间;212-第二通孔;22-凹腔;3-转动件;31-第一过线通道;32-第一平面表面;33-第二平面表面;34-凸起部;341-第一抵接端;342-第二抵接端;35-销体;36-紧固件;4-复位机构;41-滑动件;411-限位平面;412-引导件;413-引导条;414-卡槽;415-条形孔;42-驱动机构;5-线束;F-预定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进行说明。执手换向机构包括:座体1、绕预定轴线转动枢接在座体1上的把手2、设置在把手2上并可绕预定轴线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的转动件3,以及用于将偏离第一转动位置的转动件3复位至第一转动位置或将偏离第二转动位置的转动件3复位至第二转动位置的复位机构4;转动件3具有第一过线通道31,把手2上具有与第一过线通道31连通的第二过线通道21。

如此,把手2绕预定轴线转动枢接在座体1上,把手2可绕预定轴线相对座体1转动;转动件3设置在把手2上,把手2转动时即可带动转动件3绕预定轴线转动;线束5可以依次穿过转动件3上的第一过线通道31和把手2上的第二过线通道21,使得转动把手2的过程中,线束5可以随着把手2和转动件3一起旋转,不容易弄伤线束5;转动件3可以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转动件3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如果把手2带动转动件3转动并偏离第一转动位置,然后把手2撤去外力,复位机构4能够将转动件3恢复到第一转动位置,保障了转动件3位置的稳定,也减少穿过第一过线通道31和第二过线通道21的线束5出现扭伤的情况;当转动件3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如果把手2带动转动件3转动并偏离第二转动位置,然后把手2撤去外力,复位机构4能够将转动件3恢复到第二转动位置,保障了转动件3位置的稳定,也减少穿过第一过线通道31和第二过线通道21的线束5出现扭伤的情况;当用户需要调整把手2的初始位置时,只需要将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或将转动件3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另外,把手3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实现把手2的换向,非常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1为锁具的外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轴线可以是轴体的轴线,轴体可以是转动件3或把手2的一部分;转动件3通过轴体枢接在座体1上,或把手2通过轴体枢接在座体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转动件3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一转动位置且当转动件3偏离(外力作用于把手2,把手2带动转动件3转动)第一转动位置的角度小于70°时,撤掉外力后,复位机构4能够将转动件3恢复到第一转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转动件3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且转动件3偏离(外力作用于把手2,把手2带动转动件3转动)第二转动位置的角度小于70°时,撤掉外力后,复位机构4能够将转动件3恢复到第二转动位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复位机构4包括:滑设在座体1上并可沿预定轴线径向方向(径向方向:朝向预定轴线且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方向)靠近或远离转动件3的滑动件41和用于驱动滑动件41移动的驱动机构42;滑动件41具有与预定轴线平行的限位平面411,转动件3上具有分别与预定轴线平行的第一平面表面32和第二平面表面33;当转动件3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限位平面411抵接在第一平面表面32上;当转动件3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限位平面411抵接在第二平面表面33上。如此,滑动件41沿与预定轴线的径向方向滑设在座体1上,且滑动件41在滑动过程中可以靠近或远离转动件3,驱动机构42驱动滑动件41朝转动件3移动以抵接在转动件3上;由于滑动件41具有限位平面411,转动件3上具有第一平面表面32和第二平面表面33,即限位平面411、第一平面表面32和第二平面表面33分别与预定轴线平行;当转动件3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时,第一平面表面32抵接在限位平面411上,当转动件3在外力作用下偏离第一转动位置时,转动件3在转动过程中会推动滑动件41远离转动件3(由于限位平面411和第一平面表面32分别与预定轴线平行,限位平面411抵接在第一平面表面32上时,滑动件41离预定轴线最近),当转动件3撤掉外力后,滑动件41在驱动机构42的推动下向转动件3靠近的过程中,转动件3朝第一转动位置转动直到第一平面表面32与限位平面411抵接则停止转动,此时转动件3复位到第一转动位置;当转动件3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时,第二平面表面33抵接在限位平面411上,当转动件3在外力作用下偏离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3在转动过程中会推动滑动件41远离转动件3(由于限位平面411和第二平面表面33分别与预定轴线平行,限位平面411抵接在第二平面表面33上时,滑动件41离预定轴线最近),当转动件3撤掉外力后,滑动件41在驱动机构42的推动下向转动件3靠近的过程中,转动件3朝第二转动位置转动直到第二平面表面33与限位平面411抵接则停止转动,此时转动件3复位到第二转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41的滑动方向与限位平面411垂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面表面32和第二平面表面33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1上具有卡槽414,滑动件41上具有滑设在卡槽414内的引导条4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41上具有朝预定轴线径向方向上延伸的条形孔415,座体1上具有插设在条形孔415的内引导件412。在一个实施例中,条形孔415和引导件412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多个条形孔415和多个引导件412一一对应。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412为可拆卸固定在座体1上的螺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朝预定转动方向F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3转动角度为90°至180°中任意一个角度。如此,把手2带动转动件3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使得把手2能够在(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之间的角度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当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朝预定转动方向F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时,转动件3转动角度为18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件3上具有凸起部34,座体1上具有限位凸台11;凸起部3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端341和第二抵接端342,限位凸台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111和第二限位端112;在预定转动方向F上,第一限位端111、第一抵接端341、第二抵接端342,以及第二限位端112依次布设;第一限位端111位于第一抵接端341的移动路径上,第二限位端112位于第二抵接端342的移动路径上。如此,转动件3可以从第一转动位置朝预定转动方向F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当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朝与预定转动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凸起部34上的第一抵接端341抵接在第一限位端111上并被第一限位端111限位,避免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朝与预定转动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过多扭伤线束5;当转动件3从第二转动位置朝与预定转动方向F转动时,凸起部34上的第一抵接端341抵接在第二限位端112上并被第二限位端112限位,避免转动件3从第二转动位置朝预定转动方向F转动过多扭伤线束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接端341与第二抵接端34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端111与第二限位端112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设定当第一限位端111抵接第一抵接端341时,转动件3位于第三转动位置;设定当第二限位端112抵接第二抵接端342时,转动件3位于第四转动位置;当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旋转到第三转动位置时,转动件3旋转30°~60°;和/或当转动件3从第二转动位置旋转到第四转动位置时,转动件3旋转30°~60°。如此,当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朝与预定转动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转动件3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30°~60°;当转动件3从第二转动位置朝与预定转动方向F转动时,转动件3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30°~6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抵接端341具有第一抵接平面,第二抵接端342具有第二抵接平面;第一限位端111具有用于与第一抵接平面抵接的第一限位平面411,第二限位端112具有用于与第二抵接平面抵接的第二限位平面411。如此,第一抵接平面抵接在第一限位平面411上时接触更加平稳;第二抵接平面抵接在第二限位平面411上时接触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至图1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过线通道31为开设在转动件3上的第一通孔;第二过线通道21包括:开设在把手2上的第二通孔212和沿预定轴线延伸方向凹陷形成在把手2上的凹腔22;转动件3具有销体35;凹腔22的一侧壁上形成有供销体35朝预定轴线延伸方向滑入的滑槽,销体35与凹腔22另一侧壁之间形成与第一通孔连通的过线间隙空间211,过线间隙空间211与第二通孔212连通。如此,安装转动件3时,转动件3上的销体35插设在把手2上凹腔22内的滑槽中即可,有利于保持转动件3与把手2之间相对稳定,装配转动件3和把手2非常方便;线束5可以依次通过的第一通孔、过线间隙空间211和第二通孔212穿过;过线间隙空间211形成在销体35与凹腔22的侧壁之间,销体35滑入滑槽的位置不同即可对过线间隙空间211在预定轴线轴线方向进行调节;销体35以不同转动角度滑入滑槽内即可对过线间隙空间211在预定轴线径向方向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1上开设有装配孔,销体35插设在装配孔内,销体35与装配孔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如此,销体35可相对座体1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呈长条状,便于线束5能够沿着长条状的第一通孔调节位置,减少线束5扭伤。在一个实施例中,过线间隙空间211沿预定轴线方向延伸,如此,线束5可以沿预定轴线的延伸方向布设,减少把手2绕预定轴线转动时扭伤过线间隙空间211内线束5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第一通孔与过线间隙空间211的投影具有重合区,重合区的面积小于第一通孔的面积,线束5经过第一通孔进入过线间隙空间211内时,由于过线间隙空间211和第一通孔的邻接处呈阶梯状,减少线束5在过线间隙空间211和第一通孔的邻接处因相互错位而扭伤线束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过线间隙空间211由直边和弧线围合形成小半圆(小于半圆面积)状,如此,线束5在过线间隙空间211内晃动时可以贴纸弧面滑动,减少摩擦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过线间隙空间211的直边延伸方向与长条状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线束5可以沿着第一通孔侧向滑动时也容易沿着过线间隙空间211的直边滑动,便于线束5的移动,减少线束5扭伤或刮伤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上述弧线为圆弧,且弧线圆心位于预定轴线上,如此,把手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线束5转动时,线束5可以沿着圆弧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适应把手2的转动,减少把手2的转动扭伤线束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过线间隙空间211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一通孔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过线间隙空间211在预定轴线方向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过线间隙空间211的直边与第一通孔的边缘重合,如此,线束5能够更加平滑地通过第一通孔穿进过线间隙空间211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预定轴线垂直的投影面内,长条状第一通孔的两端内侧壁分别为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与过线间隙空间211的直边的一端交汇,第二曲面与过线间隙空间211的直边的另一端交汇,如此,便于与第一曲面接触的线束5朝间隙空间211的直边滑动并接触,过渡平缓,减少线束5扭伤;也便于与第二曲面接触的线束5朝间隙空间211的直边滑动并接触,过渡平缓,减少线束5扭伤。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销体35通过紧固件36可拆卸式固定在凹腔22的底壁上。如此,转动件3通过销体35安装在凹腔22内非常方便,只需要将紧固件36将销体35锁定在凹腔22的底壁上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36为螺钉,且紧固件36的锁紧方向与预定轴线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沿预定轴线的投影方向上,销体35为具有倒角的矩形,避免销体35在凹腔22内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销体35外侧的转动件3上环设有环形加强筋,环形加强筋的一端临接第一通孔的边缘,环形加强筋的另一端临接第一通孔的边缘。如此,环形加强筋能够从多个方向将转动件3的应力传递到销体35上,且环形加强筋能够将第一通孔的边缘应力传递到销体35上,减少第一通孔的形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执手换向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机构42为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滑动件41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座体1连接。如此,滑动件41通过弹性件推动,非常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柱状弹簧。在一个实施例中,柱状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座体1上,柱状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滑动件41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柱状弹簧在预定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41与座体1之间形成有保护腔,柱状弹簧位于保护腔内。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的锁具,包括锁芯和执手换向机构,锁芯与转动件3传动连接。如此,由于采用了上述执手换向机构,把手2绕预定轴线转动枢接在座体1上,把手2可绕预定轴线相对座体1转动;转动件3设置在把手2上,把手2转动时即可带动转动件3绕预定轴线转动;线束5可以依次穿过转动件3上的第一过线通道31和把手2上的第二过线通道21,使得转动把手2的过程中,线束5可以随着把手2和转动件3一起旋转,不容易弄伤线束5;转动件3可以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当转动件3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如果把手2带动转动件3转动并偏离第一转动位置,然后把手2撤去外力,复位机构4能够将转动件3恢复到第一转动位置,保障了转动件3位置的稳定,也减少穿过第一过线通道31和第二过线通道21的线束5出现扭伤的情况;当转动件3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如果把手2带动转动件3转动并偏离第二转动位置,然后把手2撤去外力,复位机构4能够将转动件3恢复到第二转动位置,保障了转动件3位置的稳定,也减少穿过第一过线通道31和第二过线通道21的线束5出现扭伤的情况;当用户需要调整把手2的初始位置时,只需要将转动件3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或将转动件3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执手换向机构和锁具
  • 锁具的执手换向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12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