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钢梁的顶推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用于钢梁的顶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梁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梁的顶推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大吨位钢桁架顶推施工桥梁施工时会采用拖拉法工艺,拖拉法施工原理为钢桁架支承在滑靴上,钢绞线拖拉滑靴从而带动钢桁架前进。常规的顶推拖拉法施工为拖拉法顶推、步履式顶推、液压夹轨式顶推等工艺,相较于其它顶推工艺,拖拉法顶推施工工艺更为传统,结构体系更为明确,施工步骤简单安全、易于操作且方便快捷,能有效保证工期目标,但是拖拉法顶推施工工艺不能实时调节钢桁架位置,在钢桁架位置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调节钢桁架的位置,且对钢桁架的位置调节较为困难,导致钢桁架的装配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钢梁的顶推系统。根据本发明设计的顶推系统,其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适于驱动钢桁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令钢桁架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实时调节自身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顶推系统包括:滑动基体,所述滑动基体上形成有滑道面;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道面且适于承载所述钢桁架,所述第一承载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多层第一支撑垫;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设置于所述滑道面且适于承载所述钢桁架,所述第二承载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多层第二支撑垫;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基体,所述滑动基体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以带动所述钢桁架沿所述滑道面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基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钢桁架相对所述滑动基体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顶推系统,其第一驱动部可以驱动钢桁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第二驱动部可以驱动钢桁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钢桁架可以准确地安装至预设位置,同时,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可以在钢桁架的装配过程中实时调节钢桁架的位置,提高了钢桁架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滑靴,所述滑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道面,所述滑靴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支撑端面;第一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构造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端面上间隔设置的多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基体上设置有反力座,所述反力座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滑道面和第一方向正交的反力面,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反力面,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滑靴连接以带动所述滑靴在所述滑道面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在所述反力面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中所述滑靴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滑轮和第二连接滑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过绳索绕过所述第一连接滑轮和所述第二连接滑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基体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钢桁架相连以适于驱动所述钢桁架相对所述滑动基体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滑动基体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滑动基体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和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钢桁架连接以驱动所述钢桁架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二支撑垫构造为设置于所述滑道面上间隔设置的多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顶端,所述抬升装置的输出端可选择地移动,所述抬升装置的输出端适于支撑所述钢桁架以调整所述钢桁架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承载部和所述抬升装置构造为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滑动基体包括:滑道梁;滑道金属板,所述滑道金属板设置于所述滑道梁顶部且形成有所述滑道面。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推系统与钢桁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推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推系统靠近第一承载部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推系统靠近第二承载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顶推系统;2、钢桁架;

10、滑动基体;11、反力座;12、滑道梁;13、滑道金属板;

20、第一承载部;21、滑靴;22、第一支撑垫;

30、第二承载部;31、第二支撑垫;32、抬升装置;33、第三支撑垫;

40、第一驱动部;41、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

51、第三驱动装置;52、第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大吨位钢桁架顶推施工桥梁施工时会采用拖拉法工艺,拖拉法施工原理为钢桁架支承在滑靴上,钢绞线拖拉滑靴从而带动钢桁架前进。常规的顶推拖拉法施工为拖拉法顶推、步履式顶推、液压夹轨式顶推等工艺,相较于其它顶推工艺,拖拉法顶推施工工艺更为传统,结构体系更为明确,施工步骤简单安全、易于操作且方便快捷,能有效保证工期目标,但是拖拉法顶推施工工艺不能实时调节钢桁架位置,在钢桁架位置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调节钢桁架的位置,且对钢桁架的位置调节较为困难,导致钢桁架的装配效率较低。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钢梁的顶推系统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顶推系统1包括:滑动基体10、第一承载部20、第二承载部30、第一驱动部40和第二驱动部,滑动基体10上形成有滑道面,第一承载部20可移动地设置于滑道面且适于承载钢桁架2,第一承载部20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多层第一支撑垫22,第二承载部30设置于滑道面且适于承载钢桁架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20和第二承载部3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于滑道面并适于支撑钢桁架2,由此可以令钢桁架2可以稳定地支撑于顶推系统1,第二承载部30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多层第二支撑垫31,第一驱动部40设置于滑动基体10,滑动基体10的驱动端与第一承载部20连接以带动钢桁架2沿滑道面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第二驱动部适于驱动钢桁架2相对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支撑垫22和第二支撑垫31的数量根据钢桁架2朝向滑道面的表面至滑道面之间的距离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装配钢桁架2时,先将钢桁架2放置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顶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适于支撑钢桁架2,随后,第一驱动部40驱动第一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钢桁架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同时,第二驱动部可以驱动钢桁架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滑动基体10移动,由此,第一驱动部40和第二驱动部可以分别驱动钢桁架2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令钢桁架2可以准确地安装至预设位置,第一驱动部40和第二驱动部可以在钢桁架2的装配过程中对钢桁架2的位置进行实时调节,以提高钢桁架2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顶推系统1,其第一驱动部40可以驱动钢桁架2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第二驱动部可以驱动钢桁架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使得钢桁架2可以准确地安装至预设位置,同时,第一驱动部40和第二驱动部可以在钢桁架2的装配过程中实时调节钢桁架2的位置,提高了钢桁架2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一承载部20包括:滑靴21和第一支撑垫22,滑靴21可移动地设置于滑道面,滑靴21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支撑端面,第一支撑垫22构造为设置于第一支撑端面上间隔设置的多层。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部40适于驱动滑靴21在第一方向上沿滑道面移动,滑靴21相较于第一支撑垫22,滑靴21生产成本较高,滑靴21和多个第一支撑垫22共同构造为第一支撑部,且多个第一支撑部在厚度方向上堆叠并设置于第一支撑端面,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减小滑靴21的体积,从而降低顶推系统1的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根据钢桁架2的预设高度以调节第一支撑垫22的数量,使得顶推系统1更灵活,从而提高了顶推系统1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滑动基体10上设置有反力座11,反力座11形成有分别与滑道面和第一方向正交的反力面,第一驱动部40设置于反力面,第一驱动部40的输出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滑靴21连接以带动滑靴21在所述滑道面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反力座11与第一承载部20间隔设置于滑动基体10,滑动基体10设置有反力面,反力面分别与第一方向和滑道面正交,反力面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40且第一驱动部40的输出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滑靴21连接,柔性连接件可以避免第一驱动部40的输出端与滑靴21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降低第一驱动部40驱动滑靴21移动时对滑靴21的损伤,进而可以延长滑靴21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驱动部40驱动滑靴21移动时,滑靴21会对第一驱动部40形成相反力,反力座11可以平衡相反力以令第一驱动部40可以稳定地驱动滑靴21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一驱动部4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在反力面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其中滑靴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滑轮和第二连接滑轮,第一驱动装置41的输出端和第二驱动装置42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过绳索绕过第一连接滑轮和第二连接滑轮。

可以理解的是,反力面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滑靴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滑轮和第二连接滑轮,绳索设置有两个,绳索可以是钢绳等,此处不做限制,两个绳索中的一个绕过第一连接滑轮并与第一驱动装置41的输出轴连接,两个绳索中的另一个绕过第二连接滑轮并与第二驱动装置42的输出轴连接,由此,滑靴21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受力以移动,使得滑靴21可以更稳定地沿第一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驱动装置41和第二驱动装置42可以是液压油缸等,此处不做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二驱动部设置于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第二驱动部的输出端与钢桁架2相连以适于驱动钢桁架2相对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基体10的在第二方向上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与钢桁架2连接,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实现推动或拉动钢桁架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两个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分别与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面止抵,两个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分别适于推动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两个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分别与滑动基体10连接,两个第二驱动部共同驱动钢桁架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此处不做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三驱动装置51和第四驱动装置52,第三驱动装置51设置于滑动基体10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第四驱动装置52设置于滑动基体10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其中第三驱动装置51和第四驱动装置52的输出端分别与钢桁架2连接以驱动钢桁架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驱动装置51和第四装置分别设置于滑动基体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滑动基体10朝向靠近第三驱动装置51的一侧移动时,第三驱动装置51对滑动基体10施加拉力,第四驱动装置52对滑动基体10施加推力;同理,滑动基体10朝向靠近第四驱动装置52的一侧移动时,第三驱动装置51对滑动基体10施加推力,第四驱动装置52对滑动基体10施加拉力,由此,第三驱动装置51和第四驱动装置52共同驱动滑动基体10沿第二方向移动,提高了滑动基体10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的移动效率,同时,第三驱动装置51和第四驱动装置52的输出端可以共同限制滑动基体10的移动,提高了滑动基体10的移动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驱动装置51和第四驱动装置52可以是液压油缸等,此处不做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二承载部30包括:第二支撑垫31,第二支撑垫31构造为设置于滑道面上间隔设置的多层。可以理解的时,多个第二支撑垫31在厚度方向上堆叠设置以支撑钢桁架2,同时,可根据钢桁架2的预设高度以调节第二支撑垫31的数量,使得顶推系统1更灵活,提高了顶推系统1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顶推系统1还包括:抬升装置32,抬升装置32设置于第二承载部30的顶端,抬升装置32的输出端可选择地移动,抬升装置32的输出端适于支撑钢桁架2以调整钢桁架2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抬升装置32设置于第二承载部30的顶端且抬升装置32的输出端与钢桁架2朝向滑动基体10的端面止抵,抬升装置32的输出端可在高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此,抬升装置32可以驱动钢桁架2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并将钢桁架2抬升至预设高度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抬升装置32可以是液压油缸等,此处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抬升装置32的输出端与钢桁架2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垫33,第三支撑垫33可以增大抬升装置32与钢桁架2的接触面积,使得抬升装置32可以稳定地驱动钢桁架2移动,从而提高钢桁架2沿高度方向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二承载部30和抬升装置32构造为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多个。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承载部3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每个第二承载部30上均设置有抬升装置32,由此,多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分布的抬升装置32共同驱动钢桁架2在高度方向上移动,使得钢桁架2可以更稳定地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滑动基体10包括:滑道梁12和滑道金属板13,滑道梁12和滑道金属板13分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滑道金属板13设置于滑道梁12顶部且形成有滑道面,滑靴21可移动地设置于滑道面。值得一提的是,滑靴21朝向滑道面的表面设置有MGB滑板(工程塑料滑板),滑靴21通过MGB滑板与滑道面可移动地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