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背景技术

鄂尔多斯市昊华红庆梁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北部边缘,上覆岩层较软,胶结能力差,属于典型软弱地层。特别的,进入中深部后,大采高工作面回采难度增加,矿压显现特征及程度均与其他条件矿井存在较大差异。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3-1煤层为厚煤层,赋存条件比较稳定,具有综合机械化开采的良好条件。但是煤层地质条件与神东矿区相似,煤质较硬,冒放性较差,因此需要合理规划采煤方法,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开采过程,才能达到年产量6.0Mt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采煤机记忆割煤的高产高效的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采煤:通过采煤机螺旋滚筒连续旋转破煤;

(B)装煤:利用采煤机滚筒旋转以及推移刮板输送机时利用铲煤板来装煤;

(C)运煤:采用刮板输送机将煤运送到机头,经破碎机破碎进入转载机,随后落在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皮带上运出;

(D)支护:工作面采用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胶带顺槽和回风顺槽采用超前液压支架和单体柱进行超前支护。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通过集控中心与采煤机、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或者人工辅助控制;

采煤机通过位于井下的天地计算机通讯站与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通信连接;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分别与KTC101控制器通信连接,然后再通过RS485与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通信连接;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与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通信连接;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获取的信息通过集控中心的视频监控主机进行显示,位于井下的工作人员通过集控中心的视频监控主机进行监测;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获取的信息通过以太网与井下网络交换机连接,然后通过井上网络交换机传输给井上的调度中的自动化控制主机和调度中的视频监控主机,然后传输给视屏控制中的管理平台进行井上的视频监控和管理控制。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采煤机上布置记忆截割系统,所述记忆截割系统包括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机身倾斜传感器和位置同步传感器;以及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和记忆截割软件包;

在左摇臂与机身连接处设置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左摇臂与采煤机机身之间的夹角;在右摇臂与机身连接处设置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右摇臂与采煤机机身之间的夹角;在采煤机的底部设置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用于采煤机的行走位置;在采煤机底盘处设置机身倾斜传感器,用于检测采煤机的倾斜角度;在牵引传动箱内部的高速轴端设置位置同步传感器,用于同步采煤机的位置;

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和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修正两个截割滚筒当前的采高;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采煤机行走位置、速度及方向;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机身倾斜传感器和位置同步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内装有记忆截割软件包;

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内设有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并安装有记忆截割软件包;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读取通过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和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读取采煤机高度数据,通过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读取采煤机速度和当前位置数据进行记忆,通过机身倾斜传感器读取采煤机的倾斜角度数据,通过位置同步传感器获取采煤机自身位置数据,实现对“示范刀”和历史割煤数据的学习,最终实现记忆截割。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步骤(A)中,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控制采煤机、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进行采煤;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每割一刀煤,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运输机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完成一个循环;斜切进刀段长度大于等于48m,截深为0.865m,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刀。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煤机进刀方法:采煤机前滚筒向下割透端头煤壁,跟机移架,自上而下跟机推移刮板输送机,使得刮板输送机推移至后滚筒且弯曲段为19m后,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上进刀,通过弯曲段,使采煤机达到正常截深,跟机移架,推移刮板输送机至平直状态;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下割三角煤至割透端头煤壁,跟机移架;割完三角煤后,将采集机的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采煤机空机返回,进入正常割煤状态,自下而上跟机推移刮板输送机;

采用记忆截割系统进行自动化割煤时,选取“学习模式”人工操作割煤两个循环,采煤机行走路线闭合;记忆完成后在“允许在线修改”模式或“记忆截割”模式下自动截割,有变化时人工干预。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工作面内的液压支架布置方式为:靠近胶带顺槽的机头位置的端头支架为3台液压支架;靠近回风顺槽的机尾位置的端头支架为2台液压支架;靠近胶带顺槽的机头位置和靠近回风顺槽的机尾位置的过渡支架各一台、在过渡支架与工作面支架之间的中部滞后支架各一台,工作面支架为167台液压支架;自靠近胶带顺槽的机头位置的端头支架向靠近回风顺槽的机尾位置的端头支架的所有支架按照顺序进行编号从1#至176#;

采煤过程中移架采取:通过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控制的自动化自动跟机移架和非自动化人工操作跟机移架两种方式;

自动化时,工作面支架37#支架-139#支架自动跟机依次移架,在机头斜切进刀段,支架7#-36#选择性自动跟机移架;在机尾斜切进刀段,支架141#-支架170#选择性自动跟机移架;端头和端尾的端头支架采取人工操作移架;

非自动化时,人工操作拉移支架;采用邻架操作方式;当控制器失效或调整液压支架与刮板运输机角度时,采用本架操作;

若工作面顶板稳定且没有来压迹象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5架的距离依次跟机移架;在工作面顶板稳定、无来压迹象,采煤机割煤速度大于移架速度时采取分段追机移架;

若工作面顶板破碎、顶板来压或有来压迹象时,应滞后采煤机前滚筒2架带压擦顶移架,或超前移架,及时支护顶板;煤壁片帮时打出支架前探梁,打开护帮板。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步骤(B)和步骤(C)中,推移刮板输送机采取自动成组推移和人工操作推移相配合两种方式;

自动化时,工作面支架37#-支架139#自动移架后,自动成组推移刮板输送机,在机头斜切进刀段支架7#-支架36#和在机尾斜切进刀段支架141#-支架170#选择性自动成组推移刮板输送机,其余部分人工操作推移刮板输送机;

非自动化,采用成组推移,8个支架为一组,滞后采煤机后滚筒至少11架,并且推移千斤顶同时逐次推出。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回风顺槽(1)内进行超前支护,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自综采工作面开始共120m,分三个部分:

在1-22m范围内:使用3组回风顺槽超前液压支架(3-1)进行支护;每组超前液压支架为2台;

在23-70m范围内:打设两排回风顺槽单体柱(3-4),柱距1m,打设位置为距开采帮2m;

在71-120m范围内:打设一排回风顺槽单体柱,柱距1m,打设位置为距开采帮2m

在胶带顺槽内进行超前支护,胶带顺槽超前支护自综采工作面开始共120m,分两个部分:

在1-22m范围内:使用3组胶带顺槽超前液压支架进行支护;每组超前液压支架为2台;

在23-120m范围内:打设一排组胶带顺槽单体柱,柱距2m,自移机尾前单体柱打设在单轨吊与皮带之间,当单轨吊与皮带之间距离不满足打设要求时,调整单体柱打设位置为皮带与非开采帮中间。

上述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在步骤(D)中,

胶带顺槽:胶带顺槽超前支架静态时保持所有推移油缸呈缩回状态;胶运顺槽超前架第三台前探梁和第二台护帮板均处于打开状态;

胶运顺槽超前支架移架循序为:降第一组超前支架→推第一组超前支架→升第一组超前支架,然后从第二组开始依次移架,每组支架里侧与外侧分开拉移;

回风顺槽:回风顺槽第四组超前支架静态时保持推移油缸呈伸出状态,其余推移油缸保持缩回状态;回风顺槽第四组伸缩梁处于打开状态;

回风顺槽超前支架移架循序为:降第三组超前支架→拉移第三组超前支架→升第三组超前支架,然后从第二组开始依次移架,每组支架里侧与外侧分开拉移;

超前支架组拉移步距为0.865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使用该系统后综采工作面可实现正常采煤生产过程实现以采煤机记忆割煤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以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动作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以综采运输设备集中自动化控制为主,就地控制为辅;以综采设备数据监测为主,视频监控为辅;即“以工作面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控制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达到工作面少人安全高效开采。

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内设有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并安装有记忆截割软件包;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读取通过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和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读取采煤机高度数据,通过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读取采煤机速度和当前位置数据进行记忆,实现对“示范刀”和历史割煤数据的学习,最终实现记忆截割。

附图说明

图1工作面自动化系统框图;

图2采煤机机身传感器布置图;

图3采煤机在生产过程中的煤机运行轨迹图;

图4采煤机记忆截割流程图;图4-1截割循环过程示意图

图5胶带顺槽和回风顺槽位置图;

图6综采工作面及顺槽支护示意图;

图7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0-工作面切巷;1-回风顺槽;2-胶带顺槽;3-北翼回风大巷;4-北翼胶带大巷;5-北翼辅运大巷;

0-1-端头支架;0-2-工作面支架;0-3-过渡支架;0-4-中部滞后支架;

3-1-回风顺槽超前液压支架;3-2-胶带顺槽超前液压支架;3-3-胶带顺槽单体柱;3-4-回风顺槽单体柱。

100-1-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2-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3-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红庆梁煤矿矿井井田为例,红庆梁煤矿矿井井田内包含可采煤层6层,即2-2上、2-2中、2-2下、3-1、4-1、4-2煤层,煤层平均自然厚度分别为1.03m、1.70m、0.80m、4.87m、2.45m、2.19m。其中2-2上、2-2下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2-2中、4-1、4-2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3-1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对3-1煤层进行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开采。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采用智能化设备可实现采煤机记忆割煤,液压支架跟机自动移架支护。集控中心可以实现设备分级自动控制、集成自动化控制。

如图1所示,工作面采用智能化设备中,通过集控中心与采煤机、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或者人工辅助控制;

采煤机通过位于井下的天地计算机通讯站与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通信连接;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分别与KTC101控制器通信连接,然后再通过RS485与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通信连接;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通过CAN总线与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通信连接;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获取的信息通过集控中心的视频监控主机进行显示,位于井下的工作人员通过集控中心的视频监控主机进行监测;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获取的信息通过以太网与井下网络交换机连接,然后通过井上网络交换机传输给井上的调度中的自动化控制主机和调度中的视频监控主机,然后传输给视屏控制中的管理平台进行井上的视频监控和管理控制。

使用该系统后综采工作面可实现正常采煤生产过程实现以采煤机记忆割煤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以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动作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以综采运输设备集中自动化控制为主,就地控制为辅;以综采设备数据监测为主,视频监控为辅;即“以工作面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控制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达到工作面少人安全高效开采。

要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功能,需要在采煤机上布置记忆截割系统,采用智能决策记忆割煤技术实现采煤机的自动化割煤过程。通过读取采煤机机身传感器的高度、速度、当前位置等数据在控制程序数据库进行记忆,实现对“示范刀”和历史割煤数据的学习,最终实现记忆截割。

如图2所示,所述记忆截割系统包括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1、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2、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100-3、机身倾斜传感器和位置同步传感器;以及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和记忆截割软件包;

采煤机记忆截割系统的工作参数与状态的描述,涉及机器本身的三维结构特征与尺寸定义、工作面的布置结构以及采煤机在工作面所处的位置姿态描述方法。

(1)检测与修正两个截割滚筒当前的采高;在左摇臂与机身连接处设置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1,用于测量左摇臂与采煤机机身之间的夹角;在右摇臂与机身连接处设置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2,用于测量右摇臂与采煤机机身之间的夹角;在采煤机底盘处设置机身倾斜传感器,用于检测采煤机的倾斜角度;在牵引传动箱内部的高速轴端设置位置同步传感器,用于同步采煤机的位置;

(2)检测采煤机行走位置、速度及方向。在采煤机的底部设置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100-3,用于采煤机的行走位置;

与记忆截割相关的传感器主要有采煤机高度旋转角度传感器(摆角传感器),位置检测与牵引速度传感器。

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1和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2用于检测与修正两个截割滚筒当前的采高;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100-3用于检测采煤机行走位置、速度及方向;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1、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2和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100-3、机身倾斜传感器和位置同步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内装有记忆截割软件包;

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内设有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并安装有记忆截割软件包;传感检测与截割控制模块读取通过左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1和右滚筒截割高度传感器100-2读取采煤机高度数据,通过采煤机牵引速度与工作面位置传感器100-3读取采煤机速度和当前位置数据进行记忆,通过机身倾斜传感器读取采煤机的倾斜角度数据,通过位置同步传感器获取采煤机自身位置数据,实现对“示范刀”和历史割煤数据的学习,最终实现记忆截割。

记忆截割具体实现方式

(1)运行模式及状态

手动模式:完全人工控制,确定最优截割参数;在该模式下,采煤机司机手动控制截割高度(卧底),行走速度方向。

在线学习:人工引导学习两个循环,完成全部工艺段记忆数据,在该模式下,司机人工操作采煤机进行煤壁截割和牵引行走,记忆截割系统软件记录并存储工作过程中的机器所有相关运行数据和状态变量为系统进行自动重复操作模式做准备。

自动模式:煤机按记忆数据自动运行;(自由曲线重复模式、固定工序重复模式以及人工设定曲线重复模式)

在线调整:煤机按记忆数据自动运行,煤机司机跟机巡视或远程调整截割参数,干预后的截割参数原覆盖记忆数据。在自动运行中司机人工干预或修正机器的运行,但改变后的机器运行数据将被存储到相应的学习记录存储器,在下次自动操作模式中,采用最近修改过的学习记录。

(2)记忆截割工艺段

工艺段的定义是指:采煤机司机从工作面记忆学习起始位置开启记忆学习后,采煤机每改变一次牵引方向后,记忆学习的工艺段数就加1,工艺段是从0开始累加的。如图3所示,煤机从记忆学习起始位置开启记忆学习,此时采煤机的运行方向是往右,工艺段号为0,采煤机行驶到端头处牵引换向往左运行,此时的工艺段号由0加1变成工艺段1,此后采煤机每更换牵引方向一次,记忆学习中的工艺段号都会加1,一直到采煤机行驶到工艺段14处的记忆学习结束位置,每个工艺段的箭头方向代表记录的采煤机在本工艺段的牵引方向。目前记忆学习允许的最大的工艺段号是30,并且要求每个端头的工艺段数量不大于15。

(3)记忆截割流程

在进入新的学习模式之前,需要清除以前的记录的学习数据,对存储器进行格式化清除操作。通过显示控制键盘进入自动操作功能显示界面,确认当前存储器的状态,一般存储器有三种状态:未初始化、格式化后空白状态和记录有效(有学习记录,同时显示初始学习记录的日期,学习记录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状态。采煤启动进入通常的人工操作状态后,通过显示按键钮,进入到自动操纵状态画面。如图4所示。

进入学习模式,开始一个学习过程。学习记忆的内容包括采煤机在工作面的位置、牵引速度、方向、截割顶板和底板的高度、机身两维倾斜以及部分隐含状态关系。

一、首先介绍本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的平面结构,如图5所示,沿着煤层走向、在综采工作面分别布置相互平行的回风顺槽1和胶带顺槽2,回风顺槽1和胶带顺槽2的前端为工作面切巷0,回风顺槽1的尾端与北翼回风大巷3贯通;胶带顺槽2的尾端与北翼回风大巷3、北翼胶带大巷4、北翼辅运大巷5贯通。

二、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采煤:通过采煤机螺旋滚筒连续旋转破煤;

(B)装煤:利用采煤机滚筒旋转以及推移刮板输送机时利用铲煤板来装煤;

(C)运煤:采用刮板输送机将煤运送到机头,经破碎机破碎进入转载机,随后落在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皮带上运出;

(D)支护:工作面采用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胶带顺槽和回风顺槽采用超前液压支架和单体柱进行超前支护。

三、按照不同工序

1、采煤工序中,集控中心的自动化控制主机控制采煤机、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进行采煤;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每割一刀煤,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运输机向前推移一个步距,完成一个循环;斜切进刀段长度大于等于48m,截深为0.865m,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刀。

采用记忆截割系统进行自动化割煤时,选取“学习模式”人工操作割煤两个循环,采煤机行走路线闭合;记忆完成后在“允许在线修改”模式或“记忆截割”模式下自动截割,有变化时人工干预。

随着采煤机自动割煤,工作面支架自动超前采煤机前滚筒收回护帮板,在顶板完好的情况下,设置为3架,当顶板破碎时,可适当减小收护帮架数或采用人工收到收回护帮。

如图7所示,采煤机进刀方法:采煤机前滚筒向下(上)割透端头煤壁,跟机移架,自上(下)而下(上)跟机推移刮板输送机,使得刮板输送机推移至后滚筒且弯曲段为19m后,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上(下)进刀,通过弯曲段,使采煤机达到正常截深,跟机移架,推移刮板输送机至平直状态;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下(上)割三角煤至割透端头煤壁,跟机移架;割完三角煤后,将采集机的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采煤机空机返回,进入正常割煤状态,自下(上)而上(下)跟机推移刮板输送机。

2、移架工序中,移架采取自动化自动跟机移架和非自动化人工操作跟机移架两种方式。

综采工作面内的液压支架布置方式为:靠近胶带顺槽2的机头位置的端头支架0-1为3台液压支架;靠近回风顺槽1的机尾位置的端头支架0-1为2台液压支架;靠近胶带顺槽2的机头位置和靠近回风顺槽1的机尾位置的过渡支架0-3各一台、在过渡支架0-3与工作面支架0-2之间的中部滞后支架0-4各一台,工作面支架为167台液压支架;自靠近胶带顺槽2的机头位置的端头支架0-1向靠近回风顺槽1的机尾位置的端头支架0-1的所有支架按照顺序进行编号从1#至176#;

自动化时,工作面支架37#支架-139#支架自动跟机依次移架,在机头斜切进刀段,支架7#-36#选择性自动跟机移架;在机尾斜切进刀段,支架141#-支架170#选择性自动跟机移架;端头和端尾的端头支架采取人工操作移架;

非自动化时,人工操作拉移支架;采用邻架操作方式;当控制器失效或调整液压支架与刮板运输机角度时,采用本架操作;

若工作面顶板稳定且没有来压迹象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5架的距离依次跟机移架;在工作面顶板稳定、无来压迹象,采煤机割煤速度大于移架速度时采取分段追机移架;

若工作面顶板破碎、顶板来压或有来压迹象时,应滞后采煤机前滚筒2架带压擦顶移架,或超前移架,及时支护顶板;煤壁片帮时打出支架前探梁,打开护帮板。

3、推移刮板输送机工序

推移刮板输送机采取自动成组推移和人工操作推移相配合两种方式;

自动化时,工作面支架37#-支架139#自动移架后,自动成组推移刮板输送机,在机头斜切进刀段支架7#-支架36#和在机尾斜切进刀段支架141#-支架170#选择性自动成组推移刮板输送机,其余部分人工操作推移刮板输送机;

非自动化,采用成组推移,8个支架为一组,滞后采煤机后滚筒至少11架,并且推移千斤顶同时逐次推出。

当工作面或顺槽起伏变化较大导致运输机窜移,可根据工作面起伏状况分段推移。

推移机尾前,必须将前方的浮煤杂物清理干净。对前方巷道内的超前支架提前进行移架。

4、两巷超前支架移架工序

在回风顺槽1内进行超前支护,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自综采工作面开始共120m,分三个部分:

在1-22m范围内:使用3组回风顺槽超前液压支架3-1进行支护;每组超前液压支架为2台;

在23-70m范围内:打设两排回风顺槽单体柱3-4,柱距1m,打设位置为距开采帮2m;

在71-120m范围内:打设一排回风顺槽单体柱,柱距1m,打设位置为距开采帮2m

在胶带顺槽2内进行超前支护,胶带顺槽超前支护自综采工作面开始共120m,分两个部分:

在1-22m范围内:使用3组胶带顺槽超前液压支架3-2进行支护;每组超前液压支架为2台;

在23-120m范围内:打设一排组胶带顺槽单体柱3-3,柱距2m,自移机尾前单体柱打设在单轨吊与皮带之间,当单轨吊与皮带之间距离不满足打设要求时,调整单体柱打设位置为皮带与非开采帮中间。

胶带顺槽和回风顺槽内的液压支架采用集控中心的自动化主机进行远程移架和邻架操作移架两种操作模式。

胶带顺槽:胶带顺槽超前支架静态时保持所有推移油缸呈缩回状态;胶运顺槽超前架第三台前探梁和第二台护帮板均处于打开状态;

胶运顺槽超前支架移架循序为:降第一组超前支架→推第一组超前支架→升第一组超前支架,然后从第二组开始依次移架,每组支架里侧与外侧分开拉移;

回风顺槽:回风顺槽第四组超前支架静态时保持推移油缸呈伸出状态,其余推移油缸保持缩回状态;回风顺槽第四组伸缩梁处于打开状态;

回风顺槽超前支架移架循序为:降第三组超前支架→拉移第三组超前支架→升第三组超前支架,然后从第二组开始依次移架,每组支架里侧与外侧分开拉移;

超前支架组拉移步距为0.865m。

三、采煤工艺说明及要求

1、采煤机割煤的技术要求

(1)本工作面沿煤层顶板回采,平均采高6.3m,循环进度为0.865m。

(2)工作面采高依据煤层变化控制在4.0-6.3m,顶板破碎且冒顶时可留设不大于200mm护顶煤开采。煤层厚度小于4.0m时,破底推采,保证采高不低于4.0m。

(3)割三角煤时必须保证将三角煤割透,确保工作面与顺槽底板平缓过渡。

(4)为有效提高回采率,机头、机尾过渡范围无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0架。

(5)顶底板要割平,不能留有台阶。

(6)割煤时如发现采煤机截齿严重磨损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机更换。

(7)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必须降低采高,尽量减少破岩量。

(8)割煤过程中遇有坚硬岩石时,严禁强行截割,放慢采煤机割煤速度。

(9)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大的突出部分不得超过250mm,伞檐长度超过1m,最大的突出部分不得超过200mm。发现伞檐超过规定时,将采煤机退回突出位置重新截割。

2、液压支架支护要求

(1)液压支架推移步距应保持在0.865m。移架时保证支架到位。

(2)最大控顶距6351mm;最小控顶距5486mm,端面距896mm。

(3)移架时必须保持支架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

(4)液压支架应编号管理,牌号清晰。

(5)液压支架中心距误差不超过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200mm,支架不超高使用;支架高度与采高相匹配;支架的活柱行程不得低于200mm。

(6)液压支架接顶严实,相邻支架顶梁平整,不应有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度的2/3)。

(7)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支架垂直底板,歪斜角不大于5°。

(8)当工作面片帮严重,端面距大于规定值时,应及时打出前探梁或超前移架。

3、推移刮板输送机要求

(1)刮板输送机在推移后必须成一条直线。

(2)刮板输送机必须保持平整,不得出现飘溜或局部起伏太大的现象。

(3)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推进度正常情况下应保持一致,推移步距为0.865m。严禁出现中部滞后两头超前的现象。

(4)推溜应在采煤机过后的溜槽段进行,推溜过程必须平稳,逐渐推进,弯曲段必须不小于19米(11节溜槽),输送机水平弯曲不大于1°,垂直弯曲角度不大于3°。

(5)若推移困难时,不能强行推移,必须查明原因将问题处理后再推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