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杂讯抑制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7:38


杂讯抑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讯抑制器,特别是指一种共模杂讯抑制器。

背景技术

差动传输因优异的抗干扰能力而被广泛应用在高速数字传输系统中。然而,在实际系统中,由于电路板上的布线的结构不对称、长度不匹配及具有穿层贯孔等非理想因素,讯号能量会经历差模至共模的模态转换,从而产生共模杂讯,且因此在系统内部及外部产生辐射干扰。以往为了降低辐射干扰,常使用共模杂讯抑制器来反射共模杂讯。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高速数字传输介面的反射式共模杂讯滤波器1,该反射式共模杂讯滤波器1用于传输差动讯号且反射共模杂讯,但由于高速数字传输介面电连接到周边模组的其他电路元件,如无线传输器,导致反射的共模杂讯也可能流至其他电路元件,而对周边模组造成干扰,因此,如何抑制共模杂讯同时减少共模杂讯反射产生的干扰,是近来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背景技术问题的杂讯抑制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讯抑制器,包含一第一差模传输模组、一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及一共模吸收模组。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包括一对第一端、一对第二端,及一第三端。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包括一对分别电连接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的该对第二端的第一端、一对第二端,及一第三端。该共模吸收模组包括一电连接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的该第三端的第一端,及一电连接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的该第三端的第二端。当一差动讯号被输入到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的该对第一端时,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允许该差动讯号通过,而在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的该对第二端输出,且该共模吸收模组从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吸收一相对于该差动讯号的共模杂讯。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模吸收模组还包括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模吸收模组还包括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模吸收模组与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在一第一共振频带中共振,以在该第一共振频带中从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吸收该共模杂讯,且与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在一第二共振频带中共振,以在该第二共振频带中从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吸收该共模杂讯。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模吸收模组还包括:

一共振电路,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及第二端,且与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的至少之一共振;及

一能量消耗电路,电连接该共振电路以通过该共振电路接收该共模杂讯,且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以消耗其接收到的该共模杂讯的能量。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一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能量消耗电路更包括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一第二阻抗单元及一第三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阻抗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间;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及一第二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连接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一第二阻抗单元、一第三阻抗单元,一第四阻抗单元及一第五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阻抗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间,该第四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五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五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一第二阻抗单元及一第四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第四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电感、一第二电感、一第一电容、一第一阻抗单元、一第二阻抗单元、一第三阻抗单元、一第四阻抗单元、一第五阻抗单元及一第六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感并联于该第二阻抗单元,该第三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四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三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并联于该第四阻抗单元,该第五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六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五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第一电容并联于该第六阻抗单元;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电感、一第二电感、一第一电容、一第一阻抗单元、一第二阻抗单元、一第三阻抗单元、一第四阻抗单元、一第五阻抗单元、一第六阻抗单元、一第七阻抗单元及一第八阻抗单元,该第一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感并联于该第二阻抗单元,该第三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四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三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并联于该第四阻抗单元,该第五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六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五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第一电容并联于该第六阻抗单元,该第七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八阻抗单元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七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八阻抗单元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电感、一第二电感及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感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容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间;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二电感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电感及一第二电感,该第一电感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共振电路包括一第一电感、一第二电感、一第一电容、一第二电容及一第三电容,该第一电感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容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间,该第二电容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电容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电感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

该能量消耗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二电容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电连接在该第三电容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中的每一者还包括二差模电路,对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中的每者而言,每一差模电路电连接在该对第一端的一相对应者、该对第二端的一相对应者及该第三端间,且是一具有低通频率响应的电路。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每一差模电路包括一电连接在相对应差模传输模组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间的电感,及一电连接在相对应差模传输模组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三端间的电容。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中的每一者还包括二差模电路,对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中的每者而言,每一差模电路电连接在该对第一端的一相对应者、该对第二端的一相对应者及该第三端间,且是一具有全通频率响应的电路。

本发明杂讯抑制器,当另一差动讯号被输入到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的该对第二端时,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允许该另一差动讯号通过,而在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的该对第一端输出,且该共模吸收模组从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吸收另一相对于该差动讯号的共模杂讯。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该共模吸收模组吸收该共模杂讯,该共模杂讯实质上不会因被反射而可能泄漏至其他元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一现有的反射式共模杂讯抑制器;

图2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杂讯抑制器的一第一实施例;

图3是一方块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差动讯号以一第一传输方向传输时的讯号流;

图4是一方块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差动讯号以一第二传输方向传输时的讯号流;

图5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差模电路的一第一实施态样;

图6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差模电路的一第二实施态样;

图7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差模电路的一第三实施态样;

图8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差模电路的一第四实施态样;

图9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一实施态样;

图10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二实施态样;

图11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三实施态样;

图12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四实施态样;

图13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五实施态样;

图14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六实施态样;

图15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七实施态样;

图16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八实施态样;

图17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九实施态样;

图18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十实施态样;

图19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十一实施态样;

图20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十二实施态样;

图21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该共模吸收模组的一第十三实施态样;

图22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范例;

图23是一频率响应图,说明共模杂讯进入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范例时的穿透与反射表现;

图24是一频率响应图,说明差模成分进入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一范例时的穿透表现;

图25是一电路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范例;

图26是一频率响应图,说明共模杂讯进入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二范例时的穿透与反射表现;

图27是一频率响应图,说明差模成分进入该较佳实施例的该第二范例时的穿透表现;及

图28是一方块图,说明本发明杂讯抑制器的一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当两个元件被描述为「串联」时,其仅旨在描绘这两个元件间的串列连接,没有一定暗示流过这两个元件的电流彼此相同,也没有限制是否有附加元件连接到这两个元件的共同接点。本质上,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使用的「多个元件串联」应该被解释为仅在单独看这些元件时是串联的。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阻抗单元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电感、电容、电阻及传输线,或是电感、电容、电阻及传输线至少二者的串并联组合。

在本发明中,具有低通频率响应的电路所输入的信号在低频具有比高频相对小的插入损耗;具有全通频率响应的电路所输入的信号从直流到合理的频段范围内,讯号的插入损耗的频率响应类似于一有损或无损传输线的插入损耗的频率响应。

参阅图2,本发明杂讯抑制器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一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及一共模吸收模组4。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包括一对第一端21、一对第二端22、一第三端23,及二个第一差模电路25,每一第一差模电路25电连接在该对第一端21的一相对应者、该对第二端22的一相对应者及该第三端23间。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包括一对第一端31、一对第二端32、一第三端33,及二个第二差模电路35,每一第二差模电路35电连接在该对第一端31的一相对应者、该对第二端32的一相对应者及该第三端33间。该共模吸收模组4包括一第一端41、一第二端42,及一第三端43。

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对第二端22分别电连接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对第一端31,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第三端23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第三端33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电连接一电压参考端Vref(电压参考端的电位只有直流成分,而不具有交流成分,也就是相对射频信号而言可视为零电压而对于直流信号不一定是零电压,以下简称:地)。

参阅图3,当一差动讯号被输入到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对第一端21时,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允许该差动讯号以一第一传输方向通过,而在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对第二端32输出,且该共模吸收模组4从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吸收一相对于该差动讯号的共模杂讯,使得在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对第二端32看到的共模杂讯比在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对第一端21看到的共模杂讯少了被该共模吸收模组4吸收掉的部分。详细来说,该差动讯号的差模成分会沿长短炼线所示的路径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该差动讯号的共模杂讯会沿二点炼线所示的路径通过该共模吸收模组4到地,且被共模吸收模组4消耗掉能量。在此进一步定义,吸收共模杂讯不限于完全吸收,也可以是指吸收后的共模杂讯值低于一通讯规格所容许的阈值。

参阅图4,类似地,当另一差动讯号被输入到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对第二端32时,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允许该另一差动讯号以一第二传输方向通过,而在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对第一端21输出,且该共模吸收模组4从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吸收该另一差动讯号的共模杂讯,使得在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对第一端21看到的该另一差动讯号比在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对第二端32看到的该另一差动讯号少了被该共模吸收模组4吸收掉的共模杂讯。详细来说,该差动讯号的差模成分会沿长短炼线所示的路径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该差动讯号的共模杂讯会沿二点炼线所示的路径通过该共模吸收模组4到地,且被共模吸收模组4消耗掉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该杂讯抑制器对该差动讯号及该另一差动讯号所做的处理类似。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从该杂讯抑制器对该差动讯号及该另一差动讯号中的一者所做的处理推知该杂讯抑制器对该差动讯号及该另一差动讯号中的另一者所做的处理。因此,为了简洁起见,以下只针对该杂讯抑制器对该差动讯号所做的处理加以说明。

回归参阅图2,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端51、一第二端52及一第三端53。对于每一第一差模电路25而言,其第一端51电连接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相对应第一端21,其第二端52电连接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相对应第二端22,其第三端53电连接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第三端23。对于每一第二差模电路35而言,其第一端51电连接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相对应第二端32,其第二端52电连接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相对应第一端31,其第三端53电连接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第三端33。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是低通或全通频率响应的电路,且有多种实施态样。

图5显示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实施态样。参阅图2与图5,在该第一实施态样中,该差模电路25、35包括一电连接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与该第二端52间的电感Ld1,及一电连接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与该第三端53间的电容Cd1。

图6显示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实施态样。参阅图2与图6,该第二实施态样类似于该第一实施态样,不同之处在于该差模电路25、35还包括一电连接在该电感Ld1与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二端52间的电感Ld2,及一电连接在所述电感Ld1、Ld2的一共同接点与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三端53间的电容Cd2,且该电感Ld2电磁耦合该电感Ld1。需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态样中,该差模电路25、35可以包括三个或以上单一电感及单一电容的组合,所述组合串接(cascade)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与该第二端52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也可以是采用上述第一、第二及其它实施态样中的任一个的变形。在该变形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容的排列顺序互换。以图5为例,这里需补充说明的是,「排列顺序」互换是指从该第一端51端看进来,原本顺序是并联路径的电容Cd1、串联路径的电感Ld1,顺序可改变成是串联路径的电感Ld1、并联路径的电容Cd1,而不是单纯电容Cd1与电感Ld1的位置互换导致形成并联路径的电感Ld1、串联路径的电容Cd1(此频率响应为高通)。

图7显示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的第三实施态样。参阅图2与图7,在该第三实施态样中,该差模电路25、35包括二个电感Ld1、Ld2,及三个电容Cd1、Cd2、Cd3。该电感Ld1电连接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与该第二端52间。所述电容Cd1、Cd2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与该第二端52间串联,该电容Cd1电连接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该电容Cd2电连接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二端52。该电容Cd3及该电感Ld2在所述电容Cd1、Cd2的一共同接点与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三端53间串联。

图8显示该第一及第二差模电路25、35中的每一个的第四实施态样。参阅图2与图8,在该第四实施态样中,该差模电路25、35包括二个电容Cd1、Cd2,及二个电感Ld1、Ld2。该电容Cd1电连接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与该第二端52间。该电容Cd2及所述电感Ld1、Ld2在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至第三端51~53间电连接成Y形,该电感Ld1电连接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一端51,该电感Ld2电连接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二端52,该电容Cd2电连接该差模电路25、35的该第三端53。该电感Ld2电磁耦合该电感Ld1。

如图9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一实施态样是:该共模吸收模组4是一单向架构,其包括一电连接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第三端23的第一端,及一电连接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该第三端33的第二端,与一第一电阻R1,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一端41与该第三端43间,该共模吸收模组的第二端42与第三端43间是开路。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接收一直流电压,用于作为所有高频信号所看到的接地。

如图10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二实施态样,与其第一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模吸收模组4还包括一第二电阻R2,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与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1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三实施态样,与其第一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模吸收模组4还包括一共振电路44与一能量消耗电路45。共振电路44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及第二端41、42,且与该第一及第二差模传输模组2、3的至少之一共振。能量消耗电路45电连接该共振电路44以通过该共振电路44接收该共模杂讯,且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以消耗其接收到的该共模杂讯的能量。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Z1,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及一电连接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一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2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四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能量消耗电路45更包括一第二电阻R2,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3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五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Z1、一第二阻抗单元Z2及一第三阻抗单元Z3,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Z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阻抗单元Z3电连接于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间。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4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六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Z1及一第二阻抗单元Z2,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Z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连接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5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七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Z1、一第二阻抗单元Z2、一第三阻抗单元Z3、一第四阻抗单元Z4及一第五阻抗单元Z5,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Z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阻抗单元Z3电连接于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间,该第四阻抗单元Z4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五阻抗单元Z5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Z4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五阻抗单元Z5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6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八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阻抗单元Z1、一第二阻抗单元Z2及一第四阻抗单元Z4,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Z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第四阻抗单元Z4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R1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Z4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7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九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电感L1、一第二电感L2、一第一电容C1、一第一阻抗单元Z1、一第二阻抗单元Z2、一第三阻抗单元Z3、一第四阻抗单元Z4、一第五阻抗单元Z5及一第六阻抗单元Z6,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Z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感L1并联于该第二阻抗单元Z2,该第三阻抗单元Z3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四阻抗单元Z4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三阻抗单元Z3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L2并联于该第四阻抗单元Z4,该第五阻抗单元Z5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六阻抗单元Z6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五阻抗单元Z5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Z4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第一电容C1并联于该第六阻抗单元Z6。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Z4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8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十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电感L1、一第二电感L2、一第一电容C1、一第一阻抗单元Z1、一第二阻抗单元Z2、一第三阻抗单元Z3、一第四阻抗单元Z4、一第五阻抗单元Z5、一第六阻抗单元Z6、一第七阻抗单元Z7及一第八阻抗单元Z8,该第一阻抗单元Z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阻抗单元Z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阻抗单元Z1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感L1并联于该第二阻抗单元Z2。该第三阻抗单元Z3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四阻抗单元Z4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三阻抗单元Z3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L2并联于该第四阻抗单元Z4,该第五阻抗单元Z5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六阻抗单元Z6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五阻抗单元Z5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Z4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第一电容C1并联于该第六阻抗单元Z6。该第七阻抗单元Z7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阻抗单元Z2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八阻抗单元Z8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四阻抗单元Z4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七阻抗单元Z7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八阻抗单元Z8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19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十一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电感L1、一第二电感L2及一第一电容C1,该第一电感L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L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容C1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间。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L1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的该第三端间,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二电感L2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20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十二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电感L1及一第二电感L2,该第一电感L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41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L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L1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L1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如图21所示,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一第十三实施态样,与其第三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该共振电路44包括一第一电感L1、一第二电感L2、一第一电容C1、一第二电容C2及一第三电容C3,该第一电感L1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电感L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二端42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电容C1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间,该第二电容C2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一电感L1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电容C3具有一电连接在该第二电感L2的该第二端的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能量消耗电路45包括一第一电阻R1及一第二电阻R2,该第一电阻R1电连接在该第二电容C2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该第二电阻R2电连接在该第三电容C3的该第二端与该共模吸收模组4的该第三端43间。

图22显示本实施例的该杂讯抑制器的第一范例。参阅图2与图22,在该第一范例中,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所述第一差模电路25都采用图5所示的该第一实施态样,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所述第二差模电路35也都采用图5所示的该第一实施态样,该共模吸收模组4采用图19所示的该第十一实施态样。需注意的是,每一第一差模电路25的该电感Ld1(见图5)与该相对应第二差模电路35的该电感Ld1(见图5)串联,且流过这两个电感Ld1的电流彼此相同,所以在图12中这两个电感Ld1被画成一个等效电感Ld。

图23显示当该共模杂讯的频率在0GHz~10GHz的范围中时,该第一范例的二个分别反应该共模杂讯的穿透特性与反射特性的散射参数(即S参数),实线所示的S参数反应穿透特性,虚线所示的S参数反应反射特性。从图23可知,该共模杂讯的穿透及反射在3GHz~4GHz的频带中都大幅降低,尤其在频率为3.4GHz时更加明显,这表示该共模杂讯在此频带中被该第一范例良好地吸收了。

图24显示当该差动讯号的频率在0GHz~10GHz的范围中时,该第一范例的一反应该差动讯号的穿透特性的S参数。从图24可知,在0GHz~10GHz的频带中,该差动讯号能良好地穿透该第一范例。

图25显示本实施例的该杂讯抑制器的第二范例。参阅图2与图25,在该第二范例中,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所述第一差模电路25都采用图8所示的该第四实施态样,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的所述第二差模电路35都采用图7所示的该第三实施态样,该共模吸收模组4采用图21所示的该第十三实施态样。

图26显示当该共模杂讯的频率在0GHz~10GHz的范围中时,该第二范例的二个分别反应该共模杂讯的穿透特性与反射特性的S参数,实线所示的S参数反应穿透特性,虚线所示的S参数反应反射特性。从图26可知,该共模杂讯的穿透及反射在2GHz~2.8GHz的频带中都大幅降低,尤其在频率为2.3GHz时更加明显,这表示该共模杂讯在此频带中被该第二范例良好地吸收了。

图27显示当该差动讯号的频率在0GHz~10GHz的范围中时,该第二范例的一反应该差动讯号的穿透特性的S参数。从图27可知,在0GHz~10GHz的频带中,该差动讯号能良好地穿透该第二范例。

<第二实施例>

如图28所示,本发明杂讯抑制器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包括一第一差模电路25与一第二差模电路35,该第二差模传输模组3包括一第三差模电路45与一第四差模电路55,该第一至第四差模电路25、35、45、55彼此间的元件架构不同,或是该四个差模电路25、35、45、55彼此间元件架构相同但元件值不同。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该共模吸收模组4吸收共模杂讯,使得原本来自该第一差模传输模组2的该对第一端21上的同时存在差模信号与共模杂讯,再经过共模吸收模组4吸收共模杂讯后,可以达到良好的差模成分穿透特性及良好的共模杂讯吸收特性。因此,共模杂讯实质上不会因被反射而可能泄漏至周边电路的其他元件。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相关技术
  • 杂讯抑制器
  • 一种低杂讯降频器电路和低杂讯降频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93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