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总成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总成

背景技术

万吨回转窑是国内外水泥冶金设备生产企业最大的万吨回转窑设备,由筒体,支撑轴承(装置),传动装置,活动窑头,窑尾密封装置,喷煤管装置等部件组成。万吨回转窑的窑体与水平呈一定的倾斜,整个窑体由托轮装置支承,并有控制窑体上下窜动的挡轮装置。作为大型水泥厂的“心脏”设备,万吨回转窑的运行品质直接影响到整个水泥厂的产量及运转率。

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承受整个窑体的重量,主要包括简体、衬砖、换热装置、物料、滚圈、齿圈这些重量的集合,同时附带熟料翻转时的高强度冲击。万吨回转窑托轮和轴承结构主要作用是使简体、滚圈能在托轮上进行低速平稳转动。托轮是支承万吨回转窑运转的,而托轮轴支撑轴承是支承万吨回转窑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万吨回转窑的托轮轴承属于液体润滑滑动轴承,其优点是承载能力强,工作平稳、抗冲击、可靠、无噪声以及使用寿命长。

现有的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为多层结构体组合结构,其轴瓦结构通常为衬瓦与支撑调心球面瓦组合而成,而这样的组合方式存在缺陷,例如在安装时,传统结构型式的衬瓦与托轮轴的配合接触面、配合侧隙往往依靠费时费工反复的人力刮研,其整个安装过程繁琐、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很高,常规型号的窑托轮轴的安装将近一个月,大大增加了安装周期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结构型式的衬瓦与托轮轴的配合接触面、配合侧隙往往依靠费时费工反复的人力刮研,其整个安装过程繁琐、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很高,常规型号的窑托轮轴的安装将近一个月,大大增加了安装周期和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总成,包括托轮、托轮轴和两个轴承,所述托轮轴设置在托轮的中心轴上,且所述托轮轴的两端均延伸至托轮外,两个所述轴承对称设置在托轮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与托轮轴的两端连接,每个所述轴承内均设有双金属瓦轴,两个所述双金属瓦轴均分别与托轮轴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轴承均包括轴承上盖、轴承底座、封闭盖板和装配架,所述轴承上盖设置在轴承底座的上方,所述轴承上盖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封闭盖板设置在轴承上盖上,且所述封闭盖板与轴承上盖上设有的观察口对应,所述装配架设置在轴承上盖与轴承底座之间,所述装配架与托轮轴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与轴承底座之间通过球面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均采用轴承合金层与球面瓦复合一体所形成。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内孔采用椭圆结构型式,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均与托轮轴之间采用大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淋油组件包括连接架、油勺、进油架和漏油架,所述连接架和油勺均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架的一端均设置在装配架上,每个所述油勺均设置在一个连接架上,所述进油架和漏油架呈水平状态设置在轴承上盖的底端上,所述进油架与漏油架呈水平连通,四个所述油勺均与进油架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隔断组件包括固定架和阻隔板,所述固定架设置在轴承上盖上,所述阻隔板设置在固定架的底端上,且所述阻隔板位于托轮轴的上方,所述阻隔板与托轮轴呈接触状态,所述组隔板为软性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现有技术中,传统结构型式的衬瓦与托轮轴的配合接触面、配合侧隙往往依靠费时费工反复的人力刮研,其整个安装过程繁琐、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很高,常规型号的窑托轮轴的安装将近一个月,大大增加了安装周期和成本的问题;本发明中设计的结构产品总成集合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与托轮轴于一体,可直接成品交付应用于万吨回转窑上,避免分体安装过程中托轮轴与滑动轴承之间瓦面技术要求的缺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过程繁琐、安装难度以及安装成本很高的问题,减少了拆装和研配过程以及安装时间和成本。

其二,本发明中,采用双金属轴瓦替代原设计结构中分体式的衬瓦和球面瓦,将轴承合金层与球面瓦复合一体,轴承合金采用高强度锡青铜材质,使用机器人电弧沉积工艺熔覆,轴承合金层薄约3-5mm,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提升抗蠕变性能。

其三,本发明中,双金属轴瓦与托轮轴间采用大间隙配合,双金属轴瓦内孔采用椭圆结构型式,通常设置预载荷系数0.1~0.25,内孔中心与轴心偏置,双金属轴瓦配合尺寸按6级精度加工,双金属轴瓦侧面开设大进油槽和副油楔,经计算的承载状态双金属轴瓦瓦面接触角为20°-50°小接触角,预载荷椭圆瓦线型和瓦侧油槽大大提升轴承润滑性能,属于免刮型轴瓦设计,缩减轴承单元安装和调试周期。

其四,本发明中,当托轮轴在带动装配架进行转动时,装配架会带动四个连接架使得四个油勺进行同步转动,每个油勺在转动到轴承内的底部时都会将多余的润滑油进行装勺,当油勺转动至进油架的上方时,则油勺会因为角度的原因将润滑油倒入至进油架内,当进油架内的润滑油较多时会平均流入至漏油架内,然后随着漏油架上设有的漏油孔流入至托轮轴与双金属瓦轴上;本发明中,淋油组件属于自循环机构,可以将轴承内多余的油重新进行利用,增加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其五,本发明中,双金属瓦轴在与托轮轴进行配合转动时,阻隔板可以使二者之间产生的多余润滑油进行阻隔,防止其流出轴承外,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其六,本发明中,双金属瓦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的衬瓦和球面瓦来说其体积较小,放置在轴承内可以节省空间。

其七,本发明中,轴承上盖上设有的观察口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轴承内部进行观察,方便对轴承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轴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双金属瓦轴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托轮1、托轮轴2、轴承3、轴承上盖31、轴承底座32、封闭盖板33、装配架34、双金属瓦轴35、淋油组件4、连接架41、油勺42、进油架43、漏油架44、漏油孔45、隔断组件5、固定架51、阻隔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万吨回转窑支撑轴承总成,包括托轮1、托轮轴2和两个轴承3,所述托轮轴2设置在托轮1的中心轴上,且所述托轮轴2的两端均延伸至托轮1外,两个所述轴承3对称设置在托轮1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轴承3分别与托轮轴2的两端连接,每个所述轴承3内均设有双金属瓦轴35,两个所述双金属瓦轴35均分别与托轮轴2的两端连接。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以单元总成供货状态,减少现场安装过程中的拆装与研配,提高配合精度,属于免刮型新型滑动轴承3结构,减少了拆装和研配过程,安装时间和成本。

具体的,参照图1-图2所示,每个所述轴承3均包括轴承上盖31、轴承底座32、封闭盖板33和装配架34,所述轴承上盖31设置在轴承底座32的上方,所述轴承上盖31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封闭盖板33设置在轴承上盖31上,且所述封闭盖板33与轴承上盖31上设有的观察口对应,所述装配架34设置在轴承上盖31与轴承底座32之间,所述装配架34与托轮轴2连接。本发明中,轴承上盖31上设有的观察口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轴承3内部进行观察,方便对轴承3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具体的,参照图3-图4所示,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35与轴承底座32之间通过球面配合连接;本发明中,双金属瓦轴35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的衬瓦和球面瓦来说其体积较小,放置在轴承3内可以节省空间。

具体的,参照图3-图4所示,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35均采用轴承3合金层与球面瓦复合一体所形成;本发明中,轴承3合金采用高强度锡青铜材质,使用机器人电弧沉积工艺熔覆,轴承3合金层薄约3-5mm,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提升抗蠕变性能。

具体的,参照图3-图4所示,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35内孔采用椭圆结构型式,每个所述双金属瓦轴35均与托轮轴2之间采用大间隙配合;本发明中,通常设置预载荷系数0.1~0.25,内孔中心与轴心偏置,双金属轴瓦配合尺寸按6级精度加工,双金属轴瓦侧面开设大进油槽和副油楔,经计算的承载状态双金属轴瓦瓦面接触角为20°-50°小接触角,预载荷椭圆瓦线型和瓦侧油槽大大提升轴承3润滑性能,属于免刮型轴瓦设计,缩减轴承3单元安装和调试周期。

具体的,参照图2-图3所示,所述淋油组件4包括连接架41、油勺42、进油架43和漏油架44,所述连接架41和油勺42均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架41的一端均设置在装配架34上,每个所述油勺42均设置在一个连接架41上,所述进油架43和漏油架44呈水平状态设置在轴承上盖31的底端上,所述进油架43与漏油架44呈水平连通,四个所述油勺42均与进油架43相对应;在进行作业时,当托轮轴2在带动装配架34进行转动时,装配架34会带动四个连接架41使得四个油勺42进行同步转动,每个油勺42在转动到轴承3内的底部时都会将多余的润滑油进行装勺,当油勺42转动至进油架43的上方时,则油勺42会因为角度的原因将润滑油倒入至进油架43内,当进油架43内的润滑油较多时会平均流入至漏油架44内,然后随着漏油架44上设有的漏油孔45流入至托轮轴2与双金属瓦轴上35;本发明中,淋油组件4属于自循环机构,可以将轴承3内多余的油重新进行利用,增加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具体的,参照图2-图3所示,所述隔断组件5包括固定架51和阻隔板52,所述固定架51设置在轴承上盖31上,所述阻隔板52设置在固定架51的底端上,且所述阻隔板52位于托轮轴2的上方,所述阻隔板52与托轮轴2呈接触状态,所述组隔板为软性材料。本发明中,双金属瓦轴35在与托轮轴2进行配合转动时,阻隔板52可以使二者之间产生的多余润滑油进行阻隔,防止其流出轴承3外,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