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目标设置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目标设置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设置目标的目标设置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目标设置方法,所述目标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设备进行校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对搭载于汽车的车灯、外界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调整,有时在车辆的前方或后方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车辆前方设置的用于校准的目标的定位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517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的情况下,有时要确定以轮胎为基准的车辆侧的基准点。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因轮胎的转轮状态、轮胎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或角度等,而对目标的设置位置的精度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用于校准的目标的设置精度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目标设置装置,其用于设置目标,该目标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设备进行校准,所述目标设置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基准点设定部,所述基准点设定部在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两外侧设定车辆侧的基准点,

所述基准点设定部包括:

杆状部件,其能够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车辆而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抵接于所述车辆的两轮胎;

一对基准点形成部,所述一对基准点形成部在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以位于所述车辆的两外侧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杆状部件,并且形成表示所述基准点的标记;以及

移动部,其在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下使所述基准点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目标设置装置的目标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工序,将所述基准点设定部配置于所述车辆;

位置对准工序,使所述移动部移动,由此使所述轮胎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基准点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准;

调整工序,以使所述基准点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满足既定条件的方式操作所述车辆的转向盘,由此对所述轮胎进行角度调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用于校准的目标的设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目标设置装置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对车辆配置有图1的目标设置装置和目标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前杆部件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基准部件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5的(a)~(c)是示出基准点形成部的概略的图。

图6是说明连接部件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出目标设置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8的(a)~(c)是说明轮胎的配置对目标设置精度的影响的图。

图9是示出使用目标设置装置的目标设置方法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执行图9的目标设置方法时车辆和目标设置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例示出目标点TP从所期望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

图12的(a)、(b)是例示出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的确认方法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目标设置装置;2:前杆部件;4:基准部件;6:连接部;60L、60R、62L、62R: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涉及的发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不是必须全部包含在发明中。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特征中的两个以上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另外,对同一或者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各图中,X方向表示车辆V的前后方向,Y方向表示车辆V的车宽方向,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侧方)、上下等表现表示以车身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前、前方等表现对应于+X方向,后、后方等表现对应于-X方向。另外,例如,左、左侧等表现对应于+Y方向,右、右侧等表现对应于-Y方向。同样,车身内侧和车身外侧(车内外)等表现也表示以车身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关系。

<目标设置装置的概要>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目标设置装置1的概略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对车辆1配置有图1的目标设置装置1和目标T的状态的图。目标设置装置1是用于为了对搭载于车辆V的车灯、外界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调整而在规定位置设置目标T的装置。以下,以设置用于对雷达V1进行校准的目标T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雷达V1作为在车辆V的前部搭载的外界传感器。然而,目标设置装置还能够用于调整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其它外界传感器,另外,通过设置在车辆V的后方,还能够用于调整车辆V后部的设备。

目标设置装置1包括前杆部件2、基准部件4以及连接部6。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杆部件2以及基准部件4在前后方向分离设置,连接部6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并且,使形成于基准部件4的基准点400L、400R对准车辆V的规定位置,由此使形成于前杆部件2的目标点TP对准于满足用于调整设备的既定条件的位置。

能够适当地设定既定条件,例如目标点TP可以是,位于车辆V的中心线VC的延长线上且在前后方向距前轮的车轮中心的距离为1m~10m的既定距离的点。另外也可以是,目标点TP在宽度方向从车辆V的中心线VC偏离。

<前杆部件>

一并参照图3。图3是示出前杆部件2的结构例的图。前杆部件2是作为目标设定部的杆状部件,其中所述目标设定部设置有表示目标T的设置位置的目标点TP。前杆部件2能够配置为,在配置于车辆V时,在车辆V的前方或者后方跨车宽方向而延伸。前杆部件2包括:主体21;形成目标点TP的点形成部件22;以及能够卡止连接部6的连接部件(后述)的销23、24L、24R。

主体21是构成前杆部件2的骨架的部件,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为中空的且具有矩形的剖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21夹着点形成部件22被分割为左右部分,包括左侧部分21L和右侧部分21R。但是,主体21也可以一体成型。另外,前杆部件2的材料、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其它材料、形状等。

点形成部件22是规定目标点TP的位置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点形成部件22形成为被主体21的左侧部分21L和右侧部分21R夹着。作为一例,点形成部件22也可以具有能够与主体21的中空部分卡合的凸部,通过与主体21卡合而被安装于主体21。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左侧部分21L和右侧部分21R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凸状的部分,点形成部件22具有与其卡合的凹部。并且,例如,也可以是,点形成部件22不被左侧部分21L与右侧部分21R夹着,而是点形成部件22从上侧夹着主体21。但是,通过点形成部件22被左侧部分21L和右侧部分21R夹着,能够精度良好地确定点形成部件22在宽度方向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点形成部件22包括以主体21侧为底边且以基准部件4侧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部分,该三角形的顶点被规定为目标点TP。因此,通过使目标T对准该三角形的顶点,能够将目标T设置为满足用于调整设备的既定条件。

销23、24L、24R将连接部6的后述的连接部件60L、60R、62L、62R卡止于前杆部件2。更具体而言,销23将连接部件62L、62R卡止于前杆部件2,销24L将连接部件60L卡止于前杆部件2,销24R将连接部件60R卡止于前杆部件2。即,销23、24L、24R是前杆部件2侧的连接部6的安装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销23、24L、24R为从基部25向上方延伸设置,其中所述基部25从主体21向基准部件侧延伸。基部25例如是金属板,能够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主体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2L、62R被共通的销23卡止在前杆部件2侧。由此,基准部件4侧的销408L、408R与销24形成三角形,由此在用连接部件62L、62R将它们连接时,销24的位置被确定为一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销23被设置在车辆V的中心线VC的延长线上。由此,从销23分别至基准部件4侧的销408L、408R为止的距离为等距离,因此,能够使连接部件62L、62R的长度相同。

<基准部件>

图4是示出基准部件4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另外,图5的(a)~图5的(c)是示出基准点形成部40L的概略的图,图5的(a)是左视图,图5的(b)是俯视图,图5的(c)是后视图。另外,关于基准点形成部40L所说明的结构,基准点形成部40R也能具有对应的结构。

基准部件4(基准点设定部)是设置有基准点400L、400R的部件,其中所述基准点400L、400R是确定车辆V与目标点TP的距离时车辆V侧的基准。在配置于车辆V时,形成为基准点400L、400R分别位于车辆V的车宽方向的左右外侧。基准部件4包括一组基准点形成部40L、40R以及定位部42。

定位部42是能够以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抵接于车辆V的两轮胎的方式配置于车辆V的杆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42被设置为将左右的基准点形成部40L、40R连接。例如,定位部42可以是金属制的管件,其两端部分别与一组基准点形成部40L、40R的基部402L、402R连接。

基准点形成部40L、40R是以在被配置于车辆V的情况下位于车辆V的两外侧的方式被安装于定位部42并且形成有表示基准点400L、400R的标记的一对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形成部40L包括基部402L、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以及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

基部402L是与定位部42连接的部分,从定位部42的端部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是使基准点400L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部分,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基部402L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基部402L而滑动。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是使基准点400L沿车宽方向移动的部分,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而沿车宽方向移动。通过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406R,能够对车宽不同的多种车辆V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形成部40L包括用于测定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相对于定位部42的位置的标尺409L(刻度)。具体而言,标尺409L被设置为,能够读取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距基部402L的顶端的距离。换言之,标尺409L被设置为,能够读取基部402L的顶端部从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突出的突出量。根据该结构,通过读取标尺409L的值,能够掌握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在前后方向相对于定位部42的位置。

另外,在基准点形成部40L没有设置标尺409L的形态下,作业者能够使用分体的标尺或者测距传感器等来测定基准点形成部40L相对于定位部42的位置。

<垂吊部>

目标设置装置1包括用于对轮胎WL、WR的车轮中心WC与基准点400L进行位置对准的垂吊部50L。在本实施方式中,垂吊部50L包括安装部501L、突出部502L以及锤部503L。另外,关于对垂吊部50L进行说明的结构,垂吊部50R也具有对应的结构。

安装部501L是相对于轮胎WL可拆装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钩挂在轮胎WL的槽中而被安装于轮胎WL。安装部501L包括:钩挂部5011L,其被钩挂于轮胎槽;以及板部件5012L,其抵接于轮胎WL的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表面。根据这种结构,无需使用例如螺栓等紧固部件,另外,无需使用工具进行紧固作业就能够容易地将安装部501L安装于轮胎WL。

突出部502L被设置为,在安装部501L被安装于轮胎WL的状态下从安装部501L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锤部503L包括线材等的线状部件以及锤体。线状部件的一端连接于突出部502L,并且另一端连接于锤体。即,构成为,锤体借助线状部件而从突出部502L垂下。

<连接部件>

一并参照图1和图6。图6是说明连接部件60L、60R、62L、62R的结构例的图。以下,关于连接部件60L、60R、62L、62R的结构,有时以连接部件60L为例,但连接部件60R、62L、62R也能够具有同样的结构。

以从基准点400L、400R至目标点TP为止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满足既定条件的方式,连接部6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6具有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分别连接的一组连接部件60L、60R及一组连接部件62L、62R。

连接部件60L包括线材600以及固定部602。线材600被设定为从基准点400L至目标点TP为止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满足既定条件的长度。另外,固定部602用于将线材600固定于前杆部件2或者基准部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602具有能够卡止销24L的环形。例如,固定部602例如由金属部件等形成。另外,固定部602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其它部件,但通过采用金属部件等那样安装时长度不易发生变化的部件,能够抑制目标的设置精度降低。另外,固定部602L相对于线材600L既可以是可拆装,也可以是通过钎焊或焊接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基准部件4配置于车辆V时,连接部件60L、60R分别在车辆V的左右外侧来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辆V的中心线VC平行地延伸,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另外,在将基准部件4配置于车辆V时,连接部件62L、62R分别从车辆V的左右外侧向车宽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另外,连接部件60L、60R分别在车辆V的左右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也可以采用与车辆V的中心线VC不平行的结构。

对连接部件60L、60R的长度进行说明。目标设置装置1用于以车辆V侧的基准点400L、400R与目标T的在前后方向的距离X1满足既定条件的方式来设置目标T,基准点400L、400R与目标点TP、安装有连接部件60L、60R的销408L、408R与销24L、24R在前后方向偏离。因此,连接部件60L、60R的长度X2(=从销408L、408R至销24L、24R为止的距离)为

X2=X1+X3-X4式(1)。

在此,X3是从目标点TP至销24L、24R为止的前后方向的距离,X4是从基准点400L、400R至销408L、408R为止的距离。如上所述,连接部件60L、60R还能够采用与车辆V的中心线VC不平行的结构,但通过与中心线VC平行地设置,能够容易地基于式(1)设定为同基准点400L、400R与目标点TP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长度。

另一方面,连接部件62L、62R的长度L1能够基于连接部件60L、60R的长度X2以及从车辆V的中心线VC至销408L、408R为止的Y方向的距离Y3,并通过式(2)来计算

L1=(X2

在此,不使用连接部件60L、60R而用连接部件62L、62R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由此也能够确定目标点TP。然而,在不使用连接部件60L、60R的情况下,有时前杆部件2会以销23为轴发生转动。由此,相对于销23而在X方向偏离设置的目标点TP的位置会发生偏移,有时无法以所期望的精度来配置目标T。另外,在目标点TP位于从车辆V的中心线VC向车宽方向(Y方向)也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前杆部件2的转动而导致对目标点TP的偏移的影响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与中心线VC平行的连接部件60L、60R以及从车辆外侧朝向中心的连接部件62L、62R,能够抑制前杆部件2以销23为转动轴而转动。具体而言,用连接部件62L、62R将与销23分离的销24L、24R相对于基准部件4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由此抑制前杆部件2绕销23转动。由此,能够减少目标点TP的偏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点TP的位置精度。

另外,有时会因车辆V的种类、要进行调整的设备的种类而所要求的从车辆V侧的基准点至目标点TP为止的距离X1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准备多种长度的连接部件60L、60R、62L、62R,使用与所要求的距离X1相应的连接部件60L、60R、62L、62R。由此,即使在车辆V的种类、要进行调整的设备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变更连接部件60L、60R、62L、62R来进行应对,前杆部件2和基准部件4能够使用相同的部件。

<目标设置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概略>

接着,对目标设置装置1的使用方法的概略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目标设置装置1的使用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在S1中,作业者将目标设置装置1配置于车辆V。例如作业者按以下顺序将目标设置装置1配置于车辆V。

首先,作业者将基准部件4插入车辆V的下部。更具体而言,以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被配置于车辆V时它们成为夹着轮胎WL的WR的位置关系的方式,作业者将基准部件4插入到轮胎WL、WR的后方。

接着,作业者使基准部件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车辆V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对准。例如,也可以在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设置能够测定车宽方向上至轮胎WL、WR为止的距离的标尺。还也可以是,以在左右的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406R设置的标尺的读取值一致的方式,调整定位部42在车宽方向的位置,由此使基准部件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车辆V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对准。这样,使基准部件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车辆V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对准,由此能够使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分别距车辆V的宽度方向的中心VC的距离对齐。

接着,作业者用连接部件60L、60R将基准部件4与前杆部件2连接。之后,作业者向车辆V的前方方向轻拉前杆部件2来使定位部42对齐抵接于轮胎WL、WR,由此对基准部件4进行定位。

在S2中,作业者对轮胎WL、WR与基准点400L、400R进行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用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来对基准点400L、400R与轮胎WL、WR的车轮中心WC执行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准。例如,作业者以使基准点400L、400R与锤部503L、503R的锤体的顶端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使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移动来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设置有用于将连接部件60L、62L卡止的共通的销408L。因此,即使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沿前后方向移动,销408L与基准点400L在前后方向的距离也保持固定,因此,从基准点400L至目标点TP为止的前后方向的距离也保持固定。另外,前后方向移动部404R也同样。

在S3中,配置目标T。例如,作业者将连接部件62L、62R连接于基准部件4以及前杆部件2。由此,前杆部件2相对于基准部件4的位置唯一地确定。然后,作业者向车辆V的前方方向拉动前杆部件2并使其稳定后,将前杆部件2置于地面,在与目标点TP对应的位置处进行标记。然后,作业者在所标记出的位置设置目标T。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用在车辆V的左右外侧延伸的连接部件60L、60R以及分别从车辆V的左右外侧向车辆V的中心侧延伸的连接部件62L、62R,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点TP的定位精度,由此能够提高在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T时的作业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车辆V侧的基准点至目标点TP为止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满足既定条件的方式,用连接部6将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连接。因此,无需测定前杆部件2与基准部件4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因而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轮胎的配置对目标设置精度的影响>

图8的(a)至(c)是说明轮胎WL、WR的配置对目标设置精度的影响的图。基于安装角度或者安装位置等的轮胎WL、WR配置有时会在车辆V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如本实施方式的目标设置装置1那样,在按轮胎规格来确定车辆V侧的基准点的情况下,有时该偏移会对目标T的设置精度产生影响。

图8的(a)示出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前述的<目标设置装置的使用例>来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由此能够以所期望的精度配置目标T。

另一方面,图8的(b)为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对目标T的设置精度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的例子,示出轮胎WL、WR的安装角度发生偏移的情况。更具体而言,示出轮胎WL、WR的前束角发生偏移的情况。在该例子中,当用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使基准点400L、400R对准轮胎WL、WR的车轮中心WC时,基准点400L与400R位于在前后方向发生偏移的位置。因此,目标T的设置位置会从目标位置发生偏移(参照图11)。这种前束角的偏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轮胎WL、WR相对于车辆V的安装角度、对车辆V配置目标设置装置1时轮胎WL、WR的转轮状态等。

另外,即使在如图8的(b)所例示的那样轮胎WL、WR发生前束角的偏移的情况下,如果该偏移在既定范围内,则定位部42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与前束角没有偏移的情况相比也看不到变化,或者收敛于无影响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定位部42在前后方向的位置是通过抵接于轮胎WL、WR后侧的表面来缺定的,但在实际的车辆V中,与前束角的偏移的影响相比,轮胎WL、WR的挠曲等影响为支配性的。另外,前束角的偏移的既定范围内可以是,在例如将偏移量换算为转向盘的操舵角时,为40°~50°以内。

另外,图8的(c)为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对目标T的设置精度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的例子,示出轮胎WL、WR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车轮不整齐的情况下)。在该例子中,当用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使基准点400L、400R对准轮胎WL、WR的车轮中心WC时,基准点400L与400R位于在前后方向发生偏移的位置。因此,目标T的设置位置会从目标位置发生偏移。另外,车轮不整齐例如可能是因后倾角的偏移、悬架不正常等而产生的。

这样,在轮胎WL、WR处于转轮状态下,或者在轮胎WL、WR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或角度等不在容许范围内等情况下,有时会对目标设置装置1设置目标时的设置位置的精度产生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轮胎WL、WR的方向调整正确,或者在检测到轮胎安装状态异常时目标设置装置1中止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来设置目标时,考虑到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来进行目标的设置。

<考虑到轮胎的配置偏移的目标的设置方法>

图9是示出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的目标设置方法的例子的流程图,示出考虑到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的方法。

在S10中,确认轮胎WL、WR的偏磨耗是否在容许范围内,如果在容许范围内则进入S11,如果不在容许范围内则进入S18。在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大的情况下,即在轮胎WL、WR的四轮定位不正常的情况下,有时轮胎WL、WR发生偏磨耗。作为一例,在外倾角的偏移大的情况下,有时轮胎WL、WR的磨耗在车宽方向有偏差。在本实施方式中,确认轮胎WL、WR的偏磨耗的状态,由此能够掌握轮胎WL、WR发生了无法执行S11~S17工序程度的位置偏移的情形。

在此,在进入S18的情况下,对轮胎WL、WR执行四轮定位。即,在判断为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不在容许范围内(定位不正常)的情况下,对轮胎WL、WR执行四轮定位。在对轮胎WL、WR执行四轮定位之后,返回S10,再次通过后述的S11~S17工序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对目标T进行设置。

在S11中,使转向盘SW成为中立状态。例如,作业者操作转向盘SW,调整为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轮辐角度)看上去成为中立。

在S12中,对车辆V配置目标设置装置1。图10的(a)示出对车辆V配置有目标设置装置1的状态。例如,本工序能够是与图7的S1同样的工序。基于某方面来看,本工序是将作为基准点设定部的基准部件4配置于车辆V的配置工序。

在S13中,用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对轮胎WL、WR与基准点400L、400R进行位置对准。图10的(b)示出轮胎WL、WR与基准点400L、400R位置对准后的状态。例如,本工序能够是与图7的S2同样的工序。基于某方面来看,本工序是使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移动由此使轮胎WL、WR的中心位置与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准的位置对准工序。

在S14中,确认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左右差是否在容许范围内,如果在容许范围内则进入S17,如果不在容许范围内则进入S15。如图10的(b)所示,在轮胎WL、WR的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S13中的位置对准的结果,有时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会产生左右差。当在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产生左右差的状态下设置目标T时,目标T的位置会从车辆V的中心线VC向宽度方向偏移。例如,图11例示出目标点TP从所期望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状态,示出从图10的(b)所示的状态将连接部件62L、62R连接于基准部件4和前杆部件2并且确定了相对于基准部件4的两个位置的状态。在该例子中,由于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产生左右差,因此目标点TP的位置向左侧偏移。

但是,如果虽然由于目标T在宽度方向发生偏移而使雷达V1的设置角度发生了偏移但是通过雷达V1的自己学习功能而处于能按照实际运行状态进行修正的范围内,则能够不进行后述的S15中的调整而进行目标T的设置(S1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左右差的容许范围被设定为通过自己学习功能而能够修正的范围,收敛于如下的值:服务作业所要求的精度(例如相对于标记位置的左右摆幅在±5mm以内,换言之,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差小于4mm)。但是,容许范围能够按照车辆V、作为校准对象的设备的结构来适当地变更。另外,在作为校准对象的设备不具有自己学习功能、其它校正功能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以目标T在宽度方向的位置收敛于所容许的误差内的方式,来对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设置左右差的容许范围。另外,也可以是,根据车辆V的种类或者锤部503L、503R与轮胎WL、WR在车宽方向的距离等来决定容许范围。

在S15中,对轮胎WL、WR执行角度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满足既定条件的方式操作车辆V的转向盘SW,由此对轮胎WL、WR进行角度调整。在此,作为既定条件例如能够举出,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或者这些位置的差在既定值内(例如1mm~3mm以内)。例如,在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偏移为5mm的情况下,以使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分别各移动偏移的1/2即2.5mm的方式,来对轮胎WL、WR进行角度调整。换言之,以等分地分配左右的前束角度的方式来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标尺409L、409R,因此例如能够以左右的标尺409L、409R的读取值成为相同值的方式来对轮胎WL、WR执行角度调整。另外也可以是,在轮胎WL、WR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的偏差大且即使操作转向盘SW也无法满足既定条件的情况下,进入S18。

在S16中,确认S15中对轮胎WL、WR的角度调整中的转向盘SW的操作量是否在阈值内,如果在阈值内则进入S17。如果转向盘SW的操作量不在阈值内则进入S18,对轮胎WL、WR执行四轮定位。转向盘SW的操作量例如能够是转向盘SW从中立状态开始旋转的旋转角度。作为一例,也可以将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40°~50°设定为阈值。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左右的轮胎WL、WR相对于行进方向而前束角向相同一侧发生偏移时,操作转向盘SW由此能够使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准。然而,在实际的车辆V中,前束角、后倾角或者外倾角的偏移有可能复合地发生,在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调整中有时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比较大。例如,当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超过40°~50°时,所设置的定位部42会因左右的轮胎WL、WR的角度变化而移动,有时无法按所期望的精度来设置目标T。有时即使操作转向盘SW也无法使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差收敛于既定值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向盘SW的操作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S16:“否”)对轮胎WL、WR执行四轮定位(S18)。

图12的(a)和图12的(b)是例示确认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的确认方法的图。图12的(a)是转向盘SW及其周边的俯视图,是示出转向盘SW处于中立状态的情况的图。图12的(b)是转向盘SW及其周边的俯视图,是转向盘SW处于调整轮胎WL、WR的角度后的状态的情况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转向盘SW的安装部70的固定部701以及可动部702分别附加标记7011、7021。并且,以在转向盘SW的中立状态下彼此在宽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式来设置标记7011、7021(图12的(a))。当转动转向盘SW时,标记7011、7021之间发生与之相当的量的偏移(图12的(b)),因此,能够根据该偏移量与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的关系求出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因此,作为S16中的转向盘SW的操作量的阈值,除了能够采用旋转角度(°)本身的值以外,还能够采用该偏移量(mm)等。

另外,获取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转向盘SW设置模拟或者数字的角度计来测定转向盘SW的旋转角度。另外,也可以获取车辆V具备的转向盘SW的转轮角传感器的读取值等。

在S17中,进行目标T的设置。例如,本工序能够是与图7的S3同样的工序。在S16的分支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本工序,因此,基于某方面来看,本工序是调整工序中从转向盘SW的中立状态开始操作转向盘SW的操作量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设置目标T的设置工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以轮胎WL、WR为基准来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T的情况下,能够对轮胎WL、WR执行角度调整(S15)。因此,能够提高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时的设置精度。

另外,在轮胎WL、WR的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考虑在对轮胎WL、WR进行了四轮定位之后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来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T。然而,尽管该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会对目标设置装置1设置目标T时的设置精度产生影响,但作为车辆V有时也在容许范围内。例如,在由于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而产生的斜行程度处于通过学习功能等而能够修正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说作为车辆V而言为容许范围内的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对轮胎WL、WR进行了四轮定位之后由目标设置装置1对目标T进行设置时,对目标T的设置作业需要时间,作业效率会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左右的基准点400L、400R产生前后方向的位置差的情况下,在轮胎WL、WR的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对轮胎WL、WR进行角度调整(S14~S15)。并且,如果此时转向盘SW的操作量在阈值以内,则对目标T执行设置(S16~S17)。因此,能够抑制作业效率下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目标设置装置1来确认轮胎WL、WR的配置的偏移是否为需要对轮胎WL、WR进行四轮定位的程度。即,目标设置装置1能够兼具检测是否需要对轮胎WL、WR进行四轮定位的功能。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针对前轮操舵的车辆V,将用于对设置于车辆V前部的设备进行校准的目标T设置在车辆V的前方的情况下的设置方法。然而,例如针对四轮转轮的车辆、铲车等后轮转向的车辆,在将用于对设置于车辆后部的设备进行校准的目标T设置在车辆V的后方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目标设置装置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相对于基部402L而滑动由此沿前后方向移动,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相对于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而滑动由此沿车宽方向移动。然而,基准点形成部40L、40R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还能够用公知的方法来调整基准点400L、400R的位置。另外,基准点形成部40L、40R还可以具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在由前后方向移动部404L、404R和车宽方向移动部406L、406R进行位置调整后限制其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调整后基准点发生偏移。

<实施方式的总结>

上述实施方式至少公开以下目标设置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目标设置方法。

1.上述实施方式的目标设置装置是用于设置目标的目标设置装置1,该目标用于对搭载于车辆的设备进行校准,

所述目标设置装置具备基准点设定部4,所述基准点设定部4在被配置于所述车辆V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两外侧设定车辆侧的基准点400L、400R,

所述基准点设定部包括:

杆状部件42,其能够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车辆而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抵接于所述车辆的两轮胎;

一对基准点形成部40L、40R,所述一对基准点形成部在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以位于所述车辆的两外侧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杆状部件,并且形成表示所述基准点的标记,

所述基准点形成部包括移动部404L、404R,所述移动部在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下使所述基准点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以轮胎为基准来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的情况下,能够对轮胎执行角度调整。因此,能够提高用于校准的目标的设置精度。

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还具有垂吊部50L、50R,所述垂吊部能够安装于所述轮胎,并且从所述轮胎垂下。

根据该实施方式,使垂吊部与车辆侧的基准点对准,由此能够提高调整车辆侧的前后方向的位置时的精度。

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所述基准点设定部包括刻度409L、409R,所述刻度用于测定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杆状部件的位置。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能够测定移动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对轮胎执行角度调整。

4.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还具备:

目标设定部2,其能够被配置为在所述车辆的前方跨越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而延伸,并且设置有表示所述目标的设置位置的目标点;以及

连接部6,其以所述基准点设定部与所述目标设定部分离既定距离的方式将所述基准点设定部与所述目标设定部连接。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向对于车辆侧的基准点而言满足既定条件的位置处设定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的位置。

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所述连接部包括:

一组第一连接部件60L、60R,在所述基准点设定部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分别在所述车辆的左右外侧将所述基准点设定部与所述目标设定部连接;以及

一组第二连接部件62L、62R,在所述基准点设定部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从所述车辆的左右外侧向所述车宽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将所述基准点设定部与所述目标设定部连接。

根据该实施方式,用在车辆的外侧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将目标设定部与基准点设定部连接。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点的定位精度,由此能够提高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时的作业性。

6.上述实施方式的目标设置方法包括:

配置工序S12,将所述基准点设定部配置于所述车辆;

位置对准工序S13,使所述移动部移动,由此使所述轮胎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基准点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位置对准;

调整工序S15,以使所述基准点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满足既定条件的方式操作所述车辆的转向盘,由此对所述轮胎进行角度调整。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以轮胎为基准来设置用于校准的目标的情况下,调整轮胎的角度。因此,能够提高用于校准的目标的设置精度。

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还包括设置工序S17,在所述调整工序中从所述转向盘的中立状态开始操作所述转向盘的操作量在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所述设置工序S17中设置所述目标。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在轮胎的安装角度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设置目标。

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还包括四轮定位工序S18,在所述调整工序中从所述转向盘的中立状态开始操作所述转向盘的操作量超过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四轮定位工序中对所述轮胎执行四轮定位。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轮胎的安装角度超过容许范围的情况下,在执行了四轮定位之后执行用于校准的目标的设置。

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技术分类

0612011473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