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工件加工冷却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9:33


一种工件加工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件加工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在铸造金属工件时,将金属熔液倒入到模具中,对其进行铸造定型,得到工件的毛坯,但是由于大多的金属工件铸造后的温度过高,导致生产时的工期被延长。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冷却这一问题,通常利用水冷和风冷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冷却,以便于加速工件冷却的速度,更加方便后续的生产加工。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或者风冷的设备难以进行结合,难以同时利用风冷和水冷的方式对铸造金属工件进行冷却,在对工件冷却时,难以对装置内部的温度实时检测,以便于及时补充或者更换冷却液,并且在对多个工件进行冷却时,比较麻烦,工件不易活动,容易造成工件冷却的不均匀,影响冷却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加工冷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或者风冷的设备难以进行结合,难以同时利用风冷和水冷的方式对铸造金属工件进行冷却,在对工件冷却时,难以对装置内部的温度实时检测,并且在对多个工件进行冷却时,工件不易活动,容易造成工件冷却的不均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件加工冷却设备,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的外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冷却箱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套,所述冷却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呈等距排布,所述冷却套的上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固定连通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呈螺旋状结构,所述冷却盘管的下端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冷却箱并与冷却箱活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电磁阀,所述冷却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排水电磁阀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冷却套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呈等距排布,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之间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机构,可以对工件快速冷却,且多个冷却套可以放置多个铸造金属工件,从而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铸造金属工件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箱,所述冷却箱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和主动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凹槽,所述主动齿轮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冷却箱的内部,所述主动齿轮与凹槽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活动安装在主动齿轮的右端,所述主动齿轮与左侧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为五个,通过设置从动齿轮,可以与第二冷却机构产生的气流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工件冷却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进风口,所述冷却箱的右端固定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扇叶,所述冷却箱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出风口,通过设置第二冷却机构,可以对工件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上端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冷却箱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撑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工件加工冷却设备,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机构,将待冷却的铸造金属工件放入到冷却套内部,由进水管向冷却盘管内部不断注入冷却液,冷却液可以对冷却套内部的工件进行降温冷却,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套的表面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面板,由控制面板显示出温度数值,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的数值时,由控制面板控制打开排水电磁阀,保证冷却套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从而可以对工件快速冷却,且多个冷却套可以放置多个铸造金属工件,从而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铸造金属工件进行冷却,可以提高冷却的效率;

2、该工件加工冷却设备,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第一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和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可以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多个冷却套进行转动,冷却套转动时可以与第二冷却机构产生的气流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工件冷却的速度;

3、该工件加工冷却设备,通过设置第二冷却机构,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散热叶片转动,散热叶片产生较大风力,可以对工件进行冷却,并且气流最终从排风口中排出,可以使得本装置将水冷与风冷的方式结合起来,对工件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冷却盘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箱;2、第一冷却机构;201、冷却套;202、进水管;203、排水管;204、排水电磁阀;205、控制面板;206、冷却盘管;207、温度传感器;3、驱动机构;301、驱动箱;302、第一驱动电机;303、传动轴;304、主动齿轮;305、凹槽;306、从动齿轮;4、第二冷却机构;401、进风口;402、第二驱动电机;403、转动轴;404、散热扇叶;405、出风口;406、密封盖;407、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件加工冷却设备,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机构2,第一冷却机构2的外端设置有驱动机构3,冷却箱1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4,第一冷却机构2包括冷却套201,冷却箱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冷却套201,冷却套201呈等距排布,冷却套201的上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02,进水管202的下端固定连通有冷却盘管206,冷却盘管206呈螺旋状结构,冷却盘管206的下端固定连通有排水管203,排水管203贯穿冷却箱1并与冷却箱1活动连接,排水管203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电磁阀204,冷却箱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205,控制面板205与排水电磁阀204之间电性连接,冷却套201的外端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7,温度传感器207呈等距排布,温度传感器207与控制面板205之间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机构2,将待冷却的铸造金属工件放入到冷却套201内部,由进水管202向冷却盘管206内部不断注入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冷却盘管206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对冷却套201内部的工件进行降温冷却,温度传感器207检测冷却套201的表面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面板205,由控制面板205显示出温度数值,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的数值时,由控制面板205控制打开排水电磁阀204,保证冷却套201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从而可以对工件快速冷却,且多个冷却套201可以放置多个铸造金属工件,从而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铸造金属工件进行冷却,可以提高冷却的效率;

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箱301,冷却箱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箱301,驱动箱3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02,第一驱动电机302传动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轴303,传动轴30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304,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第一驱动电机302带动传动轴303和主动齿轮304转动;冷却箱1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凹槽305,主动齿轮304贯穿凹槽305并延伸至冷却箱1的内部,主动齿轮304与凹槽305活动连接,从动齿轮306活动安装在主动齿轮304的右端,主动齿轮304与左侧从动齿轮306相啮合,从动齿轮306的数量为五个,通过设置从动齿轮306,主动齿轮304转动可以带动从动齿轮306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多个冷却套201进行转动,冷却套201转动时可以与第二冷却机构4产生的气流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工件冷却的速度;第二冷却机构4包括进风口401,冷却箱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进风口401,进风口4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02,第二驱动电机402传动端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403,转动轴40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散热扇叶404,冷却箱1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出风口405,通过设置第二冷却机构4,第二驱动电机402带动转动轴403转动,从而带动散热叶片转动,散热叶片产生较大风力,可以对工件进行冷却,并且气流最终从排风口中排出;

冷却箱1的上端铰接有密封盖406,冷却箱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撑腿407;出风口405呈等距排布,支撑腿407呈对称分布;从动齿轮306呈等距排布,相邻从动齿轮306之间相啮合,从动齿轮306固定安装在冷却套201的外端。

工作原理:将待冷却的铸造金属工件放入到冷却套201内部,由进水管202向冷却盘管206内部不断注入冷却液,均匀分布的冷却盘管206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对冷却套201内部的工件进行降温冷却,温度传感器207检测冷却套201的表面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面板205,由控制面板205显示出温度数值,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的数值时,由控制面板205控制打开排水电磁阀204,保证冷却套201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从而可以对工件快速冷却,第二驱动电机402带动转动轴403转动,从而带动散热叶片转动,散热叶片产生较大风力,可以对工件进行冷却,同时,第一驱动电机302带动传动轴303和主动齿轮304转动,主动齿轮304转动可以带动从动齿轮306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多个冷却套201进行转动,冷却套201转动时可以与第二冷却机构4产生的气流进行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工件冷却的速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70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