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2:42


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门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带防撞击误开车门的锁住结构,如CN203230233U公开的一种防连环撞击惯性误开车门的锁住机构,一般包括惯性锁止块、平衡回位块和扭簧,其触发碰撞加速度阀值较大,低于阀值的碰撞加速度不会使其车门锁住。当发生低于自锁开启阀值的碰撞时,由于惯性作用或车门钣金变形导致把手转动,由于把手体与车门锁控制装置连接,当把手体转动时,车门锁控制装置被启动,导致车门锁的控制杆转动打开车门,而此时惯性锁止块由于碰撞阀值不够无法起到预期作用,导致车门被意外打开,给车内成员带来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避免汽车侧碰过程中碰撞自锁结构碰撞阀值过大导致的车门被意外打开。

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包括手柄支架本体和设置在其上的车门锁控制装置,车门锁控制装置控制着控制杆上下转动,所述手柄支架本体上设有安装框,安装框内安装有自锁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杆的外端位于安装框前方。

所述自锁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轴、扭簧、安装板和挡块,安装板上设置有以转动轴轴线为中心的圆弧形限位块,且安装板向外延伸形成支承部和卡挡部,在支承部上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扭簧套装在转动轴上,所述安装板和挡块固定在转动轴上,扭簧和挡块位于安装板的下方,自锁控制装置通过转动轴与安装框卡接,安装在安装框内,能绕转动轴轴线转动和沿转动轴轴线移动;扭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挡块和安装框上,在自由状态时,在扭簧作用下,所述卡挡部抵靠在安装框的左部,所述限位块抵靠在安装框的上部,阻挡块位于控制杆外端的下方,挡块的底面与安装框下部之间有一间隙。

所述限位块在安装板上的位置、圆弧长度和高度应满足:当自锁控制装置相对于安装框转动达到锁止位置时,限位块的顶面与安装框上部顶面脱离,其端面则与安装框上部侧面抵靠,且安装板的支承部位于控制杆外端的正下方,支承部上的阻挡块位于控制杆外端侧,与控制杆外端之间有一间隙,限位块的厚度应小于正常打开车门时控制杆行程的30%。

进一步地,在安装框上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安装框的上部通过该凸块底面与限位块顶面抵靠,通过该凸块侧面与限位块端面抵靠。

进一步地,在安装框下部设置有限位筋,所述挡块的底面与安装框下部的该限位筋之间有一间隙,该间隙略大于限位块的高度。

在正常情况下,自锁控制装置中的扭簧处于压缩状态,自锁控制装置除扭簧外的其它部分具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和沿转动轴轴向向上移动的趋势(图4中从上向下看)。当车辆遇到侧碰或翻滚等情况时,车门外开手柄总成将承受60g以上的加速度,同时伴随着钣金变形,此时,车门外开拉手会有自拉开的趋势,自锁控制装置因耐惯性能力较低,触发阀值低,在碰撞后将先于外开拉手和控制杆运动前触发,提前转动到锁止位置,进而阻止控制杆及外开拉手朝开门方向运动,保证车门不被意外打开。

本发明由于在手柄支架本体的安装框内安装有自锁控制装置,自锁控制装置耐惯性能力较低,触发阀值低,汽车碰撞冲击时只需克服扭簧扭力即可触发,在汽车碰撞后能够先于外开拉手和控制杆运动前触发,提前转动到锁止位置,进而阻止控制杆及外开拉手朝开门方向运动,从而保证车门不被意外打开,保证了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自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自锁控制装置和控制杆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自锁控制装置和控制杆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自锁控制装置和控制杆在自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控制杆推动安装板支承部向下移动一个限位块厚度后,阻挡块与控制杆抵触的示意图。

图中:1—手柄支架本体,11—安装框,12—凸块,13—限位筋;

2—车门锁控制装置,21—控制杆;

3—自锁控制装置,31—转动轴,32—扭簧,33—安装板,331—支承部,332—卡挡部,34—限位块,35—阻挡块,36—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7所示,一种车门碰撞自锁结构,包括手柄支架本体1和设置在其上的车门锁控制装置2,车门锁控制装置2控制着控制杆21上下转动,车门把手与车门锁控制装置2连接,当车门把手转动时,控制杆21向下转动打开车门,车门把手与车门控制装置2之间有一个扭簧力,只有在外力克服车门把手与车门锁控制装置2之间的扭簧力时,控制杆21才会向下转动,当外力消失后,控制杆21立即复位。所述手柄支架本体1上设有安装框11,安装框11内安装有自锁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杆21的外端位于安装框11前方。

所述自锁控制装置3包括转动轴31、扭簧32、安装板33和挡块36,安装板33上设置有以转动轴31轴线为中心的圆弧形限位块34,且安装板33向外延伸形成支承部331和卡挡部332,在支承部331上设置有阻挡块35;所述扭簧32套装在转动轴31上,所述安装板33和挡块36固定在转动轴31上,安装板33与转动轴31为一体成型,安装板33与转动轴31的动态一致,扭簧32和挡块36位于安装板33的下方,自锁控制装置3通过转动轴31与安装框11卡接,安装在安装框11内,能绕转动轴31轴线转动和沿转动轴31轴线移动;扭簧32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挡块36和安装框11上,在自由状态时,如图4、图5所示,在扭簧32作用下,所述卡挡部332抵靠在安装框11的左部,所述限位块34通过其顶面抵靠在安装框11上部的凸块12底面,阻挡块35位于控制杆21外端的下方,挡块36的底面与安装框11下部的限位筋13之间有一间隙,此时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处于正常状态,控制杆21能自由的上下转动,车门能够正常打开。

所述限位块34在安装板33上的位置、圆弧长度和高度应满足:当自锁控制装置3相对于安装框11转动达到锁止位置时,限位块34的顶面与安装框11上部凸块12底面脱离,其端面则与安装框11上部凸块12侧面抵靠,且安装板11的支承部331位于控制杆21外端的正下方,支承部331上的阻挡块35位于控制杆21外端侧,与控制杆21外端之间有一间隙,限位块34的厚度应小于正常打开车门时控制杆行程的30%。

在正常情况下,如图4、图5所示,自锁控制装置3中的扭簧32处于压缩状态,自锁控制装置3除扭簧32外的其它部分具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和沿转动轴轴向向上移动的趋势(图4中从上向下看)。当车辆遇到侧碰或翻滚等情况时,车门外开手柄总成将承受60g以上的加速度,同时伴随着钣金变形,此时,车门外开拉手会有自拉开的趋势,自锁控制装置3因耐惯性能力较低,触发阀值低,自锁控制装置3除扭簧32外的其它部分将克服扭簧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将扭簧32进一步压缩,同时还有沿转动轴31轴向向上移动的趋势,直至限位块34顶面与安装框11上部凸块12底面脱离时,限位块34端面随即与安装框11上部凸块12侧面抵触(因扭簧32作用),此时安装板33的支承部331位于控制杆21外端的正下方,且基本上与控制杆21外端接触,支承部331上的阻挡块35位于控制杆21外端侧,与控制杆21外端之间有一间隙,从而使自锁控制装置3在碰撞后先于外开拉手和控制杆21运动前触发,提前转动到锁止位置。

随后控制杆21向下转动,推动安装板33下移,当安装板33下移限位块34厚度的距离时,限位块34端面与安装框11上部凸块12侧面脱离,在扭簧32作用下,安装板33将沿逆时针转动,使限位块34顶面重新与安装框11上部凸块12底面抵触,同时支承部331上的阻挡块35亦随安装板33转动一间隙后,即被控制杆21外端阻挡,使安装板33不能继续转动,此时挡块36底面距离安装框11下部限位筋13仅有一微小间隙,当控制杆21继续向下转动进而推动安装板33继续下行时,挡块36将与限位筋13抵触从而阻止安装板33继续下行,此时控制杆21下行位移小于或等于正常打开车门时控制杆行程的30%,故车门不会被打开。若自锁控制装置3被误触发,只需从车外再拉动一次外开拉手即可解除控制杆21的锁止状态,正常打开车门,不会影响外开拉手的正常使用。

相关技术
  • 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
  • 车门外开手柄碰撞自锁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90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