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设备及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9:06


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更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管理协议一般提供两类接口:配置接口和状态接口。配置接口用于修改设备配置,状态接口用于获取设备状态数据。在单一管理协议场景下,状态接口获取状态数据之前,可先触发状态更新动作,这样可以保证获取数据的时效性,但增加了状态接口的处理流程,并存在阻塞性风险。

随着配置管理协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如果对每种管理协议均作如此处理,状态更新动作频繁,导致系统资源紧张,同时还会引入数据一致性等问题,协议状态接口的可用性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为应对管理协议多样化趋势,避免不同协议的状态接口频繁触发状态更新,引发瞬时系统资源竞争,同时提高状态数据的复用性,通常做法是对接口获取状态数据的过程和状态更新过程解耦,这样减少接口处理流程,保证接口效率和可靠性。但是,状态数据的更新频率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对于协议状态接口捕获状态数据的时效性缺少保障。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如下技术问题:状态数据的更新频率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对于协议状态接口捕获状态数据的时效性缺少保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基于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将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其中,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所述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具体包括: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根据预先设置的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和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

进一步地,根据预先设置的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和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具体包括:根据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资源利用实时等级,其中,所述资源利用实施等级包括一级利用率、二级利用率和三级利用率,所述一级利用率小于所述二级利用率,所述二级利用率小于所述三级利用率;当所述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一级利用率时,按照所述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所述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当所述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二级利用率时,计算所述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指定系数的乘积,生成当前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所述当前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所述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其中,所述指定系数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三级利用率时,计算所述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预设系数的乘积,生成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所述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所述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其中,所述预设系数大于所述指定系数。

进一步地,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具体包括获取当前状态下的系统内存利用率以及系统CPU利用率;根据所述系统内存利用率、系统CPU利用率、预设的内存影响因子以及预设的CPU影响因子,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其中,所述内存影响因子和所述CPU影响因子的和为指定数值。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预先设置动作监测周期,其中,所述动作监测周期小于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在根据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时,按照所述动作监测周期,监测是否存在插队任务;当存在插队任务时,获取所述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所述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具体包括:设置多个配置接口与每个配置接口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插队任务中发生配置接口动作的指定配置接口;根据所述指定配置接口与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指定配置接口对应的所述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

进一步地,对所述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具体包括:确定所述插队任务当前时刻对应的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进程,其中,所述更新进程包括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顺序以及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状态,所述更新状态包括已更新和未更新;根据所述更新进程中的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顺序和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状态,确定所述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在所述更新进程中的插入位置,生成插队更新进程,其中,所述插入位置为未更新状态的多个动作集合之前且更新状态的多个动作集合之后的位置;按照所述插队更新进程中的更新顺序,对状态数据依次进行更新,以实现对所述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

进一步地,根据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资源利用实时等级,具体包括:预设第一利用率阈值和第二利用率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利用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利用率阈值;当所述系统资源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一利用率阈值时,将所述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三级利用率;当所述系统资源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利用率阈值且不大于所述第一利用率阈值时,将所述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二级利用率;当所述系统资源利用率不大于所述第二利用率阈值时,将所述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一级利用率。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基于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将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其中,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所述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基于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将所述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其中,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所述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实现了对每个动作集合中的状态数据分批更新;设置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说明状态数据更新频率可根据设备系统资源动态调整,更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根据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将数据更新动作的资源消耗平均分配在时间维度上,尽量避免瞬时资源竞争,同时也最大化利用系统资源,保证状态数据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数据流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动作集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接口与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队更新进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网络设备管理协议一般提供两类接口:配置接口和状态接口。在单一管理协议场景下,状态接口获取状态数据之前,可先触发状态更新动作,这样可以保证获取数据的时效性,但增加了状态接口的处理流程,并存在阻塞性风险。

随着配置管理协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如果对每种管理协议均作如此处理,状态更新动作频繁,导致系统资源紧张,同时还会引入数据一致性等问题,协议状态接口的可用性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为应对管理协议多样化趋势,避免不同协议的状态接口频繁触发状态更新,引发瞬时系统资源竞争,同时提高状态数据的复用性,通常做法是对接口获取状态数据的过程和状态更新过程解耦,这样减少接口处理流程,保证接口效率和可靠性。但是,状态数据的更新频率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对于协议状态接口捕获状态数据的时效性缺少保障。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配置接口用于修改设备配置,状态接口用于获取设备状态数据,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数据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过配置接口获取配置数据,根据配置数据生成配置动作,设备功能模块按照配置动作进行状态更新,在状态更新后生成状态数据,通过状态接口获取状态数据,不同协议的状态接口频繁触发状态更新,容易引发瞬时系统资源竞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此处的类别是指设备状态数据的类别。

步骤S102,基于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将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按照类别将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成多个动作集合,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动作集合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1、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2……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N。其中,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1和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2之间的时间间隔t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时间间隔T,设定t=T,使得t*N在一个较小的时间范围内,从而尽可能快的更新所有状态数据,此处的时间间隔t为数据更新时间间隔。

步骤S103,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

其中,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具体包括: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根据预先设置的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和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不同时刻由于系统内的执行的动作不同,系统内的资源是实时变化的,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不同的资源利用率对应的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不同。根据预先设置的初始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和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

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具体包括:获取当前状态下的系统内存利用率以及系统CPU利用率;根据该系统内存利用率、系统CPU利用率、预设的内存影响因子以及预设的CPU影响因子,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其中,该内存影响因子和该CPU影响因子的和为指定数值。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当前状态下的系统内存利用率以及系统CPU利用率,按照如下计算方式,生成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CPU利用*CPU影响权重比+系统内存利用率*内存影响权重比,此处的CPU影响权重比为预设的CPU影响因子,内存影响权重比为预设的内存影响因子。CPU影响权重比和内存影响权重比可根据实际硬件性能水平而定,性能较弱的资源,其权重占比高吗,也就是说,内存影响因子和该CPU影响因子的和为1。

根据预先设置的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和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具体包括:根据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资源利用实时等级,其中,该资源利用实施等级包括一级利用率、二级利用率和三级利用率,该一级利用率小于该二级利用率,该二级利用率小于该三级利用率;当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一级利用率时,按照该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该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当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二级利用率时,计算该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指定系数的乘积,生成当前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该当前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该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其中,该指定系数满足预设条件;当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三级利用率时,计算该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预设系数的乘积,生成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该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该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其中,该预设系数大于该指定系数。

根据当前状态对应的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资源利用实时等级,具体包括:预设第一利用率阈值和第二利用率阈值,其中,该第一利用率阈值大于该第二利用率阈值;当该系统资源利用率大于该第一利用率阈值时,将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三级利用率;当该系统资源利用率大于该第二利用率阈值且不大于该第一利用率阈值时,将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二级利用率;当该系统资源利用率不大于该第二利用率阈值时,将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一级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状态对应系统资源利用率,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资源利用实时等级。预设第一利用率阈值和第二利用率阈值,此处的第一利用率阈值可以是70%,第二利用率阈值可以是30%。当计算得到的系统资源利用率大于70%时,将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三级利用率;当系统资源利用率大于30%且小于等于70%时,将该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二级利用率;当该系统资源利用率小于等于30%时,将资源利用实时等级设置为一级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一级利用率时,维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不变,对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当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二级利用率时,对初始数据更新时间间隔进行调整,通过计算该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指定系数的乘积,生成当前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当前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其中,指定系数满足预设条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指定系数为大于1的正数,例如可以将指定系数设置为2。将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2的乘积作为当前状态的数据更新时间间隔,进行数据更新。

当资源利用实时等级为三级利用率,对初始数据更新时间间隔进行调整,通过计算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预设系数的乘积,生成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该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其中,预设系数大于指定系数,且预设系数为大于1的正数,例如可以将预设系数设置为3,计算初始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与3的乘积,作为当前状态的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按照预设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对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设定图3集合1中包含系统资源利用率的更新动作,在完成集合1更新过程后,根据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实时情况对时间间隔t做出调整,下表为以三级调整策略为例的时间间隔调整信息:

在完成集合1更新过程后,若当前资源利用率实时情况为资源利用率小于等于30%时,维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不变;若当前资源利用率实时情况为资源利用率大于30%且小于等于70%时,调整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为初始数据更新时间间隔的两倍;若当前资源利用率实时情况为资源利用率大于70%时,调整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为初始数据更新时间间隔的三倍。

步骤S104,根据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按照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通过分批更新策略,可以将数据更新动作的资源消耗平均分配在时间维度上,尽量避免瞬时资源竞争,同时也最大化利用系统资源保障状态数据时效。

根据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具体包括:预先设置动作监测周期,其中,该动作监测周期小于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在根据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时,按照该动作监测周期,监测是否存在插队任务;当存在插队任务时,获取该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该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

当管理用户利用管理协议配置接口对设备实现配置修改,并期望状态接口获取到的对应状态数据及时变化,以验证配置生效。但基于上述方案的实现,状态数据最迟可能在t*N周期后才发生变化。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引入插队更新策略,使得配置接口动作后对应的状态数据能尽快更新。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动作监测周期U,也可以称之为轮询周期U,将动作监测周期小于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毫秒级的较小的时间间隔,以实现特定状态数据的快速更新。在根据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时,按照动作监测周期,监测是否存在插队任务,此处的插队任务是指发生配置接口动作,且配置成功后,产生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当存在插队任务时,获取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

获取该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具体包括:设置多个配置接口与每个配置接口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插队任务中发生配置接口动作的指定配置接口;根据该指定配置接口与该映射关系,确定该指定配置接口对应的该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系统中存在多个配置接口,每个配置接口都对应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设置多个配置接口与每个配置接口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接口与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配置接口1与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A对应,配置接口2与状态数据更新动作结合B对应。确定插队任务中发生配置接口动作的指定配置接口;根据该指定配置接口,在映射关系中确定出与指定配置接口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

对该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具体包括:确定该插队任务当前时刻对应的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进程,其中,该更新进程包括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顺序以及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状态,该更新状态包括已更新和未更新;根据该更新进程中的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顺序和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状态,确定该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在该更新进程中的插入位置,生成插队更新进程,其中,该插入位置为未更新状态的多个动作集合之前且更新状态的多个动作集合之后的位置;按照该插队更新进程中的更新顺序,对状态数据依次进行更新,以实现对该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插队任务对应的当前时刻对应的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进程,其中,更新进程包括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顺序以及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状态,该更新状态包括已更新和未更新,需要说明的是,若正在执行某项更新动作集合但未更新完成,将该动作集合的更新状态设置为已更新。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队更新进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发生配置接口动作时,判断是否配置成功,若是,则生成更新插队任务,其中更新插队任务中包含特定状态数据更新动作,也就是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生成更新插队任务是指获取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根据更新进程中的多个动作集合的更新顺序和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更新状态,确定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集合在更新进程中的插入位置,生成插队更新进程。如图5所示,假设当前集合n为已更新状态,集合n+1为更新进程中位于集合n的下一个执行更新操作的动作集合,在执行完集合n中的更新之后,以周期U轮询是否存在插队任务,若存在则将更新插队任务对应的插队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插入至集合n之后、集合n+1之前,生成插队更新进程,按照插队更新进程中的更新顺序,对状态数据依次进行更新,以实现对插队状态数据进行优先更新。插队任务的轮询周期U设计为较小的时间间隔,例如毫秒级,以实现特定状态数据快速更新,可以在提高状态接口时效性的同时,提高其与配置接口的协同性能,提高接口可用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实现了对每个动作集合中的状态数据分批更新;设置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说明状态数据更新频率可根据设备系统资源动态调整,更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根据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将数据更新动作的资源消耗平均分配在时间维度上,尽量避免瞬时资源竞争,同时也最大化利用系统资源,保证状态数据的时效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适应的状态数据更新设备,如图6所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该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基于该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将该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其中,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根据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该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获取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并确定该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基于该状态数据更新动作对应状态数据的类别,将该状态数据更新动作拆分为多个动作集合;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当前状态对应的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其中,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包括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根据该时间间隔调整策略中的该状态数据更新时间间隔,依次对每个动作集合对应的状态数据进行更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设备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设备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存储器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表格自适应显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自适应图像增强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一种系统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磁盘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网络状态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基于区块链世界状态的交易数据更新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558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