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空调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

目前,双风扇空调外机是常见的空调系统的组成装置之一,两个风扇的电机是相同的,但控制端口与被控制的风扇是一一对应的,双风扇的空调外机组装时易出现风扇装错位置的情况,使控制端口与被控制的风扇不对应,导致某些功能无法实现。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风机与端口是否一一对应这一问题只能人为注意,人为检查,使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辨别风扇安装位置,以根据风扇安装位置控制风扇转速,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

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关系、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大小关系,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双风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及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差异,分别控制双风扇,包括: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所述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当第一盘当前管温度大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所述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及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差异,分别控制双风扇,包括: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所述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当第一盘当前管温度大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所述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运行所述第一控制程序或第二控制程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转速相同。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行第一控制程序包括:

读取第一程序地址位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行第二控制程序包括:

读取第二程序地址位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根据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根据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

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关系、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大小关系,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双风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制热控制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二转速小于第一转速;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能够通过制造两风扇的转速差造成对应盘管位置的温度差,根据风扇转速与盘管的当前温度的相对关系辨别控制端口与风扇的对应关系,根据风扇安装位置控制风扇转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正如前文所述,双风扇空调外机是常见的空调系统的组成装置之一,两个风扇的电机是相同的,但控制端口与被控制的风扇是一一对应的,双风扇的空调外机组装时易出现风扇装错位置的情况,使控制端口与被控制的风扇不对应,导致某些功能无法实现。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能够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关系、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大小关系,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双风扇。该方法能够制造两风扇的转速差造成对应盘管位置的温度差,根据风扇转速与盘管的当前温度的相对关系辨别控制端口与风扇的对应关系。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S110、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

控制一个风扇转速为高转速,控制另一个风扇转速为低转速或者不转。转速高的风扇换热好,造成转速高的风扇所在位置的盘管温度较低;转速低的风扇换热较差,造成转速低的风扇所在位置的盘管温度较高。

优选的,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以使两侧盘管温度差异明显。

S120、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关系、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大小关系,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双风扇。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能够制造两风扇的转速差造成对应盘管位置的温度差,根据风扇转速与盘管的当前温度的相对关系辨别控制端口与风扇的对应关系,根据风扇安装位置控制风扇转速。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上下风机插错,影响到整机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S210、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一转速大于第二转速。

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对应的风扇可能为第一风扇也可能为第二风扇,此时,控制端口控制的是哪个位置的风扇是不确定的。

在一个示例中,在频率稳定的情况下,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3~5min。

S220、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由于转速高的风扇换热好,造成转速高的风扇所在位置的盘管温度低。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说明第一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一控制端口控制,而第二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二控制端口控制。

S230、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说明第一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二控制端口控制,而第二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一控制端口控制。

根据温度差异确定控制端口与风扇的对应关系后,控制端口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对应的风扇。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一个风扇转速为850r/min,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另一个风扇转速为0r/min。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一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一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二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S310、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

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对应的风扇可能为第一风扇也可能为第二风扇,此时,控制端口控制的是哪个位置的风扇是不确定的。

在一个示例中,在频率稳定的情况下,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3~5min。

S320、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由于转速高的风扇换热好,造成转速高的风扇所在位置的盘管温度低。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说明第一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二控制端口控制,而第二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一控制端口控制。

S330、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说明第一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一控制端口控制,而第二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二控制端口控制。

根据温度差异确定控制端口与风扇的对应关系后,控制端口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对应的风扇。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一个风扇转速为0r/min,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另一个风扇转速为850r/min。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二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一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一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盘管为上侧盘管,第一风扇为安装在上侧盘管位置的风扇;第二盘管为下侧盘管,第二风扇为安装在下侧盘管位置的风扇。或者,第一盘管为下侧盘管,第一风扇为安装在下侧盘管位置的风扇;第二盘管为上侧盘管,第二风扇为安装在上侧盘管位置的风扇。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差值或比值等计算方法获得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第二盘管温度的大小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运行第一控制程序或第二控制程序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转速相同。

在生产测试时、工况稳定的情况下,使两风扇转速相同,进而使冷凝器的上侧盘管温度和下侧盘管温度差异不大。为后续根据转速造成盘管温度的差异来判断控制关系做准备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第一控制程序包括:

读取第一程序地址位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程序地址位0A01~0A02处写入Fan1端口=Fan1、Fan2端口=Fan2;第二程序地址位0A05~0A06处写入Fan1端口=Fan2、Fan2端口=Fan1。其中,Fan1表示第一风扇,Fan2表示第二风扇。

0A01~0A02和0A05~0A06两组地址位,在读取某一组后,将持续读取该组地址位,另外一组将不再读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第二控制程序包括:

读取第二程序地址位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根据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根据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预先配置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大小对应的风扇转速控制规则。例如,对温度差的大小范围进行划分,不同范围对应不同的转速大小。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预先标定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风扇转速与盘管温度下降速度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

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两风扇转速相同,使两侧盘管温度差异不大,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一转速大于第二转速。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一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一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二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两风扇转速相同,使两侧盘管温度差异不大,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二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可以确定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即第一盘管对应的风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即第二盘管对应的风扇),则后续运行第一控制程序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风扇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空调外机风扇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单元610和第二控制单元620;

第一控制单元610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一转速,控制第二端口对应的风扇转速为第二转速;

第二控制单元620用于根据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的大小关系、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的大小关系,运行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双风扇。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外机风扇控制方法,能够制造两风扇的转速差造成对应盘管位置的温度差,根据风扇转速与盘管的当前温度的相对关系辨别控制端口与风扇的对应关系,根据风扇安装位置控制风扇转速。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上下风机插错,影响到整机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620用于若第二转速小于第一转速,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由于转速高的风扇换热好,造成转速高的风扇所在位置的盘管温度低。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说明第一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一控制端口控制,而第二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二控制端口控制。

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时,说明第一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二控制端口控制,而第二盘管位置对应的风扇被第一控制端口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620用于若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当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二控制程序;第二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当第一盘当前管温度大于第二盘管当前温度时,运行第一控制程序;第一控制程序配置包括: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运行第一控制程序或第二控制程序之前,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控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转速相同。

在生产测试时、工况稳定的情况下,使两风扇转速相同,进而使冷凝器的上侧盘管温度和下侧盘管温度差异不大。为后续根据转速造成盘管温度的差异来判断控制关系做准备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610具体用于读取第一程序地址位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620具体用于读取第二程序地址位的第二控制指令,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通过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程序地址位0A01~0A02处写入Fan1端口=Fan1、Fan2端口=Fan2;第二程序地址位0A05~0A06处写入Fan1端口=Fan2、Fan2端口=Fan1。其中,Fan1表示第一风扇,Fan2表示第二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62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

根据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62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通过第一控制端口控制第二风扇;

根据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第二控制端口控制第一风扇的转速。

在一个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存储单元,可以存储预先配置的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温度差大小对应的风扇转速控制规则。例如,对温度差的大小范围进行划分,不同范围对应不同的转速大小。

在一个示例中,存储单元还可以存储预先标定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风扇转速与盘管温度下降速度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空调外机风扇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盘管的当前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二盘管的当前温度。

需要注意,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需要注意,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申请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分类

0612011652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