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切换模式的驻车空调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可切换模式的驻车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驻车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切换模式的驻车空调。

背景技术

驻车空调是一种应用在卡车上的空调,使用车载电瓶供电,不需要依靠车辆引擎动力,一是可以节省燃料,二是可以方便司机在停车时能使用空调。卡车的驾驶室一般分为驾驶区域和休憩区域,休憩区域在驾驶区域后方,两者相互连通,驻车空调一般只安装在驾驶区域顶部,不少司机会在休憩区域和驾驶区域之间增加拉帘,从而将休憩区域和驾驶区域进行阻隔,一是起到保护隐私的效果,二是在驾驶时,可以将休憩区域关闭,从而使驻车空调只对驾驶区域进行制冷,使驻车空调的功耗降低,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驻车空调的风口只在驾驶区域,因此用户在休憩时,需要保证休憩区域和驾驶区域的连通,才能保证冷气能流动至休憩区域内,因此拉帘需要打开,导致隐私程度较低,而且在休憩过程中,空调需要对驾驶区域和休憩区域均进行制冷,导致制冷区域较大,因此增加了空调的功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约功耗,方便对驾驶区域和休憩区域进行独立制冷的可切换模式的驻车空调。

本发明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切换模式的驻车空调,包括空调主体,所述空调主体包括底盘和盖合于底盘上的上盖,上盖与底盘之间围合形成上腔体,上腔体内设置有风腔、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风腔内设置有蒸发器;

下风罩,所述下风罩设置于底盘底部,所述下风罩内设置有连通至风腔内的回风通道和连通至风腔内的移动风道,所述移动风道的末端为延伸至下风罩表面的开口,所述回风通道的末端延伸至下风罩表面;

移动风管,所述移动风管沿所述开口活动插设至移动风道内并可在移动风道中移动,所述移动风管与移动风道相连通,所述移动风管朝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主出风口,所述移动风管的侧面设置有副出风口,所述移动风管上设置有位于副出风口处的安装位,所述移动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启闭主出风口的启闭开关,所述移动风管可在移动风道中移动从而将所述副出风口收入移动风道内;

导风延长管,所述导风延长管末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于安装位上的固定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管侧面设置有位于副出风口下方的横条形插槽,所述启闭开关为一止风板,所述止风板可沿所述横条形插槽活动插设至移动风管中从而用于封闭主出风口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横条形插槽相连通的环形限位槽,所述止风板的边缘活动卡合于所述环形限位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道内壁设置有活动卡扣,所述止风板表面设置有活动卡合于所述活动卡扣上的活动卡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卡扣包括两道相对设置的弹性杆体,两道弹性杆体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止位凸起,两个止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两道弹性杆体之间的距离,所述止位凸起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活动卡销包括一设置于止风板表面的连接肋和位于连接肋端部的箭头型销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道垂直设置,所述移动风管外表面与移动风道内壁的摩擦力大于移动风管的重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管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若干导向滑块,所述移动风道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导向滑块插设于其内的导向导槽,所述导向导槽底部封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位为布置于副出风口外周的四个插孔,所述固定部为设置于导风延长管末端的四个弯钩,所述弯钩活动钩合于所述插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延长管为伸缩折叠软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风罩呈一个上开口的罩型,所述下风罩内设置有一个框体,所述框体内形式所述移动风道,所述框体外壁与所述下风罩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回风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拉上驾驶区域和休憩区域之间的拉帘,在对驾驶区域进行制冷时,将移动风管推入移动风道内,从而将副出风口收纳在移动风道中,此时主出风口开启,从而对驾驶区域进行制冷,当需要对休憩区域制冷时,将移动风管向下拉出至移动风道外侧,使副出风口位于下风罩外侧,然后关闭主出风口并将导风延长管安装至副出风口上,使副出风口与导风延长管相连通,然后将导风延长管的末端安放至休憩区域,从而使驻车空调在该状态下只对休憩区域进行制冷,使驻车空调的制冷空间较小,进而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未安装导风延长管时的下风罩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未安装导风延长管时的下风罩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安装导风延长管时的下风罩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安装导风延长管时的下风罩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下风罩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7为下风罩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8为移动风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移动风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止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导风延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12,一种可切换模式的驻车空调,包括空调主体,所述空调主体包括底盘10和盖合于底盘10上的上盖101,上盖101与底盘10之间围合形成上腔体,上腔体内设置有风腔、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风腔内设置有蒸发器;

下风罩20,所述下风罩20设置于底盘10底部,所述下风罩20内设置有连通至风腔内的回风通道11和连通至风腔内的移动风道21,所述移动风道21的末端为延伸至下风罩20表面的开口,所述回风通道的末端延伸至下风罩20表面;

移动风管30,所述移动风管30沿所述开口活动插设至移动风道21内并可在移动风道21中移动,所述移动风管30与移动风道21相连通,所述移动风管30朝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主出风口31,所述移动风管30的侧面设置有副出风口32,所述移动风管30上设置有位于副出风口32处的安装位,所述移动风管30上设置有用于启闭主出风口31的启闭开关,所述移动风管30可在移动风道21中移动从而将所述副出风口32收入移动风道21内;

导风延长管40,所述导风延长管40末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于安装位上的固定部。

拉上驾驶区域和休憩区域之间的拉帘,在对驾驶区域进行制冷时,将移动风管30推入移动风道21内,从而将副出风口32收纳在移动风道21中,此时主出风口31开启,从而对驾驶区域进行制冷,当需要对休憩区域制冷时,将移动风管30向下拉出至移动风道21外侧,使副出风口32位于下风罩20外侧,然后关闭主出风口31并将导风延长管40安装至副出风口32上,使副出风口32与导风延长管40相连通,然后将导风延长管40的末端安放至休憩区域,从而使驻车空调在该状态下只对休憩区域进行制冷,使驻车空调的制冷空间较小,进而节约能耗。

在本方案中,优选在主出风口31处安装有扫风风页,在移动风管30或下风罩20或底座10上设置有驱动扫风风页摆动的电机,从而方便在对驾驶区域制冷时进行扫风操作。

在本方案中,优选所述移动风管30侧面设置有位于副出风口32下方的横条形插槽33,所述启闭开关为一止风板35,所述止风板35可沿所述横条形插槽33活动插设至移动风管30中从而用于封闭主出风口31的顶部。

在使用主出风口31时,将止风板35取下,并将移动风管30推入移动风道21内,从而只有主出风口31暴露在外,此时冷风沿主出风口31吹入驾驶区域,当需要对休憩区域制冷时,将移动风管30拉出至移动风道21外侧,从而使副出风口32暴露在外,此时将止风板35插入横条形插槽33内,从而将主出风口31顶部进行封闭,使冷气只能沿副出风口32吹出,然后将导风延长管40安装在副出风口32上,从而方便引导冷风进入休憩区域。优选所述移动风管30的内壁设置有与横条形插槽33相连通的环形限位槽,所述止风板35的边缘活动卡合于所述环形限位槽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启闭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主出风口31上的电动风门,从而通过电动风门自动控制主出风口31的启闭。

为了方便固定止风板35,避免止风板35脱落,优选所述移动风道21内壁设置有活动卡扣331,所述止风板35表面设置有活动卡合于所述活动卡扣331上的活动卡销351。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活动卡扣331包括两道相对设置的弹性杆体3311,两道弹性杆体3311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止位凸起3312,两个止位凸起33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道弹性杆体3311之间的距离,所述止位凸起331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导向斜面3313,所述活动卡销351包括一设置于止风板35表面的连接肋3512和位于连接肋3512端部的箭头型销体3511。止风板35插入横条形插槽33中时,箭头型销体3511抵接至两个止位凸起3312前端,并将两个止位凸起3312向两侧推开,从而使箭头型销体3511越过止位凸起3312移动至止位凸起3312后侧,然后止位凸起3312在弹性杆体3311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卡在箭头型销体3511后端,而导向斜面3313起到辅助将止位凸起3312向两侧推开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卡扣331还可以为迷宫槽的形式,所述活动卡销351为与迷宫槽配合的迷宫钩体。

在本方案中,优选所述移动风道21垂直设置,所述移动风管30外表面与移动风道21内壁的摩擦力大于移动风管30的重量,从而使移动风管30可以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自动进行悬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风管30的移动方式也可以是在下风罩20内设置有驱动移动风管30移动的升降电机,从而通过升降电机带动移动风管30伸缩,也可以在下风罩20表面设置有贯穿至移动风道21中的主销孔,在移动风管30表面沿高度设置有与主销孔配合的若干副销孔,通过一销杆活动插设至主销孔和其中一个副销孔中,从而起到对移动风管30的定位作用。

在本方案中,优选所述移动风管30外表面顶部设置有若干导向滑块34,所述移动风道21内壁设置有供所述导向滑块34插设于其内的导向导槽211,所述导向导槽211底部封闭,从而避免移动风管30掉出至移动风道21外侧。

在本方案中,优选所述安装位为布置于副出风口32外周的四个插孔321,所述固定部为设置于导风延长管40末端的四个弯钩41,所述弯钩41活动钩合于所述插孔321内,使用时将四个弯钩41插入四个插孔321中,并使弯钩41钩住插孔321后侧壁,从而完成安装固定,安装过程简单方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位也可以为金属板,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导风延长管40端部的四个磁石,从而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安装位也可以为螺栓孔,固定部为安装在导风延长管40上的螺栓。

在本方案中,优选所述导风延长管40为伸缩折叠软管,从而可以通过拉伸的方式调节长度,进而方便布局和收纳。

在本方案中,优选所述下风罩20呈一个上开口的罩型,所述下风罩20内设置有一个框体50,所述框体50内形式所述移动风道21,所述框体50外壁与所述下风罩20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回风通道11,通过该结构方便制造下风罩20,当然所述下风罩20和回风通道11以及移动风道21也可以一体成型。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6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