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远端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端气囊及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当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为了更好的保护乘客,会在座椅上设置远端气囊。现有技术的远端气囊,即使是双腔式的也难以对副驾乘员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例如,气囊与乘员接触后,远端气囊受乘员的侧向撞击容易倾斜,侧向没有较强的抗弯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气囊及车辆座椅,通过将远端气囊的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和/或若干拉带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且通过对主腔室和副腔室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气囊充气后副腔室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从而抬起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同时副腔室压迫主腔室,从而提高主腔室的抗弯抗扭能力。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端气囊,包括:

靠近主驾座的主腔室和靠近副驾座的副腔室;

所述主腔室和所述副腔室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和/或若干拉带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主腔室的主纵向中心线和所述副腔室的副纵向中心线两者夹角小于±20度,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所述主纵向中心线和所述副纵向中心线重叠,或者所述副纵向中心线靠近车辆后方;

其中,所述气囊充气后,所述副腔室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使得所述副腔室将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向上抬起,所述主腔室和副腔室平行且紧贴,所述副腔室压迫主腔室使得所述主腔室发生弯折。

优选的,所述主腔室包括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和封闭区域,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通过所述封闭区域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和若干拉带配合连接,其采用多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采用三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通过三个通气孔进行连接;

或者,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通过两个通气孔和一根拉带进行连接;

或者,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通过一个通气孔和两根拉带进行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通过两个通气孔和一根拉带进行连接时,所述副腔室上的其中一个通气孔与所述第一充气区的下部相连通,另外一个通气孔与所述第二充气区相连通;

所述拉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区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的前边缘,在所述气囊平铺状态下,所述拉带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充气区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所述拉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充气区翻折后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的前边缘,所述拉带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充气区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当所述气囊充气时,所述副腔室压迫所述封闭区域使其弯折,使得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小于180度。

优选的,当所述气囊充气时,所述副腔室与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二充气区在切面上形成互相作用的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副腔室的厚度大于所述主腔室的厚度。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端气囊,所述远端气囊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的靠背靠近副驾座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远端气囊的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和/或若干拉带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且通过对主腔室和副腔室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气囊充气后副腔室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从而抬起副驾座乘员的手臂,避免副驾乘员发生较大侧向移动,同时副腔室压迫主腔室,使得主腔室发生弯折,从而提高主腔室的抗弯抗扭能力,对乘员的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远端气囊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远端气囊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远端气囊的展开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座椅的远端气囊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座椅的远端气囊展开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目前,为了在车辆受到侧向撞击时对乘客实现更好的防护,一般会在座椅上安装远端气囊,以实现对乘员更好的保护,但是现有的远端气囊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缺陷:

1、远端气囊的副腔室在碰撞的过程中无法抬起副驾乘员的手臂,导致在碰撞过程中副驾乘员有很大的侧向移动,从而产生较高的躯干伤害。

2、远端气囊的抗弯型较为一般,乘员与气囊接触后,由于主驾驶座乘员的撞击,远端气囊的主腔室容易发生弯折,导致主驾驶座乘员的侧向移动较大。

发明人经过了广泛和深入的试验,设计出一种远端气囊及车辆座椅,能够使得副腔室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从而抬起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同时提高主腔室的抗弯抗扭能力。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远端气囊对乘员的防护效果。

更具体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将远端气囊的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和/或若干拉带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且通过对主腔室和副腔室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气囊充气后副腔室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从而抬起副驾座乘员的手臂,避免副驾乘员发生较大侧向移动,同时副腔室压迫主腔室,使得主腔室发生弯折,从而提高主腔室的抗弯抗扭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远端气囊,包括:

靠近主驾座的主腔室1和靠近副驾座的副腔室2,所述主腔室1和所述副腔室2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3和/或若干拉带4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主腔室1对主驾驶座乘员进行防护,通过副腔室2对副驾驶座乘员进行防护,采用通气孔3和/或拉带4相互配合的方式将主腔室1和副腔室2之间进行连接,通过对通气孔3和拉带4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所述气囊充气后,所述副腔室2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使得所述副腔室2将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向上抬起,同时副腔可以稳定地支撑副驾乘员的肩膀,可以在躯干位置给副驾乘员提供良好的支撑,更好地约束副驾乘员的侧向位移,有效降低对其躯干的伤害;

所述主腔室1的主纵向中心线和所述副腔室2的副纵向中心线两者夹角小于±20度,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所述主纵向中心线和所述副纵向中心线重叠,或者所述副纵向中心线靠近车辆后方,通过对主腔室1和副腔室2的位置进行限定,当气囊充气时,所述主腔室1和副腔室2平行且紧贴,副腔室2对主腔室1有一个向内的拉力,所述副腔室2压迫主腔室1使得所述主腔室1发生弯折,使得主腔室1形成收拢夹角,从而提高主腔室1的抗弯抗扭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主纵向中心线和副纵向中心线两者夹角小于±20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纵向中心线和副纵向中心线处于平行状态,通过对主纵向中心线和副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进行限定,能够保证主腔室1和副腔室2充气展开后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副腔室2压迫主腔室1形成收拢夹角,使得主腔室1的抗弯抗扭能力提高。

还需要说明的是,副腔室2充气后,主腔室1相对于副腔室2的中心线进行弯折,通过对主纵向中心线和副纵向中心线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主纵向中心线和副纵向中心线重合或副纵向中心线偏后,可对主气囊的弯折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实现更好的对乘员的防护工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腔室1包括第一充气区101、第二充气区102和封闭区域103,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通过所述封闭区域103相连接,通过在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设置封闭区域103,当副腔室2充气时,副腔室2压迫封闭区域103进行弯折,不会影响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的展开,副腔室2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紧贴,从而使得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形成收拢夹角,可提高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的抗弯抗扭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封闭区域103仅指位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的区域,对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的边缘或者缝线位置不属于封闭区域103。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车辆长度,靠近后方的第二充气区102的尺寸大于第一充气区101的尺寸,由于第二充气区102更靠近主驾驶座,可实现对主驾驶乘员的更好的保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囊袋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通过若干通气孔3和若干拉带4配合连接,其采用多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将副腔室2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采用通气孔3和拉带4配合的多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连接处可设于主腔室1的前侧、后侧、下侧的充气区域上,通过连接处对副腔室2和主腔室1之间进行限位,以使得充气后的主腔室1和副腔室2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通气孔3连接方式为在副腔室2和主腔室1的充气区域对应的位置上开设通气孔3,通过缝线将通气孔3之间进行连接,使得副腔室2和主腔室1相连通,同时通过通气孔3的连接处也可对副腔室2和主腔室1之间进行限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采用三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三点连接的方式将副腔室2和主腔室1的充气区域进行连接,既可以保证对主腔室1和副腔室2充气后的限位展开效果,同时气囊的加工较为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腔室1和副腔室2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四点连接、五点连接等其它数量的多点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里不做详细的阐述。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通过两个通气孔3和一根拉带4进行连接,通过采用两个通气孔3和一根拉带4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设置两个通气孔3,便于主腔室1内的气体流入副腔室2内,保证主腔室1和副腔室2的迅速展开,同时通过拉带4可增强主腔室1和副腔室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得主腔室1和副腔室2之间可靠连接,便于副腔室2带动主腔室1使得主腔室1发生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可根据气囊的不同布置在刚性不足或气袋展开不稳定处,增设主腔室1和副腔室2的连接点,以保证囊袋的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腔室1和副腔室2也可采用其它方式进行连接,如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通过三个通气孔3进行连接,当采用三个通气孔3进行连接时,副腔室2上的两通气孔3之间的距离可设置成不大于相对的主腔室1上的两孔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主腔室1展开后的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的夹角大小进行调整;

或者,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通过一个通气孔3和两根拉带4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何种连接方式,其中必有一个通气孔3处于封闭区域103下方的充气区域,可以有效的防止副腔室2在展开过程中翘起错位远离车辆扶手箱,从而保证副腔室2能够将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向上抬起。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通过两个通气孔3和一根拉带4进行连接时,所述副腔室2上的其中一个通气孔3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的下部相连通,另外一个通气孔3与所述第二充气区102相连通,通过其中一个通气孔3将副腔室2的下部和第一充气区101下部进行连接,该通气孔3可对副腔室2和主腔室1之间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防止副腔室2在展开过程中翘起错位远离车辆扶手箱,从而保证副腔室2能够将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向上抬起,另一个通气孔3与第二充气区102相连接,可以保证副腔室2快速充气展开;

所述拉带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区101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2的前边缘,在所述气囊平铺状态下,所述拉带4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2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所述拉带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充气区101翻折后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2的前边缘,所述拉带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的前边缘和所述副腔室2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拉带4采用缝制的方式与主腔室1和副腔室2之间进行连接,可根据使用需要对拉带4的长度进行设置,通过拉带4对主腔室1和副腔室2的前边缘(即靠近车辆前方的一侧)之间进行限位连接,使得气囊在充气展开时,副腔室2对主腔室1的前边缘具有一定的拉力,从而便于主腔室1产生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副腔室2上的两个通气孔3分别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进行连接,当副腔室2进行充气时,会对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形成拉力,使得主腔室1内弯,从而提高主腔室1的抗弯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两个通气孔3和一根拉带4进行连接时,可以根据车型的不同,如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距离不同,可通过调节拉带4的长短,对展开后的主腔室1的弯折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提供更强的侧向抗弯性和抗扭性。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气囊充气时,所述副腔室2压迫所述封闭区域103使其弯折,使得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小于180度,气囊充气展开时,通过副腔室2带动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移动,使得封闭区域103被拉紧形成弯折,由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紧贴副腔室2,且封闭区域103处于拉紧状态,因此主腔室1的抗弯性会增强。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气囊充气时,所述副腔室2与所述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在切面上形成互相作用的三角形结构,充气展开后的副腔室2与第一充气区101和第二充气区102形成较为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通过副腔室2和主腔室1之间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增加气囊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气囊的抗弯抗扭能力,实现对乘员的有力支撑防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腔室2的厚度大于所述主腔室1的厚度,通过将副腔室2的厚度设置成大于主腔室1的厚度,使得主腔室1不充气区域变厚,能够有效增加气囊的抗弯性。

如图1-图5所示,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端气囊,所述远端气囊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的靠背靠近副驾座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远端气囊,当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主腔室1和副腔室2充气展开,副腔室2与车辆扶手箱相互支抵,使得副腔室2将副驾座乘员的手臂向上抬起,同时副腔可以稳定地支撑副驾乘员的肩膀,主腔室1和副腔室2平行且紧贴,副腔室2对主腔室1有一个向内的拉力,所述副腔室2压迫主腔室1使得所述主腔室1发生弯折,使得主腔室1形成收拢夹角,从而提高主腔室1的抗弯抗扭能力,实现对乘员更好的保护效果。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后面说明的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系统是对应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