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落地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5:27


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落地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支撑杆及具有其的落地扇。

【背景技术】

风扇在通电后能够产生风流,供人们夏季消热乘凉,风扇按结构可分为悬挂式、壁挂式和落地式。落地式风扇也称为落地扇,落地扇具有风量大、噪音低的特点,能够对室内通风换气,防暑降温。

如图1所示,现有的落地扇包括风扇头、支撑杆03和底盘座04,风扇头包括用于出风的前罩01和设有摇摆组件的后壳02,支撑杆03连接后壳02和底盘座04。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杆03和摇摆组件分开设置,造成落地扇整体结构较为冗杂,占用空间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落地扇,具有结构紧凑、旋转运动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支撑杆,用于支撑风扇头,包括:第一杆部,设有俯仰组件,且通过所述俯仰组件与所述风扇头连接;以及第二杆部,内部收容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杆部连接的转轴和驱使所述转轴旋转的电机;其中,所述第二杆部位于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风扇头的一侧;所述第一杆部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杆部旋转;其中,所述电机为偏心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之间通过传动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一杆部同轴设置,形成有支撑杆中心轴线;其中,所述第一杆部在所述转轴的带动下绕所述支撑杆中心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杆部临近所述风扇头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转轴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杆部内且与所述第一杆部紧固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杆部随所述转轴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第二杆部内的下轴承、一固设于所述第二杆部靠近所述第一杆部一侧的端部处的压板以及一固设于所述第一杆部内且与所述压板抵接用于辅助所述第一杆部转动的上轴承;其中,所述传动单元位于所述下轴承和所述上轴承之间,所述转轴通过所述下轴承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杆部;在沿所述第二杆部至所述第一杆部的方向上,所述转轴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压板和所述上轴承后与所述第一杆部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部内置有俯仰支架,所述俯仰组件通过所述俯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杆部;所述俯仰支架上形成有垂直于所述支撑杆中心轴线设置的隔板,所述转轴贯穿所述隔板设置,所述转轴贯穿所述隔板的一端螺接有螺帽;其中,所述螺帽被配置为抵紧所述隔板以使所述转轴、所述下轴承、所述上轴承、所述俯仰支架和所述第一杆部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压板靠近所述第一杆部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杆部轴向方向延伸的限位块,所述俯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杆部的周向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俯仰支架上还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杆部开口且收容有所述上轴承的上容置槽,所述上容置槽位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风扇头一侧;其中,所述上轴承的外圈与所述上容置槽的槽顶相抵靠,所述上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压板相抵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

一种落地扇,包括:风扇头,能够通过电驱动产生空气气流;所述风扇头包括作为外壳的风扇盘面;支撑杆,与所述风扇盘面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风扇头;以及底座,设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风扇头一侧的端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风扇头一侧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风扇盘面外周面的下缘,所述支撑杆为如前所述的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风扇盘面外周面的下缘还设有连接部,所述风扇盘面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的俯仰组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支撑杆及具有其的落地扇,其通过将俯仰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设于支撑杆上,使得支撑杆、俯仰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形成一整体后,能够一同与风扇头连接,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美观大方的优点;

进一步地,电机采用偏心电机,能够有效地提高转轴的承载能力,使得第一杆部的旋转运动更为稳定和可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支撑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落地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落地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落地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电机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第一杆部和俯仰支架在俯视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第一杆部和俯仰支架在仰视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第一杆部和俯仰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支撑杆的俯仰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支撑杆的俯仰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杆100,用于支撑风扇头200,请参阅图2至图8,图2是本发明落地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落地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支撑杆100包括:第一杆部110,设有俯仰组件400,且通过俯仰组件400与风扇头200连接;以及第二杆部120,内部收容有旋转驱动组件300,旋转驱动组件300包括与第一杆部110连接的转轴320和驱使转轴320旋转的电机310;其中,第二杆部120位于第一杆部110远离风扇头200的一侧;第一杆部110在所述转轴320的带动下能够相对第二杆部120旋转;其中,电机310为偏心电机,电机310的输出轴和转轴320之间通过传动单元330连接。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将俯仰组件400和旋转驱动组件300设于支撑杆100上,使得支撑杆100、俯仰组件400和旋转驱动组件300形成一整体后,能够一同与风扇头200连接,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美观大方的优点。

为了简化支撑杆100结构以及提高支撑杆100的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杆部120与第一杆部110同轴设置。第二杆部120与第一杆部110同轴设置后形成有支撑杆中心轴线L,第一杆部110在转轴320的带动下绕支撑杆中心轴线L旋转。由此,支撑杆100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紧凑,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为了避免支撑杆10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过大,优选的,旋转驱动组件300位于第二杆部120临近风扇头200的一侧。由此,能够有效的减小支撑杆100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旋转驱动组件300用于驱使第一杆部110和俯仰组件400旋转。在本发明中,转轴320部分延伸至第一杆部110内且与第一杆部110紧固连接,以使第一杆部110和俯仰组件400随转轴320旋转。可以理解地,转轴320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一杆部110内,而是通过在第一杆部110上固设一能够延伸至第二杆部120内的插接部(图未示),利用插接部与转轴320连接,同样能够实现第一杆部110和俯仰组件400跟随转轴320旋转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转轴320在工作时同时承受支撑杆100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作用力,因此,转轴320需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若是直接将转轴320连接于电机310的输出轴端,由于电机310的输出轴的承载能力较差,从而导致转轴320的承载能力也较差。鉴于此,为了提高转轴320的承载能力,电机310的输出轴和转轴320错开设置,电机310选用步进偏心电机,由此,电机310的输出轴和转轴320之间存在一偏心距M,电机310的输出轴和转轴320之间通过传动单元330连接,电机310通过上述传动单元330驱使转轴320旋转。

为了使得转轴320获得较好的支撑效果,旋转驱动组件300还包括一设于第二杆部120内的下轴承321、一固设于第二杆部120靠近第一杆部110一侧的端部处的压板340以及一固设于第一杆部110内且与压板340抵接用于辅助第一杆部110转动的上轴承350,这里的上、下与附图中的上、下方向一致。在本发明中,第二杆部120内置有电机支架311,电机310通过电机支架311设于第二杆部120内。压板340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于电机支架311的一端部处。下轴承321固设于电机支架311,转轴320通过下轴承321转动设于电机支架311上,在沿第二杆部120至第一杆部110的方向上,即由下至上的方向上,转轴320依次穿过压板340和上轴承350后与第一杆部110紧固连接。

传动单元330位于下轴承321和上轴承350之间,传动单元330包括主动齿轮331和从动齿轮332,主动齿轮331设于电机310的输出轴上且随输出轴转动,从动齿轮332紧固在转轴320远离第一杆部110一侧的端部上,主动齿轮331与从动齿轮332相啮合,从而将电机31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转轴320上。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并结合图9,图9是本发明的电机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电机支架311上设有垂直于支撑杆中心轴线L分布的层板3113,层板3113将电机支架311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第一腔室3111和第二腔室3112。第一腔室3111内容置有主动齿轮331和从动齿轮332,第一腔室3111的顶部设有上述压板340,压板340将主动齿轮331和从动齿轮332封设于第一腔室3111内。第二腔室3112内收容有电机310,第二腔室3112的底部设有盖板312,上述盖板312将电机310封设于第二腔室3112内。电机310的输出轴向上贯穿层板3113后,与主动齿轮331连接,以驱使主动齿轮331转动。层板3113的底端面上还设有开口朝下且与第二腔室3112连通的下容置槽3114,下容置槽3114内固设有下轴承321。转轴320向上贯穿层板3113后,与从动齿轮332连接。从动齿轮332套设在转轴320上,且与转轴320紧固连接。当电机310的输出轴转动时,主动齿轮331跟随一起转动,而与主动齿轮331啮合的从动齿轮332亦随之转动,从而带动转轴320旋转。

在本发明中,第一杆部110内置有俯仰支架430,俯仰组件400通过俯仰支架430设于第一杆部110,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第一杆部110和俯仰支架430在俯视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第一杆部110和俯仰支架430在仰视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支撑杆的第一杆部110和俯仰支架4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俯仰支架430上形成有垂直于支撑杆中心轴线L设置的隔板431,转轴320贯穿隔板431设置,隔板431上形成有用于供转轴320穿设的贯穿孔4311。其中,转轴320贯穿隔板431的一端螺接有螺帽322,螺帽322位于隔板431靠近风扇头200的一侧。螺帽322被配置为抵紧隔板431以使转轴320、下轴承321、上轴承350、俯仰支架430和第一杆部110同步转动。

进一步,压板340靠近第一杆部110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沿第一杆部110轴向方向延伸的限位块341,俯仰支架430上设有与限位块341相配合且沿第一杆部110的周向方向分布的卡槽433,卡槽433被配置为限定第一杆部110的转角范围。优选的,第一杆部110的转角范围为0°~170°。

为了避免出现转轴320旋转而俯仰支架430和第一杆部110不同步旋转的问题,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10,转轴320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止转平面323,贯穿孔4311为与转轴320相配合的非圆形孔。

在本发明中,俯仰支架43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隔板431的厚度较薄,考虑到转轴320在贯穿隔板431后,贯穿孔4311处的结构强度较弱,贯穿孔4311容易发生形变。鉴于此,旋转驱动组件300还包括位于螺帽322和隔板431之间的金属止动片360,金属止动片360呈非圆形,且设有用于供转轴320穿设的通孔。隔板431靠近螺帽322侧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金属止动片360的方形槽,方形槽能够对金属止动片36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金属止动片360相对俯仰支架430转动。安装时,将上述金属止动片360套设在转轴320上且使得金属止动片360位于方形槽内,当螺帽322抵紧隔板431时,金属止动片360被抵紧于所述方形槽内。由此,金属止动片360在增强隔板43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确保俯仰支架430能够随转轴320同步转动,具有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

俯仰支架430上还设有朝向第二杆部120开口且收容有上轴承350的上容置槽432,上容置槽432位于隔板431远离风扇头200一侧。其中,上轴承350的外圈的顶端与上容置槽432的槽顶相抵靠,上轴承350的内圈的底端与压板340相抵靠。上轴承350的内圈与转轴320的圆周壁面不相接触,存在一预设间隙。由此,俯仰支架430在上轴承350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可靠地绕支撑杆中心轴线L旋转。

俯仰支架430和第一杆部11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为了便于安装,俯仰支架430和第一杆部110之间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具体的,俯仰支架430的外圆周壁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434,第一杆部110的内圆周壁面上成型有能够插入凹槽434的孔柱111。凹槽434在俯仰支架430的外圆周壁上形成有用于孔柱111轴向限位的卡肩,俯仰支架430远离风扇头200一侧的端面上设有与凹槽434连通的沉头孔435。安装时,先将孔柱111对准凹槽434,然后第一杆部110由上至下的套设于俯仰支架430上,当孔柱111与凹槽434的卡肩相抵时,螺栓(图未示)穿过沉头孔435进入孔柱111内用于将俯仰支架430和第一杆部110紧固在一起。可以理解地,俯仰支架430和第一杆部110也可以一体设置。

进一步,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本发明支撑杆的俯仰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支撑杆的俯仰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俯仰组件400包括设于第一杆部110的俯仰副支架420和枢转连接于俯仰副支架420的俯仰主支架410,俯仰主支架410连接有风扇头200,俯仰主支架410和俯仰副支架420之间通过螺栓(图未示)连接,通过螺栓可调节俯仰主支架410和俯仰副支架420之间的松紧度,以实现俯仰力度的调节。其中,俯仰主支架410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面411,俯仰副支架420上形成有与第一抵接面411相配合的第二抵接面421。俯仰主支架410通过第一抵接面411和第二抵接面421之间的配合可相对俯仰副支架420转动。

进一步,第二杆部120远离第一杆部110侧的端部上可拆卸设有第三杆部130,第三杆部130被配置为调节支撑杆100的长度。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中的水箱结构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的支撑杆100可以应用于落地扇。其中,该落地扇包括:风扇头200,能够通过电驱动产生空气气流;风扇头200包括作为外壳的风扇盘面210;支撑杆100,与风扇盘面210连接,用于支撑风扇头200;以及底座500,设于支撑杆100远离风扇头200一侧的端部,用于支撑支撑杆100;其中,支撑杆100靠近风扇头200一侧的端部连接于风扇盘面210外周面的下缘,支撑杆100为如前所述的支撑杆100。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中支撑杆100连接于风扇盘面210外周面的下缘,有效精简了落地扇的整体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美观大方的优点。

为了便于风扇盘面210与支撑杆100的连接,风扇盘面210外周面的下缘还设有连接部2111,风扇盘面210通过连接部2111与支撑杆100的俯仰组件400连接。考虑到落地扇外观的美观性,风扇盘面210优选为圆盘状,连接部2111设于风扇盘面210的外圆周面的下缘且沿风扇盘面210的径向方向延伸。可以理解地,风扇盘面2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盘状,也可以呈椭圆、矩形盘状。

连接部2111和俯仰组件40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考虑到拆装和收纳的方便性,连接部2111和俯仰组件40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13,连接部2111和俯仰组件400之间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连接部2111上形成有一螺纹孔,俯仰组件400的俯仰主支架410上形成有一能够插入至螺纹孔内的凸柱412,凸柱412的外壁上形成有与螺纹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在本发明中,请继续参阅图3,风扇盘面210前、后分体设置,包括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为镂空结构,以利于出风。连接部2111一体成型于后壳体211外周面上。这里的前是指使用时靠近用户的方向,后是指使用时远离用户的方向。考虑到拆装的便捷性,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具体地,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之间采用卡接方式外加螺钉紧固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的过程中,先将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卡合在一起,然后利用螺钉再将后壳体211和前壳体212紧固连接在一起,由此,具有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

风扇头200还包括收容于风扇盘面210内部的扇叶220和扇叶电机230,扇叶220连接于扇叶电机230的输出轴上,扇叶电机230安装于后壳体211的内壁上,扇叶电机230在通电后能够驱使扇叶220旋转。本发明中的风扇头200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头相比,有效的减小了空间占用率,便于收纳。

底座500与支撑杆10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考虑到安装和收纳的方便性,底座500与支撑杆10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支撑杆100靠近底座500一侧的端部上设有按钮,按钮能够被朝向支撑杆100侧压下,按钮上形成有卡钩部,底座500上设有与按钮的卡钩部相卡合的卡口,当按钮被按压时,按钮的卡钩部和底座500上的卡口相脱离,从而实现底座500与支撑杆100的拆分。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222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