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2:42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应用产生的数据呈井喷式增加。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海量数据。为了避免分布式数据库出现故障时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损坏,往往需要将待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为:从待备份数据库中获取待备份数据,将待备份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

然而,当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数据同步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往往未能根据数据同步场景,选择与数据同步场景相匹配的数据同步方式,导致数据同步效率较低,进而,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其中,上述备份数据库用于备份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上述并发执行类型表征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的方式。

可选地,上述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一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可选地,上述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二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作为待同步数据。

可选地,上述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三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可选地,上述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一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以串行方式,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

可选地,上述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二并发执行类型,基于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包括: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以及上述基于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全量数据,将上述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转换成数据库插入语句,得到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还包括: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以及上述基于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增量数据,根据上述增量数据中每条记录对应的事件类型,生成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一并行处理条件,将上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中满足合并条件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进行合并,以生成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上述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目标数据表为上述待同步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上述第一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括唯一索引或主键,上述合并条件为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操作的数据表的主键或唯一索引相同。

可选地,上述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包括: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以串行工作方式,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含唯一索引且包含主键。

可选地,上述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确定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每个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得到记录信息组集合;从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选择预定数目个待处理事务作为目标待处理事务,得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根据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每个目标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对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进行事务冲突检测,以生成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得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基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和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生成有向无环图,其中,上述有向无环图中的节点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一一对应;对上述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以生成拓扑排序序列;执行上述拓扑排序序列中各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成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同步单元,被配置成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其中,上述备份数据库用于备份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上述并发执行类型表征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的方式。

可选地,获取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一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可选地,获取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二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作为待同步数据。

可选地,获取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三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可选地,同步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一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以串行方式,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

可选地,同步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二并发执行类型,基于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包括: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以及同步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全量数据,将上述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转换成数据库插入语句,得到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还包括: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以及同步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增量数据,根据上述增量数据中每条记录对应的事件类型,生成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一并行处理条件,将上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中满足合并条件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进行合并,以生成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上述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目标数据表为上述待同步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上述第一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括唯一索引或主键,上述合并条件为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操作的数据表的主键或唯一索引相同。

可选地,同步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以串行工作方式,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含唯一索引且包含主键。

可选地,同步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确定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每个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得到记录信息组集合;从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选择预定数目个待处理事务作为目标待处理事务,得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根据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每个目标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对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进行事务冲突检测,以生成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得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基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和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生成有向无环图,其中,上述有向无环图中的节点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一一对应;对上述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以生成拓扑排序序列;执行上述拓扑排序序列中各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满足了多种数据同步场景下的数据同步任务,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具体来说,造成数据同步效率较低原因在于:往往未能根据数据同步场景,选择与数据同步场景相匹配的数据同步方式。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首先,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在实际情况中,当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同步备份时,往往需要保证上述目标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通信连接成功。当连接成功后,再获取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避免了因连接失败所造成的数据同步失败的情况出现。其次,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根据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以此获取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减少了直接对目标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进行同步,所造成的数据同步压力。最后,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实际情况中,不同的数据同步任务需要同步的数据量往往不尽相同。通过并发执行类型灵活的选择数据同步方式,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减少了带宽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中的目标图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中的有向无环图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中的拓扑排序序列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数据同步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计算设备101可以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102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103(例如,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103可以表示多表同步类型)。然后,计算设备101可以从上述目标数据库102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103对应的待同步数据104。最后,计算设备101可以根据并发执行类型105(例如,“异步复制”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104同步至备份数据库106。其中,上述备份数据库106用于备份上述目标数据库102中的数据。上述并发执行类型105可以用于表征将上述待同步数据104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106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同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数据库可以是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数据库。上述目标数据库可以是分布式数据库。上述目标数据库也可以是非分布式数据库。例如,上述目标数据库可以是MongoDB数据库。上述目标数据库也可以是MySQL数据库。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可以用于表征数据同步任务的类型。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可以是人工配置的。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可以是“单表同步类型”。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也可以是“多表同步类型”。上述“单表同步类型”可以表征以一张数据表为单位,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上述“多表同步类型”可以表征以目标数量张数据表为单位,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接收到数据库连接成功信号,以此确定与上述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上述数据库连接成功信号可以是“200”。上述“200”可以表征与上述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其中,数据同步场景可以表征数据同步的任务类型。

作为示例,上述数据同步场景可以是“单表同步类型”。上述数据同步场景也可以是“多表同步类型”。

可选地,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还可以是不限于以下中的一项:“第一数据同步类型”,“第二数据同步类型”和“第三数据同步类型”。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同步类型”可以表征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上述“第二数据同步类型”可以表征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上述“第三数据同步类型”可以是表征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上述全量数据可以是指上述目标数据库中存储的全部数据。上述增量数据可以是指前一次数据同步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存储的新数据。

作为又一示例,上述数据同步场景可以是“第一数据同步类型”。上述数据同步场景也可以是“第二数据同步类型”。上述数据同步场景还可以是“第三数据同步类型”。

步骤202,从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获取上述目标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数据表的表信息,得到表信息序列。

其中,上述表信息序列中的表信息可以包括:数据表名称。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获取上述目标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数据表的表信息:

SELECT TALBE_NAM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

WHERE TABLE_SCHEMA="db_name"。

其中,上述“db_name”可以为上述目标数据库的名称。

作为又一示例,上述表信息序列可以是[“table1”,“table2”,“table3”,“table4”]。

第二步,根据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和上述表信息序列,通过SQL语句,从上述目标数据库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

其中,上述待同步数据可以表征上述目标数据库中需要进行数据同步的数据。上述待同步数据可以是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至少一条行数据。上述待同步数据也可以是上述目标数据库对应的二进制日志文件中的至少一条事务信息。上述二进制日志文件可以是MySQLBinlog日志文件。上述事务信息对应的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

当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单表同步类型”时。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表信息序列中的每个表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语句,得到第一查询语句序列。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查询语句序列中的各个第一查询语句,获取待同步数据。

当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多表同步类型”时。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表信息序列中的各个表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语句。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查询语句,获取待同步数据。其中,上述第一查询语句序列中的第一查询语句可以是SQL语句中的“INSERT”类型的语句。上述第二查询语句可以是SQL语句中的“INSERT”类型的语句。作为示例,上述表信息序列可以是[“table1”,“table2”,“table3”,“table4”]。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可以是“单表同步类型”。第一查询语句可以是“SELECT*FROM table1”。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SELECT*FROM table1”,获取上述待同步数据。上述待同步数据可以是“[记录1,记录2]”

作为又一示例,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可以是“多表同步类型”。上述目标数量可以是“2”。上述表信息序列可以是[“table1”,“table2”,“table3”,“table4”]。第二查询语句可以是“SELECT*FROM table1,table2”。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SELECT*FROMtable1,table2”,获取上述待同步数据。上述待同步数据可以是“[记录1,记录2,记录3,记录4]”。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一数据同步类型,通过SQL语句,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SQL语句“SELECT*FROM数据表名称”,获取上述全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二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作为待同步数据。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第一目标时间和第二目标时间,通过SQL语句,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作为待同步数据。上述第一目标时间可以是前一次数据同步完成的时间。上述第二目标时间可以是当前时间。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SQL语句,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SELECT*

FROM数据表名称

WHERE时间戳BETWEEN第一目标时间AND第二目标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三数据同步类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第一步,通过SQL语句,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上述全量数据。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SQL语句“SELECT*FROM数据表名称”,获取上述全量数据。

第二步,获取临时数据表中存储的全部记录作为增量数据。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创建触发器,当产生新的记录时,触发器可以将新的记录存储至上述目标数据库的同时,也将上述新的记录存储至上述临时数据表。当上述执行主体获取上述目标数据库的增量数据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直接将上述临时数据表中存储的记录确定为上述增量数据。当上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量较大时,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减少对上述目标数据库的读写频率,减少上述目标数据库的读写压力。

步骤203,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待同步数据,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其中,上述并发执行类型可以表征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的方式。上述备份数据库可以是用于备份上述目标数据库中数据的数据库。上述备份数据库可以是分布式数据库。上述备份数据库也可以是非分布式数据库。例如,上述备份数据库可以是MongoDB数据库。上述备份数据库也可以是MySQL数据库。上述并发执行类型可以通过人工配置的方式生成。上述执行主体也可以根据上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上述并发执行类型可以是“异步复制”类型。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也可以是“同步复制”类型。当上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小于预定大小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采用“同步复制”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当上述待同步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等于上述预定大小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采用“异步复制”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上述预定大小可以是200兆。这里,对于预定大小的设定,不作限定。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满足了多种数据同步场景下的数据同步任务,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具体来说,造成数据同步效率较低原因在于:往往未能根据数据同步场景,选择与数据同步场景相匹配的数据同步方式。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首先,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在实际情况中,当对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同步备份时,往往需要保证上述目标数据库和备份数据库通信连接成功。当连接成功后,再获取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避免了因连接失败所造成的数据同步失败的情况出现。其次,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根据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以此获取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减少了直接对目标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进行同步,所造成的数据同步压力。最后,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实际情况中,不同的数据同步任务,需要同步的数据量往往不尽相同。通过并发执行类型,灵活的选择数据同步方式,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减少了带宽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数据同步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300。该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3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

步骤302,从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01-302的具体实现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响应于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一并发执行类型,将待同步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以串行方式,同步至备份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同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响应于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一并发执行类型,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将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以串行方式,将上述记录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其中,上述第一并发执行类型可以表征采用串行方式,对上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同步。

步骤304,响应于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二并发执行类型,基于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二并发执行类型,基于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是用于对数据库中记录进行更新的SQL语句。上述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是SQL语句中的“UPDATE语句”。

可选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可以包括: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可选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中的数据库插入语句可以是用于向数据库添加记录的SQL语句。例如,数据库插入语句可以是SQL语句中的“INSERT”语句。上述第二并发执行类型可以表征以数据表为单位,采用并发方式,对上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同步。

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中每条数据填充至预设数据库操作语句中,以生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添加至目标文件中。其中,上述目标文件可以是以.sql为后缀的文件。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执行“source上述目标文件的名称.sql”命令。以实现执行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全量数据,将上述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转换成数据库插入语句,得到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与上述预设数据库操作语句进行拼接,以实现将上述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转换成数据库插入语句。

作为示例,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记录可以是“0001,张三,男,23岁”。上述预设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是“INSERT INTO备份数据库中的备份数据表名称VALUES()”。上述记录“0001,张三,男,23岁”对应的数据库插入语句可以是“INSERT INTO备份数据库中的备份数据表名称VALUES(0001,张三,男,23岁)”。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基于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增量数据,根据上述增量数据中每条记录对应的事件类型,生成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

其中,上述事件类型可以表征操作类型。上述事件类型可以是“更新操作”类型。上述事件类型还可以是“插入操作类型”。上述事件类型还可以是“更新操作”类型。

作为示例,上述增量数据包括的记录可以是[“0002,张四,男,22岁”,“0002,张五,女,21岁”,“0004,张六,男,24岁”,“0004,张六,男,23岁”]。其中,“0002,张四,男,22岁”对应的事件类型可以是“更新操作类型”。则生成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是“UPDATE数据表1SET属性1=“张四”,属性2=“男”,属性3=“22岁”WHERE属性4(主键)=“0002””。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一并行处理条件,将上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中满足合并条件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进行合并,以生成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上述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

其中,上述目标数据表可以为上述待同步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上述第一并行处理条件可以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括唯一索引或主键”。上述合并条件可以为“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操作的数据表的主键或唯一索引相同”。

作为示例,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为“UPDATE数据表1SET属性1=“张四”,属性2=“男”,属性3=“22岁”WHERE属性4(主键)=“0002””。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还可以为“UPDATE数据表1SET属性1=“张五”,属性2=“女”,属性3=“21岁”WHERE属性4(主键)=“0002””。所示例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满足合并条件。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一并行处理条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所示例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合并。合并后生成的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是“UPDATE数据表1SET属性1=“张五”,属性2=“女”,属性3=“21岁”WHERE属性4(主键)=“0002””。

作为又一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INSERT数据表2INTOVALUES(0004,张六,男,24岁)”和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UPDAET数据表2SET属性1=“张四”,属性2=“男”,属性3=“22岁”WHERE属性4(主键)=“0002””合并。合并后生成的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可以是“INSERT数据表2INTO VALUES(0004,张六,男,23岁)”。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以串行工作方式,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其中,上述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含唯一索引且包含主键”。上述主键可以是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表中的记录的值。

作为示例,记录可以是“0001,张三,男”。其中“0001”可以是上述记录的主键。

步骤305,响应于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的至少一条事务信息中的每条事务信息,生成待处理事务,得到上述至少一条待处理事务。上述至少一条待处理事务中的待处理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可以表征访问并可能操作各种数据项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上述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可以表征以事务位,对上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同步。

步骤306,确定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每个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得到记录信息组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待处理事务所操作的至少一条记录,确定为上述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

作为示例,上述待处理事务对应的SQL语句可以是:

BEGIN

SELECT*FROM数据表名称WHERE属性1=属性值1

SELECT*FROM数据表名称WHERE属性2=属性值2

END

步骤307,从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选择预定数目个待处理事务作为目标待处理事务,得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选择预定数目个待处理事务作为目标待处理事务,得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其中,当上述预定数目与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的待处理事务的数量相同时,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预设时间点,从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选择预定数目个待处理事务作为目标待处理事务,得到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

步骤308,根据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每个目标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对目标待处理事务进行事务冲突检测,以生成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得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每个目标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对目标待处理事务进行事务冲突检测,以生成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得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冲突检测算法,对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每个目标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中的每个记录信息进行散列处理,以生成散列值得到散列值组,得到散列值组集。

其中,上述冲突检测算法可以是MD5(MD5 Message-Digest,信息摘要)算法。上述冲突检测算法还可以是CFD(conditional functional dependency,条件函数依赖)不一致性检测算法。

作为示例,上述记录信息可以是“0001,张三,男,23岁”。对应的散列值可以是“dd7019a6950caa2c9ddb2dfb62e3a445”。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上述散列值组集存在值相同的两个散列值,根据上述两个散列值中各个散列值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的事务标识,生成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得到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

其中,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事务标识、第二事务标识和事务冲突标识值。上述第一事务标识可以是第一候选待处理事务对应的事务标识。上述第一候选待处理事务可以是上述两个散列值中各个散列值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中时间戳小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上述第二事务标识可以是第二候选待处理事务对应的事务标识。上述第二候选待处理事务可以是上述两个散列值中各个散列值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中时间戳大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上述事务冲突标识值可以用于表征是否存在事务冲突。

作为示例,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可以是[a1,a2,1]。其中,“a1”为第一事务标识。“a2”为第二事务标识。“1”为事务冲突标识值。“1”可以表示存在事务冲突。

步骤309,基于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和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生成有向无环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基于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和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生成有向无环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生成目标图。

其中,上述目标图可以为只包含节点,没有边的图。上述目标图中的节点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一一对应。

作为示例,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可以是[a1,a2,a3,a4,a5]。上述目标图可以如图4所示。图4中的“a1”、“a2”、“a3”、“a4”和“a5”表示各个节点。节点“a1”与目标待处理事务“a1”对应。节点“a2”与目标待处理事务“a2”对应。节点“a3”与目标待处理事务“a3”对应。节点“a4”与目标待处理事务“a4”对应。节点“a5”与目标待处理事务“a5”对应。

第二步,根据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在上述目标图中添加有向边,以生成上述有向无环图。

其中,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包括的第一事务标识对应的节确定为源点。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包括的第二事务标识对应的节点确定为终点。最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源点指向上述终点的有向边添加至上述目标图中。

作为示例,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可以是{[a1,a4,1],[a1,a2,1],[a2,a5,1],[a3,a4,1]}。上述有向无环图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上述有向无环图中,节点“a1”和节点“a4”之间存在有向边。节点“a1”和节点“a2”之间存在有向边。节点“a2”和节点“a5”之间存在有向边。节点“a3”和节点“a4”之间存在有向边。

步骤310,对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以生成拓扑排序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拓扑排序算法,对上述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以生成上述拓扑排序序列。

其中,上述拓扑排序算法可以是DFS(Depth-First-Search,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上述拓扑排序算法也可以是Kahn算法。

作为示例,上述拓扑排序序列可以如图6所示。其中,图6中的拓扑排序序列包括三组节点[(a1),(a2,a3),(a4,a5)]。

步骤311,执行拓扑排序序列中各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执行拓扑排序序列中各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

如图6所示,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按照串行方式,依次处理[(a1),(a2,a3),(a4,a5)]中的“(a1)”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a2,a3)”两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处理事务和“(a4,a5)”两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处理事务。“(a2,a3)”两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处理事务并发执行。“(a4,a5)”两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处理事务并发执行。

从图3可以看出,与图2对应的一些实施例的描述相比,首先,当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一并发执行类型时,将待同步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以串行的方式,同步至备份数据库。从而保证了记录能够逐条写入备份数据库。避免并发备份可能造成的数据一致性遭到破坏的情况出现。其次,当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二并发执行类型时,将待同步数据包括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转换成数据库插入语句。实际情况中,全量数据是指已经写入数据表的数据。对于此类数据,通过数据库插入语句,备份至备份数据库即可。对于待同步数据包括增量数据,此类数据往往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后,生成的数据。因此,需要根据对应的事件类型,生成对应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除此之外,并发同步,往往需要对备份数据库进行频繁的读写操作,为了避免频繁读写所造成的备份数据库读写压力。通过将满足合并条件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进行合并,以生成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从而,减少了数据库操作语句的数量,进而,减少了对备份数据库的读写次数,降低了备份数据库的读写压力。此外,当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在实际情况中,通过生成数据库操作语句,再执行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周期相对较长,降低了数据同步效率。因此,通过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但是,不同的待处理事务之间可能存在事务冲突,可能会造成数据库一致性遭到破坏。因此,通过事务冲突检测,以此确定存在事务冲突的待处理事务。然后,基于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和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生成有向无环图。进而,对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生成拓扑排序序列。最后,执行拓扑排序序列中各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使得能够保证存在事务冲突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以串行方式,进行数据同步,未存在事务冲突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以并发的方式,进行数据同步。通过此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同步的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同步需求,并且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减少了带宽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参考图7,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01、获取单元702和同步单元703。其中,接收单元701,被配置成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获取单元702,被配置成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同步单元703,被配置成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其中,上述备份数据库用于备份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上述并发执行类型表征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702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一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702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二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作为待同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702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为第三数据同步类型,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全量数据和增量数据作为上述待同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同步单元703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一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每条记录,以串行方式,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同步单元703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二并发执行类型,基于上述待同步数据中的各条记录,生成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可以包括: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以及同步单元703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全量数据,将上述全量数据中的每条记录转换成数据库插入语句,得到至少一条数据库插入语句。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语句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以及同步单元703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待同步数据包括增量数据,根据上述增量数据中每条记录对应的事件类型,生成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一并行处理条件,将上述至少一条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中满足合并条件的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进行合并,以生成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得到上述至少一条子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目标数据表为上述待同步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上述第一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括唯一索引或主键,上述合并条件为候选子数据库操作语句操作的数据表的主键或唯一索引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同步单元703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目标数据表满足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以串行工作方式,执行上述至少一条数据库操作语句中的每条数据库操作语句,其中,上述第二并行处理条件为上述目标数据表包含唯一索引且包含主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同步单元703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响应于确定上述并发执行类型为第三并发执行类型,对待同步数据进行事务解析,以生成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确定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每个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得到记录信息组集合;从上述至少一个待处理事务中选择预定数目个待处理事务作为目标待处理事务,得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根据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每个目标待处理事务对应的记录信息组,对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进行事务冲突检测,以生成事务冲突检测信息,得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基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和上述事务冲突检测信息集合,生成有向无环图,其中,上述有向无环图中的节点与上述目标待处理事务集合中的目标待处理事务一一对应;对上述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以生成拓扑排序序列;执行上述拓扑排序序列中包括的各个节点对应的目标待处理事务。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80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8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响应于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接收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从上述目标数据库中获取与上述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对应的待同步数据;根据并发执行类型,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备份数据库,其中,上述备份数据库用于备份上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上述并发执行类型表征将上述待同步数据同步至上述备份数据库的方式。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和同步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接收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接收在与目标数据库连接成功情况下的数据同步任务类型信息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9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