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9:12


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尤指一种可组配于转轴组件内,并使转轴组件的各衔接件形成固定间隔及枢转活动时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利用外力作用而可往复转动的枢轴或转轴,组配在电子装置(例如:行动电话、笔记型电脑、PDA、电子书等)上,使其上盖或显示屏幕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系已为现有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都已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装置中可掀转部位(例如:屏幕)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艺也已揭示一种二枢接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该二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第99225737号「双轴向枢纽器」、美国US 7512426B2「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SYNCHRONISING HINGE」专利案等,都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上述现有枢轴结构考量到支撑结构强度及动作顺畅度,通常是以两组分布的方式,设置在电子装置(如:笔记型电脑)的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端边枢接处的两侧位置。因此,在操作显示屏幕或显示模块转动掀开时,转轴的协调性较不理想;同时,两个设置在接近同一中心线的枢轴器旋转自由度也受到限制,使得整个电子设备无论打开或闭合的转动过程,动作顺畅度较差。

为了改善上述情形,现有技艺也揭示了一种枢轴器应用多个旋转中心的技术手段;例如,中国台湾第101224879号「多节式转轴结构」、第101224880号「插组式多节转轴结构」专利案等,都分别提供了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参考资料应用主动关节组和随动关节组的组合;主动关节组两相对的关节片之间设置一中间连动片组,以及两相对的关节片设有同步引动部,衔接中间连动片组;随动关节组具有两随动片,设置在该主动关节组两相对的关节片间;所述相对的关节片朝内端位置对应随动片朝外端的位置,组合一轴销;上述中间连动片组朝外端的位置对应各随动片朝内端的位置,组合一轴销;使多数主动关节组及随动关节组并合排列,而共同形成一多节式转轴结构。

然而,上述各现有技艺所揭示的实施结构中,由于各组成元件大多经过繁复的结构相互连结,且缺乏对各组成元件的定位保持机制,因此往往造成枢接部位松动摇晃,或枢转不顺畅的情形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枢轴结构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的道,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轴组件,至少具有复数并列的衔接件,于各衔接件上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于该镂空部内设有至少一导引面;

一支撑组件,至少具有一挠性的侧支撑件,该侧支撑件穿设于各镂空部内,于该侧支撑件上设有复数对应于各导引面的相对导引面,利用各导引面分别抵顶于各相对导引面形成定位,能于各衔接件转动及位移时,形成稳定的支撑及间隔定位。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各衔接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通孔,该转轴组件于各衔接件之间分别设有一间隔轴杆,各间隔轴杆上设有至少一贯孔,各贯孔分别对应各通孔,于各该贯孔内设有至少一导弧面;该支撑组件具有一贯穿各通孔、贯孔的支撑件,于该支撑件上设有复数对应于各导弧面的相对导弧面,利用各导弧面分别抵顶于各相对导弧面形成定位,能于各衔接件之间支撑各间隔轴杆形成固定间隔,并可供稳定顺畅地转动。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该侧支撑件上设有复数向外凸出的第二座部,各第二座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具有弯曲挠性的第二衔接部,且该至少一导引面分别设于各第二座部上;该支撑件上设有复数向外凸出的第一座部,各第一座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具有弯曲挠性的第一衔接部,且该至少一导弧面分别设于各第一座部上。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各该第一、二座部上分别横向设置一第一、二孔洞,且各该第二孔洞分别套合于该枢轴组的各枢轴。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该导引面、导弧面是一凸起的弧面;该相对导弧面、相对导引面是一凹陷的弧面。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各衔接件对应于该镂空部开口的二旁侧分别设有一夹套该间隔轴杆的弧槽。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该转轴组件设置于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之间,该第一支架连结一第一物体,该第二支架连结一第二物体;且该支撑件连结于该第一、二支架之间。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各衔接件的镂空部内贯穿设有一可受力弯曲的同步转动组件,该同步转动组件至少由一枢轴组及一齿环组所组成,该枢轴组具有复数并列的枢轴,该齿环组具有复数局部啮合衔接的齿环,且各枢轴经由各齿环形成依序啮合的连结,以驱动各衔接件形成同步枢转。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该同步转动组件具有一结合座及一结合件,衔接于该齿环组二旁侧,该结合座固定于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其中之一上,该结合件连结固定于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其中另一上。

一种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轴组件,至少具有复数并列的衔接件及间隔轴杆,各衔接件上分别设有至少一通孔,各间隔轴杆分别组设于各衔接件之间,各间隔轴杆上设有至少一贯孔,该至少一贯孔分别对应各通孔,于各该贯孔内设有至少一导弧面;

一支撑组件,至少具有一贯穿各通孔、贯孔的支撑件,于该支撑件上设有复数对应于各导弧面的相对导弧面,利用各导弧面分别抵顶于各相对导弧面形成定位,能于各衔接件之间支撑各间隔轴杆形成固定间隔,并可供稳定顺畅地转动。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该支撑件上设有复数向外凸出的第一座部,各第一座部之间分别设有一具有弯曲挠性的第一衔接部,该至少一导弧面分别设于各第一座部上。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各该第一座部上分别横向设置一第一孔洞。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各衔接件对应于该镂空部开口的二旁侧分别设有一夹套该间隔轴杆的弧槽。

所述的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其中,该导弧面是一凸起的弧面;该相对导弧面是一凹陷的弧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确可达成连结二物体进行稳定且顺畅枢转活动的功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转轴组件及支撑件的相关部位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衔接件及侧支撑件的相关部位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的整体组合外观图。

图6是本发明于同步转动组件部位的整体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7是图6的弯曲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于侧支撑件部位的整体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9是图8的弯曲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于支撑件部位的整体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弯曲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转轴组件;31-衔接件;311-镂空部;312-通孔;315-弧槽;316-限位部;3161-导引面;32-间隔轴杆;321-贯孔;322-导弧面;4-支撑组件;41-支撑件;411-第一座部;412-相对导弧面;413-第一孔洞;414-第一衔接部;42-侧支撑件;421-第二座部;422-相对导引面;423-第二孔洞;424-第二衔接部;5-同步转动组件;51-结合座;511、521-凹孔;52-结合件;53-枢轴组;531-第一枢轴;532-第二枢轴;533-第三枢轴;534-第四枢轴;54-齿环组;541-第一齿环;5411、5451-凸部;542-第二齿环;543-第三齿环;544-第四齿环;545-第五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5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结构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转轴组件3及支撑组件4等部份;其中该第一支架1连结一第一物体(未绘出,可为一电子装置的局部部位);该第二支架2连结一第二物体(未绘出,可为一电子装置的另一局部部位)。

该转轴组件3由复数衔接件31及复数间隔轴杆32组成,该些衔接件31系并列设于该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于各衔接件31上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镂空部311及至少一通孔312;该镂空部311内的至少一旁侧的顶、底部分别横向凸设一限位部316,该二限位部316分别于相对的一侧设有导引面3161(可为一凸起的弧面),各衔接件31二旁侧对应于该镂空部311开口的部位分别设有一弧槽315。

该些间隔轴杆32分别靠合于各衔接件31之间,于各间隔轴杆32上设有至少一贯孔321,分别对应于各该通孔312,于各贯孔321的顶、底侧分别设有一导弧面322(可为一凸起的弧面);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间隔轴杆32可为一圆柱体,其二旁侧分别受相邻衔接件31的该弧槽315所夹合,使各衔接件31与各间隔轴杆32形成相互顺畅的转动与位移。

该支撑组件4包括至少一具挠性的支撑件41及至少一具挠性的侧支撑件42;该支撑件41可分别穿过各各间隔轴杆32的贯孔321(及各衔接件31的通孔312),并分别连结该第一、二支架1、2,于该支撑件41上设有复数分别对应各间隔轴杆32的第一座部411,各第一座部411之间分别经由一具有弯曲挠性的第一衔接部414形成串接,于各第一座部411中央横向贯设一第一孔洞413,各第一座部411顶、底侧分别设有一相对导弧面412(可为一凹陷的弧面),可分别抵顶于各导弧面322形成定位,且该第一孔洞413受压迫后可产生弹性变形,以使该相对导弧面412与该导弧面322保持一迫紧的弹性。

该侧支撑件42系穿设于各镂空部311内的二限位部316之间,于该侧支撑件42上设有复数第二座部421,分别对应于各衔接件31,各第二座部421之间分别经由一具有弯曲挠性的第二衔接部424形成串接,于各第二座部421中央横向贯设一第二孔洞423,各第二座部421顶、底侧分别设有一相对导引面422(可为一凹陷的弧面),分别抵顶于各导引面3161形成定位。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各衔接件31的镂空部311可供一同步转动组件5穿过,并使该同步转动组件5二旁侧分别连结该第一、二支架1、2;该同步转动组件5可由一结合座51、一结合件52、一枢轴组53及一齿环组54组成;该结合座51系以一侧结合于该第一支架1,于该结合座51远离该第一支架1的一侧设有复数凹孔511,该结合件52系以一侧结合于该第二支架2,该结合件52远离该第二支架2的一侧设有复数凹孔521。

该枢轴组53由复数并列设置于该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第一、二、三、四枢轴531、532、533、534组成,且该第一、二、三、四枢轴531、532、533、534分别插入该侧支撑件42的各第二孔洞423内形成连结固定;该齿环组54具有局部相互啮合衔接的第一、二、三、四、五齿环541、542、543、544、545,其中该第一、三、五齿环541、543、545系依序衔接啮合,该第一齿环541系套合固定于该第一枢轴531,于该第一齿环541旁侧设有一凸部5411,结合固定于该结合座51的凹孔511内;该第五齿环545系套合固定于该第四枢轴534,于该第五齿环545旁侧设有一凸部5451,结合固定于该结合件52的凹孔521内;该第三齿环543系啮合于该第一、五齿环541、545之间,其分别套合固定于该第二、三枢轴532、533;该第二、四齿环542、544系相互啮合,该第二齿环542系,分别套合固定于该第一、二枢轴531、532;该第四齿环444分别套合固定于该第三、四枢轴533、534。

凭借上述第一、二、三、四、五齿环541、542、543、544、545可使该第一、二、三、四枢轴531、532、533、534形成具有可同部转动的连结关系。

请参图6、图7所示,可知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于使用时,当该第一、二支架1、2分别受力转动时,可分别经由结合座51、结合件52作用于该齿环组54,使该枢轴组53的该第一、二、三、四枢轴531、532、533、534可经由该第一、二、三、四、五齿环541、542、543、544、545形成同步的正、反向枢转与位移,以利于操作该第一、二物体相互开合。

请参图8至图11所示,可知当该第一、二支架1、2(第一、二物体)相互开合时,各衔接件31受该同步转动组件5带动而可产生同步的转动,此时,该支撑件41、侧支撑件42分别受间隔轴杆32、衔接件31的作用力而分别使各第一、二衔接部414、424弯曲变形,使各间隔轴杆32、衔接件31形成稳定且顺畅的相对枢转与位移。

在上述各衔接件31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各导引面3161迫紧抵顶于该相对导引面422上,可使各第二座部421分别对各限位部316(衔接件31)形成支撑,且各衔接件31可经由各第二座部421形成具固定间隔的排列;同时,当作用于该第一、二支架1、2的外力过大时,该导引面3161可沿该相对导引面422上滑动,以吸收该外力,以及因该衔接件31、侧支撑件42与相关组件的制造精度误差,以避免各种异常造成卡死无法枢转的情形。

在上述各间隔轴杆32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各导弧面322迫紧抵顶于该相对导弧面412上,可使各第一座部411分别对各间隔轴杆32形成支撑,且各间隔轴杆32可经由各第一座部411形成具固定间隔的排列;同时,当作用于该第一、二支架1、2的外力过大时,该导弧面322可沿该相对导弧面412上滑动,以吸收该外力,以及因间隔轴杆32、支撑件41与相关组件的制造精度误差,以避免各种异常造成卡死无法枢转的情形。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凭借该支撑组件4可横向串接该转轴组件3的各衔接件31及间隔轴杆32,并使该第一、二支架1、2(第一、二物体)经由该些衔接件31、间隔轴杆32形成固定间隔及不易松动的支撑,以利于进行稳定且顺畅的枢转及位移活动。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确可达成连结二物体进行稳定且顺畅枢转活动的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
  • 转轴链组的均配支撑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12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