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新风机用吹风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机用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机运用新风对流技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

如公开号为CN11395903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热交换新风机,该新风机包括机身,所述的机身内设有四个腔体,分别是设置有室外进风口的第一腔体,设置有室内送风口的第二腔体,设置有室外排风口的第三腔体,以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的第四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热交换器的壳程相连通以形成新风通道,第四腔体和第三腔体则通过热交换器的管程相连通以形成排风通道。

在机身内设置四个独立的腔体后,只需确保室外进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与相应腔体相连通即可,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将室外进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设置在机身的任意位置。

然而,该新风机的不足之处在于:(1)机身内形成了相互独立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并分别采用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实现新风通道对室外新风的引入以及排风通道对室内废风的排出,不仅体积较大,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而且两台风机的运行能耗较高,产生的噪音较大;(2)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使用新风机时,也无需同时进行新风引入和废风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机用吹风装置,该新风机用吹风装置通过风向调控罩壳转动即可分别导通至少两个方向的通风风道,且无需设置两个风机进行空气流向的调节,体积小,运行所需的耗能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包括:

风轮以及带动风轮双向旋转的第二周向驱动器;

转动设置在风轮外周的风向调控罩壳以及带动风向调控罩壳旋转的第一周向驱动器,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上形成有处于风轮外周的吸风口和送风口;

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具有使送风口朝向室内以便风轮正向旋转将室外新风自吸风口吸入并自送风口送入室内的新风吸入位,以及使送风口朝向室外以便风轮反向旋转将室内废风自吸风口吸入并自送风口排出室外的废风排出位。

本发明中,风轮转动连接在风向调控罩壳内,第二周向驱动器可在两个方向(正转或反转)上带动风轮旋转而对空气产生吸引,以确定吹风装置对气流的大致引导方向(使新风从室外进入室内或使废风从室内排出室外)。风向调控罩壳可以相对于机壳旋转,而使吸风口和送风口分别到达不同的工作位置,以辅助风轮确定最终的空气流向。

当需要引入新风时,风向调控罩壳旋转至使吸风口朝向室外且送风口朝向室内,此时吸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形成新风通道;风轮正向旋转将室外新风自吸风口吸入并自送风口送入室内,此时风向调控罩壳处于新风吸入位。

当需要排出废风时,风向调控罩壳旋转至使送风口朝向室外,此时风轮反向旋转将室内废风自吸风口吸入并自送风口排出室外,此时风向调控罩壳处于废风排出位。

显然,风轮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只是相对而言的,本发明对不同工作状态下风轮的具体转向没有特别要求;同时,风向调控罩壳是可以在机壳内360°旋转的,本发明对其转向也没有特别要求。

本发明中仅设置一个风轮,通过改变风轮的吹风方向以及风向调控罩壳的周向位置即使吹风装置具有不同的功能(将新风引入室内或将废风排出室外),不仅节约了动力成本,降低了运行能耗,减少了运行噪音,而且缩小了新风机的体积。

本发明中,风轮和风向调控罩壳分别具有独立的周向驱动器,因此二者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第一周向驱动器和第二周向驱动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该控制模块根据指令控制第一周向驱动器和第二周向驱动器工作以使风向调控罩壳和风轮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控制模块所接收的指令可以是用户控制操作盘或遥控器发出的,也可以是控制模块在接收到与之相连的环境监测模块发出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比对后自行生成的;环境监测模块能够对室内外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同一环境参数的室内数值和室外数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自动生成相应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周向驱动器和第二周向驱动器工作。

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吸风口的周向宽度大于所述的送风口的周向宽度以便大量吸风和集中送风;

所述的吸风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

本发明中,吸风口由于设置在风向调控罩壳的圆周面上,因此其周向宽度能够设置得较大,以增大进风量;送风口一般与新风机机壳上的出风口相当,将其周向宽度设置得较小不会徒增新风机机壳的体积。

本发明中,吸风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该过滤件不仅能够在新风吸入时对新风进行过滤,还能在排出废风时对室内废风进行过滤;该过滤件的种类可以任意选择。

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过滤件在风向调控罩壳上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为: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21)的外周侧形成有安装槽(211b),所述的吸风口(211a)处于安装槽(211b)的中心且贯通安装槽(211b)的槽底,所述的安装槽(211b)的槽底形成有处于吸风口(211a)开口外缘的限位台阶();

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21)的外周侧设有用于将过滤件(29)束缚在安装槽(211b)内的外限位框架(211c),该外限位框架(211c)的一种一侧与风向调控罩壳(21)之间形成有便于拆装过滤件(29)的拆装口(211d)。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拆装口(211d)呈条形且其长度方向沿风向调控罩壳(21)的轴向延伸;

所述的吸风口(211a)处设有用于防止过滤件(29)伸入风向调控罩壳(21)内的内限位框架()。

在安装过滤件时,内限位框架能够辅助限位台阶对过滤件进行定位,避免过滤件插入风向调控罩壳(21)内而影响风轮工作。

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吸风口和送风口相邻,且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的内周壁上设有处于吸风口和送风口之间的挡风件,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和所述的风轮之间形成有用于将空气自吸风口绕过风轮引至送风口处的导风通道。

为了提高风轮对气流的引导效率,本发明将吸风口与送风口设置为相邻,并利用挡风件阻止气流直接从吸风口进入送风口,利用风轮的离心力将气流引入导风通道,本发明中,导风通道自吸风口始,绕过风轮途径吸风口的对侧后,至送风口处终;在风轮的离心作用下,气流经导风通道加速后从送风口处离开风向调控罩壳。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挡风件的前端向风轮延伸,且所述的挡风件上形成有朝向吸风口以避免气流直接从吸风口进入送风口的挡风面,以及朝向送风口以将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引入送风口的第一导风面;

所述的第一导风面远离风轮的一端与送风口的开口内缘顺滑连接。

挡风件的前端向风轮延伸以在吸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形成隔断,朝向吸风口的挡风面则能够阻止气流从吸风口处直接流向送风口,引导气流流向风轮;而朝向送风口的第一导风面则起到将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引入送风口的作用,该第一导风面优选是呈弧形的且第一导风面远离风轮的一端与送风口的开口内缘顺滑连接,如此更有利于将气流引向送风口。

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21)包括呈弧形的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所述的送风口(212a)形成于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之间,所述的吸风口(211a)形成于左罩壳(211)上;

所述的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的其中一侧通过第一封堵件(27)可拆卸地固连,所述的送风口(212a)与第一封堵件(27)处于风轮(23)的同一直径线上;

所述的左罩壳和右罩壳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封堵件可拆卸地固连,所述的第二封堵件上形成有与送风口位置相应的第一过风口,且所述的第二封堵件在第一过风口的开口外缘与送风口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以防止漏风;

所述的第一封堵件和所述的第二封堵件均设于风向调控罩壳的外周侧。

为了方便吹风装置的安装、维修和清洗,提高吹风装置的工作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本发明中的风向调控罩壳采用左罩壳和右罩壳可拆卸地固连而成。

由于吸风口设置在左罩壳上,而送风口设置在左罩壳和右罩壳之间,二者不是相对设置的,因此送风口在废风排出位下的周向位置与吸风口在新风吸入位下的周向位置并不重合,即新风机朝向室外的一侧分别形成了便于新风进入的新风入口和便于废风排出的室外风出入口;而第一封堵件由于与送风口处于风轮的同一直径线上,因此能够在新风吸入位下对排风出口进行封堵,避免新风从此处进入。

在第二封堵件上开设第一过风口并在第一过风口的开口外缘与送风口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则新风或废风在经过送风口或第一过风口时,不会进入左罩壳与第二封堵件之间、右罩壳与第二封堵件之间的间隙内,防止出现漏风现象。

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左罩壳与第一封堵件或第二封堵件之间、右罩壳与第一封堵件或第二封堵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所述的左罩壳或所述的右罩壳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至少一列扣接部,各扣接部上均形成有扣接槽;所述的第一封堵件或所述的第二封堵件上则设有至少两列勾型部,该勾型部与扣接部一一对应且与扣接槽相适配。

本发明中,将各勾型部置入相应扣接槽内即可将左罩壳和右罩壳固定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稳定性高。

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过风口处设有导风格栅,该导风格栅上形成有向送风口处延伸的第二导风面,所述的第二导风面有处于第一过风口不同周向位置上的至少两个以将气流分散送出。

由于导风通道不正对送风口,因此从导风通道进入送风口时,气流会集中在送风口靠近第一导风面的一侧。而当在送风口处设置导风格栅后,处于送风口不同周向位置上的各第二导风面则能够实现分散送风。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中,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的外周还设有第三封堵件,所述的风向调控罩壳具有使第二封堵件朝向室内且使第三封堵件朝向室外以切断室内外空气流动的闭合位。

当吹风装置处于闭合位时,第二封堵件朝向室内并完全切断风轮和室内之间的空气流动,同时第三封堵件朝向室外并完全切断风轮和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动,如此可避免吹风装置不工作时灰尘进入吹风装置中。

所述的第三封堵件固设或可拆卸地固连在左罩壳或右罩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中仅设置一个风轮,通过改变风轮的吹风方向以及风向调控罩壳的周向位置即使吹风装置具有不同的功能(将新风引入室内或将废风排出室外),不仅节约了动力成本,降低了运行能耗,减少了运行噪音,而且缩小了新风机的体积。

(2)本发明中,吸风口的周向宽度大于送风口的周向宽度,从而达到大量吸风和集中送风的目的。

(3)本发明中,为了提高风轮对气流的引导效率,本发明将吸风口与送风口设置为相邻,并利用挡风件阻止气流直接从吸风口进入送风口,利用风轮的离心力将气流引入导风通道,本发明中,导风通道自吸风口始,绕过风轮途径吸风口的对侧后,至送风口处终;在风轮的离心作用下,气流经导风通道加速后从送风口处离开风向调控罩壳。

(4)本发明中,挡风件上不仅形成有能够阻止气流从吸风口处直接流向送风口的挡风面,还形成有用于将导风通道内的气流引入送风口的第一导风面;并且,该第一导风面远离风轮的一端与送风口的开口内缘顺滑连接。如此更有利于将气流引向送风口。

(5)本发明中,为了方便风向调控罩壳和风轮的安装、维修和清洗,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将风向调控罩壳设置为包括左罩壳和右罩壳,该左罩壳和右罩壳的相对两侧分别利用第一封堵件和第二封堵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相应地,为了最大化便于新风通路和排风通路的切换和调节,将送风口设置在左罩壳和右罩壳之间,将吸风口设置于左罩壳上。

(6)本发明中,由于吸风口设置在左罩壳上,而送风口设置在左罩壳和右罩壳之间,二者不是相对设置的,因此送风口在废风排出位下的周向位置与吸风口在新风吸入位下的周向位置并不重合,即新风机朝向室外的一侧分别形成了便于新风进入的新风入口200和便于废风排出的排风出口;而第一封堵件由于与第一封堵件关于风向调控罩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因此能够在新风吸入位下对排风出口进行封堵,避免新风从此处进入。

(7)本发明的吹风装置除具有新风吸入位和废风排出位两种工作状态外,还具有闭合位,在闭合位下,第二封堵件朝向室内并完全切断风轮和室内之间的空气流动,同时第三封堵件朝向室外并完全切断风轮和室外之间的空气流动,如此可避免吹风装置不工作时灰尘进入吹风装置中。

(8)本发明中,第二封堵件上形成有与送风口相适配的第一过风口,则避免影响送风口送风;并且第二封堵件在第一过风口的开口外缘与送风口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则新风或废风在经过送风口或第一过风口时,不会进入左罩壳与第二封堵件之间、右罩壳与第二封堵件之间的间隙内,防止出现漏风现象。

(9)本发明中,由于导风通道不正对送风口,因此从导风通道进入送风口时,气流会集中在送风口靠近第一导风面的一侧;因此本发明在第一过风口处设有导风格栅,该导风格栅上形成有向送风口处延伸的第二导风面,而处于送风口不同周向位置上的各第二导风面则能够实现分散送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左罩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右罩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一封堵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第二封堵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在新风吸入位(新风经过过滤)下的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在新风吸入位(新风直吹)下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在废风排出位下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在闭合位下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包括风向调控罩壳21以及转动安装在风向调控罩壳21内的风轮23。其中,风向调控罩壳21由第一周向驱动器22驱动而能够在新风机机壳1内发生周向旋转,而风轮23的中心轴两端均通过轴承与风向调控罩壳21转动连接,中心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风向调控罩壳21外并与第二周向驱动器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风向调控罩壳21的其中一端端部则固设有罩设在第二周向驱动器24外的驱动罩25,风向调控罩壳21和驱动罩25即通过旋转连接件26与新风机机壳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周向驱动器22采用的是步进电机,第二周向驱动器24采用的是电机。第一周向驱动器22和第二周向驱动器24均与控制模块相连,该控制模块根据指令控制第一周向驱动器22和第二周向驱动器24工作以使风向调控罩壳21和风轮23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风向调控罩壳21和风轮23的工作状态容后再表。

为了对安装在其中的风轮23进行维护,本实施例将风向调控罩壳21设置为由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拼接围合而成,该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均呈弧形;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的其中一侧通过第一封堵件27可拆卸地固连,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封堵件28可拆卸地固连,最终合围成风轮容置空间。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结合图3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堵件27与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之间、第二封堵件28与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一列扣接部213,各扣接部213上均形成有扣接槽213a;而第一封堵件27上则均一体成型有两列勾型部271,第二封堵件28上则均一体成型有两列勾型部281,扣接部213与勾型部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将各勾型部置入相应扣接槽213a内即可将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风向调控罩壳21具有形成于左罩壳211上的吸风口211a以及形成于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之间的送风口212a,第二封堵件28上则形成有与该送风口212a位置相应的第一过风口282;显然,第一过风口282的开口外缘与送风口212a的开口外缘之间是密封接触的,二者之间不会发生漏风现象。

吸风口211a便于风轮23将室外新风或室内废风吸入,而送风口212a则便于风轮23将室外新风或室内废风吸入送出。但由于新风是从室外流向室内,而废风是由室内流向室外的,因此在新风机引入新风和排出废风时,风轮23的吹风方向是不同的,风向调控罩壳21在新风机机壳1内的周向位置也是不同的。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当新风机引入新风时,送风口212a朝向室内,与新风机机壳1上的室内风出入口100正对,在风轮23的吸引下,室外新风从开设在机壳1上的新风入口200进入新风机,并经吸风口211a流向送风口212a;为对引入的新风进行过滤,新风入口200处是设置有过滤组件400的,这就使得新风入口200处只能单向进风,不能出风(出风效率过低)。

因此,如图10所示,当新风机排出废风时,送风口212a虽然朝向室外,但对准的不是新风入口200,而是机壳1上的室外风出入口300;为了便于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周向驱动器22,新风机机壳1上的室外风出入口300和室内风出入口100正对。

由于无论是引入新风还是排出废风,气流均自吸风口211a进入风轮23,但如图8和图10所示,吸风口211a均不是正对新风入口200和室内风出入口100的。为便于气流自新风入口200或室内风出入口100辐射至吸风口211a处,风向调控罩壳21与新风机机壳1之间留有径向过风间隙5。

但径向过风间隙5的存在不利于规范气流流向,因此第一封堵件27的作用除了连接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外,还用于在需要引入过滤新风时封堵室外风出入口300,以确保室外新风仅能自新风入口200进入以便过滤组件对其进行过滤,因此必须将第一封堵件27的位置设置为与送风口212a相对。

同时,第二封堵件28的作用除了连接左罩壳211和右罩壳212外,还用于在引入新风时,在第一过风口282的开口外缘与室内风出入口100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在排出废风时,在第一过风口282的开口外缘与室外风出入口300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如此可避免气流进入第二封堵件28和机壳1之间的间隙中,防止漏风。

显然,增大吸风口211a的周向宽度能够有效增大进风量,而呈圆柱状的风向调控罩壳21也为增大吸风口211a的周向宽度提供了便利。送风口212a由于与室内风出入口100和室外风出入口300相对,其周向宽度可以设置得较小一些,一方面方便集中送风,另一方面不会影响新风机机壳的面宽。

由于送风口212a与吸风口211a之间的距离较小,风轮23无法直接将空气自吸风口211a近距离地全部引至送风口212a处,需额外设置导风通道212b,因此吸风口211a仅设置在送风口212a的一侧,以为导风通道212b的设置预留空间。

本实施例中,导风通道212b自吸风口211a始,绕过风轮23途经处于吸风口211a对侧的右罩壳212后,至送风口212a处终;在风轮23的离心作用下,气流经导风通道212b加速后从送风口212a处离开风向调控罩壳21。

同时,左罩壳211的内周壁上还凸设有处于吸风口211a和送风口212a之间的导风件214,该导风件214的前端向风轮23延伸以在吸风口211a和送风口212a之间形成隔断,导风件214上还形成有朝向吸风口211a的挡风面214a和朝向送风口212a的第一导风面214b;其中,挡风面214a能够阻止气流从吸风口211a处直接流向送风口212a,而是引导气流流向风轮23;而第一导风面214b则起到将导风通道212b内的气流引入送风口212a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面214a远离风轮的一端向送风口212a延伸并与送风口212a的开口内缘顺滑连接,以提高导风效率。

第一导风面214b是呈弧形的且与导风通道212b顺滑连接;相应地,第二封堵件28的第一过风口282处设有导风格栅283,该导风格栅283上也形成有与第一导风面214b一样呈弧形的第二导风面283a。

所述的第二导风面283a具有处于送风口212a不同周向位置上的至少两个以将气流分散送出,以此增大送风口的辐射面积。

如图3所示、结合图8、图9和图10可见,吸风口211a处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件29,该过滤件29不仅能够在新风引入时对新风进行过滤,还能在排出废风时对室内废风进行过滤;该过滤件29的种类可以任意选择。

本实施例中,该过滤件29在左罩壳211上的安装方式为:左罩壳211的外周侧开设有与过滤件29相适配的安装槽211b,吸风口211a即处于安装槽(211b)的中心且贯通安装槽211b的槽底,同时,安装槽211b的槽底形成有处于吸风口211a开口外缘的限位台阶211e以便支撑过滤件29。同时,左罩壳211的外周侧设有用于将过滤件29束缚在安装槽211b内的外限位框架211c,该外限位框架211c的一种一侧与左罩壳211的之间形成有便于拆装过滤件29的拆装口211d,可以看出,拆装口211d呈条形且其长度方向沿风向调控罩壳21的轴向延伸,便于快速实现过滤件的拆装;吸风口211a处也设有内限位框架211f,该内限位框架211f能够避免过滤件伸入风向调控罩壳21内侧而影响风轮23工作。

本实施例新风机用吹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使用时,环境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室内外各环境参数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同一环境参数的室内数值和室外数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自动生成相应控制命令以控制第一周向驱动器22和第二周向驱动器24工作;显然,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遥控器或新风机操控盘向控制模块发送指令,使控制模块生成相应控制命令;

若环境监测模块监测到某一或多个环境参数的室内数值较低时,如氧气浓度、温湿度等但尚未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如可能导致出现头晕、呼吸困难、乏力等状况),控制模块即启动第一周向驱动器22,第一周向驱动器22带动风向调控罩壳21旋转至使室外新风不能与第一过风口282实现对流(第一封堵件27封堵室外风出入口300),第二封堵件28在第一过风口282的开口外缘与送风口212a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以防止漏风;控制模块再启动第二周向驱动器24,第二周向驱动器24驱动风轮23正向旋转,在风轮23的吸引下,室外新风仅能通过新风入口200仅过滤组件400过滤后进入风向调控罩壳21,并依次经吸风口211a、导风通道212b、送风口212a、第一过风口282和室内风出入口100进入室内,以调节室内氧气浓度或温湿度;新风入口200、吸风口211a、导风通道212b、送风口212a、第一过风口282和室内风出入口100依次相连通即形成新风引入通路;当室内温度较低且需要升温时,控制模块会同时启动微加热模块以对流经新风引入通路的新风进行加热后再进入室内,该微加热模块可以设于风轮23上,或设于导风通道212b上,此时风向调控罩壳21处于新风吸入位(新风经过过滤);

若环境监测模块监测到某一或多个环境参数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烟气等的室内数值过高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引入新风以对室内空气进行稀释,但较佳的做法是将新风机切换到排风模式以将室内废风尽快排出。即,控制模块3向第一周向驱动器22发送控制指令,第一周向驱动器22带动风向调控罩壳21旋转至使送风口212a对准室外风出入口300,此时第二封堵件28在第一过风口282的开口外缘与室外风出入口300的开口外缘密封接触,而第一封堵件27则正对室内风出入口100,但由于第一封堵件27的周向宽度小于室内风出入口100的周向宽度,因此第一封堵件27不会封堵室内风出入口100;控制模块3同时驱动第二周向驱动器24,使第二周向驱动器24带动风轮23反向旋转,在风轮23的吸引下,室内风出入口100、第二过风口172、吸风口211a、导风通道212b、送风口212a、第一过风口282和室外风出入口300相连通形成排风通路,室内废风在经过吸风口211a处的过滤件29的过滤后经排风通路排出至室外,此时风向调控罩壳21处于废风排出位;

除了采用上述新风吸入位(新风经过过滤)引入室外新风、采用上述废风排出位排出室内废风外,在相对紧急的情况下,还可以使风向调控罩壳21处于新风吸入位(新风直吹),以快速向室内吹入新风以加快空气流通;此时,控制模块3向第一周向驱动器22发送控制指令,第一周向驱动器22带动风向调控罩壳21旋转至使第一封堵件27不封堵(完全不封堵或部分不封堵)室外风出入口300且过风口212a仍显露(部分显露或完全显露)于室内风出入口100,控制模块3同时驱动第二周向驱动器24,使第二周向驱动器24带动风轮23正向旋转,在风轮23的吸引下,室外风出入口300、吸风口211a、导风通道212b、送风口212a、第一过风口282、第二过风口172和室内风出入口100依次相连通形成新风直吹通路,此时风向调控罩壳21即处于新风吸入位(新风直吹);

当新风机不使用时,宜将风向调控罩壳21旋转至使第一封堵件27封堵室外风出入口300,而后再关闭第一周向驱动器22和第二周向驱动器24。

本实施例中,风轮23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只是相对而言的,本发明对不同工作状态下风轮23的具体转向没有特别要求;同时,风向调控罩壳21是可以360°旋转的,本发明对其转向也没有特别要求。

实施例2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新风机用吹风装置,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风向调控罩壳21中,右罩壳212的外周壁上还带有第三封堵件210,而风向调控罩壳21还具有第四个工作状态:闭合位。

如图11所示,当风向调控罩壳21处于闭合位时,第二封堵件28完全封堵室内风出入口100(第一过风口282不显露于新风机室内风出入口100处),第三封堵件210正对并完全封堵新风机室外风出入口300,此时无论是室外风还是室内风均不能吹进风向调控罩壳21内甚至新风机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0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