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气流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气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流设备。

背景技术

气流设备通过扇叶转动驱动气体流动做功,从而实现该气流设备的主要功能。气流设备可以是吹风机、吹吸机等。吹风机广泛应用于花园、街道、家庭等环境。气流设备的噪音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吹出气体流量增大时,噪音也可能进一步增加。如今,用户对气流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有了更高的要求。

吹风机通常包括手持式和背负式,背负式吹风机可被用户背在后背上使用,因此背负式吹风机的功率、风量通常大于手持式吹风机,且背负式吹风机的电池容量也通常大于手持式吹风机。

发明内容

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流设备,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扇叶,可绕风扇轴线旋转;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导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导叶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贯穿至少部分导叶。

在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多个通孔沿多个通孔轴线贯穿导叶,多个通孔轴线与风扇组件的风扇轴线基本平行。

在一种实施例中,从所述气流设备的前侧观察,多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多个通孔基本为圆形,多个通孔的孔径D3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5mm。

在一种实施例中,扇叶支撑部253支撑扇叶252,定义轮毂比为扇叶支撑部形成的最大的第一直径与扇叶最外缘形成的第二直径之比,轮毂比大于或等于0.4并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沿风扇轴线的方向上,导叶的导叶根部与扇叶之间形成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叶的导叶根部与导叶支撑部相交,风扇组件包括位于前侧的风扇前端和位于后侧的风扇后端,导叶支撑部包括位于后侧第一后缘,定义第二距离L2为风扇组件的风扇前端与导叶支撑部的第一后缘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6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叶的径向厚度L3大于或等于9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导叶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定义导叶的开孔率为一个导叶的总开孔面积与导叶的径向总面积的比值,开孔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75%。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与管道组件的内径D的比值T/D大于或等于1:50且小于或等于1:15。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可为吹风机或吹吸机,或其他通过气流做功的设备。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流设备,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风扇组件,包含扇叶和支撑扇叶的扇叶支撑部,扇叶可绕风扇轴线旋转,风扇组件为一种轴流式风扇;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导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管道组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90mm;气流设备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35000rpm。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沿风扇轴线的方向上,导叶的导叶根部与扇叶之间形成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沿风扇轴线的方向上,导叶的导叶根部与扇叶之间形成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位于第二管道的前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大于或等于3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定义轮毂比为扇叶支撑部形成的最大的第一直径与扇叶最外缘形成的第二直径之比,轮毂比大于或等于0.4并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叶的导叶根部与导叶支撑部相交,风扇组件包括位于前侧的风扇前端和位于后侧的风扇后端,导叶支撑部包括位于后侧第一后缘,定义第二距离L2为风扇组件的风扇前端与导叶支撑部的第一后缘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6mm。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包括主体,主体包括风扇组件、马达和壳体,壳体形成有握持部;气流设备还包括风筒,风筒可拆卸连接于主体,风筒供空气通过;气流设备上设置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提供顶出力,以使风筒和主体具有相互脱离的趋势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包括电池包结合部,电池包结合部用于安装为气流设备供电的电池包。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可为吹风机或吹吸机,或其他通过气流做功的设备。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供用户握持且位于所述握持部的前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导叶,所述导叶包括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贯穿至少部分所述导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叶从导叶轴线向外扩张,在所述导叶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定义所述导叶的开孔率为一个所述导叶的总开孔面积与所述导叶的径向总面积的比值,所述开孔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75%。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与所述管道组件的内径D的比值T/D大于或等于1:50且小于或等于1:15。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设备可与腰带连接使用,所述吹风机上设置有腰带结合部,所述腰带上设置有腰带安装部,所述腰带结合部和所述腰带安装部装配以实现将所述腰带安装至所述吹风机。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式吹风机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电子显示屏。

在一种实施例中,定义所述显示器的有效面积S为所述电子显示屏的可显示面积,所述有效面积S大于或等于4cm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流设备,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风扇组件,包含扇叶和支撑所述扇叶的扇叶支撑部,所述扇叶可绕所述风扇组件的风扇轴线旋转,所述风扇组件为一种轴流式风扇;马达,用于驱动所述风扇组件转动;其中,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供用户握持且位于所述握持部的前侧,所述气流设备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所述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35000rpm。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导叶,在沿所述风扇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导叶的导叶根部与所述扇叶之间形成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组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90mm,所述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大于或等于3mm。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流设备,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风扇组件,包含扇叶和支撑扇叶的扇叶支撑部,扇叶可绕风扇轴线旋转,风扇组件为一种轴流式风扇;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导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定义轮毂比为扇叶支撑部形成的最大的第一直径D1与扇叶最外缘形成的第二直径D2之比,轮毂比小于或等于0.5。

在一种实施例中,轮毂比大于或等于0.4。

在一种实施例中,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30000rpm。

在一种实施例中,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或等于27500rp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9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叶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贯穿至少部分导叶。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沿风扇轴线的方向上,导叶的导叶根部与扇叶之间形成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叶的导叶根部与导叶支撑部相交,风扇组件包括位于前侧的风扇前端和位于后侧的风扇后端,导叶支撑部包括位于后侧第一后缘,定义第二距离L2为风扇组件的风扇前端与导叶支撑部的第一后缘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6m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大于或等于3mm。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流设备,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扇叶,可绕风扇轴线旋转;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导叶,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大于3m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与管道组件的内径D的乘积T*D大于或等于2700(mm·mm),且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与管道组件的内径D的比值T/D大于或等于1:50且小于或等于1:15。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9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30000rp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5mm。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内部形成锥形管道,锥形管道伸出位于管道组件的前侧的第一端,锥形管道内容纳至少部分马达,锥形管道超出第一端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4;导叶包括靠近扇叶的第三端和远离扇叶的第四端,第四端到第一端的距离为第五距离L5,第四距离与第五距离的比值L4/L5大于或都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0.1。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内部形成锥形管道,锥形管道伸出位于管道组件的前侧的第一端,锥形管道内容纳至少部分马达,导叶包括靠近扇叶的第三端和远离扇叶的第四端,第四端到第一端的距离为第五距离L5,第五距离约为0。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包括电池包结合部,电池包结合部用于安装为气流设备供电的电池包。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流设备可为吹风机或吹吸机,或其他通过气流做功的设备。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流设备,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风扇组件,包括扇叶和支撑扇叶的扇叶支撑部,扇叶可绕风扇组件的风扇轴线旋转;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还包括把手,把手供用户握持且位于握持部的前侧;气流设备的风量大于1000CFM。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能够绕把手轴线转动,把手的转动角度为α,转动角度α大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150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具有至少一个可锁定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壳,管道组件与机壳连接,把手与机壳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壳和安装组件,把手通过安装组件安装于机壳,安装组件使把手能够绕把手轴线转动和使把手锁定在转动过程中的任一角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组件包括扳柄、转轴和紧固件,转轴穿设于机壳和把手,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转轴的一端,扳柄铰接于转轴的另一端,扳柄能相对于转轴转动,以使扳柄具有将把手夹紧在紧固件和扳柄之间的锁紧位置,和使把手能相对于转轴转动的解锁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照明装置,照明装置设置在把手的前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的内径为D,把手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为W,W/D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5。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能够绕把手轴线转动,把手的转动角度为α,调整转动角度,使气流设备支撑于一平面时的最大高度为H,H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45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能够绕把手轴线转动,把手的转动角度为α,调整转动角度,使气流设备放置于一平面时的高度为H,管道组件的最大外径为D4,H/D4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风扇组件,包括扇叶,扇叶可绕风扇组件的风扇轴线旋转;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手持式吹风机可与腰带连接使用,手持式吹风机上设置有腰带结合部,腰带上设置有腰带安装部,腰带结合部和腰带安装部装配以实现将腰带安装至手持式吹风机。

在一种实施例中,腰带结合部位于手持式吹风机的重心G的后方。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包,电池包用于为手持式吹风机供电,电池包安装在管道组件的后方,腰带结合部设置在管道组件的进风端与电池包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腰带结合部设置在握持部下方。

在一种实施例中,腰带包括腰带主体、结合件和提拉带,结合件上设置穿设部,提拉带一端与腰带主体连接,另一端均穿设穿设部后与腰带主体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提拉带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提拉带一端与腰带主体连接,另一端均穿设穿设部后交汇并与腰带主体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腰带主体包括环设部,环设部用于围设在用户腰部,环设部的两端延伸出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装配可实现将腰带锁紧至用户的腰部。

在一种实施例中,腰带主体还包括遮挡部,遮挡部与环设部连接且自环设部向下延伸。

在一种实施例中,环设部沿上下方向具有第一高度M1,遮挡部沿上下下方向具有第二高度M2,第二高度M2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M1。

在一种实施例中,环设部沿上下方向具有第一高度M1,遮挡部沿左右方向具有第一长度M3,第一长度M3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M1。

本申请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吹风机,包括:握持部,供用户握持;管道组件,可供空气通过;风扇组件,包括扇叶,扇叶可绕风扇组件的轴线旋转;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组件转动;手持式吹风机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包括电子显示屏。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设置在握持部的前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把手供用户握持,显示器设置在握持部和把手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壳,管道组件设置在机壳前侧,显示器设置在在机壳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组件,显示器与控制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为手持式吹风机供电的电池包,显示器能够显示电池包的电量、手持式吹风机的输出转速、手持式吹风机的运行档位、故障提示、蓝牙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照明装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把手供用户握持,照明装置设置在把手的前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包括屏幕盒软胶、透光屏、屏幕盒硬胶、发光源、通讯板和控制板。

在一种实施例中,定义显示器的有效面积S为电子显示屏的可显示面积,有效面积S大于或等于4c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导叶上设置多个通孔,并对通孔的数量和尺寸进行限定,以减少气流对导叶的冲击形成的震动和噪音,但不影响导叶对气流的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吹风机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是吹风机的爆炸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管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部分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风扇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风扇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图6中风扇组件的主视图;

图9是图3中第二管道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第二管道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中部分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中的第二管道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第二管道的剖切立体图;

图14是图3中第一管道的立体图;

图15是管道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中管道组件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5中管道组件的剖切立体图;

图18是管道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9是一种尝试方式的示意图;

图20是另一种尝试方式的示意图;

图21是不同平均壁厚的模态频率值关系图;

图22是吹风机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3是吹风机的爆炸图;

图24是管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25是吹风机的电池包附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结构的侧视图;

图27是吹风机的安装组件与第一种把手的爆炸图;

图28是图27提供的吹风机在扳柄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7提供的吹风机在扳柄处于解锁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0是吹风机的安装组件与第二种把手的爆炸图;

图31是设置第一种把手的吹风机的前视图;

图32是设置第二种把手的吹风机的前视图;

图33是吹风机的侧视图;

图34是腰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腰带的展开示意图;

图36是一种手持式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手持式吹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7中部分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9是灯组件的爆炸图;

图40是另一种手持式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照明装置的爆炸图;

图42是手持式吹风机的侧视图;

图43是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显示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解释本申请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当理解,本申请不限于其应用到以下描述中阐述的或以上附图中所示的结构细节和组件布置。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和/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术语“连接”、“结合”、“耦合”、“安装”可以是直接连接、结合、耦合或安装,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结合、耦合或安装。其中,进行举例示范,直接连接指的是两个零件或组件之间不需设置中间件而连接在一起,间接连接指的是两个零件或组件分别与至少一个中间件连接,这两个零件或组件通过中间件实现连接。此外,“连接”和“耦合”不限于物理或机械连接或耦合,并且可以包括电连接或耦合。

在本申请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结合数量或条件使用的相对术语(例如,“约”,“大约”,“基本”等)为包括所述值并且具有上下文所指示的含义。例如,该相对术语至少包括与特定值的测量相关的误差程度,与特定值相关的由制造,组装,使用造成的公差等。这种术语也应被视为公开了由两个端点的绝对值限定的范围。相对术语可指代所指示的值的一定百分比(例如1%,5%,10%或更多)的加或减。未采用相对术语的数值,也应该被揭示为具有公差的特定值。此外,“基本”在表达相对的角度位置关系时(例如,基本平行,基本垂直),可指代在所指示的角度的基础上加或减一定度数(例如1度,5度,10度或更多)。

在本申请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由组件执行的功能可以为由一个组件,多个组件,一个零件,或多个零件执行。同样的,由零件执行的功能也可以由一个零件,一个组件,或多个零件组合来执行。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还应当理解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后侧等方位词不仅代表正方位,也可以理解为侧方位。例如,下方可以包括正下方、左下方、右下方、前下方以及后下方等。

本申请适用于一种气流设备,该气流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吹风和吸风之间的一种或两种。也就是说,该气流设备可以为一种风机,具体而言,气流设备可以为一种吹风机、吹吸机或其他需要通过将气流吹、吸来做功的设备。吹风机通过风扇的转动给空气加速,通过气流推动需要被移动的物体。吹吸机包括吹风和吸风两种功能,既能通过气流推动物体、又能通过气流吸收物体。吹风机和吹吸机常应用于园林清扫等领域。

下面以吹风机10为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的详细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吹风机10包括机壳100,吹吸结构200和供能系统。机壳100形成的容纳空间可容纳至少部分吹吸结构200,机壳100形成或连接至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150。吹吸结构200包括实现吹、吸功能的功能组件,如马达230,风扇组件250,导叶282,吹吸结构200,还包括实现固定、容纳以上功能组件并给气体流动提供通道的管道组件260。通气罩300用于将空气吸入吹吸结构200,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罩300呈网格状。机壳100将通气罩300与吹吸结构200连接并固定在一起。空气由通气罩300吸入吹风机10中,经过吹吸结构200内的风扇组件250的驱动,从吹吸结构200的第一端201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0包括左机壳110和右机壳120,左机壳110和右机壳120共同形成握持部150,供用户握持。左机壳110形成第一结合部111,右机壳120形成第二结合部121,第一结合部111和第二结合部121共同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130的电池包结合部131。电池包130可为吹风机10供电,吹风机10也可使用市电。左机壳110的下端形成或连接至第一支架112,右机壳120的下端形成或连接至第二支架122。当吹风机10被放置在一平面上时,第一支架112和第二支架122支撑吹吸结构200,使其不发生倾倒。在一种实施例中,握持部150可以与机壳100相互独立的设置,也就是说,握持部150可以不从机壳100延伸而形成。

如图2至图4所示,管道组件260连接至机壳100,至少部分管道组件260由机壳100包裹和/或固定。管道组件260可供空气通过,管道组件260包括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至少部分气流在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内流动。对于本实施例的吹风机10而言,马达230的旋转驱动扇叶252旋转,使得位于吹风机10外部的空气从通气罩300进入管道组件260的第二端202,依次流经扇叶252、导叶282、锥形管道223,最后从管道组件260的第一端201流出。而对于一种吹吸机,当吹吸机在吸风模式时,气流则以与在上述吹风机内相反的流动方向来流动。

如图6至图7所示,风扇组件250包括扇叶252和扇叶支撑部253,扇叶252安装在扇叶支撑部253上,或与扇叶支撑部253一体成型。扇叶252可绕风扇轴线251旋转。风扇组件250可以为一种轴流式风扇,也可以为一种离心式风扇。

结合图3和图4所示,马达230包括马达输出轴232,马达输出轴232以马达轴线231延伸,扇叶252的风扇轴线251与马达轴线231基本重合。风扇组件250的后端254(见图7)内部为中空结构,马达输出轴232伸入风扇组件250的扇叶支撑部253内,马达输出轴232与风扇组件250通过螺钉固定。

图4、图9至图14揭示了第二管道240及其内部的导叶282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包括第一管道220和第二管道240。导叶282包括第一导叶242和第二导叶222,第一导叶242位于第二管道240内,第二导叶222位于第一管道220内。吹风机10还包括导叶支撑部281,用于支撑导叶282。导叶支撑部281包括第一导叶支撑部241和第二导叶支撑部221,第一导叶支撑部241支撑第一导叶242,第二导叶支撑部221支撑第二导叶222。第一导叶242的导叶根部2431位于第一导叶支撑部241上,第一导叶242连接了第一导叶支撑部241和第二管道240的外部壳体。如图12所示,三个第一导叶242设置在第一导叶支撑部241上。第一导叶支撑部241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至少部分马达230。螺钉穿过安装孔246将马达230固定在第二管道240内。导叶轴线249穿过第一导叶242的中心,第一导叶242在导叶轴线249的圆周方向上间隔排列,第一导叶242及第一导叶支撑部241基本沿导叶轴线249的径向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还包括防护罩210,防护罩210并非导叶282。防护罩210设置在锥形管道223的最前侧,可用于提醒操作者勿将手部伸入吹风机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210上设置的筋位的数目为四个,导叶282的数目为三个。此外,如图4所示,导叶282设置在扇叶252与防护罩210之间,导叶282设置在扇叶252与锥形管道223之间。第二导叶支撑部221向前延伸并与锥形管道223连接。因此,也可以说导叶282围绕并支撑锥形管道223。当气流经吹风机10的第二端202的通气罩300流入并经扇叶252加速后,经过导叶282引导,沿撑锥形管道223的外壁流动至锥形管道223前侧的气口2231处。这时,一部分气流穿过防护罩210流出吹风机10的第二端201,另一部分气流从气口2231向后回流至马达230,帮助马达散热。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导叶242包括多个通孔243,多个通孔243贯穿至少部分第一导叶24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叶24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叶242的径向厚度L3大于或等于9mm且小于或等于15mm。在一种实施例中,径向厚度L3约为11mm;在一种实施例中,径向厚度L3约为13mm。流体流经第一导叶242时,由于部分流体从导叶内242的多个通孔穿过,起到了分流、减震、降噪的作用。

如图11所示,从从气流设备或吹风机10的前侧观察第一导叶242,多个通孔242中的至少一个通孔242基本为圆形,多个通孔242中的每一个通孔的孔径D3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5mm。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径D3约为2.5mm;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径D3约为3mm;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径D3约为3.5mm;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径D3约为4mm。需要说明的是,对多个通孔243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多个通孔243能够允许空气等流体从其内部穿过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基本为圆形既包括几何意义上的圆形,也包括长轴长度和短轴长度的比值在0.9-1.1之间的椭圆形。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孔243中的至少一个沿通孔轴线2432贯穿第一导叶242,通孔轴线2432与风扇组件250的风扇轴线251基本平行,由于风扇轴线251与导叶轴线249基本平行,通孔轴线2432与导叶轴线249也基本平行。多个通孔243的“打孔方向”与空气等流体的运动方向基本一直。多个通孔243沿通孔轴线2432贯穿第一导叶242,通孔轴线2432与风扇组件250的风扇轴线251基本平行。在本实施例中,通孔轴线2432也与导叶轴线249和风扇轴线251基本平行。在一种实施例中,多个通孔243的通孔轴线2432与导叶轴线249可呈一夹角,该夹角大于零度且小于或等于50度。在此夹角范围内,多个通孔243对流体的流向产生一定引导,减少流体与第一导叶242“撞击”时的震动与产生的噪音。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可为10度、20度或30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基本平行既包括两轴线几何概念上的绝对平行,也包括两轴线之间的夹角较小的状态,如两轴线的夹角在10°以内的状态。

为了方便描述,如图9、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导叶242至少包括第一表面2421和第二表面24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421为向外凸起的表面,第二表面2422为向内凹陷的表面。当流体流至第一表面2421时,一部分流体穿过多个通孔242,另一部分流体继续沿第一导叶242的第一表面流动,最终所有穿过第一导叶242的流体一部分从管道组件260的第一端201(见图2)流出,另一部分进入锥形管道223的气口2231并流回至马达230,帮助马达230散热。

如图11所示,定义第一导叶242的开孔率为在导叶轴线249的径向方向上,一个第一导叶242的总开孔面积与该第一导叶242的总面积的比值,开孔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75%。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孔率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或等于50%。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孔率可以为25%、30%或40%。限定开孔率的范围,相当于限定了流体能够从第一导叶242内部流过的比例,使得第一导叶242的引导能力不被大打折扣的同时,可以降低流体与第一导叶242的第一表面2421撞击的程度,从而减少震动和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导叶282之间形成的空间并不是本申请提到的多个通孔243,多个通孔243是同一个导叶282上形成的。开孔率也是针对同一个导叶282而言。在一种实施例中,同一个吹风机10上的不同的导叶282可以具有不同的开孔率,同一个吹风机10上的不同的导叶282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通孔形状。

现在回到图4和图5,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沿风扇轴线251的方向上,第一导叶242的导叶根部2431与扇叶252之间形成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需要注意的是,导叶根部2431是指第一导叶242与第一导叶支撑部241相交位置的最后侧。如图5所示,从导叶根部2431出发,沿导叶轴线249的方向向扇叶252投影,达到位于扇叶252上的第一点2521,导叶根部2431到第一点2521之间的距离就是第一距离L1。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1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1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1大于或等于20mm且小于或等于30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1约为100mm、15mm或20mm。根据以上设置,当第一距离L1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30mm时,第一导叶242与扇叶252之间设置的距离可以使流体在从扇叶252流向第一导叶242时,速度和冲击力较为合适,流体“撞击”第一导叶242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不会太大。若第一距离L1大于30mm,扇叶252和第一导叶242之间的距离过大,影响第一导叶242的导流功效。第一距离L1小于5mm,扇叶252和第一导叶242之间的距离过小,气流产生的震动和噪音较大。

风扇组件250包括位于前侧的风扇前端255和位于后侧的风扇后端254,第一导叶支撑部241包括位于后侧第一后缘248(见图9),定义第二距离L2为风扇组件250的风扇前端255与第一导叶支撑部241的第一后缘248之间的距离,该第二距离L2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6mm。在此第二距离L2下,马达230的散热性能也较好。

如图4所示,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mm。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平均壁厚T是指管道组件260的管壁的平均厚度。具体而言,第一管道220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mm,且第二管道240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mm。这里的平均壁厚不考虑管道组件260的外侧出现的不规则的厚度增加造成的局部壁厚增加,比如第一管道220上的第一凸起262造成的厚度增加,不被考虑到第一管道220及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里。再比如,第二管道240上的第一凸圈261造成的局部厚度增加,也不被考虑到第二管道240及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62及第一凸圈261等可被设置为为了实现装配或局部加强等功能。不论是离心式风机还是轴流式风机,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mm均能减小该风机的震动及震动产生的噪音。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20的内径D大于或等于9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径D可为95mm、100mm、105mm、1100mm、115mm或125mm。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与管道组件的内径D的乘积T*D大于或等于2700(mm·mm),且管道组件的平均壁厚T与管道组件的内径D的比值T/D大于或等于1:50且小于或等于1:15。

根据现有的吹风机设计,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大多小于3mm,以此来获得较小的整机重量。另一方面,当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小于3mm时,若管道组件260的内径D增大至大于或等于90mm,理论上讲,管道组件260的刚度增大。

当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一定时,管道组件260的内径越大,其拉伸压缩刚度、剪切刚度和抗弯刚度就越大。所以当吹风机的平均壁厚T变大时,其刚度变大。起初,申请人通过简单的增大管道组件260的刚度的角度进行探索。如图19所示,申请人尝试将管道组件260的壳体由平缓圆弧形变为多边形,来尝试增加刚度、进而减小震动。如图20所示,申请人尝试在管道组件260的外壁增加一系列网状筋位,以增加材料刚度,来实现减小震动。然而,图19和图20这两个增加材料刚度的方向,均未实现减小管道组件260的震动的效果。

申请人通过更详细的推导、仿真和实验,最终得出:我们需要加强管道组件260的壁厚以减小其产生的微小振幅,进而减小噪音。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模态频率。以一个管道为例,在相同壁厚下,管道外径越大,模态频率越低,在一个测试范围内,模态数越多。在相同管道外径下,壁厚越大,模态频率越高,在一个测试范围内,模态数越少。模态数的大小体现了由震动产生的噪音的大小。申请人通过提高模态频率和减小一定测试范围内模态数的方式减小吹风机的结构振动产生的噪音。

如图21所示,仿真结果显示,对于内径D为90mm的管道组件260,当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从2mm增大至3mm时,相同频率值的模态阶数向左移,即模态数减小,震动减小,进而噪音减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5mm。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大于或等于3.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T约为3.5mm、4mm或4.5mm。当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过小时,可能造成管道组件160的外壳震动过大,进而噪音过大。当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过大时,可能造成吹风机10的重量过重,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

如图8所示,定义轮毂比为扇叶支撑部253形成的最大的第一直径D1与扇叶252的最外缘形成的第二直径D2之比,轮毂比还可以被定义为当扇叶252旋转时,扇叶252的顶部形成的直径与扇叶252的根部形成的直径的比值。轮毂比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5。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直径D1约为47.2mm,轮毂比约为0.46。在一种实施例中,吹风机10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风扇组件为一种轴流式风扇,轮毂比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5。

表一示出了当管道组件260的内径D为105mm时,对于具有不同轮毂比的吹风机10,当马达230具有不同转速时,吹风机10输出的流量、风速、动能效率、推力等参数。本申请中提到的流量均是指质量流量,风速是指吹风机的出口风速。动能效率是指(0.5*风速的平方*质量流量)/风扇损耗。

表一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马达的转速一定时,轮毂比为0.45的吹风机的体积流量、风速和推力均大于轮毂比为0.55的吹风机,且轮毂比为0.45的吹风机的动能效率更高,意味着输入的能源能转换成气流动能的比例更高。当轮毂比一定时,马达的转速越高,吹风机的体积流量、风速、动能效率和推力越高。通过将轮毂比降低至小于0.5,加上其他技术的应用,使得马达的最大转速不需要增加至35000rpm,即可实现风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相对较小的马达转速,可以延长负责马达定位的轴承的寿命,且马达的散热需求较小,进一步有利于延长吹风机10的寿命。当轮毂比大于0.5时,整机的效率较高,因此,欲将轮毂比降低至0.4至0.5的范围内,还需搭配本说明书中的其他技术方案以弥补整机效率。当马达的最大转速大于或等于35000rpm时,整机的动平衡受到影响,使得整机震动更大,影响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对吹风机10的第一管道220的内径D不做限制。也就是说,具有各种不同内径的吹风机10均可使用在第一导叶242上增加通孔243的方式来减小震动和噪音。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20的内径D大于或等于90mm。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径D可为95mm、100mm、105mm、1100mm、115mm或125mm。

一般来说,内径D大的吹风机10的流量更大,产生的噪音也更大。因此,在内径D大于或等于90mm的吹风机10上应用本申请揭示的方案,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减震、降噪效果,但并不意味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只适合应用在内径D大于或等于90mm的吹风机10上。

如图14所示,第一管道220包括第二导叶222,当第一管道220与第二管道240配合在一起时,第二导叶222与第一导叶242接合起来。第二导叶222设置在锥形管道223的外侧,使锥形管道223保持稳定。

如图15至图1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a内部形成锥形管道223a,锥形管道223a伸出位于管道组件260a的前侧的第一端2011a,锥形管道223a内容纳至少部分马达230,锥形管道223a超出第一端2011a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4。导叶282包括靠近扇叶252的第三端和远离扇叶的第四端2223,第四端2223到第一端的距离为第五距离L5,第五距离与第四距离的比值L5/L4大于或都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0.1。

图15至图17揭示的实施例中,第五距离约为0,也就是说,导叶282的第四端2223与管道组件260a的第一端2011a基本平齐。图18揭示的实施例中,第五距离不为0,第五距离与第四距离的比值L5/L4小于或等于0.1。在此设置下,导叶282的端部与管道组件260a的第一端2011a基本平齐,由管道组件260的壳体的震动可被导叶282改善。

如图18所示,管道组件260b具有第一端2011b,管道组件260b的第一端2011b尽量不超出导叶282的端部,即使超出,若满足L5/L4大于或都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0.1,也可是管道组件260a的壳体震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产生巨大的噪音。

当吹风机10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时,管道组件260的内径D通常大于或等于90mm,以满足输出大流量的需求。在一种实施例中,管道组件260的内径D大于或等于90mm,吹风机10的风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马达230的工作转速低于35000rpm,且风扇组件250为一种轴流风机。本申请通过对吹吸结构200的优化,使得当吹风组件260的内径D大于或等于90mm,且马达230的工作转速不高于35000rpm,依然可以做到吹风机10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也就是说,通过对第一导叶242、多个通孔243、管道组件260的平均壁厚D、风扇组件250的轮毂比、第一导叶242的导叶根部2431与扇叶252之间的第一距离等方面的限定,共同实现了马达230的转速不增加至35000rpm时,实现吹风机的风量大于1000CFM,且整机的出风效果较好,噪音较小、整机震动也较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或等于30000rpm,气流设备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在一种实施例中,马达的最大转速小于或等于27500rpm,气流设备的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CFM。

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既可应用在吹风机上,也可应用在吹吸机上,均能实现优化震动和噪音的效果,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吹吸机。此外,本申请涉及的气流设备,还可以为一种区别于现有吹风机及吹吸机的具有吹风和/或吸风能力的设备,例如一种通过气流做有用功来实现该气流设备的主要功能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对于可吹风和吸风的吹吸机而言,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可作为一种选配,或者在吹吸机实现吹风功能时应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风筒270安装至吹吸结构200,也可以说,风筒270安装至管道组件260。风筒270可以包括多种结构或形式,以引导气流在最终流出时的流向和流速。用户可通过安装不同类型的风筒200,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要。在一些实施例中,风筒270可以为图22所示的直筒型风筒,出风口扩大的喇叭形风筒等。

吹风机10还包括把手400,把手400供用户握持,且位于握持部150的前侧。用户在使用吹风机10时,可以一只手在后并握持住握持部150,另一只手在前并握持住把手400,两只手共同握持吹风机10能避免用户单手握持的疲劳感。此外,对于大风量的吹风机10,如风量大于1000CFM的吹风机10而言,在握持时一前一后的方式,还能保证吹风机10运行过程更为平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把手400设置在管道组件260后端且位于通气罩300上方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把手400大致呈环形,方便用户握持且握持过程不易出现意外滑落的情况。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400全封闭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把手400也可以被设置为具有开口,也就是说,把手400可以为非完整的闭合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第一导叶242可以不设置通孔。

如图25所示,机壳100在握持部150的前侧位置处构造有安装部180,把手400上构造有配合部420,配合部420与安装部180相连接,通过设置安装部180提高了把手400安装的便利性。如图23所示,左机壳110上设置有左安装部113,左机壳120上形成有右安装部123,当左机壳110与左机壳120扣合后,左安装部113和右安装部123共同形成安装部180。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把手400的形状也可以构造为L型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把手400与机壳100可拆卸连接,故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安装把手400,并双手握持吹风机10进行工作。用户还可以选择拆卸掉把手400,仅通过握持部150来握持吹风机10。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把手400与机壳100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把手400可以绕把手轴线410相对于机壳100转动。当用户需要调整管道组件260的出气口2231的方向时,把手400可以适应性地绕把手轴线410转动,进而调整其相对于握持部150的姿态,保证用户双手握持时的舒适度。本实施例中,把手轴线410沿左右方向延伸,故把手400可以在前后方向进行摆动和姿态的调整。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把手400的转动角度为α,转动角度α大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150度,即把手400可以在10度-150度的范围内进行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角度α是以吹风机10的马达轴线231为起始边,并向吹风机10后方转动的最大角度。

一些实施例中,把手400至少具有一个可锁定的位置。一些场景中,如吹风机10使用过程中管道组件260的出气口2231的方向不需要经常调整,或者用户对于把手400的角度有特定的偏好,此时可以将把手400锁定在固定的位置,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作业需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把手400可以设置为能够锁定在一个位置、两个位置、三个位置或者在可转动角度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如图25所示,吹风机10还包括安装组件500,把手400通过安装组件500安装在机壳100上。安装组件500使把手400能够绕把手轴线410转动,且使把手400能够锁定在转动角度范围内的任一位置,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如图27-图29所示,安装组件500包括扳柄510、转轴520和紧固件530,转轴520穿设于机壳100和把手400,转轴520平行于把手轴线410,把手400能够绕把手轴线410转动。紧固件530可拆卸连接于转轴520的一端,扳柄510铰接于转轴520的另一端。扳柄510能相对于转轴520转动,以使扳柄510具有将把手400夹紧在紧固件530和扳柄510之间的锁紧位置,和使把手400能相对于转轴520转动的解锁位置。

一种使用场景下,用户转动扳柄510,使把手400解锁,此时可以转动把手400调整把手400角度,当把手400角度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反向转动扳柄510,使扳柄510将把手400当前的位置锁定。另一种使用场景下,用户将扳柄510转动至解锁位置,且使扳柄510始终保持在解锁位置,故在使用吹风机10的过程中,把手400可以随着管道组件260的出风方向的改变而自动调整角度。在一种使用场景下,用户将扳柄510转动至解锁位置,并将紧固件530从转轴520上拆卸掉,此时可以将把手400和安装组件500从机壳100上拆卸掉,此时用户仅通过握持部150来握持吹风机10。

如图28和图29所示,扳柄510包括操作端511和配合端512,配合端512通过铰接轴540与转轴520转动配合,铰接轴540垂直于转轴520设置。操作端511为远离配合端512的一端,操作端511用于用户操作。配合端512构造为凸轮结构,当通过转动操作端511使凸轮结构的凸起部分转动至与机壳100的安装部180接触时,扳柄510和紧固件530将把手400夹紧锁定。当通过转动操作端511使凸轮结构的非凸起部分朝向安装部180时,此时扳柄510和紧固件530之间的距离增加,故不再夹紧把手400,把手400解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紧固件530可以为带有螺纹孔的部件,转轴520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紧固件530螺纹连接在转轴520的端部,从而实现紧固件530的可拆卸,且便于进行操作。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530可以为销轴,而转轴520的端部设置销孔,销轴插接于销孔,以阻挡转轴520沿轴向运动。另外的实施例中,紧固件530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来实现与转轴520的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和图29所示,把手400的配合部420大致构造为“n”型,配合部420夹在安装部180的左右两侧之间。如图27所示,配合部420与安装部18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把手啮合部430,把手啮合部430构造为齿轮结构,对应地,安装部180与配合部42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机壳啮合部160,把手啮合部430与机壳啮合部160能够相啮合,从而使把手400在相对于机壳100转动的过程中有卡顿感,不仅使把手400的角度调节更方便,且能够使把手400锁定在特定的位置。如图27和图28所示,把手400的配合部420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筋450,两个限位筋45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把手400的操作端511能卡接在两个限位筋450之间,限位筋450的设置能够防止操作端511移动。扳柄510的操作端511和把手400的配合部420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卡扣460,另一个设置有卡槽5111,卡扣460和卡槽5111能够卡接配合,从而实现扳柄510和把手400的位置锁定,并防止扳柄510被误操作。本实施例中,卡扣460设置在把手400的配合部420上,卡槽5111设置在扳柄510的操作端511,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卡槽5111设置在把手400的配合部420上,卡扣460设置在扳柄510的操作端511,只要卡扣460不会干涉扳柄510转动即可。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30所示,把手400构造为具有缺口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的两端为把手400的配合部420。缺口的两端能够分别夹设在安装部180的左右两侧。在此实施例中,扳柄510的工作原理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1和图32所示,管道组件260的内径为D,把手400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为W,W/D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5。将把手400沿左右方向的宽度设置在此范围内,一方面,使用户的握持范围可以在足够宽的范围内调整,进而当管道组件260的吹风方向调整时,用户可以适应性地调整抓握位置,从而保证较好的抓握体验;另一方面,还不会导致把手400宽度过大而使整个吹风机10的宽度过大。一些实施例中,W/D大于或等于1.2且小于或等于2。在一些实施例中,W/D可以为1.3、1.6、1.9等。

如图31和图32所示,当调整把手400的转动角度,且使吹风机10支撑于一平面时,整个吹风机10的最大高度为H,H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450mm。在吹风机10的机壳100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将吹风机10的最大高度设置在200mm~450mm的范围内,使把手400自身具有一个合适的高度,既便于用户的手伸入到把手400内,也不会导致吹风机10在高度方向的尺寸过大。

如图31和图32所示,管道组件260的最大外径为D4,H/D4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在一种实施例中,H/D4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5。通过将H/D4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使吹风机1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具有合适的比例,进而能避免因用户对把手400的施力点的位置与吹风机10的重心位置在高度方向的间距过大而导致握持体验下降的问题,保证用户握持的舒适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33所示,吹风机10还包括腰带结合部170,腰带800通常穿戴在用户的腰部,而腰带结合部170用于将整个吹风机10安装在腰带800上,故可以通过腰带800来借助用户腰部力量对吹风机10进行支撑,从而降低用户使用过程中手部的疲惫感。

需要说的是,这里的吹风机10为一种无法被用户背在后背上使用的手持式吹风机,而非具有背负功能的背负式吹风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式吹风机只具有承担主要握持功能、并位于附近的握持部1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式吹风机还具有帮助握持部150分担握持功能的把手400,把手400可以被理解为第二把手或副把手。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腰带800,进一步帮助缓解握持部150处的压力,对于有把手400(即副把手)的吹风机10,腰带800帮助缓解了握持部150和把手400处的压力。因此,使用腰带800的吹风机10的电池包130通常安装在吹风机轴线101上,或电池包130通常安装在风筒270的延长区域内。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结合部131与机壳100相连,或者说电池包结合部131由机壳100延伸出来,而非设置在机壳100外部,例如背负式吹风机那样将电池包130安装在背包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3所示,腰带结合部170位于吹风机10的重心G的后方。需要说明的是,重心G表示吹风机10安装电池包130后的重心。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腰带结合部170设置在管道组件260的进风端与电池包130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腰带结合部170在马达轴线231上的投影位于握持部150在马达轴线231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腰带结合部170设置在握持部150和把手400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腰带结合部170设置在重心G的后侧。通过将腰带结合部170设置在上述的范围内,使吹风机10挂在腰带800上时的平衡状态与用户通过手进行握持时的平衡状态一致,当将吹风机10手持状态和挂腰状态进行切换时,用户不需要调整使用吹风机10的习惯和技巧,提高了吹风机10操作的便利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4和图35所示,腰带800包括腰带主体810和结合件820。腰带主体810用于绕设并固定在用户的腰部,结合件820固定于腰带主体810上且用于与腰带结合部170连接。本实施例中,腰带主体810包括环设部811和遮挡部812,环设部811用于围设在用户腰部,且环设部811的两端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绑带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841和第二安装部842卡接,实现腰带800的锁紧。

遮挡部812与环设部811连接且自环设部811向下延伸。在一种实施例中,环设部811沿上下方向具有第一高度M1,遮挡部812沿上下方向具有第二高度M2,第二高度M2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M1。在一种实施例中,遮挡部812沿左右方向具有第一长度M3,第一长度M3大于或等于第一高度M1。如此设计,使得当将吹风机10钩挂在腰带800上时,遮挡部812能够将吹风机10与用户的衣物分隔开,避免吹风机10将用户的衣物等吸入吹风机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结合件820包括安装带821和腰带安装部822,结合件820固定在腰带主体810上,腰带安装部822与结合件820连接,腰带结合部170能够钩挂在结合件820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件820可选用布料制成,从而便于与腰带主体810连接。结合件820也可选用金属材质制成,从而保证足够的强度。本实施例中,腰带结合部170和结合件820均构造为挂钩。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腰带结合部170和结合件820两者中的一个构造为挂钩,另一个构造为挂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腰带结合部170和结合件820也可以为卡接结构、绑带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4所示,结合件820上设置穿设部8211,腰带800还包括两个提拉带830,两个提拉带830的一端与腰带主体810连接,另一端均穿设于穿设部8211后交汇并与腰带主体810连接。通过两个提拉带830的设置,能够起到对结合件820的提拉效果,避免因结合件820受力较大而过多地向下拉拽整个腰带800,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腰带结合部170和腰带安装部822可以为一种开口挂钩、一种全封闭挂钩、或者一种可在开口和全封闭两种形式之间切换的挂钩,具体的挂钩形式在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在此不做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吹风机10还包括照明装置600,照明装置600用于在吹风机10工作时为周围的环境提高光亮,从而使吹风机10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的工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照明装置600包括灯组件610和开关组件620,开关组件620用于控制灯组件610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灯组件610与机壳100连接且设置在把手400的前侧,从而避免把手400遮挡灯组件610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照明装置600也可仅包括灯组件610而不包括开关组件620,这里的“不包括开关组件620”是指不包括图36所示的开关组件620的实体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与吹风机10进行信号连接的设备对灯组件610进行操控。在一种实施例中,照明装置600可以设置有光线感应装置,当环境亮度降低到一阈值而被光线传感器识别时,灯组件610自动点亮。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关组件620也可与吹风机10的其他开关的结构进行合并。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7和图38所示,灯组件610朝向吹风机10的前侧设置,而开关组件620朝向吹风机10的上方设置,从而便于用户看到开关组件620并进行操作。开关组件620包括按键621、枢转轴624、弹性件622和第一电路板623。按键621通过枢转轴624与机壳100枢接,枢转轴624的轴线即为枢转轴线625。第一电路板623与按键621相对设置,且第一电路板623与灯组件610电连接,弹性件622设置在按键621与机壳100之间。当用户按压按键621时,按键621绕枢转轴线625转动并靠近第一电路板623,从而触发第一电路板623上的电学元件,进而使灯组件610点亮。当用户松开按键621时,弹性件622使按键621复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623上设置机械开关,当按键621复位后机械开关断开,对应的灯组件610关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623上设置电子开关,当按键621复位后灯组件610不关闭,需要用户再次按压按键621才可使灯组件610关闭。

如图39所示,灯组件610包括第二电路板611,第二电路板611与第一电路板623电连接,第二电路板611上设置有发光件614,当第一电路板623被按键621触发后,第二电路板611使发光件614点亮或关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件614可以为LED灯。灯组件610还包括导光部612和透光部613,导光部612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11的前侧,且导光部612上设置有导光通道,发光件614至少部分伸入到导光通道中,从而对发光件614的光线方向进行限定。透光部613罩设在第二电路板611的前侧,从而对第二电路板611、发光件614、导光部612进行保护,且保证发光件614的光线能够传播。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0和图41所示,开关组件620和灯组件610集成为一体,从而使吹风机10的外观更为简洁、美观。开关组件620和灯组件610集成的一体结构朝向吹风机10的前侧设置,从而对吹风机10前方的工作环境进行照明。照明装置600包括第三电路板630和与第三电路板630相对设置的按键621,第三电路板630上设置有发光件614和电子开关640。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按压按键621时,按键621触发电子开关640,第三电路板630使发光件614点亮。当用户再次按压按键621时,电子开关640关闭,发光件614对应关闭。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件614具有至少两个亮度,当用户第一按压按键621时,发光件614发出第一亮度的光线,当用户第二次按压按键621时,发光件614发出第二亮度的光线,当用户第三次按压按键621时,发光件614关闭。

如图41所示,照明装置600还包括导光部612和透光部613,导光部612设置在第三电路板630的前侧,导光部612上形成有导光通道,至少部分发光件614位于导光通道内,导光部612对发光件614发射的光线进行引导。透光部613设置在导光部612的前侧,透光部613既能够对第三电路板630、发光件614、导光部612进行保护,且保证发光件614的光线能够传播出。本实施例中,按键621与透光部613活动连接,使透光部613对按键621起到支撑的作用。

如图42所示,吹风机10具有吹风机轴线101,吹风机轴线101与管道组件260的轴线共线。通常情况下,吹风机10在工作时吹风机轴线10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25度至40度。如图42所示,定义S1为吹风机10在工作时,吹风机10的最前端与照明装置600能照射到地面上的最远端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的长度,S1大于或等于1m。一些实施例中,S1大于或等于1.5m。一些实施例中,S1大于或等于2m。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对S1的实际需要选择具有对应性能的灯组件610。

如图42所示,S2为灯组件610与吹风机10最前端之间沿吹风机轴线101的方向的距离,S3为吹风机10沿吹风机轴线101的方向的长度。S2/S3小于或等于0.8,通过将S2/S3设置此比值范围,在保证灯组件610便于安装的前提下,避免灯组件610的位置过于靠后,进而避免灯组件610因管道组件260遮挡而在地面上产生过大面积的阴影区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S2/S3小于或等于0.7。一些实施例中,S2/S3约为0.55或0.45。

如图3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吹风机10为一种手持式吹风机,手持式吹风机还包括显示器710,显示器710包括电子显示屏7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器710能够显示电池包130的电量、手持式吹风机的输出转速、吹风机10的运行档位、故障提示、蓝牙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便于用户更直观地、快捷地获取当前吹风机10的运行状态,进而更方便地对手持式吹风机的下一步运行参数进行调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710可以显示手持式吹风机的运行档位、电池包130的电量和故障提示。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710可以显示吹风机10的输出转速、电池包130的电量和故障提示。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器710的具体显示内容可以为上述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几个的组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显示器710设置在握持部150的前侧,从而避免用户握持吹风机10时遮挡显示器710,保证用户查看显示器710的便利性。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器710设置握持部150的前侧,是指显示器710设置在用户用手握住握持部150时,该手所处的位置的前侧。无论用户将手靠前或靠后握持,均不会遮挡显示器710。

显示器710设置在在机壳100上,使机壳100对显示器710进行支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器710可以与机壳100的外表面平齐,也可以凸出于机壳100的外表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显示器710设置在在机壳100上,且朝向上方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查看的便利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显示器710设置为朝向吹风机10的左方、右方、前方或后方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显示器710设置在握持部150和把手400之间,从而使吹风机10的结构紧凑,且显示器710位于用户的两个手之间也不会阻碍用户对显示器710的查看。

如图23所示,吹风机10还包括控制组件720,控制组件720用于控制吹风机10的运行状态。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710与控制组件72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100mm。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器710与控制组件720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50mm。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显示器710与控制组件720之间的信号线的长度过长,避免信号线过长而发生缠绕。如图23所示,控制组件720设置在左机壳110和左机壳120围设形成的空间内,左机壳110和左机壳120扣合后形成孔位,显示器710设置在在该孔位处。

如图43和图44所示,显示器710包括屏幕盒软胶711、透光屏712、屏幕盒硬胶713、发光源714、通讯板715和控制板716。屏幕盒软胶711和屏幕盒硬胶713之间相互扣合,并能够对透光屏712、发光源714、通讯板715和控制板716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显示器710集成为一个整体,便于显示器71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显示屏717至少由发光源714和控制板716构成。通讯板715板上设置有物联网通讯模块,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讯板715上设置有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控制板716为PCB板,且控制板716与吹风机10的控制组件720电连接。发光部可以为LCD屏或者LED屏,透光屏712设置在发光部的前侧,透光屏712能够使发光源714的光线通过,且能对发光源714起到保护作用。

定义显示器710的有效面积S为电子显示屏717的可显示面积,有效面积S大于或等于4c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申请全部描述的技术方案,可能应用于一种手持式吹风机,或一种背负式吹风机,或一种具有吹风模式的吹吸机等不同的气流设备上,当本申请提到“气流设备”时,不限定是何种类型的气流设备,只要通过气流的流动来做功的设备,均可成为“气流设备”。本申请涉及的“吹风机”也不限定是手持式吹风机、背负式吹风机还是吹吸机的吹风模式,所以当提到“吹风机”时,当以各种类型的吹风机的总称来理解,除非文字中具体限定了具体类型的吹风机。

当涉及到“手持式吹风机”与“背负式吹风机”的具体区别时,我们通过如下角度界定:从一个角度讲,手持式吹风机的电池包130连接至机壳110,或者说,用于安装电池包130的电池包结合部131由机壳110延伸而来。如图1和图2所示,左机壳110形成第一结合部111,右机壳120形成第二结合部121,第一结合部111和第二结合部121共同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130的电池包结合部131。背负式吹风机的电池包130与机壳110相分离,电池包结合部131与机壳110相分离,使用时电池包130由用户背负在后背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