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转子油封结构及其风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24 17:48:49


一种转子油封结构及其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转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子油封结构及其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风机、散热风扇等设备中,通常都是以转轴转动带动扇叶进行转动,而为了使得转动顺畅,一般扇叶的转轴都是通过含油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架上,在转动过程中实现润滑。但是,现有含油轴承在与转轴枢转配合的过程中,含油轴承内的油液容易泄漏,尤其是在风扇倒置的过程中漏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油封结构及其风机,其可以在转轴上的端部设置挡油凸台,以挡油凸台上的挡油凹槽进行油液阻挡,减少油液泄漏;且实现油液回收再次利用。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子油封结构,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转座,所述转座内设有转动腔;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含油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含油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转动腔内;所述含油轴承的内侧设有含油凹槽,所述含油轴承的内侧壁与所述转轴的外周壁配合形成第一含油间隙;所述含油凹槽与所述转轴外周壁配合形成第二含油间隙;所述第一含油间隙与所述第二含油间隙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间隔分布;转轴上设有挡油凸台,所述挡油凸台由所述转动腔的顶端伸入;所述挡油凸台的底端设有挡油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凸台包括第一挡油段以及第二挡油段,所述第一挡油段与所述第二挡油段上下分布;所述第一挡油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挡油段,以使所述挡油凸台上形成有挡油台阶;所述第二挡油段伸入所述转动腔以使所述挡油台阶位于所述转动腔的顶端面上方;所述挡油凹槽设于所述第二挡油段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油段的外周壁与所述转动腔的内周壁之间填充有第一阻流材料层;所述挡油台阶与所述转动腔的顶端面之间填充有第二阻流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油段的外周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倾斜;所述转动腔的顶端内周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流材料层以及第二阻流材料层均由阻流剂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含油轴承的顶端内侧设有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腔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凸出块,若干所述凸出块在所述转动腔的内周壁上间隔排布;所述含油轴承外周壁与若干所述凸出块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含油轴承具有上下分布的第一轴承段以及第二轴承段,所述第二轴承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段的外径;所述第一轴承段的外周壁与所述凸出块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腔的底端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底端设有磁体,所述转轴的底端伸入到所述保持架内并与所述磁体抵靠。

一种风机,包括,

所述的转子油封结构;

扇叶,所述扇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腔可转动配合,以使所述扇叶相对所述支架转动;

驱动组件,包括转子壳体、磁套、定子架、线圈以及电路板,所述转子壳体与所述扇叶连接,所述磁套设于所述转子壳体内侧;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定子架上;所述定子架的底端设有导电针脚以及卡扣,所述导电针脚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有卡口,所述卡扣卡接至所述卡口,以使所述导电针脚与所述电路板电性接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为了防止润滑油经转轴以及转动腔的上方甩出,在转轴的顶端设置的挡油凸台可以挡设在转动腔的顶端上方,甩出的油液可以由挡油凸台挡住,减少油液的直接甩出。此外,在支架结构倒置时,含油凹槽内的润滑油也可能直接导出导致油液的泄漏,而挡油凸台便可以在转动腔的上方挡住,减少油液的直接导出。

2、挡油凸台的底端设置挡油凹槽,挡油凹槽可以接收由转动腔泄漏或者由转轴转动甩出的油液,这样油液可以集中挡油凹槽内,使得油液具有一定的沉积,不仅可以减少油液泄漏;且在正常使用时,挡油凸台底端的挡油凹槽内的油液可以经转轴的轴向向下回流至第一含油间隙,再次对转轴润滑,实现油液回收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含油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定子架以及线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0、支架;11、转座;111、转动腔;112、凸出块;113、安装凹槽;20、转轴;21、挡油凸台;211、挡油凹槽;212、挡油台阶;22、磁体;30、含油轴承;31、含油凹槽;32、导入口;33、第一轴承段;34、第二轴承段;41、转子壳体;42、磁套;43、定子架;44、线圈;441、导电针脚;45、电路板;451、卡口;50、扇叶;51、扇叶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参阅图1-图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油封结构,包括支架10以及转轴组件,在支架10上设有转座11,转座11内设有转动腔111。而转轴组件包括转轴20以及含油轴承30,上述转轴20通过含油轴承30可转动的安装于转动腔111内,在含油轴承30的内侧设有含油凹槽31,且含油轴承30的内侧壁与转轴20的外周壁配合形成第一含油间隙,而含油凹槽31与转轴20外周壁配合形成第二含油间隙。具体的是,含油轴承30的中部可以是设置供转轴20穿接的轴孔结构,在与转轴20装配时,转轴20可以穿设在含油轴承30的轴孔内,然后转轴20的外周壁便可以部分与含油轴承30的轴孔内周壁配合形成第一含油间隙,而转轴20的外周壁与对应含油凹槽31的位置便可以匹配形成为第二含油间隙,且第一含油间隙和第二含油间隙在转轴20的轴向上间隔分布。

另外,在转轴20上设有挡油凸台21,且挡油凸台21由转动腔111的顶端伸入,也即在转轴20与含油轴承30的轴孔可转动装配后,转轴20顶端的挡油凸台21可以部分伸入到转动腔111的顶端并位于含油轴承30的上方,且在挡油凸台21的底端设有挡油凹槽211。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发明的转子油封结构时,可以将该转子油封结构应用于风机、散热风扇等转动部件上。本实施例以应用于轴流风机为例。

在使用时,可以将风机的扇叶50与转轴20进行连接,转轴20的底端可以穿入支架10的转座11,转轴20可以与转座11内的含油轴承30枢转配合,由于含油轴承30的含油凹槽31内填充有润滑油,因而在转轴20转动时,含油凹槽31内的润滑油可以经与转轴20外周壁配合形成的第二含油间隙流动至第一含油间隙,实现润滑油在转轴20上的润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转轴20外周壁与含油轴承30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第一含油间隙是指轴向上的装配间隙,而含油凹槽31可以是设置在含油轴承30的轴向中端,这样含油凹槽31与转轴20的外周壁之间配合形成的第二含油间隙的油液,可以上下流动至第一含油间隙,实现转轴20的轴向上的润滑,这样转轴20的润滑效果更好,转动更加顺畅。

而由于转轴20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甩出,这样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而由于转轴20的底端是转动设置于转动腔111内的,因而含油凹槽31内朝下流动的润滑油还是沉积在转动腔111的底端,可以继续利用,但是,沿转轴20轴向朝上甩出的油液会由转动腔111的开口端甩出,这样油液会流失,而为了防止润滑油经转轴20以及转动腔111的上方甩出,在转轴20的顶端设置的挡油凸台21可以挡设在转动腔111的顶端上方,甩出的油液可以由挡油凸台21挡住,减少油液的直接甩出。

此外,在支架10结构倒置时,含油凹槽31内的润滑油也可能直接导出导致油液的泄漏,而挡油凸台21便可以在转动腔111的上方挡住,减少油液的直接导出。

需要说明的时,本实施例还进一步的在挡油凸台21的底端设置挡油凹槽211,挡油凹槽211可以接收由转动腔111泄漏或者由转轴20转动甩出的油液,这样油液可以集中挡油凹槽211内,使得油液具有一定的沉积,不仅可以减少油液泄漏;且在正常使用时,挡油凸台21底端的挡油凹槽211内的油液可以经转轴20的轴向向下回流至第一含油间隙,再次对转轴20润滑,实现油液回收再次利用。

进一步地,上述挡油凸台21包括第一挡油段以及第二挡油段,且第一挡油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挡油段,第一挡油段和第二挡油段可以上下分布,这样由于第一挡油段和第二挡油段的外径不同,因而可以在挡油凸台21上形成为挡油台阶212,该挡油台阶212可以形成在第一挡油段和第二挡油段分段位置,转轴20装入转动腔111后,转轴20顶端的挡油凸台21的第二挡油段伸入转动腔111,而第一挡油段则位于转动腔111顶端上方,以使挡油台阶212位于转动腔111的顶端面上方,在这一结构基础上,挡油凹槽211设于第二挡油段的底端。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第一挡油段、第二挡油段的外径均凸出于转轴20的外周,底端的第二挡油段伸入到转动腔111,外径较大的第一挡油段可以挡设在转动腔111的上方,甩出的油液也是甩在第一挡油段和第二挡油段之间的挡油台阶212上,这样也可以阻挡油液大量甩出。

更具体的是,进一步的减少油液的泄漏,还可以在第二挡油段的外周壁与转动腔111的内周壁之间填充有第一阻流材料层,挡油台阶212与转动腔111的顶端面之间填充有第二阻流材料层,这样,第一阻流材料层第二阻流材料层可以填充在第二挡油段的外周壁与转动腔111的装配间隙位置,而第二阻流材料层填充在第一挡油段下方的挡油台阶212和转动腔111的顶端面之间,这样可以填充挡油凸台21与转动腔111的装配间隙,减少油液经挡油凸台21与转动腔111之间的装配间隙泄漏,这样由转轴20轴向朝上甩出的油液可以集中在挡油凹槽211内,集中在转动腔111中部对转轴20进行润滑,防泄漏效果更好,且润滑油利用率更高。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挡油段的外周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倾斜,而转动腔111的顶端内周壁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倾斜,这样形成于第二挡油段与转动腔111顶端内周壁之间的填充间隙内壁也可以倾斜的,相较于直线面,选用倾斜内壁的填充间隙能够阻挡第一阻流材料层和第二阻流材料层脱落,这样第一阻流材料层和第二阻流材料层的填充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阻流材料层以及第二阻流材料层均由阻流剂形成,阻流剂可以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固化剂硅胶阻流剂等制成。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含油轴承30的顶端内侧设有导入口32,该导入口32可以设置在含油轴承30的轴孔开口端,且导入口32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如此,在注入油液或者挡油凹槽211内的油液回流时,可以经导入口32大口径端导入,方便油液注入或者回流,而导入口32的小口径对应第一含油间隙,可以减少油液甩出。

进一步地,且转动腔111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凸出块112,若干凸出块112在转动腔111的内周壁上间隔排布,这样可以在转动腔111的内侧壁的相邻两个凸出块112之间形成润滑间隔,含油轴承30外周壁与若干凸出块112抵靠。这样含油轴承30的润滑油经转轴20顶端甩出再经挡油凹槽211引导油液回流后可以进入到含油轴承30的外周壁与转动腔111之间的润滑间隔内,在含油轴承30的外周也可以实现润滑,这样润滑更加全面,效果更好。

在这一结构基础上,由于设置了上述挡油凹槽211,挡油凹槽211接收转轴20经第一含油间隙朝上甩出的油液后,引导的回流油液部分可以集中在转轴20的中部,另外还有部分油液经转动腔111的内周壁流动至凸出块112与凸出块112之间的润滑间隔内,实现更好的润滑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含油轴承30具有上下分布的第一轴承段33以及第二轴承段34,第二轴承段34的外径小于第一轴承段33的外径;第一轴承段33的外周壁与凸出块112抵靠,这样经润滑间隔向下流动的油液便可以在集中在第二轴承段34与转动腔11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隔,可以增加润滑油在下的填充量,减少润滑油朝上甩出的量,因而减少泄油的情况。

进一步地,转动腔111的底端设有安装凹槽113,安装凹槽113内设有保持架,保持架的底端设有磁体22,转轴20的底端伸入到保持架内并与磁体22抵靠,这样转轴20转动时以保持架的磁体22保持稳定的转动装配。

实施例2,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包括实施例1的转子油封结构、扇叶50以及驱动组件,具体将扇叶50与转子油封结构的转轴20,具体扇叶50包括多个叶片以及扇叶壳体51,扇叶壳体51可以与转轴20的顶端连接,多个叶片可以连接在扇叶壳体51的外周并间隔分布。这样扇叶50可以通过转轴20与转动腔111可转动配合,以使扇叶50相对支架10转动。

另外,驱动组件包括转子壳体41、磁套42、定子架43、线圈44以及电路板45,将转子壳体41与扇叶50连接,且磁套42设于转子壳体41内侧;线圈44绕设于定子架43上;定子架43的底端设有导电针脚441以及卡扣,导电针脚441与线圈44电性连接;电路板45安装于支架10上,支架10上设有卡口451,卡扣卡接至卡口451,以使导电针脚441与电路板45电性接触。

这样,在进行扇叶50的转动驱动时,可以对电路板45通电,线圈44通过导电针脚441与电路板45电性连接,线圈44通电后便可以与转子壳体41的磁套42作用,驱使转子壳体41转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扇叶5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转轴20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甩出,这样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而由于转轴20的底端是转动设置于转动腔111内的,因而含油凹槽31内的润滑油朝下流动的润滑油还是沉积在转动腔111的底端,可以继续利用,但是,沿转轴20轴向朝上甩出的油液会由转动腔111的开口端甩出,这样油液会流失,而为了防止润滑油经转轴20以及转动腔111的上方甩出,在转轴20的顶端设置的挡油凸台21可以挡设在转动腔111的顶端上方,甩出的油液可以由挡油凸台21挡住,减少油液的直接甩出,如此润滑作用持久,扇叶50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持续润滑,减少转动噪音。

此外,在支架10结构倒置时,含油凹槽31内的润滑油也可能直接导出导致油液的泄漏,而挡油凸台21便可以在转动腔111的上方挡住,减少油液的直接导出。而在挡油凸台21的底端设置挡油凹槽211,挡油凹槽211可以接收由转动腔111泄漏或者由转轴20转动甩出的油液,这样油液可以集中挡油凹槽211内,使得油液具有一定的沉积,不仅可以减少油液泄漏;且在正常使用时,挡油凸台21底端的挡油凹槽211内的油液可以经转轴20的轴向向下回流至第一含油间隙,再次对转轴20润滑,实现油液回收再次利用。

当然,本实施例中,上述定子架43上直接设置导电针脚441,以定子架43的卡扣与电路板45的卡口451卡接直接实现导电针脚441与电路板45的电性连接,这样线圈44可以直接与电路板45电性连接,无需另外进行接线,装配方便。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线圈的线路以焊接的方式直接接线至电路板上,容易在长久使用后出现脱离的情况。故选用导电针脚直接成型在定子架上,线圈绕设在定子架后包覆在定子架后可以在线圈内侧与导电针脚焊接并电性连接,这样导电针脚与线圈的电性连接结构在内侧,然后再将定子架与电路板卡接,导电针脚与电路板电性抵靠即可,这样电性连接结构稳定。

此外,上述导电针脚可以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铜片等导电材质制成。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风机应用实施例中的转子油封结构,其他结构以及作用原理、效果均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叶片和内转子一体化风机的安装结构及风机
  • 一种轴流风机转子叶片叶根导圆造型结构
  • 一种带油封的风机用外转子异步电动机
  • 一种风机叶片安装结构及外转子轴流风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61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