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7:53


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涉及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车辆通常利用包括摄像头在内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外部图像,并利用采集到的外部图像来进行后续的决策控制。

图像采集设备通常形成的是一系列彼此独立的离散帧,这些帧中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从单一的某一帧来看其包含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只能反映当前的静态信息。如果能够将离散帧进行连续化,形成具有相应标签的段,即实现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数据价值将会呈指数级增长。

现有技术中,在形成场景段后,通常需要对离散帧和场景段均进行存储,因此会带来存储成本的剧增。由于自动驾驶车辆在运行中会获取到大量数据,这种存储成本的增加是不可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

针对所述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以确定所述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若存在所述第二离散帧,则将所述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所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

若所述第二标签对应的所述轮询查询结束,则存储所述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和结束帧时间戳信息。

一种场景段检索方法,包括:

获取携带有至少一个标签的检索请求;

确定出所述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所述场景段为获取到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后,针对所述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将所述第一离散帧中存在的与所述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所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形成的;

根据所存储的所述标签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及结束帧时间戳信息生成检索结果返回。

一种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以及连续化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

所述连续化单元,用于针对所述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以确定所述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若存在所述第二离散帧,则将所述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所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所述第二标签对应的所述轮询查询结束,则存储所述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和结束帧时间戳信息。

一种场景段检索装置,包括:第二获取单元以及第二检索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携带有至少一个标签的检索请求;

所述第二检索单元,用于确定出所述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所述场景段为获取到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后,针对所述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将所述第一离散帧中存在的与所述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所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形成的;根据所存储的所述标签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及结束帧时间戳信息生成检索结果返回。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在存储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时,可将场景段中的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进行存储,利用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标识出场景段中包含的离散帧,从而无需对离散帧和场景段进行双重存储,进而节省了存储资源,降低了存储成本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第一标签、离散帧及场景段的存储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确定出的交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场景段检索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具体实现方式。

在101中,获取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

在102中,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以确定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在103中,若存在第二离散帧,则将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

在104中,若第二标签对应的轮询查询结束,则存储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和结束帧时间戳信息。

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可从标签库中获取。标签库可为预先构建的,其中存储有用户所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标签,每个第一标签分别被标注了是否需要作离散帧到场景段的映射,或者,默认每个第一标签均需要作离散帧到场景段的映射。本实施例所述方案为标签驱动的,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标签库中的第一标签。

标签库中还可进一步存储有每个第一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优选地,所述匹配规则可包括范围匹配和阈值匹配。当某一第一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为范围匹配时,标签库中可进一步保存有该第一标签对应的取值范围,当某一第一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为阈值匹配时,标签库中可进一步保存有该第一标签对应的阈值。

对于标签库中的每个第一标签,可分别按照图2所示方式进行存储,图2为本发明所述第一标签、离散帧及场景段的存储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标签的存储主要包含3大部分,即:sys、meta和merge。其中,sys中存储的是一些系统数据。meta中可存储标签类型(即标签的ID)、标签名称以及标签的描述信息等,另外,为了更准确的定义标签等,还可配置标签间的父子关系,相应地,还可存储标签的父标签类型(即父标签的ID)及父标签名称等。merge表示当前标签需要作离散帧到场景段的映射,merge.rule表示当前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即计算规则),可为阈值匹配或范围匹配,当为范围匹配时,merge.data中存储的可为取值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当为阈值匹配时,merge.data中存储的可为阈值。

标签库中具体包含哪些标签以及标签之间的父子关系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标签:环境、障碍物、主车行为、转向、车速、建筑物、天空、机动车、行人、自行车等,其中环境可为建筑物的父标签等。对于这些标签的量化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占比,如一帧中的建筑物占比,另一种是数量/取值,如一帧中有多少行人、当前的车速等。

如图2所示,离散帧的存储主要包含3大部分,即:sys、meta和tag。其中,sys中存储的是一些系统数据。meta中的时间戳(timestamp)唯一标识了一帧,以纳秒为单位,travel_id用于唯一标识每一次出行任务。tag中通常包含多个标签值,即一个离散帧通常对应多个标签值,如当前车速、该帧中有多少行人,建筑物占比为多少等。

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可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将哪些离散帧作为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中,摄像头形成的是一系列的离散帧,可将自动驾驶车辆每次出行任务过程中获取到的离散帧作为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

针对每个第二标签,可通过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确定出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若存在,可将匹配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优选地,可根据该第二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以确定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具体地,当该第二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为范围匹配时,若任一第一离散帧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标签值位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取值范围内,那么则可将该第一离散帧确定为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在将第二离散帧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时,可首先确定是否存在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不存在,可新建一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并将该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若存在,可进一步确定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是否被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是,则可将该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被标记到的场景段,若否,可新建一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并将该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

比如,车速可进一步细分为:0-30km/h、30-60km/h、60-90km/h以及>90km/h,针对0-30km/h的标签(车速可为其父标签),可轮询待处理的各第一离散帧,并在轮询到每个第一离散帧时,确定该第一离散帧对应的当前车速是否位于0-30km/h的取值范围内,若否,可继续轮询下一第一离散帧,若是,可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若不存在,可新建一个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并将该第一离散帧作为确定出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若存在,可进一步确定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是否也被标记到了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若是,则可将该第一离散帧作为确定出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被标记到的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中,若否,可新建一个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并将该第一离散帧作为确定出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

举例说明:

假设待轮询的第一离散帧共100帧(实际可能远大于此),按照获取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依次编号为离散帧1~离散帧100。

当轮询到离散帧1时,发现该离散帧对应的当前车速位于0-30km/h的取值范围内,需要标记到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中,但此时还不存在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因此需要新建一个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并将离散帧1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

为便于表述,将上述场景段称为场景段a,并假设离散帧1~20均被标记到了场景段a。

当轮询到离散帧20~离散帧25时,发现这些离散帧对应的当前车速均未位于0-30km/h的取值范围内,如均位于30-60km/h的取值范围内,那么则不会将离散帧20~离散帧25标记到场景段a。

之后当轮询到离散帧26时,发现该离散帧对应的当前车速位于0-30km/h的取值范围内,需要标记到标签0-30km/h对应的段中,此时虽然已经存在场景段a,但相邻的前一个离散帧即离散帧25未被标记到场景段a中,即出现了中断,因此需要新建一个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如场景段b,并将离散帧26标记到场景段b。

之后当轮询到离散帧27时,发现该离散帧对应的当前车速位于0-30km/h的取值范围内,需要标记到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中,此时已经存储场景段a和场景段b,且相邻的前一个离散帧即离散帧26被标记到了场景段b,因此将离散帧27标记到场景段b;

按照上述方式,可一直轮询到离散帧100,从而可得到多个标签0-30km/h对应的场景段。

针对每个第二标签,当该第二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为阈值匹配时,若任一第一离散帧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标签值大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阈值,那么则可将该第一离散帧确定为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在将第二离散帧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时,可首先确定是否存在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不存在,可新建一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并将该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若存在,可进一步确定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是否被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是,则可将该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被标记到的场景段,若否,可新建一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并将该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

相比于范围匹配,阈值匹配中不再按照范围进行区分,而是直接和阈值进行比较,对于大于阈值的离散帧则合并成场景段,小于或等于阈值的离散帧则过滤掉。

举例说明:

假设待轮询的离散帧共100帧,按照获取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依次编号为离散帧1~离散帧100。

当轮询到离散帧1时,发现该离散帧中的建筑物占比为20%,大于阈值10%,那么则可认为该离散帧中有建筑物,需要标记到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中,但此时还不存在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因此需要新建一个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并将离散帧1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

为便于表述,将上述场景段称为场景段c,并假设离散帧1~20均被标记到了场景段c。

当轮询到离散帧20~离散帧25时,发现这些离散帧中的建筑物占比均小于10%,那么则不会将离散帧20~离散帧25标记到场景段c。

之后当轮询到离散帧26时,发现该离散帧中的建筑物占比大于10%,需要标记到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中,此时虽然已经存在场景段c,但相邻的前一个离散帧即离散帧25未被标记到场景段c中,即出现了中断,因此需要新建一个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如场景段d,并将离散帧26标记到场景段d中。

之后当轮询到离散帧27时,发现该离散帧中的建筑物占比大于10%,需要标记到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中,此时已经存储场景段c和场景段d,且相邻的前一个离散帧即离散帧26被标记到了场景段d,因此将离散帧27标记到场景段d;

按照上述方式,可一直轮询到离散帧100,从而得到多个标签建筑物对应的场景段。

在对得到的各个场景段进行存储时,可将场景段中的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进行存储,利用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标识出场景段中包含的离散帧。其中,起始帧时间戳即指场景段中时间戳最早的第一帧的时间戳,结束帧时间戳即指场景段中时间戳最晚的最后一帧的时间戳。

如图2所示,场景段的存储主要包含3大部分,即:sys、meta和tag。其中,sys中存储的是一些系统数据。meta中的begin_time为场景段中的起始帧时间戳,即场景段的起始时间,end_time为场景段中的结束帧时间戳,即场景段的终止时间。

这种存储方式中,不需要再存储场景段中的离散帧数据,从而极大的节省了存储资源,降低了存储成本等。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对于每个第二标签,可能会得到一个或多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进一步地,可确定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是否存在时长小于第一时长的场景段,若是,则可将时长小于第一时长的场景段作为碎片段,将碎片段合并到相邻的非碎片段上。第一时长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2s。如某个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与结束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2s,那么则可认为该场景段为碎片段。

碎片段对于实际处理没有太大价值,而且会增加存储和管理负担等,因此针对碎片段,可进行平滑合并处理。

具体地,对于某一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的每个碎片段,可分别采用以下处理方式之一或任意组合:

1)若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仅在该碎片段之前存在与该碎片段相邻的非碎片段,且该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与该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则将该碎片段与该非碎片段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可将该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将该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第二时长的具体取值同样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3秒。

举例说明:假设该第二标签共对应三个场景段,分别为场景段a、场景段b和场景段c,其中场景段a对应于离散帧1~离散帧20,场景段b对应于离散帧30~离散帧60,场景段c对应于离散帧62~离散帧63,假设场景段c为碎片段,并假设场景段b的结束帧时间戳与场景段c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那么可将场景段c合并到场景段b中,从而得到合并后的场景段b’,场景段b’对应于离散帧30~离散帧63,即场景段b’的起始帧时间戳为离散帧30的时间戳,结束帧时间戳为离散帧63的时间戳。

2)若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仅在该碎片段之后存在与该碎片段相邻的非碎片段,且该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与该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则将该碎片段与该非碎片段进行合并。

进一步地,可将该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将该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

举例说明:假设该第二标签共对应三个场景段,分别为场景段a、场景段b和场景段c,其中场景段a对应于离散帧1~离散帧2,场景段b对应于离散帧4~离散帧30,场景段c对应于离散帧40~60,假设场景段a为碎片段,并假设场景段a的结束帧时间戳与场景段b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那么则可将场景段a合并到场景段b中,从而得到合并后的场景段b’,场景段b’对应于离散帧1~离散帧30。

3)若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在该碎片段之前和之后均存在与该碎片段相邻的非碎片段,且在该碎片段之前的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与该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且在该碎片段之后的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与该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那么则可从相邻的两个非碎片段中选出时长更长的非碎片段,将该碎片段与选出的非碎片段进行合并。

其中,若选出的非碎片段在该碎片段之前,则将选出的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将该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若选出的非碎片段在该碎片段之后,则将选出的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将该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

举例说明:假设该标签共对应三个场景段,分别为场景段a、场景段b和场景段c,其中场景段a对应于离散帧1~离散帧30,场景段b对应于离散帧32~离散帧33,场景段c对应于离散帧35~40,假设场景段b为碎片段,并假设场景段a的结束帧时间戳与场景段b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场景段b的结束帧时间戳与场景段c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小于第二时长,那么可从场景段a和场景段c中选出时长更长的场景段a,将场景段b合并到场景段a中,从而得到合并后的场景段a’,场景段a’对应于离散帧1~离散帧33。

基于上述存储方式,本实施例中还可支持针对场景段的检索,如获取携带有至少一个标签的检索请求,确定出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根据所存储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及结束帧时间戳信息生成检索结果返回。

其中,若检索请求中仅携带一个标签,可将该标签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作为检索结果返回。若检索请求中携带N个标签,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可确定出N个不同的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在时间上的交集,将所述交集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作为检索结果返回。

图3为本发明所述确定出的交集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假设检索请求中携带了两个标签,分别为标签a和标签b,其中,标签a对应的场景段为3个,标签b对应的场景段为2个,可确定出标签a和标签b对应的场景段在时间上的交集,即图3中所示的时间段1和时间段2,进而可将时间段1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时间段2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返回。

后续,发出检索请求的用户可根据返回的时间信息去获取相应的离散帧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将其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总之,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在存储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时,可将场景段中的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进行存储,利用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标识出场景段中包含的离散帧,从而无需对离散帧和场景段进行双重存储,进而节省了存储资源,降低了存储成本,而且,基于所述存储方式,用户可以高效准确地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确保了检索性能等。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为本发明所述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以及连续化单元402。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

连续化单元402,用于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以确定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若存在,则将匹配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该第二标签对应的轮询查询结束,则存储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和结束帧时间戳信息。

第一获取单元401可从标签库中获取需要作离散帧到场景段的映射的标签。标签库中存储有所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标签,每个第一标签分别被标注了是否需要作离散帧到场景段的映射,或者,默认每个第一标签均需要作离散帧到场景段的映射。

标签库中还可进一步存储有每个第一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相应地,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连续化单元402可根据该第二标签适用的匹配规则,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以确定第一离散帧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其中,当适用的匹配规则为范围匹配时,标签库中还可进一步保存有第一标签对应的取值范围。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连续化单元402若确定任一第一离散帧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标签值位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取值范围内,则可将该第一离散帧确定为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当适用的匹配规则为阈值匹配时,标签库中还可进一步保存有第一标签对应的阈值。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连续化单元402若确定任一第一离散帧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标签值大于该第二标签对应的阈值,则可将该第一离散帧确定为与该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

连续化单元402在将匹配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时,可首先确定是否存在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不存在,可新建一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并将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若存在,可确定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是否被标记到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若是,则可将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相邻的前一个第一离散帧被标记到的场景段,若否,则可新建一个该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并将第二离散帧标记到新建的场景段。

连续化单元402还可确定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是否存在时长小于第一时长的场景段,若是,则可将时长小于第一时长的场景段作为碎片段,将碎片段合并到相邻的非碎片段上。

具体地,连续化单元402确定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仅在碎片段之前存在与碎片段相邻的非碎片段,且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与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则可将碎片段与非碎片段进行合并,并且,可将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将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

和/或,连续化单元402确定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仅在碎片段之后存在与碎片段相邻的非碎片段,且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与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则可将碎片段与非碎片段进行合并,并且,可将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将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

和/或,连续化单元402确定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在碎片段之前和之后均存在与碎片段相邻的非碎片段,且在碎片段之前的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与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且在碎片段之后的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与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长,则从相邻的两个非碎片段中选出时长更长的非碎片段,将碎片段与选出的非碎片段进行合并。其中,若选出的非碎片段在碎片段之前,则将选出的非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将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若选出的非碎片段在碎片段之后,则将选出的非碎片段的结束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结束帧时间戳,将碎片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作为合并后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

图4所示装置中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检索单元403,用于获取携带有至少一个标签的检索请求,确定出标签对应的场景段,根据所存储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及结束帧时间戳信息生成检索结果返回。

其中,若检索请求中仅携带一个标签,第一检索单元403可将该标签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作为检索结果返回。若检索请求中携带N个标签,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一检索单元403可确定出N个不同的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在时间上的交集,将所述交集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作为检索结果返回。

图5为本发明所述场景段检索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获取单元501以及第二检索单元502。

第二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携带有至少一个标签的检索请求。

第二检索单元502,用于确定出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场景段为获取到至少一个用于映射离散帧到场景段的第一标签后,针对第一标签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标签,分别对待处理的第一离散帧进行轮询查询,将第一离散帧中存在的与第二标签匹配的第二离散帧标记到第二标签对应的场景段中形成的;根据所存储的标签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信息及结束帧时间戳信息生成检索结果返回。

其中,若检索请求中仅携带一个标签,第二检索单元502可将该标签对应的场景段的起始帧时间戳及结束帧时间戳作为检索结果返回。若检索请求中携带N个标签,N为大于一的正整数,第二检索单元502可确定出N个不同的标签对应的场景段在时间上的交集,将所述交集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作为检索结果返回。

图4和图5所示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图6显示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连续化单元)16,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28和处理器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6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6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连续化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实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连续化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基于离散帧的场景段实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基于虚拟场景的虚拟实体描述帧从不同有利点渲染虚拟场景的帧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30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