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1:02


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控制系统,属于液压元件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某些工况下,马达或者油缸需要串联使用,此时两个马达之间的油路相互连通,并与同一个负载进行协作,但在应用中,当马达转速存在差异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影响,则会导致两个马达之间的油液体积发生膨胀,而两个马达之间的油液容积是一定的,这就会导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困油现象,损害设备。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串联马达存在困油、易损坏设备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串联马达不存在困油、不易损坏设备的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上相互串联的首个马达与后续马达,所述首个马达上设置有首输出端,所述后续马达上设置有后输出端,且首输出端、后输出端与同一个负载相连接;

所述首个马达上设置有首进油口与首出油口,所述后续马达上设置有后进油口与后出油口,所述首进油口与首油箱相通,所述首出油口依次经后进油口、后出油口后与后油箱相通;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调压阀,该调压阀上设置有A口、P口、T口,所述A口的连通结构包括与P口相通、与T口相通、与P口、T口均不通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P口与首进油口相通,所述A口与首出油口、后进油口均相通,所述T口与后出油口相通。

所述首油箱与后油箱为同一个油箱。

所述负载为回转机构,该回转机构的侧围为大齿轮结构;所述首输出端、后输出端上均连接有小齿轮结构,该小齿轮结构的侧围与大齿轮结构的侧围相互啮合。

所述调压阀包括阀体、阀芯、P油腔、A油腔与T油腔,且阀芯在阀体内沿轴向左右运动;

所述阀芯的中部上依次开设有P凹槽、A凹槽、T凹槽以与P油腔、A油腔、T油腔一一对应相通,P油腔、A油腔、T油腔的底部分别为对应的P口、A口、T口;

所述阀芯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压力腔、右压力腔的端部相接触,左压力腔的侧部与P油腔的侧部相通,右压力腔的侧部与A油腔的侧部相通。

所述阀芯上位于P凹槽、A凹槽之间的部位上,以及位于A凹槽、T凹槽之间的部位上都开设有三角槽,该三角槽包括宽槽端与窄槽端,所述窄槽端靠近A凹槽设置,所述宽槽端远离A凹槽设置。

所述阀芯上位于P凹槽、A凹槽之间的部位上,以及阀芯上位于A凹槽、T凹槽之间的部位上的三角槽的设置一致,均为:所述三角槽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三角槽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三角槽的长度小于P凹槽、A凹槽的间距,同时,三角槽的长度也小于A凹槽、T凹槽的间距。

所述左压力腔的侧部经左曲油道与P油腔的侧部相通,所述右压力腔的侧部经右曲油道与A油腔的侧部相通;

所述左曲油道上近P油腔的部位内设置有左阻尼,所述右曲油道上近A油腔的部位内设置有右阻尼。

所述左压力腔内设置有左弹簧座、左弹簧与左平衡板,所述右压力腔内设置有右弹簧座、右弹簧与右平衡板;

所述左弹簧座与左弹簧的一端相连接,左弹簧的另一端与左平衡板的一端相连接,左平衡板的另一端与阀芯的左端相连接;

所述右弹簧座与右弹簧的一端相连接,右弹簧的另一端与右平衡板的一端相连接,右平衡板的另一端与阀芯的右端相连接。

所述阀芯上近左平衡板的部位上套设有左密封环,所述阀芯上近右平衡板的部位上套设有右密封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中,增设有一个包括A口、P口、T口的调压阀,其中,A口在阀内的连通结构可变,为与P口相通、与T口相通、与P口、T口均不通中的任意一种,同时,还限定了A口、P口、T口与两个马达的进油口、出油口之间的连通关系,此时,A口表现的就是首出油口、后进油口之间的压力,当A口压力偏高,则A口、T口连通以泄压,当A口压力偏低,则A口、P口连通以补压,以避免困油的发生,从而确保首进油口、首出油口之间的压差与后进油口、后出油口之间的压差一致,进而确保首个马达、后续马达的输出功率一致,避免马达、负载等部件的损坏。因此,本发明不仅串联马达不存在困油,而且不易损坏设备。

2、本发明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中,调压阀包括阀体、阀芯、P油腔、A油腔与T油腔,其中,阀芯在阀体内沿轴向左右运动,阀芯的中部上依次开设有P凹槽、A凹槽、T凹槽以与P油腔、A油腔、T油腔一一对应相通,阀芯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压力腔、右压力腔的端部相接触,左压力腔的侧部与P油腔的侧部相通,右压力腔的侧部与A油腔的侧部相通,应用时,随着A口压力的高低变化,阀芯会左右移动,以分别导通A口、T口,或导通A口、P口,以进行对应的泄压、补压,整个过程自动进行,不仅准确度高,而且效率高。因此,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3、本发明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中,阀芯上位于P凹槽、A凹槽之间的部位上,以及位于A凹槽、T凹槽之间的部位上都开设有三角槽,该三角槽包括宽槽端与窄槽端,所述窄槽端靠近A凹槽设置,所述宽槽端远离A凹槽设置,应用时,三角槽能使两口连通时的开口由小逐渐变大,流量不会产生剧烈的波动。因此,本发明在泄压或补压时的稳定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调压阀的油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调压阀的三个油口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中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首个马达、后续马达与负载的协作示意图。

图中:负载1、大齿轮结构11、首个马达2、首进油口21、首出油口22、首输出端23、首油箱24、小齿轮结构25、后续马达3、后进油口31、后出油口32、后输出端33、后油箱34、调压阀4、阀体41、阀芯42、三角槽43、宽槽端431、窄槽端432、左曲油道44、右曲油道45、左阻尼46、右阻尼47、左密封环48、右密封环49、A口5、A油腔51、A凹槽52、P口6、P油腔61、P凹槽62、T口7、T油腔71、T凹槽72、左压力腔8、左弹簧座81、左弹簧82、左平衡板83、右压力腔9、右弹簧座91、右弹簧92、右平衡板9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6,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上相互串联的首个马达2与后续马达3,所述首个马达2上设置有首输出端23,所述后续马达3上设置有后输出端33,且首输出端23、后输出端33与同一个负载1相连接;

所述首个马达2上设置有首进油口21与首出油口22,所述后续马达3上设置有后进油口31与后出油口32,所述首进油口21与首油箱24相通,所述首出油口22依次经后进油口31、后出油口32后与后油箱34相通;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调压阀4,该调压阀4上设置有A口5、P口6、T口7,所述A口5的连通结构包括与P口6相通、与T口7相通、与P口6、T口7均不通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P口6与首进油口21相通,所述A口5与首出油口22、后进油口31均相通,所述T口7与后出油口32相通。

所述首油箱24与后油箱34为同一个油箱。

所述负载1为回转机构,该回转机构的侧围为大齿轮结构11;所述首输出端23、后输出端33上均连接有小齿轮结构25,该小齿轮结构25的侧围与大齿轮结构11的侧围相互啮合。

所述调压阀4包括阀体41、阀芯42、P油腔61、A油腔51与T油腔71,且阀芯42在阀体41内沿轴向左右运动;

所述阀芯42的中部上依次开设有P凹槽62、A凹槽52、T凹槽72以与P油腔61、A油腔51、T油腔71一一对应相通,P油腔61、A油腔51、T油腔71的底部分别为对应的P口6、A口5、T口7;

所述阀芯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压力腔8、右压力腔9的端部相接触,左压力腔8的侧部与P油腔61的侧部相通,右压力腔9的侧部与A油腔51的侧部相通。

所述阀芯42上位于P凹槽62、A凹槽52之间的部位上,以及位于A凹槽52、T凹槽72之间的部位上都开设有三角槽43,该三角槽43包括宽槽端431与窄槽端432,所述窄槽端432靠近A凹槽52设置,所述宽槽端431远离A凹槽52设置。

所述阀芯42上位于P凹槽62、A凹槽52之间的部位上,以及阀芯42上位于A凹槽52、T凹槽72之间的部位上的三角槽43的设置一致,均为:所述三角槽43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三角槽43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

所述三角槽43的长度小于P凹槽62、A凹槽52的间距,同时,三角槽43的长度也小于A凹槽52、T凹槽72的间距。

所述左压力腔8的侧部经左曲油道44与P油腔61的侧部相通,所述右压力腔9的侧部经右曲油道45与A油腔51的侧部相通;

所述左曲油道44上近P油腔61的部位内设置有左阻尼46,所述右曲油道45上近A油腔51的部位内设置有右阻尼47。

所述左压力腔8内设置有左弹簧座81、左弹簧82与左平衡板83,所述右压力腔9内设置有右弹簧座91、右弹簧92与右平衡板93;

所述左弹簧座81与左弹簧82的一端相连接,左弹簧82的另一端与左平衡板83的一端相连接,左平衡板83的另一端与阀芯42的左端相连接;

所述右弹簧座91与右弹簧92的一端相连接,右弹簧92的另一端与右平衡板93的一端相连接,右平衡板93的另一端与阀芯42的右端相连接。

所述阀芯42上近左平衡板83的部位上套设有左密封环48,所述阀芯42上近右平衡板93的部位上套设有右密封环49。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1、图2与图4:当A口5的压力受外界力影响升高时,阀芯42在A口5的压力作用下左移(A口5经右压力腔9对阀芯42作用),A口5和T口7连通,将多余压力泄放;

当A口5的压力受外界力影响降低时,阀芯42在P口6的压力作用下右移,P口6和A口5连通(P口6经左压力腔8对阀芯42作用),P口6为A口5补偿泄漏的压力。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6,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包括油路上相互串联的首个马达2与后续马达3,所述首个马达2上设置有首输出端23,所述后续马达3上设置有后输出端33,首输出端23、后输出端33与同一个负载1相连接;所述首个马达2上设置有首进油口21与首出油口22,所述后续马达3上设置有后进油口31与后出油口32,所述首进油口21与首油箱24相通,所述首出油口22依次经后进油口31、后出油口32后与后油箱34相通;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调压阀4,该调压阀4上设置有A口5、P口6、T口7,所述A口5的连通结构包括与P口6相通、与T口7相通、与P口6、T口7均不通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口6与首进油口21相通,所述A口5与首出油口22、后进油口31均相通,所述T口7与后出油口32相通。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调压阀4包括阀体41、阀芯42、P油腔61、A油腔51与T油腔71,且阀芯42在阀体41内沿轴向左右运动;所述阀芯42的中部上依次开设有P凹槽62、A凹槽52、T凹槽72以与P油腔61、A油腔51、T油腔71一一对应相通,P油腔61、A油腔51、T油腔71的底部分别为对应的P口6、A口5、T口7;所述阀芯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压力腔8、右压力腔9的端部相接触,左压力腔8的侧部与P油腔61的侧部相通,右压力腔9的侧部与A油腔51的侧部相通。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压力腔8内设置有左弹簧座81、左弹簧82与左平衡板83,所述右压力腔9内设置有右弹簧座91、右弹簧92与右平衡板93;所述左弹簧座81与左弹簧82的一端相连接,左弹簧82的另一端与左平衡板83的一端相连接,左平衡板83的另一端与阀芯42的左端相连接;所述右弹簧座91与右弹簧92的一端相连接,右弹簧92的另一端与右平衡板93的一端相连接,右平衡板93的另一端与阀芯42的右端相连接。

优选左平衡板83的面积为右平衡板93的面积的一半,假定左平衡板83的受压面积为S,则右平衡板93的受压面积为2S,此时,若P口6的压力为P,A口5的压力为A,由于阀芯42上受力平衡,即A口5的输出压力为P口6的一半。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阀芯42上位于P凹槽62、A凹槽52之间的部位上,以及位于A凹槽52、T凹槽72之间的部位上都开设有三角槽43,该三角槽43包括宽槽端431与窄槽端432,所述窄槽端432靠近A凹槽52设置,所述宽槽端431远离A凹槽52设置。所述阀芯42上位于P凹槽62、A凹槽52之间的部位上,以及阀芯42上位于A凹槽52、T凹槽72之间的部位上的三角槽43的设置一致,均为:所述三角槽43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三角槽43沿同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三角槽43的长度小于P凹槽62、A凹槽52的间距,同时,三角槽43的长度也小于A凹槽52、T凹槽72的间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同压差的回转马达控制系统
  • 一种坑道钻机回转器液压马达控制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