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10:17


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腿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轮腿式机器人是指在机器人腿的末端加上了轮子,此种机器人充分结合了轮与腿的优势,既能够快速高效的通过车辆路面,又能够利用腿的步态翻越障碍物,实现非结构环境下的通过。相对于足式机器人来讲在路面环境下,具有更快的行进速度,故轮腿式机器人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目前,轮腿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型的轮腿机器人平台,机器人本体及负载能力均较小,可应用电机于减速器组合来进行腿部关节的驱动;针对中/大型的轮腿机器人的腿部关节驱动,则采用伺服阀控缸来进行驱动,伺服阀安装于液压缸上,液压缸活塞杆通过连杆来驱动腿部关节,伺服阀的压力油液由一个集中式的泵站进行供给,通过控制伺服阀阀芯开口的方向及大小来控制液压缸的输出力/速度,进而控制腿部关节的扭矩/转速。

中/大型轮腿机器人采用伺服阀控缸作为关节驱动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伺服阀控缸作为轮腿机器人关节执行器的液压系统中,采用集中式泵站作为动力源,泵站部分为了维持恒定的系统压力,需要采用溢流阀进行溢流来维持压力恒定,此种方式使泵站部分一直存在溢流损耗,由此而带来了系统的功率损耗。

2、伺服阀控缸是通过伺服阀的节流来对液压缸实现精确的输出力/速度的控制,存在较大的节流功率损耗,液压系统传递效率低,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低。一般的当轮腿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其关节驱动装置的输出扭矩需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及惯性力,故此时需要较大的扭矩,需采用液压执行器来驱动,能够达到较高的功率密度比;但当轮腿机器人在执行步态跨越障碍时,此时对于关节驱动装置来将只需克服腿部重量即可,故此时需要的关节驱动装置的输出扭矩较小,若采用伺服阀控缸执行器,伺服阀阀口处会产生极大的压差,产生较大的节流损耗。

3、由伺服阀控缸以及集中泵站组成的关节驱动装置系统组成复杂,伺服阀抗油液污染能力差,导致整个关节驱动装置可靠性差。

4、伺服阀控缸是由伺服阀与液压缸组成的刚性执行机构,当轮腿机器人在地面行驶过程中遇到突起物时会对关节执行器产生瞬时的力冲击,伺服阀控缸由于没有被动缓冲装置,故在此瞬时力冲击下液压缸内部会产生瞬时的压力峰值,此压力峰值会对液压元器件及密封产生破坏。

5、伺服阀控缸驱动装置在机器人系统一旦失电后,就无法正常工作,不方便运输。

6、由伺服阀控缸以及集中泵站组成的关节驱动装置系统组成复杂,伺服阀抗油液污染能力差,导致整个关节驱动装置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拟解决如何在应用于中/大型轮腿机器人的腿部关节驱动中,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同时在行驶过程中的减振时,提高关节驱动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延长机器人的巡航时间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1、活塞杆2、主油路、次油路、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伺服电机7用于驱动液压泵8;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进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出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进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出口连通主油路。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补油蓄能器13;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单向阀15;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连通第一单向阀14的进口和第二单向阀15的进口;所述第一单向阀14的出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二单向阀15的出口连通次油路。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高压蓄能器16、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通过低压油路连通非承载腔10;所述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通过高压油路连通承载腔9。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2和第二电磁阀21;所述低压油路包括第五油路17和第六油路18;所述高压油路包括第七油路19和第八油路20;所述第二电磁阀21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二电磁阀21包括a2口、b2口、c2口和d2口;所述第五油路17两端分别连通a2口和补油蓄能器13;所述第六油路18两端分别连通b2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七油路19两端分别连通c2口和高压蓄能器16;所述第八油路20两端分别连通d2口和承载腔9;所述第二电磁阀21处于失电位时,除a2口和b2口导通,c2口和d2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21处于得电位时,所有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一电磁阀22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一电磁阀22包括a1口、b1口、c1口和d1口;所述第一油路3两端分别连通a1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二油路4两端分别连通b1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三油路5两端分别连通c1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四油路6两端分别连通d1口和承载腔9;所述第一电磁阀22处于得电位时,除a1口和b1口导通,c1口和d1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22处于失电位时,所有口之间均不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电磁阀24;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三电磁阀24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三电磁阀24包括a3口、b3口、c3口和d3口;所述第一油路3两端分别连通a3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二油路4两端分别连通b3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三油路5两端分别连通c3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四油路6两端分别连通d3口和承载腔9;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得电位时,除a3口和b3口导通,c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高压蓄能器26;所述第二高压蓄能器26通过油路连通承载腔9。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第三电磁阀24、伺服电机7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塞杆2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三电磁阀24的开关位以及伺服电机7的转速和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导向杆27;所述活塞杆2内部空心,并外套在导向杆27上;所述承载腔9位于导向杆27顶部,并被活塞杆2的杆部包围;所述导向杆27内设有导通路28;所述导通路28连通承载腔9和第四油路6;所述导向杆27上外套有弹簧29;所述弹簧29压缩在活塞杆2的塞部和液压缸1底部之间;所述非承载腔10位于活塞杆2的杆部和液压缸1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四电磁阀30和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四电磁阀30为两位两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四电磁阀30包括a4口和b4口;所述非承载腔10、第一油路3、第二油路4、液压泵8、第三油路5、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共同连通a4口;所述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共同连通b4口;所述第四电磁阀30处于得电位时,a4口和b4口不导通;所述第四电磁阀30处于失电位时,a4口和b4口导通;所述电机齿轮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31、减速器32、自转齿轮33和固定齿轮34;所述自转齿轮33和固定齿轮34啮合;所述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减速器32带动自转齿轮33转动;所述自转齿轮33转动时,自转齿轮33围绕固定齿轮34相对转动。

一种轮腿机器人,包括车体35、大腿36、小腿37、轮38和两个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采用上述的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大腿36一端和车体35铰接,大腿36另一端和小腿37一端铰接;所述小腿37另一端设有轮38;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属于轮腿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活塞杆、主油路、次油路、伺服电机和液压泵;所述液压缸内设有承载腔和非承载腔;所述活塞杆分隔承载腔和非承载腔;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液压泵;所述非承载腔、主油路、液压泵、次油路和承载腔依次连通;所述活塞杆相对液压缸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和非承载腔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本发明的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没有溢流损耗,无节流损耗,节约系统功率,液压系统传递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缓冲性能好,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在被动减振步骤中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在姿态调整步骤中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在主动步态步骤中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二、四中,本发明轮腿机器人在主动/被动减振步骤和姿态调整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二、四中,本发明轮腿机器人在主动步态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本发明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本发明轮腿机器人在主动减振步骤和姿态调整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本发明轮腿机器人在主动步态步骤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四中,本发明液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液压缸、2-活塞杆、3-第一油路、4-第二油路、5-第三油路、6-第四油路、7-伺服电机、8-液压泵、9-承载腔、10-非承载腔、11-第一溢流阀、12-第二溢流阀、13-补油蓄能器、14-第一单向阀、15-第二单向阀、16-高压蓄能器、17-第五油路、18-第六油路、19-第七油路、20-第八油路、21-第二电磁阀、22-第一电磁阀、23-第一节流阀、24-第三电磁阀、25-第二节流阀、26-第二高压蓄能器、27-导向杆、28-导通路、29-弹簧、30-第四电磁阀、31-驱动电机、32-减速器、33-自转齿轮、34-固定齿轮、35-车体、36-大腿、37-小腿、38-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见附图1~5。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1、活塞杆2、主油路、次油路、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伺服电机7用于驱动液压泵8;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构成的线路若连通,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补油蓄能器13、高压蓄能器16、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通过低压油路连通非承载腔10;所述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通过高压油路连通承载腔9。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通过低压油路通向非承载腔10;所述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通过高压油路通向承载腔9;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压力升高的液压油通过高压油路进入高压蓄能器16,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与此同时补油蓄能器13的液压油通过低压油路向非承载腔10补油;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高压蓄能器16中的液压油通过高压油路进入承载腔9补油,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得到缓冲,与此同时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通过低压油路流向补油蓄能器13;补油蓄能器13、高压蓄能器16实现了轮腿机器人行驶过程中进行减振,以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吸收了振动能量,减少对轮腿机器人的影响,提高轮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电磁阀21;所述低压油路包括第五油路17和第六油路18;所述高压油路包括第七油路19和第八油路20;所述第二电磁阀21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二电磁阀21包括a2口、b2口、c2口和d2口;所述第五油路17两端分别连通a2口和补油蓄能器13;所述第六油路18两端分别连通b2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七油路19两端分别连通c2口和高压蓄能器16;所述第八油路20两端分别连通d2口和承载腔9;所述第二电磁阀21处于失电位时,除a2口和b2口导通,c2口和d2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21处于得电位时,所有口之间均不导通。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第二电磁阀21处于失电位时,除a2口和b2口导通,c2口和d2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即a2口和c2口、d2口不导通,b2口和c2口、d2口不导通,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五油路17、第六油路18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所述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七油路19、第八油路20和承载腔9连通;补油蓄能器13和高压蓄能器16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以及补油蓄能器13的液压油压力随着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压力变化而变化;高压蓄能器16的液压油压力随着承载腔9的液压油压力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二电磁阀21处于得电位时,所有口之间均不导通,补油蓄能器13和高压蓄能器不再起振动缓冲的作用。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22;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一电磁阀22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一电磁阀22包括a1口、b1口、c1口和d1口;所述第一油路3两端分别连通a1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二油路4两端分别连通b1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三油路5两端分别连通c1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四油路6两端分别连通d1口和承载腔9;所述第一电磁阀22处于得电位时,除a1口和b1口导通,c1口和d1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22处于失电位时,所有口之间均不导通。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电磁阀22处于得电位时,除a1口和b1口导通,c1口和d1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即a1口和c1口、d1口不导通,b1口和c1口、d1口不导通,非承载腔10、第一油路3、第二油路4、液压泵8、第三油路5、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构成的线路已经连通,液压泵8能够改变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的流向;第一电磁阀22处于失电位时,所述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之间不连通;所述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之间不连通;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处于不工作状态。

所述补油蓄能器13和液压泵8的泄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单向阀15;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连通第一单向阀14的进口和第二单向阀15的进口;所述第一单向阀14的出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二单向阀15的出口连通次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补油蓄能器13和液压泵8的泄油口连通,补油蓄能器13能够收集液压泵8泄漏的液压油,减少油耗;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低,则补油蓄能器13通过第二单向阀15向液压泵8补油,保证液压泵8持续吸入液压油;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低,则补油蓄能器13通过第一单向阀14向液压泵8补油,保证液压泵8持续吸入液压油;进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反应速度。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进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出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进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出口连通主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二溢流阀12进行泄压;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一溢流阀11进行泄压;确保液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

所述高压油路上设有第一节流阀23。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节流阀23起到了减缓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和高压蓄能器16交换的速度,增强高压蓄能器16缓冲的效果。

所述液压缸1和活塞杆2组合为对称双杆液压缸。

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被动减振步骤;所述被动减振步骤具体为: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所述低压油路导通,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通过低压油路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所述高压油路导通,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通过高压油路和承载腔9连通;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液压油不交换;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平坦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无波动,车体35无振动,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压力升高的液压油通过高压油路进入高压蓄能器16,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与此同时补油蓄能器13的液压油通过低压油路向非承载腔10补油,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高压蓄能器16中的液压油通过高压油路进入承载腔9补油,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得到缓冲,与此同时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通过低压油路流向补油蓄能器13,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主动步态步骤;所述主动步态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行驶时遇到障碍物时,所述低压油路断开,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无法通过低压油路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所述高压油路断开,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无法通过高压油路和承载腔9连通;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在抬腿过程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在落腿过程中,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姿态调整步骤;所述姿态调整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需要调整车体35高度时,所述低压油路导通,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通过低压油路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所述高压油路导通,高压蓄能器16的出口通过高压油路和承载腔9连通;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需要增加车体35高度时,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当轮腿机器人需要降低车体35高度时,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所述补油蓄能器13中的液压油压力和非承载腔10保持平衡;所述高压蓄能器16中的液压油压力和承载腔9保持平衡。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姿态调整步骤中,可以根据即将行驶的路面情况调整车体35高度;在被动减振步骤中,可以有效实现对上下坡路面的行驶减振,保证轮腿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主动步态步骤中,可以快速实现抬腿和落腿,越过障碍物,并保证车体35的平稳;补油蓄能器13的补油功能,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的安全保护功能,使轮腿机器人运行更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寿命。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同时具有吸收力的缓冲装置,来大大的提高关节驱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延长机器人的寿命。

实施例二:

见附图4~6。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1、活塞杆2、主油路、次油路、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伺服电机7用于驱动液压泵8;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构成的线路若连通,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高压蓄能器26;所述第二高压蓄能器26通过油路连通承载腔9。由上述结构可知,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压力升高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第二高压蓄能器26,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第二高压蓄能器26中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承载腔9补油,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得到缓冲;第二高压蓄能器26实现了轮腿机器人行驶过程中进行减振,以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吸收了振动能量,减少对轮腿机器人的影响,提高轮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电磁阀24;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三电磁阀24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三电磁阀24包括a3口、b3口、c3口和d3口;所述第一油路3两端分别连通a3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二油路4两端分别连通b3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三油路5两端分别连通c3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四油路6两端分别连通d3口和承载腔9;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得电位时,除a3口和b3口导通,c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得电位时,除a3口和b3口导通,c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即a3口和c3口、d3口不导通,b3口和c3口、d3口不导通,非承载腔10、第一油路3、第二油路4、液压泵8、第三油路5、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构成的线路已经连通,液压泵8能够改变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的流向;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承载腔9通过第一油路3、第四油路6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能够流向非承载腔10,使车体35下降,失电时轮腿机器人变小,方便搬运。

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的路径上设有第二节流阀25。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二节流阀25起到了减缓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和非承载腔10交换的速度,所述承载腔9通过第一油路3、第四油路6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并经过第二节流阀25节流,使车体35缓慢下降。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进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出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进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出口连通主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二溢流阀12进行泄压;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一溢流阀11进行泄压;确保液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

所述液压缸1为非对称液压缸。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第三电磁阀24、伺服电机7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塞杆2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三电磁阀24的开关位以及伺服电机7的转速和方向。由上述结构可知,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压力升高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第二高压蓄能器26,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与此同时力传感器监测到活塞杆2负载力变大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第二高压蓄能器26中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承载腔9补油,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得到缓冲,与此同时力传感器监测到活塞杆2负载力变小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主动减振步骤;所述主动减振步骤具体为: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平坦地面时,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暂不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无波动,车体35无振动,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压力升高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第二高压蓄能器26,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与此同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第二高压蓄能器26中的液压油通过油路进入承载腔9补油,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得到缓冲,与此同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主动步态步骤;所述主动步态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行驶时遇到障碍物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在抬腿过程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在落腿过程中,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姿态调整步骤;所述姿态调整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需要调整车体35高度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需要增加车体35高度时,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当轮腿机器人需要降低车体35高度时,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

还包括失电步骤;所述失电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失电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自由交换;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使车体35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第二高压蓄能器26通过和承载腔9液压油交换,进行减振。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姿态调整步骤中,可以根据即将行驶的路面情况调整车体35高度;在主动减振步骤中,可以有效实现对上下坡路面的行驶减振,保证轮腿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主动步态步骤中,可以快速实现抬腿和落腿,越过障碍物,并保证车体35的平稳;第二高压蓄能器26的缓冲功能,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的安全保护功能,使轮腿机器人运行更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寿命。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同时具有吸收力的缓冲装置,来大大的提高关节驱动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延长机器人关节驱动器的寿命。

实施例三:

见附图7~9。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1、活塞杆2、主油路、次油路、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伺服电机7用于驱动液压泵8;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构成的线路若连通,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电机齿轮控制系统;一个液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或通过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来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另一个液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或通过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来控制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由上述结构可知,可以通过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来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电机齿轮控制系统采用电机和齿轮驱动组件来驱动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相对转动,当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承受较大负载时,选择液压缸1和活塞杆2来改变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当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承受较小负载或无负载时,选择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来改变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这种可以选择的驱动模式,节约系统功率,传递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大腿36和小腿37对应的液压控制系统中,液压缸1和活塞杆2配合组件的两端分别和大腿36、小腿37铰接,这样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则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则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则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也可以通过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来控制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电机齿轮控制系统采用电机和齿轮驱动组件来驱动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相对转动,当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承受较大负载时,选择液压缸1和活塞杆2来改变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当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承受较小负载或无负载时,选择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来改变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这种可以选择的驱动模式,节约系统功率,传递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以此来实现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均有两种驱动方式来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使轮38相对车体35向前移、向后移、向上移、向下移进行调节。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承载腔9的液压油容量增加、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容量减少,则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的液压油容量减少、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容量增加,则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容量保持不变,则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本发明双驱动结构,同时根据轮腿机器人的工况特点,在高功率密度比的液压执行器和电传动中来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来驱动关节,达到较高的空间轨迹跟踪精度和提高关节驱动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四电磁阀30;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四电磁阀30为两位两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四电磁阀30包括a4口和b4口;所述非承载腔10、第一油路3、第二油路4、液压泵8、第三油路5、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共同连通a4口;所述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共同连通b4口;所述第四电磁阀30处于得电位时,a4口和b4口不导通;所述第四电磁阀30处于失电位时,a4口和b4口导通。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第四电磁阀30处于得电位,a4口和b4口不导通;所述非承载腔10、第一油路3、第二油路4、液压泵8、第三油路5、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构成的线路连通;液压泵8能够改变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的流向;当轮腿机器人失电时,所述第四电磁阀30处于失电位时,a4口和b4口导通;非承载腔10通过第一油路3、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连通;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处于不工作状态;失电时,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使车体35下降,轮腿机器人变小,方便搬运;在使用电机齿轮控制系统时,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方便电动驱动有效调节。

所述电机齿轮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31、减速器32、自转齿轮33和固定齿轮34;所述自转齿轮33和固定齿轮34啮合;所述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减速器32带动自转齿轮33转动;所述自转齿轮33转动时,自转齿轮33围绕固定齿轮34相对转动。由上述结构可知,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对应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电机齿轮控制系统中,固定齿轮34与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铰接轴固定,铰接轴和车体35固定,自转齿轮33可转动的设在大腿36一端,并和固定齿轮34啮合,减速器32固定在大腿36上,减速器32输出轴和自转齿轮33固定,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减速器32带动自转齿轮33转动时,自转齿轮33围绕固定齿轮34相对转动,大腿36相对车体35摆动,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改变;大腿36和小腿37对应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电机齿轮控制系统中,固定齿轮34与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铰接轴固定,铰接轴和小腿37固定,自转齿轮33可转动的设在大腿36另一端,并和固定齿轮34啮合,减速器32固定在大腿36上,减速器32输出轴和自转齿轮33固定,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减速器32带动自转齿轮33转动时,自转齿轮33围绕固定齿轮34相对转动,小腿37相对大腿36摆动,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改变。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进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出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进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出口连通主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二溢流阀12进行泄压;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一溢流阀11进行泄压;确保液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补油蓄能器13;所述补油蓄能器13和液压泵8的泄油口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补油蓄能器13和液压泵8的泄油口连通,补油蓄能器13能够收集液压泵8泄漏的液压油,减少油耗。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单向阀15;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连通第一单向阀14的进口和第二单向阀15的进口;所述第一单向阀14的出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二单向阀15的出口连通次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低,则补油蓄能器13通过第二单向阀15向液压泵8补油,保证液压泵8持续吸入液压油;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低,则补油蓄能器13通过第一单向阀14向液压泵8补油,保证液压泵8持续吸入液压油;进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反应速度。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和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第四电磁阀30、伺服电机7分别和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塞杆2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第四电磁阀30的开关位、驱动电机31以及伺服电机7的转速和方向。由上述结构可知,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第二力传感器监测到活塞杆2负载力变大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第二力传感器监测到活塞杆2负载力变小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主动减振步骤;所述主动减振步骤具体为: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平坦地面时,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暂不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无波动,车体35无振动,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主动步态步骤;所述主动步态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行驶时遇到障碍物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自由交换;当轮腿机器人在抬腿过程中,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各自对应的电机齿轮控制系统分别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在落腿过程中,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各自对应的电机齿轮控制系统分别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姿态调整步骤;所述姿态调整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需要调整车体35高度时,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需要增加车体35高度时,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当轮腿机器人需要降低车体35高度时,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

还包括失电步骤;所述失电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失电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自由交换;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使车体35下降。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姿态调整步骤中,可以根据即将行驶的路面情况调整车体35高度;在主动减振步骤中,可以有效实现对上下坡路面的行驶减振,保证轮腿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主动步态步骤中,可以快速实现抬腿和落腿,越过障碍物,并保证车体35的平稳;补油蓄能器13的补油功能,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的安全保护功能,使轮腿机器人运行更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寿命。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本发明双驱动结构,同时根据轮腿机器人的工况特点,在高功率密度比的液压执行器和电传动中来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来驱动关节,达到较高的空间轨迹跟踪精度和提高关节驱动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

实施例四:

见附图4、5、10。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1、活塞杆2、主油路、次油路、伺服电机7和液压泵8;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伺服电机7用于驱动液压泵8;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连通;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非承载腔10、主油路、液压泵8、次油路和承载腔9依次构成的线路若连通,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

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非承载腔10和弹簧29;所述弹簧29用于使活塞杆2的杆部有伸出液压缸1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平坦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无波动,车体35无振动,弹簧29稳定承受活塞杆2的压力,减小承载腔9内液压油承受的压力;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弹簧29的压缩量增加,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弹簧29的压缩量减少,辅助活塞杆2的杆部伸出液压缸1;弹簧29实现了轮腿机器人行驶过程中进行减振,以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吸收了振动能量,减少对轮腿机器人的影响,提高轮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巧妙的利用弹簧来减小关节驱动装置的输入功率要求,减小对输入能量的需求,大大的提高关节驱动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延长机器人的巡航时间。

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导向杆27;所述活塞杆2内部空心,并外套在导向杆27上;所述承载腔9位于导向杆27顶部,并被活塞杆2的杆部包围;所述导向杆27内设有导通路28;所述导通路28连通承载腔9和次油路;所述导向杆27上外套有弹簧29;所述非承载腔10位于活塞杆2的杆部和液压缸1之间。由上述结构可知,活塞杆2内部空心,并外套在导向杆27上,导向杆27对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出和缩短移动进行导向;所述导向杆27内设有导通路28;所述导通路28连通承载腔9和次油路;当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弹簧29承受的活塞杆2的塞部压力增加,弹簧29的压缩量增加,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经过导通路28流至次油路,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当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弹簧29承受的活塞杆2的塞部压力降低,弹簧29的压缩量减少,辅助活塞杆2的杆部伸出液压缸1,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导向杆27上外套有弹簧29,使弹簧29始终压缩在活塞杆2的塞部和液压缸1的底部之间。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电磁阀24;所述主油路包括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次油路包括第三油路5和第四油路6;所述第三电磁阀24为两位四通电磁开关阀;所述第三电磁阀24包括a3口、b3口、c3口和d3口;所述第一油路3两端分别连通a3口和非承载腔10;所述第二油路4两端分别连通b3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三油路5两端分别连通c3口和液压泵8;所述第四油路6两端分别连通d3口和导通路28;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得电位时,除a3口和b3口导通,c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得电位时,除a3口和b3口导通,c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即a3口和c3口、d3口不导通,b3口和c3口、d3口不导通,非承载腔10、第一油路3、第二油路4、液压泵8、第三油路5、第四油路6和承载腔9构成的线路已经连通,液压泵8能够改变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的流向;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外,其余口之间均不导通,所述承载腔9通过第一油路3、第四油路6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能够流向非承载腔10,使车体35下降,失电时轮腿机器人变小,方便搬运。

所述第三电磁阀24处于失电位时,a3口和d3口导通的路径上设有第二节流阀25。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二节流阀25起到了减缓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和非承载腔10交换的速度,所述承载腔9通过第一油路3、第四油路6和非承载腔10连通;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并经过第二节流阀25节流,使车体35缓慢下降。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补油蓄能器13;所述补油蓄能器13和液压泵8的泄油口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补油蓄能器13和液压泵8的泄油口连通,补油蓄能器13能够收集液压泵8泄漏的液压油,减少油耗。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4和第二单向阀15;所述补油蓄能器13的出口连通第一单向阀14的进口和第二单向阀15的进口;所述第一单向阀14的出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二单向阀15的出口连通次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低,则补油蓄能器13通过第二单向阀15向液压泵8补油,保证液压泵8持续吸入液压油;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低,则补油蓄能器13通过第一单向阀14向液压泵8补油,保证液压泵8持续吸入液压油;进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反应速度。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进口连通主油路;所述第一溢流阀11的出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进口连通次油路;所述第二溢流阀12的出口连通主油路。由上述结构可知,若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二溢流阀12进行泄压;若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则第一溢流阀11进行泄压;确保液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第三电磁阀24、伺服电机7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活塞杆2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三电磁阀24的开关位以及伺服电机7的转速和方向。由上述结构可知,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弹簧29的压缩量增加,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与此同时力传感器监测到活塞杆2负载力变大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7正转,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弹簧29的压缩量减少,辅助活塞杆2的杆部伸出液压缸1,与此同时力传感器监测到活塞杆2负载力变小的负载信号,并将负载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7反转,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一种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主动减振步骤;所述主动减振步骤具体为:轮38触地转动时,带动轮腿机器人行驶;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平坦地面时,所述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暂不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无波动,车体35无振动,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保持不变,弹簧29承受活塞杆2的压力;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上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弹簧29的压缩量增加,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升高得到缓冲,与此同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行驶在下坡地面时,液压缸1和活塞杆2承受的负载力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压力降低,弹簧29的压缩量减少,辅助活塞杆2的杆部伸出液压缸1,与此同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主动步态步骤;所述主动步态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行驶时遇到障碍物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在抬腿过程中,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当轮腿机器人在落腿过程中,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使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快速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

还包括姿态调整步骤;所述姿态调整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需要调整车体35高度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强制交换;当轮腿机器人需要增加车体35高度时,非承载腔10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承载腔9,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大;当轮腿机器人需要降低车体35高度时,承载腔9中的液压油被液压泵8吸至非承载腔10,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以及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均变小;弹簧29始终承受活塞杆2的压力。

还包括失电步骤;所述失电步骤具体为:当轮腿机器人失电时,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之间进行液压油自由交换;承载腔9中的高压的液压油流向非承载腔10,使车体35缓慢下降;与此同时,弹簧29进行减振。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姿态调整步骤中,可以根据即将行驶的路面情况调整车体35高度;在主动减振步骤中,可以有效实现对上下坡路面的行驶减振,保证轮腿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主动步态步骤中,可以快速实现抬腿和落腿,越过障碍物,并保证车体35的平稳;弹簧29的缓冲功能,第一溢流阀11和第二溢流阀12的安全保护功能,使轮腿机器人运行更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寿命。本发明取消伺服阀控缸,实现无节流损耗,同时在行驶过程中的减振时,巧妙的利用弹簧来减小关节驱动装置的输入功率要求,减小对输入能量的需求,大大的提高关节驱动器的效率,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能量利用率,延长机器人的巡航时间。

实施例五:

见附图1~10。一种轮腿机器人,包括车体35、大腿36、小腿37、轮38和两个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采用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轮腿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大腿36一端和车体35铰接,大腿36另一端和小腿37一端铰接;所述小腿37另一端设有轮38;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由上述结构可知,车体35为轮腿机器人的身体部分,车体35的行进状态主要由轮腿机器人腿部来完成,腿部可以有一对或两对,腿部即大腿36、小腿37、轮38的组合;大腿36一端和车体35铰接,这种铰接可以是直接通过转轴来铰接,也可以是通过髋关节间接铰接;大腿36另一端和小腿37一端铰接,这种铰接可以是直接通过转轴来铰接,也可以是通过膝关节间接铰接;小腿37另一端设有轮38,轮38的转动使腿部带着车体35前行或后退;一个腿部带有两个液压控制系统;一个液压控制系统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例如保持夹角大小不变,增大或减小;另一个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例如保持夹角大小不变,增大或减小;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可以使轮38相对车体35向前移、向后移、向上移、向下移进行调节;车体35和大腿36对应的液压控制系统中,液压缸1和活塞杆2配合组件的两端分别和车体35、大腿36铰接,这样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则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则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则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大腿36和小腿37对应的液压控制系统中,液压缸1和活塞杆2配合组件的两端分别和大腿36、小腿37铰接,这样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则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变小,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则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变大,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则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以此来实现两个液压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车体35和大腿36之间的夹角大小、大腿36和小腿37之间的夹角大小,使轮38相对车体35向前移、向后移、向上移、向下移进行调节;所述液压缸1内设有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分隔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所述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随着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内的液压油容量的改变而改变;承载腔9的液压油容量增加、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容量减少,则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伸长,承载腔9的液压油容量减少、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容量增加,则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缩短,承载腔9和非承载腔10的液压油容量保持不变,则活塞杆2相对液压缸1的伸长量保持不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轮腿机器人及其腿部关节驱动装置
  • 一种服务机器人腿部关节驱动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44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