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2:33


一种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千斤顶又称油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是一种起重设备的起升机构,用以起升重物,具有构造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和移动方便等特点。

现有的千斤顶在使用时由于活塞在筒体内移动,使得活塞与筒体产生摩擦而发热,导致活塞的密封效果不好,同时导致液压油的发热,导致液压油发生质变,影响使用寿命,且长时间使用使得液压油内部会有一定的杂质,容易影响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包括筒体、滤网板、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滤网板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滤网板与筒体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均设置在筒体内,所述冷区机构位于滤网板的下方,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滤网板的上方;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盖板、过滤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筒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盖板设置在筒体上,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筒体内,所述过滤组件与盖板连接,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推动杆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滤网板的下方,所述推动杆设置在冷却组件和滤网板之间,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滤网板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与冷却组件连接。

为了实现对主体的过滤,所述筒体竖向设置,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盖板位于开口处,所述盖板与筒体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筒体内,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网筒、抵靠球和抵靠杆,所述滤网筒竖向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滤网筒的顶端设有连接口,所述抵靠球设置在滤网筒的下方,所述抵靠杆设置在滤网筒和抵靠球之间,所述抵靠球通过抵靠杆与滤网筒连接,所述抵靠球远离抵靠杆的一端与滤网板抵靠。

为了实现对滤网筒的转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转杆和连接块,所述电机竖向朝下设置在盖板上,所述转杆竖向设置在滤网筒内,所述转杆的顶端通过盖板安装在电机上,所述转杆的底端设有竖向条形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滤网筒内部的底端,所述连接块上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的内壁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转杆的底端伸入柱形槽内,所述转杆与柱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条形块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条形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为了提高过滤效率,所述清洁组件有两个,两个清洁组件分别设置在滤网筒的两侧,两个清洁组件关于滤网筒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清洁杆、抵靠块、活塞筒、活塞杆和第一弹簧,所述清洁杆设置在滤网筒的一侧,所述抵靠块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所述抵靠块与筒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筒设置在清洁杆和抵靠块之间,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活塞筒和清洁杆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活塞筒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清洁杆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活塞筒与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活塞筒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抵靠块连接,所述清洁杆远离活塞杆的一侧与滤网筒的外圈抵靠。

为了实现对主体的冷却,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导向杆、第二弹簧、活塞、出气管、进气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导向杆竖向设置在筒体内部的底端,所述导向杆中空设置,所述第二弹簧和活塞均设置在导向杆内,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活塞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向杆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推动杆的远离滤网板的一端伸入导向杆与活塞连接,所述出气管设置在导向杆的底端的一侧,所述出气管与导向杆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出气管内,所述进气管为L形,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导向杆底端远离出气管的一侧,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进气管远离导向杆的一端内。

为了便于实现对千斤顶的连接,所述筒体底端的一侧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筒体连通,所述盖板上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通过盖板与筒体连通,所述波纹管位于滤网筒的正上方。

为了使得滤网筒转动的更加顺畅,同时更好的实现对推动杆的推动,所述转杆与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推动杆与转杆同轴设置,所述推动杆位于抵靠球的正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通过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过滤和冷却,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千斤顶内的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这里通过滤网筒的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对主体的过滤,同时通过清洁杆实现对滤网筒的清洁,提高过滤效率,同时通过主体冲击滤网筒,使得滤网筒向着筒体底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冷却组件的运行,同时实现对滤网板的移动,使得滤网板产生微振动,使得掉落在滤网板上的主体更好的掉落至筒体的底端,防止滤网板的堵塞,同时实现对主体的二次过滤,实现对主体的冷却,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多个机构的连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这里通过可拆卸的滤网筒,便于实现对滤网筒的清洁,降低使用者的清洁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滤网板,3.盖板,4.推动杆,5.滤网筒,6.抵靠球,7.抵靠杆,8.电机,9.转杆,10.条形块,11.连接块,12.清洁杆,13.抵靠块,14.活塞筒,15.活塞杆,16.第一弹簧,17.导向杆,18.第二弹簧,19.活塞,20.出气管,21.进气管,22.第一单向阀,23.第二单向阀,24.连通管,25.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包括筒体1、滤网板2、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滤网板2设置在筒体1内,所述滤网板2与筒体1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均设置在筒体1内,所述冷区机构位于滤网板2的下方,所述过滤机构位于滤网板2的上方;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盖板3、过滤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筒体1上设有开口,所述盖板3设置在筒体1上,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筒体1内,所述过滤组件与盖板3连接,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过滤组件上;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推动杆4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滤网板2的下方,所述推动杆4设置在冷却组件和滤网板2之间,所述推动杆4的一端与滤网板2连接,所述推动杆4的另一端与冷却组件连接。

这里通过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过滤和冷却,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千斤顶内的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多个机构的连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这里通过可拆卸的滤网筒5,便于实现对滤网筒5的清洁,降低使用者的清洁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2-4所示,为了实现对主体的过滤,所述筒体1竖向设置,所述筒体1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盖板3位于开口处,所述盖板3与筒体1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筒体1内,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网筒5、抵靠球6和抵靠杆7,所述滤网筒5竖向设置在筒体1内,所述滤网筒5的顶端设有连接口,所述抵靠球6设置在滤网筒5的下方,所述抵靠杆7设置在滤网筒5和抵靠球6之间,所述抵靠球6通过抵靠杆7与滤网筒5连接,所述抵靠球6远离抵靠杆7的一端与滤网板2抵靠。

为了实现对滤网筒5的转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8、转杆9和连接块11,所述电机8竖向朝下设置在盖板3上,所述转杆9竖向设置在滤网筒5内,所述转杆9的顶端通过盖板3安装在电机8上,所述转杆9的底端设有竖向条形块10,所述连接块11设置在滤网筒5内部的底端,所述连接块11上设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的内壁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转杆9的底端伸入柱形槽内,所述转杆9与柱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条形块10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条形块10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为了提高过滤效率,所述清洁组件有两个,两个清洁组件分别设置在滤网筒5的两侧,两个清洁组件关于滤网筒5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清洁杆12、抵靠块13、活塞筒14、活塞19杆15和第一弹簧16,所述清洁杆12设置在滤网筒5的一侧,所述抵靠块13设置在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抵靠块13与筒体1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筒14设置在清洁杆12和抵靠块13之间,所述活塞19杆15设置在活塞筒14和清洁杆1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6设置在活塞筒14内,所述活塞19杆15的一端与清洁杆12连接,所述活塞19杆15的另一端伸入活塞筒14与第一弹簧16连接,所述活塞筒14远离活塞19杆15的一端与抵靠块13连接,所述清洁杆12远离活塞19杆15的一侧与滤网筒5的外圈抵靠。

为了实现对主体的冷却,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导向杆17、第二弹簧18、活塞19、出气管20、进气管21、第一单向阀22和第二单向阀23,所述导向杆17竖向设置在筒体1内部的底端,所述导向杆17中空设置,所述第二弹簧18和活塞19均设置在导向杆17内,所述第二弹簧18位于活塞19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18的一端与活塞19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8的另一端与导向杆17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推动杆4的远离滤网板2的一端伸入导向杆17与活塞19连接,所述出气管20设置在导向杆17的底端的一侧,所述出气管20与导向杆17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23设置在出气管20内,所述进气管21为L形,所述进气管21设置在导向杆17底端远离出气管20的一侧,所述第一单向阀22设置在进气管21远离导向杆17的一端内。

为了便于实现对千斤顶的连接,所述筒体1底端的一侧设有连通管24,所述连通管24与筒体1连通,所述盖板3上设有波纹管25,所述波纹管25通过盖板3与筒体1连通,所述波纹管25位于滤网筒5的正上方。

这里当需要千斤顶运行时,首先驱动电机8运行,电机8驱动转杆9转动,转杆9驱动条形块10转动,条形块10驱动连接块11转动,连接块11驱动滤网筒5转动,滤网筒5驱动抵靠杆7转动,抵靠杆7驱动抵靠球6转动,这时主体通过波纹管25流入至滤网筒5内,通过主体的自身的重力和向下的冲击力实现对滤网筒5的冲击,使得滤网筒5向着导向杆17的方向移动,滤网筒5移动驱动抵靠杆7移动,抵靠杆7驱动抵靠球6移动,抵靠球6驱动滤网板2移动,滤网板2移动驱动推动杆4移动,推动杆4驱动活塞19在导向杆17内,向着远离电机8的方向移动,这时的第二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这时位于导向杆17底端的空气就会通过出气管20流出,这里位于出气管20内的第二单向阀23只能由活塞筒14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20流出,则是通过第二弹簧18的回复力实现对活塞19的回复,使得活塞19向着电机8的方向移动,这时通过进气管21实现吸气,这里位于进气管21内的第一单向阀22只能有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管21流入至活塞筒14内,这里通过加快筒体1内部的空气流速,实现对主体的降温,同时通过出气管20实现对主体的吹气,提升冷却效果,这里通过第二弹簧18的回复力实现对滤网板2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滤网板2的微震动,防止滤网板2的堵塞,使得主体更好的掉落在筒体1内部的底端,同时实现对主体的二次过滤,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多个机构的连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这里滤网筒5转动并不能驱动清洁杆12同时转动,这里虽然清洁杆12是通过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使得清洁杆12与滤网筒5抵靠的,但是这里抵靠块13与筒体1之间的摩擦力是大于清洁杆12与滤网筒5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这里的清洁杆12远离滤网板2的一端是与盖板3抵靠的,从而再次增大了清洁杆12的摩擦力,防止滤网筒5在转动时清洁杆12也跟转,从而提升清洁效果,这里当需要对滤网筒5进行清洁时,首先将盖板3移出,盖板3移动驱动电机8移动,电机8驱动转杆9移动,使得转杆9与柱形槽分离,同时转杆9移动驱动条形块10移动,使得条形块10与限位槽分离,这时通过拉动滤网筒5即可实现对滤网筒5的移出,因为这里的清洁杆12是与滤网筒5抵靠的,同时抵靠块13是与筒体1抵靠的,这里的抵靠块13和清洁杆12只是通过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进行限位的,从而便于实现对滤网筒5的拆卸,降低使用者的清洁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为了使得滤网筒5转动的更加顺畅,同时更好的实现对推动杆4的推动,所述转杆9与筒体1同轴设置,所述推动杆4与转杆9同轴设置,所述推动杆4位于抵靠球6的正下方。

这里通过转杆9与筒体1同轴设置是为了筒体1转动的更加稳定,同时使得两个清洁机构内的两根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相等,使得清洁杆12更好的与滤网筒5抵靠,防止两个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相差太大,导致其中一根的清洁杆12发生跟转,另一根清洁杆12与滤网筒5卡死的现象,这里通过推动杆4与转杆9同轴设置,推动杆4位于抵靠球6的正下方是使得推动杆4更好的受力,从而更好的驱动活塞19在导向杆17内移动。

这里当需要千斤顶运行时,首先驱动电机8运行,电机8驱动转杆9转动,转杆9驱动条形块10转动,条形块10驱动连接块11转动,连接块11驱动滤网筒5转动,滤网筒5驱动抵靠杆7转动,抵靠杆7驱动抵靠球6转动,这时主体通过波纹管25流入至滤网筒5内,通过主体的自身的重力和向下的冲击力实现对滤网筒5的冲击,使得滤网筒5向着导向杆17的方向移动,滤网筒5移动驱动抵靠杆7移动,抵靠杆7驱动抵靠球6移动,抵靠球6驱动滤网板2移动,滤网板2移动驱动推动杆4移动,推动杆4驱动活塞19在导向杆17内,向着远离电机8的方向移动,这时的第二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这时位于导向杆17底端的空气就会通过出气管20流出,这里位于出气管20内的第二单向阀23只能由活塞筒14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管20流出,则是通过第二弹簧18的回复力实现对活塞19的回复,使得活塞19向着电机8的方向移动,这时通过进气管21实现吸气,这里位于进气管21内的第一单向阀22只能有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管21流入至活塞筒14内,这里通过加快筒体1内部的空气流速,实现对主体的降温,同时通过出气管20实现对主体的吹气,提升冷却效果,这里通过第二弹簧18的回复力实现对滤网板2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滤网板2的微震动,防止滤网板2的堵塞,使得主体更好的掉落在筒体1内部的底端,同时实现对主体的二次过滤,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多个机构的连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这里滤网筒5转动并不能驱动清洁杆12同时转动,这里虽然清洁杆12是通过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使得清洁杆12与滤网筒5抵靠的,但是这里抵靠块13与筒体1之间的摩擦力是大于清洁杆12与滤网筒5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这里的清洁杆12远离滤网板2的一端是与盖板3抵靠的,从而再次增大了清洁杆12的摩擦力,防止滤网筒5在转动时清洁杆12也跟转,从而提升清洁效果,这里当需要对滤网筒5进行清洁时,首先将盖板3移出,盖板3移动驱动电机8移动,电机8驱动转杆9移动,使得转杆9与柱形槽分离,同时转杆9移动驱动条形块10移动,使得条形块10与限位槽分离,这时通过拉动滤网筒5即可实现对滤网筒5的移出,因为这里的清洁杆12是与滤网筒5抵靠的,同时抵靠块13是与筒体1抵靠的,这里的抵靠块13和清洁杆12只是通过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进行限位的,从而便于实现对滤网筒5的拆卸,降低使用者的清洁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这里通过转杆9与筒体1同轴设置是为了筒体1转动的更加稳定,同时使得两个清洁机构内的两根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相等,使得清洁杆12更好的与滤网筒5抵靠,防止两个第一弹簧16的回复力相差太大,导致其中一根的清洁杆12发生跟转,另一根清洁杆12与滤网筒5卡死的现象,这里通过推动杆4与转杆9同轴设置,推动杆4位于抵靠球6的正下方是使得推动杆4更好的受力,从而更好的驱动活塞19在导向杆17内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液压油的冷却装置通过过滤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过滤和冷却,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千斤顶内的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这里通过滤网筒5的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对主体的过滤,同时通过清洁杆12实现对滤网筒5的清洁,提高过滤效率,同时通过主体冲击滤网筒5,使得滤网筒5向着筒体1底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冷却组件的运行,同时实现对滤网板2的移动,使得滤网板2产生微振动,使得掉落在滤网板2上的主体更好的掉落至筒体1的底端,防止滤网板2的堵塞,同时实现对主体的二次过滤,实现对主体的冷却,这里通过同一驱动源实现多个机构的连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这里通过可拆卸的滤网筒5,便于实现对滤网筒5的清洁,降低使用者的清洁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液压油箱冷却装置与液压油箱
  • 一种用于露天煤矿穿孔设备的液压油冷却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8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