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端子插设机构和连接器组装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端子插设机构和连接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插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子插设机构和连接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通电路,以实现信号或电流传输的电器元件,其通常包括塑胶外壳和端子。相关技术中的端子通常折弯设置,目前,在连接器的生产过程,需要人工将端子的折弯段插入塑胶外壳上对应设置的孔内,以保证端子与外壳连接的稳定性。人工插设连接的方式效率低,且错误率高,连接器的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插设机构,旨在实现端子插装自动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端子插设机构,所述端子插设机构应用于连接器组装设备,所述连接器组装设备形成有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所述插设工位设有供端子插入连接的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供所述端子插入的插接孔,所述端子插设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导向结构;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驱动件和摆臂,所述转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摆臂连接,所述转动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摆臂摆动;以及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端子,所述夹持结构活动连接于所述摆臂,并与所述导向结构连接,所述夹持结构能够于所述摆臂摆动时沿着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引方向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导向板设有导向孔,所述夹持结构的部分结构限位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所述夹持结构活动连接于所述摆臂,并能够于所述摆臂摆动时被带动以沿着所述导向孔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导向板相对两侧板面,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驱动结构设于所述导向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夹持结构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摆臂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摆臂设有长孔,所述长孔沿所述摆臂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夹持结构穿过所述导向孔的部分结构限位插设于所述长孔内,并能够于所述摆臂摆动时沿所述长孔的延伸方向移动;

和/或,定义在所述导向板的板面所在平面上,所述导向板的矗立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在所述纵向上,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机架的距离为S1,所述连接器主体与所述机架之间的距离为S2,S1<S2;

所述导向孔具有相对设置的起始端和终末端,在所述纵向上,所述起始端与所述机架之间的距离为S3,所述终末端与所述机架之间的距离为S4,S3<S4;

和/或,所述导向孔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所述上升段和所述下降段的连接处由弧形面连接过渡;

和/或,所述导向板设有减重孔;

和/或,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座和支架,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和/或,所述转动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摆臂的端部;

和/或,所述摆臂朝向所述转动驱动件一侧设有连接轴,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转动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当所述导向孔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时,所述上升段沿纵向线性延伸形成有第一直型段;

和/或,当所述导向孔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时,所述下降段沿纵向线性延伸形成有第二直型段。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所述导向板面所在平面上,所述导向板的矗立方向为纵向,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横向导向模组和纵向导向模组,所述纵向导向模组安装于所述导向板,所述横向导向模组与所述纵向导向模组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纵向导向模组于纵向上移动,所述夹持结构连接于所述横向导向模组背离所述纵向导向模组一侧,并能够沿所述横向导向模组于横向上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连接座和夹持组件,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摆臂,并能够被所述驱动结构驱动移动,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夹持驱动件,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和

夹手,所述夹手包括两个夹块,两所述夹块在纵向上间隔排布,所述夹持驱动件与两所述夹块连接,并能够驱动两所述夹块相向或相背移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连接器组装设备,所述端子插设结构包括端子插设机构,所述连接器组装设备形成有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所述插设工位设有供端子插入连接的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形成有供所述端子插入的插接孔,所述端子插设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导向结构;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驱动件和摆臂,所述转动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摆臂连接,所述转动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摆臂摆动;以及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端子,所述夹持结构活动连接于所述摆臂,并与所述导向结构连接,所述夹持结构能够于所述摆臂摆动时沿着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引方向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装设备还包括用于提供端子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工位;

和/或,所述连接器组装设备还包括用于传输连接器主体的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设于插设工位。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器组装设备包括传输机构时,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排列有多个连接器主体;和

传输结构,所述传输结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能够自多个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排列方向输送所述安装架。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插设机构应用于连接器组装设备中,连接器组装设备设有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插设工位设有可供端子插设连接的连接器主体。端子插设机构包括机架、驱动结构以及夹持结构,其中,机架设有导向结构。在插设端子时,夹持结构可以先在上料工位取料,以夹持固定端子,再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摆臂摆动,从而带动夹持结构沿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至插设工位,以将端子插接于连接器主体。端子与连接器主体插接完毕后,夹持结构可以松开端子以使端子脱离,之后再由转动驱动件驱动摆臂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夹持结构沿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移动回到上料工位,方便下一个端子的插接。本申请提供的端子插设机构能够实现端子在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上的移送,并可以将端子插入连接器主体的插接孔内,以实现端子与连接器主体之间的插装自动化,降低工人劳作程度,提高连接器的生产效率。

此外,本申请的端子插设机构采用转动驱动件驱动摆臂的方式带动夹持结构移动,减少了驱动元件的设置,简化了驱动结构的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组装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设备中端子插设机构显示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设备中端子插设机构显示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端子插设机构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装设备中上料机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所示的上料机构中送料排列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上料机构中接料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连接器400通常包括连接器主体71和端子72两个部分,其中,连接器主体71通常采用塑料制成。在连接器400制作加工过程中,连接器主体71形成有供端子72插设的插接孔71a,以用于端子72的连接固定。

参照图1至图9,为了实现连接器400组装自动化,本发明提出一种端子插设机构100,该端子插设机构100用于将连接器400的端子72插入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该端子插设机构100应用于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中,该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形成有上料工位与插设工位。可以理解,上料工位用于提供端子72,插设工位设有供端子72插入连接的连接器主体71。图1中x所指方向为横向(也即后文所述的接料槽52a的槽长度方向或者接料结构52往复移动的方向),y所指方向为后文所述的接料槽52a的凹设方向(也即接料槽52a的槽深方向),z所指方向为纵向(也即后文所述的接料槽52a的槽宽度方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端子插设机构100包括机架10、驱动结构30以及夹持结构40,机架10设有导向结构20,驱动结构30包括转动驱动件31和摆臂32,转动驱动件31安装于机架10,并与摆臂32连接,转动驱动件31能够驱动摆臂32摆动,夹持结构40用于夹持端子72,夹持结构40活动连接于摆臂32,并与导向结构20连接,夹持结构40能够于摆臂32摆动时沿着导向结构20的导引方向在上料工位与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端子插设机构100应用于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中,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设有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插设工位设有可供端子72插设连接的连接器主体71。端子插设机构100包括机架10、驱动结构30以及夹持结构40,其中,机架10设有导向结构20。在插设端子72时,夹持结构40可以先在上料工位取料,并夹持固定端子72。之后再通过转动驱动件31驱动摆臂32摆动,从而带动夹持结构40沿着导向结构20的导向方向移动至插设工位,以转运端子72并将端子72插设于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插接完毕后,夹持结构40可以松开端子72以使端子72脱离。端子72脱离后再由转动驱动件31驱动摆臂32反向摆动,从而带动夹持结构40沿着导向结构20的导向方向移动回到上料工位,方便下一个端子72的取料插接。本申请提供的端子插设机构100能够实现端子72在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上的移送,并可以将端子72插入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从而实现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之间的插装自动化,降低工人的劳作强度,提高连接器400的生产效率。

此外,本申请的端子插设机构100采用转动驱动件31驱动摆臂32的方式带动夹持结构40移动,减少了驱动元件的设置,简化了驱动结构30的设置。

导向结构20能够将夹持结构40从上料工位导引至插设工位,以使夹持结构40可以在上料工位与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实现端子72的移送插设。参见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导向结构20包括导向板21,导向板21与机架10连接,导向板21设有导向孔21a,夹持结构40的部分结构限位插设于导向孔21a内,夹持结构40活动连接于摆臂32,并能够于摆臂32摆动时被带动以沿着导向孔21a在上料工位与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可以理解,采用导向孔21a导向的方式使得导向结构20更加简洁,方便导向结构20的制作加工,能够简化端子插设机构100的结构。导向孔21a可以为为横向和纵向上的直线型孔,也可以为弧形孔。在本申请中,为了使夹持结构40移动更符合摆臂32摆动的轨迹,减小导向板21在夹持结构40移动时对其产生的阻力,避免产生干涉,导向孔21a采用弧形孔设置。夹持结构40被摆臂32带动时可以沿着导向孔21a的延伸方向在上料工位和插设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由于夹持结构40限位连接在导向板21的导向孔21a内,故若夹持结构40固定连接在摆臂32上,由于导向板21和摆臂32的限位作用,夹持结构40将无法沿着导向孔21a移动,故在本申请中,将夹持结构40活动连接于摆臂32。为了在摆臂32带动夹持结构40沿导向孔21a移动的同时,提高夹持结构40与摆臂32连接的稳固性,摆臂32上可以设有为夹持结构40沿摆臂32延伸方向导向的结构,该结构可以为线性模组。当然,为了简化端子插设机构100的结构,方便端子插设机构100的制作加工,该结构也可以为孔轴导向的结构。具体的,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摆臂32设有长孔32a,长孔32a沿摆臂32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夹持结构40穿过导向孔21a的部分结构限位插设于长孔32a内,并能够于摆臂32摆动时沿长孔32a的延伸方向移动。可以理解,当摆臂32向上摆动时,夹持结构40插设于长孔32a内的部分结构将相对摆臂32沿着长孔32a向背离转动驱动件31一端移动,以使夹持结构40可以沿着导向孔21a向上移动。当摆臂32向下摆动时,夹持结构40插设于长孔32a内的部分结构将相对摆臂32沿着长孔32a向朝向转动驱动件31一端移动,以使夹持结构40可以沿着导向孔21a向下移动。这里的上下是指端子插设机构100摆放时的相对上下位置,即纵向上的相对上下位置。

夹持结构40和驱动结构30可以为了节省安装空间设于导向板21的同一侧。参见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端子插设机构100的结构由于过于紧凑而与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的其他结构造成干涉,可以将驱动结构30和夹持结构40设于导向板21两板面所在的相对两侧。具体的,导向孔21a贯穿导向板21相对两侧板面,夹持结构40与驱动结构30设于导向板21相对的两侧,夹持结构40穿过导向孔21a与摆臂32连接。驱动结构30和夹持结构40设于导向板21两板面所在的相对两侧时,夹持结构40可以穿过导向孔21a与摆臂32连接,夹持结构40与导向板21连接更稳固,夹持结构40不易在移动时脱离导向板21,能够提高端子插设机构100导向的可靠性。

为了避免摆臂32在摆动时与导向板21之间产生磨损,可以将摆臂32间隔导向板21设置。

参见图1,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导向板21的板面所在平面上,导向板21的矗立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在纵向上,位于上料工位的端子72与机架10的距离为S1,连接器主体71与机架10之间的距离为S2,S1<S2,导向孔21a具有相对设置的起始端和终末端,在纵向上,起始端与机架10之间的距离为S3,终末端与机架10之间的距离为S4,S3<S4。

可以理解,S1和S2的关系可以根据端子72、连接主体以及端子插设机构100摆放的位置进行调整,而S3和S4的关系可以根据S1和S2的关系进行设置。将S1小于S2,S3<S4设置,即意味着设于插设工位的连接器主体71的高度将会高于上料工位提供端子72的位置。在本申请中,为了节省安装空间,用于提供端子72的结构安装在支撑座11上,提供端子72的上料工位的位置相对固定。在此基础上,将S1小于S2,S3<S4设置,可以减短夹持结构40移送端子72的距离,进一步提高端子72移送插设的效率。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导向孔21a包括上升段211和下降段212,上升段211和下降段212的连接处由弧形面连接过渡。如此可以保证夹持结构40在上升段211和下降段212之间过渡时移动可以相对平稳,不会产生抖动,而影响夹持结构40夹持固定端子72的稳固性。并且,还可以减少夹持结构40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刮伤和碰损。由于转动驱动件31是驱动摆臂32呈弧形摆动,故将导向孔21a设为上升段211和下降段212还便于夹持结构40由下至上拿取端子72,并由上至下将端子72插设在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

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当导向孔21a包括上升段211和下降段212时,上升段211沿纵向线性延伸形成有第一直型段2111。从而保证夹持结构40能够沿纵向垂直向上从上料工位取出端子72。参见图5,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当导向孔21a包括上升段211和下降段212时,下降段212沿纵向线性延伸形成有第二直型段2121。如此可保证夹持结构40能够沿纵向垂直向下将端子72插设在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从而保证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连接的稳固性和插接的精准度。

参见图2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导向板21设有减重孔21b。导向孔21a可以减轻导向板21的重量,方便导向板21与机架10的组装。减重孔21b可以形成于摆臂32与转动驱动件31的连接处,如此还便于在端子插设机构100组装时,定位各结构的位置。

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机架10包括支撑座11和支架12,导向板21与支撑座11连接,支架12连接于导向板21的一侧表面,并与支撑座11连接。

可以理解,支架12可以仅连接在导向板21的一侧板面或者导向板21的侧边。当支架12与导向板21的一侧板面连接时,支架12也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支架12间隔设于导向板21的相对两侧,以提高支架12对导向板21的支撑效果。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支架12也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支架12连接在导向板21相对的两个板面。支撑座11用于支撑固定驱动结构30、夹持结构40以及导向结构20,支架12可以增强导向板21与支撑座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导向板21与支撑座11安装的稳固性,避免导向板21倾倒。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转动驱动件31连接于摆臂32的端部。将转动驱动件31连接在摆臂32的端部可以减短摆臂32的长度,提高摆臂32的利用率。同时可以避免摆臂32未连接夹持结构40一端与支撑座11干涉。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摆臂32朝向转动驱动件31一侧设有连接轴321,驱动结构30还包括联轴器33,转动驱动件31的输出轴与连接轴321通过联轴器33连接。

可以理解,联轴器33的设置可以减轻转动驱动件31输出轴由于承载摆臂32和夹持结构40所受到的重量,从而对转动驱动件31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防止转动驱动件31损坏,保证转动驱动件31的正常运作。机架10还可以设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设于支撑座11朝向导向板21一侧的表面,与摆臂32连接的转接轴穿过安装座13与联轴器33连接,安装座13可以支撑转接轴,进一步减轻转动驱动件31输出轴、联轴器33以及转接轴所承受的重力。

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导向板21面所在平面上,导向板21的矗立方向为纵向,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横向,导向结构20还包括横向导向模组22和纵向导向模组23,纵向导向模组23安装于导向板21,横向导向模组22与纵向导向模组23连接,并能够沿纵向导向模组23于纵向上移动,夹持结构40连接于横向导向模组22背离纵向导向模组23一侧,并能够沿横向导向模组22于横向上移动。

可以理解,当转动驱动件31驱动摆臂32摆动而带动夹持结构40沿导向孔21a移动时,夹持结构40沿导向孔21a移动的路程可以通过横向导向模组22和纵向导向模组23转化为横纵两个方向的位移,从而防止摆臂32在带动夹持结构40移动时,夹持结构40发生晃动或偏移,进而保证夹持结构40从上料工位拿取的端子72在被夹持结构40夹持移送过程中,始终能够始终朝向同一方向。

在本申请中,纵向导向模组23设有两个,两个纵向导向模组23沿横向间隔设于导向板21相对的两侧,横向导向结构20沿横向延伸设置,并架设连接于两个纵向导向结构20背离导向板21的一侧,如此可以保证连接于横向导向模组22的夹持结构40可以平稳地在横向和纵向上移动。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横向导向模组22设有两个,两个横向导向模组22沿纵向间隔连接于导向板21,纵向导向模组23架设连接于两个横向导向模组22,夹持结构40连接于纵向导向模组23。

参见图4,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夹持结构40包括连接座41和夹持组件42,连接座41连接于摆臂32,并能够被驱动结构30驱动移动,夹持组件42包括夹持驱动件421和夹块422,夹持驱动件421连接于连接座41,夹块422设有两个,两夹块422在纵向上间隔排布,夹持驱动件421与两夹块422连接,并能够驱动两夹块422相向或相背移动。

可以理解,连接座41不仅可以与摆臂32连接,以带动夹持组件42移动,还可以与导向结构20连接以限位夹持组件42移动的方向和朝向。夹持驱动件421驱动两个夹块422相向或相背移动,即为夹持驱动件421可以驱动两个夹块422夹紧或张开。当夹持组件42位于上料工位时,夹持驱动件421可以驱动夹块422相向运动,以夹紧位于上料工位的端子72。当夹持组件42带动端子72移动至插设工位,且完成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安装时,夹持驱动件421可以移动驱动件522相背移动,以张开两个夹块422,使端子72能够脱离。

将两个夹块422在纵向上间隔设置,不仅可以保证两个夹块422能够夹持固定端子72,还能够对端子72的在纵向上的底部进行支撑,防止端子72在从上料工位移送至插设工位途中掉落,从而提高端子插设机构100组装连接器400的可靠性。

参见图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该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包括端子插设机构100,该端子插设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1以及图6至图9,为了实现自动上料,提高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插接的自动化程度,减小人工作业强度,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还包括用于提供端子72的上料机构200,上料机构200设于上料工位,用于提供端子7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上料机构200包括送料排列结构51和接料结构52,送料排列结构51内形成有用于排列端子72的料道51a,料道51a具有进料端51d和出料端51e,接料结构52设于送料排列结构51的出料端51e,并形成有与料道51a连通的接料槽52a,端子72能够容纳于接料槽52a内,接料结构52能够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位于接料槽52a内的端子72的一端能够于接料结构52移动时显露于料道51a的一侧。

可以理解,排列在料道51a内的端子72可以间隔排列,以便于每个端子72独立移送至接料槽52a内,进行供料。接料结构52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的方向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可以根据端子72端部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如此可以保证接料结构52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后,端子72的端部可以显露于料道51a的一侧。显露于料道51a的一侧即为凸显于形成料道51a的结构的外表面,如此,便于人工或机械夹持拿取。在本申请中,为了节省安装空间,接料结构52安装在支撑座11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200,该上料机构200包括送料排列结构51和接料结构52,接料结构52可以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在供料时,送料排列结构51的料道51a内可以排列有多个端子72,端子72可以在送料排列结构51的驱动下自进料端51d向出料端51e移动,并在移动时从出料端51e进入接料槽52a内。当接料槽52a内有端子72进入时,接料结构52可以带动接料槽52a内的端子72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以使接料槽52a内的端子72的一端显露在料道51a的一侧,以便夹夹持结构40夹取端子72显露的一端,从而将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连接为一体。当接料槽52a内的端子72被取走后,接料结构52将移动回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个端子72的移送。本申请提供的上料机构200能够实现端子72的自动上料,便于夹持结构40夹取端子72实现端子72的移送,提高了端子72插装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连接器400的组装成型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端子72供料的自动化程度,上料机构200还可以包括供料器53,供料器53设于送料排列结构51的进料端51d,并形成有与料道51a连通的供料通道53a。供料器53提供的端子72可以通过供料通道53a从料道51a的进料端51d进入料道51a,再由送料排列结构51将端子72从进料端51d输送至出料端51e,以进入接料结构52的接料槽52a内,实现端子72的自动上料。可以理解,为了保证端子72的自动排列,并实现自动输送,供料器53可以为圆振供料器53,送料排列结构51可以为直振送料器。

接料结构52形成的接料槽52a可以低于料道51a的出料端51e,如此使得从料道51a出料端51e输出的端子72可以掉落到接料槽52a内。或者,接料槽52a可以形成于接料结构52与送料排列结构51抵接的表面。参见图9,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接料结构52包括基座521和移动驱动件522,基座521与送料排列结构51朝向出料端51e的一侧抵接,接料槽52a形成于基座521与送料排列结构51抵接的表面,移动驱动件522与基座521连接,并能够驱动基座521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

可以理解,将接料槽52a形成于基座521与送料排列结构51抵接的表面,可让接料槽52a正对料道51a,从而保证端子72可以对齐进入接料槽52a内,保证对接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接料槽52a的槽深。例如可以将接料槽52a的槽深设置为仅可容纳一个端子72的深度,如此在接料槽52a槽深的限制下,可以保证每次仅有一个端子72可以从料道51a进入到接料槽52a内,若接料槽52a内已装有端子72,料道51a内的端子72将无法从出料端51e输出。移动驱动件522可以为气缸、移动模组或者传送链带等结构,其可以驱动基座521相对于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从而将端子72的一端显露在料道51a一侧。将基座521与送料排列结构51抵接可以使送料排列结构51在基座521移动时为其导向,从而保证上料机构200提供的端子72方位的准确性。

参见图7,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端子72包括相连接的折弯段721和连接段722,基座521朝向料道51a的表面凹设形成有第一对接槽52b和第二对接槽52c,折弯段721插设于第一对接槽52b内,并折弯延伸至第二对接槽52c内,连接段722设于第二对接槽52c内,移动驱动件522能够驱动基座521往复移动以将连接段722的一端显露于料道51a的一侧。

可以理解,端子72的折弯段721用于插入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以连接固定连接器主体71与端子72,端子72的连接段722与折弯段721连接,用于连接外部器件。第一对接槽52b和第二对接槽52c用于容纳端子72的折弯段721和连接段722。其中,将折弯段721部分插设在第一对接槽52b内,并部分折弯延伸至第二对接槽52c内,使得折弯段721形成的凹槽可以扣合在基座521上,从而对端子72的折弯段721进行限位和支撑。

由于基座521可以通过折弯段721限位支撑端子72,故基座521形成的第二对接槽52c于纵向上相对的两侧边可以贯穿设置。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二对接槽52c内也可以设有抵接块523,抵接块523抵接于连接段722的侧边。可以理解,为了提高基座521对端子72的限位效果,抵接块523可以与连接段722在纵向上相对的上侧边抵接。参见图9,为了提高基座521对端子72的支撑效果,也可以使支撑块抵接于连接段722在纵向上相对的下侧边。或者,于其他实施例中,抵接块523可以同时抵接于端子72在纵向上的相对两侧边。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定义在基座521往复移动的方向为第一对接槽52b和第二对接槽52c的槽长度方向,在基座521与送料排列结构51抵接的表面上,与槽长度方向垂直的为槽宽度方向,则第一对接槽52b的槽宽度大于第二对接槽52c的槽宽度。

可以理解,将第一对接槽52b的槽宽度大于第二对接槽52c的槽宽度设置,使得端子72的折弯段721插设在第一对接槽52b的部分结构,在基座521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时可以限位在送料排列结构51的出料端51e和基座521之间,从而可以防止端子72在移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保证端子72朝向的准确度。同理,参见图7,端子72的连接段722的部分结构也可以在移动时限位在送料排列结构51的出料端51e和基座521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基座521背离移动驱动件522的顶面形成有连通第一对接槽52b的第一缺口521a,和连通第二对接槽52c的第二缺口521b,第一缺口521a与第二缺口521b连通,基座521显露端子72的一侧表面形成有连通第二对接槽52c的第三缺口521c。

可以理解,第一缺口521a、第二缺口521b以及第三缺口521c的设置,使得接料结构52将端子72移动到位时,端子72可以沿纵向向上抽离接料槽52a,从而实现取料。如此使得取料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快捷。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基座521对端子72的限位固定效果,也可以不设置对应的缺口,此时,若需要取出端子72,则需要移动驱动件522驱动基座521朝背离送料排列结构51方向移动,从而增大送料排列结构51与基座521之间的间隙,以便将端子72取出。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料道51a内凸设有分隔筋513,分隔筋513将料道51a分隔为第一料槽51b和第二料槽51c,第一料槽51b和第二料槽51c连通,折弯段721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料槽51b内,并环绕分隔筋513的表面延伸至第二料槽51c内,连接段722设于第二料槽51c内,并朝移动方向延伸,第一对接槽52b能够与第一料槽51b连通,第二对接槽52c能够与第二料槽51c连通。

可以理解,分隔筋513可以将料道51a分隔形成第一料槽51b和第二料槽51c。第一料槽51b和第二料槽51c用于容纳端子72的折弯段721和连接段722。其中,将折弯段721部分插设在第一料槽51b内,并部分折弯延伸至第二料槽51c内,使得分隔筋513可以卡接在折弯段721形成的凹槽内,从而对端子72的折弯段721进行限位和支撑。与端子72结构适配的第一料槽51b和第二料槽51c可以保证端子72在料道51a内可以整齐排列,从而使得料槽内的端子72可以对齐进入到接料槽52a内,即第一料槽51b内的折弯段721可以对齐进入到第一对接槽52b内,第二料槽51c内的折弯段721和连接段722可以对齐进入到第二对接槽52c内。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基座521包括连接块5211和对接块5212,连接块5211与移动驱动件522连接,对接块5212凸设于连接块5211背离移动驱动件522一侧的表面,并与送料排列结构51朝向出料端51e的一侧抵接,接料槽52a形成于对接块5212。将接料槽52a形成于凸设于对接块5212,可以减小基座521的体积,减轻基座521的重量,使得移动驱动件522驱动更加省力节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拿取端子72的便利性,可以在使端子72的连接段722的背离折弯段721的端部可以凸显于料道51a一侧的同时,将端子72的连接段722的背离折弯段721的端部可以凸显于基座521的侧表面,即第二对接槽52c的槽长度可以小于第二料槽51c的槽槽宽度(即第二料槽51c在横向上的宽度)设置。为了进一步减小基座521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定义送料排列结构51在移动方向上的宽度为W1,对接块5212在移动方向上的宽度为W2,W1>W2。在接料时,可以将第一对接槽52b与第一料槽51b对其,并使第二对接槽52c与第二料槽51c对齐。当端子72进入接料槽52a后,移动驱动件522可以驱动基座521移动,从而使端子72的连接段722背离折弯段721的一端可以凸显在料道51a外,并凸显于基座521的侧表面,以便握持或夹持端子72的连接段722,从而方便拿取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进行插接。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连接块5211与送料排列结构51抵接的表面与对接块5212朝向送料排列结构51的表面齐平。

可以理解,将对接块5212与连接块5211朝向送料排列结构51一侧的表面齐平,不仅方便基座521的加工制作,并且可以增大基座521与送料排列结构51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送料排列结构51对基座521移动时的导向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送料排列结构51包括送料主体511和上盖512,送料主体511与上盖512围合形成料道51a,端子72限位于料道51a内,上盖512可拆卸连接于送料主体511。

可以理解,盖合送料主体511的上盖512可以保护端子72不受外界损坏。上盖512与送料主体511围合形成的料道51a可以与端子72的形状适配,以保证每个端子72能够规整排列,并对齐进入接料槽52a内,保证上料机构200提供的端子72位置的一致性,提高上料机构200供料的可靠性。将上盖512可拆卸连接于送料主体511,便于对送料排列结构51进行修理和维护。

参见图1和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器400连接成型的效率,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还包括用于传输连接器主体71的传输机构300,传输机构300设于插设工位。传输机构300可以连续性地输送连接器主体71,以提高连接器主体71与端子72插接成型的效率。

当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包括传输机构300时,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传输机构300包括安装架61上排列有多个连接器主体71,传输结构62与安装架61连接,并能够自多个连接器主体71的排列方向输送安装架61。

可以理解,传输结构62可以是传送带或者移动模组等结构,连接器主体71可以直接放置在传输结构62上进行传输,也可以为了保证连接器主体71传输时的平稳性,将连接器主体71安装排列在安装架61上。在本申请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结构62移送连接器主体71的平稳性,传输结构62采用移动模组,安装架61安装于所述传输结构62。可以理解的是,一个连接器主体71通常形成有多个可供端子插入的插接孔71a,通过传输结构62输送安装架61可以带动连接器主体71移动,以使端子72可以自动化插入连接器主体71的每个插接孔71a内。

为了保证连接器主体71传输的平稳性,安装架61设有供连接器主体安装的槽。连接器组装设备还可以包括转运结构63,转运结构63可以将连接器主体71夹持放入安装架61对应的槽内,也可以将与端子72插接完毕的连接器主体71取走。以在保证连接器主体71平稳输送的同时,实现连接器主体71的自动上下料。

于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组装设备还可以包括压合结构包括压板和压合移动驱动件,压合移动驱动件可以与安装架61连接,也可以与传输结构62连接,保证压合移动驱动件能够驱压板朝向或背离传输结构62移动即可。当夹持结构40将端子72的折弯段721插入连接器400本体的插接孔71a内后,压合移动驱动件可以驱动压板朝向传输结构62运动,以使压板可以与端子72的连接段722的上端面抵接。若端子72未完全插入插接孔71a内,在压板的推动下端子72将被进一步压入插接孔71a内,从而保证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连接的稳固性。可以理解,压板朝向传输结构62移动的距离不大于连接器主体71供连接段722插入的深度,如此可避免端子72插接到位后由于压板继续下压而使连接段722被压弯变形。端子72完全插入插接孔71a内后,压板将在压合移动驱动件驱动下,朝背离传输结构62方向移动,以便于下一个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插接。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组装设备1000在组装端子72时,可以先由供料器53提供端子72,使多个端子72可以呈折弯段721形成的凹槽的开口可以在纵向朝下的朝向自进料端51d输送至出料端51e,并从出料端51e进入接料槽52a内。进入接料槽52a内的端子72可以随着基座521相对送料排列结构51移动,以使端子72的连接段722背离折弯段721的一端可以显露于料道51a的一侧,并凸显于基座521的侧表面,从而完成备料,便于夹持拿取端子72。此时,端子72的折弯段721形成的凹槽依然沿纵向向下设置。

当端子72备料完成后,端子插设机构100的夹持结构40将夹持固定端子72的连接段722背离折弯段721的一端,并在摆臂32的驱动下沿导向孔21a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沿纵向垂直朝上将端子72从接料槽52a中取出,由于横向移动模组22和纵向移动模组23作用,夹持结构40被摆臂32带动移动时也会始终保持同一朝向移动,即夹持结构40将端子72从上料工位移动至插设工位过程中,端子72的折弯段721形成的凹槽的开口也始终在纵向上朝下设置。如此可以保证,当夹持结构40沿导向孔21a在纵向上垂直向下移动时,端子72的折弯段721可以竖直插入连接器主体71的插接孔71a内,从而保证端子72与连接器主体71插接位置的精确度,提高两者的连接效果。

当夹持结构40带动端子72插入插接孔71a内后,夹持结构40会解除对端子72的夹持,并在摆臂32带动下回到上料工位,以夹持下一个端子72进行插接。夹持结构40解除对端子72的夹持后,传输结构62将沿连接器主体71的排列方向移动,以输送连接器主体71,保证下一个端子72可以插入另一个对应的插接孔71a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8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