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转换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转换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

背景技术

列车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中,列车的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输出的快慢与列车的制动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会影响列车的运行,一般来说,会对制动系统增加转换装置,以对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输出进行调节。

现有技术中,转换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换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其能够使结构紧凑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换装置,其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阀体进气路、第一阀体出气路及阀体通路;

阀盖,所述阀盖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上;所述阀盖上设有第一阀盖通路、第二阀盖通路及第三阀盖通路;

第一缩孔件,所述第一缩孔件设于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

所述阀盖用于相对所述阀体可转动,以在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

在所述阀盖处于第一安装位的情况下,所述阀体进气路、所述第一阀盖通路、所述阀体通路、所述第二阀盖通路及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和所述阀体通路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缩孔件用于减缓所述阀体通路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阀盖通路,所述第三阀盖通路的两端口用于被所述阀体的侧壁封堵;

在所述阀盖处于第二安装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阀体进气路、所述第三阀盖通路、所述阀体通路、所述第二阀盖通路及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用于被所述阀体的侧壁封堵,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用于将所述阀体通路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阀盖通路的两端口用于被所述阀体的侧壁封堵。

可选地,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二阀体出气路,所述第二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和所述阀体通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设有第二缩孔件,所述第二缩孔件用于减缓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内气体进入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缩孔件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缩孔件的内壁限定出第二限流通道,所述第二限流通道用于减缓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内气体进入所述第一阀体出气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缩孔件的外壁和所述第一端口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缩孔件的内壁限定出第一限流通道,所述第一限流通道用于减缓所述阀体通路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阀盖通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为空腔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盖通路的结构和所述第二阀盖通路的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阀体的进气方向和所述阀体的出气方向呈夹角。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上述的转换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换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换装置,其包括阀体、阀盖及第一缩孔件,阀体上设有阀体进气路、第一阀体出气路及阀体通路;阀盖可转动地安装于阀体上,阀盖转动地安装在阀体上,能够减少使用空间,更加紧凑简单,其中,阀盖上设有第一阀盖通路、第二阀盖通路及第三阀盖通路;第一缩孔件设于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阀盖用于相对阀体可转动,以在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通过转动的方式进行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也非常便捷,在阀盖处于第一安装位的情况下,阀体进气路、第一阀盖通路、阀体通路、第二阀盖通路及第一阀体出气路依次连通,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和阀体通路的出气端连通,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和第一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连通;第一缩孔件用于减缓阀体通路内的气体进入第二阀盖通路,第三阀盖通路的两端口用于被阀体的侧壁封堵,此时,第一缩孔件也在气体流路中,减缓了气流的速度。在阀盖处于第二安装位置的情况下,阀体进气路、第三阀盖通路、阀体通路、第二阀盖通路及第一阀体出气路依次连通,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用于被阀体的侧壁封堵,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二端口用于将阀体通路的出气端和第一阀体出气路的进气端连通,第一阀盖通路的两端口用于被阀体的侧壁封堵。此时,由于第二阀盖通路的第一端口用于被阀体的侧壁封堵,第一缩孔件不在气体流路中,气流速度加快。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包括上述的转换装置,其能够使结构紧凑简单。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列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安装于所述车体上,其能够使结构紧凑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阀盖处于第一安装位置;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阀盖处于第二安装位置。

图标:1000-转换装置;100-阀体;200-阀盖;110-阀体进气路;120-第一阀体出气路;130-阀体通路;140-第二阀体出气路;210-第一阀盖通路;220-第二阀盖通路;221-第一端口;222-第二端口;230-第三阀盖通路;300-第一缩孔件;310-第一限流通道;400-第二缩孔件;410-第二限流通道;Cv-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列车作为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其中,列车的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输出的快慢与列车的制动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会影响列车的运行,一般来说,会对制动系统增加转换装置,以对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输出进行调节。

例如编组长速度慢的货物列车,制动波从前部车辆传递到尾部车辆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要求制动力输出慢,这样能保证编组列车前部车辆、中部车辆和尾部车辆都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制动力,有效降低列车纵向冲动。如果制动系统输出较快,那么编组列车靠前的车辆输出制动力时,编组列车靠后的车辆制动力还未输出,这样会造成列车纵向冲动很大,最严重时会导致车辆脱轨。

而编组短速度快的快捷列车,制动波从前部车辆传递到尾部车辆所需时间短,一般要求制动力输出快,这样保证编组列车快速制动,使列车的车辆前后制动动作一致,有效降低列车纵向冲动,也大幅度缩短编组列车的空走距离,释放有效制动距离空间,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快捷列车在空车状态下前往其他目的地装载货物时,通常会与编组长的列车混编,这样制动力输出不一致的问题就会凸显,当快捷列车编组数量较多时,会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行,因此,需要对制动系统增加转换装置,以对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输出进行调节。

此时现有技术中,列车系统的制动系统的转换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转换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请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换装置1000、制动系统及列车,接下来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图未示),包括车体(图未示)和制动系统(图未示),制动系统安装于车体上。其中制动系统包括有转换装置1000,在制动系统中,需要向转换装置1000输入气流Cv,转换装置1000可以改变气流Cv的输出流速,进而控制动力输出的快慢,当转换装置1000输出的气流Cv较慢时,此时,制动系统的制动输出力较小,当转换装置1000输出的气流Cv较快时,此时,制动系统的制动输出力较大。

其中,转换装置1000包括阀体100、阀盖200及第一缩孔件300,阀体100上设有阀体进气路110、第一阀体出气路120及阀体通路130,阀盖200可转动地安装于阀体100上,可以理解的是,阀盖200转动地安装在阀体100上,能够减少使用空间,更加紧凑简单,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盖200的外侧还可以安装有保护盖,进而可以避免人员的误操作。

其中,阀盖200上设有第一阀盖通路210、第二阀盖通路220及第三阀盖通路2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盖通路210的结构和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结构相同。第一缩孔件300设于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阀盖200用于相对阀体100可转动,以在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通过转动的方式进行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也非常便捷。具体地,第二安装位为阀盖200在第一安装位的情况下,相对于阀体100顺时针旋转180度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在阀盖200处于第一安装位的情况下,阀体进气路110、第一阀盖通路210、阀体通路130、第二阀盖通路220及第一阀体出气路120依次连通,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和阀体通路130的出气端连通,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和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进气端连通,第一缩孔件300用于减缓阀体通路130内的气体进入第二阀盖通路220,第三阀盖通路230的两端口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此时,第一缩孔件300也在气体流路中,减缓了气流Cv的速度。

在阀盖200处于第二安装位置的情况下,阀体进气路110、第三阀盖通路230、阀体通路130、第二阀盖通路220及第一阀体出气路依次连通,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用于将阀体通路130的出气端和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进气端连通,第一阀盖通路210的两端口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此时,由于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第一缩孔件300不在气体流路中,气流Cv速度加快,即第一缩孔件300也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缩孔件300可以和阀盖20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0的进气方向和阀体100的出气方向呈夹角,具体地,阀体100的进气方向和阀体100的出气方向相互垂直。

其中,阀体100上设有第二阀体出气路140,第二阀体出气路140的进气端和阀体通路13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气流Cv可以同时从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级第二阀体出气路140同时流出。

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进气端设有第二缩孔件400,第二缩孔件400用于减缓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内气体进入第一阀体出气路12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缩孔件400可以和阀体100一体成型,此时,在第一安装位时,转换装置1000内的气流Cv经过第一缩孔件300和第二缩孔件400后再从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出气端流出。

第二缩孔件400的外壁和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进气端的内壁贴合,第二缩孔件400的内壁限定出第二限流通道410,第二限流通道410用于减缓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内气体进入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第一缩孔件300的外壁和第一端口221的内壁贴合,第一缩孔件300的内壁限定出第一限流通道310,第一限流通道310用于减缓阀体通路130内的气体进入第二阀盖通路220。

其中,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为空腔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气流Cv进入第二阀盖通路220后再进入口第二端口222时,气流Cv的阻力会发生变化,具体地,气流Cv的阻力可以减小。

该转换装置1000包括阀体100、阀盖200及第一缩孔件300,阀体100上设有阀体进气路110、第一阀体出气路120及阀体通路130;阀盖200可转动地安装于阀体100上,阀盖200转动地安装在阀体100上,能够减少使用空间,更加紧凑简单。

其中,阀盖200上设有第一阀盖通路210、第二阀盖通路220及第三阀盖通路230;第一缩孔件300设于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阀盖200用于相对阀体100可转动,以在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通过转动的方式进行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之间切换非常便捷。

在阀盖200处于第一安装位的情况下,阀体进气路110、第一阀盖通路210、阀体通路130、第二阀盖通路220及第一阀体出气路120依次连通,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和阀体通路130的出气端连通,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和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进气端连通;第一缩孔件300用于减缓阀体通路130内的气体进入第二阀盖通路220,第三阀盖通路230的两端口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此时,第一缩孔件300也在气体流路中,减缓了气流Cv的速度。

在阀盖200处于第二安装位置的情况下,阀体进气路110、第三阀盖通路230、阀体通路130、第二阀盖通路220及第一阀体出气路120依次连通,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二端口222用于将阀体通路130的出气端和第一阀体出气路120的进气端连通,第一阀盖通路210的两端口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此时,由于第二阀盖通路220的第一端口221用于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第一缩孔件300也被阀体100的侧壁封堵,不会对气流Cv流动产生阻碍,气流Cv速度加快。

该制动系统包括上述的转换装置1000,其能够使结构紧凑简单。

该列车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安装于所述车体上,其能够使结构紧凑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379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