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7:32


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某型号柴油机在训练过程中有个别柴油机发生机、柴油混合现象,该型号柴油机采用了高性能的P型喷油泵,其特点是泵端压力高。针对机、柴油混合问题,柴油机厂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一系列的试验、验证等工作。经过综合排查,认为出现机、柴油混合问题的原因是柴油机的喷油器回油通过喷油器与高压油管螺纹处进入柴油机,从而发生机、柴油混合。当流入车体废油井中的回油出现引射不及时的情况时,特别是柴油机工作在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下,会使得部分燃油通过喷油器与高压油管螺纹处进入柴油机,从而导致机、柴油混合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以解决现有柴油机在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下,因部分燃油通过喷油器与高压油管螺纹处进入柴油机导致的机、柴油混合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包括喷油器、主输油泵、燃油滤清器、以及手动输油泵,所述喷油器的排油管通过回油截止阀与主输油泵连接,所述回油截止阀设置在燃油滤清器上;

所述回油截止阀的进液端与排油管连通,出液端通过回油管与主输油泵进油端连接,所述回油截止阀的控制端与燃油滤清器的出油口连通,以实现对回油截止阀上进液端与出液端之间通断的控制;

所述主输油泵的进油端设有用于连接回油管的引射管,所述引射管包括内管、以及内管上套设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设有与主输油泵进油端连通的容纳空腔,另一端设有与内管配合的装配孔;所述内管伸入容纳空腔的一端与连接件之间存在过液间隙,另一端与回油管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对应过液间隙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油孔和第二过油孔,所述主输油泵的进油端对应第一过油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过油孔连通的第一连接头,所述手动输油泵通过输油管与主输油泵进油端的第一连接头连通;所述主输油泵的进油端对应第二过油孔的位置设有用于连接柴油箱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第二过油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引射管可拆卸的安装在主输油泵的进油端。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截止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回油截止阀的进液端、出液端以及控制端均设置在阀体上,所述阀体内设有与阀芯滑动配合的装配槽,所述回油截止阀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与装配槽连通;所述回油截止阀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对应设置,阀芯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液端和出液端的导油槽。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对应装配槽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另一端设有与回油截止阀控制端连通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装配槽连通,所述阀芯对应弹性元件与连通腔之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对应装配槽的位置设有可拆卸的封油堵盖,所述弹性元件一端顶住封油堵盖,另一端顶住阀芯。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采用压缩弹簧,所述封油堵盖上设有与压缩弹簧配合定位槽,阀芯上设有与压缩弹簧配合的限位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通过改进设计燃油供给系统结构,让喷油器的回油直接回到主输油泵进油口端,利用主输油泵进油时产生的负压将喷油器回油抽走,这样就可以避免喷油器与高压油管螺纹处渗漏柴油,从而有效解决该型号柴油机发生机、柴油混合的故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中回油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中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中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油器;2、排油管;3、回油截止阀;4、燃油滤清器;5、回油管;6、引射管;7、主输油泵;8、手动输油泵;9、阀体;10、阀芯;11、连通腔;12、弹性元件;13、封油堵盖;14、进液端;15、出液端;16、内管;17、连接件;18、第一过油孔;19、容纳空腔;20、过液间隙;21、第一连接头;22、导油槽;23、限位槽;24、输油管;25、第二过油孔;26、第二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喷油器1、主输油泵7、燃油滤清器4、以及手动输油泵8,所述喷油器1的排油管2通过回油截止阀3与主输油泵7连接,所述回油截止阀3设置在燃油滤清器4上。

可选的,燃油滤清器4可以采用现有柴油机上使用的滤清器,燃油滤清器4与发动机之间也可以采用现有安装方式进行连接,在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与排油管2连通,出液端15通过回油管5与主输油泵7进油端连接,所述回油截止阀3的控制端与燃油滤清器4的出油口连通,以实现对回油截止阀3上进液端14与出液端15之间通断的控制。示例性的,回油截止阀3控制端通过连接接头与燃油滤清器4的出油口连接,以实现回油截止阀3在燃油滤清器4上的安装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回油截止阀3和燃油滤清器4,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稳定连接,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油滤清器4的出油口的压力会作用于回油截止阀3的控制端,从而实现对回油截止阀3上进液端14与出液端15之间通断的控制。其中,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与排油管2、以及出液端15与回油管5之间均可以采用现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主输油泵7的进油端设有用于连接回油管5的引射管6,所述引射管6包括内管16、以及内管16上套设的连接件17,所述连接件17一端设有与主输油泵7进油端连通的容纳空腔19,另一端设有与内管16配合的装配孔;所述内管16伸入容纳空腔19的一端与连接件17之间存在过液间隙20,另一端与回油管5连接;所述连接件17上对应过液间隙20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油孔18和第二过油孔25,所述主输油泵7的进油端对应第一过油孔18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过油孔18连通的第一连接头21,所述手动输油泵8通过输油管24与主输油泵7进油端的第一连接头21连通;所述主输油泵7的进油端对应第二过油孔25的位置设有用于连接柴油箱的第二连接头26,所述第二连接头26与第二过油孔25连通。其中,柴油箱与第二连接头26之间可以通过燃油管连接,以实现柴油箱向主输油泵7的输油,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方式连接柴油箱与第二连接头26,在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引射管6可拆卸的安装在主输油泵7的进油端。其中,连接件17与主输油泵7的进油端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连接件17与进油端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发生油液泄漏。此外,内管16与连接件17同轴设置,内管16可以焊接固定在连接件17上,以实现内管16与连接件17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连接头21安装固定在连接件17上,且第一连接头21与输油管24焊接为一体。具体的,第一过油孔18通过第一连接头21与输油管24连通。其中,输油管24与第一连接头2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连接方式连接,实现二者的连通。而第二过油孔25则通过第二连接头26与车体柴油箱的燃油管连接,燃油管与第二连接头26之间可以采用现有连接方式连接,在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连接件17可以采用空心螺栓,内管16可焊接固定在空心螺栓上,并进行密封性试验,压力294kPa,时间3min,不允许渗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对上述部件进行镀锌和钝化,以提高引射管6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通过对主输油泵7进油空心螺栓进行改进设计,设置第一过油孔18和第二过油孔25,并增加带有引射功能的内管16,可以形成引射管6,利用引射管6的引射作用,有利于确保喷油器1回油的顺畅。

可选的,回油截止阀3包括阀体9和阀芯10,所述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出液端15以及控制端均设置在阀体9上,所述阀体9内设有与阀芯10滑动配合的装配槽,所述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和出液端15均与装配槽连通;所述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和出液端15对应设置,阀芯10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液端14和出液端15的导油槽22。

示例性的,阀体9上对应装配槽的一端设有弹性元件12,另一端设有与回油截止阀3控制端连通的连通腔11,所述连通腔11与装配槽连通,所述阀芯10对应弹性元件12与连通腔11之间设置。通过在装配槽内设置弹性元件12,利用弹性元件12的弹力和连通腔11内的燃油滤出油压力配合,实现对阀芯10位置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回油截止阀3的打开压力为0.5-100kPa,50kPa时开启,100kPa时全部打开。具体的,当连通腔11内燃油滤出油压力达到0.5-100kPa时,在连通腔11内燃油滤出油压力的作用下,推动阀芯10向弹性元件12方向滑动,并压缩弹性元件12,此时阀芯10上的导油槽22与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和出液端15连通。当连通腔11内燃油滤出油压力达到100kPa时全部打开,阀芯10上的导油槽22与回油截止阀3的进液端14和出液端15对正连通,实现全部打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弹性元件12。

为了解决柴油机停车时外油箱由于液面高产生倒流柴油的问题,在喷油器1回油管5路匹配设计回油截止阀3。回油截止阀3安装在燃油滤清器4出油口位置,回油截止阀3的开启和关闭靠燃油滤清器4出油压力控制。柴油机停机时无出油压力则回油截止阀3关闭,柴油机正常工作时则回油截止阀3开启。通过设置回油截止阀3,当柴油机停机时回油截止阀3关闭,可以阻止燃油箱的燃油倒流进入柴油机机体内。当柴油机正常工作时回油截止阀3开启,喷油器1回油管5路接通自行回油。实际使用中,柴油机起动前利用手动输油泵8打油排气时,回油截止阀3同时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阻止所泵的燃油倒流进入到机体内。

可选的,阀体9上对应装配槽的位置设有可拆卸的封油堵盖13,所述弹性元件12一端顶住封油堵盖13,另一端顶住阀芯10。示例性的,封油堵盖13与阀体9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装配槽内壁上设有与封油堵盖13配合的内螺纹,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方式安装封油堵盖13,或在封油堵盖13与阀体9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以实现封油堵盖13与阀体9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回油截止阀3的装配和维护,有利于提高回油截止阀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此外,弹性元件12则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封油堵盖13上设有与压缩弹簧配合定位槽,阀芯10上设有与压缩弹簧配合的限位槽23。通过在封油堵盖13上设置定位槽,定位槽可以对压缩弹簧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确保压缩弹簧可以持续稳定的顶住阀芯10,实现对阀芯10的弹性限位。

这种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让喷油器的回油直接回到主输油泵进油口端,利用主输油泵进油时产生的负压将喷油器的回油抽走;为解决停车时外油箱由于液面高产生倒流柴油的问题,在喷油器回油管路中加装了用柴油压力控制的“回油截止阀”;为保证喷油器回油的顺利流出,在主输油泵进油口端的空心螺栓中增加了“引射管”。

该燃油供给系统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厂内模拟试验。具体情况如下:

柴油机性能试验:模拟车辆油箱液面高低位置的变化对柴油机进行接交试验均达到性能要求。通过透明管观察回油装置工作正常,回油管溢出的燃油能够顺利流入主输油泵进口处、不产生进空气现象。

停车状态漏油试验:在停车状态下,模拟外油箱高度观察回油截止阀24h的累计漏油量。结果回油截止阀的密封效果非常好,燃油不会倒灌入柴油机。

装备试验验证情况:在总装厂分别对10台发生机柴油混合较严重的该型号柴油机加装回油装置进行了行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性能保持不变,机油消耗正常,未发生机柴油混合现象。

目前,此燃油供给系统已落实到该型号柴油机上批量生产,再未发生机油、柴油混合现象。此外,此方案已落实到某些返厂修理整治的柴油机上。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柴油机用燃油供给系统,通过改进设计燃油供给系统结构,让喷油器的回油直接回到主输油泵进油口端,利用主输油泵进油时产生的负压将喷油器回油抽走,这样就可以避免喷油器与高压油管螺纹处渗漏柴油,从而有效解决该型号柴油机发生机、柴油混合的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多喷油泵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柴油机及车辆
  • 一种单缸共轨柴油机的分体式燃油供给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556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