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和冲击工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5:50


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和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击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和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手持式动力工具包括由电源驱动的各种工具,这些工具被配置为在使用过程中由操作者握持。具体的,根据使用工具的应用不同,手持式动力工具在尺寸、扭矩和操作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加强操作者在加工过程对该动力工具的握持稳定性,通过在动力工具上设置辅助手柄。

尽管关于辅助手柄在电动工具上已有广泛应用,但是具体来说,常见的辅助手柄与电动工具之间形成稳定配合关系后,操作者想要再对辅助手柄进行调节的难度较大,举例来说,辅助手柄与电动工具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套设配合,具体的,辅助手柄具有用于与输出端部配合的限位套,而该限位套的口径大小是根据与之配合的输出端部的具体尺寸进行调节,常见的是,关于限位套的口径调节方式类似于线束结构中的单向卡齿配合,也即调节过程中能够使得口径减小,而难以将口径进行增大调节。于是,该调节方式缩小了辅助手柄的使用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是辅助手柄中的限位套的口径只能够往小口径调节,而难以将口径进行增大调节,导致缩小了辅助手柄的使用通用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第一手柄壳体和第二手柄壳体;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连接于第一手柄壳体的配合端部,且弹性限位件与配合端部之间形成安装冲击工具的安装空间;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连接于壳体组件的内部,且调节组件与弹性限位件和第二手柄壳体连接;卡尺组件,卡尺组件连接于壳体组件;其中,调节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活动时,安装空间所围的安装口径增大或者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调节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活动而使安装口径增大或者减小以对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的紧固配合或者放松,进而使得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辅助手柄能够使用至大口径或者小口径的冲击工具,大大提高了使用通用性。结合辅助手柄与冲击工具的配合情况,在使得输出端部与辅助手柄预安装时,待调节好辅助手柄至输出端部上的安装位时,再对第二手柄壳体进行调节以减小安装口径,直到辅助手柄稳定紧固至安装位,以完成二者之间的配合;与之相对的,当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时,仅需将第二手柄壳体朝向与上述活动方向反向的调节以增大安装口径以将辅助手柄能够顺利从输出端部上取下。于是,可以看出的是,关于辅助手柄与输出端部之间的装卸操作简单可靠,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壳体组件设有用于安装卡尺组件的安装座;卡尺组件包括:量尺,量尺与设于安装座上的配合孔连接;拨动件,拨动件与安装座对应量尺的位置活动连接,以使量尺相对安装座处于固定状态或者活动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沿量尺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刻度与冲击工具的输出钻头的轴线所在方向平行设置,结合实际调节情况,操作者对拨动件施加作用力时以使其与量尺分离,进而能够使得量尺相对安装座处于活动状态,也即能够使得量尺可在配合孔中移动,使得量尺靠近输出钻头端部的一端与输出钻头之间形成加工距离,于是,在对待加工件进行加工过程中,输出钻头先于量尺与待加工件接触,直到量尺与待加工件的相应端面接触时,则表示此时已完成加工深度为加工距离的加工操作。在对加工距离进行调节的期间,当调节的加工距离保持在预设距离后,操作者松开对拨动件的作用力,以使其回到与量尺配合的状态,此时,量尺相对安装座处于固定状态,从而有效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量尺相对冲击钻头发生相对位移而影响加工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拨动件朝向靠近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安装复位件的安装位;其中,复位件在量尺处于固定状态时的第一受挤压形变量小于量尺处于活动状态时的第二受挤压形变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复位件可以是复位弹簧,于是,借助于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使得灵活调节拨动件相对量尺的位置关系,提高了调节效率。更具体的说,为了使得复位件对拨动件形成稳定的推力确保拨动件对量尺起到稳定的限定作用,在拨动件上与量尺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卡齿,与之对应的,量尺上也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限位卡齿啮合的多个第二限位卡齿,于是,当多个第一限位卡齿与相应的多个第二限位卡齿啮合时,有效限制量尺相对配合孔移动,进一步确保了形成工作距离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拨动件与安装座之间为转动连接时,量尺和复位件分别位于拨动件与安装座转动连接部位的两端;或,拨动件与安装座之间为滑动连接时,量尺与复位件夹设拨动件,且量尺相对安装座的移动方向和拨动件相对安装座的移动方向形成夹角或者垂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无论拨动件与安装座之间为转动配合还是滑动配合,其与复位件配合以实现对量尺在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转换的调节方式简单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调节件内设于壳体组件的容纳腔,且调节件的一端与弹性限位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的配合部活动连接;其中,转动第二手柄壳体时,调节件伸入第二手柄壳体的长度增大或减小以使弹性限位件对应收紧或者放松冲击工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弹性限位件设有与调节件配合的限位孔;调节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于弹性限位件对应形成限位孔远离第二手柄壳体的位置;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通过限位孔与限位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举例来说,连接部可以是螺杆,与之对应的,配合部为安装至第二手柄壳体的配合槽上的螺接部,螺接部具有内螺纹,螺接部固定安装至配合槽内,使得转动第二手柄壳体的过程中,避免螺接部与第二手柄壳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降低调节安装口径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调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容纳腔内的限位底板,另一端与调节件夹持弹性限位件的相应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说,通过弹性件与调节件协调配合以对弹性限位件的相应部位施加挤压力,从而确保第二手柄壳体转动过程中,调节组件能够稳定带动弹性限位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于第一手柄壳体与第二手柄壳体的连接处以使第二手柄壳体围绕第一轴线转动;其中,调节件伸入或者伸出第二手柄壳体的移动方向与第一轴线所在的方向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限位组件能够提高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转动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手柄壳体转动过程中偏离第一轴线方向的风险。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包括:输出端部,输出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位;如上述任一项实例的辅助手柄,辅助手柄通过与连接位连接至输出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辅助手柄的技术方案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输出端部对应连接位的位置设有围绕其输出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卡合件;配合端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多个第一卡合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卡合件卡合的第二卡合件;其中,当第二卡合件与第一卡合件卡合时,第一手柄壳体相对输出端部固定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第一卡合件沿第一轴线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止挡凸起,而第二卡合件与相应的第一卡合件配合时,该第二卡合件夹设于该两个止挡凸起之间,从而限制辅助手柄相对输出端部沿第一轴线移动;此外,多个第一卡合件与多个第二卡合件之间配合以限制辅助手柄相对输出端部围绕第一轴线进行转动。于是,通过上述的配合,能够使得辅助手柄稳定限位至输出端部上,以使得在使用冲击工具的过程中,操作者能够通过对辅助手柄和开关把手的把持实现对冲击工具的稳定把持,进而提高了加工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调节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活动而使安装口径增大或者减小以对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的紧固配合或者放松,进而使得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辅助手柄能够使用至大口径或者小口径的冲击工具,大大提高了使用通用性。结合辅助手柄与冲击工具的配合情况,在使得输出端部与辅助手柄预安装时,待调节好辅助手柄至输出端部上的安装位时,再对第二手柄壳体进行调节以减小安装口径,直到辅助手柄稳定紧固至安装位,以完成二者之间的配合;与之相对的,当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时,仅需将第二手柄壳体朝向与上述活动方向反向的调节以增大安装口径以将辅助手柄能够顺利从输出端部上取下。于是,可以看出的是,关于辅助手柄与输出端部之间的装卸操作简单可靠,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2)通过限位组件能够提高第二手柄壳体相对第一手柄壳体转动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手柄壳体转动过程中偏离第一轴线方向的风险;

(3)无论拨动件与安装座之间为转动配合还是滑动配合,其与复位件配合以实现对量尺在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转换的调节方式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隐藏拨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F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手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8为弹性限位件、调节组件和第二手柄壳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9中E处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与辅助手柄配合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输出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H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辅助手柄;101-安装空间;102-第一轴线方向;10-第一手柄壳体;11-配合端部;111-第二卡合件;112-第一导向部;113-第二导向部;12-安装座;121-配合孔;122-安装槽;123-限位空间;13-限位底板;14-第一限位腔体;20-第二手柄壳体;21-配合部;22-配合槽;30-弹性限位件;31-限位孔;32-限位圈;33-加强部;40-调节组件;41-调节件;411-限位部;412-连接部;42-弹性件;50-卡尺组件;51-量尺;511-第二限位卡齿;52-拨动件;521-第一限位卡齿;522-第一限位凸起;53-复位件;60-限位组件;61-第一限位件;62-第二限位件;63-第三限位环状凸起;64-第四限位环状凸起;

200-输出端部;201-输出轴;210-第一卡合件;220-止挡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冲击工具的辅助手柄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17,辅助手柄100例如包括壳体组件、弹性限位件30、调节组件40和卡尺组件50。具体的,壳体组件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第一手柄壳体10和第二手柄壳体20;弹性限位件30连接于第一手柄壳体10的配合端部11,且弹性限位件30与配合端部11之间形成安装冲击工具的安装空间101;调节组件40连接于壳体组件的内部,且调节组件40与弹性限位件30和第二手柄壳体20连接;卡尺组件50连接于壳体组件;其中,调节第二手柄壳体20相对第一手柄壳体10活动时,安装空间101所围的安装口径增大或者减小。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冲击工具例如为冲击钻、冲击扳手或者冲击起子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增强对冲击工具的把持稳定性,往往需要双手把持,例如一只手放置于冲击工具的开关把手处,另一只手放置于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200处,由于输出端部200对应的外壳口径较大,导致操作者无法对输出端部200的该部位形成稳定握姿动作,也即使得冲击工具在进行冲击作业时,容易使得对该处的把持位置发生移动。于是,通过在冲击工具对应输出端部200的外壳上设置辅助手柄100以使得操作者对辅助手柄100和开关把手的把持增强冲击工具的稳定作业。

但是,尽管关于辅助手柄100在电动工具上已有广泛应用,但是具体来说,常见的辅助手柄100与电动工具之间形成稳定配合关系后,操作者想要再对辅助手柄100进行调节的难度较大,举例来说,辅助手柄100与电动工具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套设配合,具体的,辅助手柄100具有用于与输出端部200配合的限位套,而该限位套的口径大小是根据与之配合的输出端部200的具体尺寸进行调节,常见的是,关于限位套的口径调节方式类似于线束结构中的单向卡齿配合,也即调节过程中能够使得口径减小,而难以将口径进行增大调节。于是,该调节方式缩小了辅助手柄100的使用通用性。

于是,结合上述具体内容,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第二手柄壳体20相对第一手柄壳体10活动而使安装口径增大或者减小以对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200的紧固配合或者放松,进而使得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辅助手柄100能够使用至大口径或者小口径的冲击工具,大大提高了使用通用性。结合辅助手柄100与冲击工具的配合情况,在使得输出端部200与辅助手柄100预安装时,待调节好辅助手柄100至输出端部200上的安装位时,再对第二手柄壳体20进行调节以减小安装口径,直到辅助手柄100稳定紧固至安装位,以完成二者之间的配合;与之相对的,当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时,仅需将第二手柄壳体20朝向与上述活动方向反向的调节以增大安装口径以将辅助手柄100能够顺利从输出端部200上取下。于是,可以看出的是,关于辅助手柄100与输出端部200之间的装卸操作简单可靠,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结合上述具体内容,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可通过卡尺组件50实现冲击工具对待加工件的加工程度的调节。举例来说,冲击工具可以是冲击钻,于是,能够借助于卡尺组件50与输出钻头的协调配合以调节输出钻头对待加工件的加工深度,进而提高加工效率。

优选的,壳体组件设有用于安装卡尺组件50的安装座12;卡尺组件50例如包括量尺51和拨动件52。量尺51与设于安装座12上的配合孔121连接;拨动件52与安装座12对应量尺51的位置活动连接,以使量尺51相对安装座12处于固定状态或者活动状态。

举例来说,沿量尺5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刻度与冲击工具的输出钻头的轴线所在方向平行设置,结合实际调节情况,操作者对拨动件52施加作用力时以使其与量尺51分离,进而能够使得量尺51相对安装座12处于活动状态,也即能够使得量尺51可在配合孔121中移动,使得量尺51靠近输出钻头端部的一端与输出钻头之间形成加工距离,于是,在对待加工件进行加工过程中,输出钻头先于量尺51与待加工件接触,直到量尺51与待加工件的相应端面接触时,则表示此时已完成加工深度为加工距离的加工操作。在对加工距离进行调节的期间,当调节的加工距离保持在预设距离后,操作者松开对拨动件52的作用力,以使其回到与量尺51配合的状态,此时,量尺51相对安装座12处于固定状态,从而有效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量尺51相对冲击钻头发生相对位移而影响加工精度。

优选的,拨动件52朝向靠近安装座12的一侧设有安装复位件53的安装位;其中,复位件53在量尺51处于固定状态时的第一受挤压形变量小于量尺51处于活动状态时的第二受挤压形变量。

结合上述具体内容,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复位件53可以是复位弹簧,于是,借助于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能够使得灵活调节拨动件52相对量尺51的位置关系,提高了调节效率。更具体的说,为了使得复位件53对拨动件52形成稳定的推力确保拨动件52对量尺51起到稳定的限定作用,在拨动件52上与量尺51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卡齿521,与之对应的,量尺51上也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限位卡齿521啮合的多个第二限位卡齿511,于是,当多个第一限位卡齿521与相应的多个第二限位卡齿511啮合时,有效限制量尺51相对配合孔121移动,进一步确保了形成工作距离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拨动件52与安装座12之间为转动连接时,量尺51和复位件53分别位于拨动件52与安装座12转动连接部位的两端;或,拨动件52与安装座12之间为滑动连接时,量尺51与复位件53夹设拨动件52,且量尺51相对安装座12的移动方向和拨动件52相对安装座12的移动方向形成夹角或者垂直设置。

在上述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安装座12内设有安装槽122,而配合孔121为纵向穿过安装槽122设置,该纵向方向与冲击钻头的输出轴201的轴线所在方向平行;拨动件52设置于安装槽122内,且相对的,安装槽122沿横向设置的容纳宽度与拨动件52的横向宽度相适配,避免二者之间形成的间距过大而导致拨动件52在安装槽122内沿纵向方向上偏移距离过大而导致其与量尺51限位配合时仍能够带动量尺51在纵向方向上移动而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加工距离发生变化。

举例来说,当拨动件52与安装槽122之间为转动配合时,量尺51位于拨动件52在横向方向上的一端,而复位件53位于拨动件52横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且复位件53夹设于拨动件52与安装槽122之间,为使得复位件53能够稳定连接于拨动件52和安装槽122之间,该安装位可以是第一限位凸起522,复位件53为复位弹簧,于是,复位弹簧套设于第一限位凸起522上,对应的,在安装槽122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该第二限位凸起在安装槽122内围设形成容纳复位弹簧的限位空间123,以防止复位弹簧随着拨动件52运动过程中从限位空间123内脱出。于是,通过对拨动件52对应配合复位弹簧的部位施加按压力时,能够使得拨动件52在安装槽122内围绕与纵向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拨动件52与量尺51发生脱离配合,进而能够使得量尺51在配合孔121中沿纵向方向移动以调节加工距离的大小。而当取消按压力时,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力下,能够使得拨动件52抵接至量尺51的相应侧部,使得限制量尺51的移动。

综上内容所述的,无论拨动件52与安装座12之间为转动配合还是滑动配合,其与复位件53配合以实现对量尺51在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转换的调节方式简单可靠。

优选的,调节组件40例如包括调节件41,调节件41内设于壳体组件的容纳腔,且调节件41的一端与弹性限位件3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20的配合部21活动连接;其中,转动第二手柄壳体20时,调节件41伸入第二手柄壳体20的长度增大或减小以使弹性限位件30对应收紧或者放松冲击工具。

进一步的,弹性限位件30设有与调节件41配合的限位孔31;调节件41例如包括限位部411和连接部412。限位部411设于弹性限位件30对应形成限位孔31远离第二手柄壳体20的位置;连接部412的一端通过限位孔31与限位部41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壳体20螺接。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连接部412可以是螺杆,与之对应的,配合部21为安装至第二手柄壳体20的配合槽22上的螺接部,螺接部具有内螺纹,螺接部固定安装至配合槽22内,使得转动第二手柄壳体20的过程中,避免螺接部与第二手柄壳体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降低调节安装口径的效率。其中,螺杆与螺接部在由第一手柄壳体10和第二手柄壳体20组成的型腔内的布设方式可以是与第一轴线所在方向平行设置。于是,可定义当第二手柄壳体20正向转动以使得螺杆在与螺接部螺接过程中伸入第二手柄壳体20的长度不断增大,从而带动弹性限位件30与第一手柄壳体10所围的安装口径不断减小,与之对应的是,定义第二手柄壳体20反向转动以使得螺杆在与螺接部螺接过程中伸入第二手柄壳体20的长度不断减小,从而带动弹性限位件30与第一手柄壳体10所围的安装口径不断增大。

进一步的,限位部411可以是与螺杆固定连接的限位板,为确保带动弹性限位件30移动的稳定性,可以使得限位板用于与弹性限位件30相应端部贴合的限位端面与螺杆的长度所在方向垂直设置,也即限位板与螺杆组合形成“T”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说,容纳腔对应弹性限位件30与限位部411配合的部位为第一限位腔体14;其中,第一限位腔体14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横向方向所形成的宽度小于限位板和弹性限位件30二者中任一者在竖向方向所形成的最小长度。且竖向方向、横向方向与纵向方向三者互相垂直。结合上述具体内容,可以理解的是,在转动第二手柄壳体20的过程中,避免限位部411也随之作较大角度上的圆周转动从而降低调节安装口径的效率,与之对应的,同样避免在上述过程中,弹性限位件30也随之转动以使得其与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200之间形成较大扭力而易使得弹性限位件30的自身结构遭受破坏。简单来说,理想状态下,转动第二手柄壳体20的过程中,螺杆和弹性限位件30分别随之转动的角度越小,则表示对安装口径调节的效率越高。

进一步的说,由于使得第一限位腔体14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横向方向所形成的宽度小于限位板和弹性限位件30二者中任一者在竖向方向所形成的最小长度,则导致限位板和/或弹性限位件30在第一限位腔体14内转动一定角度后,则会与第一限位腔体14的内壁抵接而限制往相同方向再转动,从而确保弹性限位件30和调节件41作平移运动。

优选的,调节组件40例如还包括弹性件42,弹性件42的一端抵接于容纳腔内的限位底板13,另一端与调节件41夹持弹性限位件30的相应部位。具体的说,通过弹性件42与限位板协调配合以对弹性限位件30的相应部位施加挤压力,从而确保第二手柄壳体20转动过程中,调节组件40能够稳定带动弹性限位件30移动。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连接部412可以是螺杆,与之对应的,配合部21为安装至第二手柄壳体20的配合槽22上的螺接部,螺接部具有内螺纹,螺接部固定安装至配合槽22内,使得转动第二手柄壳体20的过程中,避免螺接部与第二手柄壳体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降低调节安装口径的效率。其中,螺杆与螺接部在由第一手柄壳体10和第二手柄壳体20组成的容纳腔内的布设方式可以是与第一轴线方向102所在方向平行设置。于是,可定义当第二手柄壳体20正向转动以使得螺杆在与螺接部螺接过程中伸入第二手柄壳体20的长度不断增大,从而带动弹性限位件30与第一手柄壳体10所围的安装口径不断减小。

进一步的,当第二手柄壳体20反向转动时,限位圈32在沿复位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调节件41并不能够对其施加有效的推力,导致限位圈32沿复位方向移动的动力来源于其自身弹性形变的恢复力。于是,则容易使得由于限位板的移动速率大于限位圈32沿复位方向的移动速率而导致限位板与加强部33之间形成间距。因此,结合弹性件42的结构特点,能够使得在弹性件42对加强部33施加挤压力从而确保加强部33与限位板保持紧贴,进而确保限位圈32作复位方向上的移动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至初始位置,也即使得限位圈32与第一手柄壳体10所围的安装口径不断增大至初始最大口径,从而提高了调节限位圈32的效率。

进一步的,弹性限位件30例如包括暴露于型腔外部的限位圈32和用于与限位部411配合的加强部33,加强部33内设于第一限位腔体14,且加强部33夹设于限位部411与弹性件42之间;限位圈32暴露于容纳腔的外部,且限位圈32与第一手柄壳体10的配合端部11形成容纳输出端部200的安装空间101;其中,当弹性件42受挤压形变越大时,安装口径的口径越小。

优选的,辅助手柄100例如还包括限位组件60。限位组件60设于第一手柄壳体10与第二手柄壳体20的连接处以使第二手柄壳体20围绕第一轴线转动;其中,调节件41伸入或者伸出第二手柄壳体20的移动方向与第一轴线所在的方向平行设置。通过限位组件60能够提高第二手柄壳体20相对第一手柄壳体10转动的稳定性,降低第二手柄壳体20转动过程中偏离第一轴线方向102的风险。

优选的,限位组件60例如包括第一限位件61和第二限位件62。第一限位件61围绕第一轴线方向102圆周设置于第一手柄壳体10靠近第二手柄壳体20的端面上;第二限位件62与第一限位件61沿与第一轴线方向102所在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二限位件62围绕第一轴线方向102圆周设置于第二手柄壳体20靠近第一手柄壳体10的端面上。

优选的,限位组件60例如还包括第三限位环状凸起63和第四限位环状凸起64。第三限位环状凸起63内设于容纳腔对应第一手柄壳体10靠近第二手柄壳体20的一端;第四限位环状凸起64内设于容纳腔对应第二手柄壳体20靠近第一手柄壳体10的一端,且第三限位环状凸起63与第四限位环状凸起64嵌套设置。

进一步的,配合端部11对应形成配合开口的端口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2和第二导向部113,且弹性限位件30夹设于第一导向部112与第二导向部11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调节安装口径大小的过程中,为使得使得弹性限位件30能够稳定被带动,也即避免弹性限位件30受到配合端部11的阻力过大而导致二者抵接形成的挤压力过大对弹性限位件30的结构造成破坏。可以使得第一导向部112和/或第二导向部113与限位件的配合部21位相切设置。

进一步的说,为降低带动弹性限位件30移动过程中与第一手柄壳体10之间的阻力,可使得第一导向部112和第二导向部113二者分别与弹性限位件30接触的接触面积不同,例如可使得第一导向部112与弹性限位件30之间形成的接触面积要大于第二导向部113与弹性限位件30之间形成的接触面积,对应的,第一导向部112与弹性限位件30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大于第二导向部113与弹性限位件30之间形成的摩擦力。于是,在带动弹性限位件30移动以使得安装口径减小的过程中,使得弹性限位件30靠近第一导向部112的一端的位移小于弹性限位件30靠近第二导向部113的一端的位移,从而使得弹性限位件30保持稳定状态的同时,能够使得转动第二手柄壳体20所承受的阻力较小也即更省力。

实施例二: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冲击工具的输出端部200与辅助手柄100配合的连接示意图。结合图1-图17,冲击工具例如包括输出端部200和如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辅助手柄100。具体的,输出端部20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位;辅助手柄100通过与连接位连接至输出端部20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中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输出端部200对应连接位的位置设有围绕其输出轴201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卡合件210;配合端部11设有至少一个与多个第一卡合件21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卡合件210卡合的第二卡合件111;其中,当第二卡合件111与第一卡合件210卡合时,第一手柄壳体10相对输出端部200固定设置。

具体的,第一卡合件210沿第一轴线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止挡凸起220,而第二卡合件111与相应的第一卡合件210配合时,该第二卡合件111夹设于该两个止挡凸起220之间,从而限制辅助手柄100相对输出端部200沿第一轴线移动;此外,多个第一卡合件210与多个第二卡合件111之间配合以限制辅助手柄100相对输出端部200围绕第一轴线进行转动。于是,通过上述的配合,能够使得辅助手柄100稳定限位至输出端部200上,以使得在使用冲击工具的过程中,操作者能够通过对辅助手柄100和开关把手的把持实现对冲击工具的稳定把持,进而提高了加工效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具有可滑动手柄的冲击工具
  • 冲击式工具器械的支承手柄
技术分类

0612011579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