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空气排出装置。空气排出装置设计用于给机动车的乘客车厢通风,但也可以在其它位置使用。

背景技术

专利US 7,201,650 B2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空气排出装置,该空气排出装置具有空心球环形的空气通道,在该空气通道中横向于穿流方向布置有如下空气偏转元件,该空气偏转元件具有旋转椭圆体的罩的形状并且能够横向于穿流方向运动。为了通过空气通道使空气流转向,空气偏转元件向一侧运动,从而空气流必须流动通过空气偏转元件和空气通道之间的月牙形的间隙,由此该空气流倾斜地从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出开口流出。如果空气偏转元件在另一方向上向一侧运动,流出方向于是改变。该专利没有公开用于空气偏转元件的运动机构。

专利US 5,356,336公开了一种具有矩形管状的空气通道的空气排出装置,所述空气通道漏斗形地朝空气流出开口扩宽。圆盘形的空气偏转元件横向地布置在空气通道中。空气偏转元件布置在杆的端部上,其通过球窝关节(Kugelgelenk)以距空气偏转元件一定间距可枢转地支承,由此空气偏转元件可以在横向于穿流方向的所有方向上在空气通道中运动,由此从空气排出装置的流出可以倾斜地在所有方向上转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使得空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转向的简单运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具有如下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横向于穿流方向朝空气流出开口二维地缩窄。在水平布置具有水平穿流的空气通道时,空气通道朝空气流出开口不仅在侧面而且在高度上缩窄。在从空气流入开口到空气流出开口的穿流方向上,在空气流出开口之前布置有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其沿穿流方向观察的轮廓面小于空气通道的在布置有第一空气偏转元件的位置处的内横截面。由此,在第一空气偏转元件与空气通道的内壁部之间存在间隙,空气在穿流空气通道时必须穿流该间隙。

第一空气偏转元件能够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中运动,由此能够改变在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和空气通道的内壁部之间的间隙的形状和位置:如果第一空气偏转元件位于空气通道的中央,则间隙完全包围空气偏转元件,使得通过第一空气通道的空气流在空气偏转元件的整个圆周上环绕该空气偏转元件流动。如果第一空气偏转元件朝一侧运动贴靠到空气通道的内壁部上,则第一空气偏转元件与空气通道的内壁部之间的间隙在一个圆周位置上或在一个圆周区段上被关闭并且穿流空气通道的空气必须在其余的圆周区段中环绕第一空气偏转元件流动,由此通过空气流出开口流出的空气流的方向倾斜地朝一侧转向,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在所述圆周位置处或在所述圆周区段中贴靠在所述空气通道的内壁部上。来自空气流出开口的空气流倾斜地在如下方向上转向,该方向与第一空气偏转元件朝其运动的一侧相反。“横向”意味着第一空气偏转元件能够以相对于穿流方向大于0度并且小于180度的角度的分量运动。空气偏转元件可以精确地横向于穿流方向、即正交地运动,或者也可以在空气通道中分别以横向于穿流方向的分量和沿穿流方向的分量运动。

根据本发明,所述空气排出装置具有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并且两个空气偏转元件能够在不同的、尤其是彼此正交的方向上横向于穿流方向在所述空气通道中运动,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流能够在任意方向上朝一侧转向。“可在不同方向上运动”是指两个空气偏转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在另一个空气偏转元件不能沿其运动的方向上运动。例如,两个空气偏转元件可以共同地在第一方向上运动,在例如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运动,但是仅两个空气偏转元件中的一个运动。特别地,两个空气偏转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独立于另一个空气偏转元件运动,这例如意味着,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可以在第二空气偏转元件不运动的情况下运动和/或反之亦然。特别地,两个空气偏转元件如此布置,使得它们仅能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即不能共同地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在穿流方向上相继地带间距或无间距地布置。

特别地,空气偏转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可运动性可能受到强制引导部的限制。特别地,这种强制引导部是线性引导部,空气偏转元件可沿着该线性引导部运动。特别地,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在第一强制引导部中被引导,并且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在第二强制引导部中被引导,其中两个强制引导部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尤其是彼此正交地延伸。

为了使两个空气偏转元件在空气通道中在横向于穿流方向的不同方向上运动,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如下偏移元件,所述偏移元件贯穿第一空气偏转元件中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空气偏转元件中的第二缝隙。偏移元件横向于穿流方向在不同的并且优选沿任意方向是可运动的。这两个缝隙可以是直的和/或例如弧形的和/或弯曲的,它们至少区段式地在不同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延伸,即彼此成角度地延伸。因此,这些缝隙在流动方向上看不重合。特别地,两个缝隙彼此正交地或近似正交地延伸。两个缝隙延伸为使得通过偏移元件在第一缝隙的纵向方向上的运动,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在第一缝隙的纵向方向上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中运动,并且通过偏移元件在第二缝隙的纵向方向上的运动,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在第二缝隙的纵向方向上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中运动。如果偏移元件以在第一缝隙的纵向方向上的分量并且以在第二缝隙的纵向方向上的分量运动,那么偏移元件使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在第二缝隙的纵向方向上运动并且使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在第一缝隙的纵向方向上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中运动。以这种方式,利用偏移元件可以使来自空气流出开口的空气流倾斜地在任意方向上转向。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所述偏移元件比如能够利用球窝关节沿着所有的方向围绕着枢转点枢转,所述枢转点沿着穿过空气通道的穿流方向处于所述空气偏转元件之前、之后或者也处于所述空气偏转元件之间。通过偏移元件围绕枢转点的枢转,偏移元件可以在空气偏转元件内的缝隙中横向于穿流方向运动,由此两个空气偏转元件可以以所描述的方式横向于穿流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偏移元件具有可围绕枢转点枢转的杆,该杆贯穿两个空气偏转元件中的缝隙。在这种情况下,枢转点优选在穿过空气通道的穿流方向上位于空气偏转元件之前和/或延伸到空气流出开口的区域中,从而偏移元件在空气流出开口的区域中可以被手动地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如下运动装置,利用该运动装置可以使两个空气偏转元件运动,尤其是共同地在一个方向上运动。该运动装置具有一个滑动件和一个枢转元件,其中,利用该滑动件可以使第二空气偏转元件运动,并且利用该枢转元件可以使第一空气偏转元件横向地在空气排出装置的空气通道中在相应的空气偏转元件的运动方向上运动。枢转元件与其枢转轴线间隔开地作用在第一空气偏转元件上,从而枢转元件的枢转运动引起第一空气偏转元件的移动或向外枢转(Ausschwenken)。枢转元件优选可枢转地支承在滑动件上,使得枢转元件也能够与滑动件同时进行移动,并且第二空气偏转元件能够通过滑动件进行运动。特别地,两个空气偏转元件能够与滑动件一起运动,相反地,仅第一空气偏转元件能够与枢转元件一起运动,尤其沿第二空气偏转元件不可沿其运动的方向,尤其横向于滑动件的运动方向,尤其正交于滑动件的运动方向运动。

本发明的前述设计方案的改进方案规定,滑动件能够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一样沿横向于穿过空气通道的穿流方向的相同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滑动件能够平行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移动。也可以考虑在滑动件的移动方向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的运动方向之间的优选不大于10°、20°或30°的锐角,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移动时必须补偿滑动件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之间的间距的变化,这例如可以利用滑动件的、作用在第二空气偏转元件上的带动器来实现。

枢转元件优选地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垂直于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可沿其运动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在通过空气排出装置的空气通道的穿流方向上观察,指的是枢转元件的枢转轴线与第一空气偏转元件的运动方向之间的角度,或者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可以垂直于枢转元件的枢转轴线的轴向平面运动,其中,该轴向平面是假想的平面,枢转轴线位于该平面中。在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与直角的直至大约10°、20°或30°的偏差也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刚性地与滑动件连接。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的空气通道具有带有横向于穿流方向二维扩宽的穿流横截面的通道区段和/或在通道区段之前具有沿穿流方向恒定的穿流横截面的通道区段,所述通道区段横向于空气流出开口朝空气流出开口二维地缩窄。横向于穿流方向朝空气流出开口二维地缩窄的通道区段可以直接连接到横向于穿流方向二维地扩宽的通道区段上,或者空气通道具有在横向于穿流方向二维地扩宽的通道区段和横向于穿流方向二维地缩窄的通道区段之间的具有恒定的穿流横截面的通道区段。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和/或第二空气偏转元件布置在横向于穿流方向二维扩展的通道区段中和/或布置在具有恒定的穿流横截面的通道区段中。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空气导引本体布置在空气通道中并且该空气导引本体的沿穿流方向观察的轮廓面小于空气通道的在布置有空气导引本体的位置处的内横截面,从而穿流空气通道的空气环绕空气导引本体流动。此外,空气导引本体优选地具有如下空气穿通部,该空气穿通部在穿流方向上或相对于穿流方向倾斜地延伸。空气穿通部在空气导引本体中如此延伸,使得流动穿过空气通道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动穿过空气导引本体的空气穿通部,只要空气穿通部未被阻塞。通过两个空气偏转元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空气偏转元件横向于穿流方向的运动,可以通过空气导引本体(如果存在该空气导引本体)和/或通过空气导引本体和空气通道之间的穿流横截面区段式地开启或者闭锁空气穿通部。

本发明之前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实施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下面在附图说明中提到的和/或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能够以分别说明的或示出的组合、而且也能够以基本上任意的其他组合或单独地使用。本发明的不具有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实施方案是可能的。权利要求的各个特征也可以通过其它公开的特征或特征组合来代替。本发明的不具有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而是具有一个实施例的特征部分的基本上任意的部分的实施方案必要时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一个、多个或所有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两个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的透视的轴向剖视图;并且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水平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1具有管状的空气通道2,所述空气通道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空气流入开口3并且在对置的端部上具有空气流出开口4。空气通道2在空气流入开口3处开始具有带有基本上恒定的、空心柱状的横截面的第一通道区段5,第二通道区段6连接到该第一通道区段上,该第二通道区段漏斗形地以倒圆的过渡部横向于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地二维地扩宽并且过渡到第三通道区段7中,该第三通道区段横向于穿流方向二维地缩窄并且该第三通道区段在空气流出开口4处终止。因此,空气通道2朝空气流出开口4缩窄。穿流方向穿过空气通道2在其纵向方向上从空气流入开口3延伸到空气流出开口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道区段5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并且空气流出开口4是具有倒圆的“角”的矩形。在第二通道区段6和/或第三通道区段7的区域中,圆形横截面改变为矩形横截面。本发明不限于在该段落中描述的空气通道2的形状。

在空气流出开口4处,空气通道2具有一个法兰状向外伸出的挡板8。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1设置用于给未示出的机动车的乘客车厢通风并且用于沉入地安装在例如机动车的同样未示出的仪表板中,其中,挡板8与仪表板齐平地终止。

在沿穿流方向扩宽的第二通道区段6和沿穿流方向缩窄的第三通道区段7中,两个管件9、10彼此嵌套地布置,这两个管件沿空气通道2的纵向方向或者说沿穿流方向定向。在两个管件9、10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在外部管件10中包围两个管件9中的内部管件。同样在外部管件10与空气通道2之间存在如下间隙,该间隙在空气通道2中包围外部管件10。

这两个管件9、10沿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的扩宽的第二通道区段6中扩宽并且在第三通道区段7中缩窄,该第三通道区段朝空气流出开口4缩窄。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管件9、10在如下区段中具有空气通道2的按比例或不按比例变小的横截面,两个管件9、10位于所述区段中。不排除管件9、10的其它形状。

这两个管件9、10形成空气导引本体11,并且在这两个管件9、10之间的间隙形成沿穿流方向延伸穿过该空气导引本体11的空气穿通部12。内部管件9的内部空间同样可以理解为空气穿通部。

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和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在穿流方向上在空气通道2中被布置在空气导引本体11之前。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是圆盘,它们横向于穿流方向布置在空气通道2中并且在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所处的位置上具有比空气通道2小的直径。一般来说,空气偏转元件13、14尤其具有这样的轮廓,该轮廓是空气通道2的横截面的在布置有空气偏转元件13、14的位置处按比例或不按比例的缩小。无论如何,沿穿流方向观察,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的轮廓面都小于空气通道2的在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所处的位置处的内横截面,从而在空气偏转元件13、14与空气通道2的内壁部之间存在间隙,空气可以穿流过该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在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地相继布置并且如上所述在穿流方向上间隔地布置在空气导引本体11之前。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位于具有恒定横截面的第一通道区段5中,并且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位于沿穿流方向扩宽的第二通道区段6中或者位于从第一通道区段5到第二通道区段6的过渡部处。

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分别具有两个间隔开的平行的孔,在所述孔中分别布置有引导杆。引导杆固定地支承在空气通道2的壳体上,并且它们分别作为平行对形成线性的强制引导部33、34,空气偏转元件13、14可在所述线性强制引导部上沿着引导杆线性运动。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在第一强制引导部33中被引导,并且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在第二强制引导部34中被引导,其中两个强制引导部33、34在正交方向上延伸,使得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不能在一个方向上一起运动,而是仅能够相对于彼此正交地运动。

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具有第一缝隙15并且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具有第二缝隙16,其中,缝隙15、16在实施例中分别是直的、在空气偏转元件13、14的轴向平面中延伸并且在穿流方向上观察具有如下交叉点,所述缝隙在该交叉点处交叉。两个缝隙15、16彼此成角度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它们彼此正交地延伸。

空气排出装置1具有作为偏移元件17的直的杆,该杆贯穿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中的两个缝隙15、16并且该杆沿着穿流方向在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之前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球体18。球体18可枢转地支承在球壳19中,该球壳利用接片20在空气通道2的横截面中心中沿着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布置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之前。球体18和球壳19形成一个球窝关节21,利用该球窝关节使偏移元件17围绕一个枢转点在所有方向上可枢转地支承。枢转点是球体18的和球壳19的中心。偏移元件17可在假想的锥体内部枢转,该锥体的尖端位于球窝关节21的枢转点中并且该锥体朝向空气流出开口4的方向扩宽。枢转角度由空气流出开口4的边缘限定,该边缘形成假想的锥体的基面,偏移元件17可在该假想的锥体内枢转。

偏移元件17的远离球体18的另一端部从空气流出开口2伸出一小段,并且在那里可被手动抓住,以便枢转或一般而言以便使得偏移元件17运动。

如果偏移元件17在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中横向于第一缝隙15运动,则该偏移元件使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横向于其缝隙15并且横向于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沿着第一强制引导部33的引导杆运动,所述引导杆贯穿空气偏转元件13并且形成用于空气偏转元件13的线性引导部。如果偏移元件17横向于第二缝隙16运动,那么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同样横向于其第二缝隙16并且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运动。在此,两个引导杆也形成用于空气偏转元件14的线性的强制引导部34。通过使得偏移元件17以横向于第一缝隙15的分量和以横向于第二缝隙16的分量进行运动,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可以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运动,其中,具有横向于两个缝隙15、16之一的分量的运动同时是具有分别在另一个缝隙16、15的纵向方向上的分量的运动。通过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在相互正交的引导杆上的支承,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被如此强制引导,从而它们不能在相同的方向上运动。

如果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位于空气通道2的中央,则它们被空气通道2中的环形间隙包围,通过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必须穿流该环形间隙。如果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中的一个在横向于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的方向上运动,那么在空气偏转元件13、14运动到其中的圆周位置上,在空气偏转元件13、14和空气通道2的内壁部之间的间距变小。同时,空气偏转元件13、14与空气通道2的内壁部之间的间距在相对置的圆周位置处增大。由此,在空气偏转元件13、14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中朝其运动的圆周位置上穿过在空气偏转元件13、14和空气通道2的内壁部之间的间隙的空气量减小,并且在相对置的圆周位置上增大。这同样适用于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其中,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可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是相互正交地运动。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一直运动到贴靠在空气通道2的内壁部上。

通过空气偏转元件13、14横向于穿流方向的运动,使在空气通道2中环绕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流动的空气量能够不同地分布在圆周上。由于空气通道2朝空气流出开口4缩窄,在空气通道2的圆周上的空气量分布影响从空气流出开口4朝一侧倾斜的流出方向。

如果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位于空气通道2的中央,那么它们遮盖空气导引本体11的空气穿通部12,从而没有或仅有很少的空气流过空气穿通部12,这也可以理解为空气穿通部12的封闭。如果空气偏转元件13、14横向于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朝一侧运动,则这些空气偏转元件部分地并且在与空气偏转元件13、14沿其运动的方向相对置的一个圆周区段中通过空气导引本体11释放空气穿通部12。由此,空气也流动通过空气穿通部12,该空气穿通部增强来自空气流出开口4的空气流的侧向偏转。

在以下对图2的描述中,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用于与图1中相一致的元件。在图2中,所述空气排出装置1在水平平面中剖切地示出,也就是说,在与所述空气排出装置1的空气通道2的上侧和下侧平行的平面中剖切地示出。图2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1的空气通道2是矩形管状的并且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空气流入开口3并且在对置的端部上具有空气流出开口4。在从空气流入开口3到空气流出开口4的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上,在空气通道2朝空气流出开口4不仅宽度而且高度都缩窄之前,空气通道2在空气流入开口3处开始首先具有恒定的横截面,然后具有不仅宽度而且高度上的横截面扩宽部,并且随后又具有恒定的横截面。

在具有大横截面的区段中布置有如下空气导引本体11,所述空气导引本体在图2中是具有同样矩形横截面的空心本体。空气导引本体11的横截面小于空气通道2的内横截面,使得沿穿流方向观察,空气导引本体11被空气通道2中的矩形的环形间隙包围。环形间隙沿穿流方向贯穿,从而通过空气流入开口3流入到空气通道2中的空气穿流在空气通道2中包围空气导引本体11的环形间隙并且通过空气流出开口4从空气通道2中流出。在该实施例中,环形间隙在空气导引本体11的两侧上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在顶部和底部上具有相同的高度,但是不一定具有与宽度相同的高度。空气导引本体11利用肋部22固定在空气通道2中。

空气导引本体11的面向空气流入开口3的、横向布置在空气通道2中的后壁23具有水平的、即平行于空气通道2的上侧和下侧延伸的缝隙作为用于滑动件25的引导部24。

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与滑动件25一体式地形成。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具有矩形板的形状,该矩形板小于空气通道2的内横截面并且在该实施例中与空气导引本体11一样高和一样宽。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在空气通道2中被横向于穿流方向布置在空气导引本体11的后壁23的面向空气流入开口3的外侧上。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能够与滑动件25横向地在空气通道2中移动。通过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在空气通道2中包围空气导引本体11的环形间隙在空气导引本体11的一侧上部分地被封闭,或者当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被移动直至贴靠在空气通道2的内侧上时,所述环形间隙被完全封闭。由此,在空气导引本体11的相应的一侧上通过环形间隙的空气流被减小或阻止。因为空气流在空气导引本体11的相对置的一侧上从朝空气流出开口4变窄的空气通道2倾斜地向内转向,所以空气流倾斜地从空气流出开口4流出。如果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与滑动件25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则空气流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地从空气流出开口4流出。

两个连接片26从滑动件25在空气流出开口4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突出,即突出到中空的空气导引本体11的内部空间中。枢转元件28的杆件27围绕枢转轴线29可枢转地支承在连接片26上。枢转轴线29平行于滑动件25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因此也平行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的运动方向或移动方向延伸。

杆件27贯穿空气导引本体11的面向空气流出开口4的前侧30中的开口。在杆件27上,枢转元件28具有把手31,所述把手位于空气排出装置1的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出开口4中。

枢转元件28的杆件27同样贯穿空气导引本体11的后壁23中的一个开口以及贯穿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中的一个开口。

在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的面向空气流入开口3的一侧上布置有如下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该第一空气偏转元件在该实施例中同样是矩形的、横向地布置在空气通道2中的板,该板如空气导引本体11那样高并且略窄,并且该板小于空气通道2的内横截面。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垂直地、也就是说垂直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的运动方向并且横向于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地在空气通道2中可移动地或通常可运动地被引导。

枢转元件28的杆件27的端部接合到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的开口中,从而通过枢转元件28的枢转,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可以向上和向下或者一般地垂直地或者无论如何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的运动方向成角度地横向地在空气通道2中运动。通过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的运动,在空气通道2中包围空气导引本体11的环形间隙在上方或者下方部分地或者完全地被遮盖,从而使得通过环形间隙的空气流在上方或者下方被节流或者阻止,并且相反地,通过环形间隙的空气流在下方或者上方相应地增强。因为空气通道2朝向空气流出开口4变低,所以从空气排出装置1的空气通道2的空气流出开口4中流出的空气流通过使得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向上或向下运动而倾斜地向下或向上偏转。

滑动件25和可枢转地支承在其上的枢转元件28形成如下运动装置32,利用该运动装置,两个空气偏转元件13、14可以在不同的、在该实施例中彼此垂直的运动方向上横向于穿过空气通道2的穿流方向在空气通道2中运动,其中,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与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一起与滑动件25移动,但是第二空气偏转元件14不与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一起与枢转元件28枢转。一般而言,第一空气偏转元件13可垂直于枢转元件28的枢转轴线29的轴向平面运动,其中,该轴向平面是枢转轴线29所处的假想平面。

附图标记列表

1 空气排出装置

2 空气通道

3 空气流入开口

4 空气流出开口

5 第一通道区段

6 第二通道区段

7 第三通道区段

8 挡板

9 内部管件

10 外部管件

11 空气导引本体

12 空气穿通部

13 第一空气偏转元件

14 第二空气偏转元件

15 第一缝隙

16 第二缝隙

17 偏移元件

18 球体

19 球壳

20 接片

21 球窝关节

22 肋部

23 后壁

24 引导部

25 滑动件

26 连接片

27 杆件

28 枢转元件

29 枢转轴线

30 前侧

31 把手

32 运动装置

33 第一强制引导部

34 第二强制引导部。

相关技术
  • 空气排出装置和带有空气排出装置的车辆
  • 用于从型坯排出空气的管路,用于供应和从型坯中排出空气的系统以及利用所述管路和所述系统的无菌模制工艺
技术分类

0612011216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