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管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因其优良的性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钢管桩的长度多数情况下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如此就需要对钢管桩进行连接。

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空心钢管桩,每个钢管桩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法兰盘8,两个钢管桩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紧贴,其中两个相互紧贴的法兰盘8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随后再将两个相邻的法兰盘8之间焊接。当钢管桩的下端埋在地内后,从最上端的钢管桩向两个钢管桩的内部灌浆,从而保证钢管桩的强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两个相邻的钢管桩之间先通过若干螺栓、螺母连接,随后再通过焊接连接,操作步骤繁琐,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中空结构且上下设置的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第一桩体靠近第二桩体的一端设有一圈第一连接环,第二桩体靠近第一桩体的一端设有一圈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相互靠近的一面相互紧贴,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壁开设有一圈过渡槽,过渡槽的内部设有若干连接块,连接块靠近第一连接环的一面固定有连接杆,第一连接环远离第二连接环的一面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每个连接杆均贯穿第二连接环的上端面并穿插进相应的连接孔内,第二桩体的上端铰接有若干与连接块对应的传送板,传送板的一端接触连接块的下表面,另一端朝靠近第二桩体的轴心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需要朝相互连接时,首先将连接杆对准连接孔,随后向靠近第二桩体的方向移动第一桩体,使得连接杆穿过连接孔,直至第一环搭接在第二接环的上表面,随后从第一桩体的上端开口处向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内部灌浆,在此过程中,浆液给予传送板靠近第二桩体轴心的一端冲击力,使得传送板靠近第二桩体轴心的一端向下运动,此时传送板靠近连接块的一端向上运动,传送板推动连接块和连接杆向上运动,如此连接杆穿过连接孔的距离增大,使得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连接的较为紧固;最后在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内灌满浆液,得带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内的浆液凝固即完成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连接,操作步骤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传送板远离连接块的一端朝第二桩体轴心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内部灌浆时,撞击在传送板上的浆液较容易的沿传送板的斜面滑落,从而掉落在第二桩体内部,便于对第二桩体内较为充分的灌满浆液。

优选的,所述传送板远离过渡槽的一端上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浆液能够穿过传送板上的通孔,使得第二桩体内部被灌浆的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套接在第二连接环的外壁且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螺纹连接,连接孔为弧形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向拧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使两者螺纹连接时,连接杆在连接孔内运动;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螺纹连接加固了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的连接,且减少了灌浆时浆液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连接处泄漏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套接有搭接在第一连接环上表面的密封垫,密封垫与连接孔卡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与连接孔卡紧从而对连接孔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减小灌浆时浆液从连接孔处泄漏处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圈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环的一端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孔,支撑板的另一端下表面固定有推动杆,推动杆接触密封垫的上表面,连接杆远离第二桩体的一端与条形孔插接,且连接杆的侧壁上固定有抵触支撑板下表面的抵触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灌浆时传送板推动连接块上升,连接块上升推动连接杆和抵触块上升,抵触块上升从而推动支撑板远离推动杆的一端上升,如此支撑板靠近推动杆的一端带动推动杆向靠近密封垫的方向运动,推动杆推动密封垫向靠近连接孔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密封垫与连接孔卡接;且密封垫与连接孔卡接完成后,推动杆始终抵触密封垫靠近推动杆的一面,加固了密封垫与连接孔的连接,且无需外力推动密封垫与连接孔卡接,较为节省人力资源。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为燕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运动带动支撑板、支撑杆运动时,支撑杆在滑动槽内滑动,而滑动槽为燕尾槽,减小了支撑杆在滑动槽内滑动时,支撑杆脱离滑动槽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长条形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部分浆液能够穿过承接板上的通孔,使得第二桩体内部的灌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连接的较为紧固,且操作步骤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2.加固了密封垫与连接孔的连接,且无需外力推动密封垫与连接孔卡接,较为节省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现两个钢管桩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两个钢管桩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连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桩体;2、第一连接环;21、连接孔;22、连接槽;23、滑动槽;3、第二连接环;31、过渡槽;32、连接块;33、连接杆;4、第二桩体;5、传送组件;51、传送板;511、推动板;512、承接板;52、通孔;6、密封垫;7、连动组件;71、支撑杆;72、支撑板;721、条形孔;73、抵触块;74、推动杆;8、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参照图2,钢管桩连接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中空结构的钢管桩,两个上下设置的钢管桩分别为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4,第二桩体4的下端预埋进地下。第一桩体1的下端设有一圈第一连接环2,第二桩体4的上端设有一圈第二连接环3,第一连接环2和第二连接环3相互靠近的一面相互紧贴。

第二连接环3的内侧壁开设有一圈过渡槽31,过渡槽31的内部均匀设有四个连接块32,每个连接块3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3。第一连接环2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均有设置的连接孔21,每个连接杆33的上端均贯穿第二连接环3的上端面并穿插进相应的连接孔21内。第二桩体4内部设有与连接杆33数量对应的传送组件5,当向钢管桩内部灌浆时,每个传送组件5均推动相应的连接杆33向远离第二桩体4的方向运动,直至连接块32接触过渡槽31的上侧壁。

当需要将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4连接时,将每个连接杆33均对准相应的连接孔21,随后向靠近第二桩体4的方向移动第一桩体1,直至第一连接环2搭接在第二连接环3的上表面,同时控制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4同轴。再向第一桩体1内部灌浆,在灌浆的过程中,传送组件5推动连接杆33向上运动,直至连接块32抵触过渡槽31的上侧壁,如此连接杆33穿过连接孔21的长度较长,使得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4更加不易相互分离。连接块32的直径大于连接杆33的直径,如此连接块32抵触过渡槽31的上侧壁能够减少浆液从连接杆33与第二连接环3的连接处发生泄漏的情况。

传送组件5包括与每个第二桩体4的上端铰接的传送板51,传送板51包括伸入到过渡槽31的内部的推动板511,推动板511的上表面接触连接块32的下表面。传送板51还包括与推动板511一端固定连接的承接板512,承接板512位于第二桩体4内部,且承接板512朝靠近第二桩体4的轴心处逐渐向下倾斜。

当向钢管桩内部灌浆时,浆液冲击承接板512并给予承接板512向下的作用力,承接板512向下运动即可带动推动板511向上运动,如此推动板511推动连接块32向远离第二桩体4的方向运动,连接块32运动即可带动连接杆33向远离第二桩体4的方向运动。如此在灌浆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加强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4连接的作用。

承接板512远离第二桩体4侧壁的一侧壁开设有若干长条形的通孔52,通孔52的长度方向沿承接板512的长度方向设置,如此使得部分浆液能够穿过承接板512上的通孔52,使得第二桩体4内部的灌浆效果较好。

第一连接环2靠近第二连接环3的一面开设有连接槽22,第二连接环3置于连接槽22内部,第二连接环3的外侧壁设有螺纹,连接槽22与第二连接环3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环3上的连接孔21为圆弧形,如此当相向转动第一连接环2和第二连接环3使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螺纹连接时,连接杆33在连接孔21内运动。第二连接环3上设有的螺纹长度与连接孔21的长度一致,如此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相向转动的距离为连接孔21的长度距离。

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螺纹连接加固了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4的连接,同时减小了灌浆时,浆液从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的连接处发生泄漏的情况。

第一连接环2的上表面搭接有四个密封垫6,密封垫6的形状大小与连接孔21的形状大小相同。每个连接杆33均穿插过相应的一个密封垫6。当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螺纹连接后,连接杆33带动密封垫6运动至相应连接孔21的正上方;此时向靠近连接孔21的方向按压密封垫6,密封垫6卡接进入连接孔21内,此时密封垫6对连接孔21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能够减小浆液从连接孔21处泄漏情况的发生。

参照图2和图3,每个连接杆33上均连接有一个连动组件7。当连接杆33向上运动,连接杆33通过连动组件7推动密封垫6向靠近连接孔21的方向运动,使得密封垫6与连接孔21卡紧,如此无需人力推动密封垫6,较为省时省力。

第一连接环2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圈滑动槽23,连动组件7包括与滑动槽23滑动连接的支撑杆71,支撑杆71竖直向上设置。支撑杆71的上端铰接有支撑板72,支撑板72的上表面开设有条形孔721,连接杆33的上端穿插进条形孔721。连接杆33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抵触块73,抵触块73抵触支撑板72的下表面。支撑板72远离连接杆33的一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杆74,推动杆74靠近第一连接环2的一端抵触密封垫6的上表面。

连接杆33上升时,连接杆33带动抵触块73向远离第二桩体4的方向运动,抵触块73推动支撑板72远离推动杆74的一端上升,如此支撑板72远离抵触块73的一端下降从而带动推动杆74下降,推动杆74下降即可推动密封垫6向靠近连接孔21的方向运动,直至密封垫6卡接进入连接孔21内。且密封垫6卡接进入连接孔21后,推动杆74抵触密封垫6的上表面。使得密封垫6不易脱离连接孔21。在抵触块73推动支撑板72上升的过程中,连接杆33在条形孔721内运动,如此保证抵触块73能够正常的推动支撑板72上升。

滑动槽23为燕尾槽,支撑杆71的下端为燕尾形,如此在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相对转动时,支撑杆71在滑动槽23内滑动不易脱离滑动槽23。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4连接时,将连接杆33对准连接孔21,并向靠近第二桩体4的方向移动第一桩体1;控制连接杆33依次穿过连接孔21、密封垫6,随后在连接杆33上螺纹连接抵触块73,再向靠近连接杆33的方向拉动支撑杆71,使支撑杆71在滑动槽23内滑动,随后将条形孔721对准连接杆33,向下按压支撑板72,使得连接杆33穿插进条形孔721内。

随后转动第一桩体1,使得第一桩体1带动第一连接环2转动,使得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螺纹连接,此时连接杆33相对连接孔21运动,同时连接杆33拉动支撑板72、支撑杆71沿滑动槽23运动;当第一连接环2与第二连接环3螺纹紧固连接后,密封垫6在连接杆33的拉动下对准连接孔21。

此时从第一桩体1的上端向两个钢管桩内灌浆,浆液给予承接板512向下的冲击力使得推动板511上升,推动板511上升则推动连接块32和连接杆33向上运动。连接杆33向上运动则通过支撑板72带动推动杆74向下运动,推动杆74向下运动则推动密封垫6卡接进入连接孔21内部。当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4内的均灌浆完成后,即完成两个钢管桩的连接。如此两个钢管桩的强度较高且相互之间连接的较为紧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连接稳定的钢管桩连接结构
  • 一种复合钢管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90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