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血液或骨髓等体液进行离心分离之后根据比重差依次进行分离的装置,更加详细地,涉及如下的体液分离装置,即,当注入并供给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或骨髓等离心分离对象物时,可通过从根本上阻断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来从根本上防止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体液受到污染,在离心分离后将分离空间的真空气氛转换为大气压气氛的工作可使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最小化并可以简单且快速地进行操作。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体液是指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内的液体。其中血液(blood)大体上可分为作为固体成分的血球和作为液体成分的血浆。血球由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形成,血浆主要由水分形成,其中包含维持生命所必要的血液凝固因子和电解质等。

这种血液作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出于各种医学目的,广泛利用通过分离血液来提取特定成分的工序,其中,可通过利用离心机的血液离心分离工序和利用特定组合物的工序来以治疗目的分离出所需成分。

在通过离心分离方式分离血液的工序中,以规定速度使血液旋转来利用组成血液的各个成分的重量差进行层间分离,在离心分离血液的情况下,由最重的红血球形成下层,从上述下层沿着高度方向朝向上部按白血球、血浆、血清顺序形成分离层。

血液中富含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的血小板存在于血浆,这种血浆被分为富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t rich Plasma)层及贫血小板血浆(PPP,Platelet poorplasma)层。

另一方面,在被分离的血浆层中,被称之为PRP的作为富含血小板血浆的浓缩血小板相对位于被分离的血浆层的下部,并包含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ETA1)、冯·埃布纳腺蛋白质(VEGP)等生长因子,根据论文等材料中所揭示,上述富血小板血浆尤其在皮肤病和伤口治愈方面获得良好效果。

并且,在被分离的血浆层中,被称之为PPP的作为血小板贫乏的血浆的贫血小板血浆被用作自体血液填充剂或自体血浆衍生化妆品。

其中,浓缩血小板仅达到被收集的血液的约1%左右,且因粘度高而附着于红血球,因而难以收集。若将浓缩血小板直接植入于疼痛部位,尤其膝盖内侧、韧带、肌肉等,则通过刺激周围的干细胞来起到有助于生成细胞的作用,因而以治疗目的来使用,但由于其数量少、且附着于红血球,因而难以收集,并且若红血球进入人体,则引起相当大的疼痛,由此还可能引起炎症,因此专注于收集除红血球之外的浓缩血小板的技术。

但是,在以往从血液中提取血小板等特定成分的提取过程非常繁琐且不方便。

即,为了提取浓缩血小板,包括经过第一次及第二次离心分离过程来进行浓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在将血液注入于具有上部、下部液体室的第一次分离容器的下部液体室内之后,对注入有血液的第一次分离容器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并将在第一次离心分离过程中分离的白血球及血沉棕黄(Buffy coat)层推向上部液体室来使其移动。

接着,将上部液体室的白血球及血沉棕黄层向第二次分离容器侧移送,并重新进行第二次离心分离并浓缩来进行提取浓缩血小板的过程。

此时,不仅在将第一次离心分离的血液的分离层移送到第二次分离容器侧的过程中发生损失,而且发生第一次及第二次离心分离工作繁琐且工作时间长的问题。

并且,以往由于对血液特定成分进行离心分离的过程消耗时间长,因而具有在直接从对象患者收集血液来离心分离出浓缩血小板等特定成分之后,难以快速且安全地直接向对象患者注入被分离的特定成分的问题。

专利文献1:KR10-1170028B1

专利文献1由本发明的申请人申请并注册,其公开了可在不会使收集到的血液露出于大气中的情况下进行两次离心分离的分离装置。

但是,为了利用这种以往的血液分离装置来分离浓缩血小板,在将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注入于试剂盒内部的过程中,需要在完全开放形成于试剂盒外部面的开口部的状态下进行,并且在注入血液之后需要利用额外的密封件以可分离的方式对开口部进行密封处理,因而当注入血液时空气通过完全开放的开口部大量流入,从而与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血液相接触,由此可能使血液受到污染。

并且,在注入血液之后,将具有用于密封开放的开口部的密封材料的带捆扎并固定于试剂盒的外周面的额外的捆扎工作非常繁琐,并且由于被捆扎固定的带在离心机中从试剂盒分解,因而在离心分离过程中造成试剂盒内的血液向外部流出的致命问题。

并且,在第一次离心分离及第二次离心分离之后为了从试剂盒内部向试剂盒的外部顺畅地排出经过离心分离的成分,需要解开被捆扎固定的带来完全开放开口部以使真空气氛的试剂盒内部气氛转换为大气压状态,由于空气通过完全开放的开口部大量流入,引起经过离心分离的成分的污染,这成为降低被收集的分离成分的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体液分离装置,即,当注入并供给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时,可通过从根本上阻断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来从根本上防止离心分离对象物受到污染,在离心分离后将分离空间的真空气氛转换为大气压气氛的工作可使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最小化并可以简单且快速地进行操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来明确地理解未涉及到的其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方案,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实施例提供体液分离装置,上述体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帽,在主体的中心具有弹性体;第一圆筒外壳,一端与上述第一密封帽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第一连接孔的内部隔板;中心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的中心隔板,用于填充体液;第二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密封帽,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以及控制部,包括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上述第一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一端,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孔侧延伸规定长度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一连接孔,上述第二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另一端,朝向上述第二连接孔侧延伸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二连接孔,通过上述第一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一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第二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二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在贯通形成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及中心圆筒外壳中的一个外壳的外部面的贯通口设置以难以向外部脱离的方式压入的压入体,从而在离心分离之前,可使收集到上述体液的注射器的注射针经过上述压入体来向由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阻断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而形成的离心分离空间注入体液。

更加优选地,用于形成上述贯通口的外壳的外部面可包括盖部件,上述盖部件贯通形成露出孔来固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面,以覆盖并固定上述压入体的端部的同时使上述压入体的端部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

优选地,上述第二密封帽可包括:第二外裙部,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第二内裙部,以与上述第二外裙部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朝向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侧延伸,以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开放的另一端进入的环形凹槽;以及一体型挡板,封闭上述第二内裙部的开放的端部并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

优选地,上述第二密封帽可包括:第二外裙部,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第二内裙部,以与上述第二外裙部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朝向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侧延伸,以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开放的另一端进入的环形凹槽;以及移动型挡板,以能够沿着上述第二内裙部的内部面螺纹移动的方式螺纹结合,封闭上述第二内裙部的开放的端部并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

更加优选地,可在上述第二内裙部组装以借助密封用O型圈部件来与上述移动型挡板接触的方式螺纹组装的辅助挡板。

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提供体液分离装置,上述体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帽,在主体的中心具有弹性体;第一圆筒外壳,一端与上述第一密封帽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第一连接孔的内部隔板;中心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的中心隔板,用于填充体液;第二圆筒外壳,一端以能够相互螺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盖连接部,在从一端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的中空圆筒体的内部面延伸的内部隔板形成至少一个贯通孔;第三密封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盖连接部的另一端相结合,以选择性地开闭上述贯通孔;过滤部,配置于上述内部隔板上,用于对通过在分离上述第三密封帽时被开放的贯通孔流入的体液中所包含的异物进行过滤;以及控制部,包括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上述第一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一端,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孔侧延伸规定长度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一连接孔,上述第二止挡杆的结合端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的另一端,朝向上述第二连接孔侧延伸的自由端用于开闭上述第二连接孔,通过上述第一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一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第二止挡杆相互选择性地连接或阻断上述第二空间和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上述第三密封帽可包括规定长度的密封杆,上述密封杆对应插入于从形成上述贯通孔的内部隔板的外部面延伸规定长度的中空管的内部来密封上述贯通孔。

更加优选地,上述第三密封帽可包括高度相对小于上述密封杆的高度的结合管,上述结合管在上述密封杆的外侧形成与上述中空管的外部面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

优选地,上述过滤部可包括:弹性板,以覆盖上述贯通孔的方式接合并固定于上述内部隔板的上部面;以及半球形过滤体,以与上述弹性板接合为一体的方式在外侧边缘设置凸缘部来借助上述弹性板与内部隔板相互设置为一体。

更加优选地,与上述贯通孔相对应的弹性板可包括以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割的狭缝。

优选地,上述体液分离装置可包括:配置部,在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及中心圆筒外壳中的一个外壳的外部面以规定深度凹陷而成;以及工作体,组装于上述配置部,以在上述配置部的底面形成与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相连接的连通口,在离心分离后,将由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阻断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而形成的离心分离空间从真空气氛转换为大气压状态。

更加优选地,上述工作体可包括:螺纹体,具有规定长度,与上述配置部螺纹结合;以及圆锥体,设置于上述螺纹体的前端,以向上述配置部的底面传递外力来贯通形成上述连通口。

更加优选地,上述工作体可包括:螺纹体,具有规定长度,与上述配置部螺纹结合;以及圆锥体,设置于上述螺纹体的前端,以与预先贯通形成在上述配置部的底面的连通口相接触或隔开来选择性地开闭上述连通口。

优选地,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可包括:第一插入杆及第二插入杆,各个一端对应插入于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分别对应组装于形成在上述中心隔板的止挡架部的固定孔;以及环形的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形成于上述第一插入杆及第二插入杆与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边界区域,以与上述止挡架部的固定孔相接触来被卡止。

更加优选地,上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可包括主体的一部分通过切割而相向的一对平面部,以分别对应组装于上述止挡架部的固定孔来相互重叠并在与上述固定孔的端面相同的端面上合形,一侧平面部可包括以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突出而成的多个卡止部,剩余的另一侧平面部可包括通过与上述卡止部卡止来发生卡止力的多个被卡止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当向离心分离空间注入并供给通过注射器收集的血液或骨髓等体液时,可通过从根本上阻断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来从根本上防止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体液受到污染,在离心分离后将分离空间的真空气氛转换为大气压气氛的工作可使外部空气的内部流入最小化并可以简单且快速地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1b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为从一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侧视图。

图2b为沿着图2a的A-A线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图3a为从另一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3b为沿着图2a的B-B线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图4a至图4c为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第二圆筒外壳的多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a及图5b为示出共同适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控制部的详图。

图6为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压入体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共同适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工作体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8a至图8f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9a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9b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为从一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侧视图。

图10b为沿着图10a的C-C线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图11a为从另一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11b为沿着图11a的D-D线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开闭用密封部的放大图。

图13a至图13f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第一密封帽

120:第一圆筒外壳

130:中心圆筒外壳

140:第二圆筒外壳

150:第二密封帽

150a:盖连接部

160:控制部

171:压入体

181:工作体

190a:第三密封帽

190b:过滤部

S:离心分离空间

S1:第一空间

S2:第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可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在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的过程中,在判断为与相关公知功能或结构有关的具体说明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在整个附图中,对于起到类似的功能及作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加性地,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提出一个部分与另一部分“相连接”时,包括“直接相连接”的情况和两者中间存在其他部件的“间接连接”的情况。并且,当提出一个部分“包括”另一结构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的相反记载,并不意味着排除其他结构要素,而是还可包括其他结构要素。

如图1a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100可包括第一密封帽110及第二密封帽150、第一圆筒外壳120及第二圆筒外壳140、中心圆筒外壳130及控制部160,以通过利用离心机对血液等体液依次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工序及第二次离心分离工序并根据比重差异多层分离作为体液的血液中所含有的成分后最终可以仅取舍选择特定成分。

在上述第一密封帽110中,在主体的中心上部面的以规定深度凹陷而成的底面贯通形成中心孔113,在上述中心孔设置由橡胶材料等材质形成的弹性体115,从而通过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开口的一端相结合来进行密封。

如图1b、图2b及图3b所示,这种第一密封帽110可由通过在上述中心孔插入配置上述弹性体来组装的盖部件形成,上述盖部件包括:第一外裙部111,朝向上述第一圆筒外壳侧延伸,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11a;以及第一内裙部112,以长度相对短于第一外裙部111的长度延伸,使得上述弹性体在底面形成弹性组装的中心孔113。

上述弹性体115可包括:第一弹性体116,在外部面凹陷形成组装槽116a,以弹性卡止于上述中心孔113;以及第二弹性体117,其外径相对大于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外径,从而在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的开口的一端内周面以压入的方式密封组装外部面。

此时,优选地,上述组装槽116a形成在上述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的边界区域,从而与上述第一内裙部的端部相接触来增加上述弹性体的密封力,优选地,在上述第二弹性体117的外部面以紧贴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开口的一端的内部面的方式突出形成环形压纹部117a来在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相结合时增加密封力。

并且,优选地,上述第二弹性体117的外径相对大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内径,以强行压入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的开口的一端内周面。

如图1b、图2b及图3b所示,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可由中空形圆筒部件形成,上述中空形圆筒部件在开放的一端外周面形成外螺纹部121a来与上述第一密封帽螺纹结合,以与形成在上述第一密封帽的第一外裙部111的内螺纹部111a螺纹结合。

在这种第一圆筒外壳120设置有在主体的中心贯通形成第一连接孔125的内部隔板122,上述内部隔板可由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的内部面朝向半径方向延伸的大致呈圆板状的板体形成。

优选地,上述第一连接孔125形成于从上述内部隔板的中心朝向第一密封帽侧以规定高度延伸的中空圆筒体126。

此时,形成上述第一连接孔125的中空圆筒体126形成于外径朝向上述第一密封帽侧逐渐变小的圆锥形端面上的内部隔板的顶点。

在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的开放的另一端外部面可包括可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螺纹结合的另一外螺纹部121b。

由此,上述第一密封帽110和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相互以螺纹结合方式组装,若上述第一连接孔通过使设置于上述控制部的第一止挡杆插入来阻断连接通道,则在上述第一密封帽与第一圆筒外壳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1,上述第一空间的内部体积根据上述第一密封帽110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之间的相互的螺纹移动来增加或缩小。

如图1b、图2b及图3b所示,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为如下的中空圆筒形部件,即,在作为开放的一端的附图中的上部端形成内螺纹部131a来以可使上述第一圆筒外壳螺纹移动的方式组装,以与形成于作为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的另一端的下端外部面的外螺纹部121b螺纹结合。

这种中心圆筒外壳130在主体的内部设置贯通形成至少一个连通孔135的中心隔板132来填充规定量的血液,以能够对通过注射器10收集的血液等体液进行离心分离。

此时,优选地,在上述第一圆筒外壳与中心圆筒外壳之间的螺纹结合部位附近设置密封用O型圈部件133a,以在对血液等体液进行离心分离时防止内容物向外部流出。

并且,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的中心隔板可包括止挡架部136,以能够组装并设置上述控制部160的第一止挡杆161及第二止挡杆162。

如图1b、图2b及图3b所示,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在作为开放的一端的上端外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41a,以与形成在作为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的开放的另一端的附图中的下端外周面的外螺纹部131b螺纹结合,从而以能够相对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螺纹移动的方式组装。

在这种第二圆筒外壳140的内部中,以与上述第一连接孔配置在相同的垂直轴上的方式在主体的内部设置第二连接孔145,上述第二连接孔145通过设置于上述控制部160的第二止挡杆162被选择性地阻断或开放来开闭连接通道。

上述第二连接孔145由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面朝向中心侧沿着上端面延伸的颈部142形成,因而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因上述颈部142而呈在主体的中心贯通形成第二连接孔的沙漏形态。

并且,优选地,在形成上述颈部的第二圆筒外壳的外部面设置多个加强筋149,以能够加强内径、外径变小的颈部。

此时,优选地,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与中心圆筒外壳之间的螺纹结合部位附近设置另一个密封用O型圈部件133b,以在对血液等体液进行离心分离时可防止内容物向外部流出。

由此,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的两端分别与具有第一连接孔125的第一圆筒外壳120和具有第二连接孔的第二圆筒外壳螺纹结合,在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的内部配置有以相反方向具有第一止挡杆161及第二止挡杆162的控制部160,若通过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同时阻断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来封闭连接通道,则形成用于注入并填充血液等体液的离心分离空间S。

如图1b、图2b及图3b所示,上述第二密封帽150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51a,使得形成在作为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开放的另一端的附图中的下端外周面的外螺纹部141b与作为开放的一端的上端螺纹结合,从而以螺纹结合方式螺纹组装,以能够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相互螺纹移动。

这种第二密封帽150可包括:第二外裙部151,以与形成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的方式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51a;第二内裙部152,以与上述第二外裙部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朝向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侧延伸,以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开放的另一端进入的环形凹槽;以及一体型挡板154,中心部突出而成,以从上述第二内裙部152的开放的端部延伸来封闭上述端部并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

此时,优选地,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与第二密封帽之间的螺纹结合部位附近设置另一个密封用O型圈部件153,以在对血液等体液进行离心分离时防止内容物向外部流出。

由此,在通过第二止挡杆阻断形成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第二连接孔来封闭连接通道的状态下使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的第二密封帽螺纹移动时,形成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与第二密封帽之间的第二空间S2的内部体积可根据与第二密封帽一同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或后退的一体型挡板154的位置通过适当的改变来调节。

其中,如图4a所示,以在上述第二密封帽150中上述第二内裙部152、第二外裙部151及一体型挡板154相互连接为一体而成来示出并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4b所示,上述第二密封帽150可包括:第二外裙部151,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51a,以与形成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第二内裙部152,以与上述第二外裙部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朝向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侧延伸,以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开放的另一端进入的环形凹槽;以及移动型挡板154a,在外周面形成与形成在上述第二内裙部152的内部面的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来封闭上述第二内裙部的开放的端部并沿着上述第二内裙部单独螺纹移动,并且与上述第二密封帽一同进入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

在此情况下,在通过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螺纹结合的第二密封帽的螺纹移动来第一次调节形成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与第二密封帽之间的第二空间S2的内部体积之后,通过使上述移动型挡板154a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或后退来第二次更为准确地调节第二空间S2的内部体积。

此时,在与上述移动型挡板154a螺纹结合的第二内裙部152组装辅助挡板154b,上述辅助挡板154b以借助至少一个密封用O型圈部件154c来与上述移动型挡板接触的方式在外周面形成外螺纹部来沿着上述第二内裙部独立地螺纹移动,由此,通过第二次调节位置的上述移动型挡板与第二内裙部之间的螺纹结合部位在离心分离时防止储存于离心分离空间内的血液等体液泄漏。

优选地,分别在上述移动型挡板和上述辅助挡板的各个外部面设置单独的把手,使得使用人员容易进行旋转操作。

并且,如图4a及图4b所示,以上述第二密封帽150具有一体组装于进入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内部的第二内裙部的开放的端部的一体型挡板或可以螺纹移动的移动型挡板来示出并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4c所示,具有以与形成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另一端外周面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的方式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51a的第二外裙部151,包括以封闭上述第二外裙部的开放的端部的方式延伸为一体的底板154d,可在上述底板的内部面包括以可扩大体积的方式凹陷而成的凹槽。

如图5a及图5b所示,上述控制部160可包括从设置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的中心隔板132朝向第一连接孔125和第二连接孔侧145沿着相反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第一止挡杆161及第二止挡杆162。

这种第一止挡杆161及第二止挡杆162在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相对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移动时,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或开放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来在上述第一密封帽110与第一圆筒外壳120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1或在上述第二密封帽150与第二圆筒外壳140之间形成第二空间S2,并在与上述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之间相应的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形成离心分离空间,从而与离心分离工序相应地选择性地以连通的方式连接它们之间或阻断连接通道。

并且,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的中心隔板132可包括止挡架部136,以能够组装并设置贯通形成用于使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的各个端部扣入组装的固定孔136a,以能够通过对应插入上述第一止挡杆161及第二止挡杆162的各个端部来相对于水平的中心隔板垂直地固定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的位置。

如图5a及图5b所示,上述第一止挡杆161及第二止挡杆162具有各个一端对应插入于上述第一连接孔125及第二连接孔145的第一插入杆161a及第二插入杆162a,可包括从上述第一插入杆及第二插入杆的各个另一端延伸规定长度来分别对应组装于上述止挡架部136的固定孔136a的第一固定杆161b及第二固定杆162b。

在上述第一插入杆161a及第二插入杆162a与第一固定杆161b及第二固定杆162b之间的边界区域形成环形的第一凸台161c及第二凸台162c,以与上述止挡架部的固定孔136a相接触来被卡止并控制上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的插入深度。

以上述环形第一凸台161c及第二凸台162c以一体型设置于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的长度中间的上述第一插入杆及第二插入杆与上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之间的边界部位来示出并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可由包括与形成在上述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的长度中间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的环形部件。

并且,第一固定杆161b及第二固定杆162b可分别包括作为主体一部分的一半切割形成来相向的平面部,以分别对应组装于上述止挡架部136的固定孔136a来相互重叠并以与上述固定孔的端面形状相同的端面形状合形。

此时,在上述固定孔呈圆形孔形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可分别呈半圆端面形状来在上述固定孔内以圆形杆形态合形并插入固定,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的端面形状可根据上述固定孔的形态变更。

在上述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中相向的一对平面部中的一侧平面部包括以留有规定间隔的方式突出而成的多个卡止部163a,在剩余的另一侧平面部可包括通过与上述卡止部之间的卡止来发生卡止力的被卡止部163b。

其中,上述卡止部163a和被卡止部163b可由相向的上端面形状的凸台形成或由凹陷而成的卡止槽和在此卡止配置的卡定部形成。

此时,优选地,上述卡止部配置于相邻的被卡止部之间来发生卡止力,从而防止在上述止挡架部的固定孔内重叠并合形的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的相向的平面部之间发生滑移现象。

由此,分别插入于上述止挡架部136的固定孔来相互重叠的第一固定杆161b及第二固定杆162b以变更上述卡止部与被卡止部之间的卡止位置的方式调节固定孔中的插入深度,从而使组装于上述止挡架部的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的总长度延伸或恢复为原状态。

并且,上述第二止挡杆的端部形成外径相对大于上述第二固定杆162b的外径的插入部162d来对应插入于第二连接孔。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及中心圆筒外壳中的一个外壳的外部面包括以规定大小的内径贯通形成的贯通口172,以能够在利用注射器的注射针从患者的身体收集所要离心分离的规定量的血液之后,向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注入所收集的血液等体液来供给,上述贯通口172可包括以难以向外部脱离的方式压入组装的压入体171。

上述压入体171由具有弹性恢复力的橡胶材料形成,以允许插入上述注射针并阻断外气流入内部,优选地,由外部面压接在从上述贯通口朝向外壳的内部延伸规定长度的中空延伸部的内部面的圆筒部件形成。

优选地,在由上述圆筒部件形成的压入体171的外部面突出形成压纹部171a,以能够提高与上述贯通口的中空延伸部的内部面的紧贴力。

并且,如图6所示,用于形成上述贯通口172的外壳的外部面可包括盖部件173,上述盖部件173贯通形成露出孔173a来固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面,以覆盖并固定上述压入体的端部的同时使上述压入体171的端部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

此时,以压入上述压入体171的贯通口172形成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来示出并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可选择性地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相结合的中心圆筒外壳130或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相结合的第二圆筒外壳140。

由此,用于收集血液等体液的注射器的注射针通过借助上述盖部件的露出孔露出的压入体的端部面插入,从而向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注入血液来供给并填充于离心分离空间,当通过注射器注入血液时,优选地,在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开放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离心分离空间。

并且,在从压入体拔出上述注射针之后,借助由橡胶材料形成的压入体的弹性恢复力以原状态密封注射针的贯通痕迹,从而安全且自然地阻断外气流入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

并且,如图2b及图7所示,上述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及中心圆筒外壳中的一个外壳的外部面包括向内侧以规定深度凹陷而成的配置部182,可包括工作体181,上述工作体181组装于上述配置部182的内部来形成与相应的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并连接的连通口182a。

通过组装于上述配置部的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开放形成与外气连通的连通口,从而当利用贯通上述压入体的注射器的注射针向上述离心分离空间强行注入血液等离心分离对象物时,可使上述离心分离空间与外气相连通来在内部压力没有上升的情况下进行注入工作。

并且,若利用上述注射器的注射针来进行的注入工作结束,则在通过上述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密封连通口之后进行离心分离工作。

并且,通过上述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开放形成与外气连通的连通口,从而在血液等体液B1的离心分离后,使由第一止挡杆及第二止挡杆阻断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而形成的离心分离空间S与外气相连通,使得经过离心分离的血液向外部排出。

上述工作体181包括在外周面形成与形成在上述配置部的内部面的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并在进行正向或逆向旋转操作时螺纹移动的规定长度的螺纹体,上述螺纹体的前端可包括向上述配置部的封闭面传递在进行旋转操作时所发生的外力来强制性地贯通形成上述连通口182a的圆锥体181a。

并且,上述螺纹体的前端可包括通过与预先贯通形成在上述配置部的封闭面的连通口182a相接触或隔开来选择性地开闭连通口的圆锥体181a。

此时,设置于上述工作体的前端的圆锥体181a由硬度相对小于上述外壳的硬度的材质形成,优选地,其外径相对大于开口的连通口的内径,以能够通过由在正向或逆向旋转操作时螺纹移动的螺纹体而引起的外力来灵活地封闭开口的连通口182a。

相反,在因未形成上述连通口而通过螺纹移动的工作体的圆锥体来开放连通口的情况下,上述圆锥体可由硬度相对高于外壳的硬度的材质形成或经过涂敷处理。

上述工作体181的外侧端包括外径相对大于上述工作体的外径的头部183,以易于对与上述配置部的内螺纹部螺纹结合的螺纹体进行旋转操作,与上述头部相对应的外壳的外部面可包括密封用O型圈184。

由此,若通过上述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借助击打体在配置部的底面贯通形成上述连通口或开放预先贯通形成于上述配置部的底面的连通口,则形成于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空间的离心分离空间简单且快速地与外部相连通并转换为大气压状态,因而可灵活地执行在离心分离之前向离心分离空间注入血液等体液的工作和在离心分离之后向外部排出经过离心分离的血液中的特定成分的工作。

并且,通过上述工作体的旋转操作,将击打体对应插入于贯通形成于上述配置部的封闭面的连通口来阻断连接通道,从而将上述离心分离空间转换为真空气氛而不存在第二次离心分离时体液通过连通口向外部流出的隐患。

对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100分2次对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在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的第一连接孔125和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的第二连接孔145开放的状态下,收集到注射器10内部的体液B1通过经由设置于第一圆筒外壳120的外部面的压入体171强制进入的注射针12被注入并以规定量填充。

上述离心分离空间S借助通过上述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开放的连通口与外气相连通,从而灵活地进行利用注射针的注入工作。

其中,以利用上述注射器注入作为体液的血液的工作以及在注入血液之后还维持开放上述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的状态来示出并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完成注入工作之后,通过相对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130进行旋转的第一圆筒外壳120的螺纹移动,设置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内部中心的控制部的第一止挡杆161的第一插入杆161a对应插入于第一连接孔125来封闭第一连接孔125。

并且,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第二连接孔145被开放,从而使离心分离空间S与第二空间S2相连通的状态下,利用离心机对上述体液B1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

若完成第一次离心分离,则如图8b所示,作为经过离心分离的血液的体液中所包含的血球成分C和血浆成分P因比重差异而向上下方向分离,因比重差异而向上下方向分离并层叠的血球成分C与血浆成分P之间的边界层根据离心分离的量而形成于第二连接孔145或其上部侧或下部侧。

此时,由于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中空圆筒外壳、第一密封帽及第二密封帽由透明材质形成,因而由第一次离心分离的血球成分和血浆成分形成的分离层根据向外部露出的颜色而通过肉眼来被区分。

在此状态下,如图8c所示,工作人员使规定量的下部侧第二密封帽150相对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朝向正向或逆向螺纹移动,从而通过手工将上述第二密封帽的位置相对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进行细致的调节,使得上述血球成分C与血浆成分P之间的边界层位于上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或下端。

接着,如图8d所示,在上述第二连接孔145被第二止挡杆的第二插入杆所封闭的状态下,由于形成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与第二密封帽之间的第二空间内仅残留作为分离去除对象物的血球成分C,因而通过从第二圆筒外壳分解第二密封帽150的工作来仅分离并去除经过离心分离的血球成分。

由此,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离心分离空间S内仅残留血浆成分P,上述第二空间S2因血球成分C被分离并去除而空出。

在此状态下,如图8e所示,若反转180度来使上述第一密封帽和第一圆筒外壳成为下部部件且使上述第二密封帽和第二圆筒外壳成为上部部件,则第一次离心分离后残留的血浆成分P通过开放的第一连接孔向第一空间S1移动。

此时,作为第二次离心分离对象物的血浆成分P的总体积可与上述第一空间S1的总体积相同或不同,工作人员为了通过第一密封帽的旋转操作来对作为第二次离心分离后的最终结果物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的浓缩度进行调节,适当地增加或减少第一空间的总体积。

此时,作为第二次离心分离的血小板浓缩血浆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和作为血小板贫乏的血浆的贫血小板血浆层P2通过由透明材质形成的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中空圆筒外壳、第一密封帽及第二密封帽以肉眼来被分离区分。

接着,如图8f所示,作为比重相对轻的血小板贫乏的血浆的贫血小板血浆层P2位于作为上层的离心分离空间S,作为比重重的血小板浓缩血浆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位于作为下层的第一空间S1。

在此状态下,若使第一圆筒外壳相对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进行旋转来借助第一止挡杆的第一插入杆封闭上述第一连接孔125,则以使仅残留作为形成于上述第一圆筒外壳与第一密封帽之间的第一空间S1的分离对象物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的方式进行隔离来实施第二次分离。

利用通过第一密封帽110的弹性体115插入的另外注射器的注射针向外部提取并回收作为最终离心分离对象物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由此结束对作为体液的血液的离心分离工作。

如图9a至图1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100a可包括第一密封帽110及第三密封帽190a、第一圆筒外壳120及第二圆筒外壳140、中心圆筒外壳130、盖连接部150a,控制部160及过滤部190b,以通过利用离心机对骨髓等体液依次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工序及第二次离心分离工序并根据比重差异多层分离作为体液的骨髓中所含有的成分后最终可以仅取舍选择特定成分。

其中,上述第一密封帽、第一圆筒外壳120及第二圆筒外壳140、中心圆筒外壳130及控制部160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而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下述中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9b、图10b及图11b所示,上述盖连接部150a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51a,使得形成在作为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的开放的另一端的附图中的下端外周面的外螺纹部141b与作为开放的一端的上端螺纹结合,从而以螺纹结合方式螺纹组装,以能够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相互螺纹移动。

这种盖连接部150a包括:中空圆筒体151b,以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的方式在一端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151a;以及内部隔板155,从上述中空圆筒体的主体的内部面延伸,在上述内部隔板155的中心形成至少一个贯通孔156。

上述第三密封帽190a为以可拆装的方式与作为上述盖连接部的另一端的下端相结合的盖部件,用于选择性地开闭贯通形成在设置于上述盖连接部150a的中空圆筒体151b的内部隔板155的贯通孔156。

这种盖部件192的主体的上部面中心可包括规定长度的密封杆192b,以对应插入于从作为形成上述贯通孔的内部隔板的外部面的下部面延伸规定长度的中空管155b的内部来密封上述贯通孔156。

其中,上述密封杆192b可由杆部件形成,上述杆部件的外径的大小与上述贯通孔的内径的大小大致相同,上述杆部件从作为与上述内部隔板相对应的第三密封帽的一侧面的附图中的上部面延伸规定高度。

并且,上述第三密封帽190a的盖部件192在上述密封杆的外侧形成规定高度的结合管192a,上述结合管192a以与形成于上述中空管的外部面的外螺纹部155c螺纹结合的方式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上述结合管192a的高度相对小于上述密封杆192b的高度。

作为上述盖连接部150a的另一端的下端包括朝向下部延伸的内部延伸部151c,这种内部延伸部通过与从上述第三密封帽190a的盖部件的外侧边缘朝向上述盖连接部向上延伸规定高度的外部弯曲部相接触来发生紧贴力。

并且,优选地,在上述内部延伸部的外部面或上述外部弯曲部的内部面以凹陷的方式形成可配置至少一个密封用O型圈部件195的配置部。

此时,上述内部延伸部151c的外径相对小于上述盖部件192的内径,从而当上述盖连接部150a与第三密封帽190a相结合时,上述外部弯曲部的外部面与上述盖连接部的中空圆筒体外部面相一致。

由此,设置于上述盖连接部的中空圆筒体内部的内部隔板的贯通孔被密封杆所密封处理,当上述第三密封帽与盖连接部之间通过设置于上述密封杆外侧的结合管的内螺纹部与从上述内部隔板延伸的中空管的外螺纹部之间的螺纹结合来组装时,上述密封杆对应插入于上述内部隔板的贯通孔。

并且,当在分离上述第三密封帽之后利用注射针被分离的注射器向离心分离空间注入骨髓等体液时,形成于上述中空管的外部面的外螺纹部与形成于上述注射器20的注入口的内螺纹部相结合。

上述过滤部190b配置在设置于上述盖连接部150a的内部隔板155上,用于对通过在从上述盖连接部分离第三密封帽190a时被开放的贯通孔156向形成在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与盖连接部150a之间的第二空间S2内部流入的体液中所包含的异物进行过滤。

此时,在上述体液为骨髓的情况下,通过上述过滤部过滤的异物可能是在收集骨髓时被包含的骨块。

这种过滤部190b可包括:弹性板193,以覆盖上述贯通孔156的方式借助焊接剂等结合材料接合并固定在上述内部隔板155的上部面;以及半球形过滤体191,在外侧边缘设置有与上述弹性板接合为一体的凸缘部191a来借助上述弹性板与内部隔板相互设置为一体。

此时,上述半球形过滤体191在半球端面形状的外部面贯通形成多个规定大小的过滤孔,从而在上述过滤孔中对通过与形成上述贯通孔的中空管相结合的注射器20的注入口22注入于第二空间的体液B2中粒子大小相对大的骨块等异物进行过滤并捕集,并向第二空间仅注入作为分离对象物的骨髓等体液。

上述弹性板193可由垫板形成,上述垫板由厚度薄的硅材质形成,与上述贯通孔156相对应的弹性板的中心部预先形成有以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割的狭缝193a,以在分离上述第三密封帽190a之后从上述贯通孔156延伸的中空管155b与注射器20的注入口22前端相结合的状态下,使得借助加压力来通过注入口排出的体液能够经过。

并且,在上述内部隔板155的外侧边缘设置以规定高度突出而成的卡定部155a,以与形成在上述半球形过滤体191a的外侧边缘的凸缘部191a相接触,从而当进行在内部隔板的上部面固设上述半球形过滤体191的工作时,更加容易地进行设定上述半球形过滤体191的位置以及在内部隔板接合并固定上述弹性板的固定工作。

对利用具有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体液分离装置100a分2次进行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物的骨髓的离心分离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a所示,上述第一圆筒外壳120的第一连接孔125和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的第二连接孔145在开放的状态下分离组装于上述盖连接部150a的第三密封帽190a,从而使朝向设置于上述盖连接部内部的内部隔板155的下部面延伸的中空管155b向外部露出。

在此状态下,收集于去除注射针的注射器20内部的骨髓等体液B2通过上述注射器20的注入口22与上述内部隔板的中空管之间的结合来通过形成于上述内部隔板的贯通孔156注入于离心分离空间S并填充规定量。

此时,上述离心分离空间S借助通过上述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开放的连通口与外气相连通,从而灵活地进行利用注射针的注入工作。

即,形成在上述注射器20的注入口的内螺纹部与形成在上述中空管155b的外部面的外螺纹部相结合,从而使上述注射器与中空管相连通并连接。

在此状态下,通过上述注射器20的活塞工作加压注入的骨髓等体液B2在经过与上述内部隔板的贯通孔156相向的半球形过滤体的过程中被去除骨块等异物而仅向上述离心分离空间注入经过过滤的体液并填充规定量。

此时,上述贯通孔156被设置于半球形过滤体191的弹性板193覆盖,但借助通过上述注射器20的注入口22强制注入的体液开放在上述弹性板以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割而成的狭缝193a,从而灵活地进行体液注入工作。

接着,若利用上述注射器注入体液的工作结束,则分离并去除上述注射器,之后将分离的第三密封帽190a的密封杆对应插入于上述中空管来密封贯通孔156,同时通过设置于上述密封杆192b的外侧的结合管192a与从上述内部隔板延伸的中空管155b之间的螺纹结合来在盖连接部的下端以原状态组装上述第三密封帽。

并且,上述第二圆筒外壳的第二连接孔145被开放,从而使离心分离空间S与第二空间S2相连通,在通过工作体的旋转操作来封闭为了注入工作而开放的连通口的状态下,利用离心机对上述体液B2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

若完成第一次离心分离,则图13b所示,作为经过离心分离的骨髓的体液B2中所包含的血球成分C和血浆成分P因比重差异而向上下方向分离,因比重差异而向上下方向分离并层叠的血球成分C与血浆成分P之间的边界层根据离心分离的量而形成于第二连接孔145或其上部侧或下部侧。

此时,由于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中空圆筒外壳、第一密封帽及第三密封帽由透明材质形成,因而由第一次离心分离的血球成分和血浆成分形成的分离层根据向外部露出的颜色而通过肉眼来被区分。

在此状态下,如图13b及图13c所示,工作人员使规定量的下部侧盖连接部150a相对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140朝向正向或逆向螺纹移动,从而通过手工将上述盖连接部的位置相对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进行细致的调节,使得上述血球成分C与血浆成分P之间的边界层位于上述第二连接孔145的中心或下端。

接着,如图13d所示,若使第二圆筒外壳相对于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相对旋转来使上述第二连接孔145被第二止挡杆的第二插入杆封闭,则由于形成于上述第二圆筒外壳与盖连接部之间的第二空间S2内仅残留作为分离对象物的血球成分,因而通过分解与上述盖连接部150a相结合的第三密封帽的工作来与通过半球形过滤体被过滤的异物一同去除经过离心分离的血球成分。

由此,上述中心圆筒外壳的离心分离空间S内仅残留血浆成分P,上述第二空间S2因血球成分C被分离并去除而空出。

在此状态下,如图13e所示,若反转180度来使上述第一密封帽和第一圆筒外壳成为下部部件且使上述第二密封帽和第二圆筒外壳成为上部部件,则第一次离心分离后残留的血浆成分P通过开放的第一连接孔向第一空间S1移动。

此时,作为第二次离心分离对象物的血浆成分P的总体积可与上述第一空间S1的总体积相同或不同,工作人员为了可通过第一密封帽的旋转操作来使作为第二次离心分离后的边界层位于第一连接孔,适当地增加或减少第一空间的总体积。

并且,为了对作为最终结果物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的浓缩度进行调节,通过这种第一密封帽的旋转操作来进行调节工作。

接着,若在离心机中进行对血浆成分的第二次离心分离工序,则第二次离心分离的血浆成分根据比重差异而上下分离为作为血小板浓缩血浆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和作为血小板贫乏的血浆的贫血小板血浆层P2,分离并层叠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与贫血小板血浆层P2之间的边界层根据离心分离的血浆成分的数量形成于第一连接孔或其上部侧或其下部侧。

此时,作为第二次离心分离的血小板浓缩血浆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和作为血小板贫乏的血浆的贫血小板血浆层P2通过由透明材质形成的第一圆筒外壳、第二圆筒外壳、中空圆筒外壳、第一密封帽及盖连接部以肉眼来被分离区分。

接着,如图13f所示,通过使规定量的上述第一密封帽110朝向正向或逆向螺纹移动,从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能够以使富血小板血浆层P1与贫血小板血浆层P2之间的边界层位于上述第一连接孔125的中心或下端的方式手工调节上述第一密封帽的位置,因而贫血小板血浆层P2位于作为上层的离心分离空间S,富血小板血浆层P1位于作为下层的第一空间S1。

在此状态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若使上述第一圆筒外壳进行相对旋转来借助第一插入杆封闭上述第一连接孔125,则以在上述第一空间S1内仅残留作为分离对象物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的方式进行隔离来实施第二次分离。

利用通过第一密封帽110的弹性体115插入的另外注射器的注射针向外部提取并回收作为最终离心分离对象物的富血小板血浆层P1,由此结束对体液的离心分离工作。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确理解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实施多种替换、变形及变更。

相关技术
  • 体液分离装置
  • 城轨列车上下牵引体液压分离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6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