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压缩机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扁管组和集流管,扁管组沿集流管的轴向并列排列,集流管包括设在扁管组左端的第一集流管和设在扁管组右端的第二集流管,集流管中设有将集流管的内腔分成上部分内腔和下部分内腔的隔离组件,从集流管的前端向后数起,第奇数个扁管组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的上部分内腔连通、右端与第二集流管的下部分内腔连通,第偶数个扁管组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的下部分内腔连通、右端与第二集流管的上部分内腔连通。该方案能够在开启一台压缩机时,换热器的翅片部分依然可以与另外一个流路实现完全接触和换热,最大限度利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起到合理地利用风能,电能等能量,提高换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但上述换热器由于扁管等结构的限制,为了实现双流程,需要设置复杂的隔离组件等结构,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制造和装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流程换热器结构复杂,不便于制造和装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所述扁管具有冷媒腔、进口、出口以及两个通孔,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冷媒腔的两端,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与所述冷媒腔连通;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冷媒腔的两端,两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冷媒腔不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包括交替排列设置的第一扁管和第二扁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每个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进口均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一扁管的第一出口均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进口均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扁管的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一扁管的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扁管的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出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进口对应设置,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出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扁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扁管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或,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沿所述第一扁管的宽度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包括两个密封连接在一起的换热板,两个所述换热板相对于预设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板包括板体、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周缘的焊边、间隔设置在所述板体两端的第一凸起面和第二凸起面,所述焊边、所述第一凸起面和所述第二凸起面均位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两个所述换热板的板体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冷媒腔,两个所述换热板的焊边焊接在一起,两个所述换热板的第一凸起面焊接在一起,两个所述换热板的第二凸起面焊接在一起;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两端,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面和所述第二凸起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两个所述通孔中的一个通孔、所述出口以及两个所述通孔中的另一个通孔沿所述换热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或,所述进口和两个所述通孔中的一个通孔沿所述换热板的宽度方向分布,所述出口和两个所述通孔中的另一个通孔沿所述换热板的宽度方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管段、所述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扁管密封连接,所述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扁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段包括管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两端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一扁管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二环体与所述第二扁管的外壁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的结构相同。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扁管,扁管具有冷媒腔、进口、出口以及两个通孔,其中,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冷媒腔的两端,进口和出口均与冷媒腔连通;两个通孔分别位于冷媒腔的两端,两个通孔均与冷媒腔不连通。采用该方案,由于扁管具有进口、出口以及两个通孔,在多个扁管与换热器的集液管(进液管或出液管)配合时,不同的扁管可选择使用进口或出口与集液管连通,以及使用通孔避让集液管,从而换热器中不同部件便于布置和装配,以实现双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复杂的隔离组件等结构,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便于制造和装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扁管左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扁管右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的换热器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7中的换热器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7中的第一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第一扁管左端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第一扁管右端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管段;20、第一扁管;21、第一进口;22、第一出口;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换热板;26、板体;27、焊边;28、第一凸起面;29、第二凸起面;30、第二扁管;31、第二进口;32、第二出口;33、第三通孔;34、第四通孔;40、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扁管,扁管具有冷媒腔、进口、出口以及两个通孔,其中,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冷媒腔的两端,进口和出口均与冷媒腔连通;两个通孔分别位于冷媒腔的两端,两个通孔均与冷媒腔不连通。采用该方案,由于扁管具有进口、出口以及两个通孔,在多个扁管与换热器的集液管(进液管或出液管)配合时,不同的扁管可选择使用进口或出口与集液管连通,以及使用通孔避让集液管,从而换热器中不同部件便于布置和装配,以实现双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复杂的隔离组件等结构,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便于制造和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扁管为多个,多个扁管包括交替排列设置的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第二出液管14,每个第一扁管20的第一进口21均与第一进液管11连通,每个第一扁管20的第一出口22均与第一出液管13连通,每个第二扁管30的第二进口31均与第二进液管12连通,每个第二扁管30的第二出口32均与第二出液管14连通;第一扁管20的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第二扁管30的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三通孔33和第四通孔34,第一通孔23与第二出口32对应设置,第二通孔24与第二进口31对应设置,第三通孔33与第一进口21对应设置,第四通孔34与第一出口22对应设置,第一通孔23与第二出液管14连通,第二通孔24与第二进液管12连通,第三通孔33与第一进液管11连通,第四通孔34与第一出液管13连通。

该方案中,第一扁管20的第一进口21即为上述扁管的进口,第一扁管20的第一出口22即为上述扁管的出口。第二扁管30的第二进口31即为上述扁管的进口,第二扁管30的第二出口32即为上述扁管的出口。采用该方案,可通过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第二出液管14与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扁管20和多个第二扁管30的配合实现双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复杂的隔离组件等结构,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便于制造和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扁管20和多个第二扁管30交替排列设置,即相邻两个第一扁管20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扁管30,相邻两个第二扁管30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扁管2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之间设置有翅片40,这样可以提高换热面积。该方案使得换热器有两个流程,在使用时每个流程可对应一个压缩机设置,这样在开启一台压缩机时,关闭一个流程,换热器的翅片部分依然可以与另外一个流路实现完全接触和换热,最大限度利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起到合理地利用风能,电能等能量,提高换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的结构相同,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可互换地安装。这样制造出一种扁管即可,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便于装配。在装配时,第一扁管20旋转180度即可装配到第二扁管30的位置,或第二扁管30旋转180度即可装配到第一扁管2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1和第二出液管14位于第一扁管20的一端,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2位于第一扁管20的另一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两个流程内的冷凝反向流动,便于提高不同位置的换热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出液管14沿第一扁管2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进液管11和第二出液管14沿第一扁管20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进液管12沿第一扁管20的宽度方向分布。以上两种方式排列方式有所区别,能取得相同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扁管(也即第一扁管20或第二扁管30)包括两个密封连接在一起的换热板25,两个换热板25相对于预设的对称面对称设置,这样便于加工。可选地,第一扁管20由复合铝板冲压成型为换热板,两片换热板镜像叠合形成第一扁管20,然后经钎焊后成为一体,属于冲压成型扁管范畴。第二扁管30也可采用此种方式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板25包括板体26、设置在板体26的周缘的焊边27、间隔设置在板体26两端的第一凸起面28和第二凸起面29,焊边27、第一凸起面28和第二凸起面29均位于板体26的同一侧;两个换热板25的板体26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扁管20的冷媒腔,两个换热板25的焊边27焊接在一起,两个换热板25的第一凸起面28焊接在一起,两个换热板25的第二凸起面29焊接在一起;第一进口21和第一出口22分别位于板体26的两端,第一通孔23位于第一凸起面28,第二通孔24位于第二凸起面29。这样便于加工出进口、出口以及各个通孔,而且避免了通孔与冷媒腔连通,从而避免两个流程连通。

以第一扁管20为例,在实施例一中,第一进口21、第一通孔23、第一出口22和第二通孔24沿换热板25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进口21和第一通孔23沿换热板25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出口22和第二通孔24沿换热板25的宽度方向分布。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1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管段15、管段15的一端与第一扁管20密封连接,管段15的另一端与第二扁管30密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实现第一进液管11与多个第一扁管20和多个第二扁管30的连接。

具体地,管段15包括管体和分别设置在管体的两端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第一环体与第一扁管20的外壁焊接,第二环体与第二扁管30的外壁焊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进行焊接,提高连接强度和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出液管14的结构相同。这样可以减少换热器的零件数量,便于加工和装配,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上述方案,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第二出液管14、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第一扁管20的两端分别具有均与第一扁管20内的冷媒腔连通的第一进口21和第一出口22,第二扁管30的两端分别具有均与第二扁管30内的冷媒腔连通的第二进口31和第二出口32,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扁管20和多个第二扁管30交替排列设置,每个第一扁管20的第一进口21均与第一进液管11连通,每个第一扁管20的第一出口22均与第一出液管13连通,每个第二扁管30的第二进口31均与第二进液管12连通,每个第二扁管30的第二出口32均与第二出液管14连通。采用该方案,可通过第一进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一出液管13、第二出液管14与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扁管20和多个第二扁管30的配合实现双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设置复杂的隔离组件等结构,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便于制造和装配。并且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30能够互换,便于加工和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换热器板、用此换热器板的板组和用此换热器板的换热器
  • 用于换热器的引导盘组件、换热器、制造换热器的方法以及换热器的装配或翻新改进套件
技术分类

0612011327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