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及其同步释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婴儿车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其中,使用者通过婴儿车的使用,十分便于使用者对婴儿外出的照顾,因此,使得婴儿车受到人们所追捧。

目前,为便于收藏和运输,现有的婴儿车一般都做成可收合式,以在使用时展开,在不需要使用时收合起来。

但是,在现有的婴儿车中,在展开时其座椅和车架的锁定是由不同的锁定结构实现,而座椅之锁定结构的释锁和车架之锁定结构的释锁是由不同的释锁机构执行,所以,使得座椅和车架的释锁操作十分麻烦及不便,且结构相对复杂。

因此,急需要一种婴儿车及其同步释锁机构来克服上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释锁操作便捷且结构简单的同步释锁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释锁操作便捷且结构简单的婴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设于座椅及可收合的车架上,座椅包含借助一枢轴彼此枢接的座架和背靠,而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包含提把、锁定件、复位件及牵拉件。锁定件沿枢轴的轴向滑设于枢轴、背靠及座架,以使锁定件具有锁定背靠与座架之间枢转的锁定位置和释放背靠与座架之间枢转的释锁位置;提把借助一枢轴线与背靠和/或座架枢接,提把还与锁定件连动;复位件位于锁定件与座架之间或位于锁定件与背靠之间,复位件具有驱使锁定件滑移至锁定位置的趋势;牵拉件的第一端与提把装配连接,牵拉件的另一端与车架中的关节锁固件装配连接,提把在连动锁定件切换至释锁位置过程中通过牵拉件带动关节锁固件做释锁运动。

较佳地,枢轴线与枢轴的轴心线相重合。

较佳地,提把、座架及背靠三者依次层叠。

较佳地,背靠的左下端和右下端各借助枢轴与座架枢接。

较佳地,座架的后端开设有缺口,提把经由枢轴线枢摆而具有隐藏位置和展出位置,提把在隐藏位置时旋入缺口内,提把在展出位置时旋出缺口。

较佳地,座架的后端凸伸出位于缺口内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处于隐藏位置的提把抵挡配合。

较佳地,限位结构位于处于隐藏位置时的提把的下方。

较佳地,锁定件包含位于座架与背靠之间的锁定本体及由锁定本体沿枢轴的轴向延伸出穿过座架并伸向提把的外伸臂,外伸臂设有相对枢轴的轴向倾斜的受驱斜面,提把设有与受驱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及以枢轴线为中心且径向尺寸呈变化的弧状导轨,弧状导轨上安装有可沿弧状导轨上滑动的滑块,牵拉件的第一端装配于滑块上;在提把经由枢轴线枢摆的过程中,驱动斜面通过与受驱斜面的顶推配合而连动锁定件在释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切换,滑块在沿弧状导轨滑移的过程中通过牵拉件拉动关节锁固件做释锁运动。

较佳地,提把具有圆心位于枢轴线上的圆孔及弧心位于枢轴线上的弧块,弧块位于圆孔内并固定于圆孔的孔壁处,驱动斜面形成于弧块的端面处,外伸臂伸入圆孔内。

较佳地,弧块至少为两个且沿圆孔的周向呈首尾相隔开地围成一圈,相邻两弧块之间围出供外伸臂伸入圆孔内的避让缺口,驱动斜面形成于弧块的首端面或尾端面处。

较佳地,外伸臂的数量与弧块的数量相同,所有外伸臂以枢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较佳地,外伸臂的末端沿枢轴的径向向外凸伸出一凸起结构,受驱斜面形成于凸起结构的侧面处。

较佳地,座架还具有沿枢轴的径向位于弧状导轨外的走线槽体,牵拉件穿置于走线槽体内。

较佳地,牵拉件从座架的下方穿行至关节锁固件处。

较佳地,牵拉件为绳索、钢线或铁线,复位件为弹簧。

较佳地,座架及背靠各具有与锁定本体配合的配锁结构,锁定本体在释锁位置时脱离与座架或背靠的配锁结构锁合。

较佳地,配锁结构为内齿轮结构,锁定本体具有与内齿轮配合的外齿轮结构。

较佳地,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还包括操作件、牵引件、驱动块与驱动块连动的顶推块,驱动块及顶推块各安装于背靠处,顶推块还沿枢轴的轴向滑动布置,驱动块还沿枢轴的径向滑动布置,操作件安装于背靠上,牵引件的一端与操作件装配连接,牵引件的另一端与驱动块装配连接,操作件通过牵引件驱使驱动块滑移,由滑移的驱动块连动顶推块沿枢轴的轴向滑移,从而由滑移的顶推块顶推锁定本体脱离与背靠的配锁结构锁合。

较佳地,牵引件内置于背靠内。

较佳地,牵引件为绳索、铁线或钢线。

较佳地,驱动块具有相对枢轴之轴向倾斜的驱动斜面,顶推块具有与驱动斜面配合的受驱斜面,驱动块在沿枢轴的径向向外滑移过程中通过驱动斜面对受驱斜面的顶推而使顶推块沿枢轴的轴向顶推锁定本体。

较佳地,驱动块及顶推块各套装于枢轴上。

较佳地,驱动块及顶推块各开设有沿枢轴的径向布置的避让长槽,枢轴位于避让长槽内。

较佳地,枢轴的轴向沿车架的左右方向布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婴儿车包括座椅、可收合的车架及前述的同步释锁机构。座椅装配于车架上,座椅包含借助一枢轴彼此枢接的座架和背靠。

较佳地,车架包含左前脚、右前脚、左后脚、右后脚、左关节、右关节、支撑管、第一交叉管、第二交叉管、左连杆、右连杆及“U”形的车手,车手的左下端通过左关节与左前脚铰接,车手的右下端通过右关节与右前脚铰接,左关节和右关节中至少一者内置有关节锁固件,关节锁固件用于对该关节锁固件所在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左关节和/或右关节进行锁固,左后脚的上端与车手的左下端枢接,右后脚的上端与车手的右下端枢接,左连杆的第一端与左前脚枢接,左连杆的第二端与左后脚枢接,右连杆的第一端与右前脚枢接,右连杆的第二端与右后脚枢接,第一交叉管的第一端与右关节枢接,第一交叉管的第二端与左连杆枢接,第二交叉管的第一端与左关节枢接,第二交叉管的第二端与右连杆枢接,支撑管的左端装配于左连杆的前端处,支撑管的右端装配于右连杆的前端处,座架沿车架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支撑管上,背靠与左后脚和右后脚中至少一者的顶部枢接,牵拉件的第二端与关节锁固件装配连接;其中,车架在收合过程中连同座椅一起收合,座椅的座架在收合过程中沿车架前后方向滑移且相对背靠枢转。

较佳地,在车架收合过程中,车手连同背靠一起朝下运动的过程中,座架还沿车架前后方向滑移且相对背靠枢转,左后脚在第一交叉管的带动下及右后脚在第二交叉管的带动下朝中间彼此靠拢。

较佳地,左后脚与车手之左下端的枢接处位于左关节上方,左后脚与车手之左下端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右后脚与车手之右下端的枢接处位于右关节上方,右后脚与车手之右下端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

较佳地,左前脚与左连杆的枢接处位于左关节的下方,右前脚与右连杆的枢接处位于右关节的下方。

较佳地,第一交叉管与左连杆的枢接处位于左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交叉管与右连杆的枢接处位于右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较佳地,第一交叉管的第一端与右关节之间设有右枢接座,右枢接座的一侧与右关节枢接,右枢接座的另一侧与第一交叉管的第一端枢接,右枢接座与右关节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的左右方向布置,右枢接座与第一交叉管的枢接中心线和右枢接座与右关节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

较佳地,第一交叉管的第二端与左连杆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座和第二铰座,第一铰座与第一交叉管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座与左连杆枢接,第一铰座与第二铰座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座与第一交叉管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座与第二铰座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第二铰座与左连杆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座与第二铰座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

较佳地,第二交叉管的第一端与左关节之间设有左枢接座,左枢接座的一侧与左关节枢接,左枢接座的另一侧与第二交叉管的第一端枢接,左枢接座与左关节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的左右方向布置,左枢接座与第二交叉管的枢接中心线和左枢接座与左关节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

较佳地,第二交叉管的第二端与右连杆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架和第二铰架,第一铰架与第二交叉管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架与右连杆枢接,第一铰架与第二铰架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架与第二交叉管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架与第二铰架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第二铰架与右连杆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架与第二铰架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

较佳地,左连杆的第二端与左后脚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座和第二铰座,第一铰座与左连杆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座与左后脚枢接,第一铰座与第二铰座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座与左连杆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座与第二铰座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第二铰座与左后脚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座与第二铰座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

较佳地,右连杆的第二端与右后脚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架和第二铰架,第一铰架与右连杆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架与右后脚枢接,第一铰架与第二铰架的枢接中心线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架与右连杆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架与第二铰架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第二铰架与右后脚的枢接中心线和第一铰架与第二铰架的枢接中心线相交错。

较佳地,座架的底部安装有滑套,支撑管穿于滑套内。

较佳地,背靠具有沿车架左右方向布置的承载凸柱,左后脚及右后脚中至少一者的顶部开设有上方敞开的弧状缺槽,承载凸柱承置于弧状缺槽内。

较佳地,承载凸柱在背靠上呈左右布置,左后脚和右后脚两者的顶部各开设有弧状缺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包含提把、锁定件、复位件及牵拉件,锁定件沿枢轴的轴向滑设于枢轴、背靠及座架,以使锁定件具有锁定背靠与座架之间枢转的锁定位置和释放背靠与座架之间枢转的释锁位置;提把借助一枢轴线与背靠和/或座架枢接,提把还与锁定件连动;复位件位于锁定件与座架之间或位于锁定件与背靠之间,复位件具有驱使锁定件滑移至锁定位置的趋势;牵拉件的第一端与提把装配连接,牵拉件的另一端与车架中的关节锁固件装配连接;故在提把连动锁定件切换至释锁位置过程中,提把还通过牵拉件去带动关节锁固件做释锁运动,实现背靠与车架的同步释锁,从而使得背靠和车架两者的释锁操作便捷,同时还使得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婴儿车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婴儿车在又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婴儿车中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装配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分解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隐藏左侧部分座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婴儿车中的同步释锁机构之提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婴儿车中的同步释锁机构之锁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隐藏左侧部分背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座椅与同步释锁机构在又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婴儿车由左往右投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婴儿车在其左前脚、左关节及车手的左下端被剖切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婴儿车在背靠沿旁边箭头所指方向展开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婴儿车由下往上投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婴儿车由下往上投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婴儿车中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婴儿车在隐藏车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车架处于中间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婴儿车处于中间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状态的婴儿车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2所示状态的婴儿车在又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婴儿车100包括座椅10、可收合的车架20及同步释锁机构30。座椅10装配于车架20上,座椅10如何装配车架20上将在后面描述,故在此不再详述;座椅10包含借助枢轴13彼此枢接的座架11和背靠12,较优的是枢轴13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以使得背靠12与座架11之间经由枢轴13彼此枢摆,从而允许背靠12相对座架11之间的角度调整。具体地,背靠12的左下端和右下端各借助枢轴13与座架11枢接,使得背靠12的左下端与座架11的左侧枢接,以及背靠12的右下端与座架11的右侧枢接,从而增加背靠12与座架11之间的强度及枢接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4至图8,同步释锁机构30设于座椅10及可收合的车架20上,用于对车架10和背靠12进行同步释锁,该同步释锁机构30包含提把31、锁定件32、复位件33及牵拉件34。锁定件32沿枢轴13滑设于枢轴13、背靠12及座架11上,以使得锁定件32具有锁定背靠12与座架11之间枢转的锁定位置(见图7及图8所示)和释放背靠12与座架11之间枢转的释锁位置;具体地,锁定件32套设于枢轴13上,以使枢轴13穿置于锁定件32的中部而使两者之间的装配更紧凑,当然,根据实际需要,锁定件32还可设计成位于枢轴13的旁侧,故不以此为限。提把31借助枢轴线C与座架12枢接,较优的是,枢轴线C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提把31、座架11及背靠12三者依次层叠,优先的是提把31、座架11及背靠12沿枢轴13的轴向依次层叠,使得提把31、座架11及背靠12三者组装后的结构更紧凑,且枢轴线C与枢轴13的轴心线相重合,使得提把31、座架11及背靠12三者之间的彼此枢转的中心相同;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提把31还可借助枢轴线C与背靠12枢接,使得提把31位于背靠12的外侧;或借助枢轴线C同时与座架11和背靠12枢摆,使提把31夹于背靠12与座架11之间,一样能实现提把31、座架11及背靠12三者之间的彼此枢转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提把31还与锁定件32连动,以在提把31经由枢轴线C枢摆过程中,连动锁定件32做协调的释锁运动。复位件33位于锁定件31与座架11之间,以使得复位件33具有驱使锁定件31滑移至锁定位置的趋势,举例而言,复位件33为弹簧,例如但不限于此的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以简化复位件33的结构。牵拉件34的第一端与提把31装配连接,牵拉件34的另一端与下面描述到的车架20中的关节锁固件21装配连接(见图15);故在提把31在连动锁定件32切换至释锁位置过程中,通过牵拉件34带动关节锁固件21做释锁运动,从而实现车架20和背靠12的同步释锁的目的。可理解的是,当锁定件32滑设于背靠12上时,此时的复位件33位于锁定件32与背靠12之间;由于背靠12的左下端和右下端各借助枢轴13与座架11枢接,对应地,提把31的左侧借助枢轴线C与座架11的左侧枢接,提把31的右侧也借助枢轴线C与座架11的右侧枢接,以使得提把31位于座架11的左右两侧之间,此时的提把31较优呈“U”字形,但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座架11的后端开设有缺口11a,提把31经由枢轴线C枢摆而具有隐藏位置(见图7)和展出位置,提把31在隐藏位置时旋入缺口11a内,状态见图7所示;提把31在展出位置时旋出缺口11a,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婴儿车100在使用时因提把31凸出而影响到座椅10乘坐舒适性,并防止婴儿的误操作。具体地,座架11的后端凸伸出位于缺口11a内的限位结构11b,限位结构11b与处于隐藏位置的提把31抵挡配合,较优的是,限位结构11b位于处于隐藏位置时的提把31的下方,这样用于阻挡位于缺口11a内的提把31被继续向下枢摆。

如图6至图10所示,锁定件32包含位于座架11与背靠12之间的锁定本体32a及由锁定本体32a沿枢轴13的轴向延伸出穿过座架11并伸向提把31的外伸臂32b,外伸臂32b设有相对枢轴13的轴向倾斜的受驱斜面321;提把31设有与受驱斜面321配合的驱动斜面31a及以枢轴线C为中心且径向尺寸呈变化的弧状导轨31b(即弧状导轨31b相当于凸轮轮廓),弧状导轨31b上安装有可沿弧状导轨31b上滑动的滑块31c;牵拉件34的第一端装配于滑块31c上;在提把31经由枢轴线C枢摆的过程中,驱动斜面31a通过与受驱斜面321的顶推配合而连动锁定件32在释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切换,滑块31c在沿弧状导轨31b滑移的过程中通过牵拉件34拉动关节锁固件21做释锁运动,这样能确保提把31同时带动锁定件32与牵拉件34做同步释锁运动的可靠性。具体地,见图7及图9,提把31具有圆心位于枢轴线C上的圆孔31d及弧心位于枢轴线C上的弧块31e,弧块31e位于圆孔内并固定于圆孔的孔壁处,驱动斜面31a形成于弧块31e的端面处,外伸臂32b伸入圆孔31d内,较优的是,弧块31e至少为两个且沿圆孔31d的周向呈首尾相隔开地围成一圈,相邻两弧块31e之间围出供外伸臂32b伸入圆孔31d内的避让缺口31f,以供外伸臂32b从避让缺口31f穿入圆孔31d内,驱动斜面31a形成于弧块31e的首端面处,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形成于弧块31e的尾端面处;对应地,外伸臂32b的数量与弧块31e的数量相同,所有外伸臂32b以枢轴线C呈中心对称布置,以使得每个外伸臂32b从对应的一个避让缺口31f穿入圆孔31d内,这样能确保提把31连动锁定件32的顺畅性。更具体地,外伸臂32b的末端沿枢轴C的径向向外凸伸出一凸起结构322,受驱斜面321形成于凸起结构322的侧面处,这样设计能减少外伸臂32b的厚度,但不以此为限。为便于牵拉件34走线,座架11还具有沿枢轴C的径向位于弧状导轨31b外的走线槽体11e,牵拉件34穿置于走线槽体11e内,较优的是,牵拉件34从座架11的下方穿行至关节锁固件21处,以确保牵拉件34走线的合理性;举例而言,牵拉件34为钢线,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为铁线或绳索,故不以此为限。

如图6至图8,以及图11至图12所示,座架11及背靠12各具有与锁定本体32a配合的配锁结构12a,锁定本体32a在释锁位置时脱离与座架11的配锁结构的锁合,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做成锁定本体32a在释锁位置时脱离与背靠12的配锁结构12a的锁合,一样达到允许座架11与背靠12之间彼此枢摆的目的。举例而言,配锁结构12a为内齿轮结构,锁定本体32a具有与内齿轮配合的外齿轮结构323,这样设计使得锁定本体32a同时与座架11和背靠12的锁合或脱离更顺畅,且不受座架11和背靠12之间彼此枢摆调节的干扰;当然,配锁结构12a的结构还可以为其它,故不以此为限。

如图4至图8,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同步释锁机构30还包括操作件35、牵引件36、驱动块37与驱动块37连动的顶推块38。驱动块37及顶推块38各安装于背靠12处,由背靠12对驱动块37和顶推块38提供支撑;顶推块38还沿枢轴13的轴向滑动布置,驱动块37还沿枢轴13的径向滑动布置,使得驱动块37和顶推块37两者的滑移方向相交;操作件35安装于背靠12上,较优的是,操作件35安装于背靠12的顶部中间处,且操作件35为一按钮结构,提高操作便利性,但不以此为限;牵引件36的一端与操作件35装配连接,牵引件36的另一端与驱动块37装配连接,操作件35通过牵引件36驱使驱动块37滑移,由滑移的驱动块37连动顶推块38沿枢轴13的轴向滑移,从而由滑移的顶推块38顶推锁定本体32b脱离与背靠12的配锁结构12a锁合,从而允许背靠12相对座架11的角度调。具体地,驱动块37具有相对枢轴13之轴向倾斜的驱动斜面371,顶推块38具有与驱动斜面371配合的受驱斜面381,以使得驱动块37在沿枢轴13的径向向外滑移过程中通过驱动斜面371对受驱斜面381的顶推而使顶推块38沿枢轴13的轴向顶推锁定本体32a,以简化驱动块37与顶推块38之间连动的结构,并确保两者连动的顺畅性。更具体地,驱动块37及顶推块38各套装于枢轴13上,对应地,驱动块37及顶推块38各开设有沿枢轴13的径向布置的避让长槽372(382),枢轴13位于避让长槽372(382)内,进一步地提高驱动块37及顶推块38两者滑移的平稳可靠性。举例而言,牵引件36内置于背靠12内,由背靠13隐藏,防止外界对牵引件36的影响;同时,牵引件36为钢线,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绳索或铁线,故不以此举例为限。

如图1至图3,图14至图16,以图19所示,车架20包含左前脚20a、右前脚20b、左后脚20c、右后脚20d、左关节20e、右关节20f、支撑管20g、第一交叉管20h、第二交叉管20i、左连杆20j、右连杆20k及“U”形的车手20m。车手20m的左下端通过左关节20e与左前脚20a铰接,车手20m的右下端通过右关节20f与右前脚20b铰接,使得车手20m能同时相对左前脚20a和右前脚20b做向上或向下的枢摆,以满足展开或折叠的要求;左关节20e和右关节20f中至少一者内置有关节锁固件21,关节锁固件21用于对该关节锁固件21所在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左关节20e和/或右关节20f进行锁固;当左关节20e和右关节20f都内置有关节锁固件21时,对应地,此时的同步释锁机构30需要对左关节20e和右关节20f内的关节锁固件21进行释锁,因此,提把31的驱动斜面31a、弧状导轨31b、滑块31c、圆孔31d、弧块31e及避让缺口31f各需要呈一左一右布置,对应地,锁定件32、复位件33及牵拉件34也各需要呈一左一右布置,以使得同侧中的提把31、锁定件32、复位件33及牵拉件34具有前面描述的组装关系,故在此不再赘述。左后脚20c的上端与车手20m的左下端枢接,以使得左后脚20c与车手20m两者的枢接中心线L1沿车架20的左右方向布置;右后脚20d的上端与车手20m的右下端枢接,以使得右后脚20d与车手20m两者的枢接中心线L2也沿车架20的左右方向布置,且枢接中心线L2和枢接中心线L1相重合。左连杆20j的第一端与左前脚20a枢接,以使得左连杆20j与左前脚20a两者的枢接中心线L19沿车架20的左右方向布置;左连杆20j的第二端与左后脚20c枢接。右连杆20k的第一端与右前脚20b枢接,以使得右连杆20k与右前脚20b两者的枢接中心线L20沿车架20的左右方向布置,且枢接中心线L19和枢接中心线L20相重合;右连杆20k的第二端与右后脚20d枢接。第一交叉管20h的第一端与右关节20f枢接,第一交叉管20h的第二端与左连杆20j枢接;第二交叉管20i的第一端与左关节20e枢接,第二交叉管20i的第二端与右连杆20k枢接。支撑管20g的左端装配于左连杆20j的前端处,支撑管20g的右端装配于右连杆20k的前端处。座架11沿车架20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支撑管20g上,背靠12与左后脚20c和右后脚20d两者的顶部枢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设计成使背靠12与左后脚20c或右后脚20d的顶部枢接,一样能达到座椅10的座架11相对车架20做前后滑移的目的。牵拉件36的第二端与关节锁固件21装配连接。故,车架20在收合过程中连同座椅10一起收合,使得座椅10的座架11在收合过程中沿车架20前后方向滑移且相对背靠12枢转。具体地,在车架20收合过程中,车手20m连同背靠12一起朝下运动的过程中,座架11还沿车架20前后方向滑移且相对背靠12枢转,左后脚20c在第一交叉管20h的带动下及右后脚20d在第二交叉管20i的带动下朝中间彼此靠拢,状态见图22至图24所示,这样使得折叠后的婴儿车100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座架11沿车架20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支撑管20g上,以及背靠12与左后脚20d和右后脚20d的顶部枢接,故在背靠12相对座架11的角度调整过程中,座架11还相对车架20做前后滑移,这样的好处是,座椅10直立时重心靠后,前轮旋转灵活,状态见图14及图15所示;背靠12后躺时重心前移,婴儿车100稳定性变优,状态见图16所示。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至图2,图14至图16,以及图19所示,左后脚20c与车手20m之左下端的枢接处(即枢接中心线L1)位于左关节20e上方,右后脚20d与车手20m之右下端的枢接(即枢接中心线L2)处位于右关节20f上方,左前脚20a与左连杆20j的枢接处(即枢接中心线L19)位于左关节20e的下方,右前脚20b与右连杆20k的枢接处(即枢接中心线L20)位于右关节20f的下方,以确保车架20收折可靠性。第一交叉管20h与左连杆20j的枢接处位于左连杆20j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交叉管20i与右连杆20k的枢接处位于右连杆20k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以确保婴儿车100折叠后结构更紧凑的目的。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9所示,第一交叉管20h的第一端与右关节20f之间设有右枢接座20n,右枢接座20n的一侧与右关节20f枢接,右枢接座20n的另一侧与第一交叉管20h的第一端枢接,右枢接座20n与右关节20f的枢接中心线L3沿车架20的左右方向布置,右枢接座20n与第一交叉管20h的枢接中心线L4和右枢接座20n与右关节20f的枢接中心线L3相交错,以确保第一交叉管20h与右关节20f之间在车架20展收时的枢接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第一交叉管20h的第二端与左连杆20j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座20p和第二铰座20q;第一铰座20p与第一交叉管20h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座20q与左连杆20j枢接,第一铰座20p与第二铰座20q的枢接中心线L5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座20p与第一交叉管20h的枢接中心线L6和第一铰座20p与第二铰座20q的枢接中心线L5相交错,第二铰座20q与左连杆20j的枢接中心线L7和第一铰座20p与第二铰座20q的枢接中心线L5相交错,以确保第一交叉管20h与左连杆20j在车架20展收时的枢接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及图19所示,第二交叉管20i与左关节20e之间设有左枢接座20r,左枢接座20r的一侧与左关节20e枢接,左枢接座20r的另一侧与第二交叉管20i的第一端枢接,左枢接座20r与左关节20e的枢接中心线L8沿车架20的左右方向布置,左枢接座20r与第二交叉管20i的枢接中心线L9和左枢接座20r与左关节20e的枢接中心线L8相交错,以确保第二交叉管20i与左关节20e在车架20展收时的枢接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第二交叉管20i的第二端与右连杆20k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架20s和第二铰架20t,第一铰架20s与第二交叉管20i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架20t与右连杆20k枢接,第一铰架20s与第二铰架20t的枢接中心线L10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架20s与第二交叉管20i的枢接中心线L11和第一铰架20s与第二铰架20t的枢接中心线L10相交错,第二铰架20t与右连杆20k的枢接中心线L12和第一铰架20s与第二铰架20t的枢接中心线L10相交错,以确保第二交叉管20i与右连杆20k在车架20展收时的枢接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9所示,左连杆20j的第二端与左后脚20c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座20p`和第二铰座20q`,第一铰座20p`与左连杆20j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座20q`与左后脚20c枢接,第一铰座20p`与第二铰座20q`的枢接中心线L13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座20p`与左连杆20j的枢接中心线L14和第一铰座20p`与第二铰座20q`的枢接中心线L13相交错,第二铰座20q`与左后脚20c的枢接中心线L15和第一铰座20p`与第二铰座20q`的枢接中心线L13相交错,以确保左连杆20j与左后脚20c之间在车架20展收时的枢接可靠性,但不限于此。同样,右连杆20k的第二端与右后脚20d之间设有彼此枢接的第一铰架20s`和第二铰架20t`,第一铰架20s`与右连杆20k的第二端枢接,第二铰架20t`与右后脚20d枢接,第一铰架20s`与第二铰架20t`的枢接中心线L16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第一铰架20s`与右连杆20k的枢接中心线L17和第一铰架20s`与第二铰架20t`的枢接中心线L16相交错,第二铰架20t`与右后脚20d的枢接中心线L18和第一铰架20s`与第二铰架20t`的枢接中心线L16相交错,以确保右连杆20k与右后脚20d之间在车架20展收时的枢接可靠性,但不限于此。如图5、图8、图12、图17、图18及图20所示,为提高座椅10于车架20收合过程中相对车架20前后滑移顺畅性,座架11的底部安装有滑套11d,支撑管20g穿于滑套11d内;而背靠12具有沿车架20左右方向布置的承载凸柱12b,左后脚20c及右后脚20d中至少一者的顶部开设有上方敞开的弧状缺槽22(见图19),承载凸柱12b承置于弧状缺槽22内,状态见图3所示;较优的是,承载凸柱12b在背靠12上呈左右布置,对应地,左后脚20c和右后脚20d两者的顶部各开设有弧状缺槽22,即是说,当承载凸柱12b在背靠12的左侧或右侧布置时,此时的弧状缺槽22也由左后脚20c和右后脚20d所具有,或者,由同侧的左后脚20c或右后脚20d所具有,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婴儿车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要将图14或图15所示状态的婴儿车100调整成图16所示状态的婴儿车100时,此时操作人员对操作件35进行操作,由操作件35通过牵引件36带动驱动块37沿枢轴13的径向向外滑移,从而由滑移的驱动块37借助驱动斜面371与顶推块38的受驱斜面381的配合而带动顶推块38沿枢轴13的轴向滑移,从而由滑移的顶推块38顶推锁定件32脱离与背靠12的配锁结构12a的锁合,因而允许背靠12相对座架11的角度调整;此时,沿图14所示的背靠12旁边的箭头所指方向调整背靠12,使得背靠12经由枢轴线C相对座架11调整,调整后状态见图16所示;而在背靠12相对座架11调整过程中,座架11在滑套11d的导向下及承载凸柱12b与弧状缺槽22的枢转配合下,使得座椅10的座架11于背靠12的调整过程中还相对车架20前后滑移,图18显示出图17所示的座架11向下滑移后的状态。当需收折婴儿车100时,此时将图3中的提把31经由枢轴线C向上提起,其中,在提把31经由枢轴线C向上提起过程中,提把31借助驱动斜面31a与锁定件32的受驱斜面321的配合而驱使锁定件32做脱离与座架11的配锁结构11c锁定的滑移,与此同时,提把31还通过弧状导轨31b和滑块31c的配合而拉动牵拉件34做拉扯运动,从而由拉扯的牵拉件34拉动关节锁固件21做释锁运动(见图15),实现车架20与背靠12的同步释锁;然后,车手20m连同背靠12一起朝下运动的过程中,座架11还沿车架20前后方向滑移且相对背靠12枢转,左后脚20c在第一交叉管20h的带动下及右后脚20d在第二交叉管20i的带动下朝中间彼此靠拢,状态见图21至图24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30包含提把31、锁定件32、复位件33及牵拉件34,锁定件32沿枢轴13的轴向滑设于枢轴13、背靠12及座架11,以使锁定件32具有锁定背靠12与座架12之间枢转的锁定位置和释放背靠12与座架11之间枢转的释锁位置;提把31借助一枢轴线C与背靠12和/或座架11枢接,提把31还与锁定件32连动;复位件33位于锁定件32与座架11之间或位于锁定件32与背靠12之间,复位件33具有驱使锁定件32滑移至锁定位置的趋势;牵拉件34的第一端与提把31装配连接,牵拉件34的另一端与车架20中的关节锁固件32装配连接;故在提把31连动锁定件32切换至释锁位置过程中,提把31还通过牵拉件34去带动关节锁固件21做释锁运动,实现背靠12与车架20的同步释锁,从而使得背靠12和车架20两者的释锁操作便捷,同时还使得本发明的同步释锁机构30的结构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x轴为车架20的前后方向,y轴为车架20的左右方向,z轴为车架20的上下方向。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相关技术
  • 婴儿车及其同步释锁机构
  • 一种车架与推手杆同步释锁的折叠婴儿车
技术分类

0612011328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