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大型底栖动物离线现场观测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5:47: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观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底栖动物离线现场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红树林发挥着多种生态功能,包括固碳、减缓陆源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在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型底栖动物的行为如挖洞和捕食等活动会影响一定范围内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过程,并通过有氧呼吸和代谢排泄直接参与沉积过程。大型底栖动物的洞穴内壁和地表之间的微生物群落有很大差异。潮间带蟹类通过挖掘洞穴的行为,增加了土壤蒸发速率,沉积物中粗泥沙颗粒的比例以及改变了孔隙水循环,进而影响潮滩泥沙稳定性以及微地貌形态,甚至会影响中长期潮滩地貌演变。因此大型底栖动物的行为对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有较大贡献。

目前对于大型底栖动物的行为调查,一种方式是使用望远镜进行观察记录;另一种方式是用相机进行原位记录,通常的做法是在支架上固定摄像机,进行拍摄。如公开号为CN11148630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摄制底栖动物活动的拍摄支架,浮球通过牵引绳与电池筐连接,拍摄台设置在电池筐底部中心位置,拍摄台包括固定盖、转动球、连接杆、支撑环、拍摄台柱、沉铁环、拍摄底座和摄像机,固定盖与支撑环之间沿周向通过连接杆连接,拍摄台柱上端与转动球连接、下端与拍摄底座连接,拍摄台柱装套有沉铁环,转动球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环上,摄像机固定在拍摄底座底部,电池筐底部四角位置分别设有支脚,支脚长度可伸缩、倾斜角度可调节,灯光架可升降地安装在支脚上且照明方向可调节。该专利金属预组装装置在淤泥深厚、植被茂密的红树林潮间带地形进行采样,存在重量大、空间移动不便、无法在红树林内设置的困难。低潮拍摄时需要人为接触式或牵引式操作,对大型底栖动物活动造成一定扰动。也无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的活动范围进行测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型底栖动物离线现场观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底栖动物离线现场观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底栖动物离线现场观测装置,包括三根支撑管,两个所述支撑管平行设置并且同侧端部均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二通接头的一端,所述第一二通接头的另一端均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之间分别连接三通接头的两侧接口,所述三通接头的中心接口连接有拍摄管,所述拍摄管远离三通接头的端部连接有第二二通接头,所述第二二通接头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支撑管;

所述拍摄管靠近三通接头的一侧底部通过拉环连接有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内设有wifi运动相机,所述拍摄管的一侧开设有牵引孔并且牵引孔内穿设有尼龙牵引线,所述尼龙牵引线通过万能扣固定在拍摄管上并且端部连接有定心尺。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拍摄管和连接管均为空心PVC柱,直径为20mm。

优选的,所述防水外壳主要为高强度PVC材料制成并且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拉环。

优选的,所述定心尺的直径为50~70cm,所述定心尺边缘每120°的位置开设有2个牵引圆孔,牵引圆孔的数量共6个。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共设有两个并且与三通接头的两侧接口连接呈一条直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拍摄支架的长短和角度可以任意调节和组装,三根PVC组成的支架足够支撑拍摄支架在红树林潮间带工作的稳定性,可以解决目前技术中难以适应红树林潮间带各种地形地貌的难题;

2、支架上的相机的外壳可以起到防海水防泥的作用,支架部分作为PVC管,也便于更换,同时也避免了金属预组装装置的人为接触式或牵引式操作,从而对大型底栖动物活动造成一定扰动;

3、悬挂着的定心尺不仅不会对拟观察的沉积物泥面造成破坏,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大型底栖动物原位调查时难以解决的对其活动范围进行精准测算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拆除定心尺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管1、第一二通接头2、拍摄管3、三通接头4、连接管5、防水外壳6、尼龙牵引线7、万能扣8、定心尺9、拉环10、第二二通接头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型底栖动物离线现场观测装置,包括三根支撑管1,两个支撑管1平行设置并且同侧端部均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二通接头2的一端,第一二通接头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之间分别连接三通接头4的两侧接口,三通接头4的中心接口连接有拍摄管3,拍摄管3远离三通接头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二通接头11,第二二通接头11的底端连接有一个支撑管1;布设时,三通接头4两侧接口分别与2根连接管5连接呈一条直线,三通接头4的中心接口与1根开设有牵引孔的拍摄管3相连,分别使用第一二通接头2和第二二通接头11与3根支撑管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1根拍摄管3及2根连接管5相接,

拍摄管3靠近三通接头4的一侧底部通过拉环10连接有防水外壳6,防水外壳6内设有wifi运动相机,拍摄管3的一侧开设有牵引孔并且牵引孔内穿设有尼龙牵引线7,尼龙牵引线7通过万能扣8固定在拍摄管3上并且端部连接有定心尺9。将装有wifi运动相机的防水外壳6用两侧拉环10固定在拍摄管3靠近三通接头4的一侧,确保镜头平行于地表,将三根尼龙牵引线7分别穿过3处共6个在定心尺9均匀分布的牵引孔内,随后用万能扣8将三根尼龙牵引线7汇于一处,确保每根牵引线与定心尺9的连接部分等长,然后由下至上穿过拍摄管3的开设牵引孔,并用万能扣8固定在拍摄管3上,组装时可以根据观测的范围需要调节连接管5和拍摄管3的长度,同时也可以根据观测环境情况的不同情况调节支撑管1的长度和角度,在布设完成后拍摄开始前,用尼龙牵引线7悬挂改造后的木工定心尺9对wifi运动相机镜头所拍摄的范围进行定位,控制其悬停在距离沉积物尽可能近的位置,以免破坏表层沉积物的状况,用拍摄管3上的wifi运动相机拍摄不少于3张照片,随后打开万能扣8取下定心尺9,开始通过无线网络远程控制或连续摄像的方式,记录大型底栖动物的行为,返回实验室后可以通过定位照片来测算视频中大型底栖动物的活动范围。

实施例2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具体的,支撑管1、拍摄管3和连接管5均为空心PVC柱,直径为20mm。PVC管以及三通接头4和二通接头的设置,结构简单,不仅便携,而且通过分别调整第一二通接头2和第二二通接头11的角度、支撑杆1的长短,可以实现在泥质、砂质的沉积物中和树上进行布设记录仪,也可以在人难以穿行的密林中进行布设。与沉积物接触面为三根支撑管1,在确保装置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沉积物的接触面积,在布设时不会造成过大的扰动。

具体的,防水外壳6主要为高强度PVC材料制成并且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拉环10。高强度PVC材料对内置的wifi运动相机进行防护,避免wifi运动相机工作时受损和沾染污渍,保证了拍摄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定心尺9的直径为50~70cm,定心尺9边缘每120°的位置开设有2个牵引圆孔,牵引圆孔的数量共6个。6个牵引圆孔的设置,可以在尼龙牵引线7穿入后对定心尺9进行等分,同时配合万能扣8对尼龙牵引线7进行固定,确保每根牵引线与定心尺的连接部分等长,保证定心尺9的重心稳定。

具体的,连接管5共设有两个并且与三通接头4的两侧接口连接呈一条直线。同一直线的设置,保证三通接头4两侧接口的连接管5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根据观测的范围和环境的不同去调节连接管5、拍摄管3的长度或连接管5两端连接的第一二通接头2的角度。

实施例3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以上两个实施例,使用时,三通接头4两侧接口分别与2根连接管5连接呈一条直线,三通接头4的中心接口与1根开设有牵引孔的拍摄管3相连,将装有wifi运动相机的防水外壳6用两侧拉环10固定在拍摄管3靠近三通接头4的一侧,确保镜头平行于地表,分别使用第一二通接头2和第二二通接头11与3根支撑管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1根拍摄管3及2根连接管5相接,将三根尼龙牵引线7分别穿过3处共6个在定心尺9均匀分布的牵引孔内,随后用万能扣8将三根尼龙牵引线7汇于一处,确保每根牵引线与定心尺9的连接部分等长,然后由下至上穿过拍摄管3的开设牵引孔,并用万能扣8固定在拍摄管3上,组装时可以根据观测的范围需要调节连接管5和拍摄管3的长度,同时也可以根据观测环境情况的不同情况调节支撑管1的长度和角度,如在树上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观测时,可以适当调节位于连接管5两侧与支撑管1相连接的第一二通接头2的角度,使连接的支撑管1向拍摄管3方向倾斜,在淤泥较深的沉积物进行采样时可以加长支撑管1的长度;在布设完成后拍摄开始前,用尼龙牵引线7悬挂改造后的木工定心尺9对wifi运动相机镜头所拍摄的范围进行定位,控制其悬停在距离沉积物尽可能近的位置,以免破坏表层沉积物的状况,用拍摄管3上的wifi运动相机拍摄不少于3张照片,随后打开万能扣8取下定心尺9,开始通过无线网络远程控制或连续摄像的方式,记录大型底栖动物的行为,返回实验室后可以通过定位照片来测算视频中大型底栖动物的活动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大型底栖动物扰动行为定量观测装置
  • 大型水生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联合采集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58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