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倒立型挥发装置的调整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方法及倒立型挥发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倒立型挥发装置的调整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方法及倒立型挥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倒立型挥发装置的技术,该倒立型挥发装置收容液体制剂,使该液体制剂中含有的例如芳香成分、除臭成分等有效成分挥发和扩散到室内等空间。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有挥发用载体(以下称为挥发体)的挥发装置,已知有如下的所谓的倒立型挥发装置:在收容有液体制剂的储存容器的下方具备挥发体。在这样的倒立型挥发装置中构成为:在储存容器的下方具备吸液构件,经由该吸液构件向挥发体供给含有芳香成分等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并使液体制剂浸渗于挥发体,使有效成分挥发。

一般来说,在倒立型挥发装置中,当收容液体制剂的储存容器内上部的顶部空间内的气体因围绕倒立型挥发装置的环境的温度上升等而膨胀时,储存容器内部的液体制剂有时会通过吸液构件而过剩地出液。超过挥发体的液体保持能力的液量积存在下容器中,但在该状态下移动倒立型挥发装置时,液体制剂会从下容器的挥发用开口部漏出,不仅造成液体制剂浪费,而且存在污染地面等的问题。另外,顶部空间体积越大,由温度上升等引起的过剩出液量越多,因此难以在容量大的储存容器中采用倒立型挥发装置。

鉴于上述情况,对能够无浪费地用尽所收容的液体制剂的倒立型挥发装置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倒立型挥发装置,其具备:储存容器,其收容有液体制剂;下容器,其组装于所述储存容器的下部;以及挥发体,其以夹在所述储存容器的下部与所述下容器之间的方式收纳于所述下容器,所述储存容器中的液体制剂被供给至该挥发体,在所述下容器形成有配置于所述挥发体的下方的积液室,所述挥发体具有使积存于所述积液室的液体制剂返回所述挥发体的吸液部。

关于这样构成的倒立型挥发装置,即使超过挥发体的液体保持能力地从储存容器供给了液体制剂,液体制剂也会临时积存在积液室中,并且能够使液体制剂返回挥发体,而不会使液体制剂一直积存在积液室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95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来自储存容器的出液量比液体制剂的挥发量多的情况下,有时过量的液体制剂滞留在积液室、挥发体中,若环境温度等发生变动,则其影响变大,因此要求进一步的改善。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倒立型挥发装置,其调整倒立型挥发装置中的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并且即使在超过挥发体的液体保持能力地从储存容器供给了液体制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无浪费地用尽液体制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着眼于向挥发体供给液体制剂的吸液构件。而且发现,从储存容器出来的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根据构成吸液构件的纤维的纤维直径而变化,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通过以下的(1)~(3)实现。

(1)一种倒立型挥发装置的调整从储存容器出来的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方法,所述倒立型挥发装置在收容有所述液体制剂的所述储存容器的下方具备挥发体,其中,在所述储存容器的下方以吸液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储存容器外部的状态具有所述吸液构件,所述吸液构件与所述挥发体相接,所述吸液构件形成为含有纤维,调整所述纤维的纤维直径从而调整所述液体制剂向所述储存容器的回液量。

(2)一种倒立型挥发装置,其具备:储存容器,在其下方具有吸液构件,并且所述吸液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容器外部,且在所述储存容器的内部收容有液体制剂;以及挥发体,其与所述吸液构件的露出部分接触,所述吸液构件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

(3)在上述(2)所述的倒立型挥发装置中,所述倒立型挥发装置还具备组装于所述储存容器的下部的下容器,所述下容器具有配置于所述挥发体的下方的有底状的积液室,所述挥发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积液室的内底面相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调整构成吸液构件的纤维的纤维直径来调整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因此能够设计与挥发体的液体保持能力相应的吸液构件。另外,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能够使从储存容器供给的液体制剂经由吸液构件高效地返回储存容器,因此能够避免液体制剂的过量出液导致污染周围等问题,并且能够无浪费地用尽液体制剂。进而,通过调整回液量,无论储存容器、下容器的形状、大小、液体制剂的种类、粘度或使用量、温度等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将液体制剂高效地保持在挥发体中,能够稳定地挥发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倒立型挥发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用于图1所示的倒立型挥发装置的挥发体的单体俯视图。

图4是用于确认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试验中使用的倒立型挥发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中的调整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方法和倒立型挥发装置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等方向是指设置倒立型挥发装置时的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质量”与“重量”同义。

关于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中的调整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方法,是在收容有液体制剂的储存容器的下方具备挥发体的倒立型挥发装置的、调整从储存容器出来的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的方法,其中,吸液构件以至少一部分露出于储存容器外部的状态设置在储存装置的下方且与挥发体相接,该洗液材料形成为含有纤维,调整纤维的纤维直径,从而调整液体制剂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10具备储存容器11和挥发体22,储存容器11在内部收容有液体制剂13,挥发体22浸渗有液体制剂13并使液体制剂13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挥发。吸液构件19以其一部分露出于储存容器11的外部的状态设置在储存容器11的下方,吸液构件19的露出部分与挥发体22接触。液体制剂13通过重力经由吸液构件19供给至挥发体22,有效成分从挥发体22挥发。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倒立型挥发装置10还具备下容器12,下容器12组装在储存容器11的下部,通过下容器12支撑储存容器11和挥发体22。

储存容器11实质上不会从其壁面漏出液体。作为形成储存容器11的材料,只要是不会泄漏液体制剂13的材料,就能够使用塑料、纸、金属、陶瓷、玻璃等中的一种以上。另外,在形成储存容器11时,也可以与上述材料一起混合色素、紫外线吸收剂(遮断材料),或者带有图案,或者放入蓄光材料、光散射材料、闪光材料等。

作为液体制剂13所含有的有效成分(芳香成分、除臭成分等),例如可列举出绿茶提取物(例如儿茶素、单宁、多酚等)、葡萄柚提取物、柿子提取物、紫苏提取物、蘑菇提取物,竹提取物、香叶提取物、纳豆提取物、除虫菊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此外,例如由山茶、玫瑰、菊、松、杉、车前草等得到的提取物)、薄荷油、胡椒薄荷油、尤加利油、茶树油、薰衣草油、迷迭香油、佛手柑油、花梨木油、山茶树油、马郁兰草油、留兰香油、洋甘菊油、大麦艾草油、松油、八角茴香油、α-蒎烯、叶醇、叶醛、香叶醇、紫松烯、芳樟醇、松油醇、覆盆子酮、枯胺醛、扁柏醇、香茅醇、香茅醛,1,8-桉树脑、冰片、α-癸醇、L-薄荷醇、百里酚、柠檬醛、香草醛、苯甲醛、苯甲酸、樟脑、乙酸芳樟酯、灯芯草、扁柏、香茅、柠檬、柠檬草、橙子、葡萄柚等植物精油、含有它们的除臭剂(例如,商品名“スーパーピュリエール”(パナソニックエコソリューションズ化研社制造)、商品名“フレッシュシライマツ”(白井松新药社制)、商品名“スメラル”(环境科学开发社制),商品名“パンシル”(リリース科学工业社制)),此外,还有合成香料、调合香料、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化环糊精、离子系除臭剂、矿物质系除臭剂等。

另外,作为液体制剂13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可以使用植物杀菌素。作为该植物杀菌素,可以举出由以下各种树木的叶、花、根、茎得到的物质。例如可以举出:侧柏、扁柏、崖柏、罗汉柏、孔雀柏、爬地柏、日本花柏、日本扁柏、杜松、龙柏、刺柏、北美圆柏等柏科、库页冷杉、鱼鳞云杉、白叶冷杉、偃松、赤库页冷杉、唐桧、日本冷杉、铁杉、北美乔松、蓝唐桧、喜马拉雅雪松、日本落叶松、长叶松、金钱松、赤松等松科、银杏等银杏科、罗汉松等罗汉松科、杉、日本金松、大叶杉等杉科、日本榧、紫杉、红豆杉等红豆杉科、香樟、红楠、天竺桂、白新木姜子、深裂钓樟等樟科、圆锥绣球等虎耳草科、日本茵芋、胡椒木等芸香科、日本莽草等八角茴香科、马醉木等杜鹃花科、麻栎、白栎、大叶栲等山毛榉科等。并且,还可列举出作为它们的叶油、茎油的4-萜品醇、α-蒎烯、柠檬烯、桧烯、γ-萜品烯、榄香醇、α-乙酸松油酯、cis-侧柏酮、葑酮、乙酸冰片酯、莰烯、β-水芹烯、乙酸香叶酯、丁位大根香叶烯(Germacrene D)、β-榄香烯、(+)-樟脑、石竹烯、1,8-桉树脑、α-萜品醇、δ-杜松烯、β-桉叶醇、α-摩勒烯、柳杉醇、柳杉二醇、萜品醇、δ-杜松烯醇、T-兰油醇(T-Muurolol)、罗汉柏烯、雪松烯醇、韦得醇、香芹酚、扁柏醇、黄樟脑、芳樟醇、柏木烯、扁枝杉烯、α-杜松烯、小茴香烯、冰片、尼楚酮、β-蒎烯、月桂烯、苧酸(Thujic acid)甲酯、苧酸、α-崖柏素、大根香叶烯等。

而且,为了得到所期望的效果,上述有效成分可以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其具体的效果,可以举出芳香、除臭、除菌、抗菌、防霉、防腐、杀菌、杀虫、防虫、驱虫、杀卵、产卵抑制、害虫或有害动物的驱避、驱赶或定居抑制、精神稳定、镇痛、清凉、抗组胺作用、抗过敏症、抗耳鼻咽喉诸症、抗睡眠时呼吸暂停综合征、困倦、减肥等,有效成分有时也兼具多种上述效果。作为其具体例,也可以将薄荷油、尤加利油、香茅油、薰衣草油、洋甘菊油、葡萄柚油、欧洲艾草油、松油、茶树油、八角茴香油的植物精油组合起来,或者将它们全部配合。

除此之外,作为液体制剂13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可以使用异丙基甲基苯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苯氧基乙醇等除菌成分、杀菌成分、抗菌成分、防霉成分、拟除虫菊酯系化合物等杀虫成分、防虫成分、驱虫成分、杀卵成分、产卵抑制成分、害虫或有害动物的驱避成分、驱逐成分、定居抑制成分等。

液体制剂13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于液体制剂13的总质量通常可以在0.01质量%~100质量%的范围内任意选择。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液体制剂中优选为0.01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0.01质量%~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质量%~15质量%,特别优选为0.1质量%~15质量%。

液体制剂13可以含有适量的溶剂。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出水、醇系溶剂、烃系溶剂、二醇醚系溶剂、芳香族系溶剂、酯系溶剂等。

作为水,例如可列举出纯化水、离子交换水、蒸馏水、过滤处理后的水、灭菌处理后的水等。

作为醇系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醇、丙醇、异丙醇等低级醇、甘油、乙二醇等多元醇等。

作为烃系溶剂,例如可列举出链烷烃系烃、环烷烃系烃等脂肪族烃和脂环式烃,优选JIS1号煤油等煤油。具体而言,可列举正构烷烃、异构烷烃、液体石蜡等。

作为二醇醚系溶剂,例如可举出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二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单异丁醚、二乙二醇单异丁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甲醚等。

作为芳香族系溶剂,例如可举出甲苯、二甲苯等。

作为酯系溶剂,例如可以举出肉豆蔻酸异丙酯、月桂酸己酯、棕榈酸异丙酯等。

液体制剂13中的溶剂的含量优选为0质量%~99.9质量%。在液体制剂13中含有溶剂的情况下,含有超过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另外,溶剂的含量优选为97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0质量%以下,最优选为70质量%以下。

在使用含有乙醇的水溶液作为溶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液体制剂13的总质量,乙醇的含量优选为大于0质量%且小于4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大于0质量%且小于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大于0质量%且小于20质量%,特别优选为大于0质量%且18质量%以下,尤其优选为大于0质量%且15质量%以下,最优选为大于0质量%且10质量%以下。乙醇比水更容易热膨胀,因此乙醇浓度越低,越容易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即通过吸液构件19使液体制剂13返回到储存容器11的效果。被吸到储存容器11内的液体制剂13在储存容器11内膨胀,进而抑制回液,因此,当乙醇浓度过高时,存在气体体积变大而抑制回液的倾向。

在本发明中,最优选乙醇不包含在液体制剂13中,即含量为0质量%。

另外,作为其它添加剂,还可以含有硬化油、甘油或其衍生物、脂肪酸或其衍生物、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等)、色素(例如焦油色素、氧化铁红色素、天然色素等)、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甲基异噻唑啉酮等噻唑啉酮系化合物等)、消泡剂(例如有机硅树脂等)等。这些其他添加剂在液体制剂13中的含量通常为10质量%以下。

液体制剂13还可以含有螯合剂、粘度调节剂、比重调节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液体制剂13可以使用水、醇、有机溶剂等适当制作上述各成分。另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液体制剂13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则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制。

以下,示出液体制剂13的配方的一例。

(液体制剂13的配方例)

有效成分0.01质量%~20质量%(优选0.1质量%~15质量%)

表面活性剂0.01质量%~20质量%(优选0.5质量%~10质量%)

防腐剂0质量%~1质量%(优选0质量%~0.5质量%)

消泡剂0质量%~1质量%(优选0质量%~0.1质量%)

溶剂适量(优选在液体制剂中在大于0质量%且小于40质量%的范围含有水或乙醇的水溶液、或烃系溶剂)

合计100质量%

上述各成分可以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成分中选择使用。

下容器12形成倒立型挥发装置10的主体的下半部分,支撑储存容器11和挥发体22。在下容器12的侧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多个挥发用开口部15。挥发用开口部15的开口面积对挥发量产生影响,若过小,则挥发量变少,例如在有效成分为芳香成分的情况下,有时香味的强度、香味的持续性会变差。挥发用开口部15的开口面积根据所期望的挥发量适当设定即可,例如优选5cm

如图2所示,储存容器11在靠近下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形成于下容器12的卡止突起16嵌合的卡合部17。另外,在储存容器11的下端部形成有开口部18,该开口部18被安装有吸液构件19的内塞20封闭。另外,为了在倒立型挥发装置10的使用前密封吸液构件19,在储存容器11的下端部螺合有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盖21。

内塞2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塑料等各种材质。在使用金属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密封件等来防止泄漏。另外,若为塑料制,则基本上可以为任意的树脂,基本上从经济性、使用性考虑,优选聚乙烯,该聚乙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的单体或它们的混合物。另外,混合比例是任意的。另外,根据需要而添加增塑剂。这是为了提高生产率。

吸液构件19是吸收液体制剂13的吸液部件。作为形成吸液构件19的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中的任一种,但优选为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也称为PET)、丙烯酸树脂(以下也称为PA)、聚丙烯(以下也称为PP)、聚乙烯(以下也称为PE)等。特别是,作为吸液构件19,最好具有能够进行气液交换的特性。在此,具有能够进行气液交换的特性的吸液构件是指具有如下特性的吸液构件:储存容器11内的液体制剂13浸透到吸液构件内部而排出到储存容器11外部、并且空气等气体从储存容器11外部浸透到吸液构件内部而在储存容器11内部排出到吸液构件外部。具有能够进行气液交换的特性的吸液构件优选为多孔性材料,例如优选为使用了选自PET、PA、PP和PE构成的组的至少1种的多孔性材料。

在本发明中,吸液构件19形成为包含纤维。纤维具有细长的形状,与其长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因此当纤维彼此多个相接时,在纤维间产生间隙。通过该间隙进行气液的交换。

储存容器11内的液体制剂13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吸液构件19向储存容器外供给,但由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储存容器11内外的压力差等,会引起出液量增加、或者相反地液体制剂被吸入到储存容器内这样的现象。例如,当气温变高时,储存容器11内的空气膨胀,因此液体制剂13容易被挤出,当气温变低时,保持在吸液构件19中的液体制剂13被吸入储存容器11内。另外,当液体制剂13变少时,储存容器11内成为负压,因此会发挥欲吸入与排出的液体制剂13的体积相应的量的空气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现象,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构成吸液构件19的纤维的纤维直径变化,能够调整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通过增大纤维直径或组合不同的纤维直径,能够调整纤维间的间隙,由此能够调整液体制剂的流动容易度,能够调整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

期望的回液量根据储存容器11、下容器12的形状、大小、挥发体22能够保持的液体制剂13的量、液体制剂13的种类、粘度或使用量、温度等使用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变化,因此设定期望的回液量,考虑上述各种因素来调整并确定构成吸液构件19的纤维的纤维直径即可。在本发明中,若将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的纤维直径调整为6旦尼尔以上,则容易增加向储存容器的回液量,因此是优选的。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中使用的吸液构件19优选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通过含有6旦尼尔以上的粗纤维直径的纤维,纤维间的间隙变宽,因此液体制剂13易于经由吸液构件19返回到储存容器11内。从促进回液、容易增加回液量的观点出发,吸液构件19优选含有纤维直径为8旦尼尔以上的纤维,更优选含有纤维直径为10旦尼尔以上的纤维。纤维直径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优选为50旦尼尔以下,更优选为30旦尼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旦尼尔以下。

本发明中使用的吸液构件19可以由1种纤维直径的纤维构成,也可以组合含有2种以上纤维直径的纤维。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优选在吸液构件19中含有10质量%以上。通过含有10质量%的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自储存容器11出来的液体制剂13易于返回储存容器内,即使环境温度等发生变动,也能够抑制液体制剂13的过量出液。

从不易受到环境温度等的变动的影响、容易更显著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在吸液构件19中更优选含有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上,尤其更优选含有40质量%以上,极其优选含有45质量%以上,最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

另外,吸液构件19中所含的纤维的纤维直径、其含量可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进行测定。

吸液构件19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制作。作为吸液构件19的种类,例如可以举出通过将原丝进行热成型而制作的方法得到的吸液构件(所谓的热熔芯)、通过将原丝进行热成型后进行树脂浸渗、干燥、固化而制作的方法得到的吸液构件(所谓的合成纤维芯)等。

构成吸液构件19的纤维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由1种树脂构成的单独系纤维、由2种以上的树脂构成的芯鞘型、海岛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

吸液构件19的气孔率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尤其更优选为60%以上,最优选为70%以上。另外,从吸液构件的成型性等观点出发,气孔率的上限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下。

另外,吸液构件19的气孔率能够通过阿基米德法、汞气孔率法、重量气孔率法等进行测定。

吸液构件19的大小能够根据储存容器11的内部的液体制剂13的量、液体制剂13的粘度等各种条件适当设定。

从不易受到制造适应性、成本和环境温度等的变动的影响、容易更显著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例如在吸液构件19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吸液构件19的直径(与轴向垂直地切断的截面的直径)优选为2mm~15mm,更优选为4mm~12mm,特别优选为4mm~10mm。另外,吸液构件19的长度(轴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50mm,更优选为10mm~40mm,特别优选为18mm~36mm。

在下容器12中,在与吸液构件19对置的位置组装有挥发体22,露出到储存容器11外的吸液构件19的至少一部分与挥发体22接触。另外,下容器12也可以在挥发体22的下方具有积液室23,在下容器12具有积液室23的情况下,挥发体22具有吸液部26。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倒立型挥发装置10中,挥发体22通过将基部24、四个挥发部25和吸液部26一体成型、即,通过使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而得到。挥发体22以夹在储存容器11的下端部(即吸液构件19)与下容器12之间的方式收容在下容器12中,经由吸液构件19从储存容器11接受液体制剂13的供给。

基部24的上表面与吸液构件19的下端面面接触。通过与吸液构件19接触,液体制剂13通过吸液构件19而转移,使液体制剂13从4个挥发部25挥发。

吸液部26以从基部24的下表面朝向积液室23突出的方式弯折。利用构成挥发体22的一部分的吸液部26,能够使收容在积液室23中的液体制剂13返回到基部24。

作为挥发体22,只要是能够保持液体制剂13且能够使液体制剂13的有效成分挥发的材料,则可以使用任意材质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由树脂、纸浆等有机材料、玻璃纤维、玻璃粉等无机材料等构成的多孔性材料。作为挥发体22的特别优选的材料,可以列举纸浆、无纺布等。另外,挥发体22也可以由多种材料构成。例如,挥发体22是以纸浆为主原料并用粘合剂粘接而成的,为了提高表面的强度和形状保持性,优选在表面和背面贴附薄片状的纸浆构件、无纺布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挥发体22中预先保持规定量的液体制剂13,使得在开始使用时在开封的同时得到使所保持的液体制剂13的有效成分挥发的效果。

挥发体22的厚度优选为2mm~12mm,特别是更优选为3mm~10mm。另外,挥发体22也可以使用混合、附着有绿茶粉末或活性炭粉末、咖啡豆粉末等具有除臭功能或抗菌功能的成分的材料。进而,也可以将在期望的载体中含有、保持有有效成分、添加剂的受体(可溶性、难溶性)保持于挥发体22,利用所供给的液体制剂13使受体缓慢溶解。另外,挥发体22可以使用吸液能力大的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中的至少一者的聚合物粉、聚合物纤维等。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可实现本发明的范围内使积液室23最小化或省略。

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10可以省略积液室23,但是下面将描述倒立型挥发装置10具有积液室23的情况。

积液室23有底且上部开放,在开放的上部组装有挥发体22。积液室23具有如下功能:在来自储存容器11的液体制剂13渗入挥发体22,挥发体22成为饱和状态而超过其液体保持能力时,临时收容该超出的量的液体制剂13。因此,为了将积存在积液室23中的液体制剂13全部无浪费地吸液,吸液部26的末端部(下端部)优选配置为与积液室23的内底面、即底板27抵接。另外,积液室23也可以替换为与其容积大致相同尺寸的吸液部26。此时,可以省略使液体制剂13返回挥发体22的吸液部。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挥发体22采用四个挥发部25从基部24的四个端缘向斜上方突出的结构。挥发体22例如仅通过在四边形的板状材料上形成切口,就能够形成基部24、四个挥发部和吸液部26。因此,吸液部26能够在制造挥发体22时同时制作出来,因此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另外,由于吸液部26与基部24一体成型,因此能够使收容在积液室23中的液体制剂13高效地返回到基部24。

在这样的倒立型挥发装置10中,储存在储存容器11中的液体制剂13浸渗在吸液构件19中,然后浸渗在挥发体22中,由此从储存容器11定量地出液。并且,含有液体制剂13的有效成分的空气从挥发体22的四个挥发部25通过挥发用开口部15扩散到外部。

并且,当储存容器11内上部的顶部空间内的气体因温度上升等而膨胀时,储存容器11内部的液体制剂13有时会通过吸液构件19而过剩地供给至挥发体22。在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中,吸液构件19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因此液体制剂13容易返回储存容器11内,能够增加回液量。因此,即使液体制剂13过量出液,也能够抑制或延迟挥发体22中的液体制剂13的保持量达到饱和状态。

在倒立型挥发装置10具备积液室23的情况下,当挥发体22中的液体制剂13的保持量达到饱和状态而超过其液体保持能力时,该超出的量的液体制剂13被临时收容在积液室23中。然后,收容在积液室23中的液体制剂13通过毛细管现象借助吸液部26返回到挥发体22。因此,由于收容在积液室23中的液体制剂13返回至挥发体22,所以液体制剂13不会一直积存在积液室23中。因此,根据倒立型挥发装置10,能够防止液体制剂13漏出,能够不浪费地用尽液体制剂13。

本发明的倒立型挥发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液构件19一体形成,但也可以使用分体形成吸液部26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代替积液室23,以与挥发体22接触的方式设置具有与积液室同等体积的吸液部。

实施例

以下,通过下述例子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例子。

[液体制剂1~5的制作]

制作以下试验例中使用的液体制剂1~5。基于表1所示的配方,将各成分混合,制作液体制剂。

[表1]

表1(含量:质量%)

(※1)由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1:1(质量比)构成的表面活性剂

<试验例1>

(例1-1)

作为倒立型挥发装置,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倒立型挥发装置10包括储存容器1(容量:430mL)和由纸浆制成的挥发体7(77cm

吸液构件5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5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6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热熔芯、气孔率85%、芯直径Φ8mm、芯长18mm)。

另外,吸液构件的气孔率通过重量气孔率法测定。对于以下的试验例也是同样的。

利用具备吸液构件5的内塞3封闭储存容器1的开口部,得到上容器,测定上容器重量。

接着,将上述制作的液体制剂1加热至40℃,在下容器9的积液室8中填充了液体制剂50g。然后,将浸渍于液体制剂1而润湿的挥发体7安装于下容器9,对安装有吸液构件5的储存容器1进行安装,得到试验检体。

将试验检体在40℃环境下静置5分钟,然后,在10℃环境下静置30分钟。

之后,卸下上容器并测定上容器重量,通过减去试验前的上容器重量来计算出放入储存容器内的液体制剂的重量。然后,算出装入储存容器内的液体制剂的重量相对于填充在积液室中的液体制剂50g的比例(回液率)。

试验进行3次,求出其平均值。将结果示于表2。

(例1-2~1-18)

除了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2中记载的那样进行变更以外,与例1-1同样地进行试验。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表2

由表2可知,根据例1-1~1-8的对比和例1-9~1-15的对比可知,通过改变吸液构件的纤维直径,能够调整回液量。根据例1-1~1-4与例1-5、例1-6与例1-7~1-8、例1-9~1-10与例1-11~1-12、例1-13与例1-14~1-15各自的对比可知,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的吸液构件,回液率变高。

另外,根据例1-6与例1-7~1-8、例1-9与例1-11~1-12、例1-13与例1-14~1-15各自的对比可知,即使吸液构件的气孔率相同,回液率也根据构成的纤维的粗细而变化,通过使用具有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直径的纤维,能够得到优异的回液效果。

而且可知,例1-6、例1-3、例1-16~1~-18均为高回液率,但液体制剂中的乙醇含量越低,回液率越高。这被认为是因为:乙醇比水更容易热膨胀,因此乙醇浓度越低,越不易引起被吸到储存容器11内的液体制剂的膨胀导致的回液抑制,容易回液。

<试验例2>

(例2-1)

作为倒立型挥发装置,使用与试验例1中使用的装置同样的图4所示的装置。

吸液构件5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2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热熔芯、气孔率81%、芯直径Φ8mm、芯长36mm)。

将上述制作的液体制剂1加热至40℃,在储存容器1中填充50g液体制剂1,用具备吸液构件5的内塞3封闭储存容器1的开口部,得到上容器,测定上容器重量。

接着,将50g加热至40℃的液体制剂1填充到下容器9的积液室8中。然后,将浸渍于液体制剂1而润湿的挥发体7安装于下容器9,对安装有吸液构件5的储存容器1进行安装,得到试验检体。

将试验检体在40℃环境下静置5分钟,然后,在10℃环境下静置30分钟。

然后,卸下上容器,测定上容器重量,根据其增加量,计算装入储存容器内的液体制剂的重量相对于填充在积液室中的液体制剂50g的比例(回液率)。

试验进行3次,求出其平均值。将结果示于表3。

(例2-2)

作为吸液构件,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2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热熔芯、气孔率71%、芯直径Φ8mm、芯长36mm),除此以外,与例2-1同样地进行试验。将结果示于表3。

[表3]

表3

例2-1和例2-2是在试验开始时储存容器内含有液体制剂的例子。由表3可知,无论储存容器内有无液体制剂,例2-1和例2-2都能够使很多液体制剂回液至储存容器内。

<试验例3>

(例3-1~3-4)

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4所记载那样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与例1-2和例1-6的结果一起示于表4。

[表4]

表4

例1-2及例1-6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2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而例3-1~3-4是相对于此改变了各PET制纤维的含量的例子。根据例1-2与例3-1~3-2的对比、例1-6与例3-3~3-4的对比,任一例均具有优异的回液效果,具有10旦尼尔那样的大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的含量越多,回液率越高。

<试验例4>

(例4-1)

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5所记载那样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与例1-2和例1-3的结果一起示于表5。

[表5]

表5

例4-1是使用由具有2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的例子。例4-1的回液率高,具有优异的回液效果。

<试验例5>

(例5-1~5-2)

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6所记载那样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与例1-2的结果一起示于表6。

[表6]

表6

例5-1~5-2是使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2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的芯直径变化的例子。在任一例子中均具有优异的回液效果,芯直径越大则回液率越高。

<试验例6>

(例6-1~6-2)

作为吸液构件的原材料,使用丙烯酸(PA)树脂。

如表7所示,吸液构件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A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8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A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合成纤维芯、气孔率70%、芯直径Φ8mm、芯长18mm)。

如表7所示,使用液体制剂1或液体制剂2,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示于表7。

[表7]

表7

由表7可知,在使用丙烯酸树脂作为吸液构件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例6-1和例6-2也能够使很多液体制剂回液到储存容器内。

<试验例7>

(例7-1~7-8)

作为吸液构件,使用由将聚丙烯(PP)配置于芯部、将聚乙烯(PE)配置为鞘部的芯鞘结构的PP/PE复合纤维(热熔芯、PP:PE=50:50)构成的吸液构件。

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8所记载那样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示于表8。

[表8]

表8

由表8可知,根据例7-1~7-4的对比和例7-5~7-8的对比可知,在使用PP/PE复合纤维作为吸液构件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改变吸液构件的纤维直径来调整回液量。另外,由例7-1与例7-3、例7-2与例7-4、例7-5与例7-7、以及例7-6与例7-8各自的对比可知,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的吸液构件,回液率变高。

[液体制剂6~7的制作]

制作以下试验例中使用的液体制剂6~7。基于表9所示的配方,将各成分混合,制作液体制剂。

[表9]

表9(含量:质量%)

<试验例8>

(例8-1)

使用液体制剂6测定液体制剂的回液率。

作为吸液构件,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2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热熔芯、气孔率81%、芯直径Φ8mm、芯长18mm)。

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求出液体制剂的回液率。将结果示于表10。

(例8-2~8-4)

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10中记载的那样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例8-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示于表10。

[表10]

表10

例8-1~8-4是使用烃系溶剂作为液体制剂的溶剂的例子。

根据例8-1与例8-2、以及例8-3与例8-4各自的对比可知,在使用烃系溶剂作为溶剂时,也能够通过调整纤维直径来调整回液量,另外,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的吸液构件,回液率变高。

<试验例9>

(例9-1~9-3)

将吸液构件的构成和液体制剂如表11中记载的那样进行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试验例1的例1-1同样的试验。将结果与例8-1的结果一起示于表11。

[表11]

表11

例8-1使用由50质量%的具有10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和50质量%的具有2旦尼尔的纤维直径的PET制纤维构成的吸液构件,而例9-1和例9-2是相对于此改变了各PET制纤维的含量的例子。而且,例9-例3是相对于例8-1而使芯直径变化的例子。可知在任一例子中均具有优异的回液效果,在使用烃系溶剂作为溶剂时,通过使用含有纤维直径为6旦尼尔以上的纤维的吸液构件,回液率也变高。

虽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加以各种变更、修正。本申请是基于2021年6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21-096109)的申请,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被引入。

附图标记说明

1储存容器

2液体制剂

3内塞

5吸液构件

7挥发体

8积液室

9下容器

9a挥发用开口部

10倒立型挥发装置

11储存容器

12下容器

13液体制剂

15挥发用开口部

16卡止突起

17卡合部

18开口部

19吸液构件

20内塞

21盖

22挥发体

23积液室

24基部

25挥发部

26吸液部

27底板。

技术分类

0612011633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