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辆解锁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车辆解锁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解锁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代步工具,伴随车辆使用用户的不断提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在用户忘带车钥匙,或者车钥匙丢失等情况下,车辆无法正常解锁,影响车辆的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情况,目前的车辆解锁方式,需要用户通过已注册账号登陆服务器,再通过服务器实现用户终端与车辆之间的鉴权交互,通过一系列公私钥校验来解析用户的解锁指令,实现车辆解锁。采用这种方式实现车辆解锁存在如下缺陷:

1.用户终端要登陆服务器才能与车辆进行鉴权交互;

2.用户终端必须安装指定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才能登陆到指定服务器,对用户终端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3.在整个解锁过程中,用户需要在指定的应用程序上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注册、登录、发送解锁指令等,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降低了车辆解锁效率。

因此,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高效地实现车辆解锁,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解锁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车辆解锁方式对用户终端的要求较高,且解锁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解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响应于所述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其中,所述目标无线网络由所述车辆提供,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车辆均位于所述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比较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并在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的情况下,对所述车辆进行解锁。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SIM卡标识,包括:响应于所述解锁指令,生成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用户终端接入至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响应于所述接入请求,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SIM卡标识。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解锁指令,生成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包括:获取所述车辆周围的基站的第一广播控制信息,所述第一广播控制信息包括基站对应的频点和信号强度,所述车辆周围的基站包括所述车辆所处位置的基站和相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确定出最大信号强度;利用目标频点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以形成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广播控制信息包括目标频点和所述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所述目标频点为所述信号强度中除所述最大信号强度之外的其他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频点为所述信号强度中最小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

可选地,在所述利用目标频点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以形成所述目标无线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和所述最大信号强度,将所述目标无线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调整至目标信号强度,所述目标信号强度与所述最大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为正数。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所述车载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广播控制信息;所述车载发射天线用于发射所述第二广播控制信息;其中,所述车载接收天线和所述车载发射天线集成于所述车辆上的同一位置上,所述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以所述车载接收天线或所述车载发射天线为圆心,以目标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所述目标距离是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确定得到;或者,所述车载接收天线和所述车载发射天线分别位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以所述车载发射天线为圆心,以所述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可选地,所述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摸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的情况下,生成所述解锁指令。

可选地,在所述对所述车辆进行解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接收用户触发的锁定指令,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摸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的情况下,生成所述锁定指令;基于所述锁定指令,对所述车辆进行锁定。

可选地,在所述比较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读取目标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并将目标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作为所述预设标识进行存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解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其中,所述目标无线网络由所述车辆提供,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车辆均位于所述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解锁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并在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的情况下,对所述车辆进行解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解锁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响应于所述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其中,所述目标无线网络由所述车辆提供,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车辆均位于所述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所述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比较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并在所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的情况下,对所述车辆进行解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后,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如果获取到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则表明车主身份鉴权成功,允许对车辆进行解锁。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无需在用户终端上安装指定的应用程序,由此可以降低对用户终端性能的要求,也无需用户通过已注册账号登陆服务器与车辆进行鉴权交互,简化了用户操作从而提高了车辆解锁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响应于解锁指令,生成目标无线网络步骤的细化流程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响应于解锁指令,生成目标无线网络步骤的细化流程图至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在车辆上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解锁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01至步骤103。

步骤101、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

具体地,上述解锁指令是指用于请求对车辆进行解锁的指令。该解锁指令可以为语音指令,也可以为触摸指令,或者为其他方式的指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当该解锁指令为语音指令时,可以通过车辆上的语音接收装置来接收该语音指令;当该解锁指令为触摸指令时,可以通过车辆上的触摸传感装置来接收该触摸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辆解锁方法可以由车辆的中控台或者独立于中控台的智能车载终端如TBOX(TelematicBOX的缩写)等来执行,该中控台或者智能车载终端可以与接收解锁指令的接收装置(如上文中的语音接收装置或者触摸传感装置)连接。

步骤102、响应于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其中,目标无线网络由车辆提供,用户终端和车辆均位于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

在该步骤中,在接收到解锁指令后,可以在车辆附近的位置生成目标无线网络,由于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因而处于该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终端,会自动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该目标无线网络,并将自身的SIM卡标识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简称为IMSI)等进行上报,这样就可以获取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

步骤103、比较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并在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解锁。

具体地,上述预设标识是指用户预先设置的允许对车辆进行解锁/锁定的SIM卡标识,该预设标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家庭成员中会驾驶该车辆的一个或多个成员的SIM卡的标识。

在该步骤中,获取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之后,可以将获取到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进行比较,如果获取到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则说明该SIM卡为车主认可的SIM卡,车主身份鉴权成功,可以对车辆进行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后,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如果获取到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则表明车主身份鉴权成功,允许对车辆进行解锁。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无需在用户终端上安装指定的应用程序,也无需用户通过已注册账号登陆服务器与车辆进行鉴权交互,从而提高了车辆解锁的效率。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上述步骤102、响应于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用户终端对应的SIM卡标识,包括步骤1021至步骤1023,如图2所示。

步骤1021、响应于解锁指令,生成目标无线网络。

步骤1022、向用户终端发送接入请求,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用户终端接入至目标无线网络。

步骤1023、响应于接入请求,获取用户终端对应的SIM卡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解锁指令之后,可以在车辆附近生成目标无线网络。根据现有的通信协议,用户终端在遇到比当前所接入的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更大的新的无线网络情况下,会接收到请求接入新的无线网络的接入请求,响应于该接入请求确认通过后,会接入至信号强度更大的新的无线网络,并向新的无线网络上报自身的SIM卡标识。基于上述工作原理,由于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用户终端所接入的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因此,在生成目标无线网络之后,可以基于该目标无线网络向用户终端发送接入请求,使用户终端接入至该目标无线网络,这样,在用户终端接入目标无线网络后,会接收到用户终端上报的SIM卡标识,以此获取到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生成一个信号强度较大的目标无线网络,以使用户终端可以自动从当前所接入的无线网络切换至该目标无线网络,以此获取到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根据SIM卡标识确定是否为车主认可的SIM卡标识,从而完成用户身份的鉴权认证,保证了车辆解锁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021、响应于解锁指令,生成目标无线网络,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3,如图3所示。

步骤301、获取车辆周围的基站的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第一广播控制信息包括基站对应的频点和信号强度,车辆周围的基站包括车辆所处位置的基站和相邻基站。

步骤302、根据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确定出最大信号强度。

步骤303、利用目标频点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以形成目标无线网络,其中,第二广播控制信息包括目标频点和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目标频点为信号强度中除最大信号强度之外的其他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解锁请求后,可以获取车辆所处位置的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第一广播控制信息,其中,每个基站的第一广播控制信息包括基站对应的频点和信号强度。这样,就可以根据各基站对应的信号强度,确定出最大信号强度,并采用目标频点来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以在车辆附近形成目标无线网络。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目标频点为除最大信号强度之外的其他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例如,目标频点可以为任一信号强度较弱的相邻基站对应的频点。此处的第一广播信息和第二广播信息可以为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BCCH)信息,该BCCH信息可以包括频点、信号强度、位置区识别码(location area code,简称为LAC)等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采用信号强度较弱的目标频点来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是因为信号强度较弱的目标频点对应的基站距离车辆的位置较远,从而使得用户终端更容易接入至目标无线网络。

进一步地,目标频点为信号强度中最小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选用信号强度中最小信号强度对应基站(即车辆能接收到基站信号中距离车辆最远的基站)的频点作为目标频点,来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这样可以确保该目标频点的基站距离车辆的位置是这些基站中距离最远的,由此使得用户终端最容易接入至目标无线网络。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上述步骤303、利用目标频点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以形成目标无线网络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04,如图4所示。

步骤304、根据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和最大信号强度,将目标无线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调整至目标信号强度,目标信号强度与最大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预设信号强度阈值为正数。

具体地,上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是指预先设置的目标信号强度与最大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该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在形成目标无线网络之后,可以对目标无线网络中的信号强度(即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此来实现对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调整。由于在生成目标无线网络的初期,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可能会远远大于最大信号强度,使得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非常大,这样会使得较大的覆盖范围内的用户终端都接入至该目标无线网络,导致有较多的非车主用户的用户终端的通信受到影响,因而需要调整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将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调整至与最大信号强度接近,即尽可能的将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锁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以减小对其他用户终端的影响。

进一步地,车辆包括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车载接收天线用于接收第一广播控制信息;车载发射天线用于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其中,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集成于车辆上的同一位置上,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以车载接收天线或车载发射天线为圆心,以目标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目标距离是基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确定得到;或者,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分别位于车辆的不同位置上,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以车载发射天线为圆心,以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可以集成于车辆上的同一位置上,即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的接收和第二广播控制信息的发射是在车辆的同一位置进行,如驾驶位上方的车顶或者靠近车尾的车顶位置。这样,可以根据预设信号强度阈值调节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以使同一位置的车载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为目标信号强度。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信号强度阈值越大,表示目标信号强度与最大信号强度的差值越大,这样该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半径就越大;预设信号强度阈值越小,表示目标信号强度与最大信号强度的差值越小,该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半径就越小。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半径,合理设置该预设信号强度阈值。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可以分别位于车辆的不同位置上,即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的接收和第二广播控制信息的发射是在车辆的不同位置进行,如车载发射天线位于驾驶位上方的车顶位置,车载接收天线位于靠近车尾的车顶位置,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为R,如图5所示。由于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存在一定的距离差,因而车载接收天线位置处的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相比车载发射天线位置处的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要弱,这样,可以根据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存在距离差、预设信号强度阈值,以及车载接收天线位置处的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来调节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以此来调节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半径。例如,在图5所示的示意图中,假如车载接收天线位置处的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小于最大信号强度,那么可以增大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以扩大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假如车载接收天线位置处的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等于最大信号强度,那么可以维持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不变,以维持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变化;假如车载接收天线位置处的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最大信号强度,那么可以减小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以缩小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半径,以及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存在距离差,合理设置该预设信号强度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的设置位置,以及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来对车载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从而做到对目标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的控制,尽量减少对周围非车主用户终端的影响。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上述步骤101、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包括步骤1011,如图6所示。

步骤101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设置于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摸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的情况下,生成解锁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传感器来获取用户的解锁指令。具体地,该第一传感器可以为触摸传感器,当检测到用户触摸时,可以生成并发送解锁指令。该第一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车门把手的内侧或者外侧,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当第一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优选为将其设置在驾驶位对应的车门把手的第一侧;当第一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在每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传感器。这样,当用户触摸到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的车门把手的第一侧时,就可以获取到解锁指令,执行后续车辆解锁的相关的操作,如用户身份鉴权、解锁等。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在上述步骤103、对车辆进行解锁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104和步骤105,如图7所示。

步骤104、通过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接收用户触发的锁定指令,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设置于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摸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的情况下,生成锁定指令。

步骤105、基于锁定指令,对车辆进行锁定。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二传感器来获取用户的锁定指令。具体地,该第二传感器可以为触摸传感器,当检测到用户触摸时,可以生成并发送锁定指令。车门把手的第二侧为与车门把手的第一侧相背离的一侧,假如车门把手的第一侧为车门把手的内侧,则车门把手的第二侧为车门把手的外侧;假如车门把手的第一侧为车门把手的外侧,则车门把手的第二侧为车门把手的内侧。当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优选为将其设置在驾驶位对应的车门把手的第二侧;当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在每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传感器。这样,当用户触摸到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的车门把手的第二侧时,就可以获取到锁定指令,执行后续车辆锁定的相关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比较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106,如图8所示。

步骤106、读取目标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并将目标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作为预设标识进行存储。

具体地,步骤106可以在步骤101和步骤102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101和步骤102之后执行,亦可以与步骤101和步骤102同时执行,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需要在比较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之前,预先获取目标用户终端(即车辆使用者的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以此得到预设标识。具体地,该预设标识可以是车辆使用者手动录入的,也可以通过车辆上的SIM卡读取设备(如卡槽)读取到的,当SIM卡读取设备检测有SIM卡上电,则获取SIM卡IMSI信息,并记录为预设标识。这样,就可以方便后续进行用户身份鉴权,确定车辆解锁对象为车辆使用用户,非其他恶意解锁人员。

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9所示,该车辆解锁装置90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获取模块902,用于响应于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其中,目标无线网络由车辆提供,用户终端和车辆均位于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解锁模块903,用于比较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并在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解锁。

进一步地,获取模块902包括:生成子模块,用于响应于解锁指令,生成目标无线网络;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接入请求,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用户终端接入至目标无线网络;获取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入请求,获取用户终端对应的SIM卡标识。

进一步地,生成子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的基站的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第一广播控制信息包括基站对应的频点和信号强度,车辆周围的基站包括车辆所处位置的基站和相邻基站;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广播控制信息,确定出最大信号强度;形成单元,用于利用目标频点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以形成目标无线网络,其中,第二广播控制信息包括目标频点和目标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目标频点为信号强度中除最大信号强度之外的其他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

进一步地,目标频点为信号强度中最小信号强度对应基站的频点。

进一步地,生成子模块还包括:调整单元,用于根据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和最大信号强度,将目标无线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调整至目标信号强度,目标信号强度与最大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预设信号强度阈值为正数。

进一步地,车辆包括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车载接收天线用于接收第一广播控制信息;车载发射天线用于发射第二广播控制信息;其中,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集成于车辆上的同一位置上,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以车载接收天线或车载发射天线为圆心,以目标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目标距离是基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确定得到;或者,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分别位于车辆的不同位置上,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以车载发射天线为圆心,以车载接收天线和车载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进一步地,第一接收模块901具体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设置于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摸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一侧的情况下,生成解锁指令。

进一步地,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该车辆解锁装置90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904,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接收用户触发的锁定指令,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设置于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在检测到用户触摸车辆的至少一个车门把手的第二侧的情况下,生成锁定指令;锁定模块905,用于基于锁定指令,对车辆进行锁定。

进一步地,参见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该车辆解锁装置900还包括:读取模块906,用于读取目标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并将目标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作为预设标识进行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解锁装置900可以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步骤,且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解锁系统,包括处理器1211、通信接口1212、存储器1213和通信总线1214,其中,处理器1211,通信接口1212,存储器1213通过通信总线12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12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211,用于执行存储器12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触发的解锁指令;响应于解锁指令,将用户终端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切换至目标无线网络,以获取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其中,目标无线网络由车辆提供,用户终端和车辆均位于目标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目标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基站所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应的信号强度;比较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一致,并在用户终端的SIM卡标识与预设标识一致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解锁。

该实际应用中,该车辆解锁系统可以包括智能车载终端、与智能车载终端连接的车载发射天线和车载接收天线,当然还包括与智能车载终端连接的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解锁方法,主要利用当前用户终端已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为前提条件,该汽车解锁方法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车主将常用的用户终端的SIM卡插入智能车载终端的卡槽中智能车载终端检测有SIM卡上电,则获取SIM卡的IMSI信息,并记录为车主SIM卡。

第二步:当车主走近车辆并触碰车辆任一车门把手的内侧(假设每个车门把手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一传感器)时,第一传感器将解锁请求发送给智能车载终端,智能车载终端会立即搜索车辆所在位置的基站及相邻基站的BCCH信号(相当于上述中的第一广播控制信息),该BCCH信号包括信号频点和位置区识别码(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简称为LAI),其中,该位置区识别码包括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简称为MCC)、移动电话网号码(Mobile Network Code,简称为MNC)和位置区编码。在获取各基站的信号强度后,筛选出一个最大信号强度P

第三步:靠近车辆的人员随身携带用户终端,即用户终端进入车载天线BCCH信号覆盖区域,由于车载天线BCCH信号的信号强度较大,用户终端会自动切换接入,智能车载终端接收到用户终端鉴权反馈后,直接设置通过,则该用户终端驻留在车载天线BCCH信号网络中。根据现有通信协议,用户终端接入后,会上报自己的位置区编码LAC和IMSI信息给智能车载终端。

第四步:智能车载终端接收到IMSI信息后,会对接收到的IMSI信息与车主预置IMSI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接收到的IMSI信息与车主预置IMSI信息一致,则解锁车辆,如果接收到的IMSI信息与车主预置IMSI信息不一致,则维持车辆锁闭状态。

第五步:智能车载终端解锁完车辆后,控制车载发射天线停止发射BCCH信号,此时车主用户终端可以接入正常网络并使用。

本发明利用智能车载终端在与靠近车辆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自动获取车主用户终端中SIM卡标识,如果识别为车主预设的SIM卡标识,则解锁车辆。使用该方案,用户可以不用带车钥匙也能够方便的解锁车辆;另外,整个解锁过程中,完全都是软件自动实现,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更无需在用户终端上安装任何APP,从而大大提升了车辆解锁的方便性与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安全带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 城轨车辆的电制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用于评估车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车辆的解锁方法、车辆系统、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车辆解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578